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针 探 秘

金 针 探 秘
金 针 探 秘

近日,笔者拜读了刘力红教授所著《思考中医》一书,深有感触。此书对当今中医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与反思。认为中医学术须师承才能得真传。不少人认为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传统中医已落后过时,但他们忘了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医学,传承了几千年,且疗效确切。反观现代医学,在短短百年中,发展迅速,但毒副作用也随之出现。以抗生素为例,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抗生素迅速发展起来,虽然对疾病起了作用,但是人们没有想到,四环素造成了一代人的黄牙病;没有想到,庆大霉素造成了成千上万人药物性耳聋。另一方面,人类研制新抗生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和病毒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再有,旧的病毒、细菌控制了,但产生了新的病毒和细菌,如果滥用抗生素,人类总有一天会进入人类无法制服病毒的黑暗时代。在治疗理念上,现代医学缺乏整体观念,就有病症此消彼长的缺憾。现代医学对许多疑难疾病,运用最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和仪器尚无法治愈,而以中医针灸辅之中药,却能将疾病神奇治愈。这就是中医的伟大之处,历经数千年仍然指导着临床实践,这也是西方国家引起中医热的原因,足以说明中医学的宝贵。

中西医理念的差异源于中西文化哲学思想的不同。恩格斯说:“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进展。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

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反杜林论》)。因此,西医是通过解剖来研究人的肉身和形体,是静止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认为:整体是大于各部份的简单累加的。人的生命运动不是简单的肉身与形体的相加,而是精、气、神在生命过程中的运行和相互转化。因此中医通过研究人体气脉的盛衰、虚实来了解生命过程。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有句名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宰相是治理国家的,而好的医生治病,犹如治理国家。西方文化追求的是改造自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则追求人与自然相融和,达到天人和一的完美境界。由此想到恩格斯在《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每次改造自然,都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第一次改革取得的成果,在第二次便丧失殆尽。”因此以中西医相比较,中医则更胜一筹。

中国传统学术皆有易学难精的特点,针灸之术尤其如此。从汉魏各种学术皆秉师承、重家法,医学尤是如此。扁鹊从师于长桑君,仲景负籍于张伯祖,皆有所承。其中心法诀非口授不明,甚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又有非其人不能,非其人不传者。元明之间,考陈会著《神应经》,卷首列有宗派图,称席宏达得针灸真传,世世专精,九传至席华叔,十传

至席信卿,十一世传于陈会。会广传其术,共授二十四人,得真传者二人,即刘瑾与康叔达。书中有席宏达传誓词,谓传道者必立誓以传,当于宗派图下注其姓名。如妄传非人必遭天谴。此针灸大师誓守秘密之明证。可见针术非亲相授受,何能窥其堂奥。笔者由此联想《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灵枢经》古人称之针经,开辟了针灸治疗典范,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法,使针、药两法用于临床相得益彰。然而令人可惜历代医家皆重药轻针,使针灸之法不得发展。所以数千年来,能得其真传者,一代不过数人.。自秦汉以上,各种学术皆口耳相传,未能笔之于书,人存则学存,人亡则学亡,而这些失传的,恰恰是最宝贵的文化。还有,历代名家积累的知识、智慧,如果没能及时记录、传授给后人,他毕生精华就有可能失传,如华佗他的医术没能传承下来,就是中医发展以来最巨大的损失。

近年来针灸之术虽名声响誉世界,但国内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针道渐亡。原因之一便是师承家传的绝学少了。扁鹊从学于长桑君,学成后,长期在民间行医,足遍当时起齐,赵,卫,秦等国。兼长内,外,儿,妇各科,根据群众需要和习俗担任各科医生。正是这些历代师承游医将中医一代代传了下来。而现在学校规范化了,引进西方教育模式,但中医却要灭亡了,传不下去了。刘教授认为,原因在于不能盲目学习西方教育模式,中医传承有自己的特色,要注重经典著作。许多大学生博士生,没有几个人能读完读通《内经》《伤寒论》。现在一直讲继承发扬中医,其实我们连继承什么都不知道,又怎能发扬。真正的中医是《内经》《伤寒论》等经典,明白了道理,然后再寻师访友。孟子所谓大匠诲人,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巧乃学术精华。故寻师承即学其学术精华与经验,尔后才能登堂入室。

笔者十分注重针灸研究理论与实践,曾游访许多城市,拜访各地名家师承。钻研历代各家各派针法的特点,终有所悟。笔者认为针灸疗效成败关健在三个方面,即辨证,取穴,手法。辨证的关健便是熟读经典,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望、闻、问、切来分析内脏功能的盛衰,经络的虚实。而大家在研读经典《内经》时,因医理深奥,往往忽略对运气七篇的学习。其实七篇大论包含了中医整体恒动观,气化论,正邪论,求属论,辨证论治等内容。不仅仅是推算五运六气,而是中医理论的高度概括,与《内经》一脉相承,密切相连。其中病机十九条更是辨证论治的准则规范。因此放弃运气七篇学习,实际也就放弃了内经的学习,放弃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就根本不能算是懂中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名篇,即昭显六气性质,而六气病变,又构成六经为病的证型,故伤寒六经,即六气。天有六气,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脉,游行出入,得阴阳二气沟通,进而循经达手足,表现出交合结果(三阴三阳之标),由此形成脏腑经络的气化系统.由此可见张仲景如不深明《内经》及五运六气要旨,就不可能写出《伤寒论》这一伟大著作

笔者以为辨证,取穴,手法这三法因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根据《内经》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规律变化,就自然引出配穴的方法,即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小言之,不过是针灸的一

种配穴方法,大言之则根源于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古人对自然界周而复始,循环无端规律的高度总结。沈括《梦溪笔谈》卷七一:医家有五运六起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于定法,故其术皆不验。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次日果大雨,是对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阴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因此推算运气必须灵活应用,不可胶于定法,更不可认为是不科学。必须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知道物极则变物转为化的道理,才能真正灵活运用五运六气。五运六气中有关岁运岁气计算方法及变化,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气候对人体气机的影响及变化,生灭消息,皆有其规律.而中医认为天道的运行都有其规律性,潮水涨落都可计算定时。天人相应,人体气血自然也有盛衰开阖的规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六经病的欲解时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人体生理,病理活动与自然界时间周期变动的同步及息息相关的规律性。子午流注就是根据人体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按照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一取穴意旨,以取得最佳疗效,这就是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山西陈述堂为了对经络流注进行科学研究,曾经运

用经络探测议对六十六穴连续不停探测十昼夜,结果证明,开穴闭穴都是气血高涨和衰弱点,证明了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性。笔者十分推崇北方单玉堂单氏子午流注针法,单氏根据五运六气规律独创一,四,二,五,三,零法,补子午流注先天之不足,实在是前无古人。并且在治疗取穴时,必先开时穴,再开病穴,体现中医整体观,先立于了不败之地。笔者师承南方殷铁珊一派,在求学间,问老师如何在临床上灵活运用五运六气及子午流注。师曰:五运六气不可拘泥,须灵活对待。子午流注须谨候其时,迎之随之。天道变化无常,气血流注全赖五谷营养,故可取守中,贯一之法。笔者认为如果二者相结合可达到奇正相生,标本兼治的疗效。

子午流注针法取穴皆在五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人体气血流注犹如河流,调节五腧穴实乃清其源头,治其根本。因此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六十六穴。笔者常用五腧穴与八脉交会穴合用,疗效颇佳。如何灵活应用五腧穴,关键在于悟出五行生克变化,才能守规矩脱规矩。另外如运用五行配穴法与其他配穴法混在一起,经气必不能按五行生克运行,会影响针灸疗效。当年窦汉卿即是运用五门八法,治百病而无不愈,以针术闻名于世,为针灸医学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手法的好坏也是直接影响五腧穴应用疗效的关键。治病效果必须在辨证正确,取穴精准的前提下,手法运用才能显现疗效。如果辨证错误,取

穴不合理,手法再好也没用。所以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笔者在研究各家各派针法,发现唯有单氏一脉针法独树一帜,悟阴阳之理,明气化之机,深得《内经》《伤寒论》之旨。单氏在手法的运用中,特别注重呼吸与补泻的结合。认为当补之时,候气至病所,更用生成息数,令鼻中吸气,口中呼气,病家自觉温热。当泻之时,令病人口中吸气,鼻中呼气,病家自觉清凉。余初以为语多夸诞,非敢信以为真,及运用在临床上,始知确切不移。而笔者老师殷氏认为,手法精要处非口授心传不可,笔者现总结了几个特点:一殷氏认为治病无非扶正祛邪或祛邪扶正,故手法只有补和泻。平补平泻只适合虚实证候不甚明显,病势较缓的病证,临床上较少用。而对于重证或久病,必须补泻分明。特别在治疗内科疾病时,运用五腧穴必须补泻分明才能显效。二在进针治疗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过程进针??静以候气??气不至催气??得气-??辨气补泻,气至病所??留针,静以守气??间歇行针??针下气和,方可起针。每一阶段都要细心体会,经云:迎之随之,以意合之,针道毕矣。汉郭玉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言也。三烧山火,透天凉是针灸治疗过程中显效的反映,不可刻意追求,欲速则不达。针灸最终疗效是针下气和,邪去正安。手法补泻精华奥妙处,须耳提面命,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四反对轻刺激是补,重刺激是泻。反对以神经学说研究经络。如果片面崇拜西医,从解剖观点视之不见,就认为不科学,一笔抹杀,否定其意义是错误的。决不能因为在现代医学知识范围内不能科学地解释其内容,就说它不科学而怀疑其作用。正如只知道血而不知气,想观察经络实质是不可能的。

殷氏针法治疗内科疑难疾病,只取四末,奏效颇速。若以神经解释,诸多不合。轻重刺激,非补泻之根本。在针刺手法中有九六补泻,九者子阳,六者午阴。九有少阳老阳之数,六有少阴老阴之数。如病家体虚行补法,可行少阳老阳之数,也可行其倍数,反之亦然。故补有轻重缓急之分,泻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岂能以刺激量来衡量。五治疗须因人而异,注重各人体质,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伤其正气。如:太阳病有中风伤寒二证,即是各人体质差异所造成的。因此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病特色。

子午流注针法是历代名师传承下来古典针法,至今还没有一种针法能凌驾于其上。它概括了整个祖国经典医学理论体系于其中,故可喻作“大则弥纶宇宙,小则纤细秋毫”的针法。此针法必须灵活运用,才能疗效显著。不可拘泥,死套公式。碰到问题不是考虑自己的知识是否缺欠,反而怀疑针法是否真实有用,这种定式思维是错误的。需深研五运六气,了解古代天文学,对五行生克变化了然于胸。比如必须知道五行变化可化为五五二十五种配法,穴位开阖转化,阴阳变化等等。正如《标幽赋》中指出: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妙要。以上是笔者研究针道的一些心得体会,都是师承家传之精华,一脉相传。上承内难,旁及百家。历代针法皆不出此范围。今载录于此,惟恐古法失传,针道灭亡。有缘者遇针,特指引方向,取其精华,使针灸这一古老传统医术能继续一脉传承下去

腹针理论根据何在?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

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笔者回复:

人的先天与后天之分,的确从脐带被剪断的一瞬间是人后天阶段的开始。从道家理论来讲,脐带的剪断,意味者任脉和督脉的断开。而胎儿在母体中并不依靠口鼻呼吸,称之为胎息。而此时胎儿全身奇经八脉系统在运转,为先天之根。当脐带被剪断时奇经八脉系统也随着关闭,继而后天经络系统打开,即有十二正经等系统。道家的丹道是逆向修炼,先从补足十二经开始,随着后天之气的不断补足,进入先天阶段。继而打通任督二脉,形成胎吸。最终以先天阳气冲开奇经八脉系统。凡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唯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因此笔者以

为所谓先天经络系统就是奇经八脉系统,与腹针应该没有关系。也因此腹针理论存在着缺陷。

6腹针与传统针法比较之优劣?

回复:

以笔者观之腹针之穴法大意与传统基本一致,如果按照传统针法治疗效果与腹针应该也基本一致.而传统针法更注重远近相配合整体治疗,和特别讲究手法的运用.笔者想传统的针法应该疗效更好。明针灸治病之理,则人身处处可为治病之腧穴,而不为头针,体针,耳针,鼻针,面针,手针,足针所囿!每一种针法都找来一种理论来解释其原理,由于各种认识上的局限性都是一面之辞。不明针灸之理难成大家!

7平衡针法理论依据何在?

据笔者多方了解平衡针法主要针对对部队训练伤疲劳综合症的治疗,由于王文远本身在部队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部队训练伤疲劳综合症,大多数都是扭伤和肌肉拉伤。而且王文远自己也也认为平衡针法最佳治疗时间在发现病情二三天以内,由于在部队中的受训练者大多都是年轻力壮,体质较好,运用强刺激法加上功能锻炼的确能取得很好疗效。但是这种以西医解剖学的神经为基础的针法,是否能真正彻底治疗各种疾病,笔者表示怀疑。例如:“王文远惊奇地发现,肩周炎最敏感的穴位不在传统的中医经络穴上,而是在干上,也就是在小腿的腓浅神经上,在这一特定穴位上扎一针,只需3秒钟就能使患者疼痛顿消,臂膀活动自如,这一发现令他兴奋得好几天没睡着觉。”笔者以为其方法只不

过运用了经络切诊,查找反映点。其实对于痛证病人,只要耐心查找反映点,都能取得较好疗效。且每个病人个体差异不同,所以不可能在特定穴一针,马上就好了。而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还是肌腱粘连,体质较差严重肌腱粘连者甚至连手臂前后外展后翻角度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痊愈,还需要配合推拿手法将肌腱粘连慢慢拉开。笔者认为靠神经短时间刺激取得暂时疗效是不可靠的,而真正的疗效是靠慢慢积累的。我们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都在追求最快最好疗效的针法,往往急于求成,而结果却恰恰相反。其实我们更应该追求治疗的过程,使自己给患者治疗每次过程中都有好转都有起色,只要每个过程是好的,其结果肯定是令人满意的。而且经络系统包括了经络组成(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络脉组成(十五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正因为有了经络系统,而它具有通行气血,沟通表里,贯通上下,联系脏腑骨节,将人体联系为统一整体的生理功用。这就是与西医的最大区别,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经络系统:经络系统包含了整个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却只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而平衡针法可能取穴并不在具体经络中穴位上,却仍在经络系统的范围内例如:头痛穴取太冲与行间之间等等。而且《内经》理论相当完善如;标本根节,气街四海,经络切诊等等理论就是补穴法之不足,完全以气血为核心。平衡针法却以西医为基础,靠刺激穴位来治病,仍局限于某穴治疗某病,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反复刺激反而使神经不敏感,疗效不好。笔者曾治疗多例类似疾病,例如有患者中风瘫痪,找医生运用各种全息针法治疗如头针,耳针等等。当场疗效的确很好,但回去以后就不行了,仍保持原样,那就再针,反

复刺激多次后,身体适应了这种刺激就无法医治了。后来在笔者的辨证治疗下才渐渐好转康复。

如果我们退一步讲平衡针法所取新的穴位真的很有效,那也只是靠穴性来治疗疾病。笔者借鉴套用医者怫网友的高见:内经中是不讲穴性,它讲经性,也就是六经气血多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后世的穴性有些胶着了。不是经旨。再者,穴在经上。经分阴阳,如果有穴性,也一定与其经之阴阳相关。具体来说,与穴之位置(关节附近,还是分肉上,还是近脏腑等等),穴之五行属性(五腧穴有此五行),穴之所属经络,穴之解剖等相关。离开了这些因素,空谈穴性我认为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要胶柱鼓瑟,把活泼泼的针灸思路拘泥成一个一个的成方了。穴性还与时间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当经气运行到本穴时,此穴即有特定的穴性。若气已走失,其穴性立变。

一流针灸师,针入一针,即能得出六经气血运行虚实。此靠的是对经气的理解与操作,与穴性无关。

二流针灸师,一针两针即可治疗数病,其理也在气血流注上动文章。也非穴性

三流针灸师,按当前的针灸学课本所学,能用数针取得疗效。也算不错的了。

不入流的针灸师,多穴杂用,或效或不效,不知理之所以然。穴性只是一种认识穴位的手段,绝对不是终极大道。执着于穴性一说,必然会迷失针灸

而笔者认为所谓穴性只是为初学者便于记忆,古人将一些穴位的主治功能归纳起来,称之为穴性.对于水平较高的针灸者来说无所谓穴性,在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取穴以五行五俞五行相生相克来配穴,以五藏六腑功能变化来配穴,包含了所有所谓的穴性理论于其中.因此一个针灸高手必须跳出穴性理论来配穴,仍然应该到研究理论的正路上,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单靠某些穴位特性来治疗疾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既然以神经理论为基础,那么平衡针法就是依靠刺激神经来治疗疾病,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调气手法。因为它的理论就是刺激,也就没有补泻手法。因为补泻的手法是专门为针灸调气而立的。而我们搞临床就知道,不同的手法运用在同一穴位上,它的疗效是不同的或是相反的。因此平衡针法许多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正如王文远表示:"平衡针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治疗领域还须进一步拓展。但是平衡针法也有其优势,特别针对对部队训练伤疲劳综合症和一些刚开始疼痛的神经疾病治疗肯定有明显的疗效。

经过以上对这几种针法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针法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他们都在寻求一种取穴简单,指病直刺的针法。他们希望将针灸取穴公式化,取个新名词,再来个新穴位起个新名称,使学习者易学易懂。这样的针法当然比传统针法更简单更一目了然。传统针法单单穴位就三百六十几个,配穴有十几种方法,手法也有许多种,使学者茫然无从下手。现在的新针法取穴太简单了太有针对性了,连最麻烦的手法都不需要了,发明这样的针法真是太伟大了。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他们太低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境界了。他们不知道古人发现了人体的经络穴位,需

要几代人的心血;他们要经过多少次的实验与实践,才能完成《内经》。单单为这些穴位起名称,就能体现古人的非凡智慧。经络中每个穴位的名称并不是随便起的,三百六十几个穴位名称,都有其深刻含义。笔者认为如果你真正将这些穴位含义完全理解了,就能了解针灸的精髓。例如;列缺穴:古称雷中之神为列缺,雷电有通上彻下之能。人颠顶项有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此穴可使清爽。犹如霹雳行空,阴郁消失。故喻之。公孙穴:此为脾经之络穴,脾居中土,灌溉四方,如中央黄帝,君临四方,黄帝姓公孙,故以为名。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和水平达到怎样的层次,一个穴位的名称,它可以形象的表达出穴位的主治和功用,更体现了一种文化。因此作为一名中医,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可为医。我想这比单纯指病直刺如:头痛穴,腰痛穴更有文化更有深度吧。

把中医针灸简单的公式化,其实是在消灭中医。正如只知道神经而不知道气血,是无法研究出经络的实质的。笔者写此文章的目的,就是使学者能清楚了解各种针法的优劣特点,看清所谓新针法的实质,使学者们少走弯路,与其精力花费在所谓的新针法上,不如多花些心思在《内经》的研究上,回归医道正宗。

电子邮箱;guiliang10@https://www.360docs.net/doc/2512039396.html,

电话;0512??67171772

中医针术之颠峰??《黄帝内经》

金针探秘二

桂亮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传统中医的发展,是经过历代医家授受相传,才使《内经》的学术传承下来。《内经》的学术思想,也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后世学术发展的最大基础。因此《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根源,更代表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水平。《内经》著作中的内容,文字简要,含义广博,理论深奥,意味深长。因此对于《内经》的学习,我们要深刻地精心体会它,搜求它的微意与隐意,掌握它的重要精神,才能获得全面的了解,得到《内经》的精髓。按照这样的方法态度去钻研,往往会得到很大的成就。因而在各个时代中,都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才,如周代有秦国医和,汉代有淳于意,魏国有华佗和张仲景,都是能够精通《内经》这门学问的医家,并且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都继承了《内经》的精华,更在这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学术得到了发展与进步,但究其根源仍然离不开《内经》的理论基础。张仲景著作《伤寒论》也是从《素问,热论》篇中丰富和发展而来的,他将《内经》中的脏腑,经络,气化学说等内容有机的融合,进而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体系。张仲景的这一伟大创举,不仅仅是临床经验的积累,若非深得《内经》之旨,便不可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以《内经》的理论依据来分析疾病,以《内经》的取穴法则来配穴,以《内经》中的补泻手法来调气,这样你才是一名真正的中医,才真正达到中医的最高水准。而任何违背《内

经》理论与实践的方式方法,虽然它可能花样百出,但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医。例如从取穴的这方面来看,《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人体气血流注犹如河流,调节五腧穴实乃清其源头,治其根本。因此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六十六穴。笔者常用五腧穴与八脉交会穴合用,疗效颇佳。而在《内经》中的其他大量篇幅中皆有何病证取何穴主之,例如:《骨空篇》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此类取穴在《内经》中比比皆是。因此是否有必要再去发展新的穴位?难道我们现在所用的穴位还不多还不够吗?我们取了很多穴位还是没有疗效,为什么?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运用《内经》的取穴方法去治病?是否真正读通了《内经》去治病?是否按照《内经》的补泻手法来调气。我想如果你真正读通了《内经》,取穴治病应该是游刃有余了。现在一直在讲继承发扬,我们真正已经继承了《内经》的精华了吗?如果没有,那么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发扬。如果继承了,你也已经达到了中医的颠峰了。让我们再来谈谈针刺手法,在《内经》中以大量的篇幅记述了针刺的手法和操作技术。书中以候气,守气,调气,辨气诸法,论述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提出了气至为故的原则,并强调“气至而有效”是针刺临床提高疗效的不二法门。《内经》要求“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指出了在针刺过程中要根据病人形神,气色,脉象等变化,来治神守神,调神,移神,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对针下感觉变化有详细的描述,《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解,终始等篇则对得气的存亡得失及其性质进行了生动的介绍。《内经》中提

出了迎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方法,为后世针刺复式补泻方法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其实后来发展的所谓复式手法完全把《内经》中的手法,加以整理套用,加上许多新的名称来掩人耳目,故作神秘使后学者无从下手。其实在《内经》中已经将手法完全讲透了,只是没有人能认认真真去理解《内经》中的手法,被许多手法名称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笔者想告诉大家,没有一种手法能超越《内经》对手法的描述,任何手法都是从《内经》中变化而来的。笔者一直认为《黄帝内经》虽然文字简要,但意义深远,是纲领性的总结,而后世学术的发展犹如扩写,将《内经》中一些文章,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发挥,再加以补充完善,从而形成了新的流派,其实这也只是《内经》的一个分枝而已。而在历代各家针法中子午流注针法与《内经》的关系犹为密切。子午流注针法,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脉经》篇《营气》篇都有记载。《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内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与可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由此可见在《内经》中已经有子午流注针法之雏形,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后至南唐何若愚才明确的将子午流注针法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因此子午流注针法其根源来自《黄帝内经》,它将《内经》中的五运六气,脏腑,经络,营卫,日月星辰,气血,时间,手法全部融合在一起,概括了整个祖国经典医学理论体系于其中,

详见拙著《金针探秘》一文。如果我们完全将《内经》各篇结合在一起,前后呼应来研究,你会发现子午流注针法是整部《黄帝内经》的结晶,更是《黄帝内经》之升华。因此不要认为《内经》已经过时了,或者自以为已经看过了几遍,觉得没有什么神秘之处,认为自己应该再学习一些新奇的疗法。从古至今历代名医都以注解《黄帝内经》为自己的荣耀,将自己的一生临床心得体会都注入在《内经》的注解中。因此《黄帝内经》是要我们用一生去探索研究的,而且我保证这个金矿你一辈子都开采不完。如果你能认真刻苦钻研,《内经》中的宝藏也将会使你终身受用

金针探秘三

桂亮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源泉,更是一部针灸巨著。后世针灸学术发展皆源于此,且《内经》虽文字简单,却能执简驭繁,返博为约,通一毕万,是纲领性的总结,代表了中医针灸之颠峰,故《灵枢》称之为《针经》。在针灸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代名医辈出,为中医针灸历史写下光辉的一幕,。如果《内经》时代为中医针灸医学发展的第一高峰,那么,宋金元时期就是中医针灸的第二高峰,其主要体现在中医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及名医辈出,呈现出百家争鸣,万家齐放发展的辉煌时代。然而,到了清代针灸学开始衰落。清代著名医家中竟没有一位为针灸专家,而统治者竟然下令永久取消针灸一科,究其原因针灸之术易学难精,从汉魏各种学术皆秉师承、重家法,针灸尤是如此。而医家皆重

于药而轻于针。在《内经》中只有十三方,至张仲景《伤寒论》才开辟了中药与针灸治病的典范,使针,药二法用于临床相得益彰,因此针灸的普及运用远比汤药历史悠久。解放以后,中医事业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1956年吴焯仙先生向毛主席献子午流注图以后,中医针灸影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针灸理论实践专家,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验案。但在文革中,针灸的研究受到严重的影响,后1978年后,随着中医学的复兴,针灸学再度受到重视。近几年,由于受到西医的冲击,及老一辈针灸家的相继去世,使针灸学又陷入了低谷。虽然现在各种针法琳琅满目,花样百出,但都不是《黄帝内经》中流传的针法。其实我们连《内经》中的针法都没有研究透,又有何资格去发明创造?没有继承,又何来发扬?这正是我们现在的悲哀,更悲哀的是我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学了一些所谓的某某针法,还沾沾自喜,却不知正误入歧途。长此以往,真正的中医针术《黄帝内经》,必将失传,直至灭亡。笔者以为真正代表中医的针法,是《黄帝内经》中的针法和子午流注针法,而子午流注针法更是《黄帝内经》针法之结晶。因为子午流注针法是以《黄帝内经》针法为基础,再配合日月星辰运转的时间规律,再细分流注至六十六穴及八脉交会穴。而在整个针灸历史的发展中子午流注针法一直以民间,隐匿的方式流传的。它常被视为异术而在民间秘而不传,一直面临失传的危险。

上月,在中央4套《健康与生活》栏目中介绍中医针灸,其中有黄龙祥教授及北京某医院针灸主任,当他们谈到针灸现状都摇头不语,这位针灸主任说现在针灸不景气的状况,与收费较底有关系。而笔者却不这样

认为,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二面性,老百姓都喜欢价廉物美的治疗手段,如果你的针法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那么大家都要抢着来针灸治疗,那样就不会有不景气的状况出现。而针灸不仅对一般常见病有显著疗效,对内科疾病同样有突出效果,且治疗范围极广。如果你真正掌握了针灸的精髓,那么你就能治疗许多疾病。许多朋友在与笔者的交流中,对当今五花八门的针灸方法无所适从。盲目的学习各种所谓的新针法,但在临床中疗效却并不显著。所以笔者认为要将针灸水平真正的提高,首先必须要对针灸有宏观的了解,要对针灸发展的整个历史有所了解。要真正知道针灸的根蒂源于《黄帝内经》,我们应以《黄帝内经》中的针灸治疗方法为准绳,并作为衡量自己水平的唯一标准。有了这种尺度,我们才能正行无问,不会被各种五花八门的所谓的自创针法所迷惑。但笔者也不反对创新,而这种创新应是对《内经》中的针法完全融会贯通基础上得出的新的体会和见解,这才是真正的创新。犹如张仲景之《伤寒论》是从《内经,热论篇》中发展而来,这就是真正的创新。针法也是如此,自创的针法在其治疗过程中仍应以《内经》为理论依据,通过望问闻切,辨证施治,并有独特疗效的针法,才是创新针法。笔者认为一个好的针灸师,在诊治过程中,首先治疗思路是从整体出发,而非局部。其次下针取穴少而精,再有补泻手法运用得当,掌握火候。最终通过调经络,补气血使阴阳平衡来取代药物,同样使病人恢复健康。金针探秘四经络切诊在临床上的应用

金针探秘四

董氏72绝针、32解针

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直剌1—1.5寸,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特效)。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治子宫溜配妇科穴。 2.外三关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 4.双龙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直剌五分至八分。 5.双龙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双龙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6.双灵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取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10.妇科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11 妇科三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12.妇科四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13.妇科五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论十二神将法第一 十二将神所属 亥为癸明,正月将,诹訾,阴水;戌为河魁,二月将,降娄,阳土;酉为从魁,三月将,大梁,阴金; 申为传送,四月将,实沈,阳金;未为小吉,五月将,鹑首,阴土;午为胜光,六月将,鹑火,阳火 巳为太乙,七月将,鹑尾,阴火;辰为天罡,八月将,寿星,阳土;卯为太冲,九月将,大火,阴木; 寅为功曹,十月将,析木,阳木;丑为大吉,十一月将,星纪,阴土子为神后,十二月将,玄枵,阳水; 论十二贵神法第二 天乙贵人,己丑阴土;前一螣蛇,丁巳阴火;前二朱雀,丙午阳火;前三六合,乙卯阴木;前四勾陈,戊辰阳土; 前五青龙,甲寅阳木;后一天后,癸亥阴水;后二太阴,辛酉阴金;后三玄武,壬子阳水;后四太常,己未阴土; 后五白虎,庚申阳金;后六天空,戊戌阳土。 论十二贵神旺相法第三 六合青龙木为主,绝在申酉并子午, 腾蛇朱雀火之精,卯酉亥上无气处。

太阴白虎是金神,祸败须防子午寅,玄武天后藏于水,卯酉巳上不堪论。便有天空及勾陈,太常贵神相为邻,四神是土同水断,天官休旺得其真。论十二神将吉凶法第四 胜光发用忧惊恐,神后奸淫失望求传送有人奔走出,公曹官事欲追收小吉酒食来和会,大吉咒咀作冤雠太乙言事凶怪动,登明无足莫追求天罡战斗争文状,河魁狱讼畜亡游太冲劫财伤人物,从魁夫妇索离休论十二位贵神法吉凶法第五 十二天官知者希,贵神阳人得重威螣蛇朱雀轻薄妇,六合男为工力儿勾陈丑妇更贫薄,青龙官吏薄书司天后太阴法重妇,玄武阳人斜眼窥太常妇人携酒少,白虎阳凶道路宜天空僧道式好善,妙法须详不用疑论十二位神将所主法第六 寅为猫犬外来家,口愿重重树影花。有克必伤尊长死,马亡子死鬼颠邪。太冲受克损门窗,怪见虚惊贼盗伤。

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免费)

第三节经纬仪的使用 一、安臵仪器 安臵仪器是将经纬仪安臵在测站点上,包括对中和整平两项内容。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臵,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臵。 1.初步对中整平 (1)用锤球对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1)将三脚架调整到合适高度,张开三脚架安臵在测站点上方,在脚架的连接螺旋上挂上锤球,如果锤球尖离标志中心太远,可固定一脚移动另外两脚,或将三脚架整体平移,使锤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标志中心,并注意使架头大致水平,然后将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 2)将经纬仪从箱中取出,用连接螺旋将经纬仪安装在三脚架上。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此时,如果锤球尖偏离测站点标志中心,可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然后旋紧连接螺旋。 (2)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时,其操作方法如下: 1)使架头大致对中和水平,连接经纬仪;调节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使光学对中器的分划板小圆圈和测站点标志的影像清晰。 2)转动脚螺旋,使光学对中器对准测站标志中心,此时圆水准器气泡偏离,伸缩三脚架架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注意脚架尖位臵不得移动。 2.精确对中和整平

(1)整平 先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如图3-7a 所示,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注意气泡移动方向始终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如图3-7b 所示,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再将照准部转回原位臵,检查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到水准管在任何位臵,气泡偏离零点不超过一格为止。 (2)对中 先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轻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或使对中器分划板的刻划中心与测站点标志影像重合;然后旋紧连接螺旋。锤球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3mm 以内,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1mm 以内。 对中和整平,一般都需要经过几次“整平—对中—整平”的循环过程,直至整平和对中均符合要求。 二、瞄准目标 (1)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和照准部制动螺旋,将望远镜朝向明亮背景,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利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粗略对准目标,拧紧照准部及望远镜制动螺旋;调节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并注意消除图3-7 经纬仪的整平

天罡掌诀新

《天罡掌诀》 天罡六壬神课,也称天罡掌诀或天罡六壬神课金口诀,是初学入门之浅术。与大六壬占法有根本之区别,二者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可混淆。 用天罡掌占断只有三个结论:加孟、加仲、加季,占法简单、快速,几秒钟就能知道吉凶。此法广泛流传于民间,极具实用性,准确度也很高。当然,不是任何事都是可以用天罡掌来算的,其使用颇受限制。 一.起课定时 以农历月日时为准起课。如农历某月某日某时,有人求占,则可以用求占的当时时辰起课,也可以叫他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随便报一个时辰,不一定要用正时辰。 或取十二支竹签,在每支竹签各写上子丑寅卯……十二时辰,占是时随便抽一支,上面写的何时即以该时作为占时起课。总之不可拘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上月日均用当日之月日,不可更改。 二.十二支方位图,是固定的 三.天罡掌诀诗 天罡诀法少人知,贵人专用六壬时。胸中有术真玄妙,掌上藏机尽出奇。 登明神后兼大吉,须将此位以为期。若逢子午并卯酉,便是神仙指迷时。 四.起月例歌 正九寻牛五月鸡,二八须从子上随。 三七都依亥上起,四六还来戌上移。 十月十二寅上数,冬月当从卯上推。 月上起初一顺去,吉凶掌上辨安危。 图如下,其中的数字为农历月份:

五.起将例 1、天罡(辰) 2、太乙(巳) 3、胜光(午) 4、小吉(未) 5、传送(申) 6、从魁(酉) 7、河魁(戌) 8、登明(亥) 9、神后(子)10、大吉(丑) 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时上退一位起天罡。以上十将中的最后三将,即登明、神后、大吉,何者落在子午卯酉宫(子午卯酉为四仲位)。登明落在四仲,称为天罡加孟;神后落在四仲,称为天罡加仲;大吉落在四仲,称为天罡加季。 六.起课方法 顺时针从月上起日,日上起时,再逆时针退一位,再从此位顺时针数天罡、太乙、胜光…… 直到大吉(即从1数到10)。以上均是一位数一宫,数完一圈后接着数。 如正月初三日,有人口报辰时占问某事: (1)由上图之,正月在丑宫,由丑宫起初一,顺时针数到初三,则丑宫初一、寅宫初二、卯宫初三,数到卯宫停住。 (2)由卯宫起子时,顺时针数到辰时,则卯宫子时,辰宫丑时,巳宫寅时、午宫卯时,未宫辰时,数到未宫停住。 (3)由未宫逆时针退一位,退到午宫。 (注:一定要退一位,每次占课均必须如此。) (4)再从午宫顺时针数,由天罡、太乙、胜光……直到大吉(即从1数到10),即1天罡在午、2太乙在未,3胜光在申,4小吉在酉,5传送在戌,6从魁在亥,7河魁在子,8登明在丑,9神后在寅,10大吉在卯。以上均是一位数一宫。 (5)看最后数的三个即8登明、9神后、10大吉,看8、9、10三个中是哪一个落在子、午、卯、酉(即四仲位),由上例可知是10大吉落在卯宫。10大吉落在卯宫,称为天罡加季。 七.天罡掌占断(节选) 天罡诀法少人知,贵人专用六壬时。胸中有术真玄妙,掌上藏机尽出奇。登明神后并大吉,须将此位以为期。若逢子午并卯酉,更是神仙履才时。 起月例歌: 正九寻牛五月鸡,二八须从子上起;三七都依亥上起,四六还来戌上移;十月十二归寅位,十一当头卯位推;月上起初一顺去,吉凶掌上辨灾危。 起十将例:天罡太乙胜光小吉传送从魁河魁登明神后大吉。 以十将遇登明数到子午卯酉为孟,神后数到为仲,大吉数到为季。当于月上起初一,又于日上起子时,时上退罡顺数去,君须依此莫更移。 起孟仲季:登明属木,木生在亥,亥卯未三合财一四七; 神后属火,火生在寅,寅午戌三合财二五八; 大吉属金,金生在巳,巳酉丑三合财三六九。

经纬仪的使用说明书

经纬仪的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和操作技巧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J6、J6E光学经纬仪使用说明书 一、仪器的用途和特点 本仪器的测角精度:水平方向一测回的方向误差不大于±6";天顶距测量中误差不大于±9",适用于低等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矿山测量和工程导线测量等。本仪器具有下列特点: 1、望远镜采用内调焦系统(J6E 为正像内调焦系统),主物镜为三片分离型结构。分划板设有双丝和单丝,便于照准不同目标,水平和垂直分划丝上均有供测距用的视距丝。望远镜孔径大,鉴别率高,成像清晰,用于观测远近目标均适宜。 2、度盘读数采用光学带尺读数系统,在同一视场内可同时直接读取水平角和天顶距,并公用一个照明系统,使用方便,读数快速、精确。 3、对点器系一小型望远镜,用于对地面点进行观测,其物镜可随照准部转动;易于发现和消除对点误差,仪器还附有测锤,便于在不同条件下的对点工作。 4、竖轴采用强制定心球面导轨滚珠支承的半运动式轴系(结构示意图见下图),定向及置中精度高,对温度不敏感,不易卡死。由于强制定心和大型球面滚珠支承的摩擦力距较大,运转时有轻微“沙 沙”声,但绝不影响使用。 5、基座内设有防偏扭簧片,通过此簧片将基座上、下体作半刚性联接,可防止扭转,消除偏扭误差。 6、按用户要求可提供管状定心磁针。 7、仪器出厂前均经环境模拟试验和防霉、防雾处理,经久耐用。仪器可在-25°C ~+40°C 环 境温度下工作。 二、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望远镜 成像 J6 倒像 J6E 正像 放大率 J6 28倍 J6E 29倍 物镜有效孔径 40毫米 视场角1°20′ 视距乘常数 100 视距加常数 0 鉴别率<3.6″ 调焦范围 2米~∞ 物镜壳外径φ46-0.05毫米 望远镜长度 180毫米 显微镜放大率 水平读数系统 73倍 竖直读数系统 74倍 读数系统 水平度盘分划直径 93.4毫米

手背部董氏奇穴

---------------------------------------------------------------最新资料推荐------------------------------------------------------ 手背部董氏奇穴 手背部董氏奇穴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易自疗,且疗效显着,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组成部分。 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 14 经的穴位结合应用,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 1—3 分,留针 15 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 ⑵可用三棱针扎出血。 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 2-3 分钟以上。 ⑷按穴位图、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 5)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这里的所有的手指宽度均按一寸计。 手背部董氏穴位详解:40 个穴组手指部位:28 个穴组(包括手指叉口)1、止涎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中央偏桡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 2 分 1 穴共五穴上一寸。 剂量:由内往外斜刺二~三分。 主治:中风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虚泄、结摸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牙痛、肠疝。 2、制污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处、三穴。 1/ 18

剂量:使用三棱针点出血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二分。 主治:恶性肿瘤、久年恶疮、痈疽、或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结痂者。 以三棱针点出黑血立即见效。 特效主治:外科肿瘤。 配穴:配外三关穴、止瘤穴治外科肿瘤(效佳)。 3、妇科五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平背,当大拇指第一节尺侧,距中央二分半处,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节横纹下,合计五穴。 剂量:使用三棱针点出血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三分。 主治:子宫癌、子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特效主治:痛经。 配穴:妇科五穴配门金穴治痛经(特效)。 4.珠圆穴:在拇指背第一、二节横纹内外侧各五分处、共二穴。 剂量:直刺二~五分。 主治: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结膜炎、弱视。 5.八关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节正中央内外侧各五分的下二分半处、共八穴。 剂量:由下往上斜刺二~三分。

六壬神课金口诀

六壬神课金口诀 六壬神课金口诀 消息妙论 凡占课入式歌言其大象,五动爻观其大意,以格局看其事体,凭驿马、神煞断其吉凶,以空 亡、月破、支干三合、六合验其成败,潜心推测,无不神妙。 入式歌 入式之法妙通玄,月将加时方上传。更看何神同何位,日干须用五子元。克者为无从旺断,五行之内细推元。便将神将详凶吉,方察来人见的端。 二木为爻求难得,二土比和迟晚看。二金刑克都无顺,二火为灾百事残。二水皆须为大吉,水来入火妇难安。金入木乡忧口舌,火临金位有屯粘。木来入土为刑狱,土行水上竞庄田。上克下兮从外入,下克上兮向外边。主克客兮来索物,客克主兮客空还。四位相生百事吉,内有刑克忧患缠。 但取寅申为贵客,子午卯酉吃食言。巳亥常为乞索物,小吉妇人酒食筵。水土金火为窑灶,庚辛锥磨及门窗。庚午改门并接屋,四孟相生有草房。丙丁旺处人最恶,与姓相生子孙昌。四位相刑主有克,上下相生福满堂。 上克下兮宅必下,下克上兮岭头庄。甲乙为林单见树,见金枝损及皮伤。丙丁旺处为高岭,庚辛为斜道宜详。戊己为坟看旺处,土为坟垄痛苦殃。壬癸长河及沟涧,湾环曲折认刑伤。大树死时家长死,水上来穿近涧傍。 贵神神祠并久殷,太阴锥磨共相连。前一腾蛇为窑灶,朱雀巢穴梁上悬。六合树木看生死,勾陈渠涧土堆滩。青龙神树并枪刃,天后池堂涧水泉。玄武鬼神并图画,太常酒食五谷言。白虎道路及刀剑,天空庙宇道僧仙。 此是孙膑真甲子,天地移来掌内观。

十干所属(略) 十二支所属(略) 十二将神所属(略) 十二贵神所属 天乙贵神己丑阴土前一腾蛇丁巳阴火前二朱雀丙午阳火前三六合乙卯阴木前四勾陈戊辰阳土前五青龙甲寅阳木后一天后癸亥阴水后二太阴辛酉阴金后三玄武壬子阳水后四太常己未阴土后五白虎庚申阳金后六天空戊戌阳土 五、贵神治旦暮 昼夜有长短,晨昏有早晚,故以星没为旦,星出为暮,则旦暮所临可知。 六、贵神起例 甲戊庚牛(日顺行。其它书以甲戊兼牛羊、庚辛逢马虎之例,非也。神术非它术,此其用甲戊庚乃天上三奇,故不可改也)羊(夜逆行),乙己鼠猴乡,丙丁猪(日顺行)鸡(夜逆行)位,壬癸蛇(日逆行)兔(夜顺行)藏,六辛逢马(日逆行)虎(夜顺行),此是贵人方。 诀曰: 月将加时顺究,只寻天神等候。从戌至巳逆行, 以辰到亥顺就。贵腾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阴后。 上法就以所值某宫贵字顺逆数至用位是也。 七、五子元遁起例 丁壬庚子属戊癸是壬子时元从子推 八、入式歌解(节选) 入式之法妙通玄,月将加时方上传,更看何神同何位,日干须用五子元。解曰:

术藏

《术藏》目录 1 中国术数学简论 卜筮卜筮全书 [明]姚际隆删补民国影印本十四卷全 卜筮卜筮元龟建安粛吉文撰集日本藏本二册全 卜筮卜筮正宗 [清]王维德辑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十四卷全 2 卜筮断易大全 [清]余兴国辑民国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3册全 卜筮火珠林 [宋[麻衣道者撰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1册全 卜筮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 [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清康熙袖珍抄本 1册全 3 卜筮邵子易数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六卷全 卜筮述卜筮星相学 [清]袁树珊撰民国润德堂本 2册8卷全 4 卜筮梅花易数 [宋邵康节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5卷1册全 卜筮易隐 [清]曹九锡辑民国排印本 8卷全卷首1卷 卜筮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 [战国]鬼谷子撰清道光十三年三让堂刻本三卷首一卷全 5 一卷 卜筮重雕焦氏易林 [汉]焦赣撰据宋本重刻本十六卷全 卜筮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前集后集 [宋]王鼒撰上海图书馆藏本 1册全 6 卜筮增删卜易十二卷 [清]野鹤老人撰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十二卷全 卜筮重刊易冒 [清]程元如撰民国石印本 10卷全 堪舆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7 堪舆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

全 堪舆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8 堪舆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9 堪舆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10 堪舆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 堪舆地理四弹子(明)游嵩注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 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 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堪舆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温校 堪舆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董氏72绝针

董氏72绝针 董氏72 绝针 1.外三關一穴:在外踝尖與膝盖外側高骨之直線上。外三關二穴与外踝尖連線之中點。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種瘤、紅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特效)。以三稜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關三穴为外三關二穴與膝盖外側連線之中央點 4.雙龍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脛骨外側骨陷中解剖位置:外側腓腹皮神經、肺支神經。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

5.雙龍二穴一穴下6 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 6.雙靈一穴: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橫紋中央 (四縫穴)內側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側神經皮下淺枝、心臟神經、肺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 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

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雀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7 ?雙靈二穴穴付: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橫紋正中央偏外側二分半處。 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臓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雀WZ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8木靈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之橫紋中央點偏外側二分半 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枝、肝之神經。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痛、膽囊炎、膽道婀蟲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 9?婦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節外側,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計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子宮神經、六俯神經。 主治:子宮癌、于癌瘤、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經不調、

董氏72绝针

董氏72绝针

董氏72绝针 1.外三關一穴:在外踝尖與膝盖外側高骨之直線上。外三關二穴与外踝尖連線之中點。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種瘤、紅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特效)。以三稜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關三穴为外三關二穴與膝盖外側連線之中央點 4. 雙龍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脛骨外側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側腓腹皮神經、肺支神經。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 5.雙龍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 6.雙靈一穴: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橫紋中央(四縫穴)內側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側神經皮下淺枝、心臟神經、肺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 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

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後風症(月內風症)。 10. 婦科五穴之三穴11 11 婦科五穴之四穴11 12. 婦科五穴之五二穴11 13..婦科五穴之五穴11 14.木火四穴 一穴穴位:手背食指第二節、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心臟及肝分支神經。 主治:半身不遂、(木火二穴曾用於治療高棉總統龍諾元帥之半身不遂奇效)腿痛、中風後遺症、草鞋風。三稜針淺刺出血奇效。注意與禁忌: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叫針一次以不超過五分鐘為原則。連續取用五日後,限用三分鐘。 二三四穴分别在3 4 5 指上位置同上 18.八关穴之3穴 1 穴. 2 穴穴位: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五分下二分半處(1穴)。偏外侧5分(2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心肺及肝分支神經、腎神經。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可配正会);腦貧血、耳鳴。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2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法 控制测量中,需用经纬仪进行大量的水平角和垂直角观测。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观测,最重要的环节是:仪器整平、照准和读数。我们围绕这三个环节,对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法作如下介绍。 3.2.1 水准器 由前节可知,测角时必须使经纬仪的垂 直轴与测站铅垂线一致。这样,在仪器结 构正确的条件下,才能正确测定所需的角 度。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借助于安装在 仪器照准部上的水准器,即照准部水准器。 照准部水准器一般采用管状水准器。管水 准器是用质量较好的玻璃管制成,将玻璃 管的壁打磨成光滑的曲面,管注入冰点低, 流动性强,附着力较小的液体,并 图3-3 水准轴与水准器轴 留有空隙形成气泡,将管两端封闭,就成 为带有气泡的水准器,如图3-3所示。 1. 水准轴与水准器轴 为了便于观察水准器的倾斜量,在水准管的外壁上刻有若干个分划,分划间隔一般为2mm,其中间点称为零点。 水准器安置在一个金属框架,并安装在经纬仪照准部支架上,所以把这种管状水准器称为照准部水准器。照准部水准器框架的一端有水准器校正螺旋,通过校正螺旋,使照准部水准器的水准器轴与仪器垂直轴正交。 所谓水准器轴,就是过水准器零点O,水准管壁圆弧的切线,如图3-3所示。另外, O 由于水准管的液体比空气重,当液体静止时,管气泡永远居于管最高位置,如图3-3中的' O作圆弧的切线,此切线总是水平的,我们称此切线为水准轴由此可知,位置。显然,过' O与水准器分划中心O重合,这时经纬仪的使其水准轴与水准器轴相重合,即气泡最高点' 垂直轴与测站铅垂线重合,这个过程称为整置仪器水平。 2. 水准器格值 我们知道,当水准器倾斜时,水准 管的气泡便会随之移动。不同的水准器, 虽然倾斜的角度完全相同,各自的气泡 移动量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不同的 水准器,它们的灵敏度不同。灵敏度以 水准器格值表示。所谓水准器格值,就 是当水准气泡移动一格时,水准器轴所 变动的角度,也就是水准管上的一格所 对应的圆心角。

董氏针灸(整理版)教学教材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

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3、命名朴素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4、正经奇穴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

六壬神课金口诀古本(大六壬金口诀)-上卷1

六壬神课金口诀古本(大六壬金口诀)-上卷<1> 全文分上、中、下、神枢经、壁玉经五部分。上卷分上卷(1),上卷(2)两部分,(因为字数限制,只能分开写),中卷和下卷也是一样。本文为上卷第一部分上卷(1),上卷第二部分请阅读六壬神课金口诀古本(大六壬金口诀)-上卷 卷之上消息妙论凡占课,入式歌言其大象,五动爻观其大意,以格局看其事体,凭驿马神煞定其吉凶,以空亡月破支乾三合六合验其成败,潜心推测,无不神妙。入式歌解入式之法妙通玄,月将加时方上传。更看何神同何位,日乾须用五子元。解曰:凡课有四位:一地分,二月将,三贵神,四人元。一地分是问课人所立之方或所坐之方是也。二月将是正月登明从亥逆周十二位,以定十二月也;三贵神是天乙贵神也。照甲戊庚日牛羊之例,其用牛羊二位,取昼夜以行顺逆之义。四人元是五子元遁,甲己还生甲也。以所占之日依例而取。假令二月戌将,丙寅日午时,以申地占之加于午上,数至申地,得子将神后。乃起贵神,丙丁猪鸡位,将贵字加亥上,顺数至申,得玄武;就五子元遁丙辛生戊子,于子上数至申,亦得丙字属火,地支申字属金,贵神将神属水。以其生克制化而定吉凶,馀例仿此。' data-index='0'>六壬金口诀选取地分图解克者为无从旺断解曰:为无者,是四位内俱无克,只

取旺神为用,故曰从旺断。五行之内细推元解曰:只四位内辨五行有克无克,以见吉凶。更将神将详凶吉解曰:以贵神为主,主者尊神也。以月将为相,相者取事也。以十分灾福为率,有七分在此二神分辩。兼有首尾,首尾者,人元地分也。以其始事故为首,以其成事故为尾。至于论一课之首尾,则人元为首地分为尾矣,是以贵神与人元分其宾主,将神与地分分其财宅,又神与将各定善恶,以断休咎。将也神也人元也,分下中上为初中末,及其断灾福,亦并地分取之。方察来人见的端解曰:察来人方位,问从何方来为发课目,十二地分上有十二将神,又有十二贵神,上有人元,宜于四位内察之。若从吉神上来,主有财帛之喜,迁进之事,乃详旺则成,合则就,百事无凶。若从凶神凶位上来,多主死亡、走失、争斗、狱讼、官灾、疾病之事。又以方位知来意;以坐位知灾福,以来人命上知成败,用日辰定之后,取时立成四位,消息推详,无不神验。二木为爻求难得解曰:占课时须审四位,如四位内见二木不宜求望,或难成也。假令地分在寅,上遁得太冲是二木也。若贵神是水,水下生二木,卯为门户,应财在门。地分为寅,寅为财帛。此二木得水化为生气,亦有喜事七里应之。更人元见土神,又以财帛课论之,土为我身,更克贵神天后水,主客旺也,二木化为财帛,更遥克人元,必有大喜应之,虽有二木,又何难求?审而用之,慎无执一。二土比和迟晚看解曰:四位内见二土,主客作事

1.董氏针灸七十二绝针、解针

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以下只是简单的描述.以后再发详细的.还有32解针.及董氏掌诊. 1.外三关一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特效)。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 4.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6.双灵一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8木灵穴 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10. 妇科五穴之三穴11 11 妇科五穴之四穴11 12. 妇科五穴之五二穴11 13..妇科五穴之五穴11 14.木火四穴 一穴穴位:手背食指第二节、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木火二穴曾用于治疗高棉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腿痛、中风后遗症、草鞋风。三棱针浅刺出血奇效。 注意与禁忌: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叫针一次以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连续取用五日后,限用三分钟。 二三四穴分别在3 4 5 指上位置同上 18.八关穴之3穴 1 穴 . 2 穴穴位:手背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内侧五分下二分半处(1穴)。偏外侧5分(2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经皮下浅枝、心肺及肝分支神经、肾神经。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可配正会);脑贫血、耳鸣。 交叉取穴与下向上刺 19.八关穴之 4穴:手背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内侧五分下二分半处。

董氏绝针和解穴

董氏七十二绝针和三十二解穴 1.外三关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直剌1 —寸,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特效)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着。治子宫溜配妇科穴。 2. 外三关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 外三关三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连线之中央点 4. 双龙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直剌五分至八分。 5. 双龙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双龙一穴下6 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6. 双灵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棱 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 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 双灵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

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 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 木灵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 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 痛、 胆囊炎、胆道蚵虫症。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一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取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後风症(月内风症) 10.妇科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11 妇科三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12. 妇科四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13. 妇科五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14. 木火一穴位:(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取穴:手背食指第二节、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 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三棱针浅刺出血奇效。注意与禁忌:木火 四穴效果迅速,通 常叫针一次以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连续取用五日後,限用三分钟。 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剂量:使用三棱针浅刺出血,穴位:手背中指第二节、三节闲横纹正中央处。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腿痛、中风後遗症、草鞋风。三棱针浅刺出血奇效。治疗方法:放血法。特效15.木火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左常波老师总结-董氏奇穴核心特效穴

左常波老师总结-董氏奇穴核心特效穴 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本篇精选董师公及杨 老师最常用特效奇穴三十余个,条分缕析,深入阐释。这是董氏奇穴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杨老师曾云:“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讲义中提到的奇穴均按董公原文,以“部位”、“解剖”、“主治”、“取穴”、“手术”来论述,文字有欠精确处,以讲课内容为准,特别提出:此处之“解剖”,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与董门秘传掌诊真诀有关,讲课中会略有提及,点到即止。临床发挥部分,乃本篇精彩内容,请做好笔记。【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两穴点。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主治:肝火旺、脾气躁。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还巢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木火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解剖:正中

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朗诺元帅半身不遂,奇效。)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手术: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注意: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妇科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制污穴】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解剖:桡神经浅支。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重子穴】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重仙穴】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解剖:有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郎凤岗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是风雨同舟根据网上董氏奇穴的相关视频逐一整理绘制的,不准确的地方再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指正.凡引用此图的朋友,勿请注明出处. 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 资料载:《董氏奇穴自成一派,虽有部分穴位与“十四经穴”的位置相同或近似,然用法与疗效完全不同,故董师确有独特之创见,现概以董氏命名。“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其效果较“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法若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 说明一: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易见、易懂、易自疗,且疗效显著的特点,故是董氏奇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14经的手穴结合应用(详见风雨同舟的手背部与手掌部穴位按摩法)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手部穴位可针刺、可按摩、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参照手部穴位图、在穴位近处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 说明二:以下是按照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根据相关录象资料、经风雨同舟精心整理后、按照穴位顺序、说明每个穴位的位置及所治疗的疾病,供朋友们试用参考。不准确的地方将随时修正。 说明三: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大拇指宽为一寸。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1—3分,腕部5分-1寸,留针15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⑷可配合呼吸点压穴位:按住穴位用口呼气时向下按压穴位、再用鼻吸气时手抬起但不离开穴位、每穴按压30次以上(也可鼻吸鼻呼)。 手指部位: 1.五虎穴:拇指一节中线之挠侧5分线上,5个穴点。治療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扁桃腺炎、腳掌內側部份腫痛、肝腫大、肝硬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效佳。治療全身骨腫,或藥物性骨腫,可配靈骨穴、大白穴、復原穴效果佳。 治全身骨痛,足踝扭伤。 2.三黄穴:拇指一节中线尺侧3分线上,3个穴点。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子宫炎、卵巢炎、胁痛。 3.中間穴: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痠痛、背痛。 4. 大間穴: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挠側三分處是穴。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5.小間穴:大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6. 側間穴:大間穴下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7. 沉陰穴:小間穴挠侧二分處。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氣痛、攝護腺腫大、前列腺腫、陰莖痛、陰門腫痛。 8. 木三穴:食指一節中央尺侧3分处是穴及上下二分半處的两个穴,共三

六爻初级知识入门(上)

六爻初级知识入门(上) 一个周易爱好者都知道周易预测是十分神奇的。可是要想达到熟练观测的水平,必须扎扎实实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有了坚实的基础,再有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苦练功夫,我想能独立操作是不难的。要想简洁的、快速的掌握六爻技巧, 就必须掌握周易六爻有关的基本概念。 周易是一部非常神奇的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占筮,她的主要内容就是八卦,其内容涉及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精髓是变易、不易、简易。周易预测,通常是用八卦来完成的,下面我们先讲一下八卦的知识,八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中乾、坎、震、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八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很重要的,可用来计算卦中的数。八卦的方位分先天和后天,先天方位是:乾南兑东南离东震东北巽西南坎西艮西北坤北,后天方位是:离南巽东东南震东艮东北坎北乾西北兑西坤西南,八卦的象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大家可以在线上排盘时仔细观察。 八卦所属五行是:乾兑为金,艮坤为土,坎为水,离为火,震巽为木。 天干与地支 天干 一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所属五行、阴阳 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 乙为阴 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 丁为阴 戊己同属土, 戊为阳, 己为阴 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 辛为阴 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 癸为阴 三十天干属性: 甲木,纯阳之木,名为大林木,有参天之势,性坚质硬,栋梁之材,故为阳木。 乙朩,属纯阴之木、名为花草之木,有装扮人间之美,性柔质软,故为阴木。 丙火,属纯阳之火,名为太阳大火,有普照万物之功,性情刚烈,故为阳火。 丁火,属纯阴之火,名为灯烛之火,有照亮万户之功,性柔质弱,故为阴火。 戊土,属纯阳之土,名为城墙土,为万物之司命,其性高,质硬,而向阳,故为 阳土。 己土,属纯阴之土,名为田园之土,有生育万物之功,培木溶水之能,其性湿 质软,低洼向阴,故为阴土。 庚金,属纯阳之金,名为剑戴之金,有刚健肃杀之力,其性刚质硬,故为阳金: 辛金,为纯阴之金,名为饰金,有增艳人间之美,其性软洁静,故为阴金。 壬水,属纯阳之水,名为江河海洋大水。随地球运转周流不息,故为阳水。 癸水,属纯阴之水,名为雨露坑涧之水,气化而得,其性静弱,资生万物,故为 阴水。其水有形,无体,随变而变,一生飘流。 四十天干配四时方位: 甲乙木:时间为春天,其位东方,名甲乙东方木。 丙丁火:时间为夏天,其位南方,名丙丁南方火。 庚辛金:时间为秋天,其位西方,名为庚辛西方金。 壬癸水:时间为冬天,其位北方,名北方壬癸水。 戊己土:时间为四季未,其位中央,又主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名为戊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