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基础归纳与集训

遗传物质基础归纳与集训
遗传物质基础归纳与集训

学案26遗传物质基础归纳与集训

命题规律从近四年高考生物试题看,不管是大纲地区还是课标地区,本部分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在选择、简答中都占有一定比例,且分值相对较高。在过去几年的考查中,侧重在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的考查,DNA结构、复制以及转录、翻译的有关计算,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及比较的考查以及重要相关概念的比较区别的考查。各地考查相对均衡,广东、上海尤重。

本部分考点的命题角度变化不大,考频较高的是:实验思路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注意的问题,且常与实验设计的理论、中心法则中有关DNA复制的内容、同位素示踪技术相联系,DNA的结构和复制包括DNA的结构、特点,DNA复制的过程、特点、条件等内容,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的计算题,也常有根据DNA的复制特点进行推理的题目,基因的表达是实现基因对生物性状控制的方式,涉及转录与翻译两个生理过程,高考时常集中考查这两个生理过程,包括这两个生理过程的比较及与中心法则中其他生理过程的比较。另外,涉及基因表达过程中的数量关系的计算题也常出现。大纲地区对基因结构的考查较多。

考查题型上主要分两类:选择、简答。基本的概念、基本知识的比较以及有关DNA结构、复制、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有关数量计算,多为选择题;而相关实验的设计、中心法则与信息流的识图作答的有关问题多以简答题出现。

命题趋势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及拓展应用一直受到历年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预计2012年高考,此类试题还会变化问题情景,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难度系数维持在0.56左右。以肺炎双球菌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特性,预计这种命题思路可能会被采纳。单纯的知识点或概念的考查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多知识、多角度的综合交叉的辨析考查。

实验材料

二、DNA分子复制的有关计算

1.若取一个全部N原子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表:

2.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有

(1)DNA分子数

①子代DNA分子数=____个;

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____个;

③不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____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____条;

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③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______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______个。

思维拓展

1.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占总数比例为2

2n。

3.子代DNA分子的链中,总链数2n×2=2n+1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占总数比例

2

2n+1

1

2n。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探究示例2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

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 A.3 900 B.3 420 C.4 420 D.4 900

听课记录:

(1)个体发育 受精卵――→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幼体――→发育

成体(性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个体的各种性状(或表现型)得以逐渐表现。个体发育过程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发育过程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众多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而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或基因,但生物体不同部位细胞表现出的性状不同,而且不同性状是在不同时期表现的。所以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有如下特点:

①虽然不同的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但不同的细胞选择性表达不同的基因,如胰岛细胞能表达胰岛素基因,但不表达血红蛋白基因。

②细胞内基因的顺序表达。同一细胞的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不同的基因。

探究示例3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听课记录:

四、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有关计算

1.DNA(基因)、mRNA中碱基与肽链中氨基酸个数关系图解

2.析图得规律

(1)基因中碱基数与mRNA中碱基数的关系

转录时,组成基因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能________,另一条链则________。基因为双链结构而RNA为__________结构,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2。

(2)mRNA中碱基数与氨基酸的关系

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中每____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是信使RNA碱基数目的____,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

(3)计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

①翻译时,mRNA上的__________不决定氨基酸,因此准确地说,mRNA上的碱基数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②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

③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

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____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____有n/3个氨基酸。

(4)mRNA上碱基比例:mRNA上A+U的数值和比例=模板链上A+T的数值和比例。

思维拓展

1.DNA(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密码子个数∶氨基酸个数=3∶1∶1。

2.解题时应看清是DNA上(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还是个数;是mRNA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数。

探究示例4(2009·上海卷,17)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75对碱基B.78对碱基

C.90对碱基D.93对碱基

听课记录:

1.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2.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质发生变化所致

3.(2011·上海卷,12)下图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若两种mRNA自形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物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

A.4 h B.6 h C.8 h D.12 h

4.如图所示为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B.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C.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由鸟氨酸合成

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5.如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①②B.③④⑥ C.⑤⑥D.②④

6.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应含有碱基A() A.19% B.21% C.23% D.42%

7.如图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合成过程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A.R所示的阶段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解旋酶

B.图中②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图中的②合成后,直接进入细胞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8.(2010·镇江一模)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DNA…—A—T—G—C—C—C —…

| | | | | |

RNA…—U—A—C—G—G—G—…

A.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完成的

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

C.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D.H5N1

9.

(1)图中数字序号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表示________过程;b表示________过程,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

少写出五种)等。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蛋白质实现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例如,人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________(前者/后者)。

(4)基因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这主要体现

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学案26遗传物质基础归纳与集训课堂活动区

一、S型R型转化因子R型S型R型R型DNA35S35S32P32P DNA

患烟草花叶病烟草正常RNA

探究示例1A[A项实验的结果R型活菌不能转化为S型活菌,说明DNA被水解后,

失去了转化作用。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不是遗传。]

二、1.2 4 12 12 14 34 中部 上部 2n 2n +

1 12n 1-12n

2.(1)①2n ②2 ③2n -2 (2)①2n +1 ③2n +1

-2 (3)m(2n -1)

探究示例2 D [根据DNA 分子的特点可知一个含10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腺嘌呤(A)有40个,则T 有40个,G 、C 各60个。由于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由不含15

N 的DNA 分子总数与含15N 的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7∶1可知共复制了4次,产生了16个DNA 分子。需要游离的C :(16-1)×60=900。]

三、间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细胞核 核糖体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20 两 一 mRNA A -U A -U U -A 遗传密码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多 多 DNA mRNA 蛋白质 DNA mRNA 氨基酸序列 复制 遗传 遗传信息 蛋白质

探究示例3 BD [据题图中信息判断,图中结合有核糖体的4条链为mRNA ,而不是多肽链;由图还可看出,DNA 模板链的转录还未结束,一条mRNA 上已经结合了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因此,基因表达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一个基因可在短时间内表达出多条肽链。]

思路导引 ①以DNA 模板链为模板,利用RNA 聚合酶合成的链是什么链?

②由图示知转录未结束,已合成着多条结合着核糖体的链。③由右下小图可知,一条多肽链由几个核糖体合成?

四、2.(1)转录 不能转录 单链 (2)3 1/3 (3)①终止密码子 ③至少 最多

探究示例4 D [本题考查基因的碱基数量与氨基酸数量的关系以及蛋白质的相关计算。由于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数量-18×(氨基酸的数量-1)=2 778,所以该多肽由30个氨基酸组成,编码该多肽的mRNA 上应含有30个密码子再加上终止密码子即为31个密码子,编码该多肽的基因碱基数至少为31×6=186,即93对碱基。]

课后练习区

1.A [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原因是仍有极少量的含35S 的T 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35S 标记的是蛋白质,DNA 分子中不含S 元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不进入其体内。]

实验方法 聚焦“同位素示踪法” (1)适应范围及实验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就是在需要研究的物质体系中,加入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原子(示踪原子),用放射性监测手段来跟踪其行迹,进而研究出该系统的变化规律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中用来研究元素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同一生物个体内各细胞之间以及细胞内各细胞器之间、各物质之间的运行和变化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探究生物学中的许多未知规律。

(2)实验方法及探究历程

①方法: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 、14C 、

15N、18O、32P、35S等。

②历程

明确研究的生命活动―→

确定密切相

关的化合物

―→

选择恰当的

放射性元素

―→

用含放射性元素的物

质处理细胞或生物

―→

放射性

监测

―→得出规律

(3)考点内容梳理

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自显影技术,证明间期细胞最大的特点是完成DNA复制、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用放射性元素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并追踪,研究DNA的复制;用放射性元素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并追踪,研究RNA的合成;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氨基酸并追踪,研究蛋白质的合成。

②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并进行追踪,研究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证明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③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④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⑤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根据DNA分子的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应用于产前诊断和环境监测,达到检测疾病和检测饮用水中病毒含量的目的。

⑥利用一些物质的特征元素追踪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如用放射性的碘元素标记甲状腺激素,追踪甲状腺激素在体内的变化等。

2.ACD[翻译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外界条件。]

3.B[mRNA是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据图分析,两基因表达合成的蛋白质共存至少需要的时间为6 h。因此,答案选B项。]

4.A[从原料到精氨酸的合成需要三个非等位基因的共同作用,三个基因分别控制三种酶的合成。仅基因A被破坏,酶A缺乏,不能把原料转变成鸟氨酸,但加入鸟氨酸以后的化学反应仍正常进行,面包霉能存活;若基因B被破坏,酶B不能合成,鸟氨酸不能转变为瓜氨酸,则精氨酸不能合成,面包霉不能存活;综上分析,A正确。]

5.B[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逆转录③、RNA的自我复制④不能发生。以蛋白质为模板合成RNA⑥,可以人工进行,一般也不会发生在动植物细胞内。] 6.B[该RNA中碱基G+C占58%,则通过逆转录形成的DNA的一条链中G+C占58%,则另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G+C占58%,则整个DNA分子中A+T占42%,则A=T=21%。]

7.BCD[合成信使RNA时,原料为核糖核苷酸;合成信使RNA用到的是RNA聚合酶;在真核细胞中,②合成后往往需要经加工修饰后才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并且核糖体只是将氨基酸合成多肽,其加工和处理还需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8.D[病毒营寄生生活,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进行代谢过程。]

9.(1)基因蛋白质(结构蛋白)mRNA(或RNA)酶(酶、激素)(2)复制翻译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3)前者(4)①有些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②性状的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遗传的物质基础-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 高三生物阶段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它将蛋白质与DNA 能分开研究 D .艾弗里提出了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杀死的R 型菌与S 型菌混合使S 型菌转化成R 型菌 B .S 型菌与R 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高温处理过的S 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 S 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2 C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下列DNA 分子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6.关于下图DNA 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 分子中特有的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节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共有两部分内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搜寻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遗传、染色体、基因等概念。

(2)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教学,渗透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教学难点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物学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出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学生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思考。)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趁机引导:与父母相似的现象叫遗传,与父母不相似的现象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遗传与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大屏幕出示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提出问题 早在18世纪人们就认识到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所以相似,是因为生物体内具有决定这些现象的遗传物质。那么这些遗传物质存在于哪里呢? 2.问题解决 大屏幕出示课本73页“分析讨论”中的文字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伞藻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接下来出示伞藻A 和伞藻B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一般能认识到颜色、伞帽的形状不同,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位于假根内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一)遗传现象 1.(2019·龙东、鸡西)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柿树上的果实有大有小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豌豆植株有高有矮D.菊花有白色和黄色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2019·辽宁辽阳)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2019·湖南湘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核D.叶绿体 4.(2019·德州)2018年10月17日河南商丘一工厂发生火灾,现场作业的11名工作人员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事后认领遇难者尸体过程中,用到了DNA鉴定。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2019·四川广安)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若将一个变形虫切割成甲、乙两部分(如图),能继续发育并繁殖后代的是() A.乙 B.甲 C.甲和乙 D.甲和乙均不能 6.(2019·浙江湖州)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5厘米,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7.(2019·湖南岳阳)图一为桃树枝条嫁接,图二为单细胞植物嫁接。A、B是同种植物的两个品种,

其结构都包括伞帽、伞柄、假根三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内。A、B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C为A、B嫁接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嫁接时,确保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成活后,新长出的枝条与(填“接穗”或“砧木”)性状一致。 (2)图二中的C若嫁接成功,将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剪去后再生出的伞帽与(填“A”或“B”)一致,原因是。 (3)图二所示生物在分类上最可能属于。 A.蘑菇 B.藻类 C.苔藓 D.蕨类 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的特点 1.(2019·辽宁辽阳)染色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肪和DNA C.蛋白质和DNA D.脂肪和蛋白质 2.(2019·甘肃天水)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染色体的数目是() A.30对、30对B.30对、30条C.30条、30条D.30条、30对3.(2019·四川南允)在一位健康女性的体内,一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白细胞、一个肌肉细胞和一个卵细胞中,共含有几条性染色体() A.5条B.6条C.7条D.8条 (二)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4.(2019·内蒙古通辽)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③的变化最明显 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③是成对存在的5.(2019·东营)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2018年高考题汇编(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确;真核细胞内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DNA由双链构成,RNA一般由单链构成,两者都含有磷酸二酯键,C正确;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正确。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学,科网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4.(2018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5.(2018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和“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可知: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管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 础》“人 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难点: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什么是遗传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 构控制的?

2、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有的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不足以准确证明细胞核是遗传 控制中心,可能是假根控制了伞帽的形状,所以说假根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你还能列举一个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吗? 通过大量的科学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出存在这些物质中。因此说, _______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观察p77图4.4―5人类染色体图谱,说出染色体的特点。1、染色体的结构特点:(1)易被______染料(例如:醋 酸洋红、龙胆紫等)染成深色。(2)在体细胞内染色体 _______存在。(3)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不同。(4)同种生物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_______________相同。(5)染色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科学家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_______是生物的主要遗 传物质。2、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1)dna是 由两条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2)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____个dna分子。(3)dna与_________一起组 成染色体。3、基因的结构特点:(1)基因是dna上与 ________相关的片段。(2)基因同染色体一样也是_______存在的。(3)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个基因。(4)不同的 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一对基因控制着一个性状。(5)同种生物细胞内所含有的基因是相对稳定的,保证了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1.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T2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 2.噬菌体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答案】×分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以细菌DNA为模板。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4.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过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答案】√分析: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答案】×分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7.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 【答案】×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而不是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 8.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答案】√分析: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四川内江模拟)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类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答案:D 2.下列相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可用含有充足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D.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答案:D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答案:B 4.(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会被细胞分解,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常mRN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图中所示的①为转录,②为翻译过程 C.图中②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 D.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链的片段 答案:D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若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答案:D 6.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答案:D 7.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答案:B 8.“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科学命题,它将揭示并确认肝脏蛋白质的“基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决定 B.该计划包括肝细胞中各种酶的研究 C.肝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胰脏细胞的蛋白质有差异 D.人和老鼠的基因组99%以上相同,人和老鼠肝脏蛋白质99%以上也相同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节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共有两部分内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搜寻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遗传、染色体、基因等概念。 (2)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教学,渗透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教学难点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物学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出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学生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思考。)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趁机引导:与父母相似的现象叫遗传,与父母不相似的现象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遗传与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大屏幕出示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提出问题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题组一两个经典实验的分析 1.(2011·广东卷,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 ) 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012·重庆卷,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3.(2012·上海卷,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题组二遗传物质的探索 4.判断正误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江苏,2B) () (2)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012·江苏,2D) ()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0·广东,4D) () (4)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2009·江苏,5A) () (5)酶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2009·江苏,5B) () 5.(2010·江苏卷,4)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的: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教学用具: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图及多媒体教学器材。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 (六)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有关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叫原生质。在原生质的各种成分中,何者是遗传物质呢?首先,由教师采用设问、自答的方式,介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史。 1.人类对遗传现象、遗传规律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并且还在不断深入。当初摩尔根虽然证明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但染色体究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因的化学构成是什么?基因为何能传递遗传信息?……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去解决。虽然当时已经发现核酸是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而且也已经发现核酸中有四种不同的碱基,但是人们却误认为核酸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的单调均匀的大分子,因此,许多生物学家不相信核酸会是千变万化的基因的载体,他们认为蛋白质才可能是遗传物质。 为什么蛋白质会被认为是遗传物质呢?这是因为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的蛋白质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广泛,一切生命活动,包括遗传特性的表现都离不开蛋白质。如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的起催化作用的酶、起免疫作用的球蛋白,以及一些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据估计,人体中的蛋白质不少于十万种。因此,许多生物学家都认为,只有蛋白质才有可能是复杂基因的载体。 2.在核酸和蛋白质中究竟谁是基因的载体呢?我们首先要从理论上推断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特点,如果我们能够用实验来证明某种物质具备这些特点,我们就能确定到底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用“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点才能使生物的遗传现象成为可能?”的问题将教学转入下一阶段: (l)“我国民间有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俗话说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我们研究生物的遗传现象是从性状入手去进行研究的。”从这个现象可以推出结论:“生物的性状在前后代表现出连续性。它的遗传物质必定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这个推断学生可能只能说出:“遗传物质能够复制,保证生物的连续性”,不会一下子说完全。教师要把握住“复制”和“连续性”这两个关键点。这里的“复制”是“自我复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指令进行的复制。而是在生物体内、自发地对这种物质进行翻版或拷贝。这里的“连续性”学生可能不会很好地区分是“生命的连续性”还是“性状的连续性”。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追问使学生明确:“自我”和“性状”这两个关键点。 (2)对于遗传物质应该“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第四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枳沟初中 李普光)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备课人:枳沟初中李普光 一、诊断性测试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和。 2、细胞核内含有。 3、嫁接成活后,表现(接穗或砧木)的特征。 二、新课导入: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遗传和变异最基础的内容——《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明确并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的关系。 3、通过分析“伞藻嫁接实验”的过程,印证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学习过程】 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3~74“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并能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一)遗传的定义: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观察与思考:阅读课文并观察分析伞藻嫁接实验过程,解决问题。 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细胞的哪部分决定的?(细胞膜、细胞质还是细胞核) 2.该实验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阅读P74~76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 1.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2.不同生物体细胞(是指精子、卵细胞以外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的,同种生物 的体细胞中都含有数目而且相似的染色体,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阅读75页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 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一个DNA分子有条链。 3.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就揭开了DNA的奥秘,使遗传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并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因为他们建立了模型。 4.什么叫基因?基因是DNA的一部分,DNA分子的结构是双链的。 5.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控制的。 6.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个基因。 7.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一般还________存在。 四、小组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面几个问题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班内交流。 五、合作探究: 1.观察图4.4-4,用简洁的语言或图解描述生物体、染色体、DNA、细胞、细胞核、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 2.“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为什么具有相对稳定性? 六、疑难点拨: 还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七、盘点收获,巩固提升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请把你的主要收获写下来吧!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中, 是遗传控制遗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存在这些遗传物质中, 因此,()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 是主要染色体:是指细胞内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最小的DNA片段,基因控制 生物的。 DNA分子是由条链盘旋成的结构。 、基因之间的包含关系示意图: 八、达标检测 1.下列哪一种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2.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则说明物体具有()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3.人的身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的。成年人体内的细胞数达到了1014个。在从1个到1014个的过程中,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始终是23条 D、始终是23对 4.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________。遗传信息的中心是________,生物的遗传主要是与________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 5.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4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做真题品高考 1.(2017·全国课标卷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答案 C 2.(2013·全国新课标)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根据DNA的X光衍射实验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 答案 C 3.(2017·全国课标卷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

新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4.4.1《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精品).doc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讨论分析,能够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难点】 描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认同生命关于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科学解释。【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课件展示成龙父子、张国立父子,金龟子母女、陈佩斯父子的照片。 导入:请同学们找找看,这些明星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亲代和子代之间有相似的特征。

小结:这是遗传的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物界中其他生物是否也有遗传的现象?(举例说明)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俗语 结论:生物界中其他生物也有遗传的现象,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过渡)最初,人们对遗传的认识只停留在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方面,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遗传现象,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 1.伞藻嫁接实验 (1)了解伞藻: ①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其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2)请学生阅读课本P93,找出伞藻A和伞藻B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伞藻A 伞藻B 伞帽形状圆形扫帚形 伞藻颜色绿色黄色 注意:细胞核的位置 (3)伞藻嫁接 质疑: 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

二轮复习-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17页word文档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1.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 3.半保留复制与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计算,碱基数目的计算 4.基因表达过程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知识点一: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剖析 例题1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

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搅拌的目的 离心的目的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生版)

专题6《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试题精选 (共28小题) 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 (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区,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分子。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下图A所示。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3.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_ (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