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对策研究

《经济师》2011年第6期●高校园地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出现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以及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并立足社会现实,进行主流意识教育理论的创新,规范网络文化、合理利用网络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09-0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思想观念、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决定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共存既是世界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认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的全球化并非纯粹的经济过程,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历史进程。它在深刻地改变世界的生产方式、利益格局和经济秩序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使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这些都对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战。

1.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所谓意识形态,广义而言,是指社会统治集团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表达;狭义的意识形态则是指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即该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服务的。所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不能回避的严峻课题。全球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过程。另一方面,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过程,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国际化过程。其直接目的就是影响进而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取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地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具体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强势地位,大肆传播西方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并且通过隐蔽的渗透的方式,使年轻学生接受甚至崇拜西方的价值观、政治观、民主观乃至生活方式,消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信仰,并使其内化到意识形态深层,成为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达到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大学生无疑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大学生中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生观、世界观受到极大的挑战。一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冷漠甚至排斥的心理,爱国主义情感淡化,缺少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产生了信仰危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产生了动摇。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培养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市场经济建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当今的大学生处于一个以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环境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能力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但是,多种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边形和差异性增加,思想观念剧烈变化,各种矛盾和冲突凸现,例如:社会不公的加剧、贫富差距在逐步不断扩大、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本性,对于人的发展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拜金主义的泛起。市场经济中,人的关系通过商品关系表现出来。货币不但是一般等价物,而且是一种社会权利,凭借这种权利,就可以占有他所需要的东西。其次,个人利己主义的盛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品生产者的基本动机。这种关系反映到人身上,往往导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最后,个人的片面发展。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法则的运作,使一些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些人的发展为代价。市场经济这些负面效应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中出现了重现实功利,轻理想信念的倾向。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观念淡漠,缺乏国家安全意识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以及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学生作为比较敏感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诸多困惑和无所适从。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新时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目前,在一些大学生当中存在的游离、淡化甚至漠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现实,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面临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和敌对势力的威胁认识不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淡漠。这反映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轻视的思想,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于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中。首先,很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甚至忽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各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小,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动辄十几个班级一起上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对策研究

●李建萍

109

——

《经济师》2011年第6期

课。教师无法实现师生的有效的教学互动,很难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讨论,演讲等活动,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流于形式;最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对比,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手段僵化、教育方法简单、教育内容老套等方面的缺陷都影响到了其实效性。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释缺乏说服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2.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现实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对其认同感不足。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型和多变性。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批判功能。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大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尤其是当前网络的发达,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他们非常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并对很多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是涉世不深、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受别人左右,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倾向。而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强调正面教育,并且无法有效的解释很多现实问题,大学生的困惑、疑虑无法得到及时合理的解答,就会觉得理论和现实完全是脱节的,从而对于教育所传输的内容失掉信任感,产生无意义感,最终降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降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都是发展的,没有僵死的教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也不例外,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与时俱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的同时结合社会现实,实现理论创新。但是长期以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墨守陈规,很大程度上脱离社会实际,仍满足于简单的灌输基本理论,致使学生兴趣不高、甚至反感、拒绝接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下降。这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3.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日渐发达,网络文化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教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渠道,网络以其快捷性、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快速、准确的掌握被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并能实现及时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通过网络还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也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化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文化内容道德维度的缺失,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隐形交往导致社会责任感的丧失等。混乱无序、缺少规范性,甚至出现大量的虚假信息,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网络信息战等一些威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新形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生活模式等腐朽思想也会随着网络渗透进来,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形成,但是尚不成熟,在辨别信息真伪、判断是非方面存在难度。所以,如何占领网络文化这块阵地,趋利避害,让网络文化成为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手段,已经成为当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面临的课题。

三、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新的社会现实,以及它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关系到民族安危、国家安全的大事,必须不断地研究现实,力求发展,以适应新的需要。

1.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并把它提高到和专业学习同样的高度,从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高度上贯彻实施。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上课的现状,增加教师配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形式,改变单一灌输的授课方式;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社会的现实变革,以马克思主义解读现实问题。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创造性,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日益完善的教育机制,以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受性,使其入耳、入脑、入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加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只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实现科学化、人性化,才能切实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使之发挥实际的作用。总之,提高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大问题。

2.立足社会现实,大力创新主流意识教育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较量与斗争,核心就是争夺青少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针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脱离社会现实的实际,首先必须根据现实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创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使理论教育符合实际。在探讨、研究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课题时,要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影响不在于社会问题本身,而在于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于各种媒体对社会问题的解读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在于教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释和分析。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密切结合,以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在坚持传统的灌输和强化方法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理论体系,更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并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深入人心。

3.规范网络文化,利用网络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首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参与者的行为。在高校可以实行上网实名制,确保信息来源的可查性,以利于及时追溯到不良信息的源头;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开发网络监控软件,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网络内容的纯洁性。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加大对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网络本身发展快速,但是相应的网络文明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本质上讲,网络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必须把网络文明的内容引入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并提高到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和遵守;鼓励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培养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性,使他们自觉成为维护网络秩序、建构网络道德的积极践行者。其次,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实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的动态和存在问题,规避风险,化解矛盾,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善于利用网络特点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主动传播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信息,从正面扩大影响,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上传播的主阵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网络为基础的形式、内容、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尝试。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全面做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将来担负起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做好充分准备。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编号:11552259;2.201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之扶持共建项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10E089]

参考文献:

1.韩庆祥.建构能力社会[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2.徐晓风.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作者简介:李建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责编:纪毅)

●高校园地

●●●●●●●●●●●●●●●●●●●●●●●●●●●●●●●●

110

——

当前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761085.html, 当前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作者:胡银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9期 [摘要] 高校意识形态具有敏感性、复杂性、示范性的特点。当前面对社会大转型、全球 化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西化"思想的大力宣传,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对策 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其核心是政治理念和政治信仰。意识形态是人们思想的基础和行为的先导,高校是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精干力量,其政治态度、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制定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流意识形态有淡化的现象 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党领导人民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本思想保证。但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出现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的现象,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大学生对高校“两课”的态度上。 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直接关联的就是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即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失落。一些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的一切都是好的,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动摇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政治信仰边缘化。 (二)价值观及判断出现偏差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

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

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在当前社会转型与全球化背景的冲击下,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育人的重要摇篮,同时也是传承文化、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园地。能否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能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红线,不但关系着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问题,甚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话语,是特定阶级的社会意识总体,它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是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我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这是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信念支柱。做好对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矛盾以及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对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 当今中国社会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种矛盾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爆发,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冲突的孵化器,在引发普通民众心理失衡,质疑司法公正,改革公平的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此外,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明显的多元趋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迷信等消极现象有所抬头,这些思想渗入校园也部分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感召力。 另外,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和“分化”战略,也在干扰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化为所谓“普世价值”、“普世文化”,标榜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打压我国的意识形态愈加呈现反弹和激化走势,他们不断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传输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 此外,某些学校以学生反感为由,通过各种途径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不科学。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来自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缺乏深厚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缺乏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一些意识形态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面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难以做出有针对性的令人信服的回答,存在着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而另一些教师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作是一种纯业务性的工作,对课程肩负的使命没有深刻

大学生意识形态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话语,是特定阶级的社会意识总体,它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是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我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这是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信念支柱。做好对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矛盾以及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对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 当今中国社会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种矛盾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爆发,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冲突的孵化器,在引发普通民众心理失衡,质疑司法公正,改革公平的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此外,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明显的多元趋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迷信等消极现象有所抬头,这些思想渗入校园也部分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感召力。 另外,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和“分化”战略,也在干扰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化为所谓“普世价值”、“普世文化”,标榜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打压我国的意识形态愈加呈现反弹和激化走势,他们不断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传输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意识形态终结论”,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 此外,某些学校以学生反感为由,通过各种途径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不科学。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来自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缺乏深厚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缺乏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一些意识形态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面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难以做出有针对性的令人信服的回答,存在着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而另一些教师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作是一种纯业务性的工作,对课程肩负的使命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中一味迎合学生,追求所谓的生动有趣,而不懂得当代大学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认识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需要一个选择和鉴别信息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思想基础。当代大学生总体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但拒绝简单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方法亟待改进。 国际国内、高校内外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思想活跃但缺乏判断能力且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迷茫甚至误解,动摇大学生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与决心。如果任由态势发展,势必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并保持高度的重视和警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调查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调查 所谓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它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识,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权利屡遭破坏、公平正义难以伸张、社会道德每况日下、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重大社会问题。 高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抗西方虚假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阵地。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和困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是我国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项既现实又紧迫的重大任务。 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一些国家通过文化等的渗入,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妄图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和平演变

中国的目的。 因此,我们必须把高校视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抵制西方的各种文化侵入。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大学生,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程度。为此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课程,在本科阶段就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两门课程,意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国家教育部也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积极开展工作。但现实中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以农大为例校内的大学生并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所以对这门课的学习不认真,态度消极怠慢,上课听歌、玩手机等现象在课堂上已经是一种常态。虽然老师在课堂积极的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的

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问卷调查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问卷调查 1.你信仰马克思主义吗? (A)不信仰(B)没体会信不信仰(C)有点信仰(D)信仰2.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态度? (A)不怎么关心,什么制度都无所谓(B) 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C)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其他社会制度比较好(D)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好 3.您对当前我国社会制度的认同? (A)认同而且满意(B)认同但有些不满意(C)不认同也不满意(D)无所谓4.在春节与圣诞、七夕与西方情人节、重阳节与感恩节这三组节日中你更喜欢中国节日有多少个? (A)0个(B)1个(C)2个(D)3个 5.你听说过文化渗透、了解文化渗透吗?() (A)没听说过,不了解(B)听说过,不了解 (C)听说过,比较了解(D)听说过,很了解 6.上马原和毛中特理论课你通常() (A)经常睡觉(B)随便听不听(C)比较认真听讲(D)很认真听讲7.你不喜欢理论课的原因是() (A)我比较喜欢(B)老师授课乏味(C)课程内容枯燥(D)个人原因8.如何看待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A)没怎么注意(B)听讲过,不甚了解(C)有大致了解(D)具长期性又十分尖锐复杂 9.你认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离你有多远? (A)很远(B)没注意(C)无所谓(D)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的方方面面面10.你认为意识形态领域与敌作斗争的前沿阵地是() (A)课本、报纸(B)广播(C)电视(D)网络 11.你认为该如何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A)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B)培育好、引导好社会组织,强化其宣传意识形态的作用 (C)积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意识形态的良好载体 (D)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结论: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普遍认同邓小平理论,关心时事政治,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进取,注重实践,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意识;务实求真,独立自主,追求个人才能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兴趣广泛,信息贯通,追求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理论学习、就业观念、处世态度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苗头,势必将会危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方向,我国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建设人才的地方,聚集的是来自全国优秀青年学子,他们肩负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继续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可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内外环境、体制、学制等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多维机制构建研究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多维机制构建研究 作者:胡小芳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3期 摘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是建构和维系民族和国家精神生活秩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关卡。融媒体时代,高校面临着西方强势话语冲击、话语供给意识萎靡、主体话语表达业余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现实困境,在分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薄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话语生产机制、巩固话语发展机制、提升话语表达机制,实现和提升高校主流意识话语认同。 关键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话语生产 一、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虽然不能够触摸,但却渗透于生活的各处,通过符号载体,即意识形态话语来表现它。意识形态话语是用相对体系化的表述将思想、价值观表达出来的言语工具。[ ]是一整套客观世界的观念、价值判断,具有强烈的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功能。 探究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困境与多维机制构建有重大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意义。构建话语认同是提升话语权的关键,话语认同承载着话语权的价值取向与政治功能,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实现的重要保证。话语认同强调话语客体对话语内容的评价,逐层递进依次表现为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是话语权实现其效力的重要表现和根本目的。大学生作为话语客体,正值情感培育、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易被错误思想诱导利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能够为其培育和塑造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精神生活秩序的稳步建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困境与归因分析 在话语认同形成的过程中,主、客体、内容、环境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运动,始终贯穿着复杂多样的矛盾。当前,高校面临着外部冲击、自身供给乏力、话语主体表达等多重话语认同困境,弱化了话语认同的效力和精准度。 (一)西方强势话语冲击,弱化话语权威认同 西方强势话语冲击,弱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现和维护话语权威认同是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面临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多元并存的现象,

意识形态教育实施方案

意识形态教育实施 方案

织金县红旗小学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实 施 方 案 .08 织金县红旗小学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引导她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把她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贯彻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多方面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原则、任务和要求 我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原则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我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我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帮助和引导小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基本观念: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变成小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使意识形态教育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努力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具有“培养信仰、提升道德、指引理想”的“立德立言”的教化功能,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更新师德建设理念,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学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体。加强学校学生意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考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考 一、新时期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信仰状况 大学生群体十分特殊,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热情,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正是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研究证实,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中国,青年人中间大学生群体是文化水平比较高同时政治素质又比较好的群体,这个重要人群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是中国未来走向和国家前途命运极为关切的影响因素。通过近几年对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滚动调查,笔者发现有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关注中心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不再把政治放在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改革开放后,青年人中间价值观念的“去中心化”现象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受此影响大学生对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更加关心,改变了原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理念,出现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重的现象。而此时他们还是价值观和

人生观尚没有定型的群体,在这种冲击和变动中有人停滞不前,有人无所适从没有方向感,因此引起了政治信仰缺失。再加上80、90后大学生崇尚个性特立独行,求新求变中甚至还有点叛逆和愤世嫉俗。大学生从自身所享受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氛围中认识到自己正享受着国家发展的成绩,但是个别同学因为自己所接触到的社会问题而对现行的社会制度有些失望和灰心,造成政治信仰的弱化。还有个别同学因为教育和就业问题,而对国家的治理方案产生怀疑。甚至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暴力影片,对政治有排斥心理。第二,部分大学生对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态度不积极。思政课仍然是学生政治方面知识的基础来源。大学生认为我们有必要上思政课,但是思政课程也需要改进,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思政课不能再一味的读读课本教条,这样很难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量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政治现象和信息呈现在民众面前,大学生早期接受的很多政治教育元素与现实之间因为一些负面因素而使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大学校园与社会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一样的距离,这使得身在校园的大学生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也会有一些偏差,这也将影响到他们的政治信仰。贪污腐败现象、贫富差距问题、社会风气低俗等问题也会让激情满怀的大学生很难冷静、客观的对待社会问题,一些信仰问

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契合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主动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科学应对并在这场变革中把握主导地位,树立起大数据的思想观念,同时深入挖掘大数据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标签:大数据;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 随着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手机、PC等数据承载方式的推广,大规模的几何式的“数据大爆发”趋势日渐显著,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类思考世界的方式。高校历来是个别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渗透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掌握着先进的传播载体,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在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上借助“大数据”进行“移动化”渗透的主要群体。因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迎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在各种社会思潮交汇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平台上,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有效利用“大数据”维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及其特征 大数据(Big Data)最早产生于IT领域,人们用它来形容网络信息高速膨胀时代不断产生的数据集,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1〕通常我们用体量大(V 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性(Value)、速度快(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基本特征。简言之,大数据是借助计算机等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分析、预测的数据集合。其实,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数据集合之容量大,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集合的整合、分析和交换发现新的效用,带来新的价值,走向“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归结起来,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凸显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海量数据成为常态。有统计显示,每天数以亿计的网络信息产生,被分享、被接收。群消息堆积,朋友圈刷屏产生“信息超载”,形成了民众娱乐化、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例如:百度公司目前数据总量接近1000PB,存储网页数量接近1万亿页,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PB数据。〔2〕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群体,刷微博,微信、QQ、浏览新闻,以及每天使用的网络浏览记录,都不断产生由文字、照片、音频、视频、对话、邮件等构成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为大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与互动的空间,客观地反映了展现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 二是快速传播得以实现。大数据的产生速度之快与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快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管理2012/8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但是,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纯粹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性质也不同。然而,任何国家或社会,其内部总是或有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或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外部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尽管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它引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其利益的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在当代中国,事实

(完整)高校意识形态

应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高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当前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太多问题,甚至很突出、很尖锐,高校不可能置身事外。这些年一些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挑战随时都在面对。有些是来自社会的挑战,有些是来自校内的挑战,在政治信仰方面有些情况并不乐观。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我们高校责任和任务很重。 要进一步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意识形态关系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环 境,作为执政者,反腐放松会铸成大错,意识形态失管同样会铸成大错。前苏联就是惨痛教 训。回顾分析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混乱,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全面否定,最后 政权垮台。我们抓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看到意识形态在方向、道路、思想、制度上的影响, 切实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上来。要在深化认识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 领导。这应表现在领导责任的落实上。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把 主要责任担起来。二级学院的党政主要领导也要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责任。明年高校 书记校长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要增加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就是要让书记们讲一讲意识形态你 抓得怎么样。这是党建一个很需要加强的方面。应表现在工作部署上。在工作部署上,我们 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同时要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自身意识形态存在问 题的措施。工作仅是贯彻上级精神是不够的,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情况,也应有 不同的工作办法。还应该表现在对重点人、重点事的处置上。我们要求,在处理重点人、重 点事上,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亮明态度,提出办法。 要着力做好教师工作,尤其是教师的思想工作。在高校,能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关键看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思想状态,常常决定了他所教授的学生的思想取向。从某种 程度上讲,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师。学生越年轻,老师的影响越大。而在这方面,我 们有些专业、有些课堂,情况不容乐观。我们有些教师自身思想信仰问题没解决,自身思想 信仰有偏差。 抓高校意识形态,重点应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一方 面要研究加强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老师讲,现在领导会很多,一般教师会很少, 基本上上完课就走人,在学校接触到的来自正面的教育太少。即使是很少的集中,也是讲业 务比较多,很少讲思想政治。这种状况应该改变。高校应研究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 培养,让他们从学校多了解一些中央、省里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特别是有关思想政治的 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融合于日常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现在不少 老师,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不了解。讲课中,除了从网络上,从一些刊物书籍当中搜索一 些例子,社会情况到底怎么样真的很不了解。要增加老师的社会实践。不仅是思政课老师,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探讨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探讨 蔡 嘉 【摘 要】本文主要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在分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基础上,分别从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等层面出发,探讨并提出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对策。 【期刊名称】《新一代:理论版》 【年(卷),期】2019(000)013 【总页数】1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引言 大学生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该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情况将会对国家的安危以及民族的未来查杀能够重要的影响。在现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在发生着较大程度的变化。不仅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更加的泡沫化、快餐化和碎片化,而且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和开放,这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很多挑战。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 (一)多种社会思潮激荡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和社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开展全方位的侵蚀,导致了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社会思潮彼此激荡的现象,这些社会思潮利用网站、论坛、邮箱等新型媒体,与我们抢占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宣扬所谓的人权、自由,混淆视听,迷惑大学生,使那些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产生迷茫与困惑。并且这些社会思潮往往采用网络、电影、广播等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手段,同时对社会上一些较为流行、关注较高的话题进行错误地解读评论,这些直接影响了各个高校对大学生所开展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效果。 (二)难以控制的网络舆论对教育话语空间进行挤压 现今一旦较为敏感的社会现象发生,或者是群体性事件出现后,迅速在网络空间进行发酵。经常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帖子,便会在网络上引发广大网友的不理智响应和传播,并且在传播的时候,这些现象或者事件经常被歪曲、夸大和扭曲,出现网络围观的“广场效应”,导致网络舆论的难以控制。加上我国主管意识形态的机构在应对网络舆论突发事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还容易盲从,往往根据直观感受与个人好恶来对社会现象以及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 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 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 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 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0年代 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 命,”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 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由主义脱离了19 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 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 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 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他们首先在思 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 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 反对蒙昧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 的发生、发展。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主要代表 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 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由、 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 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 要的思想材料。 17至 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 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政 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思想为核心的学说。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所体现的人权原则和包括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 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各项权利,诸如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 权等,均说成是一切人的、普遍的权利。所有这些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 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 服务于经济基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保障私有财产不可 侵犯为目的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核心是以个人为中 心来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生动 而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 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 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 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 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 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

关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调查背景 建国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和不懈努力之下,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巨大胜利。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巨大变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进行调查与思考,以史为鉴,分析当前国内意识形态重点热点问题,有效应对挑战,为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得以有效巩固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二.调查过程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的学员。欢迎您参加本次关于“关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是我的暑假社会调查作业,也是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地位。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我将严格保密您的信息,请放心作答。感谢您的参与! (二)调查问题: 1、你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 ○男

2、您现在所在年级 (单选题 *必答)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3、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态度? (单选题 *必答) ○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不怎么关心,什么制度都无所谓 ○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其他社会制度比较好 4、您对当前我国社会制度的认识? (单选题 *必答) ○认同而且满意 ○认同但有些不满意 ○不认同也不满意 5、您是否对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仰? (单选题 *必答) ○是 ○不好说 ○没有 6、对于国家现在的政治管理模式是否认同? (单选题 *必答) ○认同 ○不认同 7、您是否认同现在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选题 *必答) ○认同 ○不认同 8、你对我国现行的法制建设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必答) ○取得了很大进步 ○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然任重道远 ○基本停滞不前 9、您和家人的生活中有谈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吗? (单选题 *必答) ○从没涉及过 ○偶尔涉及过,但没认真讨论过 ○认真的和家人讨论过 ○发生了倒退 10、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修养怎样? (单选题 *必答) ○很高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新特征及对策建议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新特征及对策建议 【要点】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但也存在思想政治工作被边缘化,多种社会思潮渗透,对西方价值渗透渠道缺乏警惕,以及宗教信仰升温”等问题。面对新形势,高校急需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精神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的课题研究成果,针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 征,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 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急需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仍需切实巩固。总体看,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但也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高校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个别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忽视、轻视、甚至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重点抓业务的大环境下一定程度被淡化和边缘化。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离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还有距离。 2?多种社会思潮渗透且影响深刻复杂。总体看,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主流。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 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

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 所谓“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叫做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法律法规、文学文艺思潮等。主流意识形态一般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的传播力和极强的认同感。在这个社会里,文学家的感觉是灵敏了一点儿,许多观念,许多现象,许多现象下隐藏的事实,文学家早感到了,社会却还没感到。文学、文学家与这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有着奇特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也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鲁迅说:“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去,”人生的经验,生命的体验是文学座屏的源泉,一个作家,如果对当下没有现实体验,那么他的作品就是无病呻吟。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格局,新的任务和环境,作家必须感同身受,写出的作品才不至于离谱,才不至于对社会做出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引导。 文学与社会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的思想、政治、政策等通过文学反应传达,文学跟着社会的脚步行进着,跟着社会的变动而变动着,也先于社会的“感到”把隐藏的真实反应出来。文学,是人民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应,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但文艺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作家把生活中的题材进行加工才能融进文学作品,才能有更深刻的道理及真理。当代文学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反应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 但是日新月异的社会格局有可能把文学引向一个偏轨的方向,人们认为文学可以用来宣传、鼓吹、煽动、促进,以达到某政治目的、

改革目的等,所以,文学成了“给定题目,按要求写作文”,这样做文章,就形同“八股”了,尤其现当代社会,这样的“八股”文章更是把当代文学引向了一条不归路,这样的文章虚伪、无力,误导社会误导人民,更不用谈什么敏感的反应出社会现实问题,感动人,在文学中无价值,在社会中也无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受文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的反应等多,但是文学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派别”的,正如鲁迅批评的一批“北京的文人”,也就是新月社的一些文人,鲁迅讽刺说他们是活在“象牙塔”里的文人,“但‘象牙之塔’里的窗子,到底没有一块一块的面包递进来的呀!”。但创造社的文人有说鲁迅是“二重反革命”。受各种影响,正面的反面的,当代文学在未来发展上,态势也会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