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雨点儿》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雨点儿》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雨点儿》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雨点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郭,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点儿》。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骗钱科学童话。课文用拟

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

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

中第五小题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

以探究。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通过两个多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

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

受他们的欢迎。所以我把识字教学渗透在课文朗读理解中。避免了因识字而识字。巩固生字我采用多媒体《送雨点儿回家》这种游戏。但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好动、好玩。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看听说想有机结合。锻炼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正确的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本课中的11个生字。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五、说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引导性。

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

重要。如: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在让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出示卡片“数不清”时,让学生结合生活说“数不清的东西” 等。

(2)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

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个美丽

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

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感空间。培养语感提高学习兴趣。在课

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为学生学习创设好的想象空间。

(4)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

体现人文性的同时,关注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注重朗读感悟。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也力求

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如: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说话。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

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雨点儿》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3、课时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读通读

顺课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

物生长的关系。

二、说目标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

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为此,我按知

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制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

同时,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

的综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至二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方面,

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确

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

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三、说学情

如今,班上的学生已入学三个多月,学习了汉话拼音,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但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得较重,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

年龄小,记忆力较强,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还较短,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在此,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学开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一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提了自读要求:读准了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带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馈检查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去独立掌握他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识字,为实现这个目的,紧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主识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结合课件理解“数不清”和“飘落”,并依据课后作业的安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用“______从

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耻,

我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质疑,用“为什

么”提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为什么大雨点要到

没花没草的地方?等问题在学生反馈时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并通过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疑,学生明白了,干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

所以大雨点去了那儿,相信小雨点长大后,也会去帮大雨点的忙,使那儿长出更

红的花、更绿的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关心、友爱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内容有

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之后,我又让学生

分角色朗读,体现学生的个性,又一次得以张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

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

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五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

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

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此时,不生的

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

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

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

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花红

长更

草绿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对带拼音的课文基本能读通,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好玩、好动,同时对于故事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4、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识字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识字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发现字音,字形特点,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体验发现之美,感受合作乐趣。真正做到新课程所提出的: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地获得知识的理念。

2、指导学生在境中读,读中悟。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畅想,在要求自主感受,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想的空间。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效果,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让他们在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个

性,读出体验,在读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由读到悟,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带入

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蓝蓝的天上住着云妈妈,她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雨点娃娃,这些雨点娃娃啊可喜欢旅行了。今天,就让我们背着降落伞和雨点儿进行一

次快乐之旅吧!”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产生迫不及待想

学习的兴趣。课题“雨点儿”是一个儿化音,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是一个较难

读的音节。因此,我将采取范读及手势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并指导学生呼叫

“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名字来多次练习,达到读准、读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年级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良好时期。在阅读之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利

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承接上面的情境,以“云

妈妈”的形式给学生送出旅行前的温馨提示:要求学会三读。

1、一读:读通顺,句子较长的多读几遍。

2、二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三读:知道大小雨点儿分别去哪里?

三个环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得一

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读中悟铺设基础。

(三)、自主识字,学会合作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共有11个生字需要识记,相对来说识字量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我设计了雨点儿闯关的

游戏环节,即以大小雨点儿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难关为点,出示生字。要求学习运

用以往的拼音知识,分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同时,启发学生用上部件、熟字

和偏旁来识记字形,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知,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词句结合,读中理解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个不恰当的套用,把它套用到语文上,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更易于掌握。因此,紧接着“生字关”,引导学生闯“词语关”。把“数不清、飘落、回答”以生字手拉手的词语形式出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哪些东

西是数不清的?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通过他们的生活体验明白“数不清”是

指多,“飘落”是指轻柔,在生活与学语文间构架起桥梁。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

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通过重音、停顿的指导,采用同桌听读、个别读、小组

读的形式。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

同时,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喜爱表演,由“回答”一词拓展开去,让学生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回答,再用不同符号划出大小雨点儿问与答

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我设置分角色朗读,找朋友赛读,为动画配音读的方式,

让学生融入情境,兴趣盎然地读,读出童真童趣。

(五)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为学贵有疑”。能针对课文质疑是开启理解

大门的钥匙。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

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

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

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

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情境:说着说着,大小雨点儿就到达了旅

行的目的地,解下降落伞,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变化。

在此,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雨后美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达内心

的感受,如: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如果你就是这里的一朵花,或

一株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

钦佩、或欢迎之情。

同时,启发学生想像:雨点儿还会飘落在哪里?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森

林里的树啊、小动物们会怎样想?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激

发想像、发展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因想像而开阔,越是联想得丰富,对课文中雨水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理解就越透彻,回到对课文的朗读上就更能入情入境。

五、书写训练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注意起笔及笔顺规则,写的端正、匀称。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因此,在课文结束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设置了两道课外延伸题:

1、今天的旅行可真快乐!不过,我要请你们帮我查一查:我是怎样变成天上的雨点儿的?

2、了解我,请做一做:种一盆花或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

七、总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牢牢把握住教师创设的情境仅仅是一个场,学生才是场上的主角。让他们自由想像,挥洒个性,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下识字,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想只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

一、教材分析: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

2、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1、2、3、4自然段。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三、设计理念:

1、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让他们在美

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

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是歌曲导入,认读课题:《小雨沙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放在开始,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也比较自然。而课题“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一个朗读难点,我试图通过反复范读来降低和突破这个难点。

第二部分是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前面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

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部分里我先范读了课文,然后

再让学生自由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接着便是分段朗读,同时学习生字。如:

第一自然段,先学习五个生字,每个生字学习都有侧重点,“数”、“清”、“彩”重点正音,并了解多音字“数”,“飘”、“落”重点记忆字形。然后

再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有了前面的制、词递进教学,读好整句话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最后在学完生字之后,让

学生再一次朗读全文。

第三部分是学习课文,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重点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这两个词语,并进行语言训练:()数不清;()从()飘落下来。而第2、3、4自然段,则是要让学生学会“问”练习“答”和“说”,重点指导学生读好

问的语气。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读好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第四部分是指导生字书写:先让学生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观

察所得,然后通过教师一笔一画的范写到学生临写,最后是反馈书写情况,学生

再次练写。

第五部分是设置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并在《小雨沙沙》的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

五、教后反思:

纵观本堂课,以下几点是我力求体现的:

1、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识字、认词、读句、学文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初读第1自然段时,从学习生字“数”、“清”、“彩”“飘”、“落”着手到认读词语“数不清”“云

彩”“飘落”,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层

层递进。后来在具体学文感悟环节,通过调动学生日常生活感知理解“数不清”,又借助纸片演示理解“飘落”,进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这种教学设

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学的词、句,读通课文,读懂

课文。

2、以读为本,注重朗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

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个

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

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

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讲,正确的朗读是理解课

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

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这节课中,学习大小雨点儿对话这一环节,我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采用了

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齐读……让学生通过各

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3、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如:在具

体的语境中理解词义,训练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数不清;(什

么东西)从(哪里)飘落下来。要求学生尽量说完整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达到学好语言运用好语言的目的。

存在不足:

2、这节课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但是总觉得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读得也不到位,问和答的语气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朗读没有明显的增量。

总之,一堂课下来,还存在很多的遗憾,有待我今后不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