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论文弱势群体论文:论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权论文弱势群体论文:论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

摘要人权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我国作为国际社会人权事业的参与者,也在不断积极地全面推进人权保护。其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人权弱势群体保护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我国学术界对弱势群体有不同的称谓,如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认为“弱势群体是在遇到社会问题的冲击时自身缺乏应变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的群体”。

2、从经济的角度,认为“脆弱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受限,在生产或生活上有困难。他们一部分已是贫困者,另一部分是潜在的贫困者。”

3、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一少部分人群比另一多部分人群在经济、文化、体能、智能、处境等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弱势群体包括生活弱势群体、就业

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年龄弱势群体等类型。从群体的基本特征来看,弱势群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弱势群体通常都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其经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甚至徘徊于贫困边缘。经济上的低收入就决定了生活上的贫困性。生活贫困是弱势群体经济低收入的典型特征。

其次是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弱势群体通常处于社会的底层,参与政治的机会少,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低。这就决定了他们难以对政治生活产生影响。

最后是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由于弱势群体的经济上的低收入和政治上的低影响力,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

二、我国弱势群体的成因

(一)经济体制转变及社会结构调整的冲击。

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和阶级分化密切联系,是社会转型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开始转型,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消减了大量的冗杂人员。知识水平较低,生存技能差,数目庞大的弱势群体突然失去工作,使得政府和社会都措手不及。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科技应用的后果。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

变,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对劳动者的技术、文化等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优势不断减弱,生存的压力加大。长期看来,弱势群体的规模必然会继续扩大。

(三)分配机制的改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收入分配的途径看,居民收入是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而获得的。我国初次分配领域的秩序还比较紊乱,垄断行业的存在以及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目前违背市场原则和法制原则的行为屡禁不止;再分配领域,分配政策和福利制度存在着逆向调节和向强势群体倾斜的状况,形成了在收入分配上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加快了新弱势群体的产生和老弱势群体境况的恶化。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全网脆弱。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也是社会弱势群体主要的避风港。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社会保障对象狭窄、覆盖率低等。

三、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改革代价或成本的承担者,但这一代价仅让一部分人承担是不合理的。因此,

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有其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队伍日趋扩大以及弱势群体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违背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初衷,因此必须对改革中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支持与帮助。

(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任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为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律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和社会福利措施的强度,尽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于社会公共秩序最基本的政治与道德理念。国家必须避免某些社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四、完善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的若干建议

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是我国人权保护的首要任务和衡量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保护弱势群体就是保护他们获得充分、自由、安全、稳定和将抗生活所需要的人权。

(一)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保障制度。通过法律援助的手段,解决弱势群体的法律问题,是国家控制弱势群体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弱势群体需要国家或政府通过社会再分配的形式来对他们进行照顾和扶持。主要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比如医疗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

(三)建立社会救济法律制度。

针对公民在遭受突发自然灾害或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建立灾民救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城乡特困人员救济等制度。□

(作者:程娜娜,河北大学2010级经济法学研究生;刑倩,河北大学2010级法学理论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温来成.政府经济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