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与习作的衔接

写话与习作的衔接
写话与习作的衔接

写话与习作的有效衔接

太平小学王俊容

学生写作难,这是一直困扰我们老师的一个难题。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现在,对小学习作要求似乎更高了。这从新教材的编排上可窥一二:小学在三年级开始正式设立作文课。一、二年级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大量识字及口头语言表达培养上的,虽然有序地编排了口语交际,但写话内容设计太少。不同的是,三年级教材习作训练紧接在了口语交际后,并且开始有成篇表述的要求。习作训练的出现,意味着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从语言的片断向完整文章的靠近,无论是思维的跨度,还是心理的承受,师生都感觉是一种跨度,一种断层的困难。这来源于教材,也来源于平时的渗透积累。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如果书面表达成为困难,那么语言学习将失去了活力。所以我们感觉到在低段与中段之间缺少了一个环节,一个平稳交融的链接。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教学实践,在低段与中段的习作学习有效衔接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历训练写话——训练写片段——训练写成篇作文的过程。

一篇作文的基础是字句。字句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因此,作为培养作文能力的启蒙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尤其显示出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充分展现字句教学的灵活性,为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各年段的训练重点,还要注意训练的连续性,做到立足本年段,心中有全局,扎扎实实地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由写话向写片段再向写成篇文章健康发展。

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练习把一两句话、几句话写通顺,这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一般从一年级一册的下半学期就可以开始。低年级的写话训练,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要使学生感到,原来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而且感到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是很有意思的,是件愉快的事情。比如在写话起步时,我找来几篇生活小日记读给学生听,问:“这几篇文章写的好吗?想知道是谁写的吗?其实就是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写的。你们也能写好。”

1、拼音当拐棍。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可以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又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汉字夹拼音学写话,提高他们的写话兴趣。

2、写学生易写的。哪些是学生容易下笔的?先听听他们聊天的内容,“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穿着它去升旗”,那就写写《我的新衣服》,“我入队了,真自豪。”就写写《我入队了》;生病打针了,就写《打针》;“老师,昨天我帮助了一位老奶奶”就写写《我做了一件好事》……学生见过的、想过的、听过的、熟悉的而又乐于表达的,就一定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易写树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诚如学生说的那样“原来写文章是这么简单的事啊。”是的,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

3、写学生乐写的。写文章,应当充分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他们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

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写作时学生就会敞开独特的心灵世界,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不为写而写,不无病呻吟,更不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比如你布置了话题,但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可以写----吗?”我说:“可以。”不束缚孩子的思路,写他自己的感受,他所想。

4、写话内容自由。不一定非要“有意义”,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缕淡淡的思绪都可以在学生笔下自由表现。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让写话成为学生倾吐心声的乐事。比如:《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话题与学生生活贴近,特别容易触动学生激情,可以成为写话的内容。如《我的好习惯》,《我的姿势最精神》。写作形式不限,叙事、记人、状物、绘景,短诗、儿歌、顺口溜、寓言、绕口令、歌词等任由选择,大胆发挥,给学生很大的写作自由度。

5、仿写课文精彩语段,从课文故事结局入手,续写。新教材中经典的文章有很多,而那一篇篇童趣盎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是丰富孩子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好文本,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多设计小练笔。如《春雨的色彩》中写春雨是------非常适合学生仿写。可以写夏天的色彩,秋天的颜色------儿歌《轻轻地》短小,易记,联系生活顺口就可编出“小狗,小狗,请轻轻的,别踩坏了草地-----”《小壁虎找尾巴》这篇课文可续写《小壁虎的新尾巴》仿写续写是指导习作的一种途径,而且内容形式富于丰富。

6、抓写话契机,大量练笔。扎实的写话基础,浓郁的兴趣,再加上大量的练习,养成写话的习惯,为向中段习作训练的平稳过渡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每个写话契机,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抓住口语交际的内容来写;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激发兴趣;再游戏中体会感受;看图写话,画写结合,写日记,周记-----

7、巧用激励。许多教师的经验表明,最有效的引导办法是表扬和鼓励。发现学生恰当地用上了所学的词汇,如:一个恰当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就加以表扬和鼓励;发现学生写了一两段话,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就加以表扬鼓励,哪怕标点符号运用准确,善于引用,也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作文习惯形成自然,将有助于学生作文的提高。良好的作文习惯如下:想清楚再写;写完以后认真读一读,看自己要说的意思写清楚了没有;书写要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达到,须在起步作文时坚持贯彻,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切实抓好词与句的训练。着重进行品词学句的训练。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写好了句子才有好的文章,低年级应以指导学生写好句子为主。但看似简单的句子并不是每个学生能掌握,学生大凡会出现这样问题:句子干瘪无味。用词语写句子,学生习惯用最简短的话来回答问题。如“气球——我有一个气球。”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长此以往教师不能及时引导类似作答的句子将滞后学生写话能力,并形成白开水似的写话思维习惯。句子老套乏味。“我帮妈妈扫地”。用词单一。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我真开心。”让文章色彩荡然无存。面对上述问题,仅仅是一味的要学生写具体,写丰富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对症下药,指导学生走出误区。问题一策略:加色彩加动作变丰富。有位老师做了这样的尝试,“同学们,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它们有表情,有动作,有颜色,还有味道呢。我们在写句子的时候,要多用用这些

词儿。”如上文例“气球——我有一个气球。”谁能给它加上颜色——“我有一个金黄色的气球”,还能给气球加上动作词——“金黄的气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再形象些——“金黄的气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好像一个快乐的孩子。”经过一次次的引导,句子滚雪球似的不断丰满。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思维才是孩子的充满童真而想象丰富的天性啊。策略二:激发想象打开思路。让生活场景再现。如上例:你什么时候帮妈妈扫地,干得怎么样?心情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求学生在写句子时脑海中就要出现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这样的句子才会丰盈富有生命力!策略三激活灵感学会表达。课文里有这样的描写“春雨落在---洒在----滴在---飘在----”同样意思可用不同词语表答。“开心”还可以怎样表达?“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高兴的跳了起来。”经常点拨指导,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生写句子才会真正变得简单轻松,才会喜欢写句子。

四、循序渐进,引导过渡。一句话作文所反映的生活毕竟是有限的。它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自己在一天里的某一点发现或某一点感受,而且,不可能写得具体,生动。随着眼界的扩大,认识的提高和词汇的丰富,学生会不满足于只写一句话的作文了,这时就会有几句话的作文需要。写几句话作文要注意:

1、和写一句话一样,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事来写。

2、几句话要围绕一个话题写,并尽可能写的具体。

3、句与句之间要相互衔接,语言要通顺,连贯。有时也可用自己的口语记录下来。

一段话习作是同时衔接紧密的几句话组成,写片段不一定有题目,也不讲究开头结尾。写片段训练和写话训练,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自然发展。写片段和写话比较,除了篇幅有所增加外,主要在于书面表达要求有所提高。从写话发展到写片段,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掌握渐变这个特点,适时加以引导。它与几句话相比,内容较为丰富,具体,形象。动物,植物的变化,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自己一天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活动,尽可能写得细致,生动些,有意识的把在课文和课外读物中学过的形容词,比喻句用上。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运用对话。

2、讲清一件事的过程。

3、抓住人物的外部特征。

4、学会使用关联词。例如:“先-----后来---最后----”,“因为----所以-----”

5、一件事的发生总有他的原因,想想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它有什么后果呢?

6、使用简单的形容词进行描写。

五、重视语言的积累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重视语言的积累以及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

反复诵读、以读导写。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读先于写,所以扎实地抓好阅读教学是写话的前提和基础,只要踏踏实实地去阅读、勤练笔,才能轻轻松松地写。立足课堂,本位训练。上好每一堂听说训练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练画写。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插图与多媒体,根据不同的词汇、语句、段落、语言环境,捕捉题材,或想象补充,或复述课文。创设情境,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修养。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并

背诵名篇佳作。切实做到“有积累,会运用”。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使大多数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养成乐于动笔的好习惯。养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成果的习惯。

写话的途径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努力实践,搭建了一个扎实有效的写话平台,让低段的写话向中段的习作平稳过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