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

以下心电图的各段时间中,哪一段最长(c)

选择一个答案

A. P 波时间

B. ST 段

C. QT 间期

D. PR 间期

E. QRS 波群时间

关于正常典型心电图各波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选择一个答案 A. S-T 段指从QRS 波群终了到T 波终点之间的线段

B. PR 间期是指从P 波起点到QRS 波起点之间的时程

C. T 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

D. P 波反映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E. QRS 波反映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凝血时间实验”观察,凝血时出现的血丝主要成分是(E)

选择一个答案 A. 纤维蛋白原

B. 抗凝蛋白

C. 微细血栓

D. 凝血因子团块

E. 纤维蛋白

在出血时间测定试验中,若在滤纸上印出5 个血点,则该被测者出血时间为(A)选择一个答案

A. 2.5min

B. 3.5min

C. 5min

D. 3min

E. 2min

关于“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错误的是(C )

选择一个答案

A. 用听诊法根据动脉音的产生、减弱或消失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B. 从血管外面加压

C. 缓慢放气,当袖带内压低于肱动脉的舒张压时,形成逐渐增强的动脉音

D. 继续放气,使袖带内压逐渐降低直至等于舒张压时,动脉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

E. 向袖带内打气,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听诊器中听不到任何声音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尿量减少,错误的是(D)

选择一个答案 A. 使近球小体的近球细胞释放肾素

B. 刺激近端小管和髓攀对钠、氯和水的重吸收

C. 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

D. 血液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减少

E. 激活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前负荷在一定范围增大,心输出量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心输出量(B )

选择一个答案

A. 明显减少

B. 不再增加且有轻度减少

C. 继续增加

D. 不再增加

E. 不变

肾上腺素的作用不包括(D )

选择一个答案

A.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B. 使心输出量增加

C. 使心率加快

D. 使房室传导减慢

E. 使每搏输出量增加

某人的红细胞与B 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 B 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C )

选择一个答案

A. O型

B. AB型

C. A型

D. Rh型

E. B型

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

选择一个答案

A. 听诊器胸件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量

B. 动脉血压通常连测2-3次,以最后一次数值为准

C. 左、右肱动脉有5-10mmHg压力差,测血压应固定一侧

D. 受试者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E. 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B )。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抗体的类型

D.血浆中抗体的类型

E.血浆中抗原的类型

2.关于ABO血型系统,错误的是(D)。

A.有哪种抗原则无该种抗体

B.无哪种抗原则必有该种抗体

C.AB型人的血浆中无抗A抗体和抗B抗体

D.同型人之间抗原类型一般不同

E.O型人的血浆中有抗A、抗B两种

3.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B)。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Rh型

4.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C)。

A.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C.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集

E.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5.交叉配血试验中直接配血(主侧)是指(A)。

A.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B.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C.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红细胞相混合

D.把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E.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6.交叉配血试验所用的实验用品不包括(B)。

A.尖嘴滴管

B.抗B血清

C.凹玻片或载玻片

D.火柴棒

D.小试管

7.关于输血错误的是(E )。

A.临床上首选同型血液输血

B.即使ABO同型输血,输血前也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C.异型输血要保证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O型血的人可以输给其它三种血型的人

E.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会出现血型不合的表现

8.关于交叉配血试验,错误的说法是(D )。

A.为确保输血安全,同型或异型输血,均应在输血前作交叉配血试验B.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直接配血(主侧)C.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间接配血(次侧)D.如果仅次侧凝集,可少量输血(不宜超过300ml),并要尽快输完E.如果主侧凝集,不能输血

9.Rh血型不合见于(C )。

A.Rh阳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B.Rh阴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C.Rh阴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

D.Rh阳性的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阴性的胎儿

E.Rh阳性的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

10.交叉配血试验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C )。

A.红细胞悬液及血清必须新鲜

B.红细胞悬液不能太浓

C.红细胞悬液要尽量淡

D.吸受血者、供血者血清及红细胞悬液时,应使用不同的滴管

E.肉眼看不清凝集现象时,应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关于“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目的的描述,错误的是(E )。

A.以发生血液凝集的时间为指标

B.向血液中加入或去除某些因素

C.改变血液某些条件

D.观察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E.观察对止血过程的影响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A)。

A.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

B.凝血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实验直接从动物动脉放血,其凝血过程主要由外源性凝血系统所发动

D.各种凝血因子可间接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E.温度不会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3.取干净的小试管,准备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然后加入血液2ml,经观察凝血时间最短的是(E)。

A.空白管

B.试管内放棉花少许

C.试管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

D.试管保温于37 °C水浴糟中

E.试管内加入肺组织浸液0.1ml

4.实验过程为动物准备,试管的准备,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步骤,记录凝血时间等。以下为记录凝血时间的具体要求,其中错误的是(D)。

A.每个试管加血2ml后,即刻开始计时

B.每隔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C.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D.加肝素8单位、草酸钾1-2mg的试管加入血液后不得摇动

E.加肺组织浸液0.1ml的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

5.加入肝素的实验结果是血液不凝固,其原理是(B)。

A.抑制酶促反应

B.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

C.使血浆中Ca2+显著减少

D.使血浆中K+显著减少

E.凝血因子Ⅻ不易激活

6.某男,45岁,肝硬化病人,常有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A)。

A.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B.维生素K缺乏

C.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

D.血小板减少

D.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7.下列哪种物质缺乏可以延缓血凝(C)。

A.K+

B.Na+

C.Ca2+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E

8.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E )。

A.III

B.IV

C.VII

D.IX

E.XII

9.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B)。

A.II

B.III

C.VII

D.IX

E.XII

10.血浆中主要的天然抗凝物质有( A)。

A.肝素

B.纤维蛋白溶解酶

C.抗凝血酶III

D.K+

E.Ca2+

11.有关纤溶过程错误的是(B )。

A.使纤维蛋白降解液化的过程

B.纤溶酶的激活是启动纤溶的关键

C.其生理意义是保证血流畅通

D.纤溶酶能水解多种凝血因子

E.与血凝过程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12.肝素广泛用于临床防治血栓形成,其抗凝的主要机制是(D )。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溶解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E.去除血浆中的钙离子

13.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不包括(D )。

A.血液流动快

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有抗凝物质存在

D.XII因子激活缓慢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与月经的发生有关的因素是(E)

选择一个答案

A. 血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

B.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

C. 血液中孕酮水平升高,雌二醇水平下降

D. 血液中前列腺素的浓度降低

E. 血液中孕酮和雌二醇水平下降

以下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与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除了(D)

选择一个答案

A. 阴道黏膜变薄

B. 常有尿失禁

C. 生殖器官萎缩

D. 阴道分泌物增多

E. 月经紊乱

关于孕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E)

选择一个答案 A. 与雌激素一起促进乳腺的发育

B.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

C. 有产热作用

D. 降低母体子宫对胚胎的排异作用

E. 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

关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说法是(A)

选择一个答案

A. 子宫颈分泌大量清亮、稀薄的粘液,具弹性和易拉丝的特性

B. 使子宫内膜出现分泌期变化

C. 降低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防止子宫收缩,保持胚胎生长的环境

D. 孕酮可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避免将胚胎排出子宫

E. 使机体体温升高

关于性激素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选择一个答案

A. 卵巢也能分泌少量雄激素

B. 只有睾丸才能产生雄激素

C. 胎盘能分泌大量雄激素

D. 只有卵巢才能产生雌激素

E. 只有前列腺才能产生前列腺素

关于月经周期及其调节,不正确的叙述是(B)

选择一个答案

A. 子宫内膜的变化受卵巢周期性活动的影响

B. 卵巢的功能活动不受下丘脑-腺垂体的调控

C. 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

D. 月经的周期性变化反映了子宫内膜的变化

E.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子宫内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导致月经失调关于月经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E)

选择一个答案

A. 排卵与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分泌高峰有关

B. 切除两侧卵巢后月经周期消失

C. 子宫内膜的增殖依赖于雌激素

D. 子宫内膜剥落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

E. 妊娠期月经周期消失的原因是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很低

关于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E)

选择一个答案

A. 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

B.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C.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

D. 增强输卵管平滑肌运动

E. 促进水和钠由体内排出

卵泡刺激素的作用是(C)

选择一个答案

A. 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

B. 促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释放

C. 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成熟

D. 促进卵巢排卵和黄体生成

E. 促进前列腺素释放

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5 ℃左右, 并在黄体期维持在此水平。基础体温的升高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D)

选择一个答案

A. 雌激素

B. 卵泡刺激素

C. 黄体生成素

D. 孕激素

E. 甲状腺激素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C)

选择一个答案

A. 在月经期,内膜因缺血坏死而崩溃,内膜剥落随之出血

B. 在卵泡期受雌激素的影响, 子宫内膜增生

C. 在卵泡期,子宫内膜同时受到雌、孕激素的影响

D. 增殖期子宫内膜及其血管和腺体逐渐增生

E. 进入黄体期,内膜受雌、孕激素联合的影响

成熟的卵泡能分泌大量的(E)

选择一个答案

A. 卵泡刺激素

B. 催乳素

C. 孕激素

D. 黄体生成素

E. 雌激素

无排卵型功血常见于(B)

选择一个答案

A. 育龄期

B. 青春期

C. 不孕患者

D. 产后

E. 妊娠期

某妇女,28岁,平素月经规律,26~28天一次,每次持续4天。如果其月经第一天是10

月1日,今天是10月10日,那么,她的子宫内膜变化处于(B)

选择一个答案

A. 月经期

B. 增殖期

C. 卵泡期

D. 黄体期

E. 分泌期

某妇女,50岁,6个月前开始月经紊乱,并且出现潮热潮红症状,情绪易于激动。其原因可能是卵巢(A)

A. 分泌的雌激素减少

B. 分泌的孕激素增加

C. 分泌的雄激素增加

D. 分泌的雌激素增多

E. 发育不成熟

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是(A)

A. 雌二醇

B. 雌三醇

C. 孕酮

D. 睾酮

E. 雌酮

结扎输卵管的妇女(D)

A. 不排卵,无月经

B. 不排卵,有月经

C. 副性征存在,附性器官萎缩

D. 有排卵,有月经

E. 副性征消失,附性器官萎缩

糖皮质激素对血细胞数目的影响是(E)

A. 红细胞减少

B.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C.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

D. 血小板减少

E. 淋巴细胞增多

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急剧增加,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增多,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以适应上述种种有害刺激,称为(D )。

A. 应急

B. 反射

C. 应对

D. 应激

E. 反馈

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E)

A. 间接促进软骨生长

B. 升高血糖

C. 促进蛋白质合成

D. 促进脂肪分解

E. 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B)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肾上腺素

D. 醛固酮

E. 生长素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的是(D)

A. 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B.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C. 抑制糖元合成

D. 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

E. 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

克服“水中毒”应补充(D)

A. 甲状腺激素

B. 盐皮质激素

C. 胰岛素

D. 糖皮质激素

E. 抗利尿激素

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的疾病是(D)

A. 手足抽搐症

B. 甲状腺肿瘤

C. 侏儒症

D. 呆小症

E.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关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B. 对生长素具有允许作用

C. 促进脑与长骨的生长发育

D. 基础代谢率下降

E. 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

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D )。

A. 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

B. 促进脑与长骨的生长发育

C. 对生长素具有允许作用

D. 降低基础代谢率

E.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病人不会出现(E)

A. 血糖升高

B.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C. 红细胞增多

D. 向中性肥胖

E. 淋巴细胞增多

激素的作用特点不包括(c)

A. 高效能生物放大

B. 传递信息

C. 提供能量

D. 特异性

E.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协同、拮抗或允许作用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有(c)

A. 甲状腺激素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甲状旁腺激素

D. 胰岛素

E. 利尿激素

降钙素的主要靶器官是(B)

A. 甲状旁腺

B. 骨

C. 消化道

D. 肾脏

E. 腺垂体

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增多的激素不包括(A)

A. 胰岛素

B. 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甲状腺激素

E. 糖皮质激素

与应激发应有关的激素是(C)

A. 雄激素

B. 胰岛素

C. 糖皮质激素

D. 生长素

E. 甲状旁腺素

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B )。

A. 促进脂肪分解

B. 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

C. 促进蛋白质合成

D. 升高血糖

E. 间接促进软骨生长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不包括(E )。

A.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B. 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C.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D.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E. 激素作用的饱和性

催乳素促进并维持乳腺泌乳主要起作用的时期是(D)

A. 妊娠后期

B. 妊娠早期

C. 青春期

D. 分娩后

E. 临产前

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C)

A. 糖尿病

B. 呆小症

C. 侏儒症

D. 黏液性水肿

E. 肢端肥大症

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5 ℃左右, 并在黄体期维持在此水平。基础体温的升高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A)

A. 孕激素

B. 黄体生成素

C. 雌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E. 卵泡刺激素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1标准答案

国开人体解剖生理学形考任务 1标准答案 Ca2+ 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是由于( )。 Na+内流 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 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值 骨骼肌纤维三联 体的结构是( 由一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构成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 三角骨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三角骨 关于椎间盘的描述,错误的是( 椎间盘坚硬没有弹性 关于负反馈的描述,错误的是( 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增强 关于骨连结的说法,错误的是( 滑膜关节活动度小 关于化学性突触,错误的是( 突触前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 关于肩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关节窝大 关于前和后的描述,错误的是( 近皮肤者为前,远者为后 关于躯干骨及其连结的描述,错误的是(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盘的中央部为纤维环 关于 人体的标准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关于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信息传递的特征,错误的说法是( 化学传递的速度远比神经冲动的传导要快得多 关于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膝关节只可作屈、伸运动 关于细胞膜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0 分泌合成蛋白质,并参与类固醇等物质的合成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 进行搜索 题目 答案 题目 答案 题目 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向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 矢状面 成人脊柱的组成,包括1块骶骨、1块尾骨和( 24块椎骨 )。 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开放的的电压依从 性通道是(。。点击相关知识点 答案 题目 答案 题目 )。 )。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体生理学整理

一到五(名解,问答)六到十二(名解) 一绪论 内环境:围绕于多细胞动物体内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p10 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从而可加强控制系统的活动,往往不可逆。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从而减弱控制系统的活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反馈调节生理意义:维持机体的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就是反馈调节。反馈和负反馈都是维持内环境的。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①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反应迅速、作用精确局限、历时短暂。②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历时持久,影响广泛,精确度差。③自身调节:调节强度弱,影响范围小,灵敏度较低,局限在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其调节准确稳定。 二细胞 单纯扩散:物质的分子顺浓度梯度,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过程,是被动转运。O2,CO2,N2,NH3,尿素酒精。p16 易化扩散: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包含载体,通道)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是被动转运。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的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位快速短暂的逆转,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外负内正。 终板电位: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接头后膜上产生的一种电位。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膜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局部电位: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液态镶嵌模型:膜的分子结构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球状蛋白质。膜脂和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跨膜信号转导:不同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膜表面,外界信号通过引起膜结构中某种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以新的信号传到膜内,再引发被作用的细胞相应的功能改变。原发性主动转运: 直接利用ATP分解提供的能量,通过膜上的离子泵,逆电-化学梯度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过程。 继发性主动转运:物质逆着逆电-化学梯度转运时,由钠泵活动所造成的膜外Na+势能提供。钠-钾泵:Na+,K+-ATP酶为细胞膜中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并利用此能量进行Na+、K+的主动转运,即能逆浓度梯度把Na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把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内。 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的收缩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的滑行,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横桥的作用下,向暗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丝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兴奋-收缩耦联:把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和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过程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阈值,阈电位p27兴奋、兴奋性p29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p21 据离子机制,静息电位产生机制:k+外流。 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二是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当神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兴奋性: 2、动作电位: 3、血浆渗透压: 4、能量代谢: 5、主动转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由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谓() A、血浆渗透压 B、晶体渗透压 C、胶体渗透压 D、渗透压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出胞 3、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补呼气量 B、潮气量+补吸气量 C、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 D、潮气量+余气量 4、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进食 B、肌肉活动 C、环境温度 D、精神活动 5、测定基础代谢的条件,错误的是() A、清醒 B、静卧 C、餐后6小时 D、室温25℃ 6、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是() A、皮层小脑 B、前庭小脑 C、脊髓小脑 D、脊髓 7、缓慢持续地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称为() A、腱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肌紧张 8、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 9、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 A、集合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10、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B、只有近球小管可以吸收 C、是主动转运过程 D、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个空,20分) 1、成为细胞生存和活动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主要由参与性止血、、 三部分。 3、心脏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谓心动周期。 4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是 mmHg,脉压是 mmHg。 5、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6、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7、血液对机体内环境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血液的功能主要由缓冲功 能;;;; 。 8、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来实现的。 9、成人每日吸收的铁约为 mg,食物中的三价只有还原成才可被 吸收。铁主要在被吸收。 10、经典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呼吸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3、胆汁的主要作用?

人体生理学01任务

01任务_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应 B. 反射 C. 神经冲动 D. 正反馈 E. 负反馈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2. 安静时细胞内钾离子外流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载体转运 C. 入胞作用 D. 通道作用 E. 主动转运 正确答案:D 满分:4 得分:4 3. 细胞膜内负电位向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 A. 极化 B. 反极化 C. 去极化 D. 超极化 E. 复极化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4. 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取决于 A. 前负荷 B. 后负荷 C.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D. 前、后负荷之和 E. 初动张力 正确答案:A 满分:4 得分:4 5. 固定肌肉两端,给予一次刺激时产生的收缩形式是 A. 第长收缩 B. 第张收缩 C. 混合性收缩 D. 强直收缩 E. 不完全性收缩 正确答案:A 满分:4 得分:4 6. 关于钠泵的生理意义,错误的是() A. 维持细胞内高钾 B. 维持细胞内高钠 C. 建立膜内外离子势能储备 D. 维持细胞的兴奋性 E. 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7.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ATP酶 B. 胆碱脂酶 C. 胆碱二脂酶

D. 脂肪酶 E. 腺苷酸环化酶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8.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物质通过膜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吞噬作用 E. 被动转运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9. 关于Na+泵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描述是 A. Na+泵能逆浓度差将进入到细胞内的钠离子移出细胞外 B. Na+泵能顺浓度差将细胞外的钾离子移到细胞内 C. 从细胞内移出的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 D. 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 Na+泵的活动要以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10. 当达到钾平衡电位时 A. 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 B.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侧钾离子的净外流为零 正确答案:E 满分:4 得分:4 11. 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 A. 体液

最新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第三章重点知识点整理考点整理资料讲解

大脑与神经 第一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神经细胞(neuron)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nglia)组成。 神经细胞=神经元: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对神经细胞起营养、支持作用;参与髓鞘的形成。 (一)神经元结构:由胞体和胞突两部分组成。 基本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朗飞氏结、轴突终扣。 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大小形状不 一,5~100μm。 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细胞膜膜蛋白:决定了神经元细胞膜的性质,其中有些是离子通道(Na+、 K+、Ca2+、Cl- 通 道);有些膜蛋白是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 可使某种离子通道开放。

尼氏体(特征性结构):光镜下: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细胞质 (神经元胞体) 功能: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合成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 要(核周质)的结构 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要的酶,以及肽类神经调 质。 神经原纤维:光镜下:在硝酸银染色的标本中呈棕黑色的细丝,在细胞质内交织成网。 (特征性结构)并深入树突和轴突。电镜下:神经丝和微管 功能:构成神经元的骨架,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脂褐素 细胞核圆型,一个,居中,大、染色浅、核仁明显,染色质呈空泡状。 特点:大、圆、淡、核仁清晰 ①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

着色浅,核仁大; ②细胞质:内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还有线粒 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 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化 学信息的载体,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在神 经元的轴突终末合成。 神经调质=神经肽:在胞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合成,通过轴浆运输至轴突末梢。 一般为肽类,能增强或减弱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起调节作用。 按神经元的传递方向分类: A)感觉神经元 (sensory neuron):一种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从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带给肌肉和腺体,控制着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的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 (interneuron)=联络神经元:将从感觉神经元中获得的信息,传给其他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免费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立,掌心、足尖向前,这种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 2.阈电位:是指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离子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离子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离子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 3.去极化: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4.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5.胸骨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6.翼点: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7.界线: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连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 8.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9.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0.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11.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3.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是静止条件下测得的每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容积改变,是分析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静态指标。 1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15.真肋: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相接,称为真肋。 16.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17.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18.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19.激素:由生物体特定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性物质。 20.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红细胞膜在低渗溶液中,对水分渗入所引起的膨胀有一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小,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21.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22.窦性心律: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23.中心静脉压: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压力。 24.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所以称为灰质。 25.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效应。 26.胸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27.等渗溶液:实验观察,正常血浆渗透压约为280~320mmol/L。凡是和此渗透压近似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人体生理学第四次任务答案

第四次任务: 0001 1. 呼吸过程包括() E. 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组织换气 2.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重要物质是() A.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 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C. CO2 4. 构成肺主要回缩力的是() C. 肺泡表面张力 5. 下列哪种情况下,呼吸道阻力减小() C. 交感神经兴奋 6.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 NaHCO3 7. 关于肺泡通气量的概念,正确的是() B.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8. 肺的顺应性减少表示() B. 肺弹性阻力大 9. 肺换气是指() A.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0. 二氧化碳引起的呼吸变化主要刺激的是() B. 中枢化学感受器 11. 氧离曲线是() B. PO2与血氧饱和度间关系的曲线 12. 缺氧对呼吸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轻度氧气时呼吸加深加快 13. 男,65岁,有45年吸烟史,主诉气促,尤其呼气困难。门诊诊断为肺气肿。该患者的肺部可出现 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4.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 E. 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比 15. 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物质是() C. 乙酰胆碱 16. 气体运输主要形式 B. 化学结合 17.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 C. 肺泡无效腔 18. 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B. 气体分压差 19.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D. 用力肺活量 20. 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是() C. 胸膜腔密闭 21. 缺氧引起呼吸加强,完全刺激的是() A. 外周化学感受器 22.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缺氧机制是 A. CO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大于氧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的210倍 23. 某人解剖无效腔为150ml,正常平静呼吸时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今患肺炎,呼吸变浅、加速,若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加倍,其肺泡通气量(L/min)应是下列哪个数据。 D. 2.4 24. 有关CO2的叙述,错误的是() B. 血PCO2越高,呼吸中枢兴奋越强 25. 肺泡通气量() E. 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与呼吸频率 0002 1. 肺换气的动力是 A. 气体的分压差 2.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重要物质是() A.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 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B. 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 4. 有关CO2的叙述,错误的是()

生理学知识点

生理学考试题型:单选题,填空题,英译中,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理学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何谓内环境、稳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特点。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其各自生理意义是什么?Internal environment homeostasis positive feedback negative feedback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哪些属于被动转运?2.何谓主动转运?钠泵的主动转运有何作用和生理意义? 3.何谓静息电位?试述静息电位产生机理。4.何谓动作电位、阈值(阈强度)、阈电位?试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和特点。5.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有哪几种?6.试述神经一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7.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其基本过程如何?骨骼肌收缩的总和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resting potential action potential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第三章血液 1.何谓血细胞比容?请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作用。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有哪些功能?请述红细胞生成的部位、原料、重要辅酶(成熟因子)、调节因子及其作用。产生贫血的原因。 3.白细胞的数量和计数分类百分值正常各是多少?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有哪些生理特性?简述生理性止血的三个基本过程 4.凝血的外源性途径、凝血的内源性途径及其异同点?请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5.何谓血型?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输血原则是什么? Hematocri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Hemostasis Blood coagulation Blood group 第四章血液循环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2期特点。 2、试比较心室肌细胞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异点。 3、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变化特点及其与心肌收缩的关系如何?何谓有效不应期、期前收缩、代偿间隙?代偿间隙是如何形成的? 4、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规律如何?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 5.正常情况下,兴奋在心脏内传播有何特点和意义? 6.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容积、血流方向及瓣膜启闭情况如何? 第一、第二心音特点,生理意义 7、何谓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 8、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特点 9、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动脉血压?如何影响动脉血压? 10、何谓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 11、何谓中心静脉压?有何生理意 义? 12、何谓微循环?有哪几条通路?各有何生理意义?组织液是如何生成的?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13、简述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简述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何谓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神经对血管的作

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 一、绪论 1.列举人体正反馈的生理过程: 二、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1.属于局部电位的是 。 2.在下图中标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各部分名称: 3.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 A. 锋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4.锋电位的幅值等于 A.静息电位与负后电位之和 B.K+平衡电位与超射值之和 C.静息电位绝对值之和 D.Na+平衡电位 E.K+平衡电位 5.人工地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增大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6.减少溶液中的Na+浓度,将使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7.下图表示 8. 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正确的 是: A. 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是Ca2+ B.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 C. Ca2+与横桥结合 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 肌小节缩短 9、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节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节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 窦房节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 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0.关于平滑肌细胞的慢波和动作电位,正确的是 A. 慢波是消化道纵行肌细胞产生的 B. 慢波的形成可能与生电钠泵周期性活动有关 C. 慢波电位可在平滑肌细胞间传播 D. 动作电位是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的 E. 动作电位形成中,内向流动的正离子主要是Ca2+ 11、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主要依赖于 A.交感神经作用 B.副交感神经作用 C.壁内神经丛作用

(完整word版)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第五章重点知识点整理考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五章视觉系统 一、视觉系统的刺激:电磁波谱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知觉维度:色调、饱和度、亮度 物理维度:波长、相对纯度、强度 蛇:红外线蜜蜂、某些鱼虾:紫外线 鸟:圆锥细胞比人类多得多,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猴:视觉基本与人类相同 很多鸟类的视力相差悬殊,例如鸽子,可以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是地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动物。 二、视觉系统解剖结构 结膜 (conjunctiva)、巩膜 (sclera)、角膜 (cornea)、虹膜 (iris)、瞳孔 (pupil)、晶状体 (lens)、 睫状肌 (ciliary muscle)、玻璃体 (vitreous humour)、视网膜 (retina) (一)眼睛:由眼球和眼附属结构构成。 眼球通常被分为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 眼的附属结构主要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它们起支持、保护眼球,是眼球运动的作用。 1、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内膜三层。 ①外膜=纤维膜,位于眼球壁最外侧,支持和保护眼球壁及其内容物。 外膜前1/6为角膜(cornea),致密且透明,曲度大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具有折光作用。 角膜内无血管,但分布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对痛和触摸极为敏感。 外膜后5/6为巩膜(sclera),呈乳白色,不透明,在视神经穿出的部位,巩膜包于视神经的周围, 形成神经鞘。 ②中膜=血管膜:含丰富的血管丛和色素细胞。 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a)虹膜是中膜最前面的部分,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为圆盘状薄膜。虹膜中央有圆孔,称瞳孔. 虹膜的颜色: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越多,虹膜的颜色就越深 色素细胞中的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一致,并与种族的遗传有关 遗传方式:棕色基因;蓝色基因;绿色基因 异色症 (heterochromia) 虹膜的身份识别功能 b)睫状体位于巩膜和角膜移行部的内面, 内部有睫状肌,可以使晶状体曲度发生变化,以适应视远或近物。 c)脉络膜位于中膜的后2/3,是衬于巩膜内面的一层薄软的膜。 富含血管和色素,丰富的血液可供给和维持眼球的营养, 脉络膜和虹膜的色素共同形成了眼球内的暗箱,可避免光线在眼内散射,同时阻挡光线从瞳孔以外的眼球壁透入眼内而干扰视觉。 ③内膜(视网膜)位于中膜内面,可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为色素上皮;内层主要位于后2/3部分、具有感光功能的视部,厚约0.1—0.5mm。 视锥细胞(cone cell)、视杆细胞(rod cell)、双极细胞(bipolar cell) ④眼球的折光系统:由眼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以及眼球壁外膜的角膜组成,具有折光作用。 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眼的折光系统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上成像。 a)角膜(最重要):空气与角膜前表面的界面构成眼的折光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角膜混浊——角膜移植手术 b)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眼房内。 折光作用:营养角膜、晶状体;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青光眼:由于房水回流不畅或受阻,房水充滞在眼房中,使眼内压升高,造成的视力障碍。 c)晶状体(lens):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前方,呈双凸透镜状,具有弹性,不含血管神经。 通过调节曲度调整屈光能力,使物像聚焦于视网膜上。 白内障 (cataract):晶状体浑浊手术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d)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 屈光作用: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若玻璃体混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飞蚊症。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反射 3、阈刺激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血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D.细胞外液 3、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负反馈调节 4、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分娩C.排便反射D.减压反射 5、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C.物质交换的场所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 6、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 7、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B.细胞外的液体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D.血液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9、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调节 三、填空 1、细胞外液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和血液中的。 2、运动员听到枪声起跑属于调节。 3、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和三个特征。 4、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作用具有、和的特点。 5、反射弧由感受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四、判断题 1、运动生理学对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组织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2、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3、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不变。() 4、刺激的阈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5、负反馈是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直到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止。() 答案 二、选择题 1、B 2、D 3、D 4、D 5、B 6、D 7、C 8、C 9、B 10、A 三、填空1、组织液;血浆2、神经;3、核酸;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4、缓慢、 广泛;持久5、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判断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2

人体生理学02任务

02任务_0007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 A. A型血、B型血 B. AB型血、O型血 C. B型血、O型血 D. A型血、O型血 E. O型血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2. 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 A. A型血、B型血 B. AB型血、O型血 C. B型血、O型血 D. A型血、O型血 E. O型血 正确答案:D 满分:4 得分:4 3.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确答案:E 满分:4 得分:4 4.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A. II B. III C. VII D. IX E. XII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5. 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 A. 组织液增多 B. 红细胞膨胀 C. 红细胞萎缩 D. 红细胞不变 E. 体液减少 正确答案:B 满分:4 得分:4 6. 肝素广泛用于临床防治血栓形成,其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溶解 C.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 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E. 去除血浆中的钙离子 正确答案:D 满分:4 得分:4 7.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其原因是() A. 蛋白质吸收障碍 B. 叶酸吸收障碍 C.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D. 脂肪吸收障碍 E. 铁吸收障碍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8.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黏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 A. 不易形成止血栓 B. 血管不易收缩 C. 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 血凝块回缩障碍 E. 血液凝固障碍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9. Rh血型不合见于() A. Rh阳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B. Rh阴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C. Rh阴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 D. Rh阳性的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阴性的胎儿 E. Rh阳性的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 正确答案:C 满分:4 得分:4 10.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 无机盐 B. 葡萄糖 C. 球蛋白 D. 白蛋白 E. 纤维蛋白 正确答案:A 满分:4 得分:4 11.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A.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重点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 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 5.结缔组织包括哪些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 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可见大量的树突棘。 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 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