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3-05-04 修回日期:2013-07-17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三

作者简介:宗乾进(1982-),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化媒体二网络营销三

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

宗乾进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3)

摘 要 对国外社会化商务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当前研究集中在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定义二演化历程二商业模式二平台设计二网站用户接受二用户购买意愿及行为研究等六个方面三总结当前研究的特点,并指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及方向三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社会化电子商务 社会化媒体 社交网络

中图分类号 G 20 文献标长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3)10-0117-05

A Review of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Zong Qianj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Abstract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gav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ocial commerc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efinition ,evolu-tion ,business model ,web design ,user acceptance ,and user buying intention /behavior were the main research fields of social commerc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feature of current study on social commerce ,and also pointed out its future research work for researchers.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social commerce social media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0 引 言

电子商务二社会化媒体的一路高歌猛进,使得创业者与资本市场嗅到了新的商业气息三融合社会化媒体与电子商务形成的Social Commerce (社会化电子商务,也被称为社交电子商务二社会化商务)在近两年得到了茁壮成长三国外以 瀑布流 为特征的Pintrest 二Thisnext ,以及国内的蘑菇街二美丽说等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三而老牌电商淘宝二凡客们亦相继推出淘宝逛街二凡客达人等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三同时,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主体 用户,参与热情不减,Printrest 等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的流量二用户数量二营收等指标均在急剧增长,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未来值得期待三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除了在互联网二电子商务等业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外,学术界也开始对这一新兴事物产生了兴趣三本文拟对当前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其研究现状和值得关注

的潜在研究领域,以期为我国研究人员把握该领域的研究选题提供参考三

1 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现状分析

社会化电子商务虽然脱胎于电子商务,但又与传统电子商务存在显著不同,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三截至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仍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分布零散,国内研究更为少见三因此,如何全面收集文献是首要克服的难题三本文在收集文献的过程中,大体上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e 二EBSCO 二Elsevier 二Spri-ngerLink 等索引及全文数据库,以主题和全文检索为检索策略(由于文献信息较少,所以我们在主题检索的同时,也采用了全文检索),来获取二下载文献三

其次,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可能会较多地在学术会议上出现三这些会议文献可能会被EI 索引三因此,我们还利用EI 数据库来收集文献三

再次,由于学术数据库收录存在一定的时滞,某些

第32卷 第10期2013年10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32 No.10

Oct. 2013

文献可能已经发表,但没有被收录进数据库,如某些学者会在其个人主页上发布其最新研究成果,而这些最新成果还没有被学术数据库收录;此外,某些文献可能没有被学术数据库所收录,而是被放置在会议二协会等网站上;同时,受制于学术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某些相关的文献信息可能会被排除在检索结果之外三因此,我们利用Google二Bing等搜索引擎来检索并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三

最后,在文献阅读过程中,我们对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参考文献中与 社会化电子商务 相关的文献,利用数据库或搜索引擎,下载全文或摘要,并加以研读三

综上所述,通过对文献的广泛调研,本文对当前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梳理,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三

1.1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定义何谓 社会化电子商务 ?迄今为止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三Kozinets提出的 消费型虚拟社区 ,是虚拟社区的一个子群,该子群明确以消费相关的兴趣为中心[1]三可以看出, 消费型虚拟社区 已经具备了社会化商务的 消费型 特征三社会化电子商务关注的是人际关系(推荐二反馈二信息等)在交易前二中二后对商业交易的影响[2]三Ickler 等[3]将社会化电子商务描述为:商务+信息与通信技术+交流与交互=社会化电子商务三lai认为[4]社会化电子商务是在电子商务情境下,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帮助销售产品和服务三Dennison则给出了更为直接的描述[5]:所谓社会化电子商务,就是利用Web

2.0技术,如社交网络和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等,来促进用户购买产品和服务三综合现有研究来看,尽管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定义不统一,但是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社会化电子商务具有用户生成内容二集体智慧/众包二用户交互二社会网络二兴趣与消费二社会认同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6-9]三综述前文的这些研究,我们认为,社会化电子商务是在社会化媒体情境下,通过整合社交图谱(基于人际关系的互动)和兴趣图谱(基于信息流的互动)来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推广和销售的一种商务模式三

1.2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演化历程 社会化电子商务 这一术语于2005年最早出现在Yahoo!网站上,而出现在科学文献中的时间则推迟到了2007年[10]三Curty和Zhang[11]以时间纵向维度为主线,研究了技术特征和工具的演化对当前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形成与未来电子商务的影响,如商业战略二用户行为等三Afrasiabi-Rad和Benyoucef认为[12]社会化电子商务是在 一对一交互 的电子商务1.0基础上进化而来,具有更多的社会化属性和交互三

Wang和Zhang从人二管理二技术和信息四个维度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13]:人的方面,从对其社会属性的简单的一般性描述开始转向多维度的探索(如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启发二经济状况);管理方面,商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从短尾向长尾演化,如品牌社交网络二小生态社交网络二小众品牌等;技术上,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平台和功能从博客向社交网络二媒体分享网站二智能手机进化;信息方面: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内容)从同僚生产向社群生产/众包二消费者与商家共同生成二全球众包演化三

综合当前研究文献,从总体上来看,社会化电子商务是近年来社会化媒体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双重驱动下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三

1.3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研究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而言事关重要,关系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三Zhang以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RunToShop Oy为案例,与它三个竞争对手(YELP二Kaboodle二Zlio)的商业模式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产品创新二基础架构管理二客户关系管理二财务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组成要素[14]三Le-itner和Grechenig选择了100个B2C和C2C网站,对其商业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并重点论述了四个典型的社会化商务的商业模式:协作购物网络(商业模式:联盟返利);生活商务(商业模式:每天一单,即每天只销售一种商品或服务,即所谓的groupon模式;Google Adsense);社区驱动型商务(商业模式:众包);大规模定制(商业模式:制造商主导模式)[15]三在此基础上, Leitner和Grechenig同时又对协作购物网络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案例研究,将其商业模式进行了细分:比价二站内广告二联盟返利二上下文广告(多基于Google Ad-sense)二直接销售[7]三此外,与社会化电子商务直接相关的用户生产内容二社交网络等的商业模式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8-9],如Falch等分析了Facebook二Youtobe和Twitter的商业模式,认为广告二与应用开发者及内容提供商分成二虚拟礼物等可以作为社交网络的商业模式[16]三

从现有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商业模式的研究来看,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特别是对当前较为著名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为研究对象,构建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模型)三

1.4 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设计研究当前电子商务研究者更多关注基于功利性目的的设计,而忽略了享乐性消费者,比如学者们研究了商品陈列格式与商品认识之间的联系[17],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功利性消费者更有吸引力二更加有利可图[18]三然而

四811四情报杂志第32卷

在线购物中,消费者的购物动机除了包含有功利性维度之外,还有享乐性三享乐性动机源自于购物过程中的感知乐趣[19],而这一点在社会化电子商务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三正因如此,Grange等从功利性二享乐性两个维度研究了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产品设计,具体包括商品评论二消费者个人门户(profile)二消费者创立的商品清单二在线消费的朋友列表等[18]三

此外,关于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三Leitner和Grechenig构建了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框架,在该框架中不仅包括主要参与实体(消费者二商品二仓库二卖家),还包括次级实体,比如群组(group)二标签(tag)二订阅(feeds)二博客(blog)以及小工具(widgets)等;并且这些实体之间可以直接相连,能够永久性的互动[20]三更近一步地,Leitner和Grechenig在其提出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框架基础上,对五种主要的协作交互工具(博客与群组二照片与视频二问答二评级与评论二心愿清单与收藏夹)进行了概述,认为这些协作交互工具能够嵌入当前的在线购物平台来促进消费者生产内容[21]三同时,Leitner和Grechenig通过对典型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案例研究后,发现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功能大体上呈现如下分布:频繁使用的功能(大于70%都具备,包括:可定制的个人门户二商品图片二商品排行二商品评级二商品评论二社群博客)二常规功能(30%~70%都具备,包括:论坛二商品聚合订阅二私信服务二收藏夹二心愿清单二群组二用户生成标签二朋友列表);不常见功能(小于30%具备,包括:小工具二徽章二用户驱动的博客二商品视频二聊天服务)[7]三总体上来看,对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设计的研究,相比传统信息系统设计的 任务导向 而言,用户生成内容(评级二标签等)二用户交互(朋友列表二群组)等社会化媒体应用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三

1.5 社会化商务网站的用户接受研究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22]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和传统电子商务研究三在社会化电子商务情境下,借鉴TAM对用户接受进行研究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三与传统电子商务不同,社会化电子商务更具有 社会化 特点,当前研究在TAM原先的感知有用性二感知易用性基础上,融入了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二社会参与(Social En-gagement)二乐趣(Enjoyment)等变量,拓展了TAM在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接受研究中的应用[23-24]三如,Li-ang等人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和网站质量会正向影响用户使用社会化电子商务和持续使用社交网站的意愿[25]三

除了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用户接受研究之外,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使用采纳进行分析也得到了一些

关注三Kang和Park对韩国消费者进行了研究,发现

享乐性二社会取向动机二感知有用性二感知易用性二乐

趣二年龄二月收入等级等因素对用户使用社会化电子商

务有显著影响[26]三Dennis等采用实验研究法对传统电子商务网站和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了对比研

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享乐性,还是功利性女性网购用户

均认为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有用并且有趣;而困扰用

户接受之处则在于: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多采用联盟

销售型模式(即:不直接销售商品,其商品由各个不同

的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用户在购物时,就必须分别在

不同的购物网站上登录[27]三

正如前文所述,TAM的提出对信息系统领域的研

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在社会化电子商务情境下, TAM仍然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用于研究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接受三我们同时也看到,开始有学者在研究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接受中,引入了诸如 享乐性 等社会化元素三这表明,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虽然属于信息系统范畴,但是又与传统信息系统有所区别,其更加具有 社会化 的属性三

1.6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用户购买意愿及行为研究社会化电子商务虽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商务模式,但是其 商务 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用户的购买意愿对其能否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三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研究,从现在文献来看,总体上来说虽然还比较少,但是研究视角比较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a.基于TAM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研

究三Cha对社交网络中的不同商品(实体商品和虚拟

商品)类型的用户购买意愿进行了研究,发现年龄二感

知有用性二感知易用性二感知适配对实体商品购买意愿

有显著影响;而性别二社交网络使用经历二感知易用性二

感知适配会对虚拟商品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28]三Hajli提出了社会化电子商务接受模型(Social Com-merce Acceptance Model,SCAM),认为信任和感知有用性会影响到购买意愿,同时信任又受到推荐/推介二论坛/社区二评级/评论的影响三此外,更多的交互性是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会影响到用户购买前二中二后过程中的决策[29]三

b.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

研究三Harris和Dennis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来自朋友

的推荐会对改变用户网络习惯有影响,并且呈现出层

级结构(从真实朋友关系到来自购物网站上的评论)

的信任对购物意向可能有正向关联[30]三

c.基于数据挖掘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行为

研究三Olbrich和Holsing对一个社交商务社区的点击

四911四

第10期宗乾进: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流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标签和好评对联盟销售有正向影响;推荐列表和分类越多,对联盟销售反而有负向影响,不过它们能够增加用户粘性和浏览;使用直接的购物特征越多,越不利于引导用户进行联盟销售[31]三

d.感知价值视角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研究三Yun研究了社会化网购的动机二资源可信度二意图等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和资源的知觉可信度显著影响感知价值;动机适度影响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显著影响行为意图;相对于享乐性价值而言,功利性价值对感知自我效能的影响更强二更显著;感知自我效能是感知价值与行为意图的中介变量[32]三

e.基于企业视角的社会电子商务用户购买行为研究三Ickler等分析了由于社会化电子商务而带来的客户-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化,构建了消费过程(目标定义二信息二选择二购买二购买后)模型,并提出企业的应对策略[3]三

2 结束语

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仍不统一,可喜的是已有学者对其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13],这有助于厘清其发展历程及知识脉络三本文对国外零散分布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供后续研究参考与借鉴三当前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和三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三当前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是:

a.在研究方法方面,除了实证研究方法(多用于研究用户接受二购买意愿及行为)被较多使用以外,案例研究方法也得到了较多应用(多被用来研究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二平台设计等)三

b.在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中,开始关注 社会化 元素三从现有研究来看,引入 社会化 元素开始得到学者们的注意,无论是在定性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中均考虑到了 社会化 因素的影响三

c.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用户接受二用户购买意愿(行为)的研究,其理论基础多来源于信息系统二社会学(社会参与二社会比较等)二营销学(感知价值等)等领域三需要指出的是,TAM在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中仍然得到大量学者的青睐三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值得关注的三个方向如下:

a.当前研究中,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设计,能否适应实际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三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实证(如实验研究等)二仿真等来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三

b.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及行为研究过多拘泥于TAM三TAM诞生于 任务导向 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背景下,而社会化电子商务中虽然包含有功利

性要素,但绝非完全 任务导向 ,TAM中的某些变量在社会化商务用户购买情境下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检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寻更贴合实际的理论模型三

c. 社会化 要素在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中的研究虽然开始得到关注,但是当前研究也仅仅是对社会参与二社会比较和社会交互进行了初步探讨,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模型三未来研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具有普适性的二适合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理论或模型,拓展研究的深度三同时,我们还认为,在未来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中,还可以考虑引入社会学中的其他一些理论(如社会交换等),来拓展研究的广度三

参考文献

[1] Kozinets R V.E-tribalized Marketing: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Virtual Communities of Consump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9,17(3):252-264

[2]Richter A,Koch M,Krisch J.Social Commerce-eine Analyse

Des Wandels im Ecommerce[D].München:Fakultat für Infor-matik,Universitat der Bundeswehr München,2007 [3] Ickler H,Schülke S,Wilfling S,Baum?l U.New Challenges in

E-Commerce:How Social Commerce Influences the Customer Process[C].Ickler H,eds.The5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ailand:Bangkok, 2009:51-57

[4]Lail.Social Commerce-E-commerce in Social Media Context

[C].Proceeding of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France:Paris,2010:39-44

[5] Dennison G,Bourdage-Braun S,Chetuparambil M.Social Com-

merce Defined[R].Research Triange Park,NC:IBM Systems Technology Group,2009

[6]Amblee N,Bui T.Harnessing Theinfluence of Social Proof in

Online Shopping: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on Sales of Digital Microprodu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1,16(2):91-113

[7] Leitner P,Grechenig T.Collaborativeshopping Networks:Sharing

the Wisdom of Crowds in E-commerce Environments[C].

Hampe J F,et al,Proceedings of the21st Blede Conference.Slo-venia:Bled,2008:321-335

[8] Hoegg R,Martignoni R,Meckel M,et al.Overview of Business

Models for Web2.0Communities[C].Proceedings of GeNeMe 2006.Germany:Dresden,2006:23-27

[9] Ickler H,Baumol U.Adding Value with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Business Models for User-Generated

Content[J].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2012,

四021四情报杂志第32卷

113:35-52

[10]Jascanu N,Jascanu V,Nicolau F.A New Approach to E-Com-

merce Multi-Agent Systems[J].Annals of Dunarea de Jos,2007

(1):11-18

[11]Curty R G,Zhang P.Social Commerce:Looking Back and For-

ward[C].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IST)Ann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7867260.html,A: New Orleans,2011:1-10

[12]Afrasiabi-Rad A,Benyoucef M.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So-

cial Commerc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pplied Re-search.,2010,4(2):63-73

[13]Wang C,Zhang P.The Evolution of Social Commerce:An Exam-

ination From the People,Business,Technology,and Information Perspective[J].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2,31(5):105-127

[14]Zhang L.Businessmodel Analysis for Online Social Shopping

Companies-Case study:RunToShop Oy[D].Helsinki: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2009

[15]Leitner P,Grechenig T,Editors.Next Generation Shopping:Case

Study Research on future E-Commerce Models[C].Krish-namurthy S and Isaías P,eds.IAD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 -Commerce.Portugal:Algarve,2007:312-316 [16]Falch M,Henten A,Tadayoni R,et al.Business Models in Social

Networking[C].CM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Net-working and Communities.Denmark:Copenhagen,2009:1-23 [17]Jiang Z,Benbasat I.Theeffects of Presentation Methods and Task

Complexity on Online Consumers'Product Understanding[J].

MIS Quarterly,2007,31(3):475-500

[18]Grange C,Benbasat I.Onlinesocial Shopping:The Functions and

Symbols of Design Artifacts[C].Proceedings of the43r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7867260.html,A:Hawaii, 2010:3029-3038

[19]Sarkar A.Impact Ofutilitarian and Hedonic Shopping Values on

Individual's Perceived Benefits and Risks in Online Shopping [J].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view,2011,7(1):58-65 [20]Leitner P,Grechenig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7867260.html,munitydriven Commerce:Design of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Social Shopping[C].Krishnamur-thy S and Isaías P,eds.IAD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Com-merce.Portugal:Algarve,2007:353-356

[21]Leitner P,Grechenig T.Customergenerated Content:Embedding

Interactive Collaboration Tools into E-shops[C].Kommers P, Isaías P and Chen NS,eds.Proceedings of IAD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Commerce2008.Holland:Amsterdam,2008:271 -274

[22]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

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 1989,13(3):319-340

[23]Shen J,Eder L.An Eamination of Fctors Asociated Wth Uer

Aceptance of Scial Sopping Wbsi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Interaction,2011,7(1):19-36 [24]Shen J,Eder L,Procaccino J D.Social Cmparison and Tust in

the Aceptance of Scial Sopping Wbsi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2010,8(4-5):360-375 [25]Liang T P,Ho Y T,Li Y W,et al.What Dives Scial Cm-

merce:The Rle of Scial Spport and Rlationship Qa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1,16(2):69-90 [26]Kang Y R,Park C.Acceptance Fctors of Scial Sopping[C].

ICACT'09Proceedings of the11th Iternational C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Republic of Korea:Phoe-nix Park,2009:2155-2159

[27]Dennis C,Morgan A,Wright LT,et al.The Ifluences of Scial Es-

hopping in Ehancing Yung Wmen's Oline Sopping Bhavior[J].

Journal of Customer Behaviour,2010,9(2):151-174 [28]Cha J.Shopping Onsocial Networking Web Sites:Attitudes To-

ward Real Versus Virtual Items[J].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2009,10(1):77-93

[29]Hajli M.Socialcommerce Adoption Model[C].the UK Acade-

m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7867260.html,:University of Ox-ford,2012:1-26

[30]Harris L,Dennis C.Engaging Customers on Facebook:Challen-

ges for E-retailer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1,10

(6):338-346

[31]Olbrich R,Holsing C.Modelingconsumer Purchasing Behavior in

Social Shopping Communities With Clickstream 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1,16(2):15-40 [32]Yun Z S.Tes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

ships Among E-Social Shopping Motivation,Perception,and Behavioral intention[D].Michigan: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011

(责编:刘影梅

) (上接第126页)

Decision-Making Annals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1,13(3): 181-202

[38]White C,Plotnick L,Addams-moring R,ET AL.Leveraging a

Wiki to Enhance Virtual Collaboration in the Emergency Domain

[C].HICSS'08Proceedings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41st An-

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8 [39]Christian Reuter,Oliver Heger,Volkmar Pipek.Social Media

for Supporting Emergent Groups in Crisis Management[EB/ OL].[2012-11-09].www.crisisinformatics.wineme.fb5.uni

-siegen.de/files/Reuter.pdf

[40]Brooke Fisher Liu.Lucinda Austin.Yan Jin.How Publics Re-

spond to Crisis Sommunication Strategiec:The Interplay of Infor-mation form and Source[J].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11, 37:345-353

[41]Yuan Li.Theories in Online Information Privacy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an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2,54:471-481

(责编:贺小利)

四121四

第10期宗乾进: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作者:宗乾进, Zong Qianjin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3

刊名:

情报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telligence

年,卷(期):2013(10)

参考文献(32条)

1.Kozinets R V E-tribalized Marketing: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Virtual Communities of Consumption 1999(03)

2.Richter A;Koch M;Krisch J Social Commerce-eine Analyse Des Wandels im Ecommerce 2007

3.Ickler H;Schülke S;Wilfling S;Baum?l U New Challenges in E-Commerce:How Social Commerce Influences the Customer Process 2009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7867260.html,il Social Commerce-E-commerce in Social Media Context 2010

5.Dennison G;Bourdage-Braun S;Chetuparambil M Social Com-merce Defined 2009

6.Amblee N;Bui T Harnessing Theinfluence of Social Proof in Online Shopping: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on Sales of Digital Microproducts 2011(02)

7.Leitner P;Grechenig T Collaborativeshopping Networks:Sharing the Wisdom of Crowds in E-commerce Environments 2008

8.Hoegg R;Martignoni R;Meckel M Overview of Business Models for Web 2.0 Communities 2006

9.Ickler H;Baumol U Adding Value with Collective Intelligence-A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Business Models for User-Generated Content 2012

10.Jascanu N;Jascanu V;Nicolau F A New Approach to E-Com-merce Multi-Agent Systems 2007(01)

11.Curty R G;Zhang P Social Commerce:Looking Back and For-ward 2011

12.Afrasiabi-Rad A;Benyoucef M 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So-cial Commerce 2010(02)

13.Wang C;Zhang P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Commerce:An Exam-ination From the

People,Business,Technology,and Information Perspective 2012(05)

14.Zhang L Businessmodel Analysis for Online Social Shopping Companies-Case study:RunToShop Oy 2009

15.Leitner P;Grechenig T Next Generation Shopping:Case Study Research on future E-Commerce Models 2007

16.Falch M;Henten A;Tadayoni R Business Models in Social Networking 2009

17.Jiang Z;Benbasat I Theeffects of Presentation Methods and Task Complexity on Online

Consumers'Product Understanding 2007(03)

18.Grange C;Benbasat I Onlinesocial Shopping:The Functions and Symbols of Design Artifacts 2010

19.Sarkar A Impact Ofutilitarian and Hedonic Shopping Values on Individual ' s Perceived Benefits and Risks in Online Shopping 2011(01)

20.Leitner P;Grechenig T Communitydriven Commerce:Design of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Social Shopping 2007

21.Leitner P;Grechenig T Customergenerated Content:Embedding Interactive Collaboration Tools into E-shops 2008

22.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89(03)

23.Shen J;Eder L An Eamination of Fctors Asociated Wth Uer Aceptance of Scial Sopping Wbsites

2011(01)

24.Shen J;Eder L;Procaccino J D Social Cmparison and Tust in the Aceptance of Scial Sopping Wbsites 2010(4-5)

25.Liang T P;Ho Y T;Li Y W What Dives Scial Cm-merce:The Rle of Scial Spport and Rlationship Qality 2011(02)

26.Kang Y R;Park C Acceptance Fctors of Scial Sopping 2009

27.Dennis C;Morgan A;Wright LT The Ifluences of Scial Es-hopping in Ehancing Yung Wmen's Oline Sopping Bhavior 2010(02)

28.Cha J Shopping Onsocial Networking Web Sites:Attitudes To-ward Real Versus Virtual Items 2009(01)

29.Hajli M Socialcommerce Adoption Model 2012

30.Harris L;Dennis C Engaging Customers on Facebook:Challen-ges for E-retailers 2011(06)

31.Olbrich R;Holsing C Modelingconsumer Purchasing Behavior in Social Shopping Communities With Clickstream Data 2011(02)

32.Yun Z S Tes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Social Shopping Motivation,Perception,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2011

引用本文格式:宗乾进.Zong Qianjin国外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情报杂志 2013(10)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过程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过程 电子商务最早出现是在美国,也是现在发展最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处在第二的是欧盟,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先地区。而亚洲作为电子商务的新秀,也在蓬勃发展,并且亚洲地域广阔,有着潜在的市场。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平台的交易,给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不用出门就有送货上门的服务,比如KFC网上订餐,几十分钟送餐上门,省去了出门带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虽说电子商务平台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外发展成熟,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电子商务适应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顺应潮流不得不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消费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网上购物,电子支付,足不出货就能货比三家的便利是可想而知的。并且不同的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评价,为我们的消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我们网购提供了保证。 一)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特点 1995年,亚马逊和易贝在美国成立。此后,这种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新兴经济活动,迅速普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孕育的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2016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2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和新增长点。 当前,全球电子商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际知名调查公司E-marketer的数据,2011年到2016年,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从0.86万亿美元增长至1.92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7.4%。未来五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不断提升、互联网使用率持续提高、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全球网络零售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7.4%增长至14.6%。跨境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B2C(企业对个人)日益活跃。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跨境B2C年均增速约27%,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940亿美元。 二是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欧美地区电子商务起步早、应用广。2016年美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71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8.5%,占美国零售总额的比例约8%。目前,80%的美国制造商拥有自己的网站,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和90%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2015年欧盟28国电子商务B2C交易额为4074亿欧元,增幅为13.4%。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五国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欧盟电子商务市场总量的77.5%;英国、丹麦、卢森堡、德国和荷兰五国的网购用户渗透率最高,均超过了70%。 亚洲地区电子商务体量大、发展快。电子商务起源于欧美,但兴盛于亚洲。亚洲地区网络零售交易额已占全球市场的46%。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的网络零售年均增速都超过20%。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自2013年起已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电商企业,中国占4席、日本占1席。其中,阿里巴巴以26.6%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京东商城名列亚马逊、易贝之后,位居第四,小米和苏宁也入围前十。印度电子商务市场过去几年保持约35%的高速增

国外电子商务网站发展

国外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的现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纵观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国是世界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一直引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全球电子商务成熟发达地区。欧盟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美国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成为全球电子商务较为领先的地区。亚洲作为电子商务的新秀,市场潜力较大,但是近年的发展速度和所占份额并不理想,是全球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地区。 全球B2B电子商务交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2年至今,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球B2B交易额达到万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B2B 交易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0多倍。 1、大型企业主导的B2B成为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美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是: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以集成供应链管理为起点,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大型企业首先利用ICT信息平台(ERP、ISC、CRM、IPD等),在整合企业内部流程和信息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向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扩展,打通与上下游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而改善沟通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库存成本、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通过全球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优势,这构成了美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模式。如戴尔电脑(DELL)、UPS、沃尔玛、思科等。 2、网上零售已成为发达国家主要零售渠道之一 韩国线上购物(Online Shopping)市场规模在已经超过百货商店的市场规模,已成为第二大零售市场。同时网上购物在零售市场中的占有率也在逐年递增,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全美零售商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最优秀的10家零售商中已经有4家为纯在线零售商,并且其中前6家有4家为在线零售商,他们分别是Overstock、Zappos、亚马逊以及新蛋网。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比较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比较 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外部环境的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务院有关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实施,以及相关宏观调控措施的开展,为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首先,有关国际组织正在研究制订“企业与政府迈向电子商务的全球行动计划”,这是建立电子商务国际环境的主要步骤。其次,我国正在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来解决电子商务合同、单证、电子签名、电子货币的合法性问题,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商业法律环境。另外,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下,一个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境,信息通信部门正在逐步完善建立公用数据网、互联网、内联网、外联网等,为电子商务提供实现网上认证中心、订货、支付等安全交易的运行环境。 二、应用领域逐渐拓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直困扰电子商务的诚信、物流、支付等问题,通过政府、社会和各厂商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并已初见成效,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并开始应用。电子商务逐渐以传统产业为主体,在网上信息发布、网上贸易洽谈的基础上,网络营销也在兴起。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进入务实发展、全面铺开的阶段。从年信息化市场整体来看,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比较稳定,基本按照上一年度的增长速度稳步前进。大型企业信息化走在了应用电子商务的前列,目前正在由普及走向深入,在能源、交通、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尤为突出。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中小企业应用需求的扩大,伴随着政府和厂商的大力推动,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应用内容已经包括中小型服务器、小型局域网、、财务管理系统、小型、、防病毒软件、软件防火墙等重点;从区域看,华南及东南沿海在~年内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热点区域;从行业结构看,制造、高科技等行业应用步伐较快。根据报告,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多万家,目前有%的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来做交易,约万家。可见,随着众多中小企业加入到网上交易的行列,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三、盈利模式日趋丰富 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开始,被风险投资家青睐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就在不断演化。从初期的网络接入,到门户、、等,而后从、又分出很多新的模式。第一类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面向消费者的商品经营活动。它与传统零售模式的区别是用虚拟的店面陈列代替实体商场,消费者节省了去店面购买的时间以及其他成本,企业可以面向全球消费者销售商品,而不像传统商场那样仅能面对“街坊邻居”。第二类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提供活动。这类模式给传统的服务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旅游服务、订票服务、应聘服务、游戏服务、教育服务等。中国的盛大公司、携程公司、等公司分别面向消费者提供了游戏服务、旅游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第三类是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面向企业的商品经营活动。它与传统销售模式的区别是可以面向全球企业销售商品,而不像传统企业那样仅能面对以前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第四类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面向企业的服务提供活动。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通过网络给企业提供服务。它与传统服务模式的区别是可以面向全球企业提供服务。 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与现状.doc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及现状 一、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和制度建设情况 1995年,亚马逊和易贝在美国成立。此后,这种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新兴经济活动,迅速普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孕育的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2016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2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和新增长点。当前,全球电子商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际知名调查公司E-marketer的数据,2011年到2016年,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从0.86万亿美元增长至1.92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7.4%。未来五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不断提升、互联网使用率持续提高、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全球网络零售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7.4%增长至14.6%。 跨境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B2C(企业对个人)日益活跃。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跨境B2C年均增速约27%,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940亿美元。 二是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欧美地区电子商务起步早、应用广。2016年美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71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8.5%,占美国零售总额的比例约8%。目前,80%的美国制造商拥有自己的网站,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和90%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2015年欧盟28国电子商务B2C 交易额为4074亿欧元,增幅为13.4%。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五国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欧盟电子商务市场总量的77.5%;英国、丹麦、卢森堡、德国和荷兰五国的网购用户渗透率最高,均超过了70%。 亚洲地区电子商务体量大、发展快。电子商务起源于欧美,但兴盛于亚洲。亚洲地区网络零售交易额已占全球市场的46%。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的网络零售年均增速都超过20%。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自2013年起已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电商企业,中国占4席、日本占1席。其中,阿里巴巴以26.6%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京东商城名列亚马逊、易贝之后,位居第四,小米和苏宁也入围前十。印度电子商务市场过去几年保持约35%的高速增长。中印两国网民人数占到全球网民人数的28%,每年还将新增1亿人,巨大的网民红利将继续支持亚洲市场发展。 拉丁美洲、中东及北非地区电子商务规模小、潜力大。拉丁美洲是全球B2C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近5年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达到590亿美元。网民增长红利、互联网普及度提升、本土技术创新等是拉美电子商务市场被看好的主要原因。非洲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实体店数量少,居民购物不便,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刚性需求。近年来,非洲各国更加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加大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研究机构预算,2025年非洲主要国家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占其零售总额的10%。 三是企业并购趋于频繁。互联网经济具有天然的规模效应,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投资人的撮合,竞争对手有动力、有条件进行合并,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福布斯》杂志近日评选最有投资价值的10大公司,9家是互联网企业,其中阿里巴巴位居榜首,脸书和优步分列第二和第三。2012-2016年,全球私营电子商务企业共获得467亿美元投资,其中,美团大众点评获得33亿美元投资,位列首位。获得1亿美元以上投资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印度,分别有25家、20家和10家。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重大并购达15起,涉及资金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芬兰移动游戏开发商84.3%股权,京东以98亿元人民币并购沃尔玛控股的一号店,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收购东南亚知名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袁登科博士国家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201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国家9部委联合编制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都在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作用。我国电子商务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踏步地向前迈进。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待腻子签名法》,该法对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是中国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首次阐明了发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号文《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展电子商务对我国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国家发改委国信办发布《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从此我国电子商务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人民币,已占全国GDP11.4,B2C 交易额为同比增长105.8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中国B2B 研究中心《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显示,截至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5万亿人民币。B2C 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09.2。我国电子商务正向市场化、国际化和纵深领域发展。电子商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举措。绿色经济、低碳生活、普惠民生等都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我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进一步加深,提升传统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运营管理水平和整体创新能力。电子商务也将与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移动通信等应用进一步融合。电子商务还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融合相关互联网应用,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逐步成为新的“商务基础设施”。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将继续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将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大规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持续升级的消费结构将推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3G应用不断扩展、手机上网进一步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将加速渗透到生

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标签:杂谈 摘要:电子商务是指现在因特网开放的情况下,基于浏览器和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作为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它的优势将会促使它在现代社会中占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这给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根据国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电子商务发展是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中国国外 正文:电子商务最早出现是在美国,也是现在发展最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处在第二的是欧盟,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先地区。而亚洲作为电子商务的新秀,也在蓬勃发展,并且亚洲地域广阔,有着潜在的市场。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平台的交易,给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不用出门就有送货上门的服务,比如KFC网上订餐,几十分钟送餐上门,省去了出门带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虽说电子商务平台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外发展成熟,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电子商务适应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顺应潮流不得不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消费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网上购物,电子支付,足不出货就能货比三家的便利是可想而知的。并且不同的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评价,为我们的消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我们网购提供了保证。 纵观全局,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①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网络运行质量差,电信费用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的货物送递和结算基础落后。 ②缺乏可靠的安全机制。安全是保证电子商务正常有序运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网络安全在全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中国的电子商务应用还不能给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明显的好处,就不能带动它全面快速发展。并且企业和消费者对Internet和电子商务缺乏认识,挂念上落伍,电子商务的普及还要经过一些时间。 ④物流现代化水平低。现代物流缺乏与之配套的商业自动化、信息化、物流配送和供应链体系等等。

国外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外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大型企业主导的B2B成为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美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是: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以集成供应链管理为起点,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大型企业首先利用ICT信息平台(ERP、ISC、CRM、IPD等),在整合企业内部流程和信息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向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扩展,打通与上下游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而改善沟通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库存成本、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通过全球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优势,这构成了美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模式。如戴尔电脑(DELL)、UPS、沃尔玛、思科等。 2、网上零售已成为发达国家主要零售渠道之一 韩国线上购物(Online Shopping)市场规模在已经超过百货商店的市场规模,已成为第二大零售市场。同时网上购物在零售市场中的占有率也在逐年递增, 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全美零售商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最优秀的10家零售商中已经有4家为纯在线零售商,并且其中前6家有4家为在线零售商,他们分别是Overstock、Zappos、亚马逊以及新蛋网。 另外,众多长期关注电子商务的分析师、观察员以及零售店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在接下来这几年实体店的业绩必然下滑。在2008年以及迄今为止的几个月里,美国电子产品零售业巨头环城连锁、家庭连锁巨头利纳斯(Linens ’n Things)以及服装零售商Steve & Barry’s 等都不得不选择破产保护,而不是重组;而家得宝、西尔斯百货、服装连锁店安.泰勒(Ann Taylor)和Foot Locker等纷纷关闭分店。“国际购物中心协会”估计仅2009年就有约75000家零售店在关门,而在未来的3到5年内这个数字则将达到150000家。在未来的几年里,线下供应将显著减少,最终受益的将是线上零售商。对很多顾客来讲,这些网店将越来越方便其购买。 3、美韩B2C发展规模及潜力高于C2C 美国网上零售市场B2C典型代表亚马逊目前的业绩远超网上零售市场典型代表eBay,同时美国B2C发展也要好于C2C;2008年韩国C2C占网上零售市场的份额为45%。但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中目前还是以C2C为主,占比高达93%。根据美韩,尤其是美国市场的情况,亿邦动力网预测中国未来网上零售市场中B2C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高,并将最终超越 C2C。 国内现状及趋势 1、大型骨干企业电子采购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纵深发展的新标识

(完整版)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电子商务是指现在因特网开放的情况下,基于浏览器和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作为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它的优势将会促使它在现代社会中占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这给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根据国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电子商务发展是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中国国外 正文:电子商务最早出现是在美国,也是现在发展最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处在第二的是欧盟,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先地区。而亚洲作为电子商务的新秀,也在蓬勃发展,并且亚洲地域广阔,有着潜在的市场。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平台的交易,给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不用出门就有送货上门的服务,比如KFC网上订餐,几十分钟送餐上门,省去了出门带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虽说电子商务平台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外发展成熟,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电子商务适应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顺应潮流不得不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消费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网上购物,电子支付,足不出货就能货比三家的便利是可想而知的。并且不同的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评价,为我们的消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我们网购提供了保证。 纵观全局,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①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网络运行质量差,电信费用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的货物送递和结算基础落后。 ②缺乏可靠的安全机制。安全是保证电子商务正常有序运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网络安全在全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中国的电子商务应用还不能给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明显的好处,就不能带动它全面快速发展。并且企业和消费者对Internet和电子商务缺乏认识,挂念上落伍,电子商务的普及还要经过一些时间。 ④物流现代化水平低。现代物流缺乏与之配套的商业自动化、信息化、物流配送和供应链体系等等。

浅谈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美国商务巡礼作业

浅谈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电子商务的概述 当今,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动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的传统生活方式,全球经济在网络化的时代日益走向了一体。在此背景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改进传统商务活动的全新商业机制蓬勃地发展起来。 电子商务是以电子数据交换和因特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全新商务模式。其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切合了商业经济内在要求,不仅改变了全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还对整个现代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所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世界经济在21世纪信息技术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电子商务在美国的起步及发展过程 美国是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最早也是最快的国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应用领域和规模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全球所有电子交易额中,目前大约有50%以上都发生在美国。据报导,互联网在美国发展17年所创造的价值,接近于美国汽车工业经过100年发展所创造的价值。作为这一场电子商务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美国国内的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五个阶段,演绎了一段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史。 1991年,美国政府向社会公众开放因特网,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应用系统。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4年,美国副总统戈尔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倡议,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全球出现了网络建设的热潮。 这一段时期是全球电子商务的萌芽期。此间,随着因特网的兴起,众多美国网络公司纷纷成立,他们以提供信息聚集网络浏览者,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而获得收入。 1995年,因特网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超科教业务信息量,电子商务从此大规模起步发展。 1996年,美国两大信用卡国际组织共同发起制定保障在因特网上进行安全电子交易、适用于B2C的模式的SET协议,并在全球推广。 1997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框架文件,推动全球电子商务的自由竞争发展。此外,美国和欧盟共同发表了有关电子商务的联合宣言。当年,美国在网上开设的商店已达2万家。 1998年初,美国政府宣布了三项免税政策草案,将网上购物这种商业形式与传统的贸易方式区别出来,用法律形式保护新型的电子商务市场。当年北美网上购物的人数达100万人次。

电子商务的国内外研究方案现状

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研究范畴演进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术语,但信息化作为一种现象其产生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并且学术界对此现象的理解也并不相同(宋振晖,邓超,2004)。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理解就是将信息化现象描述为“信息经济”。自从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诞生以来,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已经历了形成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蓬勃发展阶段(靖继鹏,2004)。在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将信息化描述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即信息经济的,主要有美国学者斯蒂格勒于1961年提出“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概念,首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而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活动”的代表首推美国学者F·马克卢普,他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的机制,并对美国知识产业的比重进行了测算。马克卢普所谓的“知识产业”实际上就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称的“信息产业”。马克·波拉特(M.U.Porat,1977)则以马克卢普的理论为基础,并且吸收了丹尼尔·贝尔德“后工业社会论”思想,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与信息活动分离出来构成独立的信息产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第四产业”,并且对美国的信息产业进行了进一步的定量测算。波拉特对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量化分析和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且在研究中被学者广泛采用(马费成,2004)。 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从1978年开始引进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成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ncn 展现状及趋势 束经寅委贸另市场局耐局长向J趺 电子商务是9o年代中期伴随着网络经济的起, 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应用技术革命.面对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商务和贸易 活动的重要形态,以及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最.互联网和 电子商务的兴起,将对整个杜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 响.本文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情况,结 合中国的实际,分析重点行业和领域在电子商务应用 方面的趋势与对策. 1关于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包容量巨大的业务 活动范畴.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但目 前对电子商务本身却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从总 体上说,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定义大致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一般认为,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是指利用 整个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广义的电子 商务将利用包括国际互联网(Intemet),企业内部罔(h lran~),企业外部罔(hhaⅢ)等各种不同罔络形式在 内的一切计算机罔络,以及其它信息技术工具,如电 话,电报,传真等,进行的所有的企业活动都归属于电 子商务.而狭义的电子商务特指运用互联罔开展的交 易或与交易直接有关的活动.它仅仅将利用互联网 (Inlemet)进行的交易活动归属于电子商务.另外.一种 比较中性的观点是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方法,其

使用的技术手殷是不断更新的.如美国学者瑞维?卡拉 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在他们的专着《电子商务的前沿)中提出:"广义地讲,电子商务是一种现代商业方 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是指应用电子工具开展 商务活动.在电子商务概念中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即电子技术,商务活动.由于对电子工具和商务活动涵 盖范圈的理解不同,使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 呈现出涵盖范围或侧重点不同的各种界定方式.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概念是指包括电子交易在 内的.利用各种现代电子信息罔络,如国际互联曙(Ia- t__..王.§ terrier),企业内部罔(h啪m毗),企业外部罔(Extran~)等 设施来实现的商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局限于企业之间,也包古企业内部,个人和企业之问发生的一切商务 活动.这是一个介于最广义的电子商务与最狭义的电子商务之间的一个活动范畴.之所以这样界定,是考虑到 依托互联罔的电子商务是方向和夸后发展的主流.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互联罔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使得以互联网为应用平台的电子商务成为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代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另外,从发展的观点看,在考虑电子商务的概念时,仅仅局限于罔络贸易是不够的.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的管理,协调,及与 贸易相关的广告,设计,开发,推销,采购,结算等活动都 纳人电子商务的范畴剜较为妥当.在实际生活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已远远超出经济生活的范圈,渗透到社会生活各行各业中.这种广泛应用反映了电子商务对社会生活领域强大的参透性和综合功能,以及电子商务的本质和

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启示

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战略启示 美国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和规模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全球所有电子交易额中,目前大约有50%以上都发生在美国。不仅如此,美国还拥有商业网站的90%,美国的互联网产业的收入去年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互联网在美国发展17年所创造的价值,接近于美国汽车工业经过100年发展所创造的价值。有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在上世纪是火车和铁路时代,本世纪初进入汽车和公路时代,现在又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一、总体概况 (一)美国B2C发展现状 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增长奇迹,正好伴随着互联网使用的增长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美国1999年年底已经有接近4000万的家庭与互联网相连, 美国的上网总人数已超过1.1亿,大约有5500万美国人经常上网发e-mail、浏览信息、研究问题和从事商务活动。美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消费群体使得美国网上B-C销售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涌现出一批像Amzaon.com、Ebay等著名的商业网站。 (二)美国B2B现状 1998年美国B-B电子商务的交易量高达6710亿美元,其中基于互联网进行的B-B交易仅为92亿美元,基于EDI企业间专用网络的电子交易为5790亿美元。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美国企业将会继续大量使用电子商务来进行采购、销售和其他商务活动。《工业标准》杂志预测,2003年美国B-B贸易的交易量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外还有7800亿美元通过EDI来完成。根据美国制造者协会的调查结果,80%美国制造商已经拥有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交易的使用率为32%。采购商的电子商务利用率为38%,在尚未使用电子交易的企业中,35%的企业计划在一年内使用,54%的企业考虑在未来三年使用,仅有11%企业表示没有考虑使用互联网进行采购。 二、美国政府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 美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是与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密不可分的。1996年下半年,美财政部颁布了有关"全球电子商务选择税收政策"白皮书;1996年底,克林顿总统亲自倡导成立跨部门的电子商务管理协调机构: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五项原则和九项政策建议。 (一)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 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因特网发展应该以市场为驱动,因为创新、拓展服务、广泛参与、降低价格等只有在市场主导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在一种受管制的行业中则无法实现,即使是在某些需要共同行为的领域,政府也应该尽可能鼓励产业界自我管理以及私营部门带头。

国内外电子商务现状与差异_2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电子商务现状与差异 浅谈国内外电子商务现状与差异目前,世界上 80%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是在企业之间,而不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完成的。 全球 B2B 业务的交易额 2019 年达到近 2019亿美元,是 1999 年的两倍多。 在 2007 年中国 B2B 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达到 16078 亿人民币的基础上, B2B 电子商务交易额在 2008 年保持 20%左右的增长速度, B2C/C2C 在 2008 年保持约 30%的增长。 IDC 中国研究分析认为 2009 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在 25100 亿的数量级、 2010 年是 32200 亿人民币,电子商务服务业未来 5 年的仍将处于高速增长周期。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与国外电子商务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一、基础设施 1、互联网现状虽然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每年都以几何级的数字增长,到 2009年,中国网民已达 2.53 亿,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IPv4 地址数为 1.58亿,目前占全世界的 5.9%,居世界第二。 但最近的调查显示,我国广大互联网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获取信息与休闲娱乐,这部分网民占 3 成以上,而开展商务活动的还不足 1%。 摩根士丹利在对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在互联网 1 / 9

技术和服务方面的相对领先程度作了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在短信和在线游戏技术/服务方面,与美国相比,中国相对领先;在电子商务、在线广告和宽带应用方面,美国领先。 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 当前,中国互联网类似于美国三、四年前的情形。 尽管中国互联网企业抓住了短信和在线游戏的互联网应用,从而成功开创了独特的互联网赢利模式,但是,就长期和根本趋势而言,网上消费和经商会逐渐像现实社会一样成为主流形态。 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三年后,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主角的必定是 B2B 电子商务企业。 2、企业信息化程度美国早在 1993 年就已有 2.4 万家企业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 随后,美国所有的大公司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一些跨国公司还实现了虚拟办公室。 美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60%的小企业、 80%的中型企业、 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其中 B2B 占电子商务总额的 80%以上。 如美国思科(CISCO)公司把管理和运营成功地迁移到了互联网上,其全部产品(路由器、交换机和其它网络互联设备)建立了虚拟的订货系统,目前,思科在全球范围内 80%的订单通过网络来处理。

国外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

国外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分析(一) 发表于 2014-12-09 14:54:02 电子商务国外发展分析 评论:已有0人做出了评论 收藏:已有0人收藏了该文章 分享: 摘要: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具有移动性、紧急性、随时随地地访问、位置相关性、个性化等特点,成为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3G背景下,移动电子商务正逐渐凭借技术和应用上的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还处于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日本、国、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移动电子商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研究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起... 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具有移动性、紧急性、随时随地地访问、位置相关性、个性化等特点,成为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3G背景下,移动电子商务正逐渐凭借技术和应用上的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还处于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日本、国、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移动电子商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研究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国外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从全球围看,日本和欧美国家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有一定领先优势。日本由于很早就普及了3G网络,因此日本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移动电子商务紧随其后,发展也十分良好。 (一)日本 1、发展概况 日本是世界围最早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国家之一,也是移动电子商务最为发达的市场之一。 日本Mobile Content Forum (MCF)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早在2008年移动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2011年日本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相比2010年增长16.2%,达到了1444.6亿元。日本移动电子商务在世界围的领先地位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日本是世界上3G网络最为发达的国家。Informa/KPCB 2012年5月的数据显示,2011年Q4日本的3G渗透率达到了95%,大大超过欧美平均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超高的3G普及率为日本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日本的3G上网速度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能轻松支持在手机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二是日本移动终端标准化程度高。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移动终端种类较少,市场标准化程度高,这能大大节省移动端的开发成本,从而促进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 2、业务模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

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探讨

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和发展的现状研究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ISO/IEC对EB的定义:电子商务(EB)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内容与需求交换的一种术语。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对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是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其他通信方式增进国际贸易的职能。 电子商务中的Commerce一词一般只商业伙伴之间的交易,现在许多专家认为EC显得比较狭义,现在一般用Business代替Commerce一词,因为现在的电子商务里面还包括了客户服务,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以及对组织内的电子化交易的管理。 二、电子商务模型的研究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就开始应用依赖,电子商务理论研究日益增多,各时期研究重点也不断变化。近年来,理论研究领域专家提出了主要的几种电子商务模型: (1)Nagi&Wat模型。香港理工大学E.W.T.Ngai和F.K.T.Wat两名学者归纳而正当额一个理论模型。Nagi&Wat模型将电子商务研究分为技术问题,应用问题,保障和支持问题研究四大领域。技术层面有安全、技术、支持系统等;应用层面包括网上支付系统、网上金融、零售、拍卖、教育和培训、市场营销和广告等;保障和支持层面宝库税收、法律、隐私、等公共政策和企业战略等。 (2)Kaufman&wden模型。模型是明尼苏达大学Carlson管理学院的Robert J.Kaufman及EricA.Walden两名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的。Kaufman& Walden模型由存在互动关系的技术、市场、产品、商务流程及微观经济等五大模块组成。技术层面是最基本层面,是企业改造和创造产品以及消费者享受便捷服务的基础;随着产品的更新和商务流程的改造,网络环境下的市场更趋灵活竞争力也更大,会推动企业、劳动力、政府等微观经济层面的变革。 (3)Urbaczewski et a1.模型。模型由Urbaczewski,Jessup和Wheeler 三人提出。模型将电子商务研究分为组织层面、经济层面、技术层面和其他研究等四个层面。组织层面包括电子商务概况、扩散、接受程度及应用等问题;经济层面包括了从产业结构、市场监管,电子市场中介、信息成本等问题;技术层面主要包括智能代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安全技术、交易结算技术等;社会问题研究、行为研究及法律问题归为其他一类。 (4)Turban.eta1.模型。模型是E.Turban, D.King, J.Lee和D. Viehland等四人于2004年得出的。模型由三个层面、一个铺垫和一个中心组成。其核心是电子商务战略:应用战略和评价等内容;铺垫是电子商务概况,由电子商务影响、扩散及区域性发展组成;三个层面中技术层面相对比较简单。由移动商务、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支付、内容管理及网站开发等组成;社会与环境层面涵盖电子政务、网上教育、法律、道德及社会影响等;市场与经济层面包括电子市场概况、B2C 市场、B2B 市场及以网上拍卖为代表的C2C 等四类。 (5)Choi三维理解模型。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常务主任乔伊(Choi)教授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联合提出了电子商务的三维理解模型,该模型主要从市场主体、产品形式、交易过程三方面的虚拟程度进行了分类。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由虚拟产品、虚拟主体、虚拟过程构成的部分。 三、电子商务的新兴发展模式

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摘要:电子商务是指现在因特网开放的情况下,基于浏览器和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作为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它的优势将会促使它在现代社会中占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这给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根据国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电子商务发展是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中国国外 正文:电子商务最早出现是在美国,也是现在发展最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处在第二的是欧盟,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先地区。而亚洲作为电子商务的新秀,也在蓬勃发展,并且亚洲地域广阔,有着潜在的市场。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平台的交易,给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不用出门就有送货上门的服务,比如KFC网上订餐,几十分钟送餐上门,省去了出门带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虽说电子商务平台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外发展成熟,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电子商务适应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顺应潮流不得不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消费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网上购物,电子支付,足不出货就能货比三家的便利是可想而知的。并且不同的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评价,为我们的消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我们网购提供了保证。 纵观全局,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①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网络运行质量差,电信费用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的货物送递和结算基础落后。 ②缺乏可靠的安全机制。安全是保证电子商务正常有序运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网络安全在全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中国的电子商务应用还不能给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明显的好处,就不能带动它全面快速发展。并且企业和消费者对Internet和电子商务缺乏认识,挂念上落伍,电子商务的普及还要经过一些时间。 ④物流现代化水平低。现代物流缺乏与之配套的商业自动化、信息化、物流配送和供应链体系等等。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可观。 ①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国务院正对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出台了有关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②应用领域逐渐拓宽。电子商务从B2B为主体到现在B2C,C2C的快速发展,让消费者也加入到电子商务这一行列。 ③盈利模式日趋丰富。不再有商铺的约束,全球消费者共享商品,点一点鼠标应有尽有。大到旅游服务、网络订票、教育事业、企业应聘等。小到吃穿住行,电子商务让你感觉到: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④人才日益倍出。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日趋完善,专业人才也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日趋增加,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将层出不穷,带动中国整个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趋于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