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从古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19 世纪中叶,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一) 近代前期( 1840—1919 年)

1)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19 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 倍,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列强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 19 世纪60 年代起,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基本上是封建性的军事工业和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带有封建性的民用工业。

4)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却步发展;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短暂的迅速发展,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该时期并存的几种主要经济形式主要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

经济。

2) 相互关系:自然经挤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起到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产生解体作用,后又由于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这两种经济也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解体的基础上及外国资立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近代后期(1919——1949年)

1) 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抗战时期,日本对沦陷区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

2) 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将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场上,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3) 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摧残,日益萎缩,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破产,解放战争时期,又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的同时,还领导军民进行了经济建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并组织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解

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该时期并存的主要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

2)相互关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其它四种经济形式都对自然经济起着瓦解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同时又具有依赖性,但由于受到剥削、压制而日益萎缩。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大阻碍,但它是最革命的经济,日益改变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三)过渡时期(1949 年至1956 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将他们的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经济。

1950 年〜1952年,人民政府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

1949 年〜1952年,人民政府还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精简整编国家机构、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等措施,使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几千年

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1957 年,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该时期并存的主要经济形式及相互关系:

1)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

经济(集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相互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位,其余四种经济仍占

很大比重,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其趋势是最终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四)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78年):

从1958年起,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自1959 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由于党中央及时采取了措施,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1966 年〜1 976年,“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内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的努力和广大群众、干部对“左” 倾错误的抵制,经济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

2)相互关系:两种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随后在城乡逐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又分别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