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综合训练二分析报告

管理统计学综合训练二分析报告
管理统计学综合训练二分析报告

管理统计学综合训练二统计分析报告(判断男生成绩与女生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专业班级:经济14-2班

指导教师: 王宏新

小组成员:宋佳玉林曼雪

潘香宇刘月

刘晓东刘子楗刘志强

时间:2016 年5月

分数:

一、训练要求与考查内容

1、训练要求:搜集某一个学期某个班级全部学生所学的全部学科的成绩,利用SPSS 软件进行处理,给出一个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

2、考察内容: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知识单元 二、涉及的知识点回顾 (一)区间估计

1、两个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

若随机变量)(~),(~2

2222

111σμσμ,,X X , (1)方差已知

经标准化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

则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μ1-μ2)在(1-α)置信水平下的双侧置信区间为

(2)方差未知(教材P 117,,不进行详细说明)

○1σ12=σ22,则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经标准化后服从自由度为(n 1+n 2-2)的t 分布; ○

2σ12

≠σ22,则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经标准化后近似服从自由度为v 的t 分布。

最终得到两个总体均值差的置信区间若是包含“0”,则认为两个总体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若不包含“0”,则认为两个总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两个总体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在总体均值μ1与μ2未知的情况下,)(~),(~2

2222

111σμσμ,,X X ,

两个总体方差比服从

所以得到两个总体方差之比在1-α置信水平下的双侧置信区间为

)

1,0(~)

()(2

2

2

1

2

1

2121N n n x x z σσμμ+

---=

22

21212

21212221212

21)()()(n n z x x n n z x x σσμμσσαα

++-≤-≤+--)1,1(~//212

2

212

2

21--=n n F S S F σσ

而当22

2

1σσ的置信区间包含“1”时,可以认为两个总体的方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SPSS 操作所得的F 值及P 值(即SPSS 中的Sig.)判断两个总体方差比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二)假设检验——两个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1、提出假设:(双边检验)

2、在假定H 0成立的前提条件下找出并计算检验统计量

3、判断: 若

)1,1(12121222

1

2221--≤-

n n F

S S ασσ 或 )1,1(1

212

22

2

12221--≥n n F S S ασσ, 则拒绝原假设H 0。

可根据SPSS 操作所得的F 值及P 值(即SPSS 输出结果中的Sig.)判断两个总体方 差比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若P<α,则拒绝原假设H 0,认为两个总体的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若P >α,则不拒绝原假设H 0,认为两个总体的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收集数据

我们小组原本使用的数据来自经济学13级1班大二下学期全班的各科成绩,但因为男女生成绩两个总体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我们只能采取扩大样本的方法,将数据更换为工管14级1、2、3、4四个班全体学生大一下学期的部分科目的成绩(排除了以等级为成绩的数据),其主要科目有线性代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下)和大学英语(2)。数据如表1:

]

)

1,1(1

,)1,1(1[212

12

22

1212

2221-----

n n F

S S n n F S S αα2

22

11

2

2

210σσσσ≠=::H H )1,1(~//212

2

212

2

2

1--=n n F S S F σσ

表1

四、小组分工——收集数据:刘晓东

思路分析:全体成员

SPSS录入整理:刘子楗刘晓东刘志强

分析报告整理:刘月林曼雪潘香宇

PPT 制作整理:刘月

主述及组长:宋佳玉

五、训练内容——判断男生成绩与女生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分析思路:我们小组所分析的案例是判断男女生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首先我们组的成员收集了13级1班全体学生大二下学期所学科目的全部成绩,

但通过SPSS操作得到男女生成绩两个总体的均值、中位数、偏态和峰态,分

析这些数据发现其不服从正态分布,故通过扩大样本的方法将数据更改为工管14

级4个班全体学生大一下学期的部分学科的成绩。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所需要用

到的知识为两个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以及两个总体方差比的假设检验。

我们选择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判断男生各科成绩与女生各科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判别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方法:

○1均值(Mean)与中位数(Median)是否相等;

○2偏度(Skewness)是否接近“0”;

○3峰度(Kurtosis)是否接近“0”。

四舍五入后的结果,若三个条件均满足,则数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

若满足两个条件,则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若三个条件均不满足,则数据完全不服从正态分布。

若服从正态分布,接下来通过对男生各科成绩的方差与女生各科成绩的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即判断P值即F值所对应的Sig .与α进行比较,

若P<α,则说明两个总体的方差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不相等,所以选择方差不相等一行的两个总体均值差的置信区间判断男女生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若P>α,则说明两个总体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即方差相等,所以选择方差相等一行的两个总体均值差的置信区间判断男女生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若两个总体的均值差的置信区间包含“0”,则认为男女生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若两个总体的均值差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认为男女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最后,我们还要判断男女生总成绩的均值差的置信区间是否包含“0”。

六、SPSS操作步骤

(一)首先判断男女生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SPSS操作步骤如下:

1、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点击【文件】,弹出打开数据对话框,在文件类型中选择Excel(*.xls,*xlsx,*xlsm),在文件名中双击选择“男生数据.xls”,弹出打开数据源窗口,单击【Ok】,Excel 文件导入到SPSS中;

2、将变量“性别”由刻度级(Scale)变量重新定义为名义级(Nominal)变量,并对其做变量值标签,“1=女生;2=男生”;

3、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将线性代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下和大学英语2作为分析变量送过去,单击【Statistics】,选择“Mean、Median、Skewness、Kurtosis”,单击【Continue】,单击【Ok】;

注:女生数据同理,只需在上述步骤1中的“男生数据”改为“女生数据”即可;

SPSS操作过程图如下:

通过表格导入男生数据

打开数据源窗口,单击【Ok】

定义变量:“性别为名义级(Nominal)变量”

对性别做变量值标签:“1=女生,2=男生”

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

选择分析变量,单击【Statistics】

选择“Mean、Median、Skewness、Kurtosis”

女生过程图略。

经判断,男女生各科成绩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继续以下步骤,

(二)检验男女生各科成绩的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及男女生各科成绩均值差的区间估计,SPSS操作步骤如下:

1、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点击【文件】,弹出打开数据对话框,在文件类型中选择Excel(*.xls,*xlsx,*xlsm),在文件名中双击选择“数据.xls”,弹出打开数据源窗口,单击【Ok】,Excel文件导入到SPSS中;

2、将变量“性别”由刻度级(Scale)变量重新定义为名义级(Nominal)变量,并对其

做变量值标签,“1=女生;2=男生”;

3、单击【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从左侧源选择变量“线性代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下和

大学英语2”进入【Test Variable】窗口,选择变量“性别”进入【Grouping Variable】窗口;

4、单击【Define Groups】,打开确定分组对话框,选择【Use specified values】方式,在【Group1】和【Group2】窗口后分别输入1和2,单击【Continue】返回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对话框,单击【Ok】;

5、输出结果。

SPSS操作过程图如下:

通过表格导入全部数据

定义变量:“1=女生,2=男生”

单击【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选择各科成绩进入【Test Variable】窗口,选择“性别”进入【Grouping Variable】窗口

自定义组:Group1: 1,Group2: 2

(三)检验男女生总成绩的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及男女生总成绩均值差的区间估计,SPSS操作步骤如下:

1、判断男女生总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步骤略,经判断,男女生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4、单击【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从左侧源选择变量“成绩”进入【Test Variable】窗口,选择变量“性别”进入【Grouping Variable】窗口;

5、单击【Define Groups】,打开确定分组对话框,选择【Use specified values】方式,在【Group1】和【Group2】窗口后分别输入1和2,单击【Continue】返回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对话框,单击【Ok】;

6、输出结果。

SPSS操作过程图如下:

定义变量:性别为名义级变量“1=女生,2=男生”

录入数据

单击【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选择“成绩”进入【Test Variable】窗口,选择“性别”进入【Grouping Variable】窗口

自定义组:Group1: 1,Group2: 2

七、具体内容及输出结果分析

(一)首先判断男女生各科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由表5和表6可知,通过比较男女生各科成绩的均值、中位数、偏度和峰度我们可以得到,男生的线性代数、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下和大学英语2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而女生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二)检验男女生各科成绩的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及男女生各科成绩均值差的置信区间 1、检验男女生各科成绩的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1)提出假设:H 0:σ12=σ22(男女生各科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即方差相等);

H 1:σ12≠σ22(男女生各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不相等);

(2)在假定H 0:σ12=σ22成立的前提条件下找到并计算检验统计量(n 1=63,n 2=40);

(3)判断:由表7(P 19)我们可以读出男女生各科成绩的标准差(Std. Deviation ),代入到上式中,通过表8(P 18)中的“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 ”(方差方程的齐性检验)所对应的数据我们可以读出男女生各科成绩之间的方差显著性检验的F 值和其所对应的P 值,即表8中“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 ”下的Sig.值:

)

1,1(~2122

2

1

--=n n F s s F

第19 页

管理统计学报告

《管理统计学》 综合性实验报告 题目:大学生消费情况综合分析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综合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比例得分 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 10% 值 10% 男生、女生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 小值 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茎叶图10% 频数分布表10% 方差分析部分40% 聚类分析部分10% 语言表达与排版10% 实验报告总评(用A,B,C,D和E表示) 1.通过综合性实验检验对SPSS的掌握情况,并作为期末的考核标准之一。 二、实验内容: 1.用SPSS分别计算农村学生的比例,女生比例 2.用SPSS计算出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3.用SPSS分别计算出男生、女生每月生活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4.作出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的茎叶图。 5.整理所有同学每月生活费数据,制作一个频数分布表(分成5组)。 6.从每个班中随机抽10人,这10人每月生活费可以看作本班的一个随机样本,试分析信 管1班,2班,3班,4班,工业工程1班,2班之间的每月生活费的方差是否齐性,判 断每个班同学的月均生活费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户口所在地、性别对每月的生活费的 影响是否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5)

7.以每月平均生活费、伙食费所占比例、生活费来源中家庭给予所占比例为观测变量,对 本专业学生进行聚类分析。 三、实验详细过程与结果 问题1解:采用频率分布表解答。将户口与性别放入变量中,得到户口与性别的频率统计 答:由上面得到的第二个表格得出农村学生的比例为48.8,女生的比例为37.7。 问题2解:采用频率分布表解答。在统计量选项中勾中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和统计 D.统计服务和 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 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 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C.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C.大于1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A )

管理统计学试验指导书和答案

.= 《管理统计学》实验指导书及 实验报告 王金玉编著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一用Excel对数据的图表描述 实验目的: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实验步骤: 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分组描述,可以获得相应数据分组的频数、频率以及向上向下累计频数、频率的情况,并能做出相应的直方图、折线图等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图形。我们举例介绍一下数据的Excel图表描述的操作方法。 【例1-1】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数据进行适当的 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2)制作合适的统计图反映分布特征。 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 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 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 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 688 689 683 685 702 741 698 713 676 702 701 671 718 707 683 717 733 712 683 692 693 697 664 681 721 720 677 679 695 691 713 699 725 726 704 729 703 696 717 688 一、编制分布数列 在Excel中有两类方法可以实现分布数列的编制:一是使用相关的函数,如Frequency函数;二是使用分析工具中的【直方图】工具。本例中我们采用函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表1-1中的数据输入或导入到Excel电子表格中,并输入相应的分组数据。如图1-1所示。 图1-1 图1-1中,C、J列均为原始输入数据,寿命数据在A2:A101(图中未完全显示出来),J列的接受区域的各个数据(各组的上限值)是使用Frequency函数或【直方图】分析工具编制分布数列所必需的数据。 第二步:选定D5:D14,输入公式“=Frequency(A2:A101,J5:J14)”,然后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即可计算出各组的频数。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用于编制数列的原始数据,第二个参数指定每一组的上限。在D15中输入公式“=sum (D5:D14)”计算出频数的合计。 第三步:计算频率。在E5中输入公式“=D5/D$15*100”,然后将该公式复制到E6:E14即可。D15存放的是频数的合计数。 第四步:计算向上累计频数。在F5单元格中输入“=D5”,在F6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6+F5”,再将公式复制到F7:F14。

管理统计学--实验二-spss

《管理统计学》 实验二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 案例4.1 谷类食品生产商的投资问题 案例4.2 数控机床的选购问题 案例5.1 运动员团体成绩预测问题 案例5.2 手机电池通话时间测试 案例5.3 月份与CPI的关系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设备 (3)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3) 1、案例4.1 谷类食品生产商的投资问题 (3) 2、案例4.2 数控机床的选购问题 (6) 3、案例5.1 运动员团体成绩预测问题 (11) 4、案例5.2 手机电池通话时间测试 (17) 5、案例5.3 月份与CPI的关系整理 (22) 五、实验总结 (29)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 2. 掌握SPSS统计分析中的均值比较和T检验方法 3. 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与步骤 4. 学习并将管理统计学课程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原理 SPSS软件有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功能,其中包括假设检验及方差分析实验可以用到的工具,如均值比较、参数分析、建立线性模型等。 三、设备 SPSS软件(英文名称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案例4.1 谷类食品生产商的投资问题 1)启动SPSS,在变量视图里面输入案例变量“食用者类型(字符串)”和“热量摄取量(数值,小数设为0位)” 2)在数据输入窗口输入数据

3)分别对两种食用者类型的热量摄取量均值进行检验(α=0.05),按照”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检验”,加入检验变量“热量摄取量”、加入分组变量“食用者类型”,设置组1、2分别为A、B组,点击选项,设置置信区间百分比为95%

管理统计学综合训练二分析报告

管理统计学综合训练二统计分析报告(判断男生成绩与女生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专业班级:经济14-2班 指导教师: 王宏新 小组成员:宋佳玉林曼雪 潘香宇刘月 刘晓东刘子楗刘志强 时间:2016 年5月 分数:

一、训练要求与考查内容 1、训练要求:搜集某一个学期某个班级全部学生所学的全部学科的成绩,利用SPSS 软件进行处理,给出一个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 2、考察内容: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知识单元 二、涉及的知识点回顾 (一)区间估计 1、两个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 若随机变量)(~),(~2 2222 111σμσμ,,X X , (1)方差已知 经标准化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 则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μ1-μ2)在(1-α)置信水平下的双侧置信区间为 。 (2)方差未知(教材P 117,,不进行详细说明) ○1σ12=σ22,则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经标准化后服从自由度为(n 1+n 2-2)的t 分布; ○ 2σ12 ≠σ22,则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经标准化后近似服从自由度为v 的t 分布。 最终得到两个总体均值差的置信区间若是包含“0”,则认为两个总体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若不包含“0”,则认为两个总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两个总体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在总体均值μ1与μ2未知的情况下,)(~),(~2 2222 111σμσμ,,X X , 两个总体方差比服从 , 所以得到两个总体方差之比在1-α置信水平下的双侧置信区间为 ) 1,0(~) ()(2 2 2 1 2 1 2121N n n x x z σσμμ+ ---= 22 21212 21212221212 21)()()(n n z x x n n z x x σσμμσσαα ++-≤-≤+--)1,1(~//212 2 212 2 21--=n n F S S F σσ

管理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统计学试卷C(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 .统计工作; C .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 D .统计方法;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 ) A .全国所有居民户; B .全国的住宅 ; B .各省市自治区; D .某一居民户; 3.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2001年为13%,2002-2003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D )。 A.52309.013.0? B. 109.013.0523-? C. 52309.113.1? D. 109.113.1523-? 4.总体中的组间方差表示( B ) A.组内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B.组与组之间平均值的变异 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D.组内方差的平均值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重复抽样误差( A ) A. 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B.小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C. 等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D.何者更大无法判定; 6.所谓显着水平是指 ( A )

A.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B.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C.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D.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7.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B)。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综合指标; D.相对指标; 8.以下最适合用来反映多元线形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指标是(C) A.相关系数; B.决定系数; C.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 D.复相关系数; 9.以下方法属于综合评价中的客观赋权法( D )。 A.最大组中值法; B.统计平均法; C.层次分析法; D.变异系数法; 10.以下方法适合用来计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D ) A. 移动平均; B.算术平均; C.几何平均; D.首尾折半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ADE)。 A.国内生产总值; B.商品库存额; C.人口数; D.出生人数; E.投资额;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就是(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B)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就是(D)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就是两条(A) A、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与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与统计 D、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就是(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 )的企业。(D)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该组的分组标志就是(A)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与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与应该(B)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C)

统计学实验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题目统计学实验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1204班 学生姓名伍琴 学号201217050430 指导教师任明利 时间:2012 年 4 月 6 日

实验一:数据整理 一、项目名称:数据整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中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能以此方式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三、实验要求 1、已学习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数据整理中的统计计算问题;已阅读本次实验导引,了解Excel中相关的计算工具。 2、准备好一个统计分组问题及相应数据(可用本实验导引所提供问题与数据)。 3、以Excel文件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发现与解决记录)。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一)问题与数据 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 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二)操作步骤: 1、在单元区域A1:E9中输入原始数据,如图:

2、并计算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在单元格B10中)与最小值(在单元格D10中)。 3、根据经验公式计算经验组距和经验组数。 4、根据步骤3的计算结果,计算并确定各组上限、下限(在单元区域F1:G6),如图所示: 5、绘制频数分布表框架,如图所示: 6、计算各组频数: (1)选定B19:B23作为存放计算结果的区域。 (2)从“公式”菜单中选择“插入函数”项。 (3)在弹出的“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统计”函数FREQUENCY.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79588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B)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B)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D)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

管理统计学选择

1、指出下列品质标志(C ) A、产品产量 B、工人工资 C、教师职称 D、工人工龄 2、指出下列连续变量(D) A、设备数B、学生数C、空调产量D、粮食产量 3、某三个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5分、80分、90分,则这三个数字是(D )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4、指出下列数量指标(B) A、劳动生产率 B、国内生产总值 C、人均钢产量 D、人口密度 5、数量指标表现形式是(A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6、变量是(B ) A、可变的数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标志 C、可变的品质标志 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A、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畜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4、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为(D)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5、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6、某市规定2010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为2011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A) A、一个月 B、一天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 A、分组标志的选择 B、分组形式的选择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按数量标志分组 2、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B)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不成比例关系 3、某企业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正确的是(D) A、80—89% B、85%以下 C、90%以下 90—99% 85—95% 90—100% 100—109% 95—105% 100—110% 110%以上105—115% 110%以上 4、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是( B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1、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要求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76% B、95.45% C、200% D、50%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管理统计学

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学号201305169063 姓名朱可欣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302班 指导老师李洪斌 实验日期2015.11.05 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 实验名称管理统计学上机实验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主要仪器设备(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四、实验体会

实验项目一:假设检验的Excel实现 实验时间:_____2015-11-5____________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巩固熟悉假设检验的相关原理及方法,掌握Excel中进行假设检验的相关计算过程。 2. 实验原理 假设检验的相关原理及方法。 3. 主要仪器设备(软件) 1)硬件配置: 使用综合实验室中现有配置的计算机,无特殊要求。 2)软件环境: Windows XP或以上的操作系统,Excel软件。 4. 实验内容及步骤 假设检验中关于T检验、F检验的相关内容选作2-3个计算实例。 5.实验数据记录 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 某家禽研究所各选8只粤黄鸡进行两种饲料饲养对比试验,试验时间为60天,增重结果如下,假设鸡的增重服从正态分布且两种饲料喂养的鸡增重方差相等,请问两种饲料对粤黄鸡的增重效果有无显著差异?(α=0.05) 饲料A 720 710 735 680 690 705 700 705 饲料B 680 695 700 715 708 685 698 688 解:饲料A和饲料B饲养的粤黄鸡平均增重分别用u 1和u 2 表示,检验无特定方 向,所以为双侧检验。这是两个正态总体,小样本抽样且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采用合并方差的t检验。故: 本检验的假设为: H 0:u 1 -u 2 ≠0, H 1 :u 1 -u 2 =0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 B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 ( C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 D )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B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 ( D )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性别职工人数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中学小学文盲半文盲 男 女 合计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 A ) A. 性别 B. 男、女 C. 文化程度 D. 性别和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B )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等于1 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 ( C ) A. 0.1 B. 0.9

管理统计学1(选择)

管理统计学(选择+判断) A 1.按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是:A 变量数列;B 品质数列;C 变量分布数列;D 品质分布 数列;E 次数分布数列正确答案:ACE B 3.比较相对指标是用于:A 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之间的比较;B 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比较;C 先进地区水平 和后进地区水平的比较;D 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比较正确答案:ACD 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质量指标 5.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正确答案: 错 6.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可分为:A 正相关;B 不相关; C 完全相关;D 不完全相关正确答案:BCD 7.标志变异指标的主要作用是:A 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 反映统计数据的节奏性和均衡性;C 反映总 体单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D 分析总体的变动趋势正确答案:ABC 8.不同总体之间的标准差不能直接对比是因为:A 平均数不一致; B 计量单位不一致 C 标准差不一致; D 总体单位数不一致正确答案:AB C 9.长期趋势是影响时间序列的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正确答案: 对 10.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A 二点分布;B 二项分布; C 均匀分布; D 泊松分布正确答案:ABD 1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A 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B 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C 取 得资料的方法不同;D 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E 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正确答案:BDE 12.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性误差;C 代表性误差;D 登记性误差正确答案:A 13.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D 平均误差程度 14.抽样实际误差是指某一次具体抽样中,样本指标值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答案: 对 15.抽样误差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而产生的系统性误差,也称偏差。正确答案: 错 16.抽样允许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就:A 越高;B 越低;C 无法确定;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正确答 案:B D 17.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6%,则生产费用:A 增加 18.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表述正确的是:B 前 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19.当我们冒5%的风险拒绝了本来为真的原假设时,则称5%为显著性水平。正确答案: 对 20.当需要对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则应使用:D 离散系数 21.当总体单位不多,差异较小时,适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正确答案: 对 22.点估计法一般不考虑抽样误差和可靠程度,计算简便、直观,是最常用的估计方法。正确答案: 错 23.调查时间是进行调查所需要的时间。正确答案: 错 24.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A 的连乘积 25.定序尺度可以:A 对事物分类;B 对事物排序;C 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D 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 正确答案:AB 26.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C 每一名职工 27.对连续型变量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一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

[管理学]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关于小麦品种对小麦产量显著性影响的分析研究) 班级:09工商2班组长:tjs学号:09513285成绩: 小组成员姓名: tjs 09513285 wdh 09513286 ww 09513287 wj 09513288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小麦品种对小麦产量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结论。 二、实验内容 1、为了研究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的产量是否有显著性影响,我们选取三个小麦品种:品种1、品种 2、品种3并且对每个品种选取四个地块的产量作为观测值。设三个品种总体均值分别为μ1 μ2 μ3 提出假设:H0 :μ1 =μ2 =μ3 总体均值完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性影响。 H1 :μ1 μ2 μ3总体均值不完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性影响 设置显著性水平为0.05 其数据结构如下: 2、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下是具体操作过程 (1)选择[Analyze]=>[Compare Means]=>[One-Way ANOVA...],打开[One-Way ANOVA]主对 话框(如图所示)。

(2)从主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定小麦产量[var01],单击按钮使之进入[DependentList]框,再选定变量小麦品种[var02],单击按钮使之进入[Factor]框。单击[OK]按钮完成。 (3)生成统计结果如下:

3、结果分析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SS为离差平方和; df为自由度;MS为均方;F为检验的统计量;Sig=0.009 为P 值。我们直接运用计算出的P值与显著性水平α的进行比较,若P>α则不能拒绝原假设H0;若P<α则拒绝原 假设H0 ;在本题中,P=0.009<α=0.05 所以拒绝原假设H0 即小麦品种对产量有显著性影响。

管理统计学SPSS数据管理 实验报告

数据管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新变量、变量取值重编码的基本操作。 2.掌握记录排序、拆分、筛选、加权以及数据汇总的操作。 3.了解数据字典的定义和使用、数据文件的重新排列、转置、合并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提要 1.自行练习完成课本中涉及的对CCSS案例数据的数据管理操作 2.针对SPSS自带数据Employee data.sav进行以下练习。 (1)根据变量bdate生成一个新变量“年龄” (2)根据jobcat分组计算salary的秩次 (3)根据雇员的性别变量对salary的平均值进行汇总 (4)生成新变量grade,当salary<20000时取值为d,在20000~50000范围内时取值为c,在50000~100000范围内取值为b,大于等于100000时取值为a 三、实验步骤 1、针对CCSS案例数据的数据管理操作 1.1.计算变量,输入TS3到目标变量,在数字表达式中输入3,把任意年龄段分成三个组20-30设为1组,1-40设为2组41-50设为3组。图1, 图1 1.2.对已有变量的分组合并,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新变量名TS3单击“更改”按钮,原来的S3->?就会变为S3->TS3,单击“旧值和新值”按钮,系统打开“重新编码到其他变量:旧值和新值”,如下图2,

图2 图3 1.3.可视离散化,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打开的对话框要求用户选择希望进行离散化的变量,单击继续,如下图4,

图4 单击“生成分割点”,设定分割点数量为10,宽度为5,第一个分割点位置为18,单击“应用”,如下图, 图5 结果显示如下,

统计学实验报告7.统计指数分析.docx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学学号 11学生姓名辅导教师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实验室名称实验时间 1.实验名称 统计指数分析 2.实验目的 掌握各项指数的计算及因素分析法的运用。 在 Excel 中完成各项指数及有关数值的计算,主要用到的是公式和公式复制 3.实验内容 甲乙丙三种商品基期和报告期各项数据如下: 价格(元) P销量 q 商品计量单位 基期 p0报告期 p1基期 q0报告期 q1 甲个302810001200 乙双202120001600 丙公斤232515001500 合计 1)计算三种商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和个体价格指数。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4)分析销售量变动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额。(这一问分析要手写完成) 4.实验原理 在 Excel 中实现综合指数及其相关数值的计算,主要用到的是公式和公式的复制功 能 5.实验过程及步骤 (1)在工作表中输入已知数据的名称和数值(包括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基期价格,报告 期价格,基期销售量和报告期销售量) (2)计算综合指标的各个综合总量在单元格G4中输入公式“ =C4*E4”,在H4中输入“=D4*F4”, 在 I4 中输入“ =C4*F4”, 在 J4 中输入“ =D4*E4”, 公式复制 在 A7 中输入合计,在单元格中输入“=SuM(G4:G6),再将单元格 G7的公式向右复制到 J7 (3)分别计算各个综合指标及其分子分母之差额 在单元格 A10 中输入“销售额总额指数” ,在单元格 F10 中输入公式“ =H7/G7*100” , 在单元格 H10 中输入公式” =H7-G7”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管理统计学》课程作业(选做) 姓名:李前伟学号:713007192012 年级:2013春学习中心:温州———————————————————————————— — 第一章导论 1-1 统计的涵义是什么? 答: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1-2 统计学历史上曾有哪些重要的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对统计学发展各有什么贡献? 答:1、国势学派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2、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3、数理统计学派在18世纪,由于概率理论日益成熟,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而形成数理学派;4、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尔(1821- 1896)、梅尔(1841-1925)等人。 1-3 说明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 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 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 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

管理统计学综合实验

管理统计学综合实验 根据给定的数据Employee data.sav完成以下数据分析: 1.根据出生日期变量生成一个新变量“年龄”,并考察其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2.根据雇员的教育水平对起始薪金的平均值进行汇总 3.选择合适的图形考查不同雇佣类别人群的当前薪金的分布 4.通过假设检验来推断不同性别的人群的教育水平是否有差异 5.考察经验和当前薪金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二者的回归模型,预测当经验为300时,相应的薪金应是多少? 实验步骤及结论: 1.根据出生日期变量生成一个新变量“年龄”,并考察其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1)选择“转换”到“计算变量” 2)在“目标变量”中输入“年龄” 3)在“数学表达式”中选择“XDA TE.YEAR”,选择“出生日期”。以2014为减数。 4)确定

1)选择“分析”到“描述统计”到“P_P图”2)在“变量”中选择“年龄” 3)在“检验分布”中选择“正态分布” 4)确定 模型描述 模型名称MOD_4 序列或顺序 1 年龄 转换无 非季节性差分0 季节性差分0 季节性期间的长度无周期性

标准化未应用 分布类型正态位置估计标度估计 部分排序估计方法Blom 为结指定秩同数的值的秩均值正在应用来自 MOD_4 的模型指定。 个案处理摘要 年龄 序列或顺序长度474 图中的缺失值数 用户缺失0 系统缺失 1 个案未进行加权。 估计的分布参数 年龄 正态分布 位置57.6723 标度11.78409 个案未进行加权。

由图可知,偏差大于0.05,所以不服从正态分布 2.根据雇员的教育水平对起始薪金的平均值进行汇总1)选择“数据”到“分类汇总”

管理统计学总结

一,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区别和联系 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其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的分布特征与分析方法等。推断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他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学则是描述统计的进一步深入。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 完备性:所分的组能涵盖总体,从而使总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有组可归 互斥性:各组之间的界限必须明确,从而使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只能划归到其中一个组 三,统计调查有哪些方式?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 统计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1)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重点了解重要的国情国力的一种调查方式。 (2)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自上而下同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组织方式。 (3)抽样调查是取得数据资料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有三个特点:第一,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第二、利用样本指标可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第三、抽样误差可以准确计算并事先加以控制。抽样调查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四种组织形式。 (4)重点调查是为了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在总体中选择个别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是指其标志总量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的单位。 (5)典型调查是对总体单位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代表性单位是指那些最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些共性的单位。 四,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极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等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都具有一定的量纲,其数值的大小除了与变量的离散程度有关外,还受两个方面的影响:(1)与原变量值本身水平高低有关,也就是说各变异指标与变量的均值大小有关,变量值绝对水平高的,离散程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一、综合 1、统计的含义包括()。ACD A.统计资料 B.统计指标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法,包括()。ABCDE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中()。BCE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C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人口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E A.工资 B. 所有制 C.旷课次数 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 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8、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BCE A.比重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人均指标 E.平均指标 9、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10、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D A.收集信息职能 B.提供咨询职能 C.实施监督职能 D.支持决策职能 E.组织协调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