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

《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
《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

著作理论来源:[美]F·泰罗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思想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罗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罗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

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罗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泰罗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作出尽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有意识地反其道而行之。泰罗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

1.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

2.目前通行的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

3.凭效率底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罗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一,开发一门新的科学,以专门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次取代昔日粗糙的经验法则。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诚心诚意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管理人员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管理人员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身上。

二.科学管理原理的内容

1.作业管理。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分为:

(1)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他经过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不是在智能,而是在意志上的差异。有些人适合做这些工作,而有些人则不适合做。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作业而又努力工作的人。因此,在各行业中的工人都应是最适合该项工作的人。这其中就体现了泰勒的“专业分工”的思想。

(2)实行工作定额制。泰罗认为在旧的管理体制下,不论是雇主还是工人对于一个工人一天应该干多少活,都心中无数。雇主或管理人员对工人一天的工作量的规定是凭经验来确定的。缺乏科学依据。在他看来,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即选择合适而熟练的工人,对他们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以此确定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实行工作定额。

(3)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等标准化管理。只有实行标准化,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最大的劳动生产率

(4)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它包括三部分:①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②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给报酬,以表示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将被解雇。③及时发放酬金,即酬金必须及时地在工作完成后立即颁发。这样做就能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现象

2.组织管理。

(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罗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在旧的体制下,所有的计划工作都是凭工人的个人经验来决定的,但在新体制下,这种计划

工作必须由管理人员依据科学规律来制定。因此就需要一种事先作出工作计划的人员。即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其主要任务是: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

②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执行的职能由工作现场的工人和工长从事,他们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

(2)职能工长制。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泰勒主张设立八名工长来取代旧式的单个工长。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每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以便教导和监督工人更好的完成工作,达到高的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集中体现了其管理思想与研究成果,引起了当时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泰罗所倡导的科学管理制度被称为“泰罗制”,激起了当时人们研究和发展科学管理方法的热情,许多人成了泰罗的追随者并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漫长的管理理论发展史中,这本书被公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管理时代的来临,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变革,使得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早期工厂管理实践向科学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自我对《科学管理原理》的不足与深思

一、《科学管理原理》的批判性认识

确实,从其对人类发展与企业管理所做出的典范与创造出的实际利益来说,泰罗的这部经典著作对后世起了一个绝佳的典范作用,一个全新的科学管理时代正在向人类招手。然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要从全面的客观的态度对待问题,实际上,从作者的历史背景与创作动机来说,我们需要做如下分析。

弗雷德里克·泰罗最初是宾夕法尼亚洲米德韦尔钢铁厂的一位工头。作为一个基层的管理者,他为工人们的低效率感到苦恼。他确信,工人们之所以倾向于“磨洋工” 的工作方式,完全因为他们是一群人性本恶的坏蛋。他要设计一种“最佳方法”,让工人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工作量。他找到一个名叫施米特的铲装工人,要求对他的操作进行分解试验。

施米特是一个大块头的荷兰移民。泰勒告诉施米特,如果施米特能够按照他的方法装运货物,他就能让施米特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由于金钱的激励作用,施米特答应了。

接下来,泰罗手持跑表,对施米特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做了监测。他还试着转换各种工作因素,以便观察它们对施米特的日生产率有何影响。他实验了各种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组合,最后为施米特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实验证明,施米特的生产率的确得到了显著提高。

身体强壮的施米特成了米德韦尔钢铁厂的模范工人。既然施米特能够如此优秀,其他的工人当然没有理由继续“磨洋工”。这样,泰罗就成功地达到了他认为可能达到的生产率目标。在19世纪晚期,科学作为一个时尚的概念正在受到人们的热捧,泰罗毫不犹豫地把他

的理论贴上了科学的标签。20年后,他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做《科学管理原理》。

事实上,这位后来被企业界和学者们推崇的效率专家一直是工人们憎恨的对象。在泰罗眼里,工人们不过是使用工具的工具、操纵机器的机器。他公开声称:“我们不需要工人有什么头脑,我们只要求他们听话,把我们指令的工作尽快地干好。”

也就是说,从这个具体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泰罗作为一个管理者,其首先的身份还是一个企业家,换句话说,在当时的社会时代,他作为一名拥有实业的资本家,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在当时的条件来说,最大的发挥劳动者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假设在同样的工资成本下,每提高劳动者的一倍劳动效率,能够为企业提供三倍的剩余价值,然后当企业将产品售出真正转为货币时再回过头来对劳动者声明,我们拥有最好的管理制度与科学技术,假如你能按照我们的操作规定与流程来做的话,我们能保证能提高产能,另一方面,也就是能提高你的工资收入。于是,作为生产最下层最没有能够发挥自身意愿的普通劳动者,既然在工资收入能够提高而自己仿佛又不用付出额外的东西的时候,与企业配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一个新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每个工人都按照固定的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组合,并且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生产。而所有的工人,都被看做是一个固定的工具,或者是只会重复同一项工作的机器,在工作中不能拥有自身的额外思想或者能够去研究出更好的操作方法,即使能够发现新的途径,因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存在,其最终也不能付诸实践中。从管理学中的对人性假设的划分中,主要有:一、“理性经济人”假设——古典管理学的逻辑前提;二、新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社会人”假设;三、人性假设的发展与当代管理理论的演化:包括“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决策人”假设等。

泰罗受人性的“恶”思想的影响,认为员工是自私的、懒惰的、好逸恶的,多数人需要被控制,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工作;一般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喜欢听命而为,不愿负任何责任,因此,多数只能是被管理者,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担当管理的职责。基于这一基本假设,既然员工不能“自律”,就应该采取制度化、规范化、非人性化的“他律”行为。由此演化出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必须是胡萝卜加大棒、金钱与皮鞭并重的管理方法。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的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因此,也蕴含着军事化管理的思想。

经济人假设从人性的“恶”出发,应用的激励方法以物质刺激为主,在约束机制上强调制度化的、刚性的“他律”控制系统。这一思想为制度化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又为古典管理理论的终结埋下了祸因。同时代的法约尔另辟蹊径,从一般管理角度研究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管理的 5项基本职能,归纳了管理的14条原则,区分经营与管理的关系。把经营的目标定位于追求经济效益,管理的目的定位于提高生产的效率。泰罗的科学管理注重的是生产的现场管理,而法约尔则强调一般管理,在层次和内容上有严格的区分,但法约尔也没有跳出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窠臼。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学者,德国古典组织理论家马克斯·韦伯在分析权力的来源与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金字塔式的“科层制”(也称官僚制)组织结构。强调任何组织的存在均以权力为基础,倡导理性合法权力,主张组织内部的非人情关系和制度化管理。在人性假设上,其实质也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管理方法也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理性化的、冰冷的刚性制度安排强调的是规范化、程度化和制度化,同样也忽视了人的其他方面的社会性需要。

所以列宁认为:“泰罗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

二、《科学管理原理》的扩展思考

1、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起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保障或安全需要、归属或取得他人认可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即成就需要。当某一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这种需求就失去了激励作用。激励是需要→需求→满足的过程,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同一个人在不同需求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激励内容。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生产活动中,人们根据这个理论依次对各项需求的满足程度作出不同的回应。

古典的管理(即以本文所讨论的泰罗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为代表)因强调组织纪律、物质刺激而造成了一些恶劣的后果。“与过去相比 ,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想得到的钱和工作保障却越来越多”。人际关系模式看似对古典管理模式的进步的否定,其结果却是过于强调感情和社会因素而忽视了理性和经济因素,单纯强调同职工搞好关系从而陷入另一泥潭。为走出这一两难境地,在权变理论的指导下,管理开始全面注重人的需求,强调“似是而非” 的管理,综合运用X理论Y理论,即所谓的“超Y理论”。

然而这只是X理论和Y理论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变通运用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导致共同的激励假设,即:个人的向外索求的欲望(因物质的/心理的需求而产生)是正当的,管理只要不断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就能诱发人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生产率。如此假设正是三大主要激励理论之一“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出发点,而其它的两大激励理论—“强化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前者有失于外部环境的机械决定论,后者则只研究激励过程。西方的这些理论在实践上起了不少作用,却也受到很多批评。激励理论对激励过程的描述越来越复杂,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全面地去认识员工的行为,但在实践中常常被人们讥讽为:“模式比行为本身还复杂”,这一点是发人深思的。事实上,西方管理肯定欲望,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人类欲望的不自觉面,即盲目性,机械性或被动性。这也许是组织不得不设立严密的规章、制衡制度和变得庞大、僵化的原因之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冲破人的向外索求的欲望及环境的机械决定论而开辟激励根据的另一条路径,它不可能在人的自身之外而只可能在人的自身之上。

其实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已露其端倪。在马斯洛那里,人的自我满足和利他主义是一致的,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人身上“自私与无私的二分消失了”,“欲望与理性相互吻合,天衣无缝”,自我实现本身就是“奖赏”,“他们主要的满足不是依赖于现实世界,依赖于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对于他们,决定满足以及良好生活的因素现在是个体之内的,而不是社会性的。他们已变得足够坚强,能够不受他人的赞扬甚至自己感情的影响,荣誉、地位、奖赏、威信以及人们能给予的爱,比起自我发展以及自身成长来说都变得不够重要了。”在马斯洛描述的自我实现人身上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道德理性,这是

一种潜能,唯人类所有,只有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理想环境的主要职能在于促进这种潜能的发挥,这个观点很重要,只是这种观点被忽略了,或者它的价值被低估了。理论本身的不完善及西方社会组织、文化历史条件方面的限制使它在后继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被解释为:以对组织中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工作的合理安排)来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而不是在对人的道德理性的提高上来培养组织中人的自我实现的支点。

2、企业文化的构建与氛围的培养

随着管理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兴起了“文化人”假设之说,认为人是文化的本体,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继承者。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在企业管理中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Z理论》一书的出版,使人们进一步看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和扩张的深层次影响,企业文化理论迅速成为当代管理学家族中的一朵奇葩。

企业这种社会经济组织,作为人群关系的集合体,其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文化碰撞、文化整合,最终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这些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形式在企业中确立下来,便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3个部分。精神文化由一系列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构成,制度文化包括正式的和各种非正式的规范及准则,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产品和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厂区环境、生产工艺、设备等组成。相对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文化则是看得见的手,能有效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通过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功能,来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文化人”假设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构建高层次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满足人的多层次、多重性的需要,也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1)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3)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5)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相对于泰罗的单纯将劳动者或者其他参与者看成是经济人的假设,其制定的工艺流程或者说是固定操作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劳动者们的积极性,使其如何也不会产生自身是企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这一概念,他们不会认为只要我们努力,企业就能蒸蒸日上,一旦企业产能高了、效益好了,我们的自身待遇也就会随之提高。而由其所拓展开的所谓企业文化与工作氛围更是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泰罗制从提出来的那一刻起,企业文化的那些有利性与能发挥出的功能作用也随之消失。

3、创新性概念

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类需要的特点时提出了“自我实现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指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才能的要求,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受到满足。即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能力要求被运用,只有发挥出来,它才会停止吵闹”。之后,美国组织心理学家阿基里斯提出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理论。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是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能达到完全成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管理制度等限制了人的发展。成熟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完全成熟,不能充分自我实现,都是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马斯洛和阿基里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管理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Y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多数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允许,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责任;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实际上Y理论是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人”假设的否定。与Y理论相对立的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与总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新就是指科技上的创新,但人文方面的创新也不容忽视。

关于技术创新,我们必须了解发明和创新之间的区别。创新不同于发明。创新的真正含义在于应用,当一项新的发明具有了重要的市场价值时,我们才能称之为创新。如果你在实验室里发明了一样东西,这并不是创新,而是发明。事实上,创新需要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人文创新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写道,创新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首先这个组织需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对企业目的的认识;其次,这个组织要把使命感和企业目的转化成愿景,描绘出一幅令人兴奋的未来画卷;第三,这个组织必须坚持不懈地评估与愿景相关事务的进展。

回到我们所讨论的科学管理中来,在泰罗体制下,由于各项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已经明文规定,作为劳动者你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即在企业管理者制定的固定操作中不断重复不断重复,不用去想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同时,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企业当中,企业的目的与对未来的愿景,是管理者需要深思远虑的事情,而不是这群只会从事枯燥重复的工作的普通劳动者该考虑的事情,不管是在技术上,劳动者没有相应的客观条件,在人文层面上,广大劳动者也不能拥有相应的自主权,使得其无法拥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企业也不会给你创造一个能够革新制度、技术的平台或者环境,在我们的生产活动中,我们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就是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所以,创新,也就无从

谈起了。

我们一直认为日本企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可是在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专心“学”,反而在“创造”。中国把所有拿来的东西都进行了“创造”,许多国家对我们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流程再造,很多企业都在创造性地使用,可是效果并不好。事实上是我们做企业流程再造和改造的时候,没有关注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流程需要系统,它并不是一种理论。流程是一种语言,是思维方式,是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你把这个改了才可以。为什么这些东西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不清楚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开始一直到管理创新理论都是对的,这些管理理论我们都引进了,但是却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没有做,那就是对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解没有做好。

小结:

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90多年来,科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另外泰勒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都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但这些也正是需要泰勒之后的管理大师们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来加以补充的地方,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充分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精神来对待。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办法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促进本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本市工程总承包的实施和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 工程总承包一般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或者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单位也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风险合理分担原则和承包工作内容采用其他工程总承包模式。 第三条(适用范围)经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试点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试点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组织建设和监督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政府投资项目、采用装配式或者BIM 建造技术的项目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国家部委对于专业工程的工程总承包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管理部门)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工程总承包活动的监督管理;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总承包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承发包管理 第五条(发包阶段)工程总承包发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施: (一)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完成;其中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批准,进行工程总承包发包; (二)初步设计文件获得批准或者总体设计文件通过审查, 并已完成依法必须进行的勘察和设计招标,进行工程总承包发包。 第六条(发包条件)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已完成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 (二)建设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三)有招标所需的基础资料;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黄继华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黄继华 发表时间:2019-09-03T09:20:44.6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黄继华洪学才 [导读] 电力企业中提到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其管理规模的形成经历了全寿命成本管理阶段。 国网六安供电公司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 摘要:电能计量业务是营销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实现对包括营销贸易结算计量点和考核计量点在内的所有计量点的计量装置管理及计量数据管理。电能计量资产的相关问题研究对解决电能计量资产长期线外流转、新装表计录入系统不及时、拆回表计录入止度不准确、表计配备不合理等问题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电力企业中提到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其管理规模的形成经历了全寿命成本管理阶段,后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变,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升级,最终成为如今的管理体制。该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分为计量资产的管理、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及档案管理等。 1.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 1.1计量资产种类管理问题 电网企业是一种资产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电网企业电能计量资产具备资产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一切特征。在电网运行过程需要运用到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符合控制终端、计量柜(箱)、电能采集终端、采集器、集中器等电能计量,这些电能计量设备在供电公司现有资产中占具较大的比重,不仅应用范围广,还涉及诸多应用种类,计量资产参差不齐,人工智能化水平差距大,为供电公司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1.2计量资产管理方式问题 现如今,我国电力企业对计量资产管理重视度日益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先比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源于我国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并未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化计量资产管理活动,导致我国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方式传统、单一,缺乏灵活性、快捷性与高效性。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少电力企业依然运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对计量资产开展管理活动,该管理模式与智能化计量资产管理模式相比,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管理过程信息极易出现错误,严重降低计量资产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1.3计量资产存在购置问题 电力企业购买电能计量资产过程,并没有对购买计划实施科学分析。电力企业各级业务部门之间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计量资产购置工作存在脱节现象,整个电能计量资产购置过程存在较强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资产缺乏科技含量高,极易被新技术取代,无法满足业务的各项需求。另外,因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无法对专用设备的适应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采购电能计量资产过程过多关注设备的价格,忽视设备的质量与性能。 2.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应对措施 2.1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智能化 针对电力企业在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种类、方式、购置等多种问题,需要电力企业积极做好电能计量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使电能计量资产能够朝着技术情报方向发展,实现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与一体化。电力企业在开展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时,需要将科学技术放在计量资产研发工作的核心位置,不断吸收来自国内外在计量资产管理方面的新理念与新技术,逐步对计量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与整合;同时将技术创新置于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现智能用电。在整个计量资产研究工作中需要坚持“先行性”原则与“前瞻性”原则,防止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重复建设或者是重复投资现行,最大限度上节约计量资产运行成本,全面提升计量资产管理的技术性,使计量装置达到智能水平。 2.2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为避免电力企业在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现象,需要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标准性,使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首先,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需要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将各项法律规章作为一切行为活动的地线,对本企业计量资产管理活动进行规范与整合,全面提升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其次,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标准化需要电力企业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由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小组对电能计量资产实施直接管理,全面提升电力企业对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再者,电力企业需要对每一个计量资产运营环节进行管理,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计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要求、管理目标,为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全面提升计量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与全面性;最后,电力企业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将各项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到个人,使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工作逐步朝著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3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能够使电力企业各项电能计量资产运营活动都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电力企业首先需要落实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做好电能计量资产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工作,使采购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人员均能够对电能计量资产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保证企业资产购置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切实提升企业资产购置效率;其次,需要从制度入手,对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购置工作进行规范与整合,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层对电力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构建并完善适合本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采购招标制度,切实保证计量资产采购招标工作的合法性,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对计量资产采购工作的影响。 2.4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化 为保证电力企业在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中能够协调统一,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并按照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各职能部门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处理好总目标与阶

EPC总承包项目审计的实施与思考三篇

EPC总承包项目审计的实施与思考三 篇 篇一:浅谈EPC总承包项目审计的实施与思考 EPC总承包,是仅对建设工程产品建造而言的总承包方式,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方面全面负责。为了让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衔接更密切,防范和转移工程建设风险,许多单位选择采用EPC总承包方式进行项目建设。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过程审计是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的审计,是现代审计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探索。 一、EPC总承包项目审计与传统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的不同 与传统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EPC总承包项目审计关注重点不同,是更重视过程的跟踪审计。EPC模式的审计将整个建设过程合理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次数比传统的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大大增加,审计介入时间也由工程竣工以后提前到工程建设过程之中;传统的事后竣工决算审计主要体现为报送审计,根据提交的工程结算书等资料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采取建设现场观察、测试,而EPC总承包项目审计主要体现为就地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再现场对组成工程项目的各单位工程根据实施的先后分别进行审计;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投资成本的构成是比传统方式来比更清晰的,主要是EPC总承包合同价款、业主的待摊投资支出、项目贷款利息支出、铺底流动资金等。 二、EPC总承包项目审计的方法 EPC总承包项目审计的方法一是采取联合审计方式。这种方法中,由于审计人

员的专业结构及综合素质存在单一性等问题,审计部门应组织工程技术、经营计划、物资管理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联合审计组,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审计,规避审计风险。二要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一般来说EPC项目投资额度大,涉及范围广,常牵涉到征地拆迁、环保、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审计组应细化成多个小组分别审查,同时加强内部沟通协调。三是以成本费用为重要审计内容。这种方法要加强对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的审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成本真实、合理。 三、EPC总承包项目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 1.审计前期准备期间。一是要求审计机构在进驻现场前至少一周时间内,需要提供本阶段的审计实施方案,包括本阶段审计计划、重点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人员组成、需要提供或准备的审计资料清单等相关事项。二是根据前期审计协调过程中发现的审计方向不明确、审计重点不深入、审计人员配备力量不足等问题逐项与审计机构沟通,要求保证审计力量,明确审计重点,并结合项目建设进展强调该阶段需重点关注的重点事项。三是征集各方对各阶段的审计需求,结合实际对审计中介机构的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于审计组进驻现场前,组织参建各方召开审计启动会,明确本阶段的审计工作重点和审计配合要求。 2.现场实施审计期间。在开始下一阶段审计前,要求审计机构与参建各方首先要回顾前期审计发现问题的后续进展情况,根据问题性质和重要程度论述问题的整改现状和对现阶段的影响,然后抓住本阶段的重点任务开展审计工作,还要要求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各项审计资料和工作程序的审查,更要注重加强与参建各方的沟通,要求各方积极配合跟踪审计现场审计工作,及

思考题: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行走-最新资料

思考题: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行走 顾名思义,思考题是指需要开展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解决的习题。精心设计、编排思考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亮点。作为课程资源,这些思考题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又略高于教学的基本要求,不仅与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严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反思:行走在思维边缘的思考题教学 目前,很多教师对于思考题的认识和态度仍存在许多偏颇。 1.走过场,被“淡忘”的思考题。 教材中的思考题带有明明的记号,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于是,根据这个原则,这些思考题被一些教师遗忘,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还有些教师只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习惯于把教材上的思考题当成大凡的习题来教,而忽视了思考题的思维发展功能。 2.不要求,被“专利”的思考题。 因为学起来费时费力不好把握,一些教师认为思考题只适合少数学生探究,秉承自愿的原则,思考题就成了大凡学生仰望中的高深莫测的难题,从而成了一些学生的“专利”。 3.缺体验,被“包办”的思考题。 因为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思考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于是,一些教师“勇担重任”,精心讲解,分层灌输,丝丝入扣,学生该经历的未经历,该体验的未体验。 二、考量:思考题的思维特征解读 苏教版教材结合数学新课标,围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在练习栏目的末尾,系统编排思考题,并配有插图。这些思考题蕴含知识的综合性与拓展性,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严重的资源保

障,对于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以及发展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1.链接生活。 现实生活是促进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严重基础。以现实生活为数学情境的思考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易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思维的加盟。 2.综合拓展。 知识是思维的载体,是解决思考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思考题往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具有综合性;或者会用到数学教材之外的知识,具有拓展性,能有用发展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 3.多样开放。 思考题对开放性有较大的关注,很多思考题条件多余或者不充分、解题策略多样、答案不唯一,这些具有开放性的思考题,可以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繁复性和多样性。 三、探寻: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行走 教师应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思考题的思维功效,找寻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逐渐深入,从而锤炼学生的思维。 (一)基于童心视角变革呈现形式 根据小学生天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应注重变革思考题呈现的形式,使思考题带点悬念,多些趣味,变“要学生做”为“学生要做”。 1.xx情境。 对于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思考题,教师教学时可以将其趣化、童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研究思考题的兴趣。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下期末复习最后一道思考题时,我告诉学生:调皮的小松鼠已有50个松果,每天存5个又偷偷吃掉2

电力计量资产管理的创新思路

电力计量资产管理的创新思路 [摘要]:在电力企业“一强三优”的发展战略倡导下,基于营销集约化管理思路。新的资产管理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资产管理办法。被广泛推广和应用。文章通过阐述新模式下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及重要性,对资产管理在信息数据化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一些创新意见,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计量:资产管理 一、新模式的产生 “十一五”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暨2006年工作会议提出了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十一五”发展目标。“一强三优”的企业发展战略中的“资产优良”,对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水平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适应营销创新,构筑“一所三中心”的营销新模式,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营销系统引入了营销自动化流程,涉及营业业扩管理、电费计算、电能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线损管理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工作信息透明、精细、高度集中。 传统的资产管理属于计量专业内勤事务,简而言之就是“仓库管理”,负责站内、站外库内表计、互感器设备的账物清点、保管、报废清理等一干事宜。仓管人员须细心负责看管好一应物品并登记造册即可。管理内容可以几言代之。 在新的操作运营模式下,电能计量中心成为营销环节中,提供初级信息量最大、资产准确率最高的流程运转部门。在面对社会与企业两方面对检定准确性不断高要求的前提下,已由原来的封闭式的管理和操作。变得越来越透明。以幕后走到台前。以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呈现更加公平、准确、正确的检定资料,为实现“大营销”的策略,奠定基础。 因此,经过整合的电能计量中心,成立了资产管理班组,由多人分工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1)新招标的表计进行验收和登记入库。 2)内部环节中针对内部试验能力安排每日每月的试表计划,在内部形成循环,分派每日的试表量至每台试表人员并当日汇总。 3)试验合格的表计在资产管理人员的布置下,待配进入整个营销流转环节,管理人员还要对上一步环节,也就是检定环节中出现的需要退换的资产作区别处理。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现状分析思考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思考摘要:加强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对电力部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局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现状,对存在问题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measure assets, power depart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lectric power measure our asset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lectricity measurement; asset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电能计量装置作为计量电能的工具,承担保障企业经营收入和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职责,电能计量业务是营销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实现对包括营销贸易结算计量点与考核计量点在内的所有计量点的计量装置管理及计量数据管理。随着电网建设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电能计量资产在整个电网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电能计量装置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强电能计量资产的管理,对电力部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资产管理都是电能计量工作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受业主委托提供项目管理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受业主委托提供项目管理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大学是全国较早开始尝试受业主方委托,提供项目管理服务的单位之一,从199 0年签订第一份项目管理合同至今,已承担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100多项,时间超过15年。回顾过去,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一方面要参照国际惯例,引进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项目管理之路,其中确实有许多体会和感触。现就所做过的项目管理实践的体会、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和建议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过程与问题 从90年代初期至今,所走过的项目管理实践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实践初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是承接项目时凭借理论知识,照搬国外经验,向甲方作出诸多承诺,而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才发现有许多承诺无法兑现或不能完全兑现,遭来业主的诸多批评和抱怨。由于甲乙双方分工不甚明确,项目管理团队尚未完全转换角色,定位不准确,工作没思路,双方产生诸多矛盾,沟通与协调方面产生重重困难,许多同志感觉经常受业主的气,称这一时期“业主很可怕”。 第二阶段为中间发展阶段,是项目管理实践的成长期。随着项目实践数量增加,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不同类型的业主,其环境不同、工作条件不同、甲方的要求和提供服务的内容也不同。项目团队在实践中边干边学,不断总结经验,理论结合实际,提高自身水平。逐渐地,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业主的肯定,工作效果越来越显著,过程也越来越顺利。随着项目团队日趋成熟,经验日趋丰富,许多甲方的人员成了团队人员的徒弟,甘心拜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为师。囚此,许多同志在这一时期感觉良好,说这一时期“业主很可爱”。 第三阶段为成熟与提高期。经过十年实践的锻炼,项目经理越来越会从业主的角度看间题,越来越清晰地领会到业主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定位,认识到业主是整个项目实施的总组织者、总集成者,其组织协调能力在整个项目成败中所起着关键作用,而恰恰是这种角色要求对业主造成了工作的困难。业主迫切需要既懂

行走之礼

“行走之礼”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日常生活中,不论我们是上学读书,上街购物,还是出门访友,漫步散心,总是离不开走路。在这平常的“走路”中,同样包含着一系列的礼仪要求,在行路这种简单的活动中却蕴涵着不小的学问。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引: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黄香诚心敬父母》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 2、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美在我们小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走到一起,走路也得讲礼仪,我们认识到,讲文明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二):表演小品 也许有人说:“走路太简单了,有什么礼仪可讲究呢?”请大家先看看马路上的一场场“表演”吧。 (1)、“横队齐步走”:某校放学,组成一排排不规则的横队,边走边谈。 (2)、“接力赛跑”:小明走走廊上,背后小勇赶来追逐,们一不小心,小勇一头撞上了门框,皮肉开花。 (3)、“跑低栏”:在宽阔的马路上,小杰跑过慢车道飞身跳过护栏。 讨论:这些“运动员”要不要学习怎样走路呢?走路有没有礼仪可讲呢? (4)、表演几种错误的走路姿势:如猫腰走、抢路走、边走边吃边说、东张西望的走、蹦跳走、边走边看书——等。 (5)、教师出示正确的走路姿势 其实,走路也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体态语言。正确的走姿,能体现一种动态美,能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韵味,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青春活力和自我魅力。 (三)、理解古训 (1)、“行如风,步履轻,头不摇,身不晃。”——《童规》

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策略

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策略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是电力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如果在该环节出现纰漏,势必会对企业带来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进而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包括电能表装置、计量自动化终端、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其与用户满意度具有直接的关联。只有从智能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改进,并采取合理的管理与运行方式,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为电力企业管理创新与突破带来保障支撑。 1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力计量作为电力企业的关键构成,应用规范性的监督制度、检测时间和管理技术可以提升计量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减少经济损失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尤其是采取动态性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早日步入信息化、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计量工作难点在于计量仪器的检查,传统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方式效率难以保证,这就要求企业要向集团化、技术精益型、节约型、标准型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在电网公司改革的过程中,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去复杂化、去程式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和效能。 2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现状 2.1 计量资产设备问题 电力企业设备类型繁多,购买计量资产缺乏实际市场调查,同时受技术含量偏低因素的影响,设备很容易出现闲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尤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单体设备价差悬殊,而且占用存放空间,为科学化管理带来阻力。 2.2 管理方式过于传统 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计量设备管理并不严谨,缺乏法制化

管理,使得管理权限难以发挥,极易出现很多误差。此外电能计量资产智能化差异明显,造成不同区域资产更新频度随之增加,无效资产反复出现,加剧了企业资产管理负担。一些电力企业计量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方式不科学,进而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难以保障。尤其是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工作目标不确定,管理周期形式不合理,使得电力企业很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3 电能计量资产维护、库存、闲置及处置问题 首先,在电能计量资产维护中多采取进行日常管理及春秋普遍检查等常规管理,只能发现一般性较为明显的故障,计量资产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出现漏检问题。其次,电能计量资产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特征,这无疑提升了退库、资产盘点计量、设备出入库的管理难度,同时缺乏统一的标准管理,现实中会出现混乱的状态。最后,在电能计量资产闲置及处置过程中,容易引发资源浪费问题,导致落后电能计量资产需要闲置及处置,进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并加剧企业负担。 3 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策略 3.1 健全计量资产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对电能计量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实行分级管理,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技术标准和制度,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统一领导和部署,构建智能化監督网络,将责任明确到个人,逐步完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让计量资产管理制度发挥其优势核心职能作用,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2 实现标准化管理 电力企业应该以新型法律法规为依据,实现标准化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合法性,让标准化管理成为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提升企业管理和计量资产管理法律效应,制定标准化、高效化的资产管理机制,并与之对应地创建相应的标准。让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完美的配合协调,最终在标准化管理的支撑作用下,实现电力计量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和现代化。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办法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方案 为了更好的协调施工,确保项目的施工目标能够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确保各阶段工作在总承包单位的统一协调下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坚持“公正”、“科学”、“统一”、“控制”、“协调”原则。 2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内容与程序 一、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内容 (1)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经理部,进行项目策划并编制项目计划。 (2)实施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运行管理。设计、采购、施工三个方面既要相对独立,又要统筹兼顾。 (3)进行项目综合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等。 二、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程序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 项目启动、 项目策划(合同范围策划、进度计划估算、费用估算、风险评估、组织机构策划等)、 项目实施(勘查、设计管理,项目开工管理,设备、材料采购管理,设计交底及施工图会审,施工过程管理)、 项目控制(变更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风险监控等)、 项目收尾(资料管理、项目交付、合同收费)。

三、总承包项目管理流程 1)确认总承包合同内容,并对合同进行评审。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分析、有效测算及风险评估,为公司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成立项目经理部,确定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组成员及人员分工。 3)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4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组织 一、公司职能部门职责分工 1、市场部 (1)负责组织设计公司及设备管理部进行EPC工程投标报价。 (2)负责EPC工程合同签订。 (3)按税务管理要求将设备合同与施工合同分别签订。 2、工程造价部 (1)负责EPC工程合同的造价管理及费用控制。 (2)负责合同价款的分析,调整不平衡报价偏差,合理确定设计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安费,制定内部计价依据。 (3)负责测算项目设备购置费和工程建安费的成本考核指标,报请公司批复后下达,组织与项目部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对设备管理部下达设备购置费控制指标。 (4)协助设计院开展限额设计,参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5)按设备采购和施工分别统计并确认设备销售收入和工程总承包收入。 3、设计公司 (1)参与市场部EPC工程投标及合同签订。 (2)负责EPC工程的设计管理。自行设计,或进行委托分包。 (3)代表公司签订委托设计分包合同。 (4)参与设备管理部设备订货。 (5)派设计代表到项目经理部,进行现场服务。 4、设备管理部 (1)参与市场部EPC工程投标及合同签订。 (2)负责EPC工程的设备管理。设备招标、选定,负责设备采购合同签订、付款、供货等。 (3)督促并协助项目经理按时回收设备款, 设备款直接汇至公司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4)按财务制度规定负责向设备厂家索要设备采购发票并办理付款审批手续。 (5)设备采购合同含安装的,安装由项目部负责管理。 (6)派专职设备人员到项目经理部,参与施工管理。 (7)负责设备监制及设备缺陷处理。 5、财务管理部 (1)负责EPC工程的资金管理,对每个EPC工程建立使用设备资金台账。统一对外支付设备采购款。 (2)负责EPC工程税务筹划,指导协调项目部做好设备采购业务的收入确认及增值税纳税申报工作。

电能计量管理制度

电能计量管理制度 山东华盛化工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

电能计量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统一,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管理职责: 1、电气计量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计量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及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本矿电能计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电能计量装置包括各种类型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箱)等,建立、完善电能计量装置台帐,使用、维护和管理本企业的电能计量标准。 3、开展电能计量装置的检定、安装和维护等工作。 4、做好本单位管辖范围以内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周期检定(轮换)、故障处理等工作。 二、库房管理 1、电能计量器具应区分不同状态(待验收、待检、待装、淘汰等)分区放置,并应有明确的分区线和标志。 2、待装电能计量器具还应分类、分型号、分规格放置。 3、待装电能表应放置在专用的架子或周转车上,不得叠放,取用应方便。 4、电能表放置应保持干燥、整洁、空气中不含有腐蚀性的气体。库房内不得存放电能计量器具以外的其他任何物品。 5、电能计量器具出、入库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备份电子文档,做到库存电能计量器具与计算机档案相符。 6、凡按购置计划购进的电能计量器具、仪器和设备,应由生计科和经营部人员在场开箱检查,进货的规格、型号是否正确;有无出厂合格证、试验数据和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开箱验收合格后,该批电能计量器具方可入库。若无资料及合格证、说明书者,不开箱验收。 7、对批量购进的电能计量器具,应从新购入的全部器具中抽出1%-10%(但不少于10只)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建帐、注册。若不合格或型号、规格不符,应通知经营部负责办理退货手续。 8、要求电能计量器具和设备应存放在室内支架上,每一间隔中叠放高度不允许超过五层,并且每上、下层应用衬垫物隔开,装在纸盒内的电能表和互感器叠放高度不允许超过十层。 9、领用的电能计量器具、仪器和设备,在检查型号、规格、数量及有关资料无误后入库, 库房必须按规格、型号填写出入库清册。 10、电能计量器具库房应按月盘存、汇总、清理领、退料凭证、电能计量器具资产管理卡,做到帐、卡、物相符,如有不符,及时清对解决。 11、新购入库的的电能计量设备应填写购置不需安装设备验收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填写固定资产管理卡片。 12、库房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应严格执行库房管理制度。 三、档案资料管理 1、建立《电能表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工区编号、购进日期、启用日期、校验记录、表底码(分段) 2、建立《电能表轮换登记表》内容包括:入库表、出库表、规格型号、出厂编

关于对EPC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马志

关于对EPC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认识与思考马志 发表时间:2019-09-20T11:11:30.157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10期作者:马志 [导读] 对EPC设计与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期实现EPC总承包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总部八院,北京 100089 摘要:EPC是工程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的缩写。这也是该项目的重点工作。在建筑工程中,EPC模式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的统一和效率,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此外,当业主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时,相当于将建设项目直接承包给建设单位,完全由建设单位管理。这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还可以节省业主的精力和时间。目前我国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是EPC总承包模式。本文对EPC设计与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期实现EPC总承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EPC模式;项目管理;认识与思考 前言 近年来,EPC设计与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型集团公司的建设中。通过EPC模式,基本解决了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责任不明确、项目进度不严格、采购和质量控制等问题,成为许多项目采用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模型引入较晚,开发不完善,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EPC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应用,为企业更好地利用EPC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建设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 1EPC项目管理概述 所谓EPC总承包,是指甲方委托的从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营的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负责合同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EPC设计与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是对总承包项目的管理。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EPC设计与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具有许多优势,在我国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措施 2.1设计管理 首先,在招标文件研究、市场调研和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严格审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二是优化采购建设各方面,资源共享,优化整合,密切配合;要优化采购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其次,做好施工现场的设计。通过施工现场设计,对不同的工程和分包工程进行统一的设计管理,与总包商和分包商建立有效的联系,确保施工信息的准确性。最后,加强设计师管理,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师进行设计管理。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及时沟通,以便在因不可抗力或施工环境导致设计变更时进行设计修改和审核。 2.2采购管理 EPC设计与施工项目总承包采购管理是控制采购成本和材料设备质量。采购管理应从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体系及相关体系入手,加强体系管控,优化采购结构,控制采购质量;二是协调采购进度与设计进度、施工进度,实现进度的协调;最后,加强物资和设备的验收管理,确保采购。采购的材料和设备符合项目要求。在进场前,我们要做好检查和检查工作,并出具质量证书。不合格品应退回工厂或修复后降级。修理后仍不合格品,坚决不得使用。 2.3施工管理 首先,要加强施工图审核,与设计人员共同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项目现场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其次,根据项目的整体进度和合同的要求,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和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和所有的链接。最后,应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质量意识,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现场安全质量控制,做好动态管理。同时,要制定安全质量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安全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4风险管理 目前EPC管理模式下的主要风险是合同风险。为降低合同风险,总承包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科学划分分包招标部分,从分包资质、授信、技术等方面选择最佳分包项目。在签订合同时,我们应该严格检查合同,及时发现合同中的问题并加以修改。在合同中,我们应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力,明确界定范围。明确分包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和材料,将风险降到最低。 3对EPC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3.1充分明确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目标 为了提高设计效果,充分满足项目的施工需要,项目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前需要充分确定项目的设计目标,特别是项目后期的施工要求和实际要求。并明确掌握设计师的具体管理职责。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和控制阶段,项目设计经理通常承担全部责任。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经理应充分调动设计部门的人员协调配合,完成项目设计工作,以保证整个设计团队的分工。第二,加强对工程项目设计限额的有效管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各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程除做好上述处理外,还需加强对限额的管理及控制,此种限额监管重点是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后,实用性、经济性较强,尽可能地缩减项目投入资金,如果建设期间项目投入资金较多,就需对相应的项目设计方案做适当的修改; 3.2严格审核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 确保设计图纸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管理人员应从设计图纸审核的角度出发,严格审查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所有施工环节。 3.3明确EPC管理模式的职责和角色定位 设计与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对项目设计的管理,而且可以实现现场管理,而不是其他总承包的场所管理。业主对总承包人的授权相当于责任的转移。业主的工作主要是监督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商应始终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保护业主利益的前提下,首先要把业主的利益放在首位,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3.4EPC设计施工总承包可以做到“一事一策” EPC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业主的需要进行设定,可以通过“一事一策”的方式来实现。目前EPC模式的方式有很多,但最常用的EPC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一体化模式,设计和施工工作都是由有资质的人员进行;二是以设计为导向,与建设单位合作管理总承包工程。EPC模式融合了设计院的一些管理理念,经过长期的发展,大型设计院已经形成了集设计、施工、采购于一体的管理模式。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阅读附答案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阅读附答案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14. 第②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15. 填入第⑤段口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只要B.所以C.即使D.如果 16.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论点: (1)行走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2) (3) (4) 17.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仲维磊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仲维磊 发表时间:2019-01-23T16:23:47.79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作者:仲维磊张淼汤延来[导读] 其在较为复杂的管理体系中仍存在较多方位的短板,不利于企业的效益提升。因此,针对现状进行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十分必要。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力事业规模的扩大,电力企业的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时期的改革与优化任务。因此,关于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电网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电力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是电力企业在日常运作中的基本环节,在一个相对完备的计量系统中,主要可分为电流、电压互感器、计量自动化以及电能表等装置,其整体具有复杂性与多边形,对企业的计量资产管理提出了一定的难度。然而,从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资产管理情况来看,其在较为复杂的管理体系中仍存在较多方位的短板,不利于企业的效益提升。因此,针对现状进行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十分必要。 1电网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 1.1购置计量资产设备前缺乏合理的分析 电力企业的业务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在购买计量资产时,没有和相应的单位进行合理的沟通,并且也没有经过仔细、全面的调查就盲目购买,导致购置的计量资产设备技术含量非常低,并不能够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很快被其他的电能计量资产设备所取代,形成闲置计量资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1.2电能计量资产智能化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当前大力推行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基础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了电力资产更新改造进度、其中电能计量资产智能化水平大福提升。但是由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计量技术的发展速度大于电能计量资产智能化改造速度,大力推进的智能化电网建设反而导致同一区域不同年度、同一年度不同区域间电能计量资产智能化水平差异明显,给电能计量资产统一管理带来较大阻碍,并增加电网企业资产更新频度、从而导致无效资产的出现,加重企业资产管理负担。 1.3电能计量资产维护中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范围内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普遍采用春秋普遍检查、日常抽查的方式进行常规管理。电能计量资产也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电能计量设备只有在出现较为明显异常性的情况下,才会进行专项检修。这样的管理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只有在到期之后才会进行检验,新设备在前期容易出现过度检验问题,但是在到期之后却容易出现漏检问题;其次,定期检验会让工作量大幅度提升,在此情况下出现应付检查这种问题的概率自然会显得比较高;最后,电能计量资产装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需要在试验环境下进行专业检查。常规的检查只能发现较为明显的一般性故障。以上问题最终将导致问题电能计量资产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 1.4电能计量资产库存管理中的问题 由于电能计量资产中数量庞大,电能计量表库存管理中仍然会有一些电网企业施行人工管理模式,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这就造成电能计量设备出入库、资产盘点以及退库等事项的管理难度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概率也随之增高。具体表现是计量设备账目和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有关资产没有能够严格地依据应用程序进行管理等,从而导致计量资产管理领域呈现出混乱的状态。除此之外,由于电能计量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也导致计量资产无法施行统一的标准管理。 2 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创建完善的计量资产管理制度 电能计量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电能计量资产结算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供电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创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及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认真贯彻和落实电能计量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同时制定相应配套的实施计划以及管理措施,创建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监督网络,完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流程,做到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以此保证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2.2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智能化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智能化关键内容是将企业信息化管理放置在重要地位上,将人工手段作为辅助性措施,逐步将企业中滞后性比较强管理方式淘汰掉,并施行科技化、信息化的管理措施,以便于将企业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准确性提升到一定水平上。逐步提升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争取可以让各项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可以高效、顺利开展。 2.3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技术水平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存在计量资产管理装备水平落后的问题,并且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为了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电力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的先进计量资产管理技术,进而提高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再通过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技术水平,能够强化对计量资产的管理水平。 2.4提升电能计量资产日常管理水平 由于电力企业的计量资产管理的种类多、数量大,为了做好计量资产管理,应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创建设备档案,做好集中发放管理计划,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收货和发货,做好领表管理工作,并根据当月的库房存储数量,制定下一个月的领表工作计划,以此保证电能计量资产的账务和领用相吻合。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创建计量资产报废制度,明确规定设备报废的标准,只有达到了相应的报废标准之后才允许报废,同时还应该做好报废设备的处理工作,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