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胞外液容量不足(低容量血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肾外丢失呕吐、腹泻,烧伤等
(2)经肾丢失1)急性肾衰多尿期
2)某些慢性肾脏疾患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4)长期使用利尿药
2. 低容量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心输出量下降-
↓
血压降低
↓
交感神经兴奋
↓
心输出量恢复
治疗等张盐水0.9%NaCl
半张盐水0.45%NaCl
(二)细胞外液容量过多——水肿
病因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症,
肾功能衰竭,饥饿或营养不良等
2 水肿发生的机制
(1)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广泛的肾小球病变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2)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强
ANP(房钠肽) 减少
ANP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
3)远曲小管重吸收增强醛固酮增多
ADH增多
(2)血管内外液体分布异常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1)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加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4)淋巴回流受阻
3 治疗: 限制钠水摄入
选用适当的利尿药
(一)低钠血症<130 mmol/L
1.病因及发病机制—水潴留或钠丢失
(1)水过量—稀释性低钠血症或水中毒
饮水过多或ADH分泌过多
(2)钠丢失—消耗性低钠血症
1)肾性失钠
主要见于长期使用利尿剂且低盐饮食者
2)肾外失钠呕吐腹泻等
2 对机体的影响
轻度:味觉减退,肌肉痉挛,头疼,恶心等
重度:(<120mmol/L)昏迷,反射,消失等
3.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稀释性低钠血症限水
消耗性低钠血症补钠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
(二)高钠血症>150mmol/L
1 原因和机制
(1)水的丢失超过钠的丢失
1)肾外丢失发热,过度通气,大量出汗,
严重呕吐和腹泻等
2)经肾丢失ADH产生减少或作用减弱,
渗透性利尿,糖尿病,甘露醇。
(2)钠的摄入超过水的摄入误服食盐等
2. 对机体的影响
渴感,皮肤潮红,口舌干燥等
脑细胞脱水—疲乏,嗜睡,昏迷,
3.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单纯水丢失补水
血容量减少先给等渗液补充血容
量,再给低渗液纠正
高渗状态
血容量增加利尿剂和5%葡萄糖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3.5mmol/L
1.原因和机制
(1)饮食摄入减少
(2)排出过多1)经胃肠道丢失
2)经肾丢失
3)经皮肤丢失
(3)钾分布异常钾向细胞内转移
1)急性碱中毒
2)大剂量胰岛素和葡萄糖
3)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4)甲亢、钡中毒等
2.对机体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萎靡,淡漠,昏迷
(2)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
(3)骨骼肌无力甚至瘫痪
呼吸肌麻痹
—低钾血症主要致死原因(4)胃肠道胃肠运动减弱
(5)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多尿
3.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轻度:进食含钾丰富的事物纠正
严重:见尿补钾,最易口服
静滴:低浓度(30~40mmol/L)
慢滴速(10~20mmol/hr)
易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二)高钾血症>5.5mmol/L
1.原因和发病机制
(1)摄入过多肾功不全而进钾过多(2)排出减少
1)急性肾衰少尿期
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3)保钾利尿剂
(3)细胞内钾逸出
1)大量溶血,组织坏死
2)酸中毒
3)胰岛素缺乏
4)高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2.对机体的影响
(1)心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室颤
心跳骤停
(2)骨骼肌
轻度高钾:肌肉震颤,感觉异常
重度高钾:软弱无力,麻痹
3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对抗钾的毒性
10%葡萄糖酸钙
44~88mmol/L NaHCO3 (2)促进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
500ml10%葡萄糖+10单位胰岛素(3)排出过多的钾透析
一、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两种酸及其来源
1.挥发酸碳酸
CO2+H2O→H2CO3
2.固定酸其他酸硫酸,磷酸,
乳酸,丙酮酸(二)碱的来源体内代谢可产生,
蔬菜,水果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弱酸及其相对应的碱组成
H2CO3——HCO3-+H+
HHb——Hb-+H+
HPr——Pr-+H+
(二)肺的调节作用调控CO2排出
PaCO2↑→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
↓
呼吸中枢兴奋
↓
肺的通气量↑
↓
CO2排出↑
(三)肾的调节作用
1.近端肾小管泌氢保碱
H+—Na+交换
H+—A TP酶
2.远端肾小管
H+—A TP酶
3. 泌NH4+
(四)组织细胞的调节H+—K+交换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
一、PH值7.35~7.45
>7.45 碱中毒<7.35 酸中毒
二、PaCO233~46mmHg
>46mmHg 呼酸<33mmHg 呼碱
三、标准碳酸氢盐(SB)
实际碳酸氢盐(AB)
SB:全血在标准条件下所测的HCO3-的浓度。22~27mmol/L,均值24mmol/L。
代酸,SB降低/ 代碱,SB增高
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样本在实际条件下测的HCO3-的浓度
正常人AB=SB
四、缓冲碱BB
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能力的负离子总和,正常值45~51mmol/L代酸,BB降低
代谢性碱中毒,BB升高
五、碱剩余BE
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值7.40时所需酸或碱的浓度。
正常值-3~+3mmol/L
代酸,负值增大代碱,正值增大
六、阴离子间隙AG
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
AG=UA-UC
AG的计算:细胞外液中,阴阳离子总当量数相等,即:未测定阴离子(UA)+可测定的阴离子=未测定的阳离子(UC)+可测定的阳离移项后,UA-UC=可测定的阳离子-可测定的阴离子= Na+-(Cl-+HCO3-)=140-(104+24)=12mmol/L ,一般情况下,AG>16mmol/L,代酸
一、代酸:指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PH下降
(一)原因
1 . HCO3-直接丢失
经胃肠道:腹泻,肠瘘或肠道引流
经肾:大量使用碳酸酐酶(CA)抑制剂,Ⅱ型肾小管酸中毒
2. H+增加,HCO3-缓冲丢失
(1)H+产生增多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2)H+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Ⅰ型肾小管酸中毒
(3)外源性酸摄入过多水杨酸中毒含氯的成酸性药物
3. HCO3-被稀释输入大量液体
4.高血钾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氢离子转移到细胞外。
(二)分类根据AG值
1 . AG增高型指除了含氯以外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
2 . AG正常型指HCO3-直接经胃或肾丢失,Cl-代偿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