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一、全球化与中国文学:陷于策略对全球化”冲击做出回应的讨论会,在2001年举办了很多次,几乎涉及到文学研究的各个学科。2001年8月11-14日,曾经中断十多年的中美比较文学双边理论对话,在清华大学恢复。理论对话的总主题是比较文学的全球化:走向新的千年” 2001年4月23-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室、《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扬州大学举办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讨论会。2001年10月10-13日,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和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与会学者对新理性精神”的提出,前提即在于全球化潮流下,如何坚持中国立场'并发

出中国声音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者们,也举办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与新世纪文学理念”的研讨会,着重探讨古代文学如何致力于当代文化的建构”。

各学科重要学者对全球化"讨论的纷纷参与,将全球化”讨论引向了深入。此前曾有过的简单二分法一嗖么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意识形态演变”从而抵制,要么认为是自由民主来临从而全面欢迎一祀被超越,对待全球化”的理性沉潜,成为2001年全球化”的主流态度。

2001年的文学研究界,首先理性地承认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为身边的事实。学者只能以积极的姿态,来进行甄别和判断。

目前,学界对全球化”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多数人仍然笼统地把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 文学的全球化”混为一谈,在概念使用上显得不够准确和明晰。针对这种现象,王一川提出了

全球化”与全球性”的概念区别。他用全球化”来专门指代经济状况”,而把全球性”用来

扌描述在文化领域出现的全球各国之间相互参照、冲突、激励或共生等状况,主要涉及多种彼此不同的民族之间在宇宙观、道德、心理、社会、语言、

审美和艺术等领域的全球依存状况”(1)。王一川用这两个区别性概念,把全球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源头追溯到了晚清。他认为,从1840年到1899年,以全球性”为基础的现代性体验”就已经开始并逐渐生发。王一川的观点,为今天的全球化"讨论提供了一种本土的历史参照。

对全球化”源头的讨论,程文超则提供了一种立足西方的历史参照。程文超首先承认,全球化” 实际是西方”的扩张。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种历史实况,我们所接受的西方”不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西方”,一个是体制内的政治经济运作与支撑这一运作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一个是对体制内的反思、反抗与反叛”(2)。如詹明信就认为西方文化存在着晚期资本主义的表现”和’晚期资本主义的抗拒”两个方面。程文超也分析到,与五四激进派所接受的现代性” 相对立,存在着梁启超和学衡派对西方"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另一种现代性”。不幸的是,以梁启超和学衡派为代表的批判

的现代性”遭到了忽视。程文超认为,今天对全球化"的思索和接受,需要在两个西方”的背景上,根据中国需要”来考虑。

王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对全球化”也进行了历史溯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曾提出

世界文学”的概念,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王宁在分析中得出结论,全球化是一个开始已久的过程,全球化的过程并非始于当代,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历史,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3)。

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当代文学研究(一)

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当代文学研究(一)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知识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学研究如何应对业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文学现象。从人类学与文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重叠地带或许能寻找到重审文学新现象的契机,文化人类学以其核心的概念“文化文本”,“求异”独特的思维方法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与立场不仅激发了现代作家的创作灵感与想象,而且催生出了文学人类学。这一门具有“跨文化”与“破学科”特征的学科必将为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带来多方启迪。 在知识全球化的现时代,文学无庸置疑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现代传媒的革命性变革,以印刷术为基础的书面文学阅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电子媒介的图像多媒体传播模式所取代,从随处可见的报刊杂志、时装到招贴画和海报栏上耀眼灼目的图像,从摄影、巨幅广告到表演艺术,从美容瘦身,到形象设计,从体育运动的视觉狂欢,到影视、MTV、游戏或网络的虚拟影像……我们越来越明显地生活在一个视觉符号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不但沉溺于视觉幻象的海洋中,而且深受其暴力的胁迫,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在生活中接受信息、进入想象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式逐渐被各种图像所充斥、所包围。这一切无疑给文学的生存带来了巨大压力,于是,承续两个世纪前老黑格尔所预言的文学艺术终结的呼声甚嚣尘上,晚近的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在《艺术的终结》一书中就提出,艺术已终结于现代而不复有历史。至于后现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则在他的著作《明信片》中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一段让人惊恐不已、耸人听闻的话:“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①“文学的终结”之说由于被这样一次次地重复、渲染和阐释,因此,在以“图像”为主因的视觉文化时代它仿佛不再是一种哲学假说,而成了一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现实和无从规避的宿命。这种悲观论点昭显出文学已在“图像霸权”的侵凌下被迫退让边缘和日益走向溃败的严酷现实。 不过,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文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文学走向了消亡,只是它在以电子媒介为主要标识的后现代文化中完成了某种形态转换。这种说法正契合了“终结”这个词的原初意义即“从此一位置到彼一位置”②。这意味着,由于伴随着全球化应运而生的后现代文化从根本上是一种大众媒介的文化,在此情势下,文学就不能再坚守它固守的人文形态,它必须要寄寓于大众传媒之中才能得以存活。这样一来,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学”就依附于这样一些媒介载体:图书、杂志、报纸、电视、电影、网络、广播、剧场。在这样一个多元的视、听空间内,容纳着我们所认为的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一些身份暧昧的文类譬如电视文学、电影文学、网络文学等。因此,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不仅没有陷入文学消亡论的悲观阴影之中,反而乐观地认为文学现象性地“缺席”并不影响它实质性地“在场”:文学依然在后现代的文化运作中以一种“隐蔽形态”处于支配性的乃至统治性的地位。他们发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中,一些学科已经习惯于借用文学研究的术语,比如史书重新成为故事讲述,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则热衷于具体性和特殊性,极力倡导“抛弃理论,转向叙述”,传统的非文学话语开始迷恋修辞,凡此种种迹象皆显示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学化。由此看来,文学性就不再只是“文学”的专有属性而是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和理论自身的属性。据此,卡勒说:“文学可能失去了其作为特殊研究对象的中心性,但文学模式已经获得了胜利;在人文学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文学性的。”③这里的“文学性”所指认的显然是经典文学文本所具有而被哲学所竭力清除和贬斥的“虚构”、“隐喻”、“想像”、“叙述”以及“修辞”等要素特征。事实上,文学性的这些要素特征不仅渗透进人文社会科学之中,而且也渗透进了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起到潜在的隐蔽的支配作用。不管是消费社会中的商品形象价值的生产,还是媒体根据消费的需要对世界进行剪辑和戏剧化的处理,抑或是后现代条件下那些刻意策划公共表演,在本质上都是文学性的,只不过其文学性较为隐蔽而已。换句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少数民族叙述诗代表作近现代蒙古英雄叙事诗的代表作是《陶克陶胡》和《嘎达梅林》。居于西北边疆的哈萨克族的叙事诗也异常丰富。在其叙事诗中,英雄叙事诗特别引人注目。如著名的“四个四十”系列长诗中的《克里木的四十位英雄》以及《英雄塔尔根》、《骑海骝马的射手》、《好汉康巴尔》、《霍布兰德》等等。 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代表作 吴强《红日》 梁斌《红旗谱》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 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由于文革时期对文人的迫害,所以好多在文革时期出现的作品都 没有正式发表或者保全。样板戏是特定政治话语的产物。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固然有艺术方面的特点,但其政治功能较为突出。娱乐媒介最容易传播思想,也最容易使人们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隐藏在其结构和内容之间的意识相态或政治立场。样板戏至少有4至5年垄断了中国的娱乐媒介,因此它对人民的影响是不可否定的。 1968年底,“上山下乡”在这些文字中间,数量最多的是诗歌,这意味着,“文革”中的“地下文学”,其主干是“地下诗歌”。因此,诗歌一经完成,很快便在知青中间传抄。 文艺无条件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服务于政治被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反映革命本质”是完成服务于政治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这些被一同看做文学史审美内容得基本构成。 朦胧诗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

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食指、《疯狗》 北岛、《回答》 顾城《远与近》 、舒婷、《致橡树》 文化寻根小说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特点:1.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阿城:“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郑义:《老井》 贾平凹:《商州系列》 王安忆《小鲍庄》 李锐《厚土系列》 莫言《红高粱系列》 先锋小说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 兴起所谓先锋精神,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形成强烈的冲击。世纪翻新,中国文坛上,丛林般地生长起了一批先锋派青年作家。人们通常叫他们为新生代,他们近乎于改革开放的同代人。他们丝毫无意于挑战“专业作家” ,他们仅仅在挑战生活,挑战自我。他们没有经历过“英雄”的席卷,没有经受过“颂歌”的洗礼,他们用自己的脚走着自己的路 前期的有:格非的《褐色鸟群》;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筑路》、《白狗秋千架》、《球状闪电》、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相对来说后期的有: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我是少年酒坛子》;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北村的《逃亡者说》、《劫持者说》、《聒噪者说》、《孔成的生活》.[1]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池莉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和《凝眸》等。其中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常常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这一小说连同《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也曾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一、全球化与中国文学:陷于策略对全球化”冲击做出回应的讨论会,在2001年举办了很多次,几乎涉及到文学研究的各个学科。2001年8月11-14日,曾经中断十多年的中美比较文学双边理论对话,在清华大学恢复。理论对话的总主题是比较文学的全球化:走向新的千年” 2001年4月23-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室、《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扬州大学举办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讨论会。2001年10月10-13日,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和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与会学者对新理性精神”的提出,前提即在于全球化潮流下,如何坚持中国立场'并发 出中国声音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者们,也举办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与新世纪文学理念”的研讨会,着重探讨古代文学如何致力于当代文化的建构”。

各学科重要学者对全球化"讨论的纷纷参与,将全球化”讨论引向了深入。此前曾有过的简单二分法一嗖么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意识形态演变”从而抵制,要么认为是自由民主来临从而全面欢迎一祀被超越,对待全球化”的理性沉潜,成为2001年全球化”的主流态度。 2001年的文学研究界,首先理性地承认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为身边的事实。学者只能以积极的姿态,来进行甄别和判断。 目前,学界对全球化”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多数人仍然笼统地把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 文学的全球化”混为一谈,在概念使用上显得不够准确和明晰。针对这种现象,王一川提出了 全球化”与全球性”的概念区别。他用全球化”来专门指代经济状况”,而把全球性”用来 扌描述在文化领域出现的全球各国之间相互参照、冲突、激励或共生等状况,主要涉及多种彼此不同的民族之间在宇宙观、道德、心理、社会、语言、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简评《命运的嘲弄》 阿拉伯人善于辞令,自古就传下许多雄辩的演说辞和优美的散文。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报刊的出现、普及,以及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从埃及开展的文化启蒙运动的进行,阿拉伯近现代的散文逐渐发展、繁荣起来。这些短文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在20世纪头30年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旅美派”和“埃及现代派”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学流派。 “旅美派”融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与一体,在小说方面起了先驱作用。纪伯伦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努埃曼创作有短篇小说集《往事已矣》、《粗腿肚》、《豪绅》,中篇小说《相会》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在宗教、恋爱、婚姻、道德观念等问题上反映了反封建思想,同时也抨击了西方文明的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等丑恶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世界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广,揭示的问题更深刻。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另外还有塔哈.侯赛因。 此外,在埃及,阿卜杜.拉赫曼.哈米西、尤素福.伊德里斯、阿卜杜.拉赫曼.舍尔卡维等写的小说,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深刻地反映

了城乡下层人民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尤素福.西巴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等则多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民族政治和社会问题。而当代文坛新秀当属杰马勒.黑塔尼、尤素福.盖伊德、萨布里.穆萨等一群被称为“六十年代辈”的作家。他们充满忧患意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正为埃及小说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探求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老一代作家继续笔耕不辍,如陶菲格.阿瓦德发表于1972年的《贝鲁特磨房》,以1968年的贝鲁特为背景,从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宗教等方面揭示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了黎巴嫩内战原因的作品。其他著名的作家还有苏海勒.伊德里斯,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深沟》、《我们燃烧的手指》等。 叙利亚当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哈纳.米纳,他以长篇小说《蓝灯》蜚声于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文坛,此后,发表于60年代的《帆与风》,70年代的《阴天的太阳》、《残留的影像》、80年代的三部曲 ------ 《水手的故事》、《主桅》、《遥远的港口》都是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力作。 二战后,伊拉克老作家祖.努.阿尤布陆续发表了中长篇小说《手、土地与水》、《被遗忘的信》,并写有多部杜阿篇小说集。他善于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犀利、明快的笔调,揭露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种种社会黑暗面。鲁拜伊著有《江河》、《月亮与围墙》《巢》等,作品多表现现实政治、社会题材。 苏丹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塔伊布.萨利赫,代表作《移居北方的季节》写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阿拉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上引起的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讲义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包括以下12个专题: (1)17年农村题材小说; (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 (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 (4)“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 (5)新时期乡土小说; (6)女性文学; (7)先锋小说; (8)新写实小说; (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 (10)新派武侠小说; (11)台湾小说; (12)台湾诗歌。(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 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和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李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 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

总结的能力; 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A.“平时作业”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作业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专题十二”)后进行,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卷面总分为100分。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各地电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B.“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考试的方式。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并加盖专用章的A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2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可正反面书写。 5.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 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20%、20%、30%。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 简答题和论述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其中,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专题五:新时期乡土小说;专题七:先锋小说;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之内。 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掌握”和“分析”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期末考核试卷卷面分数为100分,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思想情感语言 【论文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中国思想情感的文学。本文研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并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过现代社会和人的意识情感的加入,来改变中国古典文学造成的封闭和隔绝,使文学在内容和表达上与当代中国人的实际有更多的联系和契合。近年来,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在一种无孔不入的话语的渗透之下,一些像“全球化”之类的词语,成了神圣的词语,只要说出来就具有天然合法性,而不论其所指何物。与此同时,一些诸如“革命”、“救亡”之类的词语,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说出来就成了天然的“非法”,甚至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当下的语境中,“纯文学”、“新时期文学”、“先锋文学”等成了人见人爱的时髦话语,而“十七年文学”、“革命历史小说”、“底层写作”等则成了人见人怕的危险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过程中,现当代文学究竟如何发展变化,又处在何种现状呢? 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目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度过了一段苦难日子,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另一代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两代作家们胸中涌动着知识分子新生的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他们在揭露社会弊病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批判的社会效果,在这种希望之中正滋生着已经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这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而今天的当代中国作家,一部分忙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期望以此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忙于追逐市场。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在现当代文学中,以两种文学思想表现最为突出。 (1)精神溃败。在这种精神溃败之中,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的企图。如余华就在《活者》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正如余杰所说,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 (2)性文学进入文坛。90年代末期,性文学卷土重来进入了中国文坛,在这些描写性的文学中声势最响的是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它们都描写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现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二、现当代文学存在“现状批评”现象 现状批评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最具诱惑力的部分,变化无穷的文学现象和不断推出的新人和作品,既联系着社会生活、文化思潮的搏动,又提供了不重复的新鲜刺激,批评的创造性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也最为活跃。因此,许多人把当代文学研究与“现状批评”画上等号。这一观点是值得怀疑的,它可能迟滞了对“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的研究,以至于这三十年的文学已从一些人的研究视野中消失。这些部分文学研究,往往构成现当代文学研究最脆弱的环节。很显然,这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总体水准的普遍性缺陷,是难以吸引更多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一曲折的文学进程,又蕴含着某些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问题和矛盾,这涉及现代文学传统、作家精神结构、现代文学艺术形态等。

中国当代文学概论

1、闻一多的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诗要有大致相同的音顿和押韵 建筑美:诗行排列方面,要做到“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绘画美:在词藻的选择和应用上,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状形绘声的特点,即:讲究词的形象性和色彩感 2、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1)品便细微,体物察真,显示了对人事、景致的独到观察 (2)描写细腻,注重创造自然和谐,诗画俱美的意境 (3)结构严谨而赋予变化 (4)语言洗练,挚朴清晰,具有清秀隽永的风格 3、矛盾小说中人物形象系列: (1)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 (2)时代知识女性形象系列 4、矛盾社会分析小说的特点:(必考简答或论述论述要结合《子夜》的内容)(1)有着明确的创作动机 (2)要注意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 (3)在结构上追求宏伟而严谨的结构布局 (4)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5、海派小说: 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30年代的小说流派,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病态文明,代表作家有穆时英、施蛰存、刘呐欧 6、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的要求,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7、第一个十年杂文创作丰收原因: 大致方面:(1)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关 (2)杂文体式短小,灵活多变,便于及时迅速的对社会现实做出反响 (3)深受鲁迅杂文的影响 8、巴金《家》的思想意义: (1)控诉了旧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 (2)批判了向旧制度妥协、屈服的思想 (3)揭示了旧制度、旧家庭没落崩溃的必然性 (4)歌颂了青年一代在新思潮影响下的反封建斗争 9、田汉早期剧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1)强烈的主观抒情性(2)传奇色彩 (3)开放式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下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编 1、1976年—1989年史称“新时期文学”。特征:思想解放,恢复了五四文学传统。伤痕→反思→改革→先锋派→寻根→新写实→市井小说。人性、人道主题。知青文学、朦胧诗等。个人文学话语的初步确立。 2、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 3、“三个诗歌群体”与三次诗歌浪潮: A、现实主义诗歌群体与现实主义诗潮诗歌在当时承担了表达社会情绪的主要“职责”。像《一月的哀思》(李瑛)、《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小草在歌唱》(雷抒雁)。B、朦胧诗创作群体和朦胧诗。 C、新生代诗歌群体和新生代诗。 4、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5、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6、“现实主义冲击波”:(1)时代背景:90年代中期,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改制、转轨等。(2)代表作家作品:河北三驾马车——谈歌《大厂》、何申《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关仁山《九月还乡》、《大雪无乡》、刘醒龙《凤凰琴》、《分享艰难》。(3)主要特点——A关注低层群众的生存命运,体现社会关怀精神或公众意识。B不回避生活矛盾,大胆表现改革中的一些热点与焦点问题。C弘扬主流文化精神。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9、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10、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台港澳文学:白先勇、余光中、金庸、古龙 11、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 1、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所以这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右派作家复出。(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12、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文学潮流的并存。现实主义:伤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姓名:CMM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征,对研究者提出了特殊的知识,理论研究策略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基本原则,为研究者提供了无穷尽的问题,并要求研究者运用恰当的方法、论证、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性研究;学科特征;研究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高等教育体系内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科阶段,它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它是报考人数多、影响大,颇受欢迎的二级学科。如果要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并进一步在专业研究中有所建树,那么就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历史整体联系的学科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可区分为现代与当代时期,每一时期之内又可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它们的延续性远远大于断裂性,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共同性远远高于相异性,是一个整体的学科,许多文学现象跨越了不同时期,只有将其来龙去脉置于历史联系的框架内才能得到准确审视。上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90年代以来部分研究者以现代性统摄现当代文学研究,其目的都是希望打破人为制造的学科割裂,追求在统一的富于弹性的整体观照下,对文学历史,文学现象作出更符合历史实际也更深入有效的阐释。例如,黄曼君将数千年形成的古代文论视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预制的观念立场问题意识方法论特征,陈思和打通现当代文学隔阂的新文学整体观,洪子城梳理左翼革命文学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一脉相承的传统,刘纳、陈平原将中

国现代文学的嬗变追询到近代,都体现了这一学科观念的渗透与内化。 李怡的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是另一层意义上历史整体联系和分类比较的成功例证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经典研究与一般问题研究发掘新学术空间并举,针对学科对象历史短暂而研究队伍庞大的现状,有人认为现当代文学史的线索已经明了,应该确定一批经典命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同时放弃对一般性文学现象和次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避免研究力量的分散和浪费。比如指认鲁迅,郭沫若、朱自清、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艾青、穆旦、赵树理、王蒙、张承志、王安忆等人为经典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为经典作品;从上世纪初到新世纪的几次文学转型为经典文学现象,小说、诗歌文体为经典文体,等等。 但是,这里的疑惑是,倘若不经过充分的反复的学术研究,怎么确定经典的身份?因为学术阐释恰是很重要很特别的选择接受机制和过程。其实,学科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就以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现代文学为例,许多作家作品的研究既不深入也不细致,有的甚至无人问津。比如,对上世纪4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繁荣和现代话剧类型的丰富这一文学历史现象和文体创作现象的求证仅仅仰仗几位作家几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满的学科细节研究,对文学发展轨迹的认识始终是模糊的,经典性命题也无法显现。还有人着眼于克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弊病,提出要发现新论题,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这方面已经涌现出一批成果,如探讨地域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疏理教育史与文学史的线索,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考察古今文学的延传与变异等。由于经典命题蕴含深广,所以对经典的深入研究既有可能深化学科研究,也有可能拓开新的学术空间;反过来,在一般性问题与新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形成经典命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 话。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图文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 A.《村歌》 B.《禾场上》 C.《登记》 D.《耕耘机》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 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等。 A.《三里湾》 B.《铁木前传》 C.《艳阳天》 D.《山乡巨变》 4.《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C 。 A.刘雨生

B.梁生宝 C.王金生 D.李月辉 5.“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林海雪原》 B.《红旗谱》 C.《皖南事变》 D.《三家巷》 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D。 A.《林海雪原》 B.《三家巷》 C.《皖南事变》 D.《红旗谱》 7.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A 等。 A.《我是太阳》 B.《激情燃烧的岁月》 C.《历史的天空》 D.《亮剑》

8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C等。 A.《考验》 B.《关汉卿》 C.《茶馆》 D.《龙须沟》 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 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 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 B.赖声川 C.高行健 D.何冀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