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实验基本技术操作

一、实验目的

(一)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清洗方法。

(三)学习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运动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基本上是化学的方法,用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方法来观察机体内物质代谢的规律,所以实验时必须做到定性的洁净及定量的精确,因此实验取样要准确、样品要无污染。

对于相同物质和相同波长的单色光来说,溶液的光密度和溶液的浓度呈正比。配制各种浓度的CuSO4溶液,然后在78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各种浓度的CuSO4溶液吸光度值,并制作曲线图。

三、实验器材

试管、CuSO4溶液、蒸馏水、721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吸耳球等。

四、实验步骤

(一)玻璃仪器的清洗。

(二)使用移液管的移液操作及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取4支大试管,编号,按表7-1进行操作:

表7-1 CuSO4溶液的测定

以CuSO4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将3种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的光密度值分别点在坐标纸上,通过3点绘制成曲线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注意事项

(一)玻璃仪器清洗后注意检查,管壁不能留有水珠。

(二)使用移液管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不要太快、太猛。

六、作业与思考

(一)玻璃仪器的清洗有哪些基本要求?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1分子的Hb是由4分子的亚铁血红素和1分子的珠蛋白结合而成的。

Hb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气(O2)、二氧化碳(CO2)和对酸性物质(H+)起缓冲作用,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运动时机体需氧增加,故血红蛋白增加,有利于为组织提供氧气,促进物质的有氧代谢和带走CO2,而且也能起中和酸性的作用。如果血红蛋白下降,氧供应减少,影响运动能力。

运动员安静时血红蛋白值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一般人Hb的正常值男性为120-160g/L;女性110-150g/L。临床上常用判断贫血的标准,即成年男性低于120 g/L;成年女性低于110 g/L;而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不论男女,均以低于120 g/L作为贫血。

血红蛋白的含量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训练水平、运动负荷等关系密切,因此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尤其对耐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能力。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开始时,血红蛋白浓度出现明显下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运动员身体机能逐渐适应大运动量训练,血红蛋白逐渐回升。若训练一个阶段后Hb水平仍未回升或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应及时注意调整运动量,并加强营养补充。因此,定期测定Hb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运动员的对负荷的适应、身体机能水平及营养状态等情况。

一、实验目的

(一)学习取微量血的方法及血样的处理。

(二)掌握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三)掌握运动训练中血红蛋白指标应用的评价及价值。

(四)巩固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铁氰化钾法)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结合成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处有一个吸收峰,通过比色可以测定其光密度值,从而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学委员会确定的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方法。

三、实验器材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高铁氰化钾0.2g、氰化钾0.05g、磷酸二氢钾0.12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置于棕色瓶中,瓶口塞紧后保存于冷暗处或冰箱,注意不能冷冻,至少可稳定1个月。

(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试剂盒)。

(三)95%酒精、75%酒精。

(四)一次性采血针、吸血管、棉球、试管、移液管、吸耳球、721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

取3支大试管编号,按表7-2进行操作。

表7-2 血红蛋白的测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分析讨论。

血红蛋白(g%)=OD测/OD标×C标

五、注意事项

(一)试剂含有氰化物,为剧毒药品,配制和保存时必须严格注意安全。实验后一定要洗手,并注意药品的处理,不能乱倒。

(二)取血部位对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最好取手指血测定血红蛋白。同时,取血时注意擦干、消毒采血部位,用自然流出的第二滴血。最好固定采血部位。

(三)一次性采血针应一人一针,严防交叉感染。

六、作业与思考

(一)运动训练对血红蛋白含量有何影响?

(二)在训练周期中如何运用血红蛋白指标来评定?

实验三血尿素的测定

尿素是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氨,氨代谢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合成尿素后释放进入血液,然后经血液循环至肾脏排出体外。

正常生理活动时,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使血尿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正常人血尿素安静值为3.2~7.0 mmol/L。运动员的安静值与普通人一致。一般在30min以内运动时,血尿素变化不大,超过30min以上的运动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加强参与供能,尿素生成增多,血尿素含量也较明显增加。身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越差,运动时生成的尿素就越多。在训练期可每天或隔天、或大运动量训练后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也可测定每周一晨的血尿素以了解机体的恢复情况。所以,血尿素氮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量、机能状况及机体疲劳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实验目的

(一)学习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熟练微量血的采集技术。

(二)掌握血尿素氮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三)学习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强酸性的条件下,去蛋白血滤液中的尿素与二乙酰一肟和硫氨脲共热,生成粉红色的二嗪化衍生物,其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尿素氮标准溶液比色,可求出血尿素氮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一)1%氟化钠溶液。

(二)10%三氯乙酸溶液。

(三)二乙酰一肟-硫氨脲溶液:称取二乙酰一肟 600mg,硫氨脲30mg,加蒸馏水溶解并加至100mL,置棕色瓶中,冰箱保存。

(四)尿素氮标准贮存液(1mg/mL):精确称取干燥分析纯尿素0.2143g,用1%H2SO4溶解并稀释100mL,冰箱保存。

(五)尿素氮标准应用液(0.01mg/mL):准确取标准贮存液1mL,加1%H2SO4稀释至100mL。(六)混合酸液:浓磷酸(85%~87%)3.5mL、浓硫酸8mL,慢慢滴加于80mL水中,冷却加水至100mL。

(七)空白液:取1份1%NaF液和3份10%的三氯乙酸混合而成。

(八)一次性采血针、吸血管、消毒棉球、试管、移液管、吸耳球、水浴箱、离心管、离心机、721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无蛋白血滤液:取2支离心管,按表3-1操作。

取指尖血0.02mL,立即置于含1%氟化钠0.48mL的离心管中,加入10%三氯醋酸1.5mL,充分摇匀。立即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分离血清。

表7-3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二)取3支大试管,标明“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按表3-2操作。

表7-4 血尿素氮的测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分析讨论。

五、注意事项

(一)沸水浴时间对显色程度影响很大,应该严格控制好水浴时间,以水浴10min为宜。(二)二乙酰一肟硫氨脲溶液不能久置,若有结晶析出应该重新配制。

(三)运动实践中利用这一指标评定机能恢复状况时,应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次日晨取血。若评定一个训练周期情况时,应在周期初始、中间及结束时分别取晨血跟踪测试。(四)血尿素含量超过40mg%时,应将样品稀释后重新测定。

六、作业与思考

(一)测定血尿素含量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血尿素含量变化与身体机能有什么关系?

(三)如何通过测定血尿素氮浓度控制训练负荷?

实验四血乳酸的测定

乳酸是体内糖无氧酵解的终产物。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成乳酸。乳酸经扩散进入血液,称为血乳酸。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中,正常人安静时血乳酸浓度保持在1~2mmol/L,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差异,但在比赛前情绪紧张时,运动员的血乳酸安静值有可能出现升高至3mmol/L,这与体内的肾上腺分泌增多有关。

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糖的无氧分解加强,血乳酸浓度显著升高。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所动用的能量系统有关。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生成量较少,血乳酸一般不超过4mmol/L;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可达15mmol/L 以上;而以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在4mmol/L左右。

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好者,运动后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相对较低。根据这一特点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选材。可根据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速率来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若恢复速度快,表示有氧代谢能力强。因此,血乳酸含量的测定,对于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血乳酸的测定方法。

(二)初步掌握血乳酸的运动生物化学评定方法及意义。

(三)学习用掌式血乳酸分析仪测定血乳酸。

二、实验原理

去蛋白血滤液,加浓硫酸共热,可使乳酸氧化成乙醛,在酮离子存在时,乙醛与对羟基联苯作用生成紫红色复合物,其显色程度与乳酸浓度成正比,故通过比色可以测定其光密度值,从而计算出血液中乳酸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一)1%氟化钠溶液:1g氟化钠溶液溶于100ml蒸馏水中。

(二)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三)浓H2SO4(分析纯、比重:1.838)

(四)4%CuS04溶液:4gCuS04溶于100ml蒸馏水中。

(五)对羟基联苯试剂:将1. 5 g对羟基联苯溶于10ml的5%NaOH溶液中,待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冷却后贮存于棕色瓶中。

(六)乳酸标准贮存液(1ml含1mg):称取乳酸锂106.6 mg,溶于约10ml水中,加H2SO4(浓)2滴,移至1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冰箱保存。

(七)乳酸标准应用液(1ml含10 μg):取1ml乳酸标准贮存液,用100 ml容量瓶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成。此液临用时配制。

(八)乳酸空白液:取1%氟化钠溶液和10%三氯乙酸溶液按1∶3体积比混合而成。

(九)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箱、水浴锅、离心管、721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滴管、吸血管、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棉球、血乳酸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无蛋白血滤液:取2支离心管,按实验三表7-5操作。

表7-5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二)取3支大试管,标明“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按表7-6操作。

表7-6 血乳酸的测定

(三)用掌式血乳酸分析仪测定血乳酸。

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分析讨论。

血乳酸(mg%)=OD测/OD标×100

血乳酸(mmol/L)=血乳酸(mg%)/9

五、注意事项

(一)浓硫酸对显色影响很大,必须选用纯净浓硫酸。加浓硫酸时,应把试管放入冷水中,慢慢滴加,要边加边摇匀。浓硫酸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二)严格控制水浴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滴加对羟基联苯时,试管应充分冷却,滴加时应滴加在液面上,并立即摇匀,防止附着于管壁上。

(四)血乳酸测定时取样时间非常重要,安静值应在早晨起床前安静时采样;运动后血乳酸的测定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而定,一般运动强度较低的运动在运动后20s左右取样,中等强度运动在运动后1~6min取样,大强度运动在运动后3~12min取样。在实际测试时,可多选几次采血时间(如1、3、5……分钟)间隔采样。

六、作业与思考

(一)测定血乳酸时应如何控制采血样的时间?

(二)如何运用血乳酸指标监控运动强度?

(三)如何运用血乳酸指标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

实验五尿肌酐的测定

人体90%肌酸存在于肌肉,而且大部分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存在于肌肉中。磷酸肌酸脱去磷酸后生成肌酐,肌酐随尿液排出即为尿肌酐。正常人尿肌酐日排出量相当稳定,成年男子日排出量约1.0~1.8g,女性为0.7~1.0g,不受食物蛋白质含量和尿量的影响。24h每千克体重排出的尿肌酐毫克数称为尿肌酐系数。正常人尿肌酐系数为:男子18~32 mg/kg 体重,10~25mg/kg体重。运动员尿肌酐系数高于常人,一般为25~40mg/kg 体重。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尿肌酐系数也不同,力量和速度项目运动员,肌肉发达,其尿肌酐系数也高,且尿肌酐的日排出量与运动成绩高度相关。

尿肌酐日排出与肌肉中磷酸肌酸和肌酸的含量有关。因此,测定尿肌酐含量可以间接了解骨骼肌中磷酸肌酸的含量。运动员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尿肌酐系数可能增加,这反映肌肉的磷酸肌酸浓度或肌肉发达程度提高。尿肌酐系数可作为运动员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的评定、运动选材、训练效果的指标。

一、实验目的

(一)学习尿肌酐的测定方法。

(二)掌握尿肌酐系数指标的计算及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碱性苦味酸法)

尿中的肌酐在碱性溶液中与苦味酸作用,生成橙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其生成量与肌酐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可以测定尿中肌酐含量。

三、实验器材

(一)饱和苦味酸溶液:取苦味酸15g,置于大烧杯中,加蒸馏水1000ml,温热助溶,冷后如有结晶析出,表示已达饱和,取上清液备用。

(二)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取氢氧化钠100g,加蒸馏水溶解,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三)碱性苦味酸溶液:取饱和苦味酸溶液5份,加10%氢氧化钠1份,临用前20 min新鲜配制!

(四)肌酐标准贮存液(1 mg/1mL):精确称取纯肌酐 0.1g,置于100 ml容量瓶内,以10%盐酸溶解稀释至刻度。保存于冰箱中。

(五)肌酐标准应用液(0.1 mg/ml):精确吸取肌酐标准贮存液10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10%盐酸10ml,再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加甲苯或氯仿数滴防腐。此液可存一周以上。

(六)试管、移液管、721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稀释尿液(1∶100):收集受试者24h尿液,混匀后取0.1ml尿液置于大试管中,加9.9ml蒸馏水,摇匀。

(二)取3支大试管,标明“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按表7-7操作。

表7-7 尿肌酐的测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分析讨论。

五、注意事项

(一)显色反应在10~15min内完成,若时间过长,尿液中其他物质也能与碱性苦味酸起反应而影响结果。

(二)若尿液样品浓度过高,应重新稀释尿液,结果乘以稀释倍数即可。

(三)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反应所显颜色要渐渐褪色,故宜在半小时内进行比色,读取结果。

六、作业与思考

(一)如何利用尿肌酐测定来评价运动员有机能?

(二)日肌酐排泄量增高,是否能表明尿肌酐系数增高?为什么?

实验六尿蛋白的测定

尿蛋白是指尿中蛋白质而言,尿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正常人尿内含有微量蛋白质,在2mg%以内,成年人每昼夜排出的总量约10-100mg,偶尔可达150mg。安静状态与,运动员的尿蛋白含量与正常人含量无差别。

由于运动而出现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称为运动性蛋白尿。在体育运动或训练后,尿中蛋白质的排出量可能达到250mg以上。测定运动员运动后尿中蛋白质的数量,可以用来评定运动员体机能状态、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及恢复情况等。

评定一次训练课的运动负荷量时,一般采集晨起安静时尿液与运动后15min的尿液进行比较。若运动量大,尤其是运动强度越大,尿蛋白生成量也越多。而观察身体机能状况及身体恢复情况,要采集运动后4h或次日晨尿液进行评定。若运动后4h或次日晨尿蛋白下降至正常值,说明机能已经恢复;若仍处于较高水平,则说明机能尚未恢复。

运动性蛋白尿的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身体机能状态、训练手段、情绪、环境、年龄等,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一个训练周期中可进行跟踪测试,根据个体尿蛋白变化规律评定训练负荷、系统监测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

一、实验目的

(一)学习尿蛋白的测定方法。

(二)掌握尿蛋白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三)学会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液中各种指标。

二、实验原理(磺基水杨酸比浊法)

磺基水杨酸为蛋白沉淀剂。在酸性条件下,含蛋白质的尿液和磺基水杨酸生成不溶性蛋白质盐而呈白色浑浊。在一定范围内,其浑浊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通过与标准蛋白液比较,可粗略求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一)3%磺基水杨酸溶液:称取磺基水杨酸3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溶解后贮棕色瓶备用。

(二)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混浊液:自制或购置。

(三)移液管、试管、自动尿八项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

(一)用塑料杯留取尿液。

(二)取与标准比浊管口径相同的小试管,加入尿液0.5ml(约10滴),加入3%磺基水杨酸溶液1.5ml,摇匀,放置3min后与系列标准管比浊,即可得出尿蛋白含量。

(三)用自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值。

五、注意事项

(一)正常人安静时本试验呈阴性反应。但尿中盐类结晶较多时也出现假阳性反应,可先加热原尿,使其浑浊消失,再加入磺基水杨酸溶液。

(二)标准比浊管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六、作业与思考

(一)测定运动员尿蛋白排泄量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在一次大强度运动训练或比赛后,何时取尿比较理想?

(三)尿蛋白一次测定值增高,能否肯定其身体机能下降,为什么?

实验七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酶促反应同一般化学反应一样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在其他条件恒定下,酶活性达最大时的温度称此酶的最适温度。低于最适温度,随着

温度升高,催化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但高于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反而逐渐下降,直至酶蛋白变性失活。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温度在37℃度左右。

环境pH对酶的催化活性影响显著。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达最高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pH,每一种酶都有一个最适的pH,此时它的催化反应速度最快。在低于最适pH值时,随着pH值的升高,酶的催化能力也相应升高;高于最适pH值时,随着pH值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6~6.8。

酶活性的发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状态,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的速率会随着酶活性的改变而增强,以满足体能需求。激烈运动时,乳酸等大量酸性物质的生成可引起内环境酸化,使酶活性受抑,从而导致肌肉等组织做功能力下降。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可随着长期运动训练而发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运动能力提高,对运动员提供的某些营养措施(如补充微量元素,服用碱性运动饮料等)都是基于发挥酶活力的原理。

一、实验目的

(一)学会测定酶最适pH的方法。

(二)学会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方法及原理。

(三)了解温度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逐步水解成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和麦芽糖,它们遇碘呈现不同颜色。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大小的顺序遇碘呈蓝色、紫色、暗红色;最小分子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变色。由于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则淀粉水解的程度不同,可以从酶反应混合物所遇碘所呈现的颜色来判断酶的活性。

三、实验器材

(一)0.5%淀粉液(以0.3%NaCl的作溶剂)。

(二)碘化钾—碘溶液:碘4g,碘化钾16g,加蒸馏水至100ml。棕色瓶保存。

(三)pH5.0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四)pH6.8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五)pH8.0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六)试管、烧杯、水浴锅、恒温水浴、移液管、试管架、滤纸、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稀释唾液:用一次性杯取少许唾液。取唾液0.4ml放入烧杯,加水39.6ml,混匀,过滤备用。

(二)制备煮沸唾液:取烧杯中的稀释唾液10ml于试管中,沸水浴5min。

(三)取六支试管并编号,分别按表7-8、表7-9操作。

表7-8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表7-9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五、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温度及保温时间。

六、作业与思考

(一)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有何实践意义?

(二)PH对酶活性有何影响?什么是酶反应的最适pH?

实验八血糖的测定

正常人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含量为4.4~6.6 mmol/L(80~120mg/dL),当血糖低于

3.8mmol/L时,临床上称为低血糖;血糖高于7.2mmol/L时,临床上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8.8mmol/L为称肾糖尿阈,高于此值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在肾小管不能被全部吸收,糖由尿中排出。

饱食或大量食糖后,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增高,糖原的合成速度也随之增大,但血糖浓度不久即恢复正常值。运动员安静时与普通人血糖正常值无差异,运动时会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出现变化。短时间激烈运动时,主要依靠肌糖原分解供能,血糖供能很少,血糖值变化不大;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吸收利用血糖的过程加强、速度加快,血糖有下降现象,但下降程度因人而异。血糖是评定运动耐力素质,监控耐力训练的生化指标之一。一、实验目的

(一)了解正常人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及其变化。

(二)学习血糖定量测定的方法。

(三)了解运动训练时血糖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能被葡萄糖氧化酶(GOD)氧化成葡萄糖酸,并产生过氧化氢,后者与苯酚及4-氨基安替比林在过氧化酶(POD)作用下产生红色醌类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通过比色可以计算出葡萄糖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一)一次性采血针、吸血管、消毒棉球、移液管,离心管和试管、水浴锅、离心机和721分光光度计。

(二)酶制剂。

(三)1%氟化钠溶液。

(四)10%三氯乙酸溶液。

(五)0.25%苯甲酸溶液:称取苯甲酸2.5g,加入煮沸的蒸馏水1000ml中,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冷却后取上清液备用。

(六)0.1%苯酚溶液:用蒸馏水把1%苯酚溶液稀释至0.1%苯酚溶液。

(七)酶酚混合液的制备:将0.1%苯酚溶液与等量的酶试剂混合。

(八)葡萄糖标准储存液(10mg=1ml):称取纯无水葡萄糖(预先置80℃烤箱干燥至恒重,移置干燥器内保存)1g,溶解于0.25%苯甲酸溶液80mL中,移置100mL容量瓶中,再加苯甲酸溶液至刻度。

(九)葡萄糖标准应用液(1.0ml=1.0mg):取葡萄糖标准储备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0.25%苯甲酸溶液稀释至刻度。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无蛋白血滤液:取3支离心管,标明“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按表7-10操作。

1.运动前取血:取指尖或耳垂血0.02mL,立即置于含1%氟化钠0.48mL的离心管中,加入10%三氯醋酸1.5mL,充分摇匀,注明“运动前”。立即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分离血清。

2.运动中取血:蹬台阶运动,以30次/分的速度连续运动3min后立即取血,方法同上。3.运动后取血:运动后休息15分钟,再次取血,处理方法同上。

表7-10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分析讨论。

葡萄糖(mg%)=OD测/OD标×100

葡萄糖(mmol/L)=葡萄糖(mg%)×0.0555

五、注意事项

(一)本法不需去除蛋白质,对葡萄糖有特异性,并不受其他糖存在的影响,亦可用于尿糖测定。

(二)本法标本用量小,取样时力求准确。

(三)应在取血样后30min内分离血清,以避免血糖进行糖酵解等,降低血糖浓度,从而影响血糖的测定。

六、作业与思考

(一)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对什么运动项目影响最为明显?

(二)不同强度运动对血糖值有何影响?

实验九尿胆原的测定

尿胆原是体内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在一般情况下,每天由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约8g,经过代谢约产生280mg胆色素,其中有部分代谢产物以尿胆原形式排出体外。一般早晨安静时尿中尿胆原<2mg%为正常。尿胆原排泄量与肾小管管腔的酸碱度、胆红素形成量和肝功能下降有关。

由于尿胆原的排泄量与血红素形成量有关,运动员在大运动负荷时,体内溶血的增多,尿胆原排出随之增加,因此,在尿胆原增多的同时,应加测血红蛋白指标,观察血红蛋白是否下降。在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时,应将血红蛋白和尿胆原两项指标结合运用,以使评定结果更客观、可靠。

应用尿胆原进行评定时,可在星期一晨起取耳血测血红蛋白,取尿液测尿胆原,测定值是安静值,可以作为运动值和恢复值的对照。晨安静时尿中尿胆原<2mg%为正常,说明机体适应训练,疲劳可恢复

大运动负荷、机体疲劳或机能下降时,晨尿中尿胆原排泄量会明显增加。当尿胆原在安静状态下高于2mg%,且连续了2~3d,就应注意运动负荷量的调整。大运动量训练后次日晨取血、尿,测定血红蛋白和尿胆原值,并记录主观疲劳感。若血红蛋白稳定、尿胆原变化不大、主诉无疲劳感时,表示身体对运动训练负荷适应;若血红蛋白值下降、尿胆原排出量增多、晨起主诉有疲劳感时,则应减轻训练负荷的强度或负荷量。

一、实验目的

(一)学习尿胆素原的测定方法。

(二)了解尿胆素原指标在运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尿液内的尿胆素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与其颜色深浅与尿胆素原含量成正比,与人工配制的标准液比色,可求得尿胆原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一)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二)欧氏醛试剂: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g,溶解于150ml 50%盐酸液中。

(三)4%氯化金溶液。

(四)10%溴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一)人工标准液配制法如下表。

取3只100ml试剂瓶,标号,按表7-12进行操作。

表7-12 人工标准液配制

除去可能存在的胆色素。

(三)取1只大试管,加尿滤液5ml,欧氏醛试剂1ml,混合后放置5min,使其完全显色,与最接近色度的人工标准比色,以蒸馏水为空白管调零,在520nm波长处比色,读取测定管的光密度OD值。

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分析讨论。

尿胆素原mg% =OD测/OD标×C标

五、注意事项

(一)正常人尿胆原排出量每天波动很大,夜间和上午量少,午后则迅速增加,在午后 2~4 点达最高峰。留取标本的时间最好在下午2~4时,并记录尿量。

(二)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以免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若测定24h尿胆原,可用有色容器留尿,每100ml加无水碳酸钠5g,并加入纯石油醚或甲苯10ml防腐。

(三)测定尿胆原前不能服用抗生素,以免改变肠道菌群,使尿胆原的产生抑制。

六、作业与思考

(一)如何用尿胆原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

实验十运动负荷的综合评定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血乳酸、尿蛋白等多项生物化学指标对无氧运动或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等进行综合评定。

二、实验原理

在运动负荷的评定中,单一生物化学指标难以说明问题,只有多指标的综合评定,才能起到互相补充,扬长避短的作用。一般地说,目前常采用血乳酸、尿蛋白等评定运动负荷强度;采用血红蛋白、血尿素、尿胆原等评定负荷量。评定运动负荷的生物化学指标除了要多项测试,还要进行综合评价,所以不仅要测定运动后的生化指标变化,还要测定运动前的生化指标的量,对运动前后的生化指标相差绝对值进行综合评定。

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运动,机体的主要供能系统有所侧重,运动后各指标的变化也不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10s以内)基本上依靠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不太大;运动时间在10s到几十秒钟的大强度运动则主要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会出现大幅度的升高;而长时间的低、中强度运动以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为主,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上升较少。

三、实验器材

体院实验室现有的简便仪器,如尿液分析仪、血乳酸分析仪等。

四、实验步骤

将教学班分为若干组,每组5-6人,每组随机抽取2~3人为受试者,其余担任测试工作。例如受试者进行准备活动后,可分别进行3种运动:(1)10s原地快跑;(2)原地高抬腿慢跑3min;(3)3000m以上距离的长跑运动。

(一)分别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3~5min取血,测定血乳酸。

(二)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15~20min取尿,测定尿蛋白。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7-13中。

表7-13 运动负荷的综合评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分析3种运动方式运动后各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了解3

种不同运动方式的运动强度。

五、注意事项

注意控制好血乳酸、尿蛋白取样的时间。

实验十一运动生化指标的综合应用

一、实验目的

(一)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初步了解科研实验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运动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变化,导致血、尿、汗和唾液中某些成分发生改变。测定某些生化指标可了解机体的变化规律,从而对运动人体机能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为了科学地、准确地评定运动人体机能,应采用多个生化指标的综合评定。常用的生化指标有血乳酸、血尿素、血红蛋白、尿蛋白、尿肌酐、血睾酮等。

三、实验器材

试管、移液管、取血针、721分光光度计、血乳酸分析仪、尿八项分析仪等常用生化仪器。

四、实验步骤

(一)选题。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6人为一小组,要求每小组自行选一个题目或自拟题目。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化指标,设计并解决下列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1.评定运动后的身体机能状况。常采用尿蛋白、血尿素、血红蛋白等评定机能状况。2.评定训练课的负荷安排。采用血红蛋白、血尿素、尿胆原评定负荷量。

3.监测比赛的运动强度。常采用血乳酸、尿蛋白、CK等评定运动强度。

4.评定训练后的恢复状况。常采用血乳酸、血尿素、尿蛋白等评定。

(二)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所选运动项目的供能过程及生化特点;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化指标,能反映该运动项目训练情况。

(三)进行实验设计。根据已学的运动生物化学知识和相关文献资料,每一个学生各自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对象、运动方式、实验器材、实验观察的生化指标及其测试方法等。

(四)实施实验过程及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根据人力、物力和课时的实际情况,可只进行实验设计而不进行具体的实验实施的方式。)

(五)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

五、注意事项

(一)学生要复习所学的能量供应、运动员机能评定等相关理论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实验课前一周)完成实验过程的设计,经任课教师审核合格后,才能实施实验。

(二)注意各生物化学指标的适宜测试时间。

六、作业与思考

(一)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以小论文的形式写一篇实验报告或按设计性实验格式完成实验作业。

参考文献

张蕴琨,丁树哲等.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张蕴琨,丁树哲等.运动生物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冯连世,李开刚等.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及应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2.

冯美云等.运动生物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林文弢等.运动生物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张爱芳等.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及习题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一、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弄清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有问题及时提出,准备充分后开始实验。

(二)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随时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每一现象及实验数据。实验后进行整理、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杜绝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喧哗。

(四)药品架及实验室要保持整洁,保证试剂药品的纯净。试剂用后立即盖好放回原处。移液管不能混用,试剂瓶盖不能盖错。

(五)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安全操作,若有损坏仪器或意外事故发生应该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

(六)实验完毕后,清洗整理所用器皿,搞好室内卫生。将废纸、棉球、碎玻璃等杂物倒入污物桶,统一处理。必须切断仪器的电源。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及清洗方法

(一)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

1.移液管(吸管)

移液管或吸管是用来准确地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玻璃仪器。移液管一般有无分度移液管和分度移液管(刻度吸管)两种。其中无分度移液管有1ml、5ml、10ml、20ml、50ml等不同规格,只能量取全容量的溶液。分度移液管有0.2ml、0.5ml、1ml、2ml、5ml、10ml等不同规格,供准确量取液体之用。分度吸管有完全流出式、吹出式和不完全流出式3种。完全流出式分度吸管的使用方法同无分度吸管一样,当吸管内的溶液不能再自动流出时,把容器倾斜约15o,使吸管的尖嘴与器内壁相接触片刻,流出溶液的体积即等于吸管的标准容量;吹出式吸管,管上标有“吹”字样,残留在尖嘴内的溶液,最后应当吹出;不完全流出式吸管,其刻度自上而下排列。使用时溶液流到最下标线即应该停止,流出溶液的体积即为吸管的标准。

(1)首先选择与所要量取溶液容量相近的移液管(注:移液管规格要稍大于或等于所要量取的容量)。另外,在加同种试剂于不同试管中、且所取量不同时,应选择一支与最大取液量接近的刻度吸管。注意观察移液管刻度数字的排布。使用时,洗净的移液管要用被吸取的溶液洗涤3次,以除去管内残留的水分。可倒少许溶液于一干净而干燥的小烧杯中,用移液管吸取少量溶液,将移液管横卧转动,使溶液流过管内标线下所有的内壁,然后使管直立将溶液由尖嘴口放出。

(2)使用移液管时,一般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移液管或吸管的上端标线以上部位,使管下端伸入液面约lcm。不应伸入太深,以免外壁沾有过多液体;也不应伸入太浅,以免液面下降时吸入空气。这时,左手用洗耳球轻轻吸上液体,眼睛注意移液管中液面上升情况,移液管或吸管则随容器中液体的液面下降而下降,以便保持尖嘴在液面下约lcm。当液体上升到刻度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压紧管口。

(3)放下吸耳球,将移液管从液体内取出,靠在盛溶液的容器壁上,然后稍微放松食指,同时轻轻转动移液管(或吸管),使标线以上的液体流回去。当液面的弯月形最低点与标线相切时,就按紧管口,使液体不再流出。

(4)取出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液体的容器中,使其出口尖端接触器内壁,让接受容器倾斜而移液管保持直立。松开食指,使液体自然地顺壁流下。

(5)待液体全部流尽后约等15 秒,取出移液管。移液管尖部位仍留有少量溶液,除特别注明“吹”字的以外,其他移液管尖部位留存的溶液不能吹入接受容器中。

2.容量瓶

容量瓶又称为量瓶,属于精密量器,带有玻璃磨口塞或塑料塞。颈上有环形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一般为20℃)下,当液体充满到标线时凹面液体体积与瓶上所注明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主要用来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常用的为5ml、10ml、50ml、100ml、500ml、1000ml等不同规格。

容量瓶在洗涤前应先检查其密合性。瓶中加入自来水,盖好瓶塞,左手按住塞子,右手把持住瓶底边缘,把瓶子倒立片刻,观察瓶塞有无漏水现象。如果不漏,将瓶直立,瓶塞转动约180o后,再倒过来试一次。容量瓶应用根细绳把塞子系在瓶颈上,以避免打破塞子。

在配制溶液前,应先把称好的固体溶质在烧杯中溶解,然后再把溶液沿着玻璃棒从烧杯中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把洗涤液也转移入容量瓶中,以保证溶质全部转移。缓慢地加入蒸馏水,加到接近标线1cm处。等1-2 min,使附在瓶上的水流下。然后用滴管加水,直至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为止。加水时,视线平视标线。水充满到标线后,盖好瓶塞。将容量瓶倒转,等气泡上升后,轻轻振荡。再倒转过来。重复操作多次,就能使瓶中溶液混匀。

容量瓶不能加热,热溶液应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注入容量瓶中,否则会造成体积误差。

如用容量瓶稀释溶液,则用移液管或吸量管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按前述方法混匀溶液。

容量瓶不宜长期保存试剂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它会侵蚀瓶壁并使瓶塞粘住,无法打开。如配好的溶液需作保存时,应转移至磨口试剂瓶中,不要将容量瓶当作试剂瓶使用。容量瓶使用完毕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如长期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擦干,并用纸片将磨口隔开。3.烧杯

烧杯主要用于配制溶液,煮沸、蒸发、浓缩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及少量物质的制备等,是用硬质玻璃或特硬玻璃制成的。

用烧杯加热时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应垫以石棉网。

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以不超过烧杯容量的1/3为宜。

烧杯可选用水浴、油浴或砂浴等加热方式,加热腐蚀性液体时应加盖表面皿。

4.试剂瓶

试剂瓶用于盛装试剂,有广口瓶、细口瓶和滴瓶三种。

每个试剂瓶上都必须贴有标签,标明内存试剂的名称、浓度、纯度等。

试剂瓶的瓶塞和滴管不可调换,应保持原配。

使用时广口瓶、细口瓶的瓶塞应倒置桌面上。

使用滴管取液时,先取出滴管,捏紧胶头,排除空气和液体,再从瓶中吸取适量的液体。不要将溶液吸入胶头,也不要将滴管放置其它地方。

5.试管

试管常用于定性试验,盛取少量药品,便于操作和观察。试管分为普通试管和硬质试管。普通试管只能用于不加热的实验,或进行沸点不高的溶液实验;硬质试管适用于加热固体。用试管加热时,盛取的液体不应超过1/3,不需加热时不要超过1/2,加热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时,管口应向下倾斜,以防凝结水回流至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试管口不能对向人。振荡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夹持管的上端,用腕力甩动试管底部。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方法

1.一般的玻璃仪器(如烧杯、烧瓶等)

(1)首先使用烧杯配制好洗衣粉溶液或去污粉,倒入待洗玻璃仪器中。

(2)选择适当的刷子,反复刷洗玻璃仪器内、外。

(3)刷洗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使用少量蒸馏水重复3次冲洗玻璃仪器。

(4)检查玻璃仪器是否洗干净,以倒置时,玻璃仪器壁上不带有水珠为准。

2.精密或难洗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管等):先用自来水冲洗、沥干后,再放入铬酸洗液中浸泡过夜,然后用自来水清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应严格要求玻璃仪器壁上不挂水珠,以免影响所量液体的体积。吸取时还必须用所取溶液润洗2~3 次,确保所取溶液浓度不变。

3.洗刷仪器时,应首先将手用肥皂洗净,免得手上的油污物粘附在仪器壁上,增加洗刷的困难。

4.玻璃仪器的干燥一般采用自然干燥法,试管洗完后倒置斜插入试管架中,移液管插入移液管架中,如有特殊需要可在烘箱中干燥,但有刻度的玻璃仪器不能在烘箱中干燥。

三、常用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分光光度法(721分光光度计)

(一)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比色分析也是运动生化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是比色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这个定律是指有色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间的定量关系。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光(对光的波长)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物质都有各自的吸收光带,所以,当光色散后的光谱通过某一溶液时,其中某些波长的光线就会被溶液吸收。在一定的波长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与光能量减弱的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符合比尔定律。

有色物质的显色,是由于它对光线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为白光实际上是波长在

400nm-750nm的电磁波,它是由紫、靛、蓝、绿、黄、橙、红等光混合而成的。当白光通过溶液时,如果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都不吸收,则溶液透明无色;如果溶液对某些波长的光吸收较少而对其它波长的光吸收较多,则溶液呈现这种吸收较少而透过较多的光的颜色。例如,溶液吸收了红光,透过蓝绿光较多,则溶液呈现蓝绿色;吸收了黄色光,而透过蓝色光较多,则溶液呈现蓝色;上述事实说明溶液呈现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色的互补色,吸收愈多,颜色愈深。

2.21型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721型分光光度计允许的测定波长范围在360~800nm,其构造比较简单,测定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较高。因此,应用比较广泛。721型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仪器,从光源灯发出的连续辐射光线,射到聚光透镜上,会聚后,再经过平面镜转角90°,反射至入射狭缝。由此入射到单色器内,狭缝正好位于球面准直物镜的焦面上,当入射光线经过准直物镜反射后,就以一束平行光射向棱镜。光线进入棱镜后,进行色散。色散后回来的光线,再经过准直镜反射,就会聚在出光狭缝上,再通过聚光镜后

进入比色杯,光线一部分被吸收,透过的光进入光电管,产生相应的光电流,经放大后在微安表上读出。

3.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1)预热仪器。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打开比色皿暗箱盖,预热20min。(2)选择波长。转动波长选择旋钮,选择所需的单色光波长。

(3)固定灵敏度档。用灵敏度旋钮选择适当的灵敏档。其选择原则是保证能使空白档调到“100”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灵敏度较低档,这样仪器将有更高的稳定性。

(4)调节“0”电位器旋钮使检流计指针在透光率“0”;然后将比色皿暗箱盖合上,使光电管受光,调节“100%”电位器旋钮使检流计指针在透光率“100%”附近。

(5)取清洁比色皿,手指捏住比色皿的毛玻璃面,将空白或对照液及测定液分别装入比色皿内,大约占比色皿的3/4容积。比色皿外壁的溶液,必须用软绸布或擦镜纸擦干,然后分别放入比色皿架中,比色皿架位于比色皿暗箱内,它有四个小格,第一小格放空白或对照,后面三格放测定液,放好用比色皿架上的定位夹使比色皿靠在同一面上,减少测定中的误差。(6)测定。拉动比色皿架拉杆使测定液进入光路,此时检流计指针移动,最后停止不动,指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测定液的读数。检流计上同时刻有按透光率换算的吸光度(光密度)值,一般读取测定液的吸光度。

(7)关机。实验结束,切断电源,取出比色皿,洗干净并烘干,用软纸把比色皿座架及暗箱擦干净,盖上比色皿暗箱盖。

4.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和维护中应注意事项

(1)连续使用仪器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最好是间歇0.5小时后,再继续使用。当不测定时必须将比色皿暗箱打开,使光路切断,以延长光电管使用寿命。

(2)比色皿每次使用完毕后,要用去离子水洗净并倒置晾干后,存放在比色皿盒内。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保护比色皿的透光面,使其不受损坏或产生划痕,以免影响透光率。

(3)仪器要防震、防潮、防腐蚀。在日常使用中,应经常注意单色器上的防潮硅胶(在仪器的底部)是否变色,如硅胶的颜色已变红,应立即取出烘干或更换。在移动仪器时,应注意小心轻放。

四、样本的采集

(一)血液样本的采集

1.消毒:用75%的酒精消毒无名指或耳垂,然后以干棉球拭干手指上的酒精。

2.刺取血部位:手拿一次性采血针,手的动作幅度不能过大,以免引起别人的胆怯心理。以手腕摆动的力量迅速刺入手指,切口的深浅适度,约2mm左右,稍加挤压血液能流出。3.取血: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接着进行血样收集。用吸血管尖置于血滴下缘,吸管取水平位并向下略作倾斜,依靠毛细吸血管的虹吸作用吸入血液达所需20μl的刻度。

4.校正:用干棉签拭去毛细吸血管表面的血液和吸出多于所需刻度的血液。

5.备吹:将毛细管吸血的一端置于试管的液面以下,用小吸头套住毛细管的另一端。6.加液:轻轻按压吸头,使血液进入液体,并将吸血管反复吸洗三次,以保证采血量的准确。

7.混匀:摇匀试管里的血液。

(二)尿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新鲜尿液:一般定性试验,用一次性的塑料杯采集清晨尿100ml左右,置于清洁容器中,尽快送检。一般应在取样后2h内完成检测。

2.24小时尿液

如作定量检查,则应收集24小时尿,其方法如下:上午7时,嘱待测人排尽尿,弃去。从7时到次日上午7时整,嘱待测人将每次排出尿液,一并收集于清洁大容器中。然后,将尿充分混匀后,用量筒量尿液记下,从中取尿100—200ml, 置于清洁容器中送检,收集24小时尿时,应加防腐剂,以免微生物生长造成尿化学成分的改变。防腐剂的种类很多,定量检查一般用甲苯比较好,先加少量甲苯于一经消毒液浸泡后用开水清洗过的清洁容器内,在留尿过程中,甲苯会在尿面形成一薄层,防止微生物进入尿中,但如果容器不清洁,或在留完标本后再加甲苯则无效。

五、离心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根据转速不同,可以分为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和超速离心机,转速少于6000r/min的为低速离心机,低于25000r/min的为高速离心机,超过30000r/min的是超速离心机;根据用途不同,还可以将离心机分为分析离心机和制备离心机。一般实验室装备的离心机其最大转速约为4000r/min左右的台式或落地式离心机。

离心机的原理是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加速悬浮液中固体颗粒沉降(或漂浮)速度。其适用微生物菌体、大分子蛋白质、酶反应液或各种提取液,常常是由固相(固形物)与液相组成的悬浮液。

(一)一般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1.离心前:1)将离心机置于平坦和结实的地面或实验台面上。2)检查离心机调整旋钮是否处于“0”位。3)取出所有套管,起动空载的离心机,以检查离心机是否转动平衡。4)检查套管内软垫是否完好,有无其它异物。5)离心管与套管是否匹配。

2.平衡:将装有待离心液体的离心管分别放入两个完整的并且配备了橡皮软垫的离心套管之中。置天平两侧配平,向较轻一侧离心套管内用滴管加水,直至平衡。装入离心管中的液体量以距管口1~2cm为宜,以免在离心时液体甩出,失去平衡。

3.离心:将已配平的两个套管对称地放置于离心机的离心平台上。盖好上盖,开启电源。调节定时旋纽于所需要的时间(分钟)。缓慢地转动调速旋钮,使指针指向所需的转速。

4.离心完毕,将调速旅钮置于“0”位,关闭电源开关,待惯性转动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和离心套管。

5.离心结束后,倒去离心套管内的平衡用水并将套管倒置于干燥处晾干。

(二)使用离心机的注意事项

1.离心管的放置:标明离心管的号码,对称性地放置离心管。若试管数量是单数,则取另一只离心管装上等量的自来水,一起对称性的放置,盖上盖子,旋紧盖子的旋钮。

2.检查电源开关,插上电源,将转速开关和时间旋钮均调到零。

3.离心机启动后,如有不正常噪音或震动,应立即切断电源,分析原因,排除故障。

4.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试液洒在机器上面及转头里面,用毕及时清理,擦拭干净。

5.离心机运转过程中严禁开盖,严禁用手或其他物体迫使离心机转头停转。

六、自动尿八项分析仪(MA-4210)的使用技术

自动尿八项分析仪(MA-4210)是一种半自动分析仪器,用于化验尿液中亚硝酸盐Nit、pH 值、葡萄糖Glu、蛋白质Pro、潜血BLD、尿酮体u-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

(一)操作步骤

1.开启电源,将试剂条支架插入支架槽内,仪器进行自检。

2.将标准试纸条放在支架上,进行仪器校准。当标准试纸条测定结果与仪器的规定一致时,即可进行样品测定。

3.按开始键,在5s内将浸有尿液的尿八项试纸条放入试纸条支架内,进行测量。

4.每个样品测定20s后,仪器自动打印出测量结果。

5.测定完毕后,将试纸条支架进行清洗,擦干。

6.关闭电源。

(二)注意事项

1.仪器预热,使其稳定。

2.新鲜的尿液在常温下测试。

3.测试结束后,将试剂条架用清水冲洗,用软纸擦干。试纸筒盖严,保持试纸条的干燥、防潮。

4.试剂条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浸尿后的试剂带应在“20”以前放在试剂带架上。

6.使用干净的取样杯,使用新鲜的尿液。

7.试剂带浸入尿样的时间为2秒,所有试剂垫包括参考垫在内全部浸入尿样中。

8.仪器使用的最佳湿度是20℃-25℃,室温和尿样最好维持在这个范围。

9.尿液中含有维生素C,可以造成葡萄糖和(或)潜血含量低的假象。

(三)尿中各指标的正常值及意义

【高考生物】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

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

绪论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1、解释人体运动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的知道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效性;二、高度专一性;三、可调控性 一、底物浓度与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水在运动中有何作用?水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等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 运动时,人体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运动能力。 3.无机盐体内有何作用?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无机盐在体内中解离为离子,称为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4.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他们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共有两种形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相同点:1、反应场所都是在线粒体;2、都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 不同点:1、在无氧代谢供能中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为主,而人体所利用的ATP约有90%来自于氧化磷酸化的合成即在有氧代谢中主要提供能量;2、底物水平低磷酸化不需要氧的参与,氧化磷酸化必须要有氧;3、反应的方式不同。 5.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运动对血清酶有何影响? 一、酶催化能力的适应;二、酶含量的适应。 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高 ②、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③、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④、环境: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6.试述ATP的结构与功能。 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其分子结构 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7.酶:酶是生物体的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故又称为细胞呼吸。 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

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1.若已知工质的绝对压力P=,环境压力Pa=,则测得的压差为(B)A.真空pv= B.表压力pg=.真空pv= D.表压力p g= 2.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的准平衡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A) A.技术功为正 B.技术功为负 C.体积功为正 D.体积功为负 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的特点是(B)=0 =>W s>s′>s″>s′s>s″ 16.可逆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气流焓的变化与压力变化的关系为(B) ====pdv 17、饱和湿空气的相对湿度(B)A.>1B.=1C.<<<1 18.湿空气的焓h为(D)湿空气的焓湿空气的焓干空气与1kg水蒸汽焓之和干空气的焓与1kg干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焓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单位物量的理想气体的热容与_____有关。(ACDE)A.温度B.压力C.气体种类D.物量单位E.过程性质 2.卡诺循环是__AD___的循环。 A.理想化 B.两个定压、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C.效率最高 D.可逆 3.水蒸汽h-s图上的定压线(AD)A.在湿蒸汽区为直线B.在过热蒸汽区为直线C.在湿蒸汽区为曲线 D.在过热蒸汽区为曲线 E.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是斜率不同的直线 4.理想气体经绝热节流后,前后稳定截面上的__BD___相等。 5.A.压力B.温度C.比体积D.焓E.熵

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1、人体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类物质构成。 2、人体内的能源物质主要包括___、___和___。 3、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 葡萄糖 B 维生素 C C 氨基酸 D 软脂酸 一、是非判断题 1、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2、人体所利用的A TP都是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 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所需的A TP 主要是以底物 水平磷酸化的方式合成的。 二、填空题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是___。 2、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物质是___、___和___。 三、选择题 1、()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A.ATP B. 糖 C.脂肪 D. 蛋白质 2、正常人安静状态所利用的A TP约有()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 A.80% B. 85% C.70% D. 90% 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需要的A TP主要以()方式合成的。 A.底物水平磷酸化 B. 氧化磷酸化 C.生物氧化 D. 丙酮酸氧化 4、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终产物是()。 A.乳酸 B. 氨基酸 C.核酸 D. 柠檬酸 四、简答题 1、简述运动时ATP的再合成途径 一、判断题 1、糖类物质就是碳水化合物。 2、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8(10)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以有利于糖的利用和水分的吸收。 3、血糖是骨骼肌利用的最重要肌内燃料。 4、脑组织糖原储量很少,正常大脑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浆游离脂肪酸。 5、肌糖原可以大量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稳定。 二、选择题 1、一般所说的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 A 果糖 B 糖原 C 葡萄糖 D 6-磷酸葡萄糖 2、维持大脑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源物质主要来自()。 A 大脑的糖储备 B 肌糖原 C 肌肉中的葡萄糖 D 血液中的葡萄糖 3、长时间运动血糖下降时首先受影响的是()。

《热工基础》试卷A

2011-2012硅酸盐专业《热工基础》期末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30分) 1、流体的密度—— 2、静压强—— 3、体积流量—— 4、发热量—— 5、相对湿度—— 6、黑体—— 7、干燥—— 8、完全燃烧—— 9、高温系数—— 10、干球温度—— 二、填空:(25分) 1.煤的工业分析法组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2.空气过剩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3.表示固体和液体燃料组成的基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在燃烧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而在干燥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不完全燃烧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表示湿度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为了测定方便; ______表示空气的相对干燥能力;________便于干燥计算。 三、简答题:(25分) 1、燃烧计算的内容有哪些? 2、如何对煤进行工业分析? 3、如何根据雷诺准数的大小来判断流体的流态? 4、冬天用手接触相同温度的铁块和木块时感到铁块比木块凉,这是为什么?

5、流态有几种?表现形式有何不同?如何判定? 五、计算题(20分) 1、水从三段串联管路流过,管路直径分别为:d1=100mm, d2=50mm, d3=25mm, ω3=10m/s,求ω1和ω2. 2、已知标态下CO2的密度为1.96kg/m3, O2的密度为1.43kg/m3,CO 的密度为1.25kg/m3, N2的密度为1.25kg/m3。今测得某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的体积百分比:CO2 =28.8% ,O2=1.0% ,CO =0.2%,N2=70%,求此废气标态时的密度。 3、一炉壁由耐火砖砌成,厚度δ=250mm,耐火砖内表面温度t1=1000℃, 外表面温度t2=100℃, 耐火砖平均导热系数为λ=1.28W/(m.℃)。求通过炉壁的热流量。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4、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8、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2、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3、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4、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1、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习题-运动生物化学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E1982年 2.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E. 研究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 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基 C. 辅酶 D. 金属离子 E .变构剂 4.酶促反应速度(V)达最大反应速度(Vm)的60%时,底物浓度[S]为() A. 1 Km B. 2 Km C. 1.5 Km D. 2.5 Km E. 3 Km 5.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葡萄糖 B.维生素C C.氨基酸 D.软脂酸 E.糖原 6.酶分子中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是() A. 结合基团 B. 催化基团 C. 碱性基团 D. 酸性基团 E. 疏水基团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A. 低温可以使酶失活 B. 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 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 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 以上全对 8.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 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 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D. 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 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9.一种酶作用于多种底物,其天然底物的Km是() A. 与其他底物相同 B. 最大 C. 最小 D. 居中 E. 与Km相同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运动生物化学(2.1.2)--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第九章 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 习 题 作 业 1、名词解释 1、尿肌酐系数 2、磷酸原商 3、乳酸能商 4、乳酸阈 二、填空题 5、尿肌酐是▁▁▁的代谢产物,测定尿肌酐可评定▁▁▁▁▁▁▁▁▁的供能能力。 6、通常采用尿肌酐系数来评定运动员的▁▁▁与▁▁▁素质,男性的正常值为▁▁▁▁▁▁mg/Kg.BW,女性的正常值为▁▁▁▁▁▁mg/Kg.BW。 7、运动员从事短时间激烈运动,乳酸少成绩好,说明其▁▁▁▁▁▁能力强。 8、在测定AQ时,AQ值越高,说明▁▁▁生成少,功率输出▁▁▁,▁▁▁▁▁▁能力好。 9、在测定LQ时,LQ值越高,说明▁▁▁▁▁▁素质好。 10、运动员全力跑400米后,血乳酸仍为原来水平,而运动成绩提高,这说明运动员的水平▁▁▁。 11、乳酸阈是评定▁▁▁▁▁▁供能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认为是▁▁▁mmol/L。但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故在评定时一般都要测定▁▁▁▁▁▁来进行评定。在测定时,常采用▁▁▁负荷法。 三、A型选择题(单选题) 12、尿肌酐是( )的代谢产物。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磷酸肌酸 D、蛋白质 13、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 )的供能能力。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A+B 14、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机体的( )素质。 A、力量 B、速度 C、耐力 D、力量、速度 15、正常成年男性的尿肌酐系数值是( )mg/Kg.BW。

A、10-25 B、18-32 C、15-35 D、12-16 16、正常成年女性的尿肌酐系数值是( )mg/Kg.BW。 A、10-25 B、18-32 C、15-35 D、12-16 17、10秒的极大强度运动,乳酸生成量少,而所做的总功率增加,这是( )能力提高的表现。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A+B 18、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血乳酸最大浓度提高了,说明其( )能力提高了。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A+B 19、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运动45秒,所做的总功率高,而血乳酸的增加值不高,说明其速度耐力素质( )。 A、较差 B、一般 C、较好 D、无法评定 20、全力跑400米后3-9分钟所测得的血乳酸值在10mmol/L左右,说明其糖酵解供能能力( )。 A、较差 B、一般 C、较好 D、无法评定 21、100米游泳的供能能力训练时,主要是发展( )供能能力。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B+C 22、乳酸阈是评定( )能力的重要指标。 A、磷酸原供能 B、糖酵解供能 C、有氧代谢供能 D、A+B 23、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乳酸阈跑速提高了,说明( )能力提高。 A、磷酸原供能 B、糖酵解供能 C、有氧代谢供能 D、A+B 24、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时,可采用( )训练。 A、乳酸 B、磷酸原 C、无氧阈 D、最大强度 25、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时,可采用( )训练。 A、低乳酸 B、磷酸原 C、无氧阈 D、最大乳酸 四、B型选择题(多选题) 26、评定磷酸原供能供能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 A、LQ评定法 B、AQ评定法 C、尿肌酐评定法 D、30米冲刺法 E、10秒内快速运动评定法

关于运动生物化学知识总结

辨析体能、体适能、体质、身体素质。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 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③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④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1] “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在测量上,体适能分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与体重控制三个面向。 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1.多糖: 由多个(>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类,不溶于水,皆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又称细胞呼吸。 3.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进行补充的氨基酸。 4.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着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5.高住低训:利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的训练统称为高住低训。 6.运动营养品:是指适用于专业和业余运动人群食用的、能满足运动人体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具有特定运动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及口服制品。 7.α-氨基酸:是指在紧连羧基的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了一个氨基丁氨基酸。 8.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9.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10.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代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1.缓冲溶液:一种弱酸和该弱酸盐所形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混合溶液。 12.双糖:由2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水解后又生成2分子单糖。 13.酶活性: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酶活性,或酶活力。 14.转氨基作用:是某一种氨基酸与α—酮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 2.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分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 葡萄糖生成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过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 TP。 3. 什么是β-氧化?一次β-氧化包括哪几个步骤?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2O和H2O,其碳链的断裂是在β位碳原子出发生的,故把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称为β—氧化。每一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4个步骤。 4.简述血糖的生物学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2)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3)血糖是运动肌的燃料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乳酸阈强度训练法(2)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3)高住低训法(4)高原训练法 6.什么是高住低训?高住低训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机制是什么? 答:高住低训是指运动员居住证高原或模拟的高原上,而在1000米以下的平原训练。机制:运动员居住在模拟高海拔的低氧环境下,刺激运动员自身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并维持在高水平,引起红细胞总量增加, 随之最大摄氧量增加,因此,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耐 力。 7.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1)丙酮酸转化 成丙氨酸,减少乳酸生成,有利于缓解肌肉内环境酸 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2)肌肉中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 高;(3)丙氨酸生成葡萄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保 证运动能力。 8.简述脂肪的供能特点。(1)储存能量多。体内糖原 的储量较少,而脂肪的储量可高达体重的10%-20% 以上,并可长期储存。(2)供能效率高。体内氧化脂 肪的供能价值可高达37KJ/g,而氧化糖原和蛋白质 分别只有17kJ/g和16kJ/g。(3)占居空间少。脂肪可 以无水状态存在,而1g糖原须结合2-3g水,所以1g 无水脂肪储存的能量是1g水合糖原的6倍多。 9.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的原则是什么?对于运动员 的膳食营养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应遵循“四 多”和“三少”原则。“四多”是指主食、蔬菜、水 果、奶制品的摄入量应较多。“三少”是指油脂、肉 类、油炸食品的摄入应少。 建议:1、自由地摄入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占膳 食总热量的55%-60%,甚至70%。2.适量地摄入蛋白 质。3.生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 入。4.运动前、中、后使用运动饮料。5.控制脂肪的 摄入量,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6.注意早 餐和午餐的质量。 10.简述经典的糖原填充法的实施步骤。(1)在比赛 前一周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2)后3天继续减量运 动,膳食中糖减至每日250-350g(3)赛前两天每天 食用糖类500-700g 11.酶的命名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1)根据酶 的底物命名。如水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分别 称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2)根据酶催化 的反应性质来命名。①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 酶,类称为氧化还原酶,包括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 氢酶、过氧化酶等;②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 称为水解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 根据酶的特点来命名,如胃蛋白酶。 12.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常见问题有哪些?1、碳水化合 物摄入不足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3、部分维 生素摄入不足4、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5、钙摄 入不足6、运动中忽视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 四、论述题 1. 试分析400米跑运动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疲 劳特点及在运动前后应注意的营养问题。答:(1)供 能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 统兼有的混合代谢。随运动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 从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有氧代谢供 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度。(2)训练方法:乳酸阈 强度训练法、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高住低训法。(3)疲劳特点:中枢疲劳、外周疲劳、 局部疲劳、整体疲劳、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呼 吸系统疲劳等。(4)注意营养问题:各种食物的能量 比例要合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食物应 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要小;合理的每日食物摄入量; 合理的进食时间 2.合理补液对运动能力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科 学合理的补液? 答:合理补液可以降低运动过程的心率、降低体温、 保持血浆流量。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补液的原则是保持水平衡和少量多次的补 充。(1)运动前补液:运动前两小时补液400~600ml; 运动前15分钟左右补液100~300ml,补充的饮料中 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和糖。(2)运动中补液:一 般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ml,或每跑2~3公 里,补液100~200ml,每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l。(3) 运动后补液:脱水后的复水越早越好,补液量可根据 体重的丢失情况确定,应补充含电解质及糖的运动饮 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暴饮,忌饮纯水。 3.试述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运动 后影响乳酸消除的因素有哪些?P55 答:1、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第一,在心肌、骨骼 肌内氧化成CO2和H2O;第二,在肝、肾经糖异生 作用转变成为葡萄糖或糖原;第三,经汗、尿排出体 外;第四,在肝内合成脂肪、丙氨酸等。(1)乳酸直 接氧化成CO2和H2O。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心 肌、骨骼肌及其他组织能从血液中吸收乳酸,在乳酸 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再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2O和H2O并释放能 量。(2)乳酸异生成葡萄糖或糖原。在肝内异生成葡 萄糖或糖原,肝葡萄糖再进入血循环系统补充血糖的 消耗,或扩散入肌细胞再合成肌糖原,称为乳酸循环。 意义:(1)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乳酸可随血循环入 心肌和氧化能力强的骨骼肌,进行优化释能或者肝脏 作糖异生的底物,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恢复,维持 血糖的平衡。(2)乳酸代谢可防止因乳酸过多而引起 的代谢性中毒,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积极作用。(3) 乳酸的汽清除使酵解终产物不断移去,有利于糖酵解 继续进行,以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4. 试述运动员应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补糖。(1)运 动前补糖:①大量运动前数日增加膳食中糖类比例占 总能量的60%-70%,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量, 同时逐渐增加糖量至70%。②运动前4小时内补糖一 般为4g/kg,运动前2-4小时补糖一般为1-5g/kg,运 动前2小时内补糖一般为以液体含糖饮料为主,浓度 应低于8%。(2)运动中补糖:运动中每隔30-60分 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一般不超过 60g/h,于20-60g/h,一小时内不超过80g,分3-4次 补充。(3)运动后补糖: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 越好,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 补糖。运动后即刻补充液体糖至少0.7g/kg,24小时 内补充糖量9-16g/kg。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卷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适用 (闭卷,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什么是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热力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称为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驱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且无耗散。 2. 温度为500°C 的热源向热机工质放出500 kJ 的热量,设环境温度为30°C ,试问这部分热量的火用(yong )值(最大可用能)为多少? 答: =??? ? ?++- ?=15.27350015.273301500,q x E 303.95kJ 3. 两个不同温度(T 1,T 2)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T 1吸收热量Q 1向低温热源T 2放出热量Q 2,证明:由高温热源、低温热源、热机和功源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 。假设功源的熵变△S W =0。 证明: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为 (1分) 对热机循环子系统: 1分 1分 根据卡诺定理及推论: 1分 4. 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右图所示。若将隔板抽去,试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状态参数(T 、P 、u 、s 、v )如变化,并简述为什么。 答:u 、T 不变,P 减小,v 增大,s 增大。 自由膨胀 12iso T T R S S S S S ?=?+?+?+?W 1212 00ISO Q Q S T T -?= +++R 0S ?= iso S ?=

5. 试由开口系能量程一般表达式出发,证明绝热节流过程中,节流前后工质的焓值不变。(绝热节流过程可看作稳态稳流过程,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答:开口系一般能量程表达式为 绝热节流过程是稳态稳流过程,因此有如下简化条件 , 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根据质量守恒,有 代入能量程,有 6. 什么是理想混合气体中某组元的分压力?试按分压力给出第i 组元的状态程。 答:在混合气体的温度之下,当i 组元单独占有整个混合气体的容积(中容积)时对容器壁面所形成的压力,称为该组元的分压力;若表为P i ,则该组元的状态程可写成:P i V = m i R i T 。 7. 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是否就愈大,愈有利?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否,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愈小,耗功越大。(2分) 证明:T T w q T T T R ?==-= 2 2212ε,当 2q 不变,T ?↑时,↑w 、↓R ε。即在同样2q 下(说明 得到的收益相同),温差愈大,需耗费更多的外界有用功量,制冷系数下降。(3分) 8. 一个控制质量由初始状态A 分别经可逆与不可逆等温吸热过程到达状态B ,若两过程中热源温度均为 r T 。试证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多,对外做出的膨胀功也大。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王凯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课程编号:144213 英文名称:sports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 学分:2 开设专业:休闲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研究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从而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视最新科学成就的介绍和体现体育专业的特点及需要。在体育科学和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初步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 代谢及调节的基本规律。 2.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反兴奋剂及其监测技术、机能监 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等)提供理论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 2.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3.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重点与难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 1.掌握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 2.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3.掌握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4.熟悉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5.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糖代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重点与难点:糖代谢的不同化学途径及其与ATP合成的关系 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 1.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 2.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 3.掌握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 4.理解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酮体代谢的意义;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第四章蛋白质代谢与运动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分子组成和基本代谢过程; 2.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3.了解运动与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适应。 重点与难点: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的规律;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第五章水无机盐维生素的生物化学与运动 1.了解掌握水的生物学功能与对运动能力影响 2.了解掌握无机盐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3.了解掌握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六章酶与激素 1了解酶的特点,理解运动中酶的适应变化及运动对血清酶的影响和应用 2了解运动对

运动生物化学测试题

第一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 A.磷酸化酶 B.肌酸激酶 C.磷酸果糖基酶 D.乳酸脱氢酶 2、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 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 TP 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D.加速新陈代谢 3、乳酸阈(乳酸无氧阈)强度训练,主要发展(C )供能能力的训练 A.磷酸原系统 B.无氧代谢 C.有氧代谢 D.神经系统 4、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趋势是(D) A.上升 B.先不变后上升 C.下降 D.无明显变化 5、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 A.HDL B.CM C.VLDL D.LDL 二.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三个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系统 2.糖酵解是体内组织的葡萄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霉是磷酸果糖激素酶 4.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5.糖异生是非糖物质转变成为葡糖糖/糖原的过程 三.是非题: 1.乳酸在体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的代谢途经属于糖异生过程。(×) 2.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是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3.糖酵解是运动时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的重要能量代谢(×) 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糖是大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四.问答题: 1.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答:(1)糖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对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糖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2.试述耐力训练对肝糖原利用的影响 答:耐力训练适应后,运动肌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提高,引起运动肌吸收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防止肝糖原的过多分解。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 . 第二大组: 一.选择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

一、判断题: 1. 平衡状态一定稳定状态。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3.公式d u = c v d t 适用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 4.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不变则压力表的读数也绝对不会改变。 5.在T —S 图上,任意二条可逆绝热过程线不能相交。 6.膨胀功与流动功都是过程的函数。 7.当把一定量的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压缩到相同的终状态时,以可逆定温压缩过程最为省功。 8.可逆过程是指工质有可能沿原过程逆向进行,并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9.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 T q d d c ,可知理想气体的p c 为一过程量; 10. 自发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 11.在管道作定熵流动时,各点的滞止参数都相同。 12.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 13.闭口绝热系的熵不可能减少。 14.闭口系统进行了一个过程,如果熵增加了,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5.理想气体的比焓、比熵和比定压热容都仅仅取决与温度。 16.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一定下降。 17.任何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任何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 18.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19.混合气体中质量成分较大的组分,其摩尔成分也一定大。 20.热力学恒等式du=Tds-pdv 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 21.当热源和冷源温度一定,热机工质能够做出的最大功就是在两热源间可逆热机对外输出的功。 22.从饱和液体状态汽化成饱和蒸汽状态,因为气化过程温度未变,所以焓的变化量Δh=c p ΔT=0。 23.定压过程的换热量q p =∫c p dT 仅适用于理想气体,不能用于实际气体。 24.在p -v 图上,通过同一状态点的定熵过程的斜率大于定温过程的斜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