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培训

院感培训
院感培训

精心整理

职工人员

?

?

?与医学的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与医务人员的安全相关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工勤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后勤科室主要负责人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12

(2

采用

(1

拭各种用品的表面;擦床头柜的小毛巾做到一床一巾,用后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的抹布分别使用,做好标识,用后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当物表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必须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抹布使用后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3)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

(4)空调、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1-2次,窗帘每月清洗一次。

有效

(1

(2

?

(12

(2

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拖把使用后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二、墙面消毒通常不需要常规消毒,当收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采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雾或擦洗。

三、物体表面消毒

?当物表无明显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每日2次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擦床头柜的小毛巾做到一床一巾,用后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的抹布分别使用,做好标识,用后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

?

?

有效

?

?

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不同病种拖把分区使用,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二、墙面消毒通常不需要常规消毒,当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采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雾或擦洗。

三、物体表面消毒

?当物表无明显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每日2次用1000-2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抹布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擦床头柜的小毛巾做到一床一巾,用后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的抹布分别使用,做好标识,用后在1000mg/L有效氯消

?有效

?

?

五、

清洗

?清洁区是指办公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

?半污染区是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

?污染区是指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清洁区、半污染区:地面、物表的消毒参考普通病区保洁。

?污染区:地面、物表的消毒参考传染病区。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洗。

红色

蓝色——办公室、配餐室、值班室、更衣室

二、感染科、手术室、产房、ICU等特殊科室可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做好标识。

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医用针头、缝合针。

–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

?

?运送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手套,必要时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谨防针刺伤,经常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黄色塑料袋装放的废物为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院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盛装的医疗废物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运送人员在运送前,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运送时,应当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

?

?

?依照?

?

?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正常上班时间应立即报告总务科或感染办,非正常上班时间应立即报告总值班。

2018年医院感染培训计划

2018年医院感染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培训的对象 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医护、医技人员及后勤工作人员、后勤保洁人员。 三、培训形式 院感科根据去年院感培训情况巩固培训成果,持续执行科级培训及院级培训,增强感染防控意识及水平。 四、培训内容 (1)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及感控小组成员参加有关国家级、省市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2)医护、医技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知识培训。 (3)后勤保洁人员重点进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洁用具分区使用、保洁用具清洁消毒方法、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知识培训。 (4)针对新进医护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岗前培训,重点为院感概念及诊断标准、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个人职业防护等。 五、考核 各科室按培训计划及院感科要求进行科室培训并有记录,缺一次扣2分/月;理论考试各科室于每月组织一次(麻醉科、口腔科、消毒供应室每季度一次),缺一次扣2分/月;院级培训:各科室参培

率<60%扣1分(如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需书面请假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假条交院感科存档);平时下科室检查过程中现场提问,回答不全扣0.5分/人,回答不知晓扣1分/人,不配合扣2分/人。 六、培训安排计划表 院感科 2018年2月22日

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 (培训内容)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明确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6%;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100%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有签字记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及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

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避免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养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须高压蒸汽消毒或焚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1、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20分钟,灭菌要求10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消毒时间30分钟; 碘伏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30分钟。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院感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 1、____________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A后勤管理B财务管理C感染控制D人事管理 2、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______。 A 50% B 70% C 90% D100% 3、安全注射应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______________造成危害的注射。 A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B对医务工作者无危害;C环境和他人D对其他患者无危害; 4、医院工作人员在_______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A医院内B医院外C其他场所D科室 5、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后_____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 2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6、正确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散发病例_____内报院感科。 A 2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7、严禁在_______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A 清洁区 B 非清洁区C无菌区D洁净区 8、七部洗手口诀___________。 A内、外 B 夹、弓 C 大、立、腕D以上都是

9、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____________使用。 A 一人一针一次 B 一人二针一次 C 二人一针一次D一人一针二次 10、皮肤消毒后应_________后再进行注射。 A 10分钟 B 完全待干 C 立即 D 5分钟 11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超过___小时后不得使用。 A 0.5小时 B 1小时 C 2小时 D 3小时 12、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______不得使用。 A 2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 13、药品疑有污染或保存不当时应立即_____。 A 继续使用 B 停止使用 C 扔掉 D 观察使用 14、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瓶,容器应每周更换_______并进行灭菌。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5、启封后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有效期为_____。 A 7天 B 14天 C 15天 D 30天 16、锐器盒到达______时及时封闭。 A 1/2 B 2/4 C 1/3 D 3/4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7、职业暴露的预防最基本措施是_____。 18、医务人员特别需要防范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_______。

2019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培训内容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二、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菌库,皮肤、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2.外源性:①交叉感染: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探视者、陪护之间;②环境感染:病人与污染的医院环境,污染的医疗器械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也可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或飞沫发生呼吸道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1、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大量抗菌药物使用、各种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易感病人增加、环境污染等。 2、感染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医源性感染(因各种诊疗活动所知的医院感染)、经动物、昆虫传播。 3.什么是接触感染? 接触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3.1直接接触感染: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 3.2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如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

院感培训资料

职工人员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环境保洁与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环境保洁与医疗废物管理 为什么要对各位进行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 ?与医院的效率、效益密切相关 ?与医学的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与医务人员的安全相关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工勤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后勤科室主要负责人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普通病区保洁

一、地面消毒医院地面经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于人员的流动量大,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地面污染,极易造成病原体的扩散。(1)当地面无明显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常规采用湿拭清扫,每日2次用清水或清洁剂拖扫;拖地顺序从洁到污,拖把分区使用,标识明确。拖把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2)当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采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拖把使用后采用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二、墙面消毒通常不需要常规消毒,当收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采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雾或擦洗。 三、物体表面消毒 (1)当物表无明显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每日2次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擦床头柜的小毛巾做到一床一巾,用后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的抹布分别使用,做好标识,用后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当物表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时,必须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抹布使用后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3)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 (4)空调、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1-2次,窗帘每月清洗一次。 四、便器的消毒使用后有污垢时用清洁剂去污,清水冲净后,浸泡于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30分钟取出冲洗干净,干燥保存备用。

院感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4日 主讲人:万琴红 培训内容:新春乡卫生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1.生活垃圾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放入黑色塑料袋内装3/4→医院内勤人员扎紧送入暂时存入桶→由环卫部门专车运走处理。2.可回收医疗废物(药品外包装)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由医院内勤人员送至医院暂时存处→交回收公司送走处理。 3.感染性垃圾:(1)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放入防渗漏双层黄色塑料袋内3/4满→由各科室专人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人焚烧处理。(2)检验科病源体的培养东奔西走、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分类收集→在科室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按其它感染垃圾处理。(3)结核病人的痰液和检验科检查后的痰液标本、污染废物,以及各科室病人的引流胸腹水等同产生科室分类收集→经2000mg/L含氯消毒剂混合作用30分钟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残渣按生活垃圾处理。 4.放射性废物:(1)固体废物: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放入双层防渗漏、防扩散的红色塑料袋中,用胶带密封后存放储存经10个半衰期后,按感染性垃圾处理。(2)液体废物:产生后由专用管道排入分隔的污水池,经过降解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5.锐器(包括注射器、输液器针头、手术刀、剪、钳、体温表等)由产产生科室分类收集经5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后→装入利器

盒中→由各科室专人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人深埋处理。6.化学性废物:放射科显影液产生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定影液产生后用防渗漏的专用桶求,交回收公司处理。检验科、病理科的化学拭剂、液体废物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7.废水:医疗生活废水由医院排污系统进入污水处理站,先沉淀后加入25%的亚氯酸钠、15%的盐酸、10%的次氯酸钠并经过二氧化氯发生器作用后生成二氧化氯,对废水进行处理排出。

2019年院感培训计划

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为进一步增加全门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培训对象: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2、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人员。 3、全院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医技部门人员)。 4、临床实习、进修医生,新上岗人员。 5、物业公司保洁人员。 三、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诊断与医院感染暴发; 2、手卫生相关知识; 3、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4、细菌耐药、合理用药与规范送检; 5、正确职业防护与规范操作; 6、手术部位感染防控; 7、“三管”感染防控; 8、现患率调查相关知识; 9、日常工作要求与监控员职责; 10、针对科室特色的培训; 11其他上级要求的内容。 四、培训形式及方法: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加全国、省市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并对照各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和标准,开展不同形式的自学和沟通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对全区基层医院感控专兼职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日常监测管理知识培训。 3、院感科通过网络发布各类院感知识,科室负责人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每月/季度1次。 7、参加上级部门要求的各类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五、考试、考核与总结评价

1、对重点培训内容进行现场考试、考核与总结评价。 2、院感科每半年度组织对各科室进行一次院感理论知识考试和分析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培训与跟踪,持续改进。 3、利用每季度院感资料考核对各科室安排的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进行抽问考核。 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工作做出调整。 粤伦牙科院感部门 2019年12月16日

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及大纲

建湖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及大纲 一、培训目的 根据二级专科医院标准要求,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培训的对象 全院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及保洁人员。 三、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 (1)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培训时间不少于10学时/年。 (2)全院医护人员为本年度重点培训,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依从性较低的特点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重点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及职业暴露预防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3)保洁人员重点进行手卫生知识、职业暴露预防、

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消毒药械消毒等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学时。 (4)新上岗人员,包括实习生、进修生进行医院感染方面有关知识的岗前培训,重点为院感概念及诊断标准、手卫生知识与技能、职业暴露预防、医疗废物分类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5)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医院感染院感规章制度,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 四、培训形式 院感科与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及后勤总务科等相关部门一同组织的专题讲座、科室内部组织学习。五、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检查过程中的现场提问。 六、具体培训安排见下页

院感科2015、01、05

全面地院感知识培训

院感基本知识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1.何谓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何谓医源性感染?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源性感染。4.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何谓源性感染? 答: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源性感染。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哪些特点? (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发病形式: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而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 (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 (5)感染部位分布特点:鉴于不同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亦有所不同。在美国,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而我国主要感染部位则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术部位感染,占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

院感进修总结

院感科进修总结本人于2017年月至2017年月日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进修学习,通过这三个月学习使我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院感防控是为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保驾护航,增强了感染管理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现将进修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医院感染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知晓了医院感染管 理工作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组织管理。2培训教育。 3监测规范。4手卫生。5多重耐药菌管理。6抗菌药物使用。7消毒隔离技术。8监控与持续改进。对普通科室和重点科室应该怎样管理、制定工作计划、质控、监测等。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对医院感染管理理论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要做好院感管理工作必须要先制定制度、工作职 责、要有工作计划、实施、监测、反馈与持续质量改进、院感防控质控检查、医院感染暴发识别、报告和处置以及院感知识的培训等。 二、学习了院感病例应该怎样审核及工作流程。首先认真 学习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细心查阅审核15份病例,分析每一个易感因素,和带教老师探讨学习相关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细节问题。

三、对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管理。掌握了对重点科室和普通科室怎样监测采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手术室、内镜室、消化内科、新生儿科、感染科、血透室等科室进行了空气、物表、手卫生、消毒液、及内镜管腔的采样操作。以及监测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析、超标反馈、干预效果评价等。 四、学习了对一次性用品的资质审核。带教老师从怎样索证、审证、认证,以及怎样在网上审核等几方面认证给我讲解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产品需要审核的证件,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15样医疗器械的审核。五、参加了由院感科组织的现患率调查培训、学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耳鼻喉科的现患率现场调查参观学习。录入了现患率调查表600余份。熟悉了现患率调查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以及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的计算公式。 六、学习了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处置与上报流程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用、调查、分析、控制。 七、掌握了医疗废物、污水处理流程。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要有上墙的相关制度。并应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做好职业防护措施,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严格进行分类,认真做好科室交接记录,对各种记录要保存完好。

科室每月院感培训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科室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明确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6%;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100%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有签字记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及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避免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养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须高压蒸汽消毒或焚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1、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20分钟,灭菌要求10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消毒时间30分钟;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及相关概念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手卫生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职业安全防护 医院感染定义: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相关概念: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及相关概念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手卫生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职业安全防护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及相关概念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手卫生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职业安全防护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是:认真、规范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什么时间洗手?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生活废物——黑色袋 医疗垃圾——有警示标识的黄色专用包装袋 要求——垃圾袋坚韧耐用,不漏水;并建立严格的污物入袋制度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血糖针、手术刀…… 粘膜暴露: 眼睛、伤口、粘膜…… 职业暴露的种类 1、针刺:由于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几率: HBV (病毒性乙型肝炎) 6.0-30.0% HCV (病毒性丙肝)0.4-6.0% HIV (艾滋病毒)0.25-0.4% 2、切割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 3、抽血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拔出针头时 4、粘膜直接接触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

院感培训记录

院感培训记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医院感染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4日 主讲人:万琴红 培训内容:新春乡卫生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1.生活垃圾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放入黑色塑料袋内装3/4→医院内勤人员扎紧送入暂时存入桶→由环卫部门专车运走处理。 2.可回收医疗废物(药品外包装)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由医院内勤人员送至医院暂时存处→交回收公司送走处理。 3.感染性垃圾:(1)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放入防渗漏双层黄色塑料袋内3/4满→由各科室专人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人焚烧处理。 (2)检验科病源体的培养东奔西走、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分类收集→在科室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按其它感染垃圾处理。(3)结核病人的痰液和检验科检查后的痰液标本、污染废物,以及各科室病人的引流胸腹水等同产生科室分类收集→经2000mg/L含氯消毒剂混合作用30分钟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残渣按生活垃圾处理。 4.放射性废物:(1)固体废物: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放入双层防渗漏、防扩散的红色塑料袋中,用胶带密封后存放储存经10个半衰期后,按感染性垃圾处理。(2)液体废物:产生后由专用管道排入分隔的污水池,经过降解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5.锐器(包括注射器、输液器针头、手术刀、剪、钳、体温表等)由产产生科室分类收集经5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后→装入利器盒中→由各科室专人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人深埋处理。 6.化学性废物:放射科显影液产生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定影液产生后用防渗漏的专用桶求,交回收公司处理。检验科、病理科的化学拭剂、液体废物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7.废水:医疗生活废水由医院排污系统进入污水处理站,先沉淀后加入25%的亚氯酸钠、15%的盐酸、10%的次氯酸钠并经过二氧化氯发生器作用后生成二氧化氯,对废水进行处理排出。

科室院感培训计划三篇

科室院感培训计划三篇 科室院感培训计划1 全院医务人员掌握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贯穿于全部诊疗活动中,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变为自觉行动,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及自身的健康。为此特制定今年的院感学习培训计划。 培训的对象、内容及时间: 针对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各个方面制定培训计划,在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各个层面上的医务人员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反映岗位特点,符合岗位工作的特点。 (一)对新上岗人员进行院感管理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3个学时。内容:系统地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使其能初步掌握院内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定期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学术讲座,及时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的进展,如细菌菌株的分型技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灭菌技术的进展。 (三)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提高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

(四)医技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要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型的学习班,如:各种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以及其它治疗仪器的消毒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等,使其树立正确的无菌观念,预防因辅助检查和治疗操作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五)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培训,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污水的处理等。 (六)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主要是专业技术的培训,如:各种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的采取、医院感染监控。对各类兼职或专职人员进行培训。 (七)医院的各级管理人员: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学习,使其各级领导能从医院感染发生的历史、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流行特点、医院感染的现状来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大课集中培训和小范围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 培训组织者: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 考试考核: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暴露与防护 1、什么是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皮肤或黏膜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 级暴露。 4、HIV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是什么?若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用75%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戴手套。 发生意外后尽快做应急处理,报告科室负责人及院感科,并对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接触物的种类、处理方法和处理经过、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首次用药时间。 5、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 (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 5 分钟)。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

6、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梅 毒等。 7、针刺伤时如何处理?一挤,二冲,三消毒,四上报;必要时进行包扎。 8、试举3 种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1)进行操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稳、患者不配合。 (2)徒手传递锐器。 (3)徒手缝合创口。 (4)徒手安装或拆卸手术刀片。 (5)注射器使用后双手回套针帽。 (6)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 (7)弯曲针头。 (8)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破损玻璃等锐器。 (9)锐器盒装载过量。 9、如何避免锐器伤?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如必须复帽只能用单手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10、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报告流程? 职业暴露发生后→局部处理→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报院感科→检查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定期追踪随访。 11、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

院感培训计划和内容

院感培训计划和内容 一、共同培训内容:医师、护士、医技、管理、后勤人员均需掌握。(一)、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三)、医院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所致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二、各类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 (一)、医师: 1、医院感染概论(概念、暴发流行、内源性感染、微生态平衡)。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 3、细菌耐药机制、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与抗感染治疗新知识。 4、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常识、医院感染的预防。 (二)、护士: 1、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2、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 3、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4、侵袭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6、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7、本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三)、医技人员: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 2、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控制。 3、消毒剂合理应用与监测。 4、侵袭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人员:临床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和相应药物选择)与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6、药剂科人员: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作用机制与毒副反应。 (四)、行政管理人员: 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论的进展,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相关管理知识、管理方法。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管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应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 (五)、后勤人员: 1、各部门人员应掌握的共性知识: A、消毒、灭菌、隔离基本知识,消毒剂的选用,洗手知识。 B、医院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和废物分类、转运、储存与处理。。 2、卫生员:消毒隔离基本知识,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清洁程序(如由洁至污,接触病人后洗手,保持工作服整洁与自身防护等)及清洁方法等

院感科工作总结及计划

x x医院院感管理科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6年是医院再创辉煌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在医院党、 政、工的正确领导下,在临床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医院顺利 通过了“二甲”复评工作,院感科如期完成了年初的各项工作计 划,现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包括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1. 综合性监测工作:通过每月对全院所有住院病例进行督查,1-11月全院共有住院27686人次,共上报医院感染病例90例,1-11月医院感染率为0.33%。其中ICU上报37例,内科五楼病区32例,内三科7例,骨一病区1例,外科九楼病区1例,妇产科5例,儿科1例,急诊科2例,内二科4例,无漏报、迟报病例,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目标性监测: (1)继续对ICU开展目标性监测,1-11月ICU住院人次为617人次,住院天数为2802天,医院感染发生37人次,医院感染人次感染率为6.0%,日感染率为13.2‰;VAP有3例,使用呼吸机天数为576天,VAP发病率为5.2‰;血流相关感染1例,中心静脉置管天数为562天,血流相关感染发病率为1.78‰;尿管插管感染3例,尿管插管天数为2664天,尿管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为1.13‰。 (2)继续开展对I类切口中的疝修补术和II类切口中的剖宫产感染监测工作。1-11月共监测手术2045台,其中剖宫产

有1865例,疝修补术有180例,无I类切口发生感染,II类切口有2例感染,感染率为0.11%。 (3)继续开展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工作。1-11月检验科向院感科和临床科室共报告85例多重耐药菌患者,院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相关科室针对消毒隔离控制措施进行了指导。同事向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另外也通知了医务科、药剂科分别配合做好相关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院感培训工作:全年院感科组织院内知识培训6次,外出培训4次,培训人员为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新进人员、护工、行后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院感基本常识、环境卫生、手术部位感染、多重耐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手卫生规范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水平。各科按计划每月组织院感培训学习一次,且每季度进行一次院感考核考核。院感科每月对科室培训的内容进行抽查考核。 (三)室内质控工作: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全院重点科室每季度进行一次空气质量、手卫生、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内窥镜生物学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各科、院感委员会。全年空气监测共计1168份,合格1117份,合格率95.6%;手卫生监测共计76份,合格72份,合格率94.7%;物表监测共44份,合格44份,合格率100%;使用中消毒液生物学监测共计44份,合格44份,合格率100%;一次性消毒无菌物品监测,72份,合格72份,合格率100%;内窥镜监测12份,合格12份,合格率100%。 (四)横断面调查工作:今年9月份,我科对全院开展了一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调查当天,全院住院病人616人,调

院感培训心得体会

院感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医院感染培训心得体会 (2) - 副本】 医院感染岗位培训心得体会 在我们院领导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医院感染岗位培训。 听到来自各地院感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真正懂得了医院感染工作 的重要性、改变了对院感工作的价值观。 三天的院感年会,每一个专家的授课都是那么生动令人受鼓舞。在 精彩的课堂上我感受到院感前辈对院感工作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以 及他们对院感工作的那种责任感,那种严谨,执着和热情。这也使 我对院感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李六乙老师的讲课,都是他亲 自工作的体会,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推动手卫生他跟大家作了真实的 榜样。接下来一周理论的学习,每一位老师都是从自身的实际工作 中对院感工作细细的讲解,使我更加认识了院感工作的重要性。特 别是我们的老前辈史广鸿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从基层医院 的实际工作开始讲,我知道到了医院感染科职责及任务,知道了自 己今后怎样开展工作。也是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周的学习是那么的短暂,我知道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那么少,让 我对医院感染产生深深的敬畏。如:血液传播的艾滋并梅毒、sara、事件等等,诸多实例的讲述,带动了大家投入到医院感染的控制监 测和干预、医院感染爆发的处理流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废 物管理的相关内容的掌握。 不知不觉中一周的理论学习结束了,我又来到 安徽省立医院进行实践培训,谢主任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前辈,有着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她把省立医院院感管理经验毫 无保留地介绍给我们,从书面到实例,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普通科 室到重点部门,从大气候到小环境,把院感管理检查及监测讲得全 面透彻,让我们对院感管理更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培训的过程中,让我明确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外源性感染的预防,而且 要加强内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掌握了判断院内感染的原则,能及 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加强防范措施,控制院感大的爆发。院感 专家和老师们还带领我们参观聊重点科室: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手术室、新生儿室、重症医学监护科等重点科室,老师将这些 科室的流程、布局、管理重点、监测内容一一讲解,并和大家互动,指导我们如何监测、如何管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还带领我们

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 (培训内容) 确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 责明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6%;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 100% ≤0.5%;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字 全;有签 记 料齐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 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 不得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及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 至医疗废物暂存 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

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避免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养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须高压蒸汽消毒或焚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1、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20分钟,灭菌要求10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消毒时间30分钟; 碘伏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30分钟。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五、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