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工作,传统农业都是靠现场观察,取样来发现病虫害,使用农药来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爆发。随着农药残留问题的突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也非常强调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监测我们一般使用虫情测报灯来完成,并且配套使用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来完成病虫害数据的信息化转换,达到自动监测-模数信号转换-给出指令-实施下一步操作的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

那么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是如何来完成预警信号的转化生成的呢?它的原理就是使用虫情测报灯监测病虫害的出现,对害虫进行分装技术,然后对比系统里面的各种标准数据,来判断当前病虫害达到了什么标准,然后我们根据当下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生成治理标准并且进行实际操作就可以。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和监测硬件设备的配套使用,让我们在病虫害预防监测工作上可以做的更加科学,特别是在农业物联网中,用了这个科学的信号来生成指令,我们可以更加合理的运行农业物联网系统。比如我们的杀虫灯开启的密度、频率、时间周期等等。

简单来说,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主要是用于帮助农业工作者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的,同时还能够对这些图像和数据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并通过云服务器的图像信息库及技术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分析,让工作者可以实时掌握田间的病虫害数量变化,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

趋势,可以帮助工作者轻松搞定很多事。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功能特点:

1、数据查询:对本县数据进行查询,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2、数据汇总:对本县数据进行汇总,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3、公共数据导入:将下载的公共数据导入到本县Kingbase数据库。

8、本县数据导出:本县填报的数据导出成数据文件。

4、字典表:新增维护观测点基本情况表、查看行政区划编码表、查看作物字典表、查看病虫害字典表。

5、系统维护:用户管理,系统角色管理,修改个人密码,管理员重置密码。

6、数据录入:录入本县数据,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7、数据校对:校对本县数据,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1、运行“病虫调查统计器的数据管理系统”安装病虫调查统计系统。

2、电脑安装过统计器软件后,一定要重新启动。

3、两种统计器安装视频软件都是正确的。

4、TPTJ-4病虫调查统计器联机默认串口为COM1。

5、插拔统计器时,首先需要关闭统计器电源。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

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

接国家森防总站有关领导口头通知,今年下半年国家森防总站将抽调各省森防站专家及人员对全国1000个国家级测报站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检查考核内容原则上按照国家级测报点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对检查考核不通过的单位,将进行撤销(具体要求及考核内容将在国家森防总站正式发文后转发)。 为迎接此次检查考核,确保兵团内5个国家级测报点顺利通过,请10团、123团、奇台农场、八师森防站、黄田农场国家级测报点提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 来源:国家林业局 [日期:2004-01-14 10:39:11 星期三] (国家林业局2003年11月21日发布) 一、总则 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指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考核和管理,依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和《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二、检查、考核内容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以下简称"国家级测报点")的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基础设施、机构人员、站务管理和业务工作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是设置在县级森防站的机构。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常规的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达到如下标准: 1、办公室、实验室、标本档案室和药剂药械仓库,总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 2、资料、档案、标本有专用的档案、标本柜存放,管理妥善。 3、国家配备及本单位购置的常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解剖镜、照相机、望远镜、GPS定位仪、诱虫(测报)灯、发电机等仪器设备齐全,保管妥善,定期维护,状态良好。专门设备保管档案和使用、维护、检查记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方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 . .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工作,传统农业都是靠现场观察,取样来发现病虫害,使用农药来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爆发。随着农药残留问题的突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也非常强调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监测我们一般使用虫情测报灯来完成,并且配套使用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来完成病虫害数据的信息化转换,达到自动监测-模数信号转换-给出指令-实施下一步操作的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 那么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是如何来完成预警信号的转化生成的呢?它的原理就是使用虫情测报灯监测病虫害的出现,对害虫进行分装技术,然后对比系统里面的各种标准数据,来判断当前病虫害达到了什么标准,然后我们根据当下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生成治理标准并且进行实际操作就可以。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和监测硬件设备的配套使用,让我们在病虫害预防监测工作上可以做的更加科学,特别是在农业物联网中,用了这个科学的信号来生成指令,我们可以更加合理的运行农业物联网系统。比如我们的杀虫灯开启的密度、频率、时间周期等等。 简单来说,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主要是用于帮助农业工作者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的,同时还能够对这些图像和数据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并通过云服务器的图像信息库及技术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分析,让工作者可以实时掌握田间的病虫害数量变化,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

趋势,可以帮助工作者轻松搞定很多事。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功能特点: 1、数据查询:对本县数据进行查询,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2、数据汇总:对本县数据进行汇总,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3、公共数据导入:将下载的公共数据导入到本县Kingbase数据库。 8、本县数据导出:本县填报的数据导出成数据文件。 4、字典表:新增维护观测点基本情况表、查看行政区划编码表、查看作物字典表、查看病虫害字典表。 5、系统维护:用户管理,系统角色管理,修改个人密码,管理员重置密码。 6、数据录入:录入本县数据,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7、数据校对:校对本县数据,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1、运行“病虫调查统计器的数据管理系统”安装病虫调查统计系统。 2、电脑安装过统计器软件后,一定要重新启动。 3、两种统计器安装视频软件都是正确的。 4、TPTJ-4病虫调查统计器联机默认串口为COM1。 5、插拔统计器时,首先需要关闭统计器电源。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

灵台县无公害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十字花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白菜软腐病症状:白菜软腐病又称白菜腐烂病、烂疙瘩、酱桶、脱帮等,属细菌性病害一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菌只有与白菜伤口接触,才能侵染发病。多从白菜包心期开始发病,先在菜帮基部出现半透明状浸润斑,逐渐扩大为灰白色,嫩组织腐烂,老组织干缩。后期,由叶帮基部向短缩茎发展,引起根髓腐烂,并溢出灰黄色粘液。植株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心叶或叶球部分外露,叶柄茎或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或白色粘稠状物,并散出臭味,轻碰病株即倒折溃烂。潜伏有病菌的组织,入窖后可发生腐烂。较坚实少汁的组织受害时,也是先呈水浸状,逐渐腐烂,但最后病部组织干缩,变为干腐状。此病发生危害期长,在田间、贮运期及市场上都能发生腐烂,造成重大损失。在包心期,遇低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重。除白菜外,甘蓝、萝卜等受害也较重。此病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辣椒、洋葱、胡萝卜、芹菜、莴苣等多种蔬菜。 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3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白菜霜霉病症状: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部。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在病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逐渐扩大成黄绿色不规则病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霜层,气候干旱时,病斑干枯。病原为鞭毛菌寄生霜霉真菌。田间高温多雨是病害常严重发生。早播、播种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易引发病害。 防治:喷施1:0.5:240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5~7天喷1次。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防治应综合考虑。 二、茄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茄科晚疫病症状:又称茄科疫病,是番茄、辣椒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果实,也可危害茎部。一般是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发病首先在叶尖,叶缘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然后病斑扩大并变成褐色。在高湿条件下,病势发展迅速,叶背面的病,病健交界处发生白色霉状物。在干燥条件下,病部干枯,呈清白色,脆而易碎。危害茎部的病斑开始呈暗绿色,后变成黑褐色,稍凹陷,腐败状,病部边缘生有较重的白色霉层,最后表皮腐烂,植株易从腐烂处弯折。果实多发病在青果期表面开始呈灰绿油渍状硬斑块,逐渐变为暗褐色或棕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

农业病虫害测报考试题

《农业病虫害测报》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爱护2003级 姓名学号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7道大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刻120 分钟。

注:1. 答题前,请准确、清晰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病害流行学部分(共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Plant disease epidemic: 2.ID—DI curve: 3.植物病害四面体 4.:垂直抗病性: 5.定向选择作用: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Flor于1956年提出了闻名的假讲。 2.由多个构成的链,是病原物传播体从一个 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称为infection chain。 3.侵染概率是 。

4.填出植物病理学历史上与病害流行有关的2个重大事例的病 害名称和发生时刻 。 5.从病原菌变化的比率看病害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也叫做 病害,积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 6.、和有利于发病 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之间的关系简称为disease triangle。 7.菌源(inoculum source)的种类 有、 和。 8.在D=exp[1/b(ln a-ln x mim)]式中a值一定时,b值越小传播 梯

度 ,传播距离 。 9.流行曲线的形式 有、、。 10.逻辑斯蒂模型中r用于表 示。 三、问答及计算题(共30分) 1、什么缘故讲指数增长期是病害流行和防治的关键期?(5 分) 2、简述植物病害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10分) 3、用模拟法得到寄主单位叶面积着落的孢子数量为2000 个,一个潜育期后单位叶面积上形成的病斑数为50个,计算该病害的侵染概率?(5分)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同步练习A卷(练习)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同步练习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催化O2形成H2O2,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下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B . 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就可以完成 C . SOD催化O2形成H2O2的机制是为该反应提供能量 D . 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考点】 2. (2分)使用农药来防治棉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A . 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B . 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选择 C . 棉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变异 D . 农药对棉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考点】 3. (2分)关于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B . 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灾害 C . 东亚飞蝗对我国危害最大 D . 多雨天气利于蝗虫幼虫生长,所以蝗灾经常与水灾链性发生【考点】 4. (2分)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A . 原始森林面积大 B . 森林树种组成多 C . 单一人工林太多 D . 森林抗虫害能力差 【考点】 5. (2分)我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是() A . 棉红铃虫 B . 棉铃虫 C . 棉红蜘蛛 D . 棉蚜虫 【考点】 6. (2分)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小麦病害是() A . 小麦白粉病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 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

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帮助农业工作者智能管理农田。 我们都知道,像气候变化等现象都会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有影响,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气温较常年略高、降水偏少,则有利于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越冬。反之,冬季要是较往年的平均气温偏低时,不利于大部分病虫害越冬,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而通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配套的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对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测病害虫的发生趋势,对作物病虫害防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多大的作用,它的出现和应用可以让农业少受或免受病虫害的侵袭,有利于农业高产和优产。 托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由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可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并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提出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2015年6月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5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李琳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规程统筹设计 冯振群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生产环境条件 资料查阅 卢清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农业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翟清云女硕士济源科云绿色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查阅整理 实际调查总结 李高飞男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设施内环境调 控资料查阅 李艳楠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物理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张波男农艺师济源市农业局生物防控技术措施设计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提高我省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健全河南省绿色葡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种植稠密,肥水充足又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其抗逆性和补偿功能差,致使病虫害种类繁多、混合发生且集中危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绿色葡萄生产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诉求,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饮食文化。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葡萄园生态系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将生态、农业、物理、生物调控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装,并加以优化集成,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消耗,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和国际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制订的目的是根据葡萄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多项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应用,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终确保葡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从而减少农业污染,达到环境效益、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的统一兼顾。 三、主要起草过程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难点分析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难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2T16:58:19.7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程永志葛宪省 [导读] 本文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探究了防治工作中的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希望为林业部门治理病虫害问题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 山东省郓城县国有何庄林场 2747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的建设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支持。森林面积的逐渐扩大中,林业方面管理问题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病虫害问题最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探究了防治工作中的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希望为林业部门治理病虫害问题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难点 目前,国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以及投入了很大的工作,对社会的生态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的效果,树木的种植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林业部门来说,病虫害始终是最大的困扰和难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林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工作实施,因此,需要林业部门展开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使林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林业部门的有效发展。一、目前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随着林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病虫害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工厂附近或者是气候多变的林区,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的病虫害,使我国的林发展业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在此背景下,国家林业部门设置了有害生物的检测体系,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检测网络建设不够完善、检测的技术不够先进、投资资金和人员的不充分以及检测的数据缺乏完整性等。以至于林业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到病虫害的发展情况,所以在防治方面也无法做到准确,从而影响了林业发展。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的防控工作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就是要做好预防机制还有病虫害监测点。以我国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在2017年,东营市病虫害的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测报准确率在85%以上;产地检疫率达到100%,调运检疫率达到95%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第三代有虫株率已经降低为1.0%以下,叶片保存率82%以上。其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5‰,有效防治率85%以上,测报准确率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100%,基本上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其次,还应该做好林业病虫害普查工作和检疫检测工作。 二、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难点分析 (一)病虫害发展形势难以掌控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是效果仍然不够显著,例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办法等。所以当前林业部门发生病虫害的趋势已经难以控制,给林业部门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和挑战,甚至对国家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把控每个治理环节的质量。 (二)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 有一部分的林业防治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病虫害的威胁不够重视,认为树木的生长乃至林业的发展很难受到病虫害所影响,实际上,受到了病虫害侵扰的树木在外观上难以区分,但是在内在质量上,跟健康的树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林业部门应该积极的传达病虫害的危害严重性,提高全员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展开防治工作。 (三)部分防治人员经验不足 由于林业建设大部分在山区,而山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限制,愿意从事病虫害专业的工作人员非常少,其中负责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不高,也缺乏一定的防治经验,使得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困难,其防治效果不佳。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还会使投入的资金造成浪费。 (四)对于山区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受到山区的经济影响,林业部门在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工作中,也不够完善,因此,相对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也不够健全,不能满足林业的现状需要,以至于山区林业发现受到限制,所以,应该在病虫害的防治体系方面加强管理和改进,适应林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技术 (一)生物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达到防治的效果。第一种是昆虫类,可以通过在林中释放昆虫的天敌来控制有害昆虫的数量;第二种是微生物的投放;第三种是投放益鸟,因为益鸟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昆虫,即维护了生态的平衡又降低了病虫害的侵扰。(二)物理技术 通常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办法中,物理防治是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叫环保,不但简单实用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主要的是见效快。物理防治通常有几种方式。第一,对于昆虫的防治采用人工捕杀;第二,对产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隔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扩算情况,进而减轻损失;第三种方式就是对昆虫进行诱杀,具体是把昆虫通过特殊办法引诱到一个集中地区,进行集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特点是快速、有效并且经济实惠。 (三)化学技术 采用化学防治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病虫害。需要对森林中病虫害的范围进行评估,然后喷洒农药,最常用的主要农福丁、锐劲特等。此外还有一些杀菌剂的喷洒,杀菌剂又分铲除机、保护剂以及内吸剂。一方面用铲除机杀死病原体,另一方面用保护剂保护植物,内吸剂又可以上植物吸收,以预防病虫害的侵扰。但是,化学防治在另一个方面也会对土壤形成污染,经常使用还可能会产生病虫害的抗体。 结束语: 总之,病虫害的侵扰对林业部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防范

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技术链研究与设想

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技术链研究与设想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农作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病虫害的资料,这些监测资料用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级病虫测报部门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较少,因而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监测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差等问题。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能够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应用示范的范围较小,采用的技术也只是某一个单独的技术,尚无成熟的满足病虫害监测各环节技术配套的应用案例。 本项目针对目前病虫害监测预警现状,提出了研究开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病虫害监测及预警智能装置,通过自动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光谱、气体挥发物、温度等作物小气候信息,采用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预处理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特征信息融合,采用D-S证据理论、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决策层信息融合,实现病虫害的智能检测及预警。以此开发的智能监测装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预处理、存储、自动值守控制和无线、有线数据传输等,实现病虫害自动监测的全天候和无人值守。使用简单,运行可靠,维护费用低,适合于农村大田使用,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为此,笔者在总结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相关信息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就病虫测报部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技术框架进行了设计,对具体实施提出建议。 一、病虫害监测预警各环节所涉及技术进展的研究 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链各环节中涉及到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下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下称)等。这些技术单独或部分集成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我国对其应用、研究如下。 1、数据采集获取技术传统的病虫害监测主要是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进行调查.通过人工调查、人工记录,以档案形式保存数据.一些数据还需通过计算得到。在一些具备数据库系统的部门,数据需要人工输入计算机,并保存到数据库中;从数据的调查到记录、计算、再到录入计算机,环节较多,监测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造成人为错误,数据应用的时效性差。对于一些个体较小的昆虫(如麦蚜等)来说,由于虫体较小,长时间的人为眼睛观察不仅劳动量很大,效率极低,而且计数存在很大误差,各个调查者之间的调查结果可比性差。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相应的监测技术已见报道。如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昆虫诱捕自动记录装置和PDA+GPS数据采集记录技术。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解决田间麦蚜、温室蚜虫、白粉虱等微小昆虫调查困难,数据难于获取等问题。只需通过适当方式获取害虫图片进行自动计数即可完成数据调查工作。昆虫诱捕自动记录装置是利用性诱剂对昆虫的引诱作用,对通过扫描光栅的昆虫数量进行计数,实现了小菜蛾、桃小食心虫等昆虫的自动监测。PDA+GPS数据采集记录技术主要用于常规病虫害的人工调查,记录数据的同时记录GPS定位信息,为GIS提供定位数据。上述技术可减少调查、记录数据的中间环节,避免数据录入电脑过程中的人为错误。根据调查的原始数据实时计算出一些必需的数据参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病虫害测报不仅需要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数据.还需要相应的环境因子数

病虫测报站工作总结

病虫测报站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市站业务部门的精心安排和大力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县广大农户积极主动配合下,2011年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好的成效,在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中,我站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这一主题,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的病虫害防治,着力提高病虫防治的效果和效率,着力提高病虫灾害防治能力,为实现全县粮食生产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出了自己应有贡献;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 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6万亩。其中:中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8.2%;水稻种植面积5.6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31.8 %。水稻主要虫病害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水蝇、玉米大小斑病、以及草鼠害等。全年水稻、玉米各种病虫发生面积达34.69万亩次,防治面积30.7万亩次,经防治后预计挽回粮食损失4086.9吨,预计造成粮食损失488吨。 二、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及成效 1、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防控能力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的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照区、市站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站把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田间病虫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做好这项工作,从螟虫越冬调查开始,我站坚持每周2-5天到田间调查数据,收集信息,提高“情报”的准确率,以及信息的可靠性,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一年来我站共发报病虫情报15期;其中:长期预报2期,短期预报11期,急报2期,准确率达90%;灯下虫情监测

上报数据35期,印发病虫防治资料1.5万多份,指导粮食防治面积达34.69万亩次,为全县农民朋友提供了准确的病虫信息和防治时间,有效地控制各种病虫害的蔓延为害,较好地为我县开展病虫防控,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技术保证。为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对路防治、减轻污染和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致于今年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未造成大面积重大损失,为今年粮食生产全面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 “两迁”害虫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在水稻病虫防治方面我站全体职工主要抓“两迁”害虫防治工作,由于高温、高湿天气和适宜的作物生长季节,有利“两迁”害虫的为害,今年全年我县“两迁”害虫发生面积11.1万亩次,占水稻总面积198.2%,给我县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站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的办法,在病虫害高发期,定期或和不定期地深入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群众农业生中碰到的各种防治技术难题和其它生产技术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下,一年来我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主要粮食作物上,有效地控制了水稻“两迁”害虫及各种病虫害的为害,特别是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这一块上成绩尤为突出,为我县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估算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种植面积16.7万亩,各种病虫发生面积34.69万亩次,防治面积30万次,防治挽回粮食损失4000吨,粮食损失控制在10%以下,农民减少损失800万元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

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考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考 发表时间:2016-08-18T13:58:26.337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17期作者:陈宝龙 [导读] 数字化的检测预警体系能够规范测报数据,并且能够促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病虫测报技术的发展。 陈宝龙 陆丰市农业局植保站广东陆丰 516500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是从近几年才开始推广建设的,是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实施建设,逐步推向全国,能大大提高我国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本文对该数字化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该项目的实施建设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 1、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 1.1提高测报的能力 我们国家是个灾害多发国,并且农作物的病虫害程序处灾害频发、种类突发及以控制种类死灰复燃等特点,实施数字化的监测预警体系能够提高病虫害的监测信息的传递及处理,预测及报警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1.2促进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是新兴技术,数字化的建设也需要所有的测报机构能够统一的进行测报调查,并且能够的制定的时间内汇报统一的表格,这样才能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所以,数字化的检测预警体系能够规范测报数据,并且能够促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病虫测报技术的发展。 1.3提高灾情的防控能力 重大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特别大,因此,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能够及时对病虫害的动态进行及时的监测预报,对病虫害的防控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大降低农业损失,控制灾害的影响范围,为国家食品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对我国实施科学防控及灾情监测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现代化农业建设服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支持。 1.4提高病虫害的科学宣传 病虫害的测报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形象的宣传的给大家,宣传效果以及预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病虫害的防治指导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能够为更多的人宣传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同时也能更大范围的宣传病虫害的测报工作,推动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宣传 随着国家逐步对农业的重视,对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准确、及时的发布监测消息。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预警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监测预警体系的宣传工作,提高认识,积极动员植保机构,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必需的帮助。 2.2实施统一的规划 全国实施统一的规划,才能在重大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实现统一,并且通过升级的软件平台将信息辐射到每个省。因此,各个地区的植保机构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需要,实施数字化的建设。根据病虫害的情况建议设立一定的国家标准,实施统一的表格填写格式,这样就能实现全国的数据统一连接,使得数据信息能够连续完整。通过逐级的建设就能形成一个国家与省级的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进而形成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2.3扶持项目的建设 我们国家在1998年已经对植保工程开展了投资建设,初步改善了基层植保机构的基本设施建设,并且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近年来,国家已经开始对数字化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规划建设,各级植保机构必须要抓紧机遇,将数字化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的项目进行扶持,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同时,数字化的技术已经覆盖了我们国家大多数的省级植保机构,并且已经开始使用网络报表来汇报病虫害的监测数据。这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规范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基础,我们也需要将网络化的的填报制度进一步的推进,同时对内容及时间上也要做出一定的规定,规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工作。 2.4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中,江苏、广东及上海等省市已经走到了国家的前列,并且已经开始利用网络数字化的技术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并且,这些省市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病虫害监控系统,将日常工作的数据上传、整理、分析,并且通过网络技术将这些信息发布,工作效果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示范单位由全国的农技中心配合政府专管部门,选择合适的时期在召开农业会议时为同行进行交流宣传,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进行,为其他省市的工作开展提高一定的经验。根据信息化数字平台,也能高效的完成该工作,并且随着全国范围的覆盖,也能大大提升全国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工作效率。 2.5各单位密切配合,互相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是一项全国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上下单位的紧密配合。比如,国家级的平台建设需要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来承担,但是这个平台的建设需要省级植保机构来配合完成。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逐级的网络填报相关的病虫害数据情况,同时要根据监测预警平台在适用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此外,积极组织各个区域的植保机构完成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根据要求将病虫害测报的历史资料进行填报,这样就能加强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全国的数字化平台基础之上,我们的省级机构要积极对本身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进行建设,这样就能同国家的预警平台同步进行,使得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发展,信息资源也能及时的互相分享,保证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总结: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集中精力重点推进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