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发表时间:2018-12-17T17:18:01.1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刘立明

[导读] 摘要:电解过程反应机理复杂。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西宁 810100

摘要:电解过程反应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参照上述分析,同时结合我厂生产的实际经验,在保持较高电流密度、低氧化铝浓度、适中的电解温度及适当偏高的铝水平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流效率。针对铝电解槽的物理场仿真和优化技术逐步精确,开发大容量槽、低电压技术是当今铝电解工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解铝;电流效率;影响程度;

降低电解槽电耗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方向就是改善铝电流效率,电流效率和槽电压能够直接影响吨铝直流电耗,吨铝直流电耗数值高低标志着电解槽是否运行良好。

一、概述

电流效率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电解铝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电流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际产铝量。因为在电解过程中。一方面金属铝在阴极析出,另一方面又以各种原因损失掉,所以电流效率总是不能达到100%,即实际铝产量总是要比理论铝产量低。目前,国内先进铝电解技术的电流效率一般可达92%~94%,而国外的电流效率已高达95%。因此,加强铝电解工艺技术的研究,优化生产技术条件,减少铝的损失,是提高电流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在实际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槽内部的阴极析出金属铝和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铝损失掉一部分是时刻同时发生,实际上产出的铝量总会低于理论量,故电流效率总是低于100%。通过淘汰老旧技术、引进新技术,可减小铝的额外损失,能够有效提升电解的电流效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有多种因素会影响铝电解槽电流效率,如氧化铝浓度、温度、电解质水平、极距、阴极电流密度、炉底压降、电解焙烧等。

二、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1.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一是电解槽工作电压的高低可以通过极距的高低来定性确定,虽然在一定的极距范围内,电解槽电流效率和极距成正比,但当极距超过一定值后,因极距增加而产生的焦耳热量将明显增加,电解温度提升,粘度也明显变小,加快了对流循环,促使铝的二次返溶增大,故电流效率几乎不再提高,电流效率随极距的增加变化不显著。经研究发现,极距的小幅变化就会引起槽电压较大变化,例如在大型预焙槽上,每缩短极距0.01 m,大约可以降低电压达0.30~0.33 V,电压降几乎占整个槽电压的1/3,低极距的节能潜力巨大,其他工艺技术条件(如:槽膛内形规整、两极状况良好、电解质水平和铝水平合理匹配)处于较为理想状态时,铝电解槽保持适当的低极距可以有效提高电流效率。极距过大,导致增高槽电压、增加电耗,增加热量,槽子转热而诱导病槽出现等,造成铝液波动;极距过小会引起局部短路,严重地拉低了电流效率。当前铝电解用极距一般为4.2~4.5cm。二是电解槽中盛装有铝液和电解质等成分,因各自成分具有不同的密度而导致出现溶液分层现象,各液层的厚度代表了其相应的水平。合理的铝液高度是电解槽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工作中电解质水平经常维持在20~25cm,大型预溶槽的铝水平一般维持在18~20 cm。电解槽稳定性和散热性也受铝水平的影响,铝水平会减小热损失,降低增强铝液的波动,提高槽内水平电流分量,电解槽的稳定性易被破坏,但炉底沉淀不易生成,因此保持铝水平的合理稳定是非常必要的。维持一定的铝水平、电解质水平的作用是:①形成了一层良好的散热通道,利用此散热通道,多余热量会被快速传到阳极四周,从而均衡了槽内各处的温度。②阴极炭块上不会因此放电析出铝离子,阻止了大量的碳化铝的产生,减小了炉底压降。③适当厚度的铝液层相当于一层缓冲层和保温层作用,可保证炉底温度不因骤热骤冷而致早期破损。④磁场作用可被适当厚度的铝液层大量削弱。⑤直接在炭块上放电析出会破坏炭块,铝水平、电解质水平阻止了放电,保护了炉底炭块。⑥维持一定量的铝液水平,磁场中的水平电流被减弱,减弱了铝液循环频率,使铝液不剧烈滚动。⑦炉底上的高低不平,铝液层可填充填平,有利于均匀炉底电流分布。⑧铝液的高度会影响伸腿的高度。因此,根据电解槽槽龄和电解工艺的技术条件保持电解槽内合理的铝液高度可有效提升电流效率,促进生产。

2.主要影响程度分析。电解槽的过热度、电解温度均可对电流效率产生严重影响,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的铝溶液的扩散速度均受温度影响,低温可以降低扩散到阳极氧化区的速度,减少电流效率的损失。①将会减小铝在电解槽中的溶解度,亦即减小。②会增大熔体的粘度,减小电解质的循环速度,导致扩散层的厚度变大。③扩散系数也减小。因此,降低电解槽中的电解温度后值减小,意味着减弱了铝的二次反应,减小了铝的损失,提升了电流效率。当电解槽运行稳定时,尽可能的维持较低的电解温度,一般可以获得最好的电流效率,有研究表明:电解时每降低10 ℃,将提高电流效率达1%~5%。电解质的初晶温度决定了电解温度的大小,并且要确保电解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电解质初晶温度与电解温度差值即为过热度,一般至少为5 ℃,否则就会导致电解质粘度和密度增大,电解质浓缩、氧化铝溶解度降低、导电率下降。这时会使电解槽内产生大量沉淀、槽底电压降增加。有可能会混淆铝液和电解质熔体相,加剧铝的溶解氧化损失,使电流效率急剧下降。因此,向电解槽内添加适量氟化锉、氟化镁,改善电解质的组成,均可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进而维持电解槽在低温状态运行。

三、处理措施

1.通过改造阴极结构来降低水平电流。(1)变截面钢棒技术。变截面钢棒技术是对阴极钢棒进行改造,达到减小电解槽的水平电流,降低电解槽的垂直磁场,最终达到减小铝水波浪,降低电压、节能的目的。其变截面阴极钢棒结构。进行阴极组装后,对该结构的铝液体层水平电流进行计算,水平电流平均值相对于传统阴极结构下减少了70% 以上。(2)阴极钢棒组装斜扎技术。阴极钢棒组装斜扎技术在导流槽研究的基础上,在阴极钢棒组装时,留有一段斜面不扎,用绝缘材料进行填充,达到降低电解槽的水平电流,抑制电解槽的垂直磁场,减小铝液波动。其水平电流分布。进行阴极组装后,对该结构的铝液体层水平电流进行计算,水平电流平均值相对于传统阴极结构下减少了60% 以上。

2.提高电解槽筑炉技术和焙烧启动技术,降低电解槽早期破损几率。通过提高筑炉材料质量、提高筑炉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焙烧启动制度,并做好过程管理,降低电解槽早期破损几率。

3.加强电解槽生产工艺技术条件管理。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加强电解槽的管理等措施,保持槽况的稳定;避免冷槽、热槽、破损槽的产生。优化计算机控制程序,保持合理的氧化铝浓度、合理的过热度,减少电解槽的波动,减少二次反应,降低水平电流的产生。

电力系统分析之短路电流计算讲课稿

电力系统分析之短路电流计算 电力系统是由生产、输送、分配、及使用电能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用户组成一个整体,它除了有一次设备外还应有用于保护一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二次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应包括正常运行时的运行参数和出现故障时的故障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短路 是电力系统出现最多的故障,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有很多,而其中以“应用运算曲线”计算短路电流最方便实用。应用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 计算系统中各元件电抗标幺值; 1)、基准值,基准容量(如取基准容量Sj=100MV A ),基准电压Uj 一般为各级电压的平均电压。 2)系统中各元件电抗标幺值计算公式如下: 发电机 ? Cos P S X X e j d d /100%' '"* ? = 式中" *d X 为发电机次暂态电抗百分值 变压器 e j d b S S U X ?=100%* 式中U d %为变压器短路电压的百分值 线路 20*e j j U S L X X ? = 式中X 0为每仅是电抗的平均值(架空线为0.4欧/公里) 电抗器 2*3100%j j e e k k U S I U X X ??= 式中X k %为电抗器的短路电抗百分值 系统阻抗标幺值 Zh j x S S X = * S Zh 断路器的遮断容量 2、 根据系统图作出等值电路图, 将各元件编号并将相应元件电抗标幺值标于元件编号 下方; 3、 对网络化简,以得到各电源对短路点的转移电抗,其基本公式有: 串联 X 1 X 2X 3 X 3 =X 1+X 2 并联 X 1 X 2 X 3 2 12 1213//X X X X X X X +?= =

影响直流过负荷能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直流过负荷能力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13T14:05:24.0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9期作者:胡学深朱凤来代书龙周旭[导读] 在交、直流系统故障或者受端负荷中心负荷短缺时,直流系统的快速响应和过负荷能力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满足系统的负荷调配。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曲靖局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在交、直流系统故障或者受端负荷中心负荷短缺时,直流系统的快速响应和过负荷能力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满足系统的负荷调配。过负荷限制根据在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下,考虑备用冷却设备是否可用,计算得到换流站的过负荷能力对功率、电流控制输出的电流指令进行限幅。使得一次回路在各种工况下的全部过负荷能力都被充分利用,而不会因为设备过应力而导致直流停运。 关键词:直流;过负荷;停运 近年来,随着多个直流输电工程的相继投产,南方电网主干网络己经形成了8交8直的规模,直流输电在南方电网的作用日趋明显。直流在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事业中具有着显著的作用,直流输电具有一定的短时和持续过负荷能力,当发生并联交流线路短路跳闸或某一极直流系统故障导致闭锁等故障或扰动时,可以通过控制功能中的PSS(Power Swing Stabilization)、PSD(Power Swing Damping)、FLC(Frequency Limit Control)等附加功能,瞬时提高健全直流极的输送功率,在直流输电系统过负荷能力范围内,把故障交、直流线路输送的部分或全部功率转移到并联的正常运行的直流输电系统,从而减轻功率转移和功率失衡对交流系统的冲击,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在负荷高峰期,受端负荷紧张时,可以采用过负荷运行方式,提高直流输送功率,缓解受端负荷压力。正常情况下直流以额定功率运行,在以下情况下,直流可能进入过负荷运行方式:(1)当单极或多极故障时,正常运行极过负荷运行,最大限度减小或者避免单极直流闭锁下的功率损失;(2)系统方式安排过负荷运行;(3)当其他直流故障或系统冲击后,FLC动作提升直流功率,使直流过负荷运行。过负荷限制包括环境温度、有无冗余冷却系统(换流变冷却器组、阀冷,通过温度判断冷却系统冗余度)、短时过负荷限幅所引起的限幅。在不额外增加换流站设备投资的前提下,直流系统在最高环温、投入备用冷却设备或环境温度较低时固有的过负荷能力。 1 影响直流过负荷能力的因素分析 PCP:MAINCPU:OLL:OLLLIM 从上图可以看出:影响ICONT的因素有冗余冷却系统可用情况(包括阀冷冗余和换流变冷却系统冗余)、环境温度、阀厅温度和功率方向。 (2)STOL_LIM

盘点职场工作效率低的四个原因

盘点职场工作效率低的四个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面试剧烈的市场竞争,职场工作节奏也不断加快,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老板喜欢的。但是职场上很多人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每次老板规定的任务量总是完成不了,那该怎么办呢?影响你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濮阳百姓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原因,办事拖拖拉拉 办事拖拖拉拉严重影响你的工作效率,那是什么原因让你工作拖拖拉拉呢?小编为您总结了两点:一是目标不够清晰,不知如何下手,你可以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个小步骤来采取行动,有条不絮的一件一件完成,干完第一步在进行下一步。二是精神不够饱满,每天保持较高的精神,从早上开始都开始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动力,一天之中从最艰难的工作开始,把那些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先完成,一天下来都会让你感觉非常轻松。 第二原因,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很多人除了拖拖拉拉之外,还喜欢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例如刷空间、刷微博、聊QQ等,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濮阳百姓人才网小编表示,因此,为了避免这些不良习惯,没有特殊要求最好不要登QQL聊天,能不刷微博就不刷。除非工作完成了,你可以适量的干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三原因,做事总是犹豫不决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优柔寡断,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在不知不觉中就让你把时间浪费了,因为你的犹豫让你多陷入思考而少采取行动。虽然思考是一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对你有所帮助,但是你现在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你要停止思考,采取行动,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第四原因,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一天上班时间就那么长,工作任务就是那么多,如果你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就会造成你工作任务量不达标,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把时间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工作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做一个高效率的员工。

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发表时间:2018-12-17T17:18:01.1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刘立明 [导读] 摘要:电解过程反应机理复杂。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西宁 810100 摘要:电解过程反应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参照上述分析,同时结合我厂生产的实际经验,在保持较高电流密度、低氧化铝浓度、适中的电解温度及适当偏高的铝水平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流效率。针对铝电解槽的物理场仿真和优化技术逐步精确,开发大容量槽、低电压技术是当今铝电解工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解铝;电流效率;影响程度; 降低电解槽电耗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方向就是改善铝电流效率,电流效率和槽电压能够直接影响吨铝直流电耗,吨铝直流电耗数值高低标志着电解槽是否运行良好。 一、概述 电流效率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电解铝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电流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际产铝量。因为在电解过程中。一方面金属铝在阴极析出,另一方面又以各种原因损失掉,所以电流效率总是不能达到100%,即实际铝产量总是要比理论铝产量低。目前,国内先进铝电解技术的电流效率一般可达92%~94%,而国外的电流效率已高达95%。因此,加强铝电解工艺技术的研究,优化生产技术条件,减少铝的损失,是提高电流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在实际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槽内部的阴极析出金属铝和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铝损失掉一部分是时刻同时发生,实际上产出的铝量总会低于理论量,故电流效率总是低于100%。通过淘汰老旧技术、引进新技术,可减小铝的额外损失,能够有效提升电解的电流效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有多种因素会影响铝电解槽电流效率,如氧化铝浓度、温度、电解质水平、极距、阴极电流密度、炉底压降、电解焙烧等。 二、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1.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一是电解槽工作电压的高低可以通过极距的高低来定性确定,虽然在一定的极距范围内,电解槽电流效率和极距成正比,但当极距超过一定值后,因极距增加而产生的焦耳热量将明显增加,电解温度提升,粘度也明显变小,加快了对流循环,促使铝的二次返溶增大,故电流效率几乎不再提高,电流效率随极距的增加变化不显著。经研究发现,极距的小幅变化就会引起槽电压较大变化,例如在大型预焙槽上,每缩短极距0.01 m,大约可以降低电压达0.30~0.33 V,电压降几乎占整个槽电压的1/3,低极距的节能潜力巨大,其他工艺技术条件(如:槽膛内形规整、两极状况良好、电解质水平和铝水平合理匹配)处于较为理想状态时,铝电解槽保持适当的低极距可以有效提高电流效率。极距过大,导致增高槽电压、增加电耗,增加热量,槽子转热而诱导病槽出现等,造成铝液波动;极距过小会引起局部短路,严重地拉低了电流效率。当前铝电解用极距一般为4.2~4.5cm。二是电解槽中盛装有铝液和电解质等成分,因各自成分具有不同的密度而导致出现溶液分层现象,各液层的厚度代表了其相应的水平。合理的铝液高度是电解槽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工作中电解质水平经常维持在20~25cm,大型预溶槽的铝水平一般维持在18~20 cm。电解槽稳定性和散热性也受铝水平的影响,铝水平会减小热损失,降低增强铝液的波动,提高槽内水平电流分量,电解槽的稳定性易被破坏,但炉底沉淀不易生成,因此保持铝水平的合理稳定是非常必要的。维持一定的铝水平、电解质水平的作用是:①形成了一层良好的散热通道,利用此散热通道,多余热量会被快速传到阳极四周,从而均衡了槽内各处的温度。②阴极炭块上不会因此放电析出铝离子,阻止了大量的碳化铝的产生,减小了炉底压降。③适当厚度的铝液层相当于一层缓冲层和保温层作用,可保证炉底温度不因骤热骤冷而致早期破损。④磁场作用可被适当厚度的铝液层大量削弱。⑤直接在炭块上放电析出会破坏炭块,铝水平、电解质水平阻止了放电,保护了炉底炭块。⑥维持一定量的铝液水平,磁场中的水平电流被减弱,减弱了铝液循环频率,使铝液不剧烈滚动。⑦炉底上的高低不平,铝液层可填充填平,有利于均匀炉底电流分布。⑧铝液的高度会影响伸腿的高度。因此,根据电解槽槽龄和电解工艺的技术条件保持电解槽内合理的铝液高度可有效提升电流效率,促进生产。 2.主要影响程度分析。电解槽的过热度、电解温度均可对电流效率产生严重影响,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的铝溶液的扩散速度均受温度影响,低温可以降低扩散到阳极氧化区的速度,减少电流效率的损失。①将会减小铝在电解槽中的溶解度,亦即减小。②会增大熔体的粘度,减小电解质的循环速度,导致扩散层的厚度变大。③扩散系数也减小。因此,降低电解槽中的电解温度后值减小,意味着减弱了铝的二次反应,减小了铝的损失,提升了电流效率。当电解槽运行稳定时,尽可能的维持较低的电解温度,一般可以获得最好的电流效率,有研究表明:电解时每降低10 ℃,将提高电流效率达1%~5%。电解质的初晶温度决定了电解温度的大小,并且要确保电解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电解质初晶温度与电解温度差值即为过热度,一般至少为5 ℃,否则就会导致电解质粘度和密度增大,电解质浓缩、氧化铝溶解度降低、导电率下降。这时会使电解槽内产生大量沉淀、槽底电压降增加。有可能会混淆铝液和电解质熔体相,加剧铝的溶解氧化损失,使电流效率急剧下降。因此,向电解槽内添加适量氟化锉、氟化镁,改善电解质的组成,均可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进而维持电解槽在低温状态运行。 三、处理措施 1.通过改造阴极结构来降低水平电流。(1)变截面钢棒技术。变截面钢棒技术是对阴极钢棒进行改造,达到减小电解槽的水平电流,降低电解槽的垂直磁场,最终达到减小铝水波浪,降低电压、节能的目的。其变截面阴极钢棒结构。进行阴极组装后,对该结构的铝液体层水平电流进行计算,水平电流平均值相对于传统阴极结构下减少了70% 以上。(2)阴极钢棒组装斜扎技术。阴极钢棒组装斜扎技术在导流槽研究的基础上,在阴极钢棒组装时,留有一段斜面不扎,用绝缘材料进行填充,达到降低电解槽的水平电流,抑制电解槽的垂直磁场,减小铝液波动。其水平电流分布。进行阴极组装后,对该结构的铝液体层水平电流进行计算,水平电流平均值相对于传统阴极结构下减少了60% 以上。 2.提高电解槽筑炉技术和焙烧启动技术,降低电解槽早期破损几率。通过提高筑炉材料质量、提高筑炉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焙烧启动制度,并做好过程管理,降低电解槽早期破损几率。 3.加强电解槽生产工艺技术条件管理。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加强电解槽的管理等措施,保持槽况的稳定;避免冷槽、热槽、破损槽的产生。优化计算机控制程序,保持合理的氧化铝浓度、合理的过热度,减少电解槽的波动,减少二次反应,降低水平电流的产生。

京改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0.3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的因素(有答案)

10.3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的因素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闭合开关前,移动滑片P到最右端是为了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②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③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作用是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 ④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目的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4.5V,更换5个定值电阻R 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V不变 C.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4Ω~20Ω D.将R 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

3.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小灯泡熄灭,电压表示数增大,且只有一处故障,那么故障可能是() A.小灯泡发生短路B.小灯泡发生了断路 C.滑动变阻器发生了短路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触不良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大值端,作用是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可以保护电路 B.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可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产生变化

浅谈影响团队工作效率的因素

浅谈影响团队工作效率的因素 “所谓团队,是一群具有互补技能、致力于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员。”团队是一群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每个成员的心中都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那么如何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而尽快实现目标呢?个人工作效率的提高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再加上自己的坚持就能实现。而团队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计划,还要有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信任与支持,以及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其次还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及必要的激励机制;然后团队领导自身的影响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计划中的事情做得越多,用的时间越短,并且事情能做的更好,那么工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什么都讲究个效率。效率是什么?简单的说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生产力。即“效率=成果/时间”,当我们能投入较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成果,也就是我们具有较高的效率。那么团队的工作效率如何来提高呢?一个团队顾名思义有许多人组成,有领导就有下属。一个领导如何带领自己的员工快速的出色的完成任务?作为团队的一员又如何配合领导及同事把工作干好呢?也就是说影响团队工作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作为一个团队领导人必须让自己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了解这个目标。 设定目标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招,因为目标设定是为了避免人性“苟且偷安”的弱点,同时目标是可以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可以激发人类的潜能。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么能走到。走到一半时有人甚至坐到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能源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设计题目: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学院:电力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___________ 班级:1203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1310240006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摘要 (1) 课题 (2) 第一章.短路的概述 (2) 1.1发生短路的原因 (2) 1.2发生短路的类型 (2) 1.3短路计算的目的 (3) 1.4短路的后果 (3) 第二章.给定电力系统进行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4) 2.1收集已知电力系统的原始参数 (4) 2.2制定等值网络及参数计算 (4) 2.2.1标幺值的概念 (4) 2.2.2计算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5) 2.2.3系统的等值网络图 (5) 第三章.故障点短路电流计算 (6) 第四章.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 (9) 4.1对称分量法 (9) 4.2各序网络的定制 (10) 4.2.1同步发电机的各序电抗 (10) 4.2.2变压器的各序电抗 (10) 4.3不对称短路的分析 (12) 4.3.1不对称短路三种情况的分析 (12) 4.3.2正序等效定则 (14) 心得体会 (15) 参考文献 (16)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电力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电力系统分析,学生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构成,电力系统的计算分析及方法、电力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其处理方法、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为从事电力系统打下必要的基础。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是重中之重,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主要是短路电流周期(基频)分理的计算,在给定电源电势时,实际上就是稳态交流电路的求解。采用近似计算法,对系统元件模型和标幺参数计算作简化处理,将电路转化为不含变压器的等值电路,这样,就把不同电压等级系统简化为直流系统来求解。 在电力系统中,短路是最常见而且对电力系统运行产生最严重故障的后果之一。

影响短路电流因素分析

短路电流的计算及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 经典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为:取变比为1.0,不考虑线路充电电容和并联补偿,不考虑负荷电流和负荷的影响,节点电压取1.0,发电机空载。短路电流计算的标准主要有IEC标准和ANSI标准,我国采用的是IEC标准。 国标规定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计算条件。国标推荐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是等值电压源法,其计算条件为:(1)不考虑非旋转负载的运行数据和发电机励磁方式;(2)忽略线路电容和非旋转负载的并联导纳:(3)具有分接开关的变压器,其开关位置均视为在主分接位置;(4)不计弧电阻:(5)35kV及以上系统的最大短路电流计算时,等值电压源取标称电压的1.1,但不超过设备的最高运行电压。 采用IEC标准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允许用户任意设定短路电流计算的初值条件。可设定的选项包括:(1)变比选择:1.0或正常变比;(2)考虑充电电容与否;(3)计及并联补偿与否;(4)节点电压值;(5)发电机功率因素。 变压器变比增大时,从本母线看出去的变压器变比增加了,变压器支路的等值阻抗将增加,短路电流将减小:反之,变压器支路的等值阻抗将减小,短路电流将增加。变比的大幅变化对短路电流的影响相对较小;除基于潮流的短路电流计算外,短路电流计算一般均不考虑线路充电电容、线路高抗、低压并联电容器、电抗器等设备的影响。考虑并联补偿时,短路电流的变化相对较小,而且,考虑并联补偿后,短路电流的变化有升有降,其中,若是容性补偿占主导影响,短路电流增加,反之,则下降;考虑充电电容时,短路电流的变化幅度较大;若同时考虑充电电容和并联补偿,其影响是两者的叠加;在短路电流计算中,除基于潮流的短路电流计算外,发电机一般设为空载,所以,发电机的空载电势与其端电压相同。若发电机处于负载状态,其空载电势将大于发电机端电压,且在有功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功率因素越低,负载率越高,电流越大,空载电势越大,故障前短路点的母线电压也越高,所

影响工作效率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8种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10种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综合部(朱琴妹) 一、影响工作效率的8种现象 每个部门,每个办公室都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例如跟客户谈合作签单时,发现合同失效过时了;开会时总是迟到;打印机故障无法正常工作;资料杂乱无章或是丢失;办公室里人来人往使人根本无法高效工作——这并不奇怪。 下面来看8种具体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也比较下自己是否正被这些情况所困惑着,同时开拓思维想想如果是我,我该怎样解决? 1、日常办公设备 过时的计算机、打印机、软件和其他技术设备将会降低工作效率。例如,程总和我的电脑已使用很多年,配置低下,在我们准备教学视频的时候都无法正常观看,一打开就死机。那么这个视频我就要花费时间借用同事的电脑或是回家用自己的电脑。 怎样判断技术设备是否过时呢?一条通用的准则就是,如果你的计算机不能运行一套常用软件的最新版本,那么就需要进行升级了。你在新设备上的投资将很快会在提高的工作效率中收回来。 2、工作空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工作空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例如,我每次要打印文件都要把文件拷贝或发送到设计部的电脑才能打印;由于电话离工作位较远,致使第一次接电话都要离开工作位置。 要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只需要重新安排一下工作空间,可能就是安装一台打印机或是多拉一根电话线这样简单。 3、效率低下的文件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的杂乱无章会造成信息查找的困难,从而造成大量人力和时间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保证你和你的员工有必要的将文件归档的条件。看看是否需要增加文件柜,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容易地将文件归类,以便于查找。最后,可以将不常用的文件搬到储藏室去,使员工更容易找到常用的文件。 4、未加管制的信息流 由于电子邮件和移动电话等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工作环境中充斥着

《电力系统分析》朱一纶课后习题解

电力系统分析xx课后习题选择填空解答第一章 1)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网络中的功率损耗称为(D) A、厂用电负荷 B、发电负荷 C、工业负荷 D、供电负荷 2)电力网某条线路的额定电压为Un=110kV,则这个电压表示的是(C)A、相电压B、1 相电压C、线电压D、3线电压 3)以下(A)不是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A、中性点通过电容接地 B、中性点不接地 C、中性点直接接地 D、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4)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C) A、30Hz B、40Hz C、50Hz D、60Hz 5)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占最大比例的发电厂为(B) A、水力发电厂 B、火力发电厂 C、核电站 D、风力发电厂 6)以下(D)不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A、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B、安全可靠的持续供电 C、保证电能质量 D、电力网各节点电压相等 7)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火力发电需要消耗煤、石油 B、水力发电成本比较大 C、核电站的建造成本比较高D太阳能发电是理想能源 8)当传输的功率(单位时间传输的能量)一定时,(A)

A、输电的压越高,则传输的电流越小 B、输电的电压越高,线路上的损耗越大 C、输电的电压越高,则传输的电流越大 D、线路损耗与输电电压无关9)对(A)负荷停电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事故。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D、以上都不是 10)一般用电设备满足(C) A、当端电压减小时,吸收的无功功率增加 B、当电源的频率增加时,吸收的无功功率增加 C、当端电压增加时,吸收的有功功率增加 D、当端电压增加时,吸收的有功功率减少 填空题在后面 第二章 1)电力系统采用有名制计算时,三相对称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表达 式为(A)A.S=UI B.S=3UI C.S=UIcos? D.S=UIsin? 2)下列参数中与电抗单位相同的是(B)A、电导B、电阻C、电纳D、导纳3)三绕组变压器的分接头,一般装在(B)A、高压绕组好低压绕组B、高压绕组和中压绕组C、中亚绕组和低压绕组D、三个绕组组装4)双绕组变压器,Γ型等效电路中的导纳为(A ) A.GT-jBT B.-GT-jBT C.GT+jBT D.-GT+jBT 5)电力系统分析常用的五个量的基准值可以先任意选取两个,其余三个量可以 由其求出,一般选取的这两个基准值是(D )

探究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最新学习文档

探究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物理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可见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你是否想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经片刻沉默之后张阳同学举手说:“我发现手电筒使用的电池越多,灯泡就越亮,电池越多电源所提供的电压就越高,所以我想他们的关系应该是: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老师接着说:“是这样吗?希望大家自愿结合成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二、假设的形成接到问题之后,我和张思淼、张阳、石鹏同学商量组成探究小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推测。根据水管中水压越大,水流就越快的经验,我们的出了这样的假设:“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可以利用电池组、定值电阻、电流表、导线组成电路。实验过程中改变电路两端电压,同时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三、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实验前,为了更准确的完成探究实验,我们对研究假设中的变量进行识别,确定了自变量、因变量。根据变量测量的需要选择了实验仪器、制定了实验步骤,设计了实验记录表,并根据计划实施了探究实验。(一)识别变量,选择控制技术根据实验假设我们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电路两端 的电压;因变量为电路中的电流。实验过程中,改变电路两端电压,同时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实验中

需要解决三个问题:①怎样改变和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②怎样测量电路中的电流。③怎样控制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我们讨论认为实验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控制其他因素对实验 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在虚拟的理想环境下完成实验。(二)确定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如下:电池组(内阻为0)、定值电阻(10Ω)、数字电流表(内阻为0)、开关、导线。选用数字电流表是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电源、电流表的内阻设定为零,是为了消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为了检验假设的真 伪性,我们设计了如右的实验电路,并确定了实验步骤。步骤中包含了电路连接的步骤;改变自变量、测量因变量的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的记录步骤;为处理实验数据而进行的图像拟和步骤。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试触开关,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3)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4)将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记录表中。(5)改变电池节数,重复步骤3、4。(6)将实验数据用EXCEL 做出图像。(7)整理仪器,完成实验报告。(三)设计实验 记录表在设计实验记录表时,我们把自变量的记录放在第一层,因变量的记录放在第二层。这样在一个表格中就体现出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这个关系成立的条件。表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记录表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一、工作效率低的现象因素表现形式: 1、重复劳动、重复工作; 2、推诿扯皮; 3、以制度为挡箭牌,以开会、没时间等为理由; 4、工作计划不分主次,抓不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做事事倍功半; 5、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6、不会沟通,不会交流; 7、牢骚、抱怨、怪话、散布负能量的话; 8、看待问题简单化,只注重眼前,不能长远的看问题; 9、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练,做事找不到方向,老虎啃天,无从下口,个人执行能力差; 10、工作氛围差,积极向上的正气少,歪风邪气占了上风,唯利是图多,追求少; 11、工作方法、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团队没有向心力、凝聚力,领导缺乏号召力; 12、没有责任感,缺乏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的激情,消极、悲观情绪有时主导自己; 13、工作中不能尊重别人,并抱怨别人不能尊重自己; 14、个人的素质、素养尚需提高,做人做事要求别人高,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正如老辈讲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5、职能服务不足,企业宣传不够; 16、生活和工作不能有效的分开,而是相互的影响,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17、客观方面的影响:电脑配置低,缺少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的培训;

A.微信群 B.手机提醒功能 C.即时贴 D.例行工作的时时提醒 E.电脑知识的匮乏,不懂信息万事难 F.工作职责,业务管理的不清 18、领导不能以身作则,起不到榜样的引导作用; 二、如何来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1、对照以上18条现象,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检查和改进,拿出整改计划; 2、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人力资源部在本月拿出2016年考核激励政策初步政策导向方案,最大化激发各级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3、进一步推动集团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提升工作,变现在各部门提意见和建议为人力、财务、后勤、房地产公司、家纺管理事业部,自己制定2016年职能服务项目及提高计划和激励政策的报告,在本月完成报慈总和周助理。 4、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可将工作中最细节的职责不清晰的方面发给人力李部长,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明确职责; 5、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子公司、事业部的最高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员工树立好的榜样作用,提升自己的沟通艺术,避免管理的简单粗暴,营造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建立正能量的积极情绪,人力下周对各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人要进行民主测评。 6、推行提高工作效率活动。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优选)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1.短路电流Isc 2.开路电压Voc 3.最大工作电压Vm 4.最大工作电流Im 5.填充系数FF 6.转换效率η 7.串联电阻Rs 8.并联电阻Rsh 第一、一个理想的光伏电池,因串联的Rs 很小、并联电阻的Rsh 很大,所以进行理想电路计算时,他们都可忽略不计。所以负载电流满足式(1), I = I L -I D =I L -Is[exp(qV/kT)-1] (1)短路电流Isc=I L I L ——光生电流;I D ——暗电流; I S —— 反响饱和电流; Rs ——串联电阻;Rsh ——并联电阻 所以根据上式,就会得到右图。 R L L S I kT V ln(1)q I I -= +(1)L oc S I kT V In q I =+

第二、但在实际过程中,就要将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考虑进去,Isc 的方程如下: 当负载被短路时,V=0,并且此时流经二极管的暗电流I D 非常小,可以忽略,上式可变为: 第三、由此可知,短路电流总小于光生电流I L 且Isc 的大小也与Rs 和Rsh 有关。 1.短路电流Isc 当V=0时,Isc=I L 。I L 为光生电流,正比于光伏电池的面积和入射光的辐照度。1cm2光伏电池的I L 值均为16~30mA 。环境温度的升高,I L 值也会略有上升,一般来讲温度每升高1℃,I L 值上升78μA 2.开路电压Voc 开路时,当I=0时,V oc=kT/qln(I L /I S +1) 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电压与入射光辐照度的对数成正比,与环境温度成反比,与电池面积的大小无关。温度每上升1 ℃,UOC 值约下降2~3mV 。该值一般用高内阻的直流毫伏计测量。 同时也与暗电流有关。而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暗电流不仅仅包括反向饱和电流,还包括薄层漏电流和体漏电流。(由于杂质或缺陷引起的载流子的复合而产生的微小电流) 漏电流:太阳能电池片可以分3层,即薄层(即N 区),耗尽层(即PN 结),体区(即P 区),对电池片而言,始终是有一些有害的杂质和缺陷的,有些是材料本身就有的,也有的是工艺中形成的,这些有害的杂质和缺陷可以起到复合中心的作用,可以虏获空穴和电子,使它们复合,复合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载流子的定向移动,必然会有微小的电流产生,这些电流对测试所得的暗电流的值是有贡献的,由薄层贡献的部分称之为薄层漏电流,由体区贡献的部分称之为体漏电流。 3.填充系数FF FF 是一个重要参数,反映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系数越大。反映到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是曲线接近正方形,此时太阳电池可以实现很高的转换效率 ()sh 1S q V IR S kT SC L D P L S V IR I I I I I I e R +??+=--=--- ????[] 1/S L SC L SC SC S sh sh R I I I I I R R R =-?=+m m oc sc V I FF V I = m I m m sc oc in in in P V FFI V P P P η===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针对训练:实验25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针对训练: 实验二十五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主要实验器材选取及作用: (1)加热材料的选用:用煤油或空气(相比于水:①煤油是绝缘体; ②煤油和空气的比热容小,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选择加热物质的要求:①物质种类、质量和初温均相同;②绝缘体。 2.实验步骤: (1)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将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两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容器中U型管液面的高度变化情况,发现与右边容器相连的U型管液面高度变化更大一些。如图1所示:

图1 图2 图3 结论: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2)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如图2所示,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丝阻值都是5Ω,在右侧容器的外部,将一个5Ω的电阻与这个电阻并联,因此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丝的电流大于通过通过右侧 容器中电阻丝的电流。在通电时间相同时,观察两个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发现与左侧容器相通的U型管液面变化更大一些。 结论: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时间的关系 如图3所示,将这套装置接到电源两端,在通电过程中,只观察与左边容器相通的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情况,发现随着通电时间越长,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越大。 结论:在电流相同、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结论】

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①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②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③在电阻和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方法】 (1)转换法: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产生电热的多少;(2)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电热与通电电流的关系:控制电热丝阻值和通电时间相 同,改变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大小; ②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热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选择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丝; ③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控制电热丝的阻值和电流相同,改变通电时间的长短; 【交流与讨论】 (1)容器内加热物质为空气的原因:气体的热胀冷缩明显,使现象更加明显; (2)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针对训练 下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实验,甲、乙两套装置中各有两个相同的透明容器.其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和一段电阻丝(阻值在

工作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工作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良好的办公环境对优化绩效至关重要,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让员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持续的工作动力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比较容易激发出员工的创新灵感;恶劣的工作环境将会让员工意志消沉,工作起来心不在焉,甚至严重影响员工的稳定性。对脑力劳动者群体更是如此。现在我们对改善办公环境的益处的了解,远远超过人们最初的认识。事实上,在过去十年中,心理学研究已证明了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工作环境的涵义与特点 环境是指对工作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力量。是工作效率的各种潜在外部力量的总和。从广义上说,它是指—定组织机构的所有成员所处的大环境;从狭义上说,工作环境是指—定的组织机构的各部门工作所处的环境,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大环境、组织内部的职能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办公室所在地、建筑设计、室内空气、光线、颜色、办公设备和办公室的布局、布置等因素。因此,对办公环境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不断优化办公的自然环境。 工作环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杂和多样性。

环境无所不包,有社会的、自然的、物质的、精神的。众多因素构成了类型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从而呈现出复杂而又多样的特点。 2.差异性。 各国各地区各单位,工作环境都存在着差别。这也形成了各国各地区各单位工作风格的特殊性。 3.变异性。 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它要经历相应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公司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地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二节办公室环境优化 有效的办公室管理,可以促使组织整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那么办公室环境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办公环境的概念 所谓优化办公环境,简言之。就是通过对办公室自然环境加以合理的设计、控制和组织,使其达到最优状态。 简单地说,优化办公环境,实际上也就是协调好人—设备—环境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过渡,“以人为本”日益被重视,新兴综合性学科——人体工程学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在西方。所谓人体工程学,简言之,就是一门专门探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摒弃了过去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的片面观点和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的被动做法,认为人——物——环境是一个密切相联的系统,强调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体

简析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简析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发表时间:2018-08-13T09:40:20.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李恩涛潘怡玲 [导读] 摘要:所谓电流效率就是在电解过程中实际的铝产量与同样条件下(电流强度和时间相同)铝的理论产量之比的百分数,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电流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际铝产量。 广西来宾银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来宾 546119 摘要:所谓电流效率就是在电解过程中实际的铝产量与同样条件下(电流强度和时间相同)铝的理论产量之比的百分数,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电流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际铝产量。电流效率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电流效率的高低与铝电解生产的各种工艺参数关系重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电解铝生产的技术水平。本文结合电解铝实际的成产过程中,然后对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升电流效率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解电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 引言 在进行电解的过程中实际形成的铝的产量与同样环境下铝的理论产量之间形成的比值被称为电流效率,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下,电流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决定了铝的实际产量。电解铝在生产的过程中,电流效率属于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了电解铝生产的效率以及水平。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电解的过程中,金属铝需要在阴极条件下才能形成,同时其金属铝的完整性可能还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电流效率很难实现较高的比值,通常情况下,实际的生产总量一直要低于理论产量。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所采用的铝电解技术的电流效率可以达到 93 % ~ 95 % 之间,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有效提高电解铝的电流效率,相关人员就必须加强对电解工艺的研究力度。 1 影响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 在进行电解的过程中,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铝的溶解与再氧化性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二是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全放电性;三是会受到外界离子放电的影响;四是水的电解影响。在实际的产出过程中除了机械的安全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之外,铝的损失与电解条件之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比如电解时的温度、电解质组成元素、极距、铝液以及电流的密度等,这样电解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电解铝的产出状况。 1..1电解温度对电流效率产生的影响 电解铝在生产的过程中,除了直流电在经过回路的过程中会对电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外,还存在一部分补充电解在成产的过程中因为散热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剩余的部分可以使熔体中的 ALF4-离子产生一定的还原反应,其反应为 ALF4- + 3e = AL +ALF4-。 在实际的电解铝成产过程中,在相同的电解环境中,除了以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之外,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还有以下几种反应: 正是因为发生的这些反应,导致电流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下,这些反应会变得更加的剧烈,这就说明高温不利于电流效率的有效提升。另外,当温度比较高时,已经电解完成的原铝可能又会重新进入到电解质状态然后在形成第二次氧化反应,当电解出来的原铝开始在相反的方向发生反应时,就会导致电流效率开始降低。 目前,工业电解槽电解质的温度需要控制在 900 - 950℃之间,当电解的温度升高的时候会导致铝的溶解度也会相应的增加,在溶解完成之后扩散的速度也会加快,这就会导致电流的效率出现下降状态。根据相关的实践结果可以了解到,有效降低电解质温度的方法就是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在对初晶温度进行降低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氟化镁、加氟化钙以及氟化锂等添加剂,通过添加可以实现对初晶温度的有效降低。 1..2分子比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分子比与电解质的温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当电解槽的温度呈现稳定状态的时候,初晶的温度就会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就代表反应的过热度开始上升,这样就可以为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当分子比开始降低的时候,与电解质的密度之间会呈现正比例关系,这就会使得电解质与铝液之间的差距开始不断的加大,可以为铝液的分离提供出有利的条件。当电解质的分数超出 3 时,不但会加强铝自氟化钠中取代钠的反应,同时还会因为氟化钠过多而加剧了钠离子放电的可能性,另外,当电解质的初晶温度达到了一定的数值之后,电流效率就会出现降低的现象。 1.3 铝水平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铝水平与分子比之间实现有效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电解槽热的平衡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在这个时候较高的铝水平就可以对磁场实现一定的稳定作用,对电解槽内部的不平整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电流以一种稳定的状态通过电解槽,有效减少对阴极的侵蚀性。因为铝的特性属于一种特性的导体,只有对铝的水平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为电解槽底部热量的平衡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底部热量的有效发挥,从而使电流效率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因为铝具有非常好的导热性能,所以在具有良好铝液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将阳极底部的热量有效的发挥出来,这对于降低电解槽的温度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对周围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从而使电力密度可以实现有效的提升,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可以有效提高电流效率。但是如果要一直保持比较高的铝液水平,不但在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对因为热量散发的较快会导致槽底结壳的厚度相应增加,这时炉底电压的温度就会升高,因此,一定要对铝液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电解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体现出了电解质量以及电解质水平的高低,当电解质增加的时候,热稳定性也会保持良好的状态。 1.4 极距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极距指的是阳极底掌与铝液镜面之间存在的距离,在极距比较小的状态下,溶解铝散布到氧化区的距离也会相应的减少,一般情况下阳极气体会直接将铝液表面上的铝进行氧化。在极距比较大状态下,熔体的对流搅拌作用就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散布过程中的厚度会开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铝的受损程度。但是,当极距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之后,压降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上升现象,这时候就会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