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时间:20分钟

形式:标清拍摄+特技制作片名:《崛起与跨越》

整体策划:

把20年的发展史,比喻为一曲雄浑豪迈的交响乐,每一个成果都是一个响亮的音符,每一段辉煌都是一曲华彩的乐章-----分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幕曲等五个部分;

序曲—----回眸的瞬间;(2分钟)

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3分钟)

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10分钟)

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3分钟)

幕曲—----战略与未来;(2分钟)

在专题片内容的发展脉络上,以经济发展作为主线,串联起政、科、文、农等方面,全方位展现。

开篇黑屏白字:

仅以此片献给所有为历城区发展奉献的人们。

崛起与跨越

——历城建区二十周年回眸

(开篇由一群小学生唱诵沁园春,营造意境深远、朝气蓬勃的氛围)

沁园春《历城》

日出泰山,黄河东流,齐鲁首邑。

观历山之城,天上人间;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

四门塔前,绿水青山,避暑自然醉翁意。

农家乐,品山珍野味,怡然自得。

省城花园畅游。

平地万丈起高楼。

见人文科技,和谐交汇;

车水马龙,政通人和。

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看富民强区争一流。

新纪元,决胜千里外,

未雨绸缪!

序曲:回眸的瞬间

博大精深的东方神韵,令人类神往!

灿烂多彩的文明之光,铸就辉煌无数!

崛起与跨越,是文明的进步、和谐的景象!

崛起与跨越,是科学的发展、战略的伟力!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过去的20年,却是历城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卓越历程。

站在新起点,回眸20年发展的轨迹,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响亮音符,汇聚成气势雄浑的宏大乐章!

二十年改革开放春风沐浴;

二十年富民强区成果斐然;

二十年赤诚拼搏日月可鉴!

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

历城自西汉初设县,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历史的车轮碾过了几千年,公元1987年,历城撤县建区,掀开了历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从此,历城踏上了富民强区的崭新征程!

历城人民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解放思想,树立商品经济的理念,把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全区上下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施“大开放、大引进、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加快改革步伐,历城逐步确立起工业大区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坚持符合区情实际,提出了“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把历城作为省会济南的核心功能区,进而谋求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带两区”的发展布局,从宏观上规划了产业布局,既立足历城资源禀赋,又符合省会经济和现代产业方向;提出了“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的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目标同步实现。提出了“四个三”的工作重点,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历城发展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003年,全区开展“东部新区与历城新一轮发展大讨论”以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语汇,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体制改革,再到唐冶新区的规划建设,南部生态旅游的快速兴起,洪楼老城的整体提升,载体创新、集约发展成为历城新一轮发展的内在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由此迈入新境界。

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为了更好、更快的引领经济发展,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文明的“服务型政府”。

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政府服务,在历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历城加速交汇聚集,历城正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创业者的开拓乐园。

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6年历城三次产业发展为4.7:65.1:30.2,工业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服务业势头强劲,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从1986年的9.7:0.3调整为2006年的4.5:5.5。稳固粮食生产,重点培育蔬菜、林果、花木、奶牛等四大主导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农业协会等新兴事物逐渐被广大农民所熟知和接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农家店”超市覆盖城乡,全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省城市民日常消费中1/2的水果、1/7的蔬菜、1/3的来自历城区,可以说历城已经

成为省城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工业大区的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2%,比全省平均水平调出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是1986年的82倍,工业总量多年居全省首位,培育形成了冶金钢铁、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645亿元,占全区工业的89.8%。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7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41家。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依靠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适应性强的优势,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2006年增加值已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50%。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支撑越来越明显,高新技术加快发展,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11%。省级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正迎来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并将地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泛航空产业基地,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20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投资比重连续两年超过工业,服务业开始强劲发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市场极大丰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22.7亿元。物流业发展迅速,盖家沟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物流枢纽,零点物流港、临港航空物流园区、郭店钢铁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基地正在兴起。

新兴的房地产业、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娱乐餐饮等行业“羽翼渐丰”,洪楼商贸中心区等八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历城正成为消费需求最旺盛、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

2000年之前,历城还没有像样的景区,近年来旅游景区从无到有,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起了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14处大型景区,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省城后花园”;2006年“五一”黄金周,南部山区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的“半壁江山”;农家乐更是其中的亮点,品山珍野味,赏自然美景,既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区的好去处,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充分体现了历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成果。

建区20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从兴办第一家合资企业,到引进世界500强,从历城以外都是外,到关注日韩产业转移升级,赴港日韩专项推介招商,历城的对外开放显示了更高层次的经济全球视野,利用外资、出口创汇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至2006年底,全区已引进外资企业97家,投资总额1.66亿美元。2006年历城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6年,全区出口创汇7.86亿美元,连续三年蝉连全市第一。出口实绩企业由1987年的3家增加到60家,其中出口额五百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2家。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由钢铁产品“一枝独秀”,向轻工艺制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多元化发展,出口商品涉及8个门类,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区2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区以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投资额逐年增加,“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130亿、450亿,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

在洪楼主城区,花园路已成为泉城第二“金街”;随着灯亮工程的实施,“洪楼花园文化不夜城”的形象正深入人心。

2006年全区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1536.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柏油路村村通,形成了一小时历城交通圈。从19

95年历城有线电视台开播,到2006年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0.1%,基本实现了户户通。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从1995年命名首个电话村,到2006年全区电话总装机量达2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了96%。

历城20年的跨越发展史,是一部崭新的文明进步史。

建区20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生活明显发送的时期。优先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各级执政者的第一追求,“多予,少取,放活”成为这一执政理念的鲜明标志。

农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579元增加到2006年的6041元。

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完成了31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启动和实施了客车村村通工程与农村街巷硬化户户通工程,让群众出行通畅便利;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了社会求助、社会保障、社会慈善三大体系,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建立健全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服务体系,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明显拓宽,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计划生育由简单控制人口数量,向注重提供优质计生优质服务转变,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硬件建设带动以及文化基础建设的增强,让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魅力历城”活动声势浩大,反响强烈,荣获“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了历城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风貌,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大区正悄然兴起。

通过健全民主法制工作,基层民主不断加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处理矛盾纠纷的自觉选择。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带着感情接访”,使绝大多数反映的合理问题得到了依法及时解决,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建区20年,我们建设了和正在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历城。到2006年全区已拥有生态林35万亩,林木覆盖达到40.7%,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作为城市“绿肺”和“水缸”的南部山区林木覆盖率高达52%,居全省第一。通过开展造绿工程、容貌工程、蓝天工程、旧村改造、退路进厅、“容貌工程进乡镇”,下大力气实施全方位综合整治,如今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景更美。

建区20年,我区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历城干部已经成为一种概念,只要提起人们就会跟“干事创业”联系在一起,“想干、会干、干好”成了历城干部队伍的群体标记。

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着眼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区以搞好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大力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要求,突出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清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全区已有90%的党委达到“五个好”党委的要求,92%的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村支部标准,90%以上的社区达到了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的标准。顺利启动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完成了镇党委换届工作,干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掌声面前,荣誉背后,我们看到了历任的历城领导班子,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他们未雨绸缪、集思广益,不断开拓进取,在历城如日中天的发展中,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

建区20年,实现了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已由建区之前1986年的7.41亿元到2006年的431.8亿元,,增长了56倍。

财政收入随着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而明显增加,1986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1.5亿,2002年突破10亿,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3.62亿元,是986年的49倍,年均递增21.6%。

全省县域经济30强排名,历城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前列,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自2001年以来,我区连续四年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荣誉称号。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这里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城;

这里是智力密集的大学科研城;

这里是四通八达的空港城;

这里是环境优良的开放新城;

这里是山青水秀的省城后花园;

如今的历城,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商场,神情怡然的市民,经过20年的发展,历城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风貌。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国家首批中美可持续发展项目之一,省城东拓战略的标志化区——唐冶新城,被誉为“大经十路产业带上的一颗明珠”。不久的将来,一座山水之城、宜居之城、三产之城、体育健康之城将在泉城东部崛起。

幕曲:战略与未来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当二十载已成为历史,未来的旅程才刚刚开启。

二十年披荆斩棘,足迹难忘;

二十年励精图治,成果斐然;

二十年厚积薄发,信心满怀;

回顾过去,历城人民无愧于历史;

远瞩将来,历城区正在以一个和谐、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阔步迈进。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