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成绩下滑反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瞿冬青)

八年级数学成绩下滑反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瞿冬青)
八年级数学成绩下滑反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瞿冬青)

八年级数学成绩下滑反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上海市市西实验中学 瞿冬青 摘要:进入八年级数学学习后,发现很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数学成绩下滑的问题就凸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六、七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得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入手。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成绩下滑;解决方法

1.前言

教育学家加涅指出:“任何学习任务都可以层层分解成更简单的任务,复杂的学习要从由它分解的各项简单的学习开始。”初中数学就如以上所说:基础集中在六、七年级;难点多在八年级,考点体现在九年级。换句话说,六、七年级的数学知识点虽然相对基础,但却是为后面八、九年级的学习做准备的。而实际过程中,很多同学在六、七年级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久而久之积成了很多问题,尔后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八年级,随着课业的增加、课程难度的加深,这些问题就被无限放大后凸显出来。

2.八年级数学成绩下滑反映的问题

根据教学多年来的观察、分析后得出,就是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六、七年级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待到进入八年级后,发现渐渐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感觉学习数学有点力不从心了,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数学成绩出现了滑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六、七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不够。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八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2.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为什么一定要加条件)0(≠a ;同样一次函数

解析式)0(≠+=k b kx y 中为什么一定要加条件)0(≠k 。简单的解说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后面有条件,但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就把这个如此重要的条件)0(≠a 或)0(≠k 给忘记了。

例题1:已知一次函数)1()32(-+-=m x m y ,它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在正半轴上,求m 的取值范围。

2.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关键的数学技能,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三种基本类型:①、已知两点求函数解析式;②、已知一点和截距求函数解析式;③、已知一点和和已知直线平行求函数解析式。求解析式的题是万变不离其中,但很大一部分同学遇到下面这个题就不会做。

例题2:已知直线与正比例函数x y 2=图像交点的横坐标是1,与反比例函数x

y 3=

图像交点的纵坐标是-1,求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3.缺乏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解决问题时小错误不断,始终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

如求取值范围时,用到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知识时,等式性质和不等式性质混淆不清;运算时算法不合理,计算不精确。具体表现为不能把分数基本性质、分式基本性质、公式、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等综合起来运用,做到步步有依据、达到计算简便的目的,而是错用、乱用,毫无章法可言,更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例题3:化简等式()()48210210=--x x x 的过程中,错用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不知道移项要变号及合并同类项的依据,说不出、更不会灵活运用等式性质1、2。

2.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

平时对待作业的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做作业时听音乐、吃东西、看电视等三心二意的行为,导致作业漏做、不做现象突出。平时懒、散惯了,势必在重要时刻也不能集中心智,“习惯成了自然”。

2.5.未养成总结归纳知识与规律的习惯

如解特殊高次方程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适用于怎样特征的高次方程,有哪些注意点;解整式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一般步骤分别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这些虽然老师会复习总结,但老师引领以后的巩固、内化是学生的自主功课了,但我们的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和习惯。

3.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六、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地落实、解决,那么在本来就难免两极分化的八年级阶段,学生们必定就会出现困难增多、成绩的急剧下滑。相反,如果能在六、七年级夯实数学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八年级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并不可怕,反而能平稳地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学生能否在六、七年级改掉陋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是与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及时指导、点拨分不开的,那么六、七年级我们怎样做,才能实实在在地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呢?

3.1.要重视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内化

在学习新知识时,老师和同学对概念、公式的原理学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能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完善的全过程。要充分体现出一种新、旧知识间建立起的非任意的、本质性的联系。纠正学生一贯对原理和依据采取淡化、漠视的错误意识和行为。

例如:在学习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AB -+-=时,从其基本原理勾股定理入手,把推导过程的来龙去脉分析透彻,让学生深刻体验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并非是任意的,而是有本质性联系的关系,得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勾股定理的升华。这种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即使一段时间遗忘公式后,只要勾股定理没有忘,依然能够从公式的原理出发,自行推导出公式的实质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发展规律,体会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公式形成的原理,才能更好记忆公式、运用公式,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这样学习的另一个好处是,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独立归纳、总结公式学习的模式,培养其学习方法和能力。

3.2.重视概念的辨析,防止学生对概念理解出现偏差

很多情况下,老师讲解完概念后,马上就开始实践运用,随之学生往往会出现对概念理解的偏差,此时老师不得不重新剖析概念,导致事倍功半的现象。与其这样的浪费时间,不如在讲解完概念后,及时补充概念辨析环节,巩固好概念后再开展后续内容,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通过实例引出概念后,马上进行相关的计算,就会出现如下的

b =

例引出概念后,马上安排一组练习:找出下列各式的有理化因式a a 在这组练习中,先充分展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和对问题的再认识,全方位的理解有理化因式的概念,并能准确地找对有理化因式,避免了覆辙,取得较好的效果。

3.3.细心地发掘算理、算法,通过“试误”获得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以“刺激——反应联结”和“试误”为主要特色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又是通过“试误”建立的,即在重复的尝试中,错误的反应逐渐被摈弃,正确的反应则不断得到加强,直至最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因而,学习是一种“试误”的过程,教学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例如:完全平方公式()222

2b ab a b a +±=±,无论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以后的运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同学理解成()222

b a b a ±=±的形式,让老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每次都会提醒学生莫犯这样的错,可为什么每次还是照犯不误” 。若每做一题都运用另一种计算方式,从乘方的意义出发,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原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反复检验,那么势必反复得出不能划“=”而是划“≠”,反复确认错误结果的过程,就会激发学生重新审视:原来自己根深蒂固记忆的完全平方公式是如此的禁不堪一击,那么全盘否定后的重新来过,必是真正意义上的升华。这种利用“刺激——反应联结”的原理,通过“试误”的实践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费神的口头说教有意义得多得多。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养成“解题方法多元化”的良好思维形式和解题习惯收到良好效果后,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实践的热情高涨,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愧是全方位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好方法、好途径。

3.4.总结相似类型的题目,学会从中寻找不同问题之间内在的联系

进入八、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天天不辞辛苦的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学生天天都在做重复的无用功,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找不到解决的思路。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当学生学会总结题目类型,能对所做的题目进行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类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的题不会做时,才算真正的掌握了学习这门学科的窍门,也就真正的做到“任你孙悟空七十二变,我杨戬自能识破尔诡计”。总结、分类是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华部分,而这种收尾式的精炼总结却不为大多数学生所重视,更无从谈起去模仿这种具有非凡意义的总结。

例如: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总结归纳得出三种基本情况:①、已知两点求函数解析式;②、

已知一点和截距求函数解析式;③、已知一点和和已知直线平行求函数解析式。一些学生已经会做这样的题:“已知直线b kx y +=经过点A(3,-1)与点B(-6,5),求函数解析式。”甚至到达了熟练的程度,但课余时间还在毫无目的地解这类的题,但遇到下面的题又不会做:“已知直线与正比例函数x y 2=图像交点的横坐标是1,与反比例函数x

y 3=图像交点的纵坐标是-1,求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甚至间隔一段时间后,那些本已熟练掌握的题也不会做了。这充分说明不会总结的机械式学习,难以使学生有大的进步。

那么怎样做才不至于浪费时间?如讲到已知两点求函数解析式时,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更细”、“更深”的方向多开展变式训练,给学生整理出一条总结归纳的思路,课后的回家作业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模仿。长此以往,就可改原本被动接受,向着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进发。所以,“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5.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学会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

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木桶原理,学生把自己的短处补齐,自然会使自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在实际的题目中得到演练;二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通过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就会让学生发现很多错误的产生往往都是因为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出了问题,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归纳看来也就是因为这几个关键点没有及时进行梳理而引发的问题。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永远都不会理解“做题好比挖金矿,每做错一道题就好比挖到一块金矿,对获得的金矿只有通过冶炼才会出赤金”的比喻。当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付之以行却如此艰难。为了能让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必须得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先从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继而扩展到回家作业中,延伸到课余的提高训练之中。同时还需要准备打好持久战。

3.6.转变思想,积极思考,重视交流

孔子云:“不耻下问”,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发现了不懂的问题,就不怕难为情的积极向他人请教。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往往确实难以启齿。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想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问老师怕被训,问同学又怕被嘲笑。抱有这种心态,必然的结果就是什么知识都学不好。而“闭门造车”只会让问题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所以,首先明确一句话:“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熟知知识本身具有连续性,前面的知识都搞不清楚,后来的当然更

是无从下手了。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学生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力不从心。此时老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研究应该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好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研究,互相交流,学生可能就会茅塞顿开,问题往往就会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并且能从对方那里学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必须提醒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既避免了上面提到的尴尬,又有利于同等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培养学生间的友情。

具体操作分两块:①课堂教学。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生疏造成互动意识缺乏,而自问自答。可能第一位学生的回答不准确,可以通过适当转化提问方式,接着请第二位、第三位……来回答,为的是能通过学生间相互补充、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经历由只言片语,到能够通顺完整表述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课堂的示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集合集体的智慧就能把问题各个击破,胜利完成任务。②课后衍生。对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科兴趣小组,尽量把同等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探究层次较高的知识点,得到升华;基础中等的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也能获得有价值的技能、方法;基础较薄弱学生,也能体味到交流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各得其所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也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巩固作用。

3.7.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是选拔人才不可避免的一种活动,也是一门学问。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很好,对上课老师提问对答如流;课后作业也能准确、及时完成。可一到大考,成绩就是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两个: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于心态不好,一是要自己注意调整,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把小测验当大考来锻炼,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对于做题速度慢,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做题训练中解决。要求学生改掉平时做作业懒、散的坏习惯,通过给自己限定做作业的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的好方法,促成学生在不同角色转变中的思维意识和思想意识的转变。

3.8.注重数学方法的总结和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得出规律的概括过程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

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因此老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各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层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例如: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若只注重语言表述形式,就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很好地降低理解难度,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不仅如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更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就是我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处理方法,短期内收获明显,学生的能力和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长期的角度而言,能将这样的效果发挥到怎样的水平层面,还得靠时间检验,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要参考资料

1.颛孙长宗,数学教师应努力提升教科研意识----浅谈数学教科研论文撰写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

1.如图,在△ABC中,∠ACB=90°,∠A=60°,AC=3,点D是边AB上的动点(点D 与点A、B不重合),过点D作DE⊥AB交射线AC于E,连接BE,点F是BE的中点, 连接CD、CF、DF.(1)当点E在边AC上(点E与点C不重合)时,设AD=x,CE=y.①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②求证:△CDF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BE=2,请直接写出AD的长.

2.已知: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B=12,BC=6,B′是边AC上一点.将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B′重合,折痕与BC、AB分别相交于E、F.(1)设BE=x,B′C=y,试建立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AFB′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出x的值.

3.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3, 2)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M(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M作直线MN ∥x轴,交y轴于点B;过点A作直线AC∥y轴交x轴于点C,交直线MB于点D.当四边形OADM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与DM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已知在△ABC中,AD⊥BC,垂足为D点在边BC上,BF⊥AC分别交射线DA、射线CA于点E、F,若BD=4,∠BAD=45°. (1)如图:若∠BAC是锐角,则点F在边AC上, ①求证:△BDE≌△ADC; ②若DC=3,求AE的长; (2)若∠BAC是钝角,AE=1,求AC的长.

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成绩分析: 1、五年级460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4.42分,420人合格,合格率92.31%,222人优秀,优秀率48.79%,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每个班都在80分以上,算是比较均衡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审题,认真仔细答题,书写工整规范。但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不好,部分题目不会做,有部分学生的书写潦草。 填空题:全对的很少,一般都扣了3分左右。基础较差的孩子被扣了6—15分。其中第6小题有陷阱大多数孩子都错了。 判断题:大部分学生全对,错的较少。 选择题:做的较好,但其中的4和5小题有部分学生做错。 计算题:口算题错的较少。 用竖式计算题部分学生计算错误或没有点上小数点。 简便运算做的很好,基本上没什么错误。 解方程有部分孩子因为没有掌握方法有错误。 操作题:1小题画一个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做错的较多,说明对等底等高的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没有很好掌握。 2小题正确率较高,但学生的作图不够规范。 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选择其中的6道来做,正确率较高,一般都能对5道。但其中的第6小题学生能正确设未知数但没有

正确列方程而导致错误。 三、存在问题分析: 1、部分学生不能严肃认真对待考试,书写不工整,做完之后不能认真检查。 2、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能够灵活应用。 3、对作图题平时训练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4、各班都有几个学困生,成绩在40分以下,这些学生对整个班级和年级的平均分和合格率影响较大。 四、改进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考试习惯: 1)、认真读题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2)、书写认真规范,作图用铅笔尺子; 3)、做完之后认真仔细检查; 4)、计算题多算几遍。 2、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多练习,让学生能正确规范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形。 4、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自觉的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对学困生进行有计划的持续的辅导,让学困生提高成绩。 6、同年级的老师多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42 分) 1. 为了解我市参加中考的15 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1 0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四个判断正确的是( ) A. 15000名学生是总体 B. 10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 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 以上调查是普查 2.若点P (a ,b )在第二象限内,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b >0 B. a >0,b >0 C. a >0,b <0 D. a <0,b <0 3.函数3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 B. 3x ≤ C. 3x > D. 3x ≥ 4.将一个n 边形变成(n +1)边形,内角和将( ) A. 减少180° B. 增加90° C. 增加180° D. 增加360° 5.设正比例函数y=mx 的图象经过点A(m ,4),且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 A. 2 B. -2 C. 4 D. -4 6.一次函数y =kx -(2-b)的图像如图所示,则k 和b 的取值范围是( ) A. k>0,b>2 B. k>0,b<2 C. k<0,b>2 D. k<0,b<2 7.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判定一个四边形门框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四位同学的拟订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 测量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 B. 测量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 C. 测量一组对角是否为直角

D. 测量两组对边是否相等,再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 8.向最大容量为60升的热水器内注水,每分钟注水10升,注水2分钟后停止1分钟,然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则能反映注水量与注水时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9.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是24米,∠BAC=30°,则对角线BD的长等于() A. 63米 B. 33米 C. 6米 D. 3米 1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若AB=8,AD=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A. 16 B. 19 C. 22 D. 25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三角形OAB的顶点B的坐标为(2,0),点A在第一象限内,将△OAB 沿直线OB的方向平移至△O′B′A′的位置,此时点B′的横坐标为5,则点A′的坐标为() A. 3) B. 3) C. 3) D. 3)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矩形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2 ,则该矩形发生的变化为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1.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 2 3 y x b =-+的图象与边OC 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2)连结OM,若三角形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的坐标; (3)设点N是x轴上方的平面内的一点,当四边形OM DN是菱形时,求点N的坐标;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P交CD边于点Q, ⑴求证:PA=PQ;⑵用等式表示PB2、PD2、AQ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点P从点B出发,沿BD方向移动,若移动的路径长为2,则AQ的中点M移动的路径为---------------;(直接写出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E是BC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折痕AE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PC=4(如图1); (1)求AB的长; (2)擦去折痕AE,连结PB,设M是线段PA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P、A不重合).N是AB沿长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满足PM=BN.过点M作MH PB,垂足为H,连结MN交PB于点F(如图2). ①若M是PA的中点,求MH的长; ②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FH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FH的长度;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6,BC=9,动点P从D点出发沿D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Q点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t的取值范围; (2)求t为何值时,PQ与CD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期末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使分式3x -1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如图,若△ABE ≌△ACF ,且AB =5,AE =2,则EC 的长为( ) A .2 B .3 C .5 D .2.5 第3题 第6题 第8题 4.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m 2+n 2=(m +n)(m -n) B .x 2+2x -1=(x -1)2 C .a 2-a =a(a -1) D .a 2+2a +1=a(a +2)+1 5.下列说法:①满足a +b >c 的a ,b ,c 三条线段一定能组成三角形;②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③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任何一个内角.其中错误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如图,AB ∥DE ,AC ∥DF ,AC =DF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 B =DE B .∠B =∠E C .EF =BC D .EF ∥BC 7.已知2m +3n =5,则4m ·8n =( ) A .16 B .25 C .32 D .64 8.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0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则∠BAE =( ) A .80° B .60° C .50° D .40° 9.“五·一”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前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名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原来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 名,则所列方程为( ) A .180x -2-180x =3 B .180x +2-180x =3 C .180x -180x -2 =3 D .180x -180x +2=3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探索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初中数学相对来说比较乏味 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水平较差。 由此可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问题,探索适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今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路。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经常能看到这些现象:上课不听讲,无心学习,搞小动作,纪律极为涣散,有时还做一些干扰学习的同学调皮事情,对教师精心的讲课无动于衷,一节课的时间 白白浪费,导致课堂教学没有效果。放学之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时 候写一些,错误不断,丢三落四,不求甚解,一些学生干脆不写,到学校找优秀学生借作业,抄写作业,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探索、不思考。课堂教学教师引导都不学习,课下就 不用说动脑筋主动学习了,这些现象严重影响教学,削弱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我通过自身的教 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如下改革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 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创设情境,活跃思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因材施教,注重分层 教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非常有必要。因此,在教学中,初中数学老 师要在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分层次提出要求,老师根据对学生水平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级,并针对 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二,要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反复进行训练,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第三,老师对学生要多进行表扬,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正好处于比较有个性的时期, 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学会包容,并设法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老师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这样刚开 始学生可能不适应,时间长了,习惯了就会觉得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有利。 2、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最新资料推荐…………………………………………………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5分) D (第26题图1) D C A B E (第26题图2) F H G

26.解:(1)如图①,过点G作于M.…………………………………………(1分) 在正方形EFGH中, . …………………………………………………………(1分) 又∵, ∴⊿AH E≌⊿BEF…………………………………………………………(1分)同理可证:⊿MFG≌⊿BEF. …………………………………………………………(1分)∴GM=BF=AE=2. ∴FC=BC-BF=10.…………………………………………………………(1分)(2)如图②,过点G作于M.连接HF.…………………………………………(1分) …………………………………………………(1分) 又 ∴⊿AHE≌⊿MFG.………………………………………………………(1分) ∴GM=AE=2.……………………………………………………………(1分) …………………………………………(1

如图,直线与轴相交于点,与直线相交于点. (1) 求点的坐标. (2) 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的路线向点匀 速运动(不与点、重合),过点分别作轴于,轴于. 设运动秒时,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有一点不太理想的是填空题第9题题意不明确,有些误导孩子:从0、2、5、8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当然这道题也考察了学生学习习惯和应用知识的灵活性。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适中,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本年级共有学生425人,参加考试424人,其中有一名学生请假,平均分是92.08分,及格率是100%,优秀率74.06℅。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1分。主要原因是:个别学生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有漏题的现象,部分同学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失误多,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的。 三、取得的成绩: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如,学生基础部分得分较高,得分率是93.99%。

1、从计算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最高班级得分率是96.05%,其中第一题口算题最高得分率是98.75%,主要是考察学生万以内的口算以及一位数乘整十整百,这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计算的学习,不仅坚持每节课前的小小口算练习,还结合教材印制了口算卡片,每天坚持让学生计时口算,大部分同学已经达到1分钟做20道题。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本学期我们每班还给学生制作了一套计算本,让学生坚持每天做6道笔算题,第二天早上老师们早到教室进行批改,实行得分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认识钟表,以及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正确率较高。全年级只有17个同学出错。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较强,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这一新课标精神。 3、学生运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得分率是93.29%,说明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审题的能力佳。 四、存在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习惯方面还欠缺,优生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太好,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所以考100分的较少,全年级只有21名。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主要体现在第一题的第10小题: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厘米()厘米,这道题是对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的综合考察,学生出错较多,正确率仅是92.96%

华师大版2016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集锦

华师大版初二年下册综合压轴题 1.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2. 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x y 6 = (0>x )的图象上的 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 成矩形OAPB ,点D 是矩形OAPB 内任意一点,连接 DA 、 DB 、DP 、 D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1 ; B . 2; C .3; D . 4. 3.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4. 观察下列等式:n a =1,1211a a -=,2 31 1a a -=,…;根据其蕴含的规律可得( ). A. n a =2013 B. n n a 12013-= C. 112013-=n a D. n a -=112013 5.设函数x y 3 =与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 ),则11a b -的值为( ) A .3- B .3 C .31- D .3 1 6.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 与所花时间()min 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 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 min 7.如图所示,一只小虫在折扇上沿O →A →B →O 路径爬行,能大致描述小虫距出发点O 的距离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 8.小华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到离家较远的绿岛 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 爷爷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2题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D C A B 数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两直线a ∥b ,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不等式组x>3 x<4??? 的解集是( ) A 、33 D 、无解 3、如果a>b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 3b -- D 、2a<2b --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 推得△ABD ≌△BAC ,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 ,6,0,3,若x =5,则x 应等于( ) A 、6 B 、5 C 、4 D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7、△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 (a+b)(a-b)=c ,则( )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B 、c 边的对角是直角; C 、△ABC 是钝角三角形; D 、a 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众数; D 、加权平均数; 9、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 A 、8 B 、9 C 、10 D 、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1)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2)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不超过部分仍按每立方米2元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 立方米,水费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1 a b

初一数学论文范文范文2篇

初一数学论文范文范文2篇 初一数学论文范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学生的知识大多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的,因此课程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多数的学校都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数学教学作为一种基础学科,在完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课程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在传统教学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旨在提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整个教学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则是以学生全

面素质教育为主,除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完善对于课程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运用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完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探讨,总结出以下三点完善措施。 1.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动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方案。如,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还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另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师生应当共同发展,而不应当只是教师在控制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调

初二上数学期末复习压轴题

选择: 1.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 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点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3.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将△ABE 绕着顶点 A 逆时针旋转90°,得△ADF ,连接EF ,P 为EF 的中点,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 ①AE =AF ;②EF =2EC ;③∠DAP =∠CFE ;④∠ADP =45° ; ⑤PD //AF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AB =1cm ,过B 作BG ∥AC ,过A 作AE ∥CG ,且∠ACG :∠G =5:1,以下结论:①AE =3cm ;②四边形AEGC 是菱形;③S △BDC =S △AEC ;④ CE =2 1 cm ;⑤△CFE 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5.如图△ABC 中已知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 且S △ABC =2 acm ,则S 阴影的值为: A 、 2acm 61 B 、2acm 51 C 、2acm 41 D 、2acm 3 1 第3题图 B C E F A D

6.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1、1、2、3、5、8、13、…,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现以这组数中的各个数据作为正方形的边长长度构造正方形,再分别依次从左到右取2个、3个、4个、5个正方形拼成如下矩形并记为①、②、③、④,按此规律继续作矩形,则序号为⑧的矩形周长是( ) D. 178 7.按下列方式摆放圆形和三角形,观察图形,第10个图形中圆形的个数有( ). …… (1) (2) (3) A .36 B .38 C .40 D .42 8.张老师把手中一包棒棒糖准备分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棒棒糖,那么还剩59个;如果前面每一个小朋友分5个棒棒糖,则最后一个小朋友得到了棒棒糖,但不足3个.则张老师手中棒棒糖的个数为( ). A .141 B .142 C .151 D .152 填空: 9.某木材加工厂有甲、乙、丙、丁4个小组制造学生桌子和凳子, 甲组每天能制造8张桌子或10条凳子;乙组每天能制造9张桌子或12条凳子;丙组每天能 制造7张桌子或11条凳子;丁组每天能制造6张桌子或7条凳子.现在桌子和凳子要配套制 造(每套为一张桌子和一条凳子).问:21天中这4个小组最多.. 可制造____________套桌凳. 10.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4cm ,BC =8cm ,CD =6cm , ∠C =∠D = 90,动点P 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 出发在 AD 上运动,动点Q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点B 出发在BC 上运动, P 、Q 同时出发 秒后,四边形APQB 的面积达到182 cm . 11.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为(5,5),如果要 第15题图 A B C 第10题图 Q P D 155332 2111111113 21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碧江区和平中心小学三年级 (2014—2015年学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期 末 测 试 质 量 分 析 任课老师:**** 班级:三(1)班 时间:2015.01 三年级数学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现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们班总共有31人参此次加考试,总分2272,平均分73.29;及格人数24人,及格率为77.4%;最高分96分,最低分31分,90分以上的7人(包含90),80—89的8人,70—79的8人,60—69的1人。60分以下的7人。 二、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命题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水平。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

试题共计六个大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动手、解决问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试卷的安排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思考魅力。 二、学生的答题情况。 学生做题中出现的明显问题是: 1、认真思考,谨慎填空。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如:填空题的第3小题、7小题、8小题、10小题,学生均有失分 2、反复比较,认真选择。 对于长度单位的使用掌握不牢,失分较多的在第一题。 3、仔细辨析,正确判断。 出错率较高的在第3、4小题。第三小题学生容易忽视平均分,第四小题的陷进在于0不能作除数。4、看清题目,慎思细算。 计算能力欠缺。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第1大题第二小题全为计算题,而且几乎每道题都渗透着计算,学生应计算错误导致的失分情况也很严重;审题不够仔细,解题较马虎。 5、动手画一画 第一题存在不认真读题,乱涂乱画;知识掌握不牢固。 6、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不认真读题,如第:第2小题有两问,有一部分同学只解决了一问;好多同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差,特别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也由于部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多.这些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话的意思。 二、改进措施: 1、继续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平时灌输给学生的思想是计算题不允许出错,要求计算题时要认真,能仔细检查,降低失分率相对较少。 2、继续关注班级学习困难生,抓好平时的作业,平时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多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在检测中取得相对比较好的成绩。 3、建立错题集,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对一些比较难,易错的题型应分析订正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反复抓,抓反复。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读题能力。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理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做题目漏写结果、看错数等现象。 5、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地、单调地重复训练,而因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要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这确实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爱心和耐心。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D C B A 、 B 、 C 、 D 、 博瑞教育数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两直线a ∥b ,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不等式组x>3 x<4 ???的解集是( ) A 、33 D 、无解 3、如果a>b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 3b -- D 、2a<2b --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 推得△ABD ≌△BAC ,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 ,6,0,3,若x =5,则x 应等于( ) A 、6 B 、5 C 、4 D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7、△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 (a+b)(a-b)=c ,则( )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B 、c 边的对角是直角; C 、△ABC 是钝角三角形; D 、a 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众数; D 、加权平均数; 9、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 A 、8 B 、9 C 、10 D 、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1)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2)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不超过部分仍按每立方米2元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 立方米,水费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分) 11、不等式 12、已知点x 313、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1 a b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 刘青松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情境创设为哪般?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甚至“矫情作假”,也不管这个情境是否合适,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了。笔者举个极端的例子,曾听了同年级组老师“代数式”一课,执教者在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之后,出示人物:小刚和爸爸。小刚的身高用X来表示,爸爸的身高比小刚的2倍还多4厘米,爸爸的身高可以用(2X+4)表示。老师问:现在告诉你小刚的身高是85厘米,爸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2×85+4=174厘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如果小刚的身高是90厘米,那么爸爸的身高是?这样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提问“你还能说吗?”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不是真符合实际?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课后,我问上课的老师为么这样设计,他振振有辞:我这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解决了“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或错误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相对比,我在上该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情境:师:你想知道你将来能长多高吗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师: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屏幕上出现),男孩成人时的身高:(x+y)÷2×1.08,女孩成人时的身高:(0.923x+y)÷2,其中x 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好奇心,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2019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1.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 2 3 y x b =-+ 的图象与边OC 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 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2)连结OM,若三角形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 的坐标; (3)设点N是x轴上方的平面内的一点,当四边形OM DN是菱形时,求点N的坐标;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P交CD边于点Q, ⑴求证:PA=PQ;⑵用等式表示PB2、PD2、AQ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点P从点B出发,沿BD方向移动,若移动的路径长为2,则AQ的中点M移动的路径为---------------;(直接写出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E是BC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折痕AE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边上的点P处,PC= 4(如图1); (1)求AB的长; (2)擦去折痕AE,连结PB,设M是线段PA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P 、A不重合).N是AB沿长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满足PM=BN.过点M作MH⊥PB,垂足为H,连结MN交PB于点F(如图2). ①若M是PA的中点,求MH的长; ②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FH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FH的长度;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6,BC=9,动点P从D点出发沿D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Q点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t的取值范围; (2)求t为何值时,PQ与CD相等? 5.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AB边上一点,连接DE,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1)如图1,求证:DE=DF; (2)若点D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H,连接CH,过点H作PH⊥CH交直线AB于点P; ①在图2中依题意补全图形;②求证:E为AP的中点; (3)如图3,连接AC交EF于点M,求 2AM AB AE 的值;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检测试卷题及答案

晨学教育2019-2020年度期末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使分式 3 x-1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如图,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 A.2 B.3 C.5 D.2.5 第3题第6题第8题 4.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m2+n2=(m+n)(m-n) B.x2+2x-1=(x-1)2C.a2-a=a(a-1) D.a2+2a+1=a(a+2)+1 5.下列说法:①满足a+b>c的a,b,c三条线段一定能组成三角形;②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③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任何一个内角.其中错误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6.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EF 的是() A.AB=DE B.∠B=∠E C.EF=BC D.EF∥BC 7.已知2m+3n=5,则4m·8n=() A.16 B.25 C.32 D.64 8.如图,在△ABC中,AB=AC,∠BAC=100°,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BC于点D,E,则∠BAE=() A.80°B.60°C.50°D.40° 9.“五·一”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前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名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原来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名,则所列方程为() A. 180 x-2 - 180 x=3 B. 180 x+2 - 180 x=3 C. 180 x- 180 x-2 =3 D. 180 x- 180 x+2 =3 10.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点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AP=CQ时,PQ交AC于D,则DE的长为() A. 1 3B. 1 2C. 2 3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计算:(-2)0·2-3=________,(8a6b3)2÷(-2a2b)=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