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赛儿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王士平

唐赛儿(1399—?),又名唐三姐,山东蒲台(今滨州市蒲城乡)人,明初永乐年间山东著名白莲教起义领袖。起义转战山东大部地区,震动京师,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虽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但起义对山东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赛儿家境贫苦,自幼从父习武,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史称“靖难之役”。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山东地区尤其是德州至济南一带,是南北两军反复争夺的地区,民众遭到极大地灾难。至成祖即位,又下令营建北京城,大修宫殿。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首当其冲。永乐年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广大人民陷入绝境。终于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爆发了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

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林三被杀害,父亲悲愤而死,母亲也重病身亡。家破人亡,忍无可忍,遂生反抗之意。她父母都信仰当地十分流行的白莲教,受此影响,唐赛儿毅然削发为尼,决定用白莲教名义将百姓团结起来反抗朝廷。她活动在益都(今青州)诸城、安州(今安丘)、莒州(今莒县)、即墨、寿光一带,自称“佛母”,通过宣传教义,组织教众,还和众人一起苦练武术,准备以武装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

白莲教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就发挥过重要作用,朱元璋起义时所信奉的弥勒教就是白莲教的一支。朱元璋深知白莲教对百姓的影响力不可轻视,他称帝后遂下令禁止白莲教,但白莲教仍在民间传播,特别是在山东地区拥有众多信徒。唐赛儿用白莲教组织民众,正与民众的信仰吻合,所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唐赛儿按地形把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分为4寨,她驻地势最高的南寨,以利观敌指挥作战。她还在南北两大悬崖上筑起寨墙,并在寨内修建水池,屯积粮草。以“红白旗”为号,等待机会打击朝廷。当地百姓都相信唐赛儿有“通晓诸术”的本领,自觉拥护她的领导。

这一年,适逢青州一带遭到严重灾荒,官府不但不施救反加重税赋,百姓怨声载道。唐赛儿趁机发动民众,揭竿而起。起义军一举攻克青州,夺取武器,开仓赈民,然后返回山寨。青州卫指挥使高凤闻报大惊,迅速带兵尾追,他认为义

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放松了警惕,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义军团团包围。夜间,唐赛儿突然发动袭击,高凤丧命,千余名官兵被歼。农民军初战告捷,鼓舞了青州以东各地人民。他们纷纷起兵响应,计有宾鸿、董彦皋、丁谷刚、刘信、刘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儿、高羊儿、王住儿、杨三等大小数十支起义军,以青州卸石棚寨为中心的农民革命风暴,席卷青州、莱州、莒州、胶州以及安丘、寿光、诸城、即墨等9个州县,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逐渐形成了三支起义军主力,一支以唐赛儿为首,活动在青州一带,一支以董彦皋为首,率众2000余人,在莒州、日照、诸城一带活动,一支以宾鸿为首,在寿光、安丘、胶州等地,“毁官府、烧仓库”,打击明军,三支义军相互配合,有力打击了明朝的统治。

起义军军威大振,山东地方官吏惶恐不安,山东都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联名上报朝廷,请求派兵支援。明成祖朱棣闻报后大为震动,立即派遣官员,星夜赶往卸石棚寨招安,但遭到唐赛儿的坚决拒绝。

朱棣又疾派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都指挥使刘忠为副总兵官,带领5000京畿戍卫精锐前来镇压,把卸石棚寨团团围住。柳升曾南平交趾,东破倭寇,北御蒙古,因功封侯。他狂妄自大,根本不把农民军放在眼里。唐赛儿抓住他骄傲轻敌这一弱点,派心腹韩童儿到敌营诈降,诳说寨内少食缺水,陷入绝境,东门旧有吸水道,唐赛儿已决定从东寨门突围取水。柳升信以为真,下令集中兵力,扼守东门,妄图断水把起义军困死。唐赛儿于3月16日夜,突然向防御薄弱的敌营发起猛攻,打得敌军晕头转向,仓皇逃窜,都指挥刘忠中箭毙命。唐赛儿趁乱冲出重围,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疾带大队人马前来镇压,但起义军早巳不知去向。

在唐赛儿起义军据守卸石棚寨时,宾鸿率领的义军在安丘也壮大起来,他们组织民众全力进攻安丘县城,知县张玙集合兵民800余人拼命抵抗,宾鸿见攻城一时难以取得突破,便联合莒县、即墨义军共计万人合力进攻。就在安丘即将被攻占之际,在沿海负责海防抗倭的都指挥卫青在来不及等待调令,率兵出击安丘,镇压义军,义军在里外夹攻之下,不堪重围,最终失败。义军死伤大半,俘虏也大都被明军杀害。安丘攻城惨败后,即墨义军也随之被朝廷镇压,至此,唐赛儿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义军首领都被杀害成员也大多被杀,起义被镇压后,明军四处杀掠。明刑部尚书吴中曾上奏,柳生“所过骚扰,不可胜言。”①还有一部分参加起义的农民被送到交趾(今越南北部)随军做苦力。

唐赛儿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只有60多天的时间,但是击毙了明朝两员大将,取得了两次大捷。在唐赛儿起义失败后,明朝统治者派柳升指挥军队追①《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一一六。

击从卸石棚寨突围的起义军,把俘获的起义军将领全部处死。但是起义军首领唐赛儿却已逃走,这使永乐皇帝震怒,下令将柳升下狱,将参议、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现起义各县的官吏全部处死。起义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震撼了通过农民起义夺得政权的明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明王朝不得不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作了一些让步。通过拨粮赈济青州、莱州一带的饥民,以缓和矛盾。第二年(1421年)成祖“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①这种赈灾青州、莱州,罢免徭赋及受灾田粮的举措,与唐赛儿的抗争密不可分。

自唐赛儿起义以来,她的事迹便成了山东滨州、青州一带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有的说唐赛儿在牢狱里被戴上了手铐脚镣,可她轻轻一抖,手铐脚镣便全掉下来了,从此她便升到天上;还有的说唐赛儿跑到大草原成了一个部落的首领,史载“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②这一方面说明唐赛儿智勇兼备,神机妙算,另一方面也是明将为其办事不力所寻的托辞。为了防止唐赛儿出家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乐皇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女道士悉捕至京师。”先后有一万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师诘问,但是唐赛儿始终是“不知所终”。

唐赛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但白莲教在明朝的传播却没有停止,明朝末年,不堪忍受剥削压迫的山东民众,以徐鸿儒为首,再次打着白莲教的大旗掀起了起义的高潮。

唐赛儿当年起义的地方卸石棚寨,被称唐三寨,寨顶现有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立石碑:“唐三寨由来久矣,自大明永乐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赛儿者创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直到现在,卸石棚寨仍存留寨墙、舂米石臼等遗物。在她的故乡原蒲台县西关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在滨州城南、滨州黄河大桥以北修建了唐赛儿戎装雕像,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①《明史》。

②《明史纪事本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