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防护及护理

艾滋病的防护及护理
艾滋病的防护及护理

艾滋病的防护及护理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在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是在()内进行复制D

2、最常用的HIV诊断方式是()B

3、艾滋病目前全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4、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B

5、HIV病毒特点不包括()A

医护人员应对艾滋病方式

1、()是HIV感染者行为干预的第一步C

2、HIV感染者和病人常见心理反应的第一个阶段是()A

3、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A

4、()是HIV阳性结果告知的工作基础D

5、照顾艾滋病患者需掌握的要点不包括()C

HIV感染抗病毒治疗及不良反应处理

1、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抗HIV病毒治疗并且合并HBV或HCV感染的病人,若出现ALT >200,正确的处理方式是()D

2、抗HIV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由去羟肌苷和司他夫定引起,通常出现在治疗后至少3个月后A

3、HIV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后又反复>400拷贝/ml,是为()B

4、关于抗HIV病毒治疗后的骨坏死,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D

5、关于HIV抗病毒治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C

依从性教育

1、针对影响抗HIV病毒治依从性的社会因素,目前主要采用的干预方法是()D

2、影响抗HIV病毒治依从性的病人/医务人员的因素是()B

3、如果一患者按规定服用药物的数量为90片,实际服用了87 片,则该患者的依从性是()D

4、对HIV病毒治依从性差的静脉吸毒者督导的重点是()A

5、下述内容属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提供的第二次咨询的内容的是()C

HIV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1、可能暴露的意外情况,不包括()A

2、不会传染HIV的体液或分泌物是()A

3、对于针刺伤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不正确的是()B

4、对具有潜在HIV感染风险的人员应在暴露后尽快开始预防性治疗,最好不要超过()A

5、接受PEP药物者中,74%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C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一、建立合理、实用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灵活的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HIV感染的病人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高度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当然,直接护理的基本技巧与护理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特殊措施之一是消毒隔离及管理问题。 由于艾滋病是传染病中最新的一族,隔离消毒措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人们谈艾色变,大家如临大敌,似乎怎么隔离都不过份。消毒更严格,病人用物几乎能焚烧的全部焚烧,其他一律高压消毒。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了解到HIV 感染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暴露和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因此,目前的消毒隔离措施更实际和实用了。 1.消毒隔离 (1)病房要求:什么样的人需住单间呢?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病人有相当经济能力,提出特需服务的病人。 (2)皮肤粘膜的保护:为防止HIV感染,护士实施护

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是接触HIV感染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3)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 护士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千分之五的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形处理后由卫生局指定厂家回收。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再与一般同类物统洗。 (4)送检标本处理: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5)尸体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2.灵活的管理模式:

艾滋病的防护及护理

艾滋病的防护及护理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在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是在()内进行复制D 2、最常用的HIV诊断方式是()B 3、艾滋病目前全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4、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B 5、HIV病毒特点不包括()A 医护人员应对艾滋病方式 1、()是HIV感染者行为干预的第一步C 2、HIV感染者和病人常见心理反应的第一个阶段是()A 3、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A 4、()是HIV阳性结果告知的工作基础D 5、照顾艾滋病患者需掌握的要点不包括()C HIV感染抗病毒治疗及不良反应处理 1、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抗HIV病毒治疗并且合并HBV或HCV感染的病人,若出现ALT >200,正确的处理方式是()D 2、抗HIV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由去羟肌苷和司他夫定引起,通常出现在治疗后至少3个月后A 3、HIV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后又反复>400拷贝/ml,是为()B 4、关于抗HIV病毒治疗后的骨坏死,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D 5、关于HIV抗病毒治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C 依从性教育 1、针对影响抗HIV病毒治依从性的社会因素,目前主要采用的干预方法是()D 2、影响抗HIV病毒治依从性的病人/医务人员的因素是()B 3、如果一患者按规定服用药物的数量为90片,实际服用了87 片,则该患者的依从性是()D 4、对HIV病毒治依从性差的静脉吸毒者督导的重点是()A 5、下述内容属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提供的第二次咨询的内容的是()C HIV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1、可能暴露的意外情况,不包括()A 2、不会传染HIV的体液或分泌物是()A 3、对于针刺伤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不正确的是()B 4、对具有潜在HIV感染风险的人员应在暴露后尽快开始预防性治疗,最好不要超过()A 5、接受PEP药物者中,74%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C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人文关怀【论文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积极探讨适应艾滋病患者的新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由原来的58.67%降至33.33%。结论在积极做好职业防护和各项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并积极实施良好的护理对策、提供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确实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艾滋病仍是全球热点的健康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疫情J。2005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HIV感染和AIDS患者约65万人。对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随着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共同抗击AIDS口号的提出以及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免费使用,近年来本院艾滋病患者的住院例数明显上升,针对如何控制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如何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本院在积极号召做好职业防护、采取抗病毒、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对

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强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针对其心理特点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关怀,在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4例为实验组,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6岁,平均(31.54-7.5)岁;感染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者4例,父婴垂直传播1例,血液传播l8例,性接触传播7例,感染途径无记录者24例。在积极完善职业防护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6例患者好转,18例死亡,死亡率为33.33%;对照组为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9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好转l2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58.62%。 2心理特点分析 艾滋病患者从疑似到初筛到再次确诊,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期。 2.1恐惧否认期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此期患者一般都不愿意轻易相信、承认自己所患疾病的事实,企图幻想着是化验错误,并对前去做治疗的护士旁侧敲击甚至试图偷看病历而获得再次证实。 2.2愤怒绝望期随着不适症状的逐渐加重和诊断结论的逐渐被证实,患者常表现为挑剔、烦躁、愤世嫉俗、摔东西、骂人、悲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艾滋病 【摘要】不同的性格、文化层次、病情和心理状况,使艾滋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其免疫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学的方法予以积极施护。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1]。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难题的疾病,难以攻克,治愈率几乎为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复杂,一般会经历5个时期,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

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2]。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 悲伤忧郁期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5 接受升华期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2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这种概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3%。 给艾滋病患者采血时应该采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 职业暴露者应该在暴露1-2小时内,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在从事HIV/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的情况。近几年,在我国随着感染人数和病人的快速增加,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任务日益加重,职业暴露不断出现,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职业暴露及导致感染的危险性 职业工作者可以通过皮肤损伤的黏膜直接暴露于HIV。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时注入了HIV感染的血液,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不完整的皮肤接触HIV,感染HIV的危险性相当低。所谓黏膜暴露,是指黏膜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

位。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这种概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3%。 美国CDC研究结果显示,针头刺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其导致血清阳转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医护人员刺伤的伤口很深;(2)在针具上有可见的血液,或有血液从伤口溢口;(3)针具刺伤病人的静脉或动脉(例如用于采血的针具);(4)污染来自于晚期AIDS病人(病人在事故后2个月之内死于艾滋病,推断艾滋病病素载量很高)。 二、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数据分析表明,医务工作者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的过程中,若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职业暴露事件基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传播。因此必须强调普遍性防护原则。 预防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普遍性防护原则。严守通用的安全防护措施和采用安全的真空蝶形针具,可以减少直接接触血液和/或体液的危险性。 1、保护屏障 (1)手套: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当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护理问题】

(1)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血液、体液排出病毒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HIV感染致机体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及凝血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有关。(3)体温过高与HIV感染有关。 (4)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5)躯体运动障碍与关节出血、脑萎缩有关。 (6)恐惧与病情重及传染性强有关。 (7)知识缺乏与患者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1、血液、体液隔离。 2、休息艾滋病病人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病人食欲。腹泻病人,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少量多餐,少食含纤维素多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以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对症护理 (1)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 (2)因艾滋病病人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口腔和皮肤常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 1、什么是普遍性防护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她)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 2、普遍性防护原则主要内容是什么? 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内容: (1)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推荐的规范消毒标准见下表: 表推荐的规范消毒标准 温度(℃)时间(分钟) 蒸汽高温消毒 115 30 121 15 126 10 134 3 干空气高温消毒 160 120 170 60 180 30 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HIV灭活。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 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已清洗过的器具应煮沸20分钟。 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加热法灭菌的器具。以下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足以灭活HIV: 含氯灭菌剂,如漂白粉;

2%双氧水; 70%酒精。 (3)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5)安全处置废弃物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3、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在医务工作中提倡普遍性防护原则,将医疗卫生人员接触到病人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预防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HIV感染的关键。这是因为:第一,与其它传染病相比,艾滋病的传染期长且不易发现传染源。感染者可在数月到数年甚至10余年后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当HIV感染者因其他原因到医院就诊时,不易被发现而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第二,艾滋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且非特异性,很容易造成误诊,没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将这些病人误诊为一般的感冒、肺炎、结核等忽视其传播HIV的可能。 第三,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甚至本人也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HIV。目前,我国报告已发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仅3万多例,而专家预测我国的感染人数是100万! 另一方面,因为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偏差,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一旦暴露于公众会受到严重的歧视,使HIV感染者不愿意向他人甚至医生说明自己的HIV感染情况。 所以,在医疗工作中应把接触到的所有HIV情况不明的患者和物质都看作潜在的传染源进行防范,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 4、为避免职业暴露应做哪些工作? 为避免发生HIV职业暴露,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艾滋病论坛建议各医疗单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和保障: (1)制订、实施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 制订安全操作指南以及必要的规章制度是预防HIV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之一。实验室可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中的要求执行。例如:实验室常备有消毒液体,由值

艾滋病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

艾滋病的消毒隔离和个 人防护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艾滋病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 1、病房要求: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有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 污染环境的病人;有相当经济能力,提出特需服务的病人,需单间隔离。 2、皮肤粘膜的保护:为防止HIV感染,护士实施护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橡胶手 套。手是接触HIV感染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3、对操作的要求:医务人员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 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 4、污染物的处理: (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放双层黄色垃圾袋,针头、锐利物品放锐器盒,有效封口后交专门收集人员。 (2)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弃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送清洗。 (3)用过的体温表、止血带、弯盘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后晾干,专人专用。污染的各种穿刺包、换药包、口腔护理包中的器械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4)送检标本处理: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5)产生的生活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有效封口后交专门收集人员。

5、尸体的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院感科 2013-12-12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2、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5、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分为三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6周出现。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持续约两周自行消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此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2)无症状感染期: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艾滋病的潜伏期。潜伏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又称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时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艾滋病期: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令狐采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 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 临床护理 ? 30 7 2.2 特殊护理 ①炎性反应针眼护理:针道周围皮肤变红、肿、热、痛、渗出物增多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换药频率每日1次。②感染针眼护理:除上述炎性反应症状外,分泌物浑浊,甚至呈脓性,有异味,伤口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护理方法:首先用0.5%碘伏对针眼周围及钢针部分作常规消毒,再用盐水润湿针眼处硬痂,并揭去硬痂,排除针眼内积脓,依次用碘伏、盐水消毒针眼及其周围皮肤与钢针,针眼内脓液多的用生理盐水10mL 向两侧针眼内冲洗,Y 型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外露钢针用纱布包裹,QD 换药,直至感染完全控制3d 后,再改用一般方法护理。③如果感染严重,需将钢针拔除后进行换药处理。2.3 注意事项 ①注意无菌操作,操作时应动作轻柔,消毒时必须按顺序进行,即先针眼,后针眼周围;先针眼外,后针眼内,再针眼外。每个部位用一个棉签,钢针处必须按照由近针眼端到远针眼端的方向清洗消毒,不得来回涂擦,钢针如偏向一侧,必须先对钢针及针眼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移动。②换药时针眼内脓液必须彻底清除,并清洗干净。一份换药物品只供一个患者使用,不得与其他人共用,防止交叉感染。③每次换药后用Y 型无菌敷料覆盖针眼及包裹外露钢针,以保持局部相对无菌。3 讨 论 骨牵引是骨科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1] ,钢针穿过骨骼、皮肤与外界相通,针眼和钢针长期暴露于体外,极易发生感染,若不给予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牵引则很难继续。不但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还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针眼护理在牵引治疗中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针眼护理是每日QID 滴注75%的酒精来预防针眼感染,但酒精是挥发性液体,浓度不稳定,70%~75%的酒精才有消毒的作用,过高 或过低都会影响杀菌效果,酒精挥发后,针眼处干燥,暴露于空气中,感染机会增加。刘明兰报道[2]酒精滴针眼护理感染率29%,何丽玉报道[3]酒精滴针眼护理感染率47%,且滴酒精容易打湿床单,影响床单位整洁,在寒冷季节,滴注酒精的冰凉感容易造成患者舒适度降低。 碘伏储存稳定,杀菌作用强,对皮肤无刺激,对不锈钢无腐蚀作用,选择碘伏消毒液消毒针眼,可以避免酒精易燃、易挥发、浓度不稳定、作用时间短、杀菌作用弱、对皮肤黏膜有刺激的弊端[4]。 用生理盐水去碘,保持细胞间平衡[5],也方便观察针眼有无感染症状。 同时也改变传统的包扎方法,将牵引弓与针眼之间外露的钢针用无菌纱布包裹,外露钢针保持相对无菌的状态,即使钢针移动,也是在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内移动,减少感染机会,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牵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笔者改用碘伏与生理盐水消毒针眼及钢针,采用辩证论治的护理方法,258例患者有1例感染,感染率0.39%,与国内文献报道相比较,感染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陈睿云,丁梅.碘伏与酒精消毒用于预防牵引针眼感染的比较研 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6(4):646. [2] 刘明兰.预防骨牵引致皮肤感染的护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9,28(2):151-152. [3] 何丽玉.骨牵引针眼护理方法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3): 246. [4] 方玉燕.碘伏用于骨牵引创面护理的临床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 研究杂志,2005,7 (11):1906-1907. [5] 卢欣,赵玉沛.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新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8, 10(1):36. 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时 磊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河南 项城 466200)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对于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方法 对于我院内48名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研究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职业暴露的解决方案。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依旧存在较多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其中护士的暴露率最高,可达85.8%,主要的暴露方式为护理中的针刺、割伤,以及医护人员损伤后的皮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自主的防护意识是降低临床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的加强和应用。【关键词】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307-0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其致病病毒HIV ,能够破坏人体内的免疫T 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的疾病[1]。有关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类的病史可达60余年,并且该病传播迅速,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全球几乎均有感染病例的产生,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未研制出能够有效地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因此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并且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不进行系统的检测很难发 现,因此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自主防患意识以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研究医护人员的护理防患意识对于降低职业暴露现象产生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完善临床中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未研究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虽然近年来一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但大多数人对其持有不正确的态度观念,从而导致艾滋病的特殊性。由于艾滋病患者长年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及村民的不理解,从而使艾滋病感染者产生了心理疾患。为了减少因心理负担而造成的不利于机体的影响,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抗病毒药物治疗督导随访和饮食指导等措施,是做好艾滋病患者護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标签:艾滋病;心理分析;心理疏导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1]。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 由于艾滋病被人们认定是一种性病,是一种不光彩的病,被大多数人所歧视、瞧不起。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通常存在恐惧、悲观、厌世、不知所措、玩世不恭、愤恨、报复等。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每天看见艾滋病感染者这种状态[2]。可见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护理中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72例中男35例,女37例,平均44.6.岁。其中因无偿献血传播70例,性传播1例,母婴传播1例。 2分析研究 2.1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中多半有否认、恐惧、孤独、寂寞、沮丧、抑郁、行为退缩、自我封闭、自杀。在男性艾滋病感染者中多存在着怀疑、报复等倾向。 2.2研究表明,长期地情感压抑及抑郁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艾滋病感染者存在着的心理疾患对社会以及家庭都存在着危险因素[3]。如果不及时沟通和化解内心的压力,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也不能很好的和临床医生进行配合,所以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力就更势在必行。 3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导 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是提供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6页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cl Imn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HIV主要导致CD+4细胞的死亡和功能的丧失。 自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6例HIV感染者,其中5例发展为AIDS,现将有关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HIV感染者(4例男性,2例女性),其中5例发展为AIDS,均由相关试验室确诊,患者血清HIV均为阳性。本组年龄3月(母婴传播)~44岁。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3例,性传播2例,1例母婴传播(未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1感染的孕妇,15%~35%婴儿被证明有HIV-1感染)。5例AIDS中,3例已死亡,2例因经济问题家属放弃治疗。 1.2临床表现 AID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不规则发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难治性肺部感染或活动性结核;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鹅口疮;皮肤瘙痒、皮疹、溃疡。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内疚、报复、孤独、抑郁等,其中焦虑恐惧患者较多,占100%。 1.2.1 肺部以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1.2.2 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常见。 1.2.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 1.2.4 皮肤黏膜可有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等。 2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1皮肤粘膜的损害及护理对策 2.1.1有文献报道,约90%患者同时出现多种表现,大部分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5例艾滋病患者中,疱疹病毒感染1例,口腔软腭、舌、悬雍垂等粘膜表面白色伪膜2例,其分泌物念珠菌培养呈阳性1例,日光性皮炎1例。 2.1.2护理对策①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疱疹局部用阿昔洛韦软膏,真菌感染用1%克霉唑霜外用,痒疹局部用炉甘石洗液。 ②口腔感染者,生理盐水清洗口腔;疼痛严重时,局部用止痛剂。③一次性床上用品用后焚烧。布类含氯制剂浸泡,再行清洗消毒。 2.2间质性肺炎及护理对策 2.2.1临床表现发热、干咳、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考虑合并肺孢子虫性肺炎。本组3例AIDS均合并此肺部感染后多器官衰竭死亡。 2.2.2护理对策①病室通风换气;呼吸困难时半坐位或坐位;观察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变化,注意呼吸节律和类型;持续吸氧;严重者,给予机械呼吸。②监测生命体征,如应激状态、意识改变、体温下降、四肢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理论上的绝症,一个让人绝望的名词。作为护理者,从心里希望看到病人的复苏,即使理论上失去了希望,但是我们能在这理论上最后的日子里,给患者更好的心理护理,至少能让他们不带着孤独和绝望离开,或许还有生命的奇迹和闪光。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 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一场浩劫,人们几乎是“谈艾色变”,而作为一个艾滋病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绝望和外界的巨大压力更将伴随他们一生。艾滋病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治愈,100%的死亡率,令人绝望。但更可怕地是感染者无法向周围的人坦白病情,包括亲人和朋友。否则,几乎在一瞬间,他们即会失去正常的生活、丢掉工作、被迫远离朋友、亲人和家庭,这就是冷漠和歧视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得不躲在角落里孤独呻吟;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迫不得已隐瞒病情和真实的身份,从而可能威胁更多正常的人;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为了更好地预防艾滋病维护社会安定,身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要更加关怀艾滋病患者,理解他们,为他们分忧。现将2007年1月—2008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在进行了长期的心理护理之后,对他们做一个问卷调查,发现心理护理对患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身为一名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平衡与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1心理分析 1.1恐惧心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死亡,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使得患者无时无刻表现出惊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1.2忧郁心理病人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外界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使得他们不能与普通人正常交往,工作单位也嫌弃艾滋病病人,病人心理异常苦闷。 1.3犯罪心理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病人在受到外界歧视之后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也因此对社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报复心理,他们想可能的通过种种办法去让别人也感染艾滋病,这是一种极为恐怖极不负责的做法,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

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培 训试题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艾滋病职业防护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针刺 B切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B) A一般预防 B标准预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D)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枕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D) A戴手套 B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册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72小时内 B36小时内 C24小时内 D4小时内 二、填空题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时间是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三、判断题 1.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情况进行汇总,逐渐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不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4.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50例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 感染内科季利娟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艾滋病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干预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病人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 30.88±6.54)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6.45±6.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艾滋病治疗护理过程中,配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对于临床治疗和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自我效能;影响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破坏和感染了免疫系统的一种综合症状[1]。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进行性、慢性疾病,当前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由于病人心理负担较重,信心不足,自我效能较低。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大小的主观判断,便是个体对自己自信某一特定行为并并实现预期效果的能力。怎样能够提高艾滋病病人的信心,增强其自我效能,我院主张在艾滋病病人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所有病人均满足卫生部制定的艾滋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满足诊断标准;一周内未接受其他任何药物或者物理等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上述标准共入选100例艾滋病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3±1.2)岁,性传播28例,静脉吸毒14例,传播途径不详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22—55岁,平均年龄(37.1±2.4)岁,性传播27例,静脉吸毒12例,传播途径不详11例。两组逐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是帮助医生进行有关操作,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指导其遵照医嘱用药,并细致观察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变化。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和内容如下: ①护理人员积极同病人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尽量避免和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尽量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构建相互信任、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②需要常常对病人进行鼓励和

2021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泰安市中心医院特检科 欧阳光明(2021.03.07)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2015-10) 科别: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 1.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自年6月1日起实施。 2.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3.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4.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和暴露源的病毒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5.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天。 6.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所称体液包括羊水、、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二、是非题(是√非×)(每题4分) 1.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 2.医务人员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泪液、汗液和尿液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3. 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后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 4.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5.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6.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2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