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考点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政治

——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三省体制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

(1)含义: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无法继续下去;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

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

2.科举制

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宋元时期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创新

①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元朝设中书省。

(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结果

①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遭到削弱,皇权逐步加强。

②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北宋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考向一从材料信息看汉唐中枢机构的地位

[典例1] (2015·四川高考)“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考向二元代中书省的决策程序

[典例2] (2015·福建高考)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抓主线,明规律

(1)高考命题常常会设置迷惑项来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内涵的区分。在复习备考时,要明确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央强化皇权的措施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措施,抓住“变化”这一特征归纳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发展演变的史实,并能透过变化趋势揭示演变的本质,总体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近年各地高考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隋唐、宋元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及具体表现的准确识记和理解。命题角度主要有:隋唐、北宋时期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具体措施及其后果;唐、宋、元以来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及影响等。考查的形式主要是通过新情境、新材料、地图、图表、漫画等呈现。

(3)复习备考时,既要从微观层面深化认识某一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特点及影响,也要从宏观层面概括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及其深远影响。

全面理解中国封建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1)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大发展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西汉——刺史;北宋——通判;元朝——御史台。

(3)分权: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制。

(4)加强君权: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解除大将兵权,编制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宣政院。

(5)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度;唐朝——道;北宋——路、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设知州、通判、转运使;元朝——行省制度。

(6)选官制度:秦朝——中央直接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西汉——察举制,举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隋唐宋元——科举制,注重才学。

考点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经济

——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农业:均田制;耕耙耱技术;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领先世界;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二、隋唐时期

1.农业

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

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1)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2)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3)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4)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三、宋元时期

1.经济重心

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出现青花瓷器。

3.商业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商业及贸易税收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考向一经济重心南移的文化反映——妈祖崇拜

[典例3]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考向二“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典例4] (2015·浙江高考)“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