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

题目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学生姓名雷钢学号1210014051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物理1202班

指导教师王剑华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

2016年6月12日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

雷钢

(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专业1202班级,陕西汉中723000)

指导老师:王剑华

[摘要] 量子霍尔效应是现代凝聚态物理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和发展历程了几个重要的阶段。本文首先回顾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及自旋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过程,介绍了它们的主要特点。然后就这些问题的物理条件和主要结论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最后,就量子霍尔效应的在今后的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它们进一步的发展给出了展望。

[关键词]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自旋量子霍尔效应.

引言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是新兴的低维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在人工微结构材料之中,如场效应中的反型层等,薄层内电子被势垒固定限制在二维方向上运动,构成量子阱中的二维电子气。在二维电子气系统中发现了一系列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量子霍尔效应,国际学术界的主流研究方向就在于此[2]。

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在霍普金斯大学的一次实验中惊异地发现,给在磁场中垂直的薄金片通以电流I,就会产生一个既垂直于电流又垂直于磁场的电压,这种现象叫做霍尔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由于洛伦兹力作用而向侧面发生偏转,这样便会产生一个横向电压称为霍尔电压R H,霍尔电压与电流之比R H∕I称为霍尔电阻R H。磁场强度B与它成正比,与载流子浓度n 成反比,即R H∝B n。在经典的情形中,R H与B成线性关系,其斜率决定于n。霍尔效应可用于测量导体和半导体中载流子(电子或空穴)的浓度。

霍尔效应的应用是以一个简单的方法去测量各种材料中电荷载流子的密度。霍尔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随之,就发现了埃廷斯豪森效应、能斯特(Nernst)效应、里吉-勒迪克效应和不等位电势等效应。后来,霍尔效应也被人们在半导体材料中观测出来,因此,霍尔效应也是测量半导体是电子型还是空穴型的一种方法。

量子霍尔效应囊括了整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和自旋量子霍尔效应等。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是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发现的,并凭此成果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是崔琦、霍斯特·施特默和赫萨德发现,并且劳夫林与J.K珍解释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起源。这两人的工作在凝聚态物理学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并已经影响到物理的很多重要分支,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和劳夫林波函数的提出开创了凝聚态物理强相关系统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3]。因此崔琦、霍斯特·施特默和劳夫林分享了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室温量子霍尔效应是2007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列·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的实验并在室温中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与一般半导体中的量子霍尔行为大不相同,人们把这称作反常量子霍尔效应。2013年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所组成的实验团队在实验上第一次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这一成果与这年的3月14日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自旋量子霍尔效应是2004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Awschalom团队观

O R H 图1 测到的。

本文主要回顾了霍尔效应的发展过程,其中有整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反常和自旋量子霍尔效应,它们的发现过程、发展历史及其中一些重要成果。并对量子霍尔家族中各个成员的应用前景和目前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做了重要描述。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应用做了重点说明,如电子霍尔器件在汽车电子系统的重要应用,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在计算机上的重要应用。还有零磁场中的量子霍尔效应和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在未来人们日常的生活中的电子器件、家用电器上将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一些特殊的作用。可以预见随着物理学中量子霍尔效应家族的重要发现及应用必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也将推动着量子霍尔效应的不断发展,因此量子霍尔效应在人们的生活中会扮演越来重要的角色。

1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1980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在实验室做霍

尔效应实验时发现霍尔电阻并不按

照线性关系来变化,而且随着磁场

强度的增大而做作阶梯式的变化。

电阻平台的高度与物质特性无关,

其阻值极其近似于?(e 2f)?。在这里f 是一整数,它被人们称为填充因子,e 与h 是自然的基本常数,e 是电子

的基本电荷,h 是普朗克常数。填充

因子由电子密度和磁通密度来共同确定,可以表示为电子数N 和磁通

量子数N Φ=ΦΦ0?,它们的比值为

f =N N 0?,其中 是通过某一截面的磁通,Φ0为磁通量子,Φ0=?e ?=4.1×10?15T ,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有一百万个磁通量子。当f 为整数,电子填充相应数量的简并能级,这些能级是二维电子气在磁场影响下形成的。因为这一效应中的填充因子是量子化的,所以叫做量子霍尔效应,又因为量子霍尔效应的填充因子为整数,所以又叫做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在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欧姆基准值是在量子霍尔效应实验中测到的,并且在1988年电学咨询委员会的会议上被定义为冯·克利青常数正式提出,符号表示R K , 精确的取值是R K =25812.807Ω,约定值为R K-90, 并规定从1990年起在量子霍尔效应的电阻测量标准实验室来使用。量子霍尔效应在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来测定精细结构常数α(高精度)。电磁相互作用强度的精细结构是由它来测量的,原子和分子光谱中因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和转动振动等引起的谱线精细分裂开始是其名字的由来。在SI 单位制中,精细结构常数的表达式α=e 2?μ0c 2=e 22ε0?c ,其中c =00为光速,h 表示普朗克常数,e 是电子电荷,真空磁导率是μ0,α的倒数的测定时量子霍尔效应来实现的,α?1=137.0359902(85),其不确定度是6.2×10?8,由此就可以看出它的精确度是非常高的。

2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是在研究维格纳结晶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预言是维格纳提出的,极稀薄的电子气的结晶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将实现,即电子排成格子状。崔琦等人从1980年开始探索维格纳结晶问题,它是由MBE 生长出的名为GaAs —Al x Ga 1-x As 的异质来实现的。1981年,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被他们在较低的磁场中发现,随着磁场的继续增强,并且温度降至0.48K 时,他们在ρxy -B 曲线上发现了量子数为1/3的霍尔“平台”,即p xy =?(3e 2)?,并且在量子数为2/3附近发现了一个很弱的结构,崔琦等人在1982年发表了这个成果。此后,进一步发现了,当电子和空穴朗道能级的填充因子ν=p q ?,在p xy ?B 曲线上,霍尔电阻ρxy 出现与磁场无关的一些平台,它们的值是量子化的,即p xy =h (νe 2)?,在出现霍尔“平台”的磁场中,电阻的平行分量p xy 出现时非常小。除了ν=1/3、2/3,人们观察到的分数有ν=4/3、5/3、7/3、8/3、1/5、2/5、3/5等。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劳夫林在1983年3月美国凝聚态物理学年会上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考虑,由电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分多体波函数,解释了一些主要的实验现象。该理论的本质是二维电子体系中存在一些高度关联的劳夫林基态,这些基态因为能隙的隔开,分数电荷的激发态在每一个基态上都有。基态被描述成一种不可压缩的液体,称为量子液体,0T 时它可以无消耗地流过障碍物。劳夫林等人还提出了分数态的阶层结构理论,更好的表示了量级更高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987年,Willett 等人在迁移率高达106cm 2V ?S ?的GaAs —AlGaAs 异质结上进行的温度低于100mK 的实验中证实了分数电荷的存在。1988年,英国物理学家Clark 等人测量了纵向电阻率及温度的依附关系,他们用同一样品在13个不同分数的填充因子ν处的实验结果中推导出准粒子的电荷为e ?=±e ν?。1989年,美国物理学家Simmons 等人也做实验证实了分数电荷的存在。1995年,美国、以色列和法国的物理学家(V.Goldman 、M.Heiblum 、C.G lattli )等人测量隧道电流中的散粒噪声的实验证明,电流的携带者是电荷为e/3的物体。

3室温量子霍尔效应 2007年,室温量子霍尔效应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列·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在45T 的强磁场中的石墨烯单层膜上观测到。

科学家用单层石墨片为材料,第一次在室温条件下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在高磁场的影响下,二维电子的能级展现为一系列的朗道能级。现如今物理科学家观察量子霍尔效应已经在非常多的材料系统上找到了。因为量子霍尔效应不独特的出现在某一特定的材料上,同时所测得的电阻只与材料的基本常数有关系,所以量子霍尔电阻已经被采用为新的电阻标准。由于量子霍尔效应对低温的要求非常苛刻,所以对目前研究量子霍尔效应有非常大的限制。对于一般二维电子系统,朗道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距不是很大,如果温度过高,则电阻在电子的朗道能级中的统计分布将不会表现为量子化,即量子霍尔效应。历史上关于这种实验研究都是在低于绝对温度4K 的温度下进行的。2005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个研究团队第一次用单层石墨片为材料进行研究,观测到了量子霍尔效应,不过依然是在低温下进行的实验。在2007年二月的科学快讯中,这两个团队联合发表了在室温下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的成果。单层石墨片之所以和其他材料的不同之处,就是因为电子在其中的特效质量为零,它的运动过程需要用相对论来表示。因此,它的朗道能级间的能量差比以往的二维电子的朗道能级的能量差至少高了一个数量级。所以电子统计分布造不成太大的影响,霍尔电阻依然体现为量子化。根据他们做出的实验结果,他们测得的电子电阻与标准值的之间相差不到千分之二。目前少数几个国家级实验室维护的电阻标准可以在这个实验成功之后变得非常轻松。

4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1880 年霍尔进一步做实验时发现,在铁磁性金属材料中,霍尔效应会比在非磁导体的材料中更强。这多出来的部分可能是因为铁磁性金属中存在自发的磁性长现象,这使得即使不给外磁场也能发现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就是为了区分这两种现象而命名的,人们把不用外加磁场的

量子霍尔效应叫做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即使经典霍尔效应和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结果很类似,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是有区别的。因为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用必须外加磁场。但是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物理机制在被发现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是困扰物理学家的谜团。1954年,卡普拉斯和鲁丁格在做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自旋极化的巡游电子的输运的实验后指出,完全忽略掉杂质和缺陷以及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的影响,巡游电子的能带占据态中的载流子因为外电场而产生一个额外的群速度,反常速度就是这个附加速度的命名。在上下自旋电子所占据数目不相等时,其中会有横向电流,因此而产生反常量子霍尔效应。他们的这个解释只能用在体系的自旋轨道作用和周期晶格的能带结构,而与杂质、缺陷所产生的散射效应无关,所以这种机制也被叫作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内秉机制。因此我们知道他们推导出来的这个反常速度并不完善,所以这个解释在当时并不被广泛接受。另外还有两种外秉机制的解释,分别是斜散射机制和边跳机制。斜散射机制是斯米特提出的,他认为电子在固定自旋方向中因为自旋轨道耦合的相互作用而受到的杂质散射是不对称的,因为电子的偏移而形成横向的电荷积累。边跳机制由伯杰提出的,他认为自旋轨道耦合由于受载流子和杂质散射的影响,特定的自旋载流子会向某个特定方向偏移,这样载流子就会得到一个横向的平均速度,就会有横向的电荷积累。因为杂质很难被人们建立可靠的模型,因此外在机制很难有精准的测量。而且杂质和缺陷是所有材料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外秉机制和内秉机制的是共存着,它们之间谁占主导地位一直是人们所讨论的话题。

自2009年起薛其坤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在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时,第一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自霍尔在1880年提出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理论后,现如今物理学家也观测到了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这一重要物理现象是被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又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这一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科学》杂志的审稿人对这一项成果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11]。

5自旋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在特定的没有外加磁场的条件下,特定材料制成的绝缘体,表面会产生特殊的边缘态,使得其边缘可以导电。而且这种边缘态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关[14]。它的理论上预言是由Kane和Male提出的,最近是由Hate在量子阱实验中被真正的发现。

量子自旋霍尔态是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物质状态的分类是凝聚态理论根据对称性破缺原理来区分的。而量子自旋霍尔态与量子霍尔态的区别之处就在于,量子自旋霍尔态不需要增加磁场。

在这里为了解释量子自旋霍尔态,就需要先提到拓扑绝缘体的概念。拓扑绝缘体是在材料的内部,然而电流是在材料表面上流动。也就是说,拓扑绝缘体的内部材料是绝缘体,但是它表面还是导体。因为拓扑绝缘体的能带结构很特殊,在导体中,和一般的绝缘体一样,费米能级位置相同。然而,一些特殊的量子态在拓扑绝缘材料中,因此可以导电。用拓扑不变量可以来表征这些特殊的量子态,是一种拓扑序。

量子自旋霍尔态就是一种拓扑绝缘体,它的原理是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在一维的世界里,运动方向是前、后。电子在运动时会被散射,随机散射会导致这两种方向互相转化,从而产生电阻。可以类比为一条车道上的车,既有向前也有向后,那将会导致这条路混乱不堪,如果把这个车道分成两个,一边只能向前开,一边只能向后开,那么车道将变得畅通无阻。如果通过巧妙的设计,让电子在一个边缘只能朝一个方向运动,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散射或者碰撞,从而大大的减小电阻。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它相似。自旋的一维系统电子,分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四种。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产生了一个现象,在上边缘中电子向上的只能向右运动、向下的只能向左运动,边缘的方向与之相反。

想要在某个边缘上实现这种想象,就必须没有散射方向反向的运动。其与增透膜实现反射率为零的原理相同。两个界面反射的光波,相干叠加后抵消。当一个电子处在量子自旋霍尔边缘态的时候,如果碰到了杂质,它有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式绕杂质旋转,然后最终反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相对应于电子旋转了?π和π,二者相差2π,并且这两种旋转方式概率是等值的。

想要在某个边缘上实现特定自旋方向的电子,就需要让散射运动方向反向的概率为零。可以类比于增透膜实现反射率为零的原理,两个界面反射出的光波恰好相位相反,相干叠加后就会抵消。当一个电子处在量子自旋霍尔边缘态的时候,如果碰到了杂质,它有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式绕着杂质旋转然后最终反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相对应于电子旋转了?π和π,二者相差2π,并且这两种旋转方式概率是等值的。

6量子霍尔效应的展望

与量子霍尔效应相关的发现和成果之所以屡次获奖,是因为霍尔效应在应用技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霍尔效应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很多电子器件,除过其他不谈,只在汽车中应用的霍尔器件就有:信号传感器、ABS(防抱死)系统中的速度传感器、汽车速度表、液体余量检测器、各种用电负载的电流检测及工作状态诊断、发动机转速及曲轴角度传感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应用的微电子电路越多,就越怕电磁干扰。而用在汽车开关电路上的功率霍尔电路,具有抑制电磁干扰的功能。汽车上有许多灯具和电器件使机械式开关触点会产生电弧,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信号。而霍尔开关可以抑制这些现象。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得研究很有前景。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要外加强磁场,所以还无法用于电脑等电子设备。产生量子霍尔效应的磁场费用很高,而且体积大概要冰箱那么大。而反常效应与普通的霍尔效应在本质上完全相反,因为它无需外加磁场,反常霍尔电导是材料本身产生磁化的。

如今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落实了零磁场中的量子霍尔效应,它是利用零磁场无耗散的边缘态研发的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组件,从而解决电脑发热问题。这些效应会在未来电子器件中发挥奇特作用,无需外加高强的磁场,就可以制备低能耗的高速电子组件,像极低能耗的芯片,这会促成全拓扑量子计算机的诞生,这意味着计算机未来有颠覆性的改变。

7结论

量子霍尔效应在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典型的宏观量子效应,是宏观尺度上的微电子的一种完美体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在1980年被德国的冯·克利青发现,并在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在1982年被美国的崔琦和施特默发现。“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在2007年被英国的列海姆和诺沃塞洛夫发现。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多年来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它与已知的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本质,是一种全新的量子效应,它的实现需要精确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曾提出可能存在无需外加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但是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2010年,中科院物理所方忠带领的团队与张首晟教授等人合作,从理论与材料设计上取得了突破,他们推导Cr 或Fe磁性离子掺杂的Bi2Te3、Bi2Se3、Sb2Te3族拓扑绝缘体中存在着特殊的V.Vleck铁磁交换机制,能形成稳定的铁磁绝缘体,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他们的计算表明,这种磁性拓扑绝缘体多层膜在一定的厚度和磁场交换强度下,就表现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理论与材料的设计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兴趣,许多世界顶级实验室都争相沿着这个思路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探究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的特性会展现的更多。量子霍尔效应会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势必会推动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极大发展,低能耗、高精度的霍尔器件会在各个领域应用,会促进科学技术实现进一步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K. von Klitzing, G. Dorda, M. Pepper, New Method for High-Accuracy Determination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Based on Quantized Hall[J]. Physical Review,1980,45(1):494-497.

[2] Klaus von Klitzing, Nobel Lecture: The quantized Hall effect[J]. Rev. Mod. Phys,1986,58(1):519-531.

[3] V. Venkatachalam, A. Jacoby, L. Pfeiffer, and West, Local charge of the ν= 5/2 fractionalquantum Hall state[J]. Nature,2011,469(1):185-188.

[4]刘迪,刘霏,吴呈子.论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应用发展[J].自然杂志,2014,1(12):4-6.

[5]赖武彦.量子霍尔效应[J].自然杂志,1985,8(1):16-20.

[6]李慧,周鸣宇,吴世永.霍尔效应[J].科技创新导报,2015,4(13):2-5.

[7]张琳,米斌周.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及进展[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3):61-65.

[8]李海.量子霍尔效应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探索历程[J].大学物理,2014,10(12):10-14.

[9]江泽润.量子霍尔效应场论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1-03.

[10]何珂,薛其坤.拓扑量子材料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J].材料研究学报,2015,6(3):4-7.

[11]申莉华,周本胡,谭尚书.霍尔效应与新材料的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8-12.

[12]乔振华,任亚飞.石墨烯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进展[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4(6):10-14.

[13]王本菊.霍尔效应及其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6):76-107.

[14]朱孟正,赵春然.浅论霍尔效应的发展及其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15-16.

[15]刘雪梅.霍尔效应理论发展过程的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41-44.

[16]杨锡震,田强.量子霍尔效应[J].物理实验,2001,21(6):3-7.

[17]梁拥成,张英等.反常霍尔效应理论的研究进展[J].物理,2007,36(5):385-389.

[18]章宏睿.量子霍尔效应及其在计量中的应用前景[J].低温与超导,1983,32(4):44-48.

[19]聂素琴,陈泽章.霍尔效应的最新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9,(2):229.

[20]张郡亮,李运豹.精细结构常数及其物理意义[J].大学物理,2008,27(6):25-28.

[21]崔德怀.自旋霍尔效应现象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10-111.

[22]杨锡震,杨道生,田强.异常霍尔效应和自旋霍尔效应[J].物理实验,2005,25(10):3-6.

[23] D.C. Tsui, H.L. Stormer, A.C. Gossard, Two-Dimensional Magnetotransport in the Ex-treme Quantum Limit[J]. Physical Review,1982,48(1):155-158.

[24] M. Dolev, Y. Gross, R. Sabo, I. Gurman, M. Heiblum, V. Umansky, and D. Mahalu.Characterizing Neutral Modes of Fractional States in the Second Landau Level [J].Phys.Rev,2011,107(5):36-80.

[25] F. Ghahari, Y. Zhao, P. Cadden-Zimansky, K. Bolotin and P. Kim, Measurement of the ν= 1/3 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nergy gap in suspended grapheme[J].Phys. Rev, 2011,106(1):46-80.

Discovery of the quantum Hall effect、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Lei Gang

(Shaanxi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hysics 1202 class,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Tutor:Wang Jian Hua

Abstract:Quantum Hall effect is one of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physical body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condensat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 To explain this effect, we need to spend a lot of quantum physics in the most subtle concept. Development of quantum Hall effect primarily has several important discover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iscovery integer quantum Hall effect, the 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 the quantum Hall effec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anomalous quantum Hall effect and spin quantum Hall effect process and its main features. An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quantum Hall effect was described.

Key words: Integer quantum Hall effect; 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 quantum Hall effect at room temperature; anomalous quantum Hall effect;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什么是量子霍尔效应-

什么是量子霍尔效应? 2018年12月17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修发贤课题组在《自然》杂志上刊发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拓扑半金属砷化铬纳米片中观测到由外尔轨道形成的新型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该项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三维空间中发现量子的霍尔效应。 什么是霍尔效应 在中学物理课本我们都学过霍尔效应,它实际上一种电磁效应的。我们给一块半导体通电,在导体外面外加一个与电流方面垂直的磁场,磁场会使半导体中的电子与空穴(可以视为正电荷)受到不同方向的洛伦兹力而在不同方面上聚集,聚集起来的电子和空穴之间会产生电场,此时在半导体两侧产生了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电压,而且在此电压生成的电场力和磁场的洛伦兹力平衡以后,后来的电子和空穴就不在聚集,顺利通过不发生偏移。 这种现象是由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研究金属导电机制的时候发现的,所以命名为“霍尔效应”,且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应用,根据霍尔效应做成的霍尔器件,就是以磁场为工作媒介,将物体的运动参数转变为数字电压的形式输出,使之具备传感和开关功能。 如:汽车的点火系统,设计人员将霍尔传感器放在分电器内取代机械断电器,用作机械断电器,用作点火脉冲发生器。这种霍尔点火发生器随着转速变化的磁场在带电半导体内产生脉冲电压,控制电控单元的初级电流。相对于机械断电器而言,霍尔式点火脉冲发生器无磨损免维护,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同时能够精确的控制点火,具有明显的优势。 什么是量子霍尔效应(二维) 我们上面所说的霍尔效应是在三维的导体中实现的,其中的电子可以在导体中自由运动。现在科学家通过某些手段将电子限制在一个二维平面内,之后添加一个垂直于该平面的磁场,同时沿着二维电子平面一个方向通以电流,此时在二维平面的另一个方向上测量到电压。这种现象称为量子霍尔效应,属于量子力学版的霍尔效应。 该现象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发现,并因此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为

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与发展

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发展 虞金花(08009203)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1189) 摘要:霍尔效应是一种发现、研究和应用都很早的物理现象。本文通过介绍霍尔效应的原理,讨论它在当今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霍尔效应应用的发展做出猜测及其剖析,使读者更好的了解霍尔效应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展望。 关键词:霍尔效应;原理;应用;发展 Hall Effect and it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Yu Jin Hua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Abstract: Hall Effect is a kind of discove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arly physical phenome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Hall Effect, and discusses the roles it plays in today’s society. Besides, it also makes guesses and analysis about the Hall Effect’s development to let read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of Hall Effect. key words: Hall Effect; principle; develop 霍尔效应是霍尔(Edwim Herbert Hall,德国物理学家)于1879年在他的导师罗兰的指导下发现的这一效应。霍尔效应在当今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近年来,由于新型半导体材料和低维物理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霍尔效应的研究取得了许 多突破性进展。 冯·克利青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为此,冯·克利青获得198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美籍德裔物理学家施特默(H.L.Stormer)和美国物理学家劳克林(R.B.bugh—lin)因在发现分 在脚注位置注明作者的个人学术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或学位,院系专业。Email 地址等. 数效应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199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领域因两次授予诺贝尔奖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而崔琦也成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1霍尔效应的原理 1.1经典霍尔效应 1.1.1经典霍尔效应 1897 年,霍尔(E.H.Hall)正在马里兰的Johns opkins 大学读研究生。当时还没有发现电子,也没有人知道金属导电的机理。他注意到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和瑞典物理学家埃德隆关于一 个问题的分歧,于是在导师罗兰(H.A.Rowland)教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应用

学号:1003618095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毕业论文 (2014届) 年级2010级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范博 指导教师姓名翟俊梅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2014-04-22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务部 二○一三年印制

目录 目录 摘要 (1) 一霍尔效应 (2) 1.1经典霍尔效应 (2) 1.2经典霍尔效应误差 (3) 二量子霍尔定律 (3) 三霍尔元件 (6) 3.1霍尔器件 (6) 3.2霍尔元件 (7) 3.3霍尔元件的特点 (8) 四霍尔效应的应用 (8) (1)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9) (2)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 (3)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11) 五结语 (11) 六参考文献 (12)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应用 范博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 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这种现象是美国的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在校读研期间将载流子的导体放入磁场中的做受力作用实验的时候发现的。实验中电流垂直在导体的外磁场并通过导体时,导体垂直磁场与电流两个方向的端面之间就会产生出一种电势差,产生的这种现象就是霍尔效应。在实在验中产生的电势差被名为霍尔电势差。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Hall effect Abstract:Hall effect is a kind of electromagnetic effect,This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the American physicist A-H-Hall in 1879 when the carriers do during graduate conductors in a magnetic field by the force of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When the current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through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ic current produces electric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rection of end fac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hall effect. The electric potential difference caused by experiment have been called hall electric potential difference.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制时发现的。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半导体时,载流子发生偏转,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从而在半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称为霍尔电势差。霍尔效应使用左手定则判断。 发现 霍尔效应在1879年被物理学 家霍尔发现,它定义了磁场和感应 电压之间的关系,这种效应和传统 的电磁感应完全不同。当电流通过 一个位于磁场中的导体的时候,磁 场会对导体中的电子产生一个垂直 于电子运动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 在垂直于导体与磁感线的两个方向 上产生电势差。 虽然这个效应多年前就已经被人们知道并理解,但基于霍尔效应的传感器在材料工艺获得重大进展前并不实用,直到出现了高强度的恒定磁体和工作于小电压输出的信号调节电路。根据设

计和配置的不同,霍尔效应传感器可以作为开/关传感器或者线性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解释 在半导体上外加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会使得半导体中的电子与空穴受到不同方向的洛伦兹力而在不同方向上聚集,在聚集起来的电子与空穴之间会产生电场,电场力与洛伦兹力产生平衡之后,不再聚集,此时电场将会使后来的电子和空穴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平衡掉磁场对其产生的洛伦兹力,使得后来的电子和空穴能顺利通过不会偏移,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而产生的内建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方便起见,假设导体为一个长方体,长度分别为a、b、d,磁场垂直ab平面。电流经过ad,电流I=nqv(ad),n为电荷密度。设霍尔电压为VH,导体沿霍尔电压方向的电场为VH/a。设磁感应强度为B。 洛伦兹力 F=qE+qvB/c(Gauss单位制) 电荷在横向受力为零时不再发生横向偏转,结果电流在磁场作用下在器件的两个侧面出现了稳定的异号电荷堆积从而形成横向霍尔电场 由实验可测出E=UH/W定义霍尔电阻为 RH=UH/I=EW/jW=E/j j=qnvRH=-vB/c/(qnv)=-B/(qnc)

霍尔效应实验方法

实验: 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掌握霍尔效应基本原理,了解霍尔元件的基本结构; 2. 学会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所产生的系统误差的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 1.TH -H 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主要由规格为>2500GS/A 电磁铁、N 型半导体硅单晶切薄片式样、样品架、I S 和I M 换向开关、V H 和V σ(即V AC )测量选择开关组成。 2.TH -H 型霍尔效应测试仪,主要由样品工作电流源、励磁电流源和直流数字毫伏表组成。 [教学重点] 1. 霍尔效应基本原理; 2. 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的实验方法; 3. “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所产生的系统误差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霍尔效应基本原理及霍尔电压结论的电磁学解释与推导; 2. 各种副效应来源、性质及消除或减小的实验方法; 3. 用最小二乘法处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授内容: (1)霍尔效应的发现: 1879,霍尔在研究关于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性质时发现: “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 。这种效应被称为霍尔效应。 结论:d B I ne V S H ?=1 (2)霍尔效应的解释: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当载

流子所受的横电场力H e eE f =与洛仑兹力evB f m =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 B e eE H v = (1) bd ne I S v = (2) 由 (1)、(2)两式可得: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3) 比例系数ne R H 1=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 (3) 霍尔效应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 1、量子霍尔效应(Quantum Hall Effect) 1980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观察到在超强磁场(18T )和极低 温(1.5K )条件下,霍尔电压 UH 与B 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出现一 系列量子化平台。 量子霍尔电阻 获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1982年,美国AT&T 贝尔实验室的崔琦和 斯特默发现:“极纯的半导体材料在超低温(0.5K) 和超强磁场(25T)下,一种以分数形态出现的量子电 阻平台”。 2、1983 年,同实验室的劳克林提出准粒子理 论模型,解释这一现象。 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i e h I U R H H H 1 2?==3,2,1=i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一种发现、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早的磁电效应,电子在导体中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如果沿垂直于电流方向施加一稳恒磁场,则电子运动必然受到洛伦兹力影响而产生其他效应。1879年Hall 发现了所谓的经典霍尔效应,恰好100年以后,K.vonKlitzing 于1980年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1],并因此获得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2年5月华裔物理学家崔琦、H.Stormer 和A.Gossard 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并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霍尔效应从经典的到量子,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介绍霍尔效应的发展和量子模型理论。 一、 经典霍尔效应 首先回顾一下经典霍尔效应。给一个长方形导体两端(x 方向)施加一个静电场(如图1),则在导体中产生的电流密度为 x j nqv (1)= 其中,n 为载流子浓度,q 和v 分别为载流子电荷和速度。在Z 方向上施加一个稳恒的磁场,则带电粒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发生偏转,在Y 方向的两个面上放生电荷积累,形成电势差U H ,称为霍尔电压;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当场 强E y 增大至vB/c (CGS 单位制)时,洛伦兹力与静电力平衡,载流子不在发生 偏转,此时霍尔电压达到稳定值。定义横向的电阻率(即霍尔电阻率): y H x E (2)j ρ= 由于平衡时E y =vB/c ,结合上面两式有: H B (3)nqc ρ= 设导体沿y 方向的宽度为L y ,则 x y H y y Bj L U E L (4)nqc == 通过测量U H 、B 、j x ,就可以知道载流子电荷和浓度。可以利用这个很容易分 辨半导体是N 型还是P 型的,知道了载流子种类,计算载流子浓度,对半导体研究意义很大;同时,由于霍尔电导跟磁场有关系,可以制作各种传感器,应用到测量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其中高斯计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应用。

霍尔效应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

一、实验名称: 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 2、测量霍尔元件的H s V I -、H m V I -曲线,了解霍尔电压H V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s I 、直 螺线管的励磁电流 m I 间的关系; 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B 及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 四、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 B f 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 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所示。 半导体样品,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方向加磁场B ,则在y方向即样品A、A′电 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H E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 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 E B f f <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 E B f f =样品两侧电 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 H V 。

设 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样品的宽度为b ,厚度为d , 载流子浓度为n ,则有: s I nevbd = (1-1) 因为 E H f eE =,B f evB =,又根据E B f f =,则 1s s H H H I B I B V E b R ne d d =?= ?= (1-2) 其中 1/()H R ne =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H V 、B 以及知道s I 和d ,可按下式计算3 (/)H R m c : H H s V d R I B = (1-3) B I U K S H H /= (1—4) H K 为霍尔元件灵敏度。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 (1)由 H V 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所示的 s I 和B 的方向(即测量中的+ s I ,+B ),若测得的 H V <0(即A′的电位低于A的电位), 则样品属N型,反之为P型。 (2)由 H V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1/() H n K ed =。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 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3/8π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 (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98010

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摘要: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关键词: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 一.引言 【实验背景】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 )、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霍尔效应基本原理,了解霍尔元件的基本结构; 2. 学会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电导率、迁移率等参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所产生的系统误差的实验方法。 4.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分布。 二、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如图1所示。当载流子所受的横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故有 B e eE H v = 其中E H 称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设试样的宽度为b , ? a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 bd ne t lbde n t q I S v =??=??= d B I R d B I ne b E V S H S H H =?= ?=1 比例系数R H =1/ne 称为霍尔系数。 1. 由R H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2. 由R H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e R n H ?= 1 (4) 3. 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 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μσne = (5) 即σμ?=H R ,测出σ值即可求μ。 电导率σ可以通过在零磁场下,测量B 、C 电极间的电位差为V BC ,由下式求得σ。 S L V I BC BC s ?= σ(6) 二、实验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在产生霍尔效应的同时,因伴随着多种副效应,以致实验测得的霍尔电极A 、A′之间的电压为V H 与各副效应电压的叠加值,因此必须设法消除。 (1)不等势电压降V 0 如图2所示,由于测量霍尔电压的A 、A′两电极不可能绝对对称地焊在霍尔片的两侧,位置不在一个理想的等势面上,Vo 可以通过改变Is 的方向予以消除。 (2)爱廷豪森效应—热电效应引起的附加电压V E 构成电流的载流子速度不同,又因速度大的载流子的能量大,所以速度大的粒子聚集的一侧温度高于另一侧。电极和半导体之间形成温差电偶,这一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V E ,如果采用交流电,则由于交流变化快使得爱延好森效应来不及建立,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能斯托效应—热磁效应直接引起的附加电压V N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integerquantumHalleffect)百科中学物理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integerquantumHalleffect)百科中学物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地接触或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呢?阅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据有人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0%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这就说明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还在等什么,快来看看这篇整数量子霍尔效应(integerquantumHalleffect)百科中 学物理吧~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integerquantumHalleffect)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integerquantumHalleffect) 二维电子气系统在强磁和低温条件下的霍尔效应表现出明 显的量子化性质。1980年冯克利青(VonKlitzing)等人首先观测到了量子化霍尔效应。他们测量了SiMOSFET反型层中二维电子气系统中的电子在15T强磁场和低于液He温度下的霍尔电压VH,沿电流方向的电势差VP与栅压VG的关系。当磁场垂直于反型层,磁感应强度B与沿反型层流动的电流强度I保持不变时,改变栅压VG,可改变反型层中载流子密度ns。在正常的霍尔效应中应有VH1/VG(如果nsVG),但在强磁和低温下,某些VG间隔内,VH曲线出现平台,对应于平台时的VP最小趋近于零,由此得到的霍尔电阻XY=-VH/I

是量子化的,其值为 `rho_{XY}=frac{h}{iq^2},i=1,2,3,ldots` 它只与物理常数h(普朗克常数)和q有关。霍尔电阻与整数i相联系的量子化性质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在1K以下,实验还进一步观察到i为分数的霍尔平台,即分数量子化霍尔效应。在调制掺杂的GaAs-GaAlAs等异质结构中也能观测到量子化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

题目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学生姓名雷钢学号1210014051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物理1202班 指导教师王剑华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 2016年6月12日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发展与展望 雷钢 (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专业1202班级,陕西汉中723000) 指导老师:王剑华 [摘要] 量子霍尔效应是现代凝聚态物理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和发展历程了几个重要的阶段。本文首先回顾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及自旋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过程,介绍了它们的主要特点。然后就这些问题的物理条件和主要结论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最后,就量子霍尔效应的在今后的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它们进一步的发展给出了展望。 [关键词]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自旋量子霍尔效应. 引言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是新兴的低维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在人工微结构材料之中,如场效应中的反型层等,薄层内电子被势垒固定限制在二维方向上运动,构成量子阱中的二维电子气。在二维电子气系统中发现了一系列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量子霍尔效应,国际学术界的主流研究方向就在于此[2]。 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在霍普金斯大学的一次实验中惊异地发现,给在磁场中垂直的薄金片通以电流I,就会产生一个既垂直于电流又垂直于磁场的电压,这种现象叫做霍尔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由于洛伦兹力作用而向侧面发生偏转,这样便会产生一个横向电压称为霍尔电压R H,霍尔电压与电流之比R H∕I称为霍尔电阻R H。磁场强度B与它成正比,与载流子浓度n 成反比,即R H∝B n。在经典的情形中,R H与B成线性关系,其斜率决定于n。霍尔效应可用于测量导体和半导体中载流子(电子或空穴)的浓度。 霍尔效应的应用是以一个简单的方法去测量各种材料中电荷载流子的密度。霍尔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随之,就发现了埃廷斯豪森效应、能斯特(Nernst)效应、里吉-勒迪克效应和不等位电势等效应。后来,霍尔效应也被人们在半导体材料中观测出来,因此,霍尔效应也是测量半导体是电子型还是空穴型的一种方法。 量子霍尔效应囊括了整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和自旋量子霍尔效应等。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是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发现的,并凭此成果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是崔琦、霍斯特·施特默和赫萨德发现,并且劳夫林与J.K珍解释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起源。这两人的工作在凝聚态物理学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并已经影响到物理的很多重要分支,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和劳夫林波函数的提出开创了凝聚态物理强相关系统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3]。因此崔琦、霍斯特·施特默和劳夫林分享了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室温量子霍尔效应是2007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列·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的实验并在室温中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与一般半导体中的量子霍尔行为大不相同,人们把这称作反常量子霍尔效应。2013年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所组成的实验团队在实验上第一次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这一成果与这年的3月14日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自旋量子霍尔效应是2004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Awschalom团队观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七、霍尔效应 1879年,霍尔在研究截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时,发现了一种现象:给处于匀强磁场中的板状金属导体,通以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电流时,肝在金属板的上下两表面间产生一个横向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霍尔效应不只是在金属导体中产生,在半导体或导体中同样也能产生,且半导体中的霍尔效应更加显著。 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重要理论根据,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又称为霍尔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器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试样的VH-IS和VH-IM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了的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仪器 霍尔效应仪;霍尔效应测试仪、fx-3600p 计算器。 三、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 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假定有如图所示的金属块中,通以水平向右的沿X轴正方向的电流I,外加沿Z轴正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由于金属中形成电流的是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即沿X轴负方向。此时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f H ,方向向下,则电子向金属块的下沿聚集,相应正电荷则在上板。这样形成由上向下的电场E H ,使后来的电子在受到向下洛仑兹力f H 的同时,还受到向上的电场力f E ,最终两个力平衡,上下板的电荷达到稳定状态。这时上下板之间的电压称之为霍尔电压,这种效应叫霍尔效应。 霍尔电压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设电子的电量为e ,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移动的电荷数—即载流了浓度为n ,霍尔片的厚度为d,高度为b ,则由f H =qVB,f e =qE,I=neSv=nebdv;f e =f H.最后推出: B I K ned B I b E U S H S H H == = (1) 其中U H 为霍尔电压(A !、A 之间的电压),它与I S B 的积成正比。比例系数K H =1/ned 称为霍尔灵敏度,它反映材料的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表示该元

霍尔效应(含数据处理样版)

TH-H型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是霍普斯金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若能测量霍尔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还可以求出半导体材料的杂质电离能和材料的禁带宽度。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了解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元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并绘制试样的V H-I S和V H-I M曲线。

TH-H 型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对于图(1)(a )所示的N 型半导体试样,若在X 方向的电极D 、E 上通以电流Is ,在Z 方向加磁场B ,试样中载流子(电子)将受洛仑兹力: (1) 其中e 为载流子(电子)电量, 为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定向漂移速率,B 为磁感应 强度。 B v g e F V

霍尔效应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名称:霍尔效应的应用 二、目的: 1.霍尔效应原理及霍尔元件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2.测绘霍尔元件的V H —Is,V H —I M 曲线,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霍尔元件工作 电流Is,磁场应强度B及励磁电流IM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及磁场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器材: 1、实验仪: (1)电磁铁。 (2)样品和样品架。 (3)Is和I M 换向开关及V H 、V ó 切换开关。 2、测试仪: (1)两组恒流源。 (2)直流数字电压表。 四、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

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图15-1所示的半导体试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 A-A / 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图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 方向,(b )的P 型试样则沿Y 方向。即有 ) (P 0)()(N 0)(型型?>?

霍尔效应实验的应用与拓展—论文

学号:*********** 某某某某某某某学院学年论文 专业:********* 年级:20**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学期:20**-20**第**学期

霍尔效应实验应用与拓展 摘要:霍尔效应实验是物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实验。本文详细介绍了霍尔效应的实验原理、霍尔效应的发现、本质以及霍尔实验的应用及霍尔实验的拓展。 关键词:霍尔效应;测量方法;应用发展前景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Hall effect Abstract: Hall Effect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physics majo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the Hall Effec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Hall Effect, nature and application and Hall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Hall Effect; Measuring method; Applie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引言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若能测量霍尔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还可以求出半导体材料的杂质电离能和材料的禁带宽度。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了解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1.霍尔效应的原理 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制时发现的。如果对位于磁场(B)中的导体(d)施加一个电压(Iv),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所施加电压的方向,那么则在既与磁场垂直又和所施加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会产生另一个电压(UH),人们将这个电压叫做霍尔电压,产生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称为霍尔电势差。 2.霍尔效应的发现与本质 霍尔效应在1879年被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它定义了磁场和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这种效应和传统的电磁感应完全不同。当电流通过一个位于磁场中的导体的时候,磁场会对导体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 摘要:霍尔效应是霍尔--德国物理学家于1879年在他的导师罗兰的指导下发现的这一效应,这一效应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它测量磁场、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及判别载流子的极性,还可以利用这一原理作成各种霍尔器件,已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近年来霍尔效应得到了重要发展,冯·克利青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为此,冯·克利青获得198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关键词: 霍尔效应副效应霍尔电压直流电压高精度的隔离传送和检测直流电流高精度的隔离检测监控量越限时准确的隔离报警 引言:利用霍尔效应电压与磁场的线性关系可知,通过测量元件两端的电压,可以得知空间某区域的磁场分布及其此处的磁感应强度。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正文:通过自己多次到实验室去体验并做了这些试验,本试验共有4个实验--霍尔效应、直流电压高精度的隔离传送和检测、直流电流高精度的 隔离检测和监控量越限时准确的隔离报警。现在把实验内容及其结 论在下面做详细介绍: 一、霍尔效应试验 实验目的:认识霍尔效应并懂得其机理;研究霍尔电压与工作电流的关系;研究霍尔电压与磁场的关系;了解霍尔效应的副效应及消除方法。 实验原理:霍尔元件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磁电转元件,如图所示

图1.1 霍尔效应磁原理 图1.2 霍尔效应磁电转换 在磁场不太强时,电位差H V 与电流强度I 和磁感应强度B 成正比,与板的厚度 d 成反比,即 d IB R V H H =(1.1)或 IB K V H H =(1.2)式(1.1)中H R 称为霍尔系数, 式(1.2)中H K 称为霍尔元件的灵敏度,单位为mv /(mA ·T)。如图1.1所示, 一快长为l 、宽为b 、厚为d 的N 型单晶薄片,置于沿Z 轴方向的磁场B 中,在 X 轴方向通以电流I ,则其中的载流子—电子所受到的洛仑兹力为 j eVB B V e B V q F m -=?-=?=(1.3)。即b V e eVB H =得 VBb V H =(1.5)此时B 端电位高于A 端电位。若N 型单晶中的电子浓度为n ,则流过样片横截面的电流 I =nebdV (1.6) 得 nebd I V = (1.7)将(1.6)式代入(1.5)式得 IB K d IB R IB ned V H H H === 1 (1.8)式中ne R H 1=称为霍尔系数,ned K H 1=称为 霍尔元件的灵敏度,一般地说,H K 愈大愈好,以便获得较大的霍尔电压H V 。 由(1.8)式可知,如果霍尔元件的灵敏度H R 已知,测得了控制电流I 和产生的霍尔电压H V ,则可测定霍尔元件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为H H IK V B = 。霍尔效应实

霍尔效应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 目的: 1.霍尔效应原理及霍尔元件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2.测绘霍尔元件的V H —Is ,V H —I M 曲线,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Is ,磁场应强度B 及励磁电流IM 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二、 器材: 1、实验仪: (1)电磁铁。 (2)样品和样品架。 (3)Is 和I M 换向开关及V H 、V ó 切换开关。 2、测试仪: (1)两组恒流源。 (2)直流数字电压表。 三、 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图15-1所示的半导体试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 A-A / 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图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 方向,(b )的P 型试样则沿Y 方向。即有 ) (P 0)() (N 0)(型型?>?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蒲紫微1320012 13级生物医学工程 【摘要】从霍尔效应的发现开始,系统阐述了霍尔效应的原理、可测量的物理量,并介绍了目前霍尔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霍尔效应的新进展。 【关键词】霍尔效应;实际应用;测量;新进展 霍尔效应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在此期间,对霍尔效应的研究,科学家们从没有停止过。霍尔效应是霍普斯金大学研究生霍尔1879年发现的,它属于电磁效应的一种,但又区别于传统的电磁效应。当电流通过导体且外加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在与磁场和电流均垂直的方向上便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于是,导体的两端便会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一般也被称作霍尔电势差。[1] 1 霍尔效应原理 一个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薄片,设其长、宽、厚分别为l,b,d。将其放在如图1所示的垂直磁场中,沿3,4两个侧面方向通以电流,大小为I。由于洛伦兹力Fm的作用使电子运动轨迹发生偏转,造成电子在霍尔元件薄片的1侧聚集过量的负电荷,2侧聚集过量的正电荷。因此在薄片内部产生了由2侧指向1侧的电场E H,同时电子还受到与洛伦兹力反向的电场力F H的作用。当两力大小相等时,电子的累积和聚集便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霍尔元件薄片1,2两侧之间将会产生稳定的电压U H。 如果半导体中电流I是均匀且稳定的,可以推导出:U H=R H?IB/ d =K H?IB 式中:R H为霍尔系数,K H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它表示霍尔元件在单位磁感应强度作用和单位工作电流控制下,霍尔电极开路时,产生霍尔电势的大小,其单位为(伏特/安培·特斯拉). K H不仅与霍尔元件的材料电学性质有关,也与其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个确定的霍尔元件,K H是一个常数。[2]-[3] 2测量误差及消除方法 2.1不等位电势和热能流引起的不等位电势 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物理量,主要是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差所达到。在霍尔效应产生的同时,会产生系统误差,其主要来源为伴随霍尔效应产生的各种其他效应,它们对测量的准确度影响很大。因此,系统误差的处理成了霍尔效应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热能流实质是载流子的热扩散运动。这种扩散运动是定向的,故热能流是一种热扩散电流。因此有热能流通过霍尔元件时与电流一样,也会产生不等位电势。通过霍尔片的电流方向的改变时,测得电压值会发生变化。电流在某个方向测得电压总比其反向时的电压大。这是因为测出的不等位电势实质上是电流和热能流引起的两种不等位电势的迭加。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所测得的不等位电势的值会不同,并且总是电流在某个方向时测得的电压大于其反向时测得的电压。 2.2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4] 2.2.1直流测量中系统误差的处理 在直流测量中,要消除各种伴随效应带来的系统误差,则根据各种效应所产生的电势的方向特点,分别改变电流和磁场的方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 童国平 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 内容提要 引言 经典Hall 效应 电子的Landau 能级 磁通量子化 整数量子Hall 效应(IQHE) 分数量子Hall 效应(FQHE) 展 引言 (1985年第一次诺贝奖) 1930年, Landau 证明量子力学下电子对磁化率有贡献, 同时也指出动能的量子化导致磁化率随磁场的倒数周期变化. 引言 ? 1975年S.Kawaji 等首次测量了反型层的霍尔电导, 1978年 Klaus von Klitzing 和 Th. Englert 发现霍尔平台, 但直到1980年, 才注意到霍尔平台的量子化单位 ? 1985年, Klaus von Klitzing 获诺贝尔物理奖. 引言 1998年第二次诺贝尔奖 ? 1982年, 崔琦, H.L. Stomer 等发现具有分数量子数的霍尔平台, 一年后,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1284347.html,ughlin 给出了一个波函数, 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Horst Stomer, 崔琦和Robert Laughlin, 以表彰他们发现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及对这一新的量子液体的深刻理解. 量子霍尔效应 经典霍尔效应 1879年,由Johns Hopkins 大学的研究生Edwin Hall 发现, 其导师是Henry A. Rowland 教授. 经典霍尔效应 长条形导体: 电流密度: 横向电场: 霍尔电阻率: 电阻率与磁场成正比 2 e h x j nev =y E vB =H y x E j B ne ρ==

经典霍尔效应 根据德鲁特电导理论, 金属中的电子在被杂质散射前的一段时间t 内在电场下加速, 散射后速度为零. τ称为弛豫时间. 电子的平均迁移速度为 电流密度为 若存在外加静磁场, 则电导率和电阻率都变为张量 此处 , 仍然成立. 有磁场时, 加入罗仑兹力, 平面电子运动的Langevin 方程为 稳态时, , 假定磁场沿z 方向, 在xy 平面内 其中 (回旋频率) (经典电导率) 由此易得 电导率与电阻率的关系为 如果 , 则当 时, 也为0. 另一方面 d v eE m τ=-2 0d ne j nev E E m τσ=-= =, xx xy xx xy yx yy yx yy σ σρρσρσ σ ρρ????== ? ? ???? j=E σ?E=j ρ?()d d d v e v E v B m τ =-+?- d j nev =-00x c y x y c x y E j j E j j σωτσωτ=+=-+c eB m ω =2 0e n m στ=0c 0 1 =xx yy xy yx ρρσρρωτσ==???=-??22 0220(1)(1)xx yy c xy yx c c σσσωτσσσωτωτ?==+??=-=-+??2222(), () xx xx xx xy xy xy xx xy σρρ ρσρρρ=+=-+0xy ρ≠0xx σ=xx 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