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瘗旅文》古文赏析

文言文《瘗旅文》古文赏析
文言文《瘗旅文》古文赏析

《瘗旅文》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瘗旅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这三个异乡人,仅为了微薄的薪俸而万里奔走,终

于暴死异乡。他们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当

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

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但作

者能“达观随寓”,终于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者

的自宽自解。

【原文】

瘗旅文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

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

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

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

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

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

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

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

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

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

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

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

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

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

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

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

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

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

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译文】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

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

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

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

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

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

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

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

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

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

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

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

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

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

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

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

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

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

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

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

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

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

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

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

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

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

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

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

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

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

悲伤了!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

文观止栏目。

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

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

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

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

再唱一只歌来安慰你:我与你都是离乡背井的苦命人啊,

蛮人的语言谁也听不懂,性命没指望啊,前程一场空。假使我

也死在这地方啊,请带着你子你仆紧相从。我们一起遨游同嬉戏,其乐也无穷。驾驭紫色虎啊,乘坐五彩龙;登高望故乡啊,放声叹息长悲恸。假使我有幸能生还啊,你尚有儿子仆人在身

后随从;不要以为无伴侣啊,就悲悲切切常哀痛。道旁累累多

枯冢啊,中原的游魂卧其中,与他们一起呼啸,一起散步从容。餐清风,饮甘露啊,莫愁饥饿腹中空。麋鹿朝为友啊,到晚间

再与猿猴栖一洞。安心守分居墓中啊,可不要变成厉鬼村村寨

寨乱逞凶!

【讲解】

这篇文章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五,作于1509年(正德四年),这时作者被贬于龙场驿已是第三个年头了。瘗(yì)就是埋葬。该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

一篇哀祭文。这三个异乡人,仅为了微薄的薪俸而万里奔走,

终于暴死异乡。他们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

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

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但

作者能“达观随寓”,终于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

者的自宽自解。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

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

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

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1 / 1 理解并 翻译文 言文 中的句 子 教学目标:明确句译要求,掌握句译方法,剖析句译误点,提高句译得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语境 中串通语意,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到位。 教学内 容与步骤: 一、 导入课题,明确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 1、由 考点直 接导 入课题 。 2、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要符合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呢?严复以?信??达??雅?三点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这也可以借用来作为衡量文言文句子翻译好坏的标准。?信??达??雅?这三点,说白了,就是?准??通??好?。 3、《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中 句子翻译示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一:(廉颇)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或译:在诸侯各 国出了名) 译二: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欺骗;想不给吧,就担心秦兵打过来。 从翻译 示例解读三字要求: 所谓?准?就是?句子?的每一个?构件? 、每一点有效信息都得翻译准确到位,不多余、不遗漏、不歪曲、不望文生义,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有句子表达的形式也要求能准确体现,如疑问 、被动、判断等; 所谓?通?就是语意明白,结构规范,表达通顺,句内与句外、内容与形式都没有疙瘩,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所谓?好?就是要讲究表达的效果, 如简 明、得 体、文笔优美之类。 ? 准?是最基本的要求,?准?了,?通?了,再求?好?。 4、再示例,对照句译要求,比较正误。 把文言 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2年高考题)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 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误译一:那是关于李将军的说法吗? 误译二 :到死的时候,天下知道和不知道的,都是很悲痛。 正译一: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正译二 :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或译:都因为他的死而哀痛极了) 评析:(1)句一?……之谓也?是个固定结构且全句为动宾倒置句,?之?是提宾标志,即?谓李将军?(?调?);?其?并无指代义,是个副词,表揣度推测,委婉中流露颂赞(?串?)。(2)句二?天下知与不知?语意的串通是个难点,?知?是?熟知?,译为?知道?,不准确;?为?这个介词后面省掉宾语,不可漏译。(?串?好句内外) 5、探求句译 方法 。 在上面文句的翻译中,我们运用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几个字加以概括: 增(单音节词的扩展和成份的添加)如,?秦?译成秦国,句一中主语的添加,句二?欲予秦( 璧)? ; 删(为了简洁作必要的压缩)如秦兵之来; 留(主要是古汉语专有词和一些古今同义的 词)如 ,上 卿、诸 侯、 城; 改(古今异义的词和修辞)如,?拜?、?勇气??不可得?; 调(主要用于语序的调整)如闻于诸侯、秦城恐不可得、求人可使报秦者; 串(特别是上下句前后文的串通)如?拜为上卿?的被动句式(前后文)、句二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假设关系)。 提示:慎用?删?与?留?,重视?调?与?串?。 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成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多样,不一而论,更不可拘泥于方法技巧,因 为理解 才是 关键。 重点:?串?(1)句内结构(语法成份),(2)句外上下文(特别是非完整句), 一句话?词不离句 ,句不 离段 ?。 二、 研究下列考题,依照句译要求,演示句译方法,揭示句译误点。 1、高考题选项中的误译项。 下列各 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1年高考题)田单闻之,及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间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B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评析:?他?在文中是指?其他的、另外的?,?他将?是?其他的将领、别的将领?,B 项却误译成?他率领军队? 。究其 错误原因: ( 1)句内结构没能理顺,(2)忽略前文内容。 (20 00年高考题)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B 、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 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评析:?先其将归?是难点,?其将归?是谁将归?在阅读材料上下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将 要回去之前?,指胡质帐下都督想赶在胡威回家之前去迎候他。此句的关键是要串通上下文。 2、提示常见的错误点。 误点举要:(1)凭空想象(忽略语境),(2)丢三落四(信息遗漏),(3)只图大概(不求精确),(4)原封不动(该译不译)。 三、点评模拟训练题,剖析句译病例。 1、盐城市联考题 把文言 文阅读 材料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其友人止之,文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至潮阳,见弘范……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 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误译一:所以我不自量力,愿意为国献身,天下的忠臣义士中将会有闻风而起的人。 误译二:文天祥思索了很久很久,才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张弘范。 译一:所以(我)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而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人宣示,期望天下将要有一 听 到消 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译二:(张弘范)固执地索要招降张世杰的书信,(文天祥)于是书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 他。 提示:先剖析误点,后对照正确译文,正误对照中,突出一个?串?。 2、第8周周练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昔陈平虽贤,须魏征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颂扬曰:?大司农……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 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 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 误译举例: (1)因为政治行为第一担任大司农(关键词误译,不?准?) (2)凭借治理品行最好的人担任大司农(句内不?通?) (3)任命政绩和品行第一的人为大司农(句外不?通?) (4)以治行第一人做上了大司农(留得不当,译得不透) 正译:凭借政绩和品行第一人的身份担任大司农 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误译 举例: (1)这果真是忠臣们竭尽全力思考之时。 (2)这诚然是忠臣用尽心思充分发挥个人才干竭 尽其所能的时候。 (3)这实在是忠臣尽心尽力挽救国家的危急时刻。 正译:这实在是忠臣为国尽心尽力的时候。(或译:报效国家) (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误译举例: ( 1 )怎奈 先有萧公而后才会有韩信 (2)但依赖了萧何然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或:有所作为、成功成名) (3)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得到证实(或:被后世确认) (4)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信任推荐他 正译:(韩信虽然有奇才,)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被皇上信任。 其赐邑子黄金百斤 误译举例: 他(或:天子、皇上)就赐给了朱邑的儿子黄金一百斤 正译:(我)可要赐给朱邑的儿子黄金一百斤。(或译:我还是……吧、我该……)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 误译举例: (1)他就被他的儿子埋葬 在桐乡的西郭外 (2)他的儿子将他埋葬在桐乡的西墙外(或:西村外) 正译:(等到朱邑死后,)他的儿子将他埋葬在桐乡西面的城外。 3、小结误点和译法: (1)补充误点:别字病句,语法不通。 (2)在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中,?串?是重点,?串?是关键。?串?就是要理解,理解是正确 翻译的前提,真正理解了,才能正确翻译。 (3)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 练习与交流 阅读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1—4段,翻译文中的句子: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差的,他都不得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凭借自己的富贵(身 份)慢待士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译:在这个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门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 魏国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译:(宾客)就坐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译: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立在街市中,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 ---本文来源: 我爱语文[ / ]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c16327373.html,/A rticle/Class14/Class 17/200605/10736.html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七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

吴承恩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中古诗词复习 班级:姓名: 一、默写 观沧海 易错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易错字: 次北固山下 易错字: 天净沙·秋思 易错字: 峨眉山月歌 易错字: 江南逢李龟年 易错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易错字: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易错字: 秋词 易错字:

夜雨寄北 易错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易错字: 潼关 易错字: 竹里馆 易错字: 春夜洛城闻笛 易错字: 逢入京使 易错字: 晚春 易错字: 《论语》十二章 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为政》 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思。”——《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子夏曰:“,切问而近思,。” 《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 ,。 雄兔脚扑朔,;,? 人有恒言,皆曰“”。保天下者,。 二、赏析 《夜雨寄北》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5)"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 )。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想感情。 2.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期末复习(学习)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期末,复习,七年级,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部分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答:诗歌中鹤飞冲天,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 3、“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 3、第二句除明写了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境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涨满了秋池。

4、第3、4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为什么这样写? 答: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5、诗歌中几次写道“巴山夜雨”?各有怎样的作用? 答: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写出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通过陆游在一个风雨夜的所想所闻所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愿望及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僵卧孤村不自哀”的“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并具体分析“僵”、“卧”、“孤”的作用? 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孤”字写生活孤独,不仅居处偏僻,而且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3、“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尚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尚:副词,还,仍然。“尚思”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4、全诗通过那两句话将实现与梦境相结合的?体会“风吹雨”三个字一语双关,具有哪两重含义? 答:“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吹雨”一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二是指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CLASSIC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 EXTREMELY USEFUL AND HELPFUL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It is a true great man whom no money and rank can confuse, no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shake, and no power and force can suffocate.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huge tree that fills one’s arms grows from a tiny seedling; a nine-storied tower rises from a heap of earth; a thousand li journey starts with the first step.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Misfortune, that is where happiness depends; happiness, that is where misfortune underlies.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On seeing a man of virtue, try to become his equal; on seeing a man without virtue, examine yourself not to have the same defects.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aroun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ll are past and gone; we look to this age for truly great me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The gentleman helps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moral perfection but not their evil conduct.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愧于魂。 A righteous man never feels ashamed to face his shadow when standing alone and to face his soul when sleeping alone.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of virtue is light like water, yet affectiona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without virtue is sweet like wine, yet easily broken.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Expend the respect of the aged in one’s fa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expend the love of the young ones in one’s fa 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Propriety suggests reciprocity. It is not propriety not to give out but to receive, or vice versa.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秉承了人物传记的选文特点。前三道选择题较为简单,断句题可根据断句规则和一定的翻译能力即可选对。文言翻译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确理解,加之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考查和对语句连贯的要求等。 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语句中的得分点,即评分的“采分点”。具体来看,主要包括:①关键的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大多是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单音节词或古今异义、词义特殊的双音节词等。②关键的虚词。这些虚词多是一些有实义或在句子结构上起作用的词。 ③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以及省略句、倒装句等。④文意贯通。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句子通顺。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当发现直译不通顺时,一定要意译,避免硬译、漏译、误译。 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章时,应注意筛选以下信息: 一、人物:传主及其相关的人物;二、官职:所任官职,几度升黜改徙;三、事件:勤学、孝义、爱民、抗上、平乱等;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在原文标记。 事件发生的过程、事与事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时间、官职的变化、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换体现出来。 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名词术语,保留不译;关键虚词,结构语气。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判断被动,直接对译。 各类倒装,回归位置;遇有省略,小心补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提防语病,切合原意;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一、典题引路 【例1】(2018·全国高考1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例2】(2018·全国高考2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例3】(2018·全国高考3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方法指津:解答此题,重要的是找准命题者所设置的采分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在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和词语活用等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设置采分点,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词语加以特别注意。 二、解题锦囊 【知识储备】 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

七下期中古诗古文赏析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

23篇经典文言文翻译练习及答案

23篇经典文言文翻译练习及答案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七里之郭②,环⑨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④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⑥民不以封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界,固国不以山溪⑦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戚畔⑧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郭]外城; 3[池]护城河; 4[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5[委]放弃; 6[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7[山溪]地势; 8[畔]通“叛”:背叛; 9[环]包围 10[至]极点 11[天时]指天然的时运,自然形成的时机,机会;一说天气和时令。 12[地利]地理优势。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述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除了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的能力外,又能考察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虚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4、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知识储备】 实词(《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特殊固定句式) 【应试对策】 1.不可陈述大意,要讲求逐字直译,提高踩点意识,明确得分点,并且踩准“点”。 2.重点关注两种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3.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做到“三个遵照”:遵照原文的语气,遵照原文语境,遵照原文习惯。 4.直译意译灵活掌握。直译求字字落实,意译求文从句顺。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 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七下必备古诗词赏析

七下必考xx赏析 《游xx村》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优美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能广为流传?一是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刻哲理:遇到困难、挫折,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3、请从修辞色角度赏析“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乡俗民事,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喜爱。 《登xx》 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 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生;抒情:不畏艰难;说理: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5、本诗主旨: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品析“浮云”“最高层”和“千寻”。 “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也暗喻奸佞的小。

“最高层”一语双关,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千寻”运用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己亥杂诗》 7、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8、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现常用来表现老一辈为了下一代甘愿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蕴含了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哲理。 《登幽州台歌》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苦闷的感慨。 10、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并赏析“悠悠”和“独”的表达效果。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独”指单一,只有一个。一大一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11、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