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治国研究员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藏,中医学必须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保健作出贡献。自1995年起我国已启动了中药现化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中药现化代引发了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中药;中医;现代化;

[Abstract]TCM is a great storeho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CM must modernize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more healthy.Our country have start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since 1995.We have gain great success,but face some difficulties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requi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The modernization of herb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re relating and accelerating one another.

[KEY WORDS] chinese herb,TCM, modernization

一、中医药的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人类的医疗模式也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

复相结合的模式。而西医药对许多疑难病症缺乏有效疗法。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廉、验,在预防及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及老年病等方面尤有所长,为西医所不及,而且由于西医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易产生抗药性,对一些世界性的疑难病症力不从心,且使药源性疾患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这无疑为中医药发挥其优势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医药理论,使之用一种更易于为人接受的现代语言表述出来,必将会使我们古老的中医药事业再次焕发青春。

加入WTO后,我国的医药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我国医药产业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对外国的药品提供专利保护,西药仿制、生产受到限制,以仿制药品生产为主的中国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除遇到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法规障碍、观念冲突等阻碍,同时还受到来自国外植物药产品的强大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市场植物及其成品1999年的销售额已达到300亿美元,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而我国1999年中药产品出口额为51455万美元,只占全部份额的3%。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国外大型制药企业集团以其先进工艺、严格管理、雄厚资本抢占中药市场,而且随着关税的降低,中药产品的国内市场将受到更为严重的挤压,加之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不健全和保护意识淡薄,中药的宝贵财富正在流失。

二、中药现代化的历程

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进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课题

研究,正式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至今已经10年。10年来,我国中药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业界对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带来了中医药产业整体研发、制造水平的提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快车道,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加速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二OO二年十月十日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卫生、国家药品监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科学院八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规划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国家将重点支持2至3个重点实验室,10个中药研究开发中心,20个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及10个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500种常用中药材,500种常用重要饮片的现代质量标准,完成200种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开发出100个中药新产品,完成100个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争取2至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大幅度地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国家药监局也加强了对中药的监督管理,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扶正、祛邪两手硬,标本兼治,以促进中药现代化。

1、规范中成药研究与审批,从源头上促进中药质量的提高。国家药监局于1999年相继颁布了新修订的GCP、GLP,并在中药新药研究工作中积极推行。国家药监局还采取措施,依法规范中药新药审批,对审评机制和专家审评方式作了调整、改革,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2、规范中药生产与流通。中成药生产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进程明显加快,截止2001年底,共有200多家中成药工业企业及车间通过GMP认证。这些企业从厂房环境、设备设施到生产管理都呈现出现代化的风貌。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提倡中药农业的规范化、产业化生产。

3、强化对上市中药的监督。1999年以来,年均中药抽验数量比往年增长一倍以上。对于发现的假药案,坚决予以打击。在加强中药流通监管的同时,国家药监局大力推进《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连锁经营。这些企业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加强质量管理,体现了传统中药商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4、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促进中药产业结构进步。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不仅减少了重复生产、恶性竞争,更促使企业对保护品种下力气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使品种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规模不断提高,为中药产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5、加强中药监督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98年开始,国家药监局重点就植物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有关问题,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双边、多边合作,为中药走向国际创造好的环境。

三、中药现代化的成就

10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到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这10年中国家和企业投入中药现代化的资金约20亿元,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这20亿元已经使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乃至产业

化水平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功效很大。2000年吉林省中药产值仅3.4亿元,2006年确定的目标已经飙升至150亿元;天士力药业10年前只有600万元年产值,如今已经有60亿元。这都是中药现代化的巨大成效。

中药国际化也取得了长足的长进。青蒿素在华立医药集团的操控下已经作为中药国际化的先驱走向了世界市场。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华立医药整合了全球最为完整的“青蒿种子培育—青蒿种植—青蒿素提取—青蒿素制剂—产品研发—国际营销”的青蒿素产业链,成为全球优质青蒿素的主要供应商,并已经率先走出国门,在非洲建立了营销网络,实现了现代中药国际化的实践突破。

除了华立的青蒿素,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上海杏灵药业的杏灵颗粒、浙江康莱特集团的康莱特注射液、贵州同济堂仙灵骨葆等一批企业的优秀现代中药产品已经先后试水美国FDA药品认证,掀起一波波中药国际化浪潮,为业界燃烧起希望。

四、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如今,每提及中医药现代化,人们总喜欢拿日本的“汉方”来比较――在国际市场中,日本的“汉方”占了很大比重,而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仅仅占了不足5%,许多穿了“洋装”的中药还大量出口到我国。仔细研究日本的“汉方”之路,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条“废医存药”之路,即废除中医,仅存中药。日本的许多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都热衷于对中药(包括汉方药、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天然药物”,而并不重视对汉医基础

理论的研究。

回顾我国近年来的中医药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也在走“汉方“之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弄清楚中药的有效成份,分离、提取后进行产业化生产,以期与国际接轨,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在南通召开的“江浙沪中医妇科名家论坛”上,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张承烈教授认为,中医和中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没有中医基础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仅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进行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最多只能称之为“植物药”。

我国中医药有系统而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遣方用药都有规律可循。而废除中医,仅存中药,实际上中药也不复存在,所剩的仅是按西药理论使用的特殊西药而已。而如果以现代药理学研究结论作为选方依据,即“辩病”而非“辨证”地使用中成药,结果还可能会导致中药制剂临床使用混乱。例如,日本厚生省1994年对小柴胡汤改善肝功能障碍的功效予以认可,并将该方作为肝病用药正式收入国家药典,以致造成全日本上万肝病患者同服这一处方的“盛况”。但两年以后,日本就出现了88例慢性肝炎患者因小柴胡汤副作用,而导致间质性肝炎、10例死亡的情况。此事件后,小柴胡汤销售额下降了1/3,还遭遇了从医疗保险中开除的危险。又如我国的“龙胆泻肝丸”事件,也是由于违背中医理论、不在中医的指导下、长期乱用出现的副作用,结果给中药带来危机。

五、中药现代化引发中医现代化

经过10年的实践,业界已经认识到要解决上述中药现代化的基

础问题,一定要回到中医理论上来,不能割裂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的联系而孤立地去谈中药现代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立项,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中医现代化发展纲要”研究。至于10年前为何先提中药现代化而不提中医现代化,一是因为中药可以作为一个制造产业,相比中医作为一门理论容易见效果;二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医现代化的的很难为广大中医医疗界人士认同。但10年之后的今天,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受到了经典中医理论的束缚,为此提出中医现代化正是时候。现在已经到了中医中药一起现代化的时候了。

中药现代化呼唤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两者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中医药现代化.这些年中药现代化的推进成绩不小,但由于没有中医现代化的及时推进,缺少现代中医理论指导的中药现代化面临着不少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如过分强调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没有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过分强调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而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被忽视;过分强调对“病”的研究,以“证”为核心的辨证论治被忽视等等。

中医药理论体系由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整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医现代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研究,建立能够反映中医药优势和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使中医中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中药现代化应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而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不清,势必影响中药现代化的实践,影响着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六、中医现化代

中医现代化首先是一个发展过程,是继承中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现代化发展,一定要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医优势和特色,完善和发展中医理论,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水平,使中医药在小康社会建设与人类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1.中医现代化必须尊重传统

现代化是保持源头的自然演进,中医学,赞天地之化育,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善的医学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含融了广博的实证内涵,而且浸透了传统的文化气息。脏腑经络论和气化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成了阴阳、五行学说思辩的平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天人同构的框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传统—————象数思维、内证实践。中医现代化只有在充分把握住自己的这一本质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放开视野,充分借鉴其他学科来阐明、论证、启发自我。

我们数千年的中医瑰宝,在现代社会之所以没有放射出应有的光芒,是因为我们误解了现代化的涵义,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本,失去了中医自身规律的本,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2、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发展中医

中医现代化,就是要在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探讨中医基本理论,提高中医疗效的同时,对中医的诊疗技术进行革新,使其客观

化、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

中医现代化要加强多学科的渗透,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使现代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向中医学各个领域中渗透,从纵的方面和横的方面探求它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跨院、校、所,跨专业的多学科大协作,共同对中医的理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使中医学达到高度现代化的水平,以求得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以揭示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学原理为切入点,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发展规律。以信息化带动中医现代化,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中医现代化,突出以人为本的临床研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和完善辨证论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中医标准体系,提高中医对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与水平,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使中医药能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中医和中药是紧密结合的,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而现在医药脱离的问题十分严重,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这种现象很普遍。而中医在临床中,必须使证候与治法、治则、药物紧密结合起来才有效的。现在不按照中医理论指导用药的比比皆是,最近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显示,多是寒证用了寒药,热证反而用热药,这样不出问题才怪。

另外现在中药现代化似乎在走天然药物的路子,一提就是GAP、GLP、GCP、GMP、GSP,惟独没有中医的特色,长此以往,势必会废医存药。当然,搞天然药我们也不反对,但是中医药的发展必须保持并发扬中医药的特色。

4、中西医结合才能实现中医现代化

中西医结合主要是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中西医结合共同治疗某些疾病,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情况下,根据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为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两种医学都是研究人的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探讨生命的本质,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共同目的。两种医学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理论根据。中西医的结合只有在各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实现,也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促进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并在各自的发展中不断地加强中西医之间的共同研究、互相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的传统理论和诊疗实践从各方面实现现代化。

5、中医现代化必须重视社会化

现代化的首要内涵就是社会化,中医需要适应广大老百姓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应该符合老百姓的口味,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社会化程度日益增高的今天,中医的真正适合发展的道路是———社区医学道路,通过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借鉴,不断印证、发展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只要真正地走群众

路线,走社区医学之路,中医的现代化必将实现。因为,中医现代化,宗旨只有一个——让古老的中医药更加方便地为老百姓服务通过实践的历练来创造中医的生命力。同时促进中医临床、科研、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治国研究员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藏,中医学必须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保健作出贡献。自1995年起我国已启动了中药现化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中药现化代引发了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中药;中医;现代化; [Abstract]TCM is a great storeho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CM must modernize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more healthy.Our country have start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since 1995.We have gain great success,but face some difficulties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requi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The modernization of herb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re relating and accelerating one another. [KEY WORDS] chinese herb,TCM, modernization 一、中医药的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人类的医疗模式也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中医药之我见

中医药之我见 ——《中医战略》观后感 作者:王静 若非要写此篇观后感,我不会仔细去看这本著作,但观后却感慨颇多,为抒抑郁,略述一二。 我辈之悲哀 我辈成长于新社会,千千万万与我一样的年轻人,但接触到凡与古代文化相交的事务,总觉之“旧”。我们用电脑、mp3/4听歌,却懒得坐在茶馆里听首小曲;看奇幻小说,读张小娴,却难耐得住仔细读读唐诗宋词;用输液瓶快速治好发烧感冒,却不屑于等待煎锅里的苦口良药。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儿女,却做着与西方人无异的事情。我们不了解古代文化,变革传统伦理,努力让自己变成新新人类,在生活上和思维上逐渐与国际接轨,而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背离了自己的民族。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离我们比任何传统文化都要近,也都要远。讲其近是因为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并未远去;讲其远是因为,我们日常所了解之中医却与传统中医有天壤之别,就我个人而言,也算受过教育之人,起初理解中西医关系,总觉之,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大病、难病、外伤病,中医无法医治,只靠西医;若需养生、进补再找中医。殊不知,中医之重宏观,于大病、难病更有不可估量之特效。至于外科手术之类,三国时期就有华佗建议为曹操开颅,可见中医于外科之类病的治疗历史已久。 中医药新悟 通读全书,也算对中医药有了新的感悟。中医是宏观,用在哲学上的术语来说,中医讲究整体,这与人体构造相互吻合,人体本身各器官、系统盖有机相连,局部发生问题,牵连的部位可能不止一处,所以中医能够从个人整体把握病情,运筹帷幄,从而使整个肌体达到中体平衡;而西医则只从解剖学上,针对“点”的治疗,也就是微观的“一对一”,往往会出现医好此病出彼病的情况。 用另一种哲学术语来解释中西医的话,我看“感性”与“理性”二词语再合适不过。中医重感性,将自然之发展,阴阳、五行之说运用其中,针对个体不同体制特征来具体对待,也就是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医则更重理性,对“症”不对“人”,提炼出统一理论发展,将其如数学公式办套用于所有人,而人与人体质不同,难免会出现不适。 中西医两者还存在有一大差别,即两者与药的关系。谈及中医,其内涵必指“医”与“药”,中医之中,医与药密不可分,好的中医必善用药,每一症状用药不同,多一分少一味,药效必不相同,而再好的中药若没有良医调配,也许只能变成害命的毒药;西医则医药可分,医生只管看病,药则由于是提纯的化学成分,开出来的药完全可以量化,医药两者完全可以分家。 中药最重要一点就是对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西医无论是在检测、治疗等方面都是一项不菲的花费,这也是我国人出现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不得不承认,各大医院侧重西医。中医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其花费少,成本低,疗效显著,对我国收入不高的9亿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特约专稿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10期 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210029) 提要自1996年国家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 ,中药学的研究和产业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充分认识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明确中药现代化的内容和任务 ,并建议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97X(2004) 10 - 0001 - 04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 ,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朽贡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 ,中药在现代医药学领域的地位日显重要 ,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性潮流中 ,中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药学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 ,长期以来 ,学科及其产业化发展均较为缓慢 ,逐渐拉大了与现代科学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与此同时在学科发展方面相对落后的现状亦日益突出 ,为此 ,国家自 1996 年以来启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并在此基础上 ,于 2002 年 11 月由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 2010年)”,极大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 .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1.1.1中药资源丰富 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达 12807 种 ,其中药用植物 11146 种 ,药用动物 1581 种 ,药用矿物80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580 万亩 ,药材生产基地600 多个 ,具有一定规模的栽培药材达 200 余种。自国家推进中药代化工程实施以来 ,各地陆续组建培育了一批地产中药材的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将一些名贵道地药材的生产 ,加工由零星的不规范状态 ,逐渐向集约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 ,为全面推进 GAP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 ,在野生变家种方面 ,尤其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的人工养殖和种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1.1.2 科学研究力量较强多年来 ,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科研人员 ,形成了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的科技队伍 ,中药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此外 ,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正在中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 ,以加强中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的研究开发 ,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 ,我国历代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临床应用经验 ,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 ,仅可统计的秘方、验方即达30余万首 ,有记载的就有 6 万余首 ,被国际药学界称为人种药理学的原始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功 ,一批中药文献数据库已经建成。 1.1.3 中药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业已起步近年来国家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九五”至“十五”期间组织进行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以及“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等攻关研究。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以来 ,我国在药品研究与生产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此后又陆续制定了《新药审批方法》及有关中药部分的一系列补充规定 ,对中药的分类、药物安全性的非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内容以及要求均有明确和详细规定 ,为我国中药规范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8年国家科委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与卫生部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验动物标准》 ,以及1993年国家科委推行的《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实施的 GLP 正式启动。1982 年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9年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这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docx

摘要 :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 是中 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 ,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 , 也成为一大研究热 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 , 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 来,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 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 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 , 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 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 , 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 , 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 , 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 , 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 , 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 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 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 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 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 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 ,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 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 , 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3] 。 (2 超声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 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 (3 微波浸取技术。微波浸取技术[5] 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 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 , 平均动能迅速增加 , 使其温度迅速升高 ; 二是通过离子传导 , 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 , 做转向及定向排列 , 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 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 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 。 (1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 , 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 , 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 , 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 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 10-14 倍, 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 30%,醇沉法约为 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 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中医为什么能现代化?中医学目前的当务之急并非大跃进式的科学化,而是继承与发扬。在中医现代化这个问题上,有一点一定要明确,现代化的前提不是抛弃,而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现代化必须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进行。如果先哲们留下来的经典理论仍能够指导现在的临床实践,如果中医的理论尚未真正落后,我们为什么非要不惜破坏其精髓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而不去继承呢?!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问题;对策 1 中医现代化的含义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是重视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论治的医学;是重视整体、循人治病,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局部与局部相协调的医学;是重视天(自然)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融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于一体的医疗体系[1]。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就是以现代科学和技术为工具,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张伯礼院士的定义,中医现代化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 2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2.1 认识方面模糊不清 有人把中医看成是一个古老封闭的体系,不敢变革创新,认为创新就要走样,走样就不是中医。思想僵化,以偏概全,讲特色必言辨证论治,而忽略疾病的特异,讲处方必言君臣佐使,而忽略病有专治,其思维定式和理论框架使新的研究成果难以吸纳。研究思路不清,对如何着眼于中医基础理论自身的发展提高,如何处理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保持中医特色的关系等缺乏清晰的研究思路。 2.2 缺少对中医基础理论内在固有规律的深入探索 缺少哲学层次的理性提炼,理论内涵出现萎缩,诸如病机学只剩几条筋,病因学不外七情与六淫,有些丰满的论述,未能系统准确而被割裂肢解,或压缩异变。 2.3 缺乏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统一规划

中医“扶正祛邪”之我见

中医“扶正祛邪”之我见 摘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这是古人对正邪气的作用的精辟解释。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说,当我们体内蓄积足够的正气,那么完全有能力将病邪驱除体外。本文通过对“扶正祛邪”的中医解释,探讨了扶正祛邪在临床上的一些应用,同时阐述了其一些优越性。 关键词:中医,扶正祛邪,饮食健康,优越性 正文:扶正祛邪是中医的主要治则之一,是中医所特有的理论学说。那么何为“扶正祛邪”呢? 扶正:就是使用扶正的药物或其它方法,以增加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适用于正气虚为主的疾病,是《内经》“实则泻之”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有益气、养血、滋阴、壮阳等不同的方法。 祛邪:就是祛除体内的邪气,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适用于邪气为主的疾病,是《内经》“实则泻之”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而有发表、攻下、清解、消导等不同方法。 单纯扶正仅适用于正虚为主者;单纯祛邪仅适用于邪盛为主者,先祛邪后扶正则适用于邪盛而正不甚虚者,先扶正后祛邪则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甚者,扶正与祛邪并用则适用于正虚邪实者,即所谓“攻补兼施”,当然亦需分清是虚多实少,还是实多虚少。若虚多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实多则又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总之,要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 在我眼里,不管是药物,还是体外物理疗法,还是健身养生锻炼等等,都是为了激发人体自身的体质,都是间接作用,人体自身才是杀手疾病的直接利器。 一、“扶正祛邪”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乙肝是由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H BV病毒进人肝脏后,在肝细胞内复制,再从肝细胞逸出,释放淋巴因子,损害肝细胞所致。属祖国医学的黄疽(多属阴黄)范畴,中医认为多由于湿热未清,气血两耗而致虚实错杂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本病发病率较高,加之本病病程长,疗效差,易转化,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疗方面也甚感棘手。在临床中,我们特别注重了本病的治疗,我们认为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能增强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尽快地对侵人体内的HBV病毒产生抵抗力,即形成HBV 抗原抗体,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祛邪则能直接抑制和杀灭HBV病毒,降低HBV病毒活性,减少进人肝细胞的HBV病毒数量,从而达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我们采用的乙肝方中:黄蔑补气,紫河车益气补血生精,二者结合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淫羊蕾、 广巴戟、冤丝子补肾助阳;肝肾同源,白芍养肝柔肝,刚柔相济;蚤休、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板蓝根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能直接抑制和杀灭乙肝病毒;田基黄、垂盆草、植肉能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白术、获荃健脾渗湿,以助运化。有资料报道:白蚂蚁对乙肝病的治疗能起到独特的作用。综观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肝、脾、肾同调,从而对本病的治疗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正气的强弱,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饮食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除邪气。而脑瘫患儿,特别是住院期间常有正气不足,邪气所揍的表现,将扶正祛邪的中医护理法则用来指导脑瘫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从理论上真正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思想,从实践上确实达到了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本实验说明,通过扶正邪的饮食护理宣教,使家长了解了患儿的体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方法探讨与思考 姓名:钟华锋学号:2010010 摘要: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 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本文在讨论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 着重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入手,讨论单味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研究、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就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的现状与方法等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方法学思考,对中药和复方药理研究在临床当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方法学探讨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可归纳为 3 个方面, 即: 1、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结合物质基础的研究, 阐明中药主要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揭示中药治病的现代科学基础, 并指导临床更为合理用药和准确用药。2、基于传统用药经验和现代药理- 化学相结合的研究结果, 推动传统中药的进步, 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3、以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为基础, 总结、发现中药作用的规律、特点与优势, 联系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创建现代中药药性理论。基于此, 中药药理学不仅是一个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 也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时至今日, 涉及中药药理研究的课题几乎占整个中医药课题的一半以上。特别是高层次课题,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比例更重, 仅国家973 中药课题事实上都属于以药理学研究为主的课题, 其它如863 、支撑计划、攻关课题等凡涉及药性药效的基础与应用者均全然如此。可以认为,中药药理学研究早已成为中药及中医研究中最主要的内容与方法之一, 中药药理研究结果也正因此而大步地推进着中医药学的现代进步。 中药药理对阐明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合理用药以及为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80年代进行的主要为单味中药药理研究,如人参、青蒿、大黄、丹参和三七等,近年来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以往对中药的研究主要以探讨药效学为主,目前已开始向作用机制、方剂组成、配伍规律方向发展,在药效方面研究也由过去的从单一指标向多指标发展。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药理实验证明具有抑制呕吐中枢的敏感性和对胃肠粘膜保护作用,从而发挥止吐作用[1]。但是这种研究未能把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作用联系起来,无法解释中药具体的作用机制,要得到国际上认可还有待努力。 基于中药药理学的特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是最基础的工作,它的深入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它既有利于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方剂理论、配伍规律,也对优化制剂工艺、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实现中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中药化学成份与药理药效研究思路上主要有三个方面: 1.1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单味中药的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是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它在指导临床配伍、方剂调配、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理论还很难与中药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和药效药理联系起来。目前这方面研究开展较少。初步实验认为,辛味药含挥发油成分者具多;苦味药中苦寒药以生物碱或甙类成分为主,苦温药多含挥发油;甘味药大部分含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活性物质;咸味药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酸味药大多含酸性成分。升浮药大多为辛、甘味,属温热性,沉降药大多为酸、苦、咸味,属寒味性[2,3]。温热药一般含有某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代谢活动,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或者提供营养物质,供给能量。寒凉药则相反,它所含的物质能降低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机体对病原体刺激的反应能力。归经可能与中药所含微量元素有关[4],认为是某些中药成分在脏器中选择性富集。 “七五”以来,国家已组织多项重大课题,对200多味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单味中药提

-中医养生之我见

中医养生之我见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离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那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效果显著。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例如,情绪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又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不伤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中医养生学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的动态整体平衡和审因施养的思想。历代养生家都主

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其意义.pdf

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其意义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术概念系关学科方向,学科方向系关技术政策,技术政策攸关国家利益。全面、科学、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仅就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内涵和意义谈谈个人的看法。 1中药的新概念及其意义 1.1一些权威著作定义的中药概念与范畴 中药的定义已有十余个,但目前尚无一个完整的公认的概念。传统的中药概念,或囿于封闭,或拘于保守,或过于宽泛。一些权威著作的定义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中药是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似可涵盖传统中药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间草药、民族药、现代中药、洋中药、植物药、甚至普通的西药(为中医所用)也可纳入其中。 《中药学》: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可包括传统中药、民间草药、民族药、现代中药、洋中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甚至西药中用等。无确切中医依据的民族药、民间草药、引自国外传统药物、植物药、洋生药,难以包含于其中。 《中药学》: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似可总揽传统中药、民间草药、民族药,但现代中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洋中药、植物药似难以纳入。 1.2 笔者定义的中药概念与范畴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传统学科,中医药学理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成果,中医药学的理论、方法和概念不能拘泥于传统,应与时俱进,内要符合中国国情,外能接轨国际惯例。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中药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并与时俱进。 笔者认为,广义的中药(ChineSe Herbal DrugS)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诊断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这里所说的“中医理论”是指广义的中医理论,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狭隘、抽象的中医理论。广义的中医理论应既包括高度抽象的基本理论,也包括丰富而具体的临床经验,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资料也应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姓名:刘曙辉学号:5801308021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优秀文化数不胜数,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流传到今天仍然深受人们认可,常年作为国人看 病就医的首选,它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粹的传承和发扬。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因其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而具有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综合作用。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潮流兴起传统天然药物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产业前景,已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什么是中药现代化 将中药的使用从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与现代药学技术相接轨,这个说法说要比中药现代化更准确一些。 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走系统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必须彻底摆脱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在系统论指导下的医学研究,才是中医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医现代化走中西方思维方式互补之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西方人惯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即将整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在内)作为一种外在的对象进行研究,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相互对立(即主体和客体呈二元性)。 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中药发展提高到现代化中药;具体地说,中药现代化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这个过程,就是中药现代化。其具体内容包括:中药理论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简述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摘要101 邝荣初5801310012 摘要:本文从中药现代化的含义谈起,依次讲述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途径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含义意义途径创新技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和辩证施治的规律及历代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经加工成的剂型。由于它确有疗效,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中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同时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费用越来越高,一些国家正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始了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这给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目前中药的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在与国外天然药物的竞争中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而且中药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掘中医药宝库,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 一、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制中西药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换言之,中药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和使用的,并非把膏、丹、丸、散改成片剂、胶囊就是中药现代化了。有人把传统中药膏、丹、丸、散的剂型变成片剂、胶囊等新剂型说成是中药西制 这完全是误解。片剂、胶囊只是制药技术和剂型发展的一种形式,与中药或西药的内涵无关。西药可以制成的剂型中药同样可以做。也就是说,中药现代化并不是中药西制。 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以下含义: 1.保持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征、特色和优势,体现继承、移植、创新相结合的思想,实现对传统的超越;2.进行现代语言的表述和现代科学的阐述,具有时代特征;3.具有现代科学品格,形成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开放系统,实现多学科兼容,在确定自我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宏观和微观、传统与现代的渗透与互补,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中医药;4.实现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整合、更新,构建严谨的方法学体系,形成科学模式,建立中医学自身标准系统;5.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认知系统与理论事实;6.走向世界的“双相接轨”能力增强;7.能在实践中不断纠正、改善自我, 使之成为动态发展的科学体系, 具有明确的自身学科前沿;8.中医药研究开发与产业现代化,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体系。总之 中药现代化是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把具有疗效的中草药用科学

中医之我见

中医是无形的科学 如果说医学是生命研究的漫漫征程,那么我觉得,中医就是赤裸着双脚,脚踏实地走在红土地上的探索者;而西医则是与地面隔绝着空气的磁悬浮列车。西医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却无法与生命的最深处进行交流,无法探知那红土地上生命的每一次萌发与衰败,只解表外,却无法透知其里。 中医,是中华文明独创的生命科学,是中华先贤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神农氏以《易》论药,产生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岐伯以《易》论药,产生了《黄帝内经》,奠定了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之后,秦越人作了补充阐发,产生了《八十一难经》;东汉末年张仲景上承《内》、《难》,博采万家,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了中华医学从理论到临床的完整体系。这就是中国发展的一条红线,通常称为“岐黄之道”。古中医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中医之学伴随着历史的长河,千辛万苦的传承到我们手中,我认为对于整个中医来讲,那是几千年无数人的实践积累的无比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没有这些经验就无法解决疾病问题,经验里才蕴藏着真理,蕴藏着真科学。而同时,中医的这些经验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才能取得奇特的疗效。 人们常说西医看到的是人体有形的一面,中医观察到的是人体无形的一面,我觉得中医不是看不到人体有形的这一面,只是他的思维更专注于身体无形的这一面,而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是无形的

科学。尽管现代科学十分发达,作为现代科学的现代医学也只是在人体与疾病有形的这一面几乎达到了精细之极。然而对于人体与疾病的无形这一面却是“茫然无知”,是现代科学认识上的盲区。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用人体有形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人体无形科学,我们不能认为眼睛看得见(或借助仪器和化验看得见)的才是科学,而误认为眼睛看不见(或借助仪器于仪器和化验看不见)的就不是科学。只知人体有形的这一面,而不知人体无形的这一面,叫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人叫嚣着让中医现代化科学化,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那样,就等于让中医问道于盲,是对中医的无知。而对中医的无知,说到底是对人体科学的无知。正所谓“帆海者不知山,驾陆者不知水”,这也就说明了中西医是不能结合的,因为它存在着最本质的差别,用一言蔽之,则是有形无形,中西医分明。 《中国地理》杂志2003年7月号上登了篇题目为“一个加拿大学者中的中医”,是一位来中国学习的加拿大女士胡碧玲(中文名)写的,她对对中医知之甚少,而且又是西方人,可她在中国医院实习过一段时间后却颇为感触的说:“中西医结合这种思维模式发展到最后,只会是丰富了西医而弱化了中医,于是中国伟大的传统就变成西医的一个附庸物。中国几千年来应用了它自身独特的理论与手段治愈了无数人,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医疗体系,没有必要以外来的秤杆纠正“中医的不足”。” 同时她说“也许,中国人始终都是在一个他们自以为是的意义上误解了西医,因为中国人认为的西方并不是真正的西方。在西方,今

药学概论中药现代化的方法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学概论》 主讲教师:李月明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试论有机合成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2)试论述药学与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3)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4)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5)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论述中药现代化的方法 6)试论述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7)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 8)简述药理学研究在新药创制过程中的作用 9)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新药创制的影响 10)论述药物制剂对药物药效的影响 11)试总结近二十年来药物制剂方面出现的新技术 12)结合反应停事件论述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1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 14)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15)简述生物工程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3500-4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中西医结合之我见

! 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之我见 1.中医特点与不足。 中医学,被认为是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精华的唯一象征,也是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仍然能够中医学,被认为是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精华的唯一象征,也是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仍然能够活跃的影响着众多国人生活的唯一国粹.中医学产生于古代人们与疾病的不断斗争的生活实践中,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影响,并在与之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伟大的中医理论。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一代代医家的实践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医学.直至清代叶吴薛王等人还创建温病学说,它的理论直至19世纪初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体系。其中许多理论观念都具有超前性,时至今日仍然是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它的整体观念与整体观念下的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疾病防治观念是其灵魂所在,也是现代医学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中医学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的作用的认识,都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它不仅仅从单个器官,单个系统,单个病因局部上认识和治疗疾病,而是从人体内外环境、内部各个系统、多种病因上进行整体认识和防治。认为疾病是由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阴阳失衡”所产生的整体反应。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和途径收集病情资料,再经过思维判断,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从而提高机体的正气,驱除邪气,平衡阴阳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逻辑方式,不可能深入的了解人体内部细微结构与疾病的微观变化,夸大了整体认识的作用,认为把握整体就可以掌握局部,从而不能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具体的局部的内容.仅用直观观察,类比归纳以及简单推演法而没有确切的定性定量的客观指标和方法,缺乏实验科学的基础,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不可避免的带有较浓厚的随意性,模糊性,猜测性。由于它的理论较为封闭,所以近代以来发展缓慢 2.西医特点与不足。 西医学也同样是产生于西方人与疾病抗争的生活实践中,它的发展受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影响,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能非常容易的运用不断出现的现代科技成果,发展迅速。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西医学处于不断的进步当中,研究水平从器官到细胞再到分子水平,从不同层面认识和研究疾病,而这仅仅只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它从微观上对生命以及疾病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与认识,重视形态的变化以及此带来的功能改变。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较为强调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手段的异常改变。因此,可以对疾病的诊疗制定较为客观的标准,从而便于进行研究评价。 同样因为指导思想的影响,使西医学同样存在着局限,它过于强调实证,重形而相对轻功能,重视局部而对整体关注不足,因而使之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对许多疾病和生命现象以及规律无法认识,对多系统多病因以及功能性疾病方面治疗乏术,疗效较差。 3.中西结合研究的现状。 正是认识到中西医学之间彼此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所以从清末就有有识之士倡导“中西医汇通”,直至到上世纪50年代提出国家“坚持中西结合方针”,但回顾中西结合的道路,仍然充满坎坷与迷茫,有坚决反对结合的,有主张中医全盘西化的,有悲观的,亦有充满希望的……。可以看出,对待中西结合不管从指导思想上还是概念上或者是实践中,都远未达到共识,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目前的中西结合多停留在低层次上,主要是临床治疗上比较生硬的结合,距创建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新的医学体系(包括理论和临床)还有很长的路。 4.中西结合医学方向之我见。 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像均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规律,研究目的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