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选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考点二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1.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2. 战国,秦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使关中成为千里沃野
3. 井渠是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现在流行于新疆一带的干旱地区。
4. 考点三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个体经营为主。表现: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第2课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具有代表性;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绘彩,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的装饰。
宋代 瓷器遍布各地,有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考点一 “市”在历代的发展
1. 秦:商品买卖明码标价,政府严格管理
2. 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九市
3. 南北朝:“草市”形成,由“草市尉”进行行政管理
4. 唐:乡村集市“草市”普遍,逐渐成为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市的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 宋:“市”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在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草
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6.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考点一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1. 含义 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后历代封建王朝大
都推行这种政策
2.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
3. 表现: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西汉确立商人入
籍的制度
4. 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考点二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 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2. 后果: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社会。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课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1.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 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1)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起 (2) 地点:沿海地区
(3)途径: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②部分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于近代工业企业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如:方举赞、孙英德等创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考点三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
(1) 特点: ①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的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
业体系③比重:民族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比重小
(2) 原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外资和本封双重压迫又与之有一定依赖关系等 考点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 (1)时间: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期
(2)有利条件:①帝国主义扩大经济侵略尤其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准许民间设厂 ③人们呼吁以“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机。
(3)代表企业: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荣氏兄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一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
(1)民国初期(约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民众反帝爱国运动③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表现:新建厂矿企业、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业(最大新式工业,天津、青岛为中心)和面粉业(第二大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考点二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年):陷入困境
原因:①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取得特权,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独占中国市场④国民党内战的破坏,通货膨胀政策和苛捐杂税⑤官僚资本的压迫
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考点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同事客观上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3.文化:西学东渐,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点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1956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
考点二中共八大的召开
1.时间:1956年
2.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内容: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总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考点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
2.开展:1958年
3.危害: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群众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4.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1)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等(2)意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开始于安徽、四川
(2)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同时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政府等农村基层政权(3)作用: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我国对外开放割据初步形成及特点
(1)经济特区:①1979年决定对广东、福建给予对外特殊政策②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③1988年设置海南岛经济特区
(2)经济技术开发区:①开始: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等
(4)开发开放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考点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
1.过程:
(1)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1997年中共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突破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④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奠定了基础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服饰:①近代男装:长袍马褂(传统)、西装(传入,民国后流行)、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综合中西服装优点)
②近代女装:旗袍的改良,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
③现代服装:建国初,与政治生活联系,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普遍;文革时期,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社会习俗变化:(1)婚礼:①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②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2)丧礼: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开始简化,(一些城市)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建立殡仪馆与公墓②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其他:①民国成立后,开始剪辫易服、破令放足等②会面礼: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等
3.交通工具的进步:(1)城市代步工具:人力车(洋车)→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和家用汽车(2)交通运输业:①轮船:洋务运动推动1865年自行设计;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2006年青藏铁路贯通③城市: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1969年北京地铁;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④民航:起始:20世纪20年代初 30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
4.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邮政:(近代之前:驿站、民信局)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通信范围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③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
(2)近代电信:①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后线路遍及18省②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③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3)电话:①1882年:传入中国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④2003年第三季度末: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5.近现代报刊的逐渐普及:(1)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报刊(如:《昭文新报》)(3)维新变法运动中: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形成国人办报高潮,代表《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出现了专门分工
6.近现代影视的逐渐普及:(1)电影:经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