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酸的化学性质》word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姚相仁
板块顺序流程图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53、64、65班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
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
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
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
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五)课型:新授课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一)教学模式
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二、酸与活泼金属作用
M g+2H C l=M g C l2+H2↑
Z n+2H C l=Z n C l2+H2↑
F e+H2S O4=F e S O4+H2↑
结论: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
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
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三、酸与金属氧化物
F e2O3+6H C l=2F e C l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 e2O3+3H2S O4=F e2(S O4)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C u O+H2S O4=C u S 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用途: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板书设计
五、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
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 a C l溶液、N a2S 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提问: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 a C 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设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提问:(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设问: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 a2S 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环节二:猜它是谁
讲解:(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