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研究进展

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研究进展
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2 2 2

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研究进展

Ξ

罗荣华 洪炳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摘 要 对移动机器人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 ≥ ∏ ∏ 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指出≥ 面临的问题 介绍了≥ 的基本实现方法 通过对各种改进的≥ 实现方法的性能对比 详尽地分析了如何降低≥ 的复杂度!提高≥ 的鲁棒性等关键技术问题 同时对多机器人协作的≥ 也进行了论述 探讨了≥ 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 移动机器人 自主导航 地图创建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ΤηεΠρογρεσσοφΣιμυλτανεουσΛοχαλιζατιονανδΜαππινγφορΜοβιλεΡοβοτ

2 ∏ 2

(ΣχηοολοφΧομπυτερΣχιενχεανδΤεχηνολογψ,ΗαρβινΙνστιτυτεοφΤεχηνολογψ,Ηαρβιν ,Χηινα)

Αβστραχτ:× ∏ √ ∏ ∏ ≥ ∏ 2

∏ √ ≥ ∏ ≥ ∏ 2 √ ∏ ∏ ∏ ∏ √ ∏ 2 ∏ ∏ 2 √ ∏ ∏ ∏ ∏ 2 √ ∏

Κεψωορδσ: ∏ ∏ ∏ ∏

√ ∏ 1 引言(Ιντροδυχτιον)

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和地图创建是机器人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对于已知环境中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已知机器人位置的地图创建已经有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然而在很多环境中机器人不能利用全局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而且事先获取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地图很困难

甚至是不可能的 这时机器人需要在自身位置不确定的条件下

在完全未知环境中创建地图

同时利用地图进行自主定位和导航 这就是移动机器人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 ≥ 问题 ≥ 也称为≤ ≤ ∏

最先是由≥ ≥ 和≤ 提出来的≈ 由于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

在≥ 中

机器人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识别未知环境中的特征标志

然后根据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里程计的读数估计机器人和特征标志的全局坐标 这种在线的定位与地图创建需要保持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的详细信息 近几年来 ≥ 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并已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 如 室内环境≈ !水下≈ !室外环境≈

2 ΣΛΑΜ存在的问题(ΠροβλεμσοφΣΛΑΜ)

2.1 超多维问题

≥ 需要计算机器人的位姿ρ和环境中的特

征标志μι(ι ,,,ν)的位置,在 维空间中机器人的位姿ρ (ξρ,ψρ,Η)Τ包括 个变量,由机器人的平面坐标(ξρ,ψρ)和机器人的朝向Η组成,特征标记ι

的位置μι (ξιμ,ψιμ)Τ

包括两个变量.如果地图中有

ν个标志,那么就有 ν 个变量,每一个变量是状

态估计中的一维,≥ 的状态是一个 ν 维的矢

第 卷第 期 年 月

机器人 ×

?

Ξ基金项目 国家 计划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量.而对实际环境进行描述可能需要上千甚至上万个特征标志,因此≥ 是一个超多维问题

2 2数据关联

数据关联是对两个特征标志进行匹配 确定它们是否对应环境中的同一物体 ≥ 中的数据关联主要需要完成三个任务 新特征标志的检测!特征标志的匹配以及地图之间的匹配 虽然在目标跟踪!传感融合等领域 数据关联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 但是这些方法的计算量大 不能满足≥ 的实时性要求.实现μ个标志与拥有ν个标志的地图之间的数据关联的复杂度与μ之间呈指数关系,假设每个观测到的标志ι有νι个可能的匹配,那么对于μ个标志需要在指数空间Φμι νι中搜索正确的匹配.数据关联的搜索空间与环境的复杂程度以及机器人的定位误差有关,环境的复杂程度的增加会使μ增大,而误差的增大会使νι增大.

2 3累积误差

≥ 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观测误差!里程计的误差和错误的数据关联带来的误差 当机器人在已知地图的环境中进行定位时 机器人可以通过观测位置已知的特征标志对里程计的误差进行补偿 每一次观测使机器人的位置误差趋向于观测误差与特征标志的位置误差之和 然而在≥ 中 由于机器人的位置和环境中的特征标志的位置都是未知的 观测信息不能有效纠正里程计的误差 机器人的位置误差随着机器人的运动距离而增大 而机器人的位置误差的增大将导致错误的数据关联 从而增大特征标志的位置误差 反过来 特征标志的误差又将增大机器人的位置误差 因此 机器人的位置误差与特征标志的位置误差密切相关 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机器人和特征标志的位置估计产生累计误差 难以保证地图的一致性

3ΣΛΑΜ的实现方法(Μετηοδσφοριμπλε2μεντατιονοφΣΛΑΜ)

3.1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实现方法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 ≥ 是一个滤波问题 也就是根据系统的初始状态和从 到τ时刻的观测信息与控制信息 里程计的读数 估计系统的当前状态 在≥ 中 系统的状态ξτ [ρτμ]Τ,由机器人的位姿ρ和地图信息μ组成(包含各特征标志的位置信息).假设系统的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是带高斯噪声的线性模型,系统的状态ξτ服从高斯分布 那么≥ 可以采用卡尔曼滤波器来实现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 包括系统状态预测和更新两步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图信息的管理 如 新特征标志的加入与特征标志的删除等

卡尔曼滤波器假设系统是线性系统 但是实际中机器人的运动模型与观测模型是非线性的 因此通常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 ? 2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通过一阶泰勒展开来近似表示非线性模型 另一种适用于非线性模型的卡尔曼滤波器是 ? ? ?采用条件高斯分布来近似后验概率分布 与∞ ?相比 ?的线性化精度更高 而且不需要计算雅可比矩阵≈ 卡尔曼滤波器已经成为实现≥ 的基本方法≈ ? 其协方差矩阵包含了机器人的位置和地图的不确定信息 当机器人连续地观测环境中的特征标志时 协方差矩阵的任何子矩阵的行列式呈单调递减 从理论上讲 当观测次数趋向于无穷时 每个特征标志的协方差只与机器人起始位置的协方差有关≈ 卡尔曼滤波器的时间复杂度是Ο(ν ) 由于每一时刻机器人只能观测到少数的几个特征标志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 的时间复杂度可以优化为Ο(ν ),ν表示地图中的特征标志数.

3.2低复杂度的实现方法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 的计算量主要来源于系统协方差矩阵的更新 即维持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以及各特征标志之间的相关关系 这些相关关系对于≥ 算法的收敛性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 忽略这些相关关系不能保证地图的一致性 使创建的地图失去意义≈ 为了降低≥ 的时间复杂度 需要在不影响地图一致性的条件下限制这些相关关系

3 2 1局部子地图法

局部子地图法从空间的角度将≥ 分解为一些较小的子问题 子地图法中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划分子地图 如何表示子地图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将子地图的信息传递给全局地图以及能否保证全局地图的一致性

最简单局部子地图方法是不考虑各子地图之间的相互关系 将全局地图划分为包括固定特征标志数的独立子地图 在各子地图中分别实现≥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Ο 但是 由于丢失了表示不同子地图之间相关关系的有用信息 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地图的全局一致性 对此 等人提出了?≥ ? ∏ ≥ 方法≈ ?≥ 中各子地图分别保存自己的机器人位置估计 当机

第 卷第 期罗荣华等 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研究进展

器人从一个子地图 进入另一个子地图 时 采用基于∞ ?的方法来将子地图 中的信息传送给子地图 ?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 ≥? ≤ 2 ≥∏ ? 的≥ 方法≈ ≤ ≥?在地图中创建全局坐标已知的子地图 机器人前进过程中只利用观测信息更新机器人和局部子地图中的特征标志的位置 并且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局部子地图信息传送给全局地图 虽然实验表明这两种算法具有很好的性能 但是没有从理论上证明它们能够保持地图的一致性 ∏ √ 等人提出了一种没有任何信息丢失的≥ 优化算法≤∞ ? ≤ 2 ∞? ? ≈ ≤∞ ?将已经观测到的特征标志分为 与 两部分 表示与机器人当前位置相邻的区域 被称为活动子地图 当机器人在活动子地图 中运动时 利用观测信息实时更新机器人的位置与子地图 并采用递归的方法记录观测信息对子地图 的影响 当机器人离开活动子地图 时 将观测信息无损失地传送给子地图 一次性地实现子地图 的更新 同时创建新的活动子地图 该方法的计算时间由两部分组成 活动子地图中的≥ 其时间复杂度为Ο(ν α),να是活动子地图 中特征标志的数目 子地图 的更新,其时间复杂度为Ο(να?ν β),νβ是地图 中特征标志的数目 当子地图合并的时间间隔较大时 ≤∞ ?能有效减少≥ 的计算量

3 2 2去相关法

降低≥ 复杂度的另一种方法是将表示相关关系的协方差矩阵中一些取值较小的元素忽略掉 使其变为一个稀疏矩阵≈ 然而这也会因信息的丢失而使地图失去一致性 但是 如果能改变协方差矩阵的表示方式 使其中的很多的元素接近于零或等于零 那么就可以将其安全地忽略了

基于扩展信息滤波器∞ ? ∞? ? 的≥ 就是出于这一思想 ∞ ?是∞ ?的基于信息的表达形式 它们的区别在于表示信息的形式不一样 ∞ ?采用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来表征≥ 中的不确定信息 并称之为信息矩阵 两个不相关的信息矩阵的融合可以简单地表示为两个矩阵相加 信息矩阵中每个非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或特征标志与特征标志之间的一种约束关系 这些约束关系可以通过系统状态的信息矩阵与新的观测信息矩阵的相加而进行更新 由于观测信息只包括机器人与当前观测到的特征标志之间的约束关系 因此两个信息矩阵相加只对约束关系进行局部更新 这种局部更新使得信息矩阵近似于稀疏矩阵 对其进行稀疏化产生的误差很小 根据这一点 ≥ × ∏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信息滤波器≥∞ ? ≥ ∞? ? 的≥ 方法 并证明利用稀疏的信息矩阵实现≥ 的时间复杂度是Ο ≈

虽然∞ ?可以有效降低≥ 的时间复杂度 但是在地图信息的表示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在常数时间内只能近似算得系统状态的均值 其次 在基于∞ ?的≥ 方法中 特征标志的增删不方便

3 2 3分解法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器 ° ? 的? ≥ 方法≈ ? ≥ 将≥ 分解为机器人定位和特征标志的位置估计两个过程 粒子滤波器中的每个粒子代表机器人的一条可能运动路径 利用观测信息计算每个粒子的权重 以评价每条路径的好坏 对于每个粒子来说 机器人的运动路径是确定的 因此特征标志之间相互独立 特征标志的观测信息只与机器人的位姿有关 每个粒子可以采用ν个卡尔曼滤波器分别估计地图中ν个特征的位置.假设需要κ个粒子实现≥ ? ≥ 总共有κν个卡尔曼滤波器 ? ≥ 的时间复杂度为Ο(κν) 通过利用树型的数据结构进行优化 其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Ο(κ ν ? 2≥ 方法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通过采用粒子滤波器估计机器人的位姿 可以很好地表示机器人的非线性!非高斯运动模型

3 3鲁棒的实现方法

如何提高≥ 方法的适应能力 使其适用于现实中的复杂环境是≥ 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提高≥ 的鲁棒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 3 1降低观测信息的不确定性

目前 大多数研究者都采用声纳和激光雷达等距离传感器来实现≥ 但是距离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量少 分辨率也相对较低 在复杂的环境中 由于传感器的观测数据的高度不确定性 ≥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降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分辨率高的视觉传感器≈ 或者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利用视觉信息进行≥ 还需要解决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 最主要的是信息的处理量和计算时间问题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提高≥ 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视觉与距离传感器结合 可以对图像信息

机器人 年 月

与距离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从而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冗余和互余信息

3 3 2改进地图表示方法

机器人领域的地图表示方法主要有 栅格表示法!特征表示法和拓扑图表示法 基于栅格的地图表示方法将地图划分成一些大小相等的栅格 便于表示环境中的障碍物 有益于机器人的自主导航 但是随着栅格的增多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 基于特征的表示方法利用稀疏的几何特征来描述环境 表示更为紧凑 拓扑图法采用一些关键的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描述环境 不需要维持地图的全局一致性 但是当环境中的特征很相似时 拓扑图表示法不能将它们区分开 而且定位精度较低 在≥ 中为了减少计算量与存储空间 一般采用基于特征的表示方法和基于拓扑图的表示法 但是在复杂大环境中单纯采用特征表示法 难以保证地图的全局一致性 而单纯采用拓扑图表示法又难以实现精确定位 近来 采用特征表示与拓扑图表示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种方法集成了两种表示法的优点 只需要保证局部地图的一致性 可以降低系统的累积误差≈

3 3 3鲁棒的数据关联

如第 节所述 数据关联是≥ 中的一个难题 ≥ 中通常采用最邻近法 进行数据关联 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其时间复杂度为Ο(μν)(μ是要进行匹配的特征标志的数目,ν是地图中的特征标志的数目 但是最邻近法没有考虑相邻特征标志之间的相关关系 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环境 对此 文献≈ 中提出了一种联合数据关联法 他们把环境中的一些相关的特征联合在一起形成有意义的环境标志 如门!墙角等 然后再进行数据关联 文献≈ 将数据关联视为图的匹配问题 通过求取最大公共子图来实现特征标志的匹配

3 3 4主动ΣΛΑΜ

在一些没有明显特征或者特征的可分辨性很低的环境中 即使是人进行自我定位 创建地图也很困难 这时 人通常采用主动的方法 如做标记!主动地探索有用的特征 近几年来 提高机器人的主动性在机器人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并在很多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应用 如主动视觉 主动定位等 有关主动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的研究还不多 文献≈ 对基于主动视觉的≥ 进行了研究 文献≈ 利用信息论的方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以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3 4基于多机器人协作的ΣΛΑΜ

一些研究者对基于多机器人协作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 ≤ √ ≥ ∏ ∏ 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与单机器人相比 通过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以及信息共享 ≤≥ 可以提高地图创建的效率和提高定位与地图的精度

≤≥ 按照地图的存储与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集中式≤≥ 和分布式≤≥ 在集中式≤≥ 中 存在一个中央处理模块 每个机器人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局部地图中进行定位与地图创建 然后利用无线通信装置将在局部地图中获得的信息传送给中央模块≈ 这种方法通过子地图的匹配 可以充分利用子地图间的冗余信息提高定位与地图创建的精度 但是 当机器人数量增加时中央模块的计算量会显著增大 而且集中式的信息传递需要很大的带宽 系统的可靠性也比较低 一旦中央模块出现故障 整个系统都会陷入瘫痪状态 在分布式≤≥ 中 不存在中央模块 每个机器人都拥有自己的全局地图 在每一时刻机器人把来自其他相邻机器人的信息和自己的观测信息融合到自己的全局地图中 然后以点对点的方式将新的信息传送给其他机器人 每个机器人只能获得与其相邻的机器人的位置信息 不知道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 这种方法与分布式的信息融合十分相似 可以利用信息滤波器来实现≈ 由于两个不相关信息矩阵的信息融合可以通过两个矩阵的相加而实现 所以利用信息滤波器实现分布式≤≥ 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

4结论(Χονχλυσιον)

综上所述 近几年来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者对≥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特别是在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鲁棒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扩展≥ 的应用环境 目前 ≥ 还局限于 维静态环境中的研究与应用 而现实中的环境通常是动态的 维环境 将≥ 的研究与应用扩展到 维动态环境以及 维动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有效的≥ 实现方法 ≥ 的各种实现方法都不是很完善 基于多机器人协作的≥ 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可以将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方法引入到≥ 中 开发更有效的≥ 算法 更好的地图表达方式 开发其他更好的地图表示方式 特别是复杂地形中的地图表达方式是≥

第 卷第 期罗荣华等 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研究进展

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Ρεφερενχεσ)

≈ ≥ ≥ ≤ ° ∞ ∏ 2 ≈ ° ≤ 2 ≈≤ 2 ≈ ≤ ≥ ∏ ∏ ∏ ≈? ? 2 √ ?

≈ ? ° εταλ ∏ ∏ ∏ 2 ∏ ≥ ≈ ∞∞∞× ∏

≈ ?∏ 2? ? ≥ ∏ ∏ ∏ 2 ∏ ∏ ≈ ° ∞∞∞ 2 ≥ ≈≤

≈ ? ≥ ∏ 2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2 ∏ 2 ≈ ∞∞∞

× ∏

≈ ∏ ≥ 2 ∏ ∏ 2 ∏ ≈ ° ∞∞∞ ≤ ≥ ≈≤ ≈ × ∏ ≥ ? εταλ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2

≈ ≤ × ? ∏ ∏ ∏ 2 ∏ ≈ ∞∞∞× ∏

≈ × ∏ ≥ ∏ ∏ ∏ ∏ 2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2√ ∏ ∏ ≈ ° ∞∞∞ 2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罗荣华 2 男 博士生 研究领域 机器人自主导航 机器人视觉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洪炳 2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空间机器人 虚拟现实 足球机器人

机器人 年 月

【CN109828569A】一种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8267.3 (22)申请日 2019.02.14 (71)申请人 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1241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 工业区 (72)发明人 项卫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苏友娟 (51)Int.Cl. G05D 1/02(2006.01) B66F 9/06(2006.01) B66F 9/07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2D -SLAM导航的智能 AGV叉车,属于AGV领域,包括车体和货叉,车体上 安装有方向陀螺仪和里程计;车体顶部安装有定 位导航装置,定位导航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 上的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架以及转动连 接在支架上的俯仰转轴,俯仰转轴上安装有单线 激光雷达;车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底座转动的 旋转驱动装置,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俯仰转轴 转动的俯仰驱动装置;定位导航装置还包括用于 检测底座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 测俯仰转轴转动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装置、用于 存储单线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的存储器和用于对 扫描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本发明设计合理, 结构巧妙,具有保证AGV叉车在陌生环境下自行 工作的功能。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09828569 A 2019.05.31 C N 109828569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28569 A 1.一种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货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方向陀螺仪和里程计;所述车体顶部安装有定位导航装置,所述定位导航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俯仰转轴,所述俯仰转轴垂直于所述底座的转动轴线,所述俯仰转轴上安装有单线激光雷达;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底座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俯仰转轴转动的俯仰驱动装置;所述定位导航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底座旋转角度的第一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俯仰转轴转动角度的第二角度检测装置、用于存储单线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的存储器和用于对所述扫描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方向陀螺仪、所述里程计、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所述俯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角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角度检测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齿轮或者同步带与所述俯仰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齿轮或者同步带与所述底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激光雷达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单线激光雷达沿垂直于所述俯仰转轴的方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单线激光雷达呈一列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D-SLAM导航的智能AGV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角度检测装置均为角度传感器。 2

扫地机器人原理及实现

扫地机器人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清扫机器人是当今服务机器人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从理论和技术上讲,自动清扫机器人比较具体地体现了移动机器人的多项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市场前景角度讲,自动清扫机器人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适用于宾馆、酒店、图书馆、办公场所和大众家庭。因此开发自动清扫机器人既具有科研上的挑战性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家用智能清扫机,包括计算机、传感器、电机与动力传动机构、电源、吸尘器、电源开关、操作电位计等,在清扫机的顶部共设有三个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清扫机底部前方边沿安装有5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与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一起,构成清扫机测距系统;清扫机装有两台直流电机;在清扫机的底部安装有吸尘器机构。自动清扫机器人的功能是自动完成房间空旷地面尤其是家居空旷地面的清扫除尘任务,打扫前,要把房间里的物体紧靠四周墙壁,腾出空旷地面。清扫机完成的主要功能:能自动走遍所以可进入的房间,可以自动清扫吸尘,可在遥控和手控状态下清扫吸尘。 本文所介绍的自动清扫机器人的总体布局方案如图1所示,前后两轮为万向轮,左右两轮为驱动轮。驱动轮设计采用两轮独立且各由两台步进电动机驱动的转向方式,通过控制左右两轮的速度差来实现转向。考虑到机器人实际应用的实用性,本驱动系统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可方便替换的模块,当机器人驱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只需简单步骤就可以对驱动部分进行替换。同时为了机器人能够灵活的运动,从动轮选用万向轮。 下图为自动清扫机的三维立体图:

自动清扫机器人车箱体采用框架式结构。从下至上分隔成三个空间:第一层装配各运动部件的驱动电机、传动机构;第二层为垃圾存储空间;第三层装配机器人控制系统、接线板、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综述

收稿日期:2010-01-17;修回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何俊学(1972-),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junxue.he@163.com );李战明(1962-),男,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综述 何俊学,李战明 (兰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兰州730050) 摘 要:基于视觉的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对基于视觉的计算机导航与同时定位 及地图构建(SLAM )方法近三十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将视觉导航分为室内导航和室外导航,并详细阐述了每一种子类型的特点和方法。对于室内视觉导航,列举了经典导航模型和技术方法,探讨了解决SLAM 问题的最新进展:HTM-SLAM 算法和基于特征的算法;对室外视觉导航,阐述了国际国内目前的研究动态。关键词: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导航;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综述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695(2010)08-2839-06 doi :10.3969/j.issn.1001- 3695.2010.08.007Survey of vision-based approach to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HE Jun-xue ,LI Zhan-mi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China ) Abstract :Vision-based 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 path planning is a key technology for mobile robot research.This paper surveye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decades in the area of vision-based navigation and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for mobile robot.Expatiated the feature and approach to per environment category.For indoor navigation ,made a enumeration consist of several approach and typical model of environment.Probed into the lastest works on SLAM :HTM-SLAM and feature-based algorithm.For the outdoor visual navigation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btained by many coun-tries and institutes. Key words :computer vision ;image process ;navigation ;SLAM ;survey 0引言 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其中视觉导航方式具有信息量大、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这是其他传感器导航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成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2002年,DeSouza 等人 [1] 对过去二十年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发展作了 总结和展望, 他们认为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人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面向任务和特定环境的移动机器人,应能看到配备视觉的机器人,用于为病人提供服务、建筑安全、危险现场检查等。移动机器人由于具有发达的视觉系统,从而能够在导航、与人的交互、与环境的交互方面更加智能化。 在自主移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需要完成避障、导航、定位、路径规划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传统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通常需要为机器人配备各种距离传感器,常见的配置有激光雷达,如SICK LMS200、声纳等。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利用立体视觉获得周围环境的深度距离信息,并完成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这种基于视觉的导航方式具有信息量大、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这是其他传感器导航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成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 利用立体视觉产生距离信息,具有其他测距法无法比拟的一个优点,即可以在不同的高度检测障碍物,激光测距仪返回的距离信息位于一个固定高度的2D 平面上,利用立体视觉,机器人可以忽略高度信息识别最近的障碍物。例如,使用激光测距仪的机器人在一个平面上发现了桌子的四条腿,它仅在地图上标记桌腿的占据位置, 这可能导致机器人试图从桌子下面穿过,而这本应该是回避的。立体视觉方法可以检测整张桌子,避免碰撞。 以立体视觉为基础的视觉导航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种道路场景进行快速识别和理解,从而确定移动机器人的可行驶道路区域,而视觉导航技术的关键是障碍物的快速检测与识别。路径规划则根据视觉处理获得的信息,在可行区域内规划出机器人一条安全、高效的路径。陆地自主车的行驶过程即立体视觉获取前方的路面环境信息,然后通过智能控制技术使移动机器人沿规划的路径行走。地面环境基本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类,这两类环境非常不同,室内环境相对狭窄,光照、景物等外部环境相对恒定;室外环境一般比较开阔,光照、景物等外部环境随时间、天气、季节、地理位置等变化比较大。 1室内导航 室内导航是移动机器人在类似室内环境中的导航,位移较 短、 光线亮度低,环境物体多为刚体。许多早期的移动机器人第27卷第8期2010年8月计算机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Vol.27No.8Aug.2010

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过程中的轨迹规划研究_张恒

文章编号:1002-0446(2006)03-0285-06 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过程中的轨迹规划研究* 张恒,樊晓平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研究了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过程中的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它同时考虑机器人运动对地图覆盖面积、地图不确定性、定位不确定性、导航代价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步最优和多步最优轨迹规划的概念,并分别设计了两种最优标准下的规划算法和近似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SLAM;轨迹规划;导航;定位;地图构建 中图分类号:TP24文献标识码:B M obile R obot T rajectory P l anning i n Si m 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 appi ng Probl e m Z HANG H eng,FAN X iao-pi n g (School of Infor m a ti on Sc i ence and E ng ineeri ng,C e n tral S ou t h Universit y,Chang sha410075,Ch i na) Abstract:The trajectory p l ann i ng i n the Si m ultaneous L ocalizati on A nd M appi ng(SLAM)proble m i s i nvesti gated.A no-ve l ob jecti ve f unc ti on is proposed,wh i ch si m u ltaneously cons i de rs the effect o f the robot mo ti on on the cove rage area o f the m ap,uncerta i nty of the m ap,uncerta i n t y o f the robo t l ocation,and the cost of nav i g ati on.The concepts of sing le step opt-i m a l tra j ecto ry planni ng and mu lt-i step opti m al tra jectory planning are put for w ard,the planni ng a l gor it hm s under t he t wo op-ti m al cr iterions and the approx i m a ted co m putation me t hods for these algorith m s a re des i gned.F i nall y,contrasti ve si m ulati on experi m ents va li date the feasi b ility of the m ethods,and the f u t ure research t op i cs are prov i ded. K eyword s:SLAM;tra jectory p l ann i ng;nav igati on;localizati on;m ap bu il d i ng 1引言(Introduction)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 m ultaneous l o calization and m app i n g,SLAM)问题可以描述为: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运动时,逐步构建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同时运用此地图对机器人位置和姿态进行估计.SLAM 问题是智能移动机器人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近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文[1]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了很好的综述.SLAM问题本身只考虑了机器人如何利用它所获得的信息构建环境的地图,并在该地图中对机器人进行定位,没有考虑机器人如何有效地探测未知环境的问题,或者说如何控制机器人运动,以达到更好地和更快地构建地图的目的.解决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SLAM算法与某种环境探测方法相结合,但已有的环境探测策略基本上都是最大限度地、尽快地引导机器人向未探测区域运动,它们关注的是尽快减少未探测的区域,而尽量避免在已探测区域内运动.这类探测策略显然不能直接用于SLAM中,因为机器人需要重复探测已探测过的环境来对自身进行再定位来提高定位的精度,从而提高地图的精度[2]. 对该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关文献报道[3~10],但所提出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所规划的机器人运动轨迹是在完全局部优化的条件下获得的;(2)只针对降低地图和定位的不确定性来做出规划,没有考虑机器人环境探测速度和代价;(3)传统的对信息增益的测量不能得出最精确的地图.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局限性,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在目 第28卷第3期2006年5月机器人ROBOT V o.l28,N o.3 M ay,2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9975003). 收稿日期:2005-08-22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移动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1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移动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 思维 -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移动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 力。智能移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具有感知功 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 随着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更多领 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然而,智能移动机器人所处的环境 往往是未知的、很难预测。智能移动机器人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复杂; 对智能移动机器人行为进行人工分析、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外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对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的智能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的一些设想。 1

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移动机器人定位--传感器和技术 摘要 确切的了解车辆的位置是移动机器人应用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案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不同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传感器以及技术。本文综述了移动机器人定位相关技术,总结了七种定位系统:1.里程法;2.惯性导航;3.磁罗盘;4.主动引导; 5.全球定位系统; 6.地标式导航和 7.模型匹配。讨论了各自的特点,并给出了现有技术的例子。 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正在开发更多的系统和概念。因为这个原因,本文给出的各种例子只代表各自的种类,不表示作者的倾向。在文献上可以发现许多巧妙的方法,只是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引用。 1。介绍 摘要概述了该技术在传感器、系统、方法和技术的目标,就是在一个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中被找到。在测量文献中讨论这个问题,很明显,不同方法的基准比较是困难的,因为缺乏公认的测试标准和规的比较。使用的研究平台大不相同,用于不同的方法的关键假设也大不相同。再进一步,困难源自事实上不同的系统是处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一个系统已经可以商业化;而另一个系统,也许有更好的性能,却只能实验室条件下作有限的测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一般避免比较甚至判断不同系统或技术的表现。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也不考虑自动引导车(AGV)。AGV使用磁带、地下的引导线、或地面上的彩色条纹在作引导。这些小车不能自由设计路径,不能改变自己的道路,那样它们无法响应外部传感器输入(如避障)。然而,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在[Everett, 1995]找到AGV引导技术调查。 也许最重要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文献的阅读结果,正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许多局部的解决办法大致分为两组:绝对的和相对的位置测量。因为缺乏一种完善的方法,开发移动机器人通常结合两种方法,从每个小组选一个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七类: I:相对位置的测量(也称为Dead-reckoning) 1。里程法 2。惯性导航 II:绝对位置测量(基于参考的系统) 3。磁罗盘 4。主动发射引导 5。全球定位系统 6。地标式导航 7。模型匹配

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

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汽车电子是现代汽车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助推器,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的新引擎。具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市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已经跻身全国第二方阵,城市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二,但汽车电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业链尚不完善、创新和投入不足、配套能力还较弱等问题。根据《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型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顺应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的演进趋势,以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为主线,着力提升关键环节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构筑完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推动未来汽车业务模式演进,着力打造专业园区开展应用示范,引领构建汽车电子特色生态,把汽车电子产业打造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1

按照起步培育阶段统筹布局、产业强基,提升发展阶段创新突破、规模聚集的实施策略,区域协同、错位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电子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 起步培育(2020-2022年):统筹布局、产业强基。全面布局建设汽车电子核心产业园及拓展配套区,打造全国未来汽车业务创新先行区。一是加快经开区、东部新区智能网联示范产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依托高新区、天府新区打造车载软件创新产业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依托东部新区、天府新区打造未来汽车电子创新产业园,提升重大项目承载能力。二是打造高新区和崇州市汽车电子元器件、双流区车载通信及信息安全、邛崃市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拓展区,提升本地配套保障支撑能力。三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引进汽车电子零部件系统总成、车载芯片、车载传感、车载通信以及软件算法等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支持建设产融协同创新中心,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加快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 ——企业培育。引进全球汽车电子百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基地15家以上;培育100亿元级企业1家以上,10亿元级企业达到10家,亿元级企业达到100家,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三大核心产业园企业数量超过60家,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全市汽车电子产业2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的实现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 的实现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机械电子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班级:研1501 学号: 姓名:鹿昆磊 指导教师:李启光 日期: 2016年5月13日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设计

摘要:轮式机器人作为移动机器人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由于其承载能力强、定位精度高、能源利用率高、控制简单等优点,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移动机器人的研宄涉及到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进行研宄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四轮独立驱动和转向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以及控制程序设计进行了分析研宄。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四轮独立驱动和转向;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 of mobile robotics, wheel mobile robot has long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search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high load ability, positioning accuracy, high efficiency, simple control, etc. Mobile robot has close relation to many technologies such as control theory, computer technology, sensor technology, etc.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mobile robo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Mobile Robot; Four Wheel Drive and Steering; 0 前言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渊的影响。首先,机器人被使用在那控需要重复劳动的场合,它不仅能够很好的胜任人类的工作,还可以更有效、快捷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在一些危险、有毒等场合,机器人也被用来代替人类去完成相应的工作。最后,机器人被运用在那些人类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例如深海、空间狭窄等地方。 陆地移动机器人大致分为轮式移动机器人、腿式移动机器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跳跃式移动机器人等几种。其中轮式移动机器人以其承载能力强、驱动和控制简单、移动方便、定位精准、能源利用率高、现有研宄成果较多等良好的表现更受科研人员热捧,许多科研人员纷纷加入其中作进一步研究、探索。 本文使用45度麦克纳姆轮,四轮独立驱动形式工作,在平面内可以实现3自由度运动,它非常适合工作在空间狭窄、有限、对机器人的机动性要求高的场合中[1]。 1 工作原理 单独的麦克纳姆轮无法实现全方位移动,需要多个( 至少4个) 才能组成全方位移动平台。因此,有必要对全方位移动平进行运动学分析,以便为全方位移动平台控制算法提供理论依据。 图1是一种麦克纳姆轮,典型的采用4个麦克纳姆轮的全方位移动平台如图2所示,图中车轮斜线表示轮缘与地面接触辊子的偏置角度,滚子可以实现2自由度的运动,一个是绕车轴旋转的运动和一个绕滚子轴向的旋转运动。 以移动平台中心O点为原点建立 全局坐标系, 相对地面静止; 是车轮 i中心。在平面上,全方位移动平台具有 3 个自由度,其中心点O 速度车轮绕轮轴转动的角速度是,车轮中心的速度是,辊子速度是。 图1 麦克纳姆轮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15【43】ShengL'Goldenbe唱AA.Robustdamping con们1ofmobilemalljpulators嘲.IEEETransactionsonSystems,ManandCybemeticsPanB,2002,32(1):126.132. 【44】ShengL,G01denbe唱AA.Neuralnetworkcon乜Dlofmobilemanipulators【J】.IEEE1h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200l,12(5):1121.1133. 【45】李磊,叶涛,谭民,等.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J】.机器人,2002,24(5):475—480. 【46】徐国华,谭民.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3):7—14. [47】L硼neEParker.CooperativeRoboticsforMulti_Target0bservation[J].IntelligentAutomationandSoftComputing,specialissuconRoboticsResearchatOakRidgeNationalLabomtory,1999,5(1):5—19. [48】MamricMJ.LeamingtoBehaveSocially【A】.FromAnimalst0Animats:IntemationalconferenceonSimulationofAdaptiveBehavior【c].1994.453-462. [49]ueyamaT,Ful(IldaT.self-o唱aIlizationofCellularRobotsusingRandomwall【wimsimpleRules【A].ProceedingsofIEEEI—CRA【c】.1993595—600. [50】王越超.多机器人协作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 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 ofMobileRobotResearch zHANGMing?1u,DINGCheng-jun,DUANPing (schoolofMech锄icalEngineerin舀HebeiUnivers时ofTecllnolo鼢Ti柚jin300130,China) Abstract:Thepresentresearchsituationofmobilerobotisanalyzedandsul砌arizedincludingitscomputercontrolsystem,infbmlationfusionof multi-sensors,enviromentrecogIlition,robotVision,roadfollowingandintelligentcon仃D1.IntheendthestudytrendofIImlti—robotcoordinationandmobilemanipulatorispointedout. Keywords:mobilerobot;infbmationmsion;road following;曲elligentcon仃01;multi—robot 作者简介:张明路,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 机械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全国高校机器人及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编委会理事,天津市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研究会副秘书长,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高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1篇.主页:http://mes.hebut.edu.cll/inmechjVeb/index.htIIl 联系电话:022—265“506;E.man:zhangml@hebut.edu.cn

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方法

自主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方法1.引言: 机器人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和投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自主移动机器人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和地图创建是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对于已知环境中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已知机器人位置的地图创建已经有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然而在很多环境中机器人不能利用全局定位系统进行定位,而且事先获取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地图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时机器人需要在自身位置不确定的条件下,在完全未知环境中创建地图,同时利用地图进行自主定位和导航。这就是移动机器人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 问题,最先是由SmithSelf 和Cheeseman在1988年提出来的,被认为是实现真正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SLAM问题可以描述为: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从一个未知位置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传感器数据进行自身定位,同时建造增量式地图。在SLAM中,机器人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识别未知环境中的特征标志,然后根据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里程计的读数估计机器人和特征标志的全 局坐标。这种在线的定位与地图创建需要保持机器人与特征标志之间的详细信息。近几年来,SLAM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已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如:室内环境、水下、室外环境。 2.SLAM的关键性问题 2.1地图的表示方式 目前各国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多种表示法,大致可分为三类:栅格表示、几何信息表示和拓扑图表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栅格地图表示法即将整个环境分为若干相同大小的栅格,对于每个栅格各指出其中是否存在障碍物。这种方法最早由Elfes和Moravec提出,而后Elfes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它的优点在于创建和维护容易,尽量的保留了整个环境的各种信息,同时借助于该地图,可以方便地进行自定位和路径规划。缺点在于:当栅格数量增大时(在大规模环境或对环境划分比较详细时),对地图的维护行为将变得困难,同时定位过程中搜索空间很大,如果没有较好的简化算法,实现实时应用比较困难。 几何信息地图表示法是指机器人收集对环境的感知信息,从中提取更为抽象的几何特征,例如线段或曲线,使用这些几何信息描述环境。该方法更为紧凑,且便于位置估计和目标识别。几何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在局部区域内可获得较高精度,且计算量小,但在广域环境中却难以维持精确的坐标信息。但几何信息的提取需要对感知信息作额外处理,且需要一定数量的感知数据才能得到结果。 拓扑地图抽象度高,特别在环境大而简单时。这种方法将环境表示为一张拓扑意义中的图(graph),图中的节点对应于环境中的一个特征状态、地点。如果节点间存在直接连接的路径则相当于图中连接节点的弧。其优点是: (1)有利于进一步的路径和任务规划, (2)存储和搜索空间都比较小,计算效率高, (3)可以使用很多现有成熟、高效的搜索和推理算法。 缺点在于对拓扑图的使用是建立在对拓扑节点的识别匹配基础上的,如当环境中存在两个很相似的地方时,拓扑图方法将很难确定这是否为同一点。 2.2不确定信息的描述

房地一体化测绘技术方案(SLAM技术应用)

房地一体化测绘技术方案(SLAM技术应用) 一、SLAM简介 1.1. SLAM原理 SLAM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缩写,意为“同步定位与建图”。S LAM问题可以描述为: 扫描仪在未知环境中从一个未知位置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地图进行自身定位,同时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建造增量式地图,实现扫描仪的自主定位和导航。 SLAM技术原理1 SLAM技术原理2 1.2. 3D SLAM 3D SLAM技术是激光扫描仪的运动轨迹是一条与工作人员行走的步态有关的非线性和高动态的曲线。按照一般的理解,激光扫描仪如果安装在移动测量系统中,一定要有一个高精度的定位系统(POS系统)与之匹配,这样,激光扫描仪得到的激光点才能得到对应的位置和姿态数据,进而合成三维的激光点云。为了能解算出激光点云数据的高动态非线性位姿,通过研究激光点云的处理算法,可从这些杂乱无章的点云中找到线索,求取其中隐含的更稳

定的高阶特征点和特征向量,并连续跟踪这些特征点和特征向量,进而高精度地动态反向解算扫描仪的位置和姿态。这种高精度的动态反向解算位置和姿态的方法颠覆的传统的测绘方法,为测绘技术开拓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二、SLAM技术特点 目前,现有的地面移动测量系统通常是基于车载的移动测量系统的,但目前地面移动测量系统均需要依赖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只能用于室外环境。然而,由于室内和地下空间等环境中没有GNSS信号,因此,传统的移动测量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固定式激光扫描可以用于室内室外的环境,但是复杂场景需要大量换站,然后进行点云拼接,数据获取的效率十分低下。然而,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在移动测绘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不依托GNSS信号,能够对室内和室外的地面水平环境进行地图构建和环境建模。因此,SLAM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降低了测量复杂性,不需要大量标记地物点,不需要G PS信号,适用于在室内室外场景,对于解决传统测绘中的定位及场景重建问题具有广阔的前景。 由于SLAM技术无需GNSS信号,对工作环境又有极强的适应性,基于SLAM技术的移动测量系统在多个测绘领域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 (1) 外业数据采集速度极快,可快速获得所需点云数据,数据精度高。 (2) 内业点云预处理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短时间便能获得配准好的点云数据。 (3) 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换站,连续采集,具有连贯性,可实现室内外一体化扫描作业。 (4) SLAM技术的测绘移动测量扫描仪在任意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故障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重点区域,可与固定测站式三维激光系统配合使用,既能保证精度,又能保证效率。 三、Geoslam HORIZON 特性 GeoSLAM Horizon 手持式移动三维激光扫描仪是由澳大利亚国家科学研究机构CSRO和英国三维激光雷达采矿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3D lasermapping公司以合资企业的形式成立,并联合研发出的目前最轻便的SLAM扫描系统。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或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种概念:希望机器人从未知环境的未知地点出发,在运动过程中通过重复观测到的地图特征(比如,墙角,柱子等)定位自身位置和姿态,再根据自身位置增量式的构建地图,从而达到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目的。 目录 1 操作性定义 2 技术上的问题 2.1 地图构建 2.2 传感 2.3 定位 2.4 建模 3 相关文献 4 参见 5 参考资料 6 外部链接 1 操作性定义 这里说的地图,是用来在环境中定位,以及描述当前环境以便于规划航线的一个概念;它通过记录以某种形式的感知获取的信息,用以和当前的感知结果相比较,以支撑对现实定位的评估。在定位评估方面,地图提供的帮助程度,与感知的精度和质量成反相关。地图通常反映了它被描绘出来的时刻的环境状态,所以它并不一定反映它被使用的时刻的环境状态。 在误差和噪音条件下,定位和地图构建技术上的复杂度不支持两者同时获得连续的解。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这样一个概念:把两方面的进程都捆绑在一个循环之中,以此支持双方在各自进程中都求得连续解;不同进程中相互迭代的反馈对双方的连续解有改进作用。 地图构建,是研究如何把从一系列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集成到一个一致性的模型上的问题。它可以被描述为第一核心问题: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地图构建的核心部分是环境的表达方式以及传感器数据的解释。 与之相比,定位,是在地图上估测机器人的坐标和姿势形态的问题;换而言之,机器人需要回答这里的第二核心问题,我在哪?典型的解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追踪——通常机器人的初始位置已知;全局定位——通常只给出很少,甚至不给

变电站机器人发展概况及最新发展趋势

移动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用途广泛,世界各国正在加紧移动机器人的研制。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期,斯坦福研究院(SRI)的NilsNilssen和CharlesRosen等人研制出了名为Shakey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它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识别对象、自主推理、实现路径规划和控制功能。美国军方于1984年开始研制第一台地面自主车辆,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在道路上行驶,也称之为早期的移动机器人。许多国家也各自制定了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计划,如日本通产省组织的极限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计划和欧洲尤里卡中的机器人计划等。虽然由于人们对机器人的研究期望过高,导致80年代的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却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探讨人类研制智能机器人的途径积累了经验,同时推动了其他国家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 上世纪90年代,人类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上,希望移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在各种环境下,尤其是恶劣的条件下辅助人类的工作,为人类服务。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飞抵火星考察,并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索杰纳号火星车开始在火星表面漫游,行进了几千米,完成了预定的科学探测任务。进入21世纪后,美国研制的第四个火星探测器—好奇号于2012年8月6号成功降落火星,并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第一辆釆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1992年美国研制出时速75公里的自主车,地面自主车的研制大大推动了遥控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美国“自动化技术协会”(ATC),每年在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传感器的投资超过几亿美元。欧共体(EU)和“机器人技术”有关的课题总数约为250~300项,在EU提供基金的机器人研究领域,移动机器人占22.8%左右;日本不仅加紧研制移动机器人,更把发展重点放在移动机器人的应用研究上,目的是可以代替人在各种环境下为人服务(如在医院、家庭、恶劣的环境和核反映堆、核废料清理和排雷等危险环境下工作)。 我国机器人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国家也大力发展机器人,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机器人进行技术攻关,发出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对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机器人技术水平、实用化程度以及稳定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国内研制的机器人样机,有保安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有轮式和履带式;但大都是有缆方式,具有小范围内一定的避障功能。国内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清华大学的智能移动机器人THMR-V型机器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AGV自主车和防爆机器人;

智能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研究

智能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研究 【摘要】以移动机器人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的原理,并对现有SLAM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对现有的SLAM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平方根UKF的SLAM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达到提高SLAM算法的稳定性,减少算法运算复杂度并得到较高的估计精度的目的。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 机器人(Robot)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工作的一种自动化装置。既可以接受人类的命令,还能够根据预先储存在中央处理器里的程序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主移动机器人还是研究其他领域必不可少的平台和工具。同时随着对自主机器人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工程技术和控制论难题出现在研究者面前。这些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近年来和移动机器人相关的一些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更加促进了对移动机器人相关方面的研究。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是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的新兴研究课题。它是自主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移动的核心,在整个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中是一项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技术。 1.SLAM算法中常用的地图构建方法 1.1 栅格地图 在地图创建和定位中广泛应用的栅格地图最早由Moravec和Elfes提出。栅格地图是把环境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方格,每个方格给予一个大于0小于1的数字来表示该区域被占有的概率,其中0表示没有被占有,1表示完全被占有。栅格地图的优点是地图创建简单且便于维护,地图的数据结构简单,有矩阵表示即可。栅格地图在小规模环境下是一种比较好的定位方法,但在大规模环境下栅格尺寸的选取是一个难题。如果环境较为复杂栅格尺寸过大将导致地图精度不高,栅格尺寸较小地图的精度会提高,但是地图的大小也会急剧上升,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和处理时间,很难满足机器人的实时性。 1.2 特征地图 特征地图是用于一些几何特征(如点、线、面)来表示环境的一种地图构建方法。这些几何特征是机器人从感知环境得到的数据中抽象的来的。特征地图可以用一个几何来表示:A={fi|i=1,…,n},其中,fi是地图的一个特征(点、线、面等),n是整个地图的特征总数。特征地图一般应用在特征性比较强的环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