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1[1]的数量已经达到14533万人。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为“新生代农民工1[2]”,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已经成为制定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状况,国家统计局在常规的农民工监测调查1[3]的基础上,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1[4],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工作、生活状况、主观满意度和城市融入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3)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在“市民”和“农民”的身份认同中处于尴尬境地。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和结构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达到8487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

根据2009年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即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到58.4%。按照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533万人来推算,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8487万人。

从图1所示的人口金字塔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农村人口、农村从业劳动力和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的分布。与农村从业劳动力相比,外出农民工的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19%、25.3%和29.3%;而在外出农民工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8.4%、23.8%、13.1%和4.7%。也就是

说,80年之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占全部农村从业劳动力的26.4%,但是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已经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8.4%,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

图1:2009年农村从业劳动力和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

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这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较为年轻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从业的倾向明显更高。图2示出了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选择1[5],以20-29岁和40-49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农村劳动力为例进行对比,20-29岁年龄组的农村劳动力选择从事本地务农、本地非农活动和外出从业的比例分别为37.6%、13.2%和49.3%,而40-49岁年龄组的农村劳动力选择从事本地务农、本地非农活动和外出从业的比例分别为67.2%、21.1%和11.7%。

图2: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选择

在全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女性的比例为46.8%;而在全部外出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仅为34.9%。而且,女性的比例与外出农民工的年龄高度相关。分年龄段看,如图3所示,随着外出农民工年龄的增加,女性的比例逐渐降低。在较为年轻的外出农民工中,男女比例较为均衡,16-20岁之间的外出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基本上接近50%。但是,当外出农民工的年龄超过40岁时,女性的比例已经降到约25%。总的来说,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达到40.8%,而上一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仅为26.9%。

图3:外出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随年龄变化的情况

(五)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

主要由于年龄的关系,约70%的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结婚。具体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年之后且90年之前出生的已婚比例为33.8%,90年之后出生的已婚比例仅为1.6%。这意味着,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重要问题,需要受到更多政策上的关注。

(六)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从表2可以看出,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从业劳动力的平均水平。同时,在全部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更高。特别是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新生代农民工明显高于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达到9%和6.4%,而上一代农民工中相应的比例仅为2.1%和1.4%。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而上一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8年。

(二)已成家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夫妻一起外出,但是将子女留在老家

调查结果显示,在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59.4%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夫妻一起外出的。在有子女的新生代农民工中,62.9%的新生代农民工将子女留在老家。对于夫妻一起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一地务工,但是由于租不起房子,很多夫妇仍然是各自住在集体宿舍和工作地。如表4所示,夫妻一起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独立租赁住房的比例提高到32.7%,但是仍然有超过40%的比例是居住在单位宿舍、工地工棚和生产经营场所,严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有子女的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学龄前儿童,但是从现实和前瞻性的角度看,由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所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流入地政府不仅需要考虑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问题,还需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龄前教育即幼儿园入园的问题。

(三)上网和看电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业余活动

上网和看电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业余活动。在业余时间经常上网和看电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占到46.9%和52.1%。网络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将更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另外,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充电,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培训和读书看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为5.5%和10.1%。

四、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率低、部分岗位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社会保障参保率低等权益保障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4.4%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与单位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而在上一代农民工中,没有与单位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61.6%。在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中,有32%的岗位不需要安全防护措施。但是,在需要防护措施的工作岗位上,防护措施较为齐全的仅占35%,有一些防护措施的占到53%,而完全没有防护措施的比例为12%。

如果遇到劳动纠纷,新生代农民工最倾向于通过“劳资双方协商”、“法律途径”和“政府”来解决问题。最倾向于通过“劳资双方协商”来解决劳动纠纷的新生代农民工占39.9%,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和“政府”来解决劳动纠纷的新生代农民工分别占25.1%和19.8%。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依靠自己和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很低,与其他年龄段的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从全国看,单位或雇主为新生代农民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

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占到41.3%和3.3%。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当前的收入水平不满意。

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知识技能的现实水平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较高预期之间的矛盾。调查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对于职业发展目标,有25.8%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掌握专业技术,有一技傍身”,还有26.3%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当老板”。因此,政府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收入问题。

(三)在身份认同上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缺乏幸福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疏导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在身份认同上,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是老家的人”这一说法“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分别为46.3%和41.6%;对于“自己是农民“这一说法“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分别为23%和45.5%;对于“自己是城里人”这一说法“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分别为4.3%和18.5%。从城市融入的角度看,这显示出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在身份认同上更倾向于自己是“老家的人”甚至是“农民”。

但是,在选择“如果要比较生活状况,您会和什么人比”时,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城市居民、城里的农民工、农村的亲戚、老家村里的人、老家乡里的人、老家县里的人和说不清的比例分别为23.4%、23.6%、6.8%、19.3%、6.7%、3.6%和16.7%。可以看到,在选择生活的参照系时,新生代农民工明显地更倾向于与城里人相比较。这意味着,当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与城市人群生活和地位有差距时,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会更加强烈。

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幸福感。感到“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只有30.6%和5%,而感到“很不幸福”和“不太幸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达到3.2%和7.7%。也就是说,存在11%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很不幸福或不太幸福,他们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引起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足够的重视。

(四)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

在未来的打算上,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如表6

所示,“坚决不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8.1%,“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的占到37%。从婚姻状况看,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打算将来在城市定居的比例更高。从性别看,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在城市定居的愿望更为强烈。在未婚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中,“坚决不回农村”和“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的比例上升到12.5%和40.4%。

帮助他们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

3、从制度上和规划上整体考虑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住房问题。城市政府要把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目标责任,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整体考虑农民工住房的需要。针对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运用政府支持、市场融资和农民工集资等多种手段来建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

4、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部门要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加大依法纠正和行政处罚的力度。重点加强对危险行业、工种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依法保障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

5、积极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社会保障不仅是权益保障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在城市定居下来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制度设计上,要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低交费、低水平、广覆盖、可接转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按照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6、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和学龄前教育都纳人城市教育规划和管理。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就读幼儿园的实际困难,适当扩大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建园数量,并且给予经费支持。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就地接受义务教育,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收费标准,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和入学转学提供便利。凡是留守在输出地的农民工子女,输出地政府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上学和受教育的权利。

7、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政府部门和企业还需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和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只有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种制度性歧视,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享受市民待遇,才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之道。

(课题组成员:王萍萍、张毅、彭丽荃、王冉;执笔:王冉)

1[1]这里外出农民工被定义为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1[2]这里新生代农民工被定义为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并且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农村劳动力。也就是说,本文中“新生代农民工”特指的是新生代外出农民工。同时,与之对照,本文中将80年以前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称为“上一代农民工”。

1[3]农民工监测调查是一项基于输出地的农村劳动力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区)、857个县、7100个村和68000个农村住户,采用季度和年度问卷的方式定期收集农民工相关统计信息。

1[4]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在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陕西等10个省份进行,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6000多名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工作和生活状况的详细信息。

1[5]根据农村劳动力在2009年从事本地农业的时间、从事本地非农活动的时间和外出从业的时间,我们将从业时间最长的那一种活动定义为该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选择。

1[6]按照地区类型,输入地可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如港澳台、国外),表1中没有显示在其他地区外出从业的比例。另外,本文表中的数据均为四舍五入后的结果,下同。

1[7]此表中不包括在乡镇以外从业但是在家居住的外出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落实,农村大量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农民工,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出务工农民工主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策略 中圖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引言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主体,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一词也由此产生,指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的,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结构开始重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其就业压力开始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新科技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普及,农民工对这些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名工的就业前景。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述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一词被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为“第二代农民工”,是在城市从事非农村产业的80后和90后,这个新群体在农民工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约为7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之间有一定差距,前者出生之后开始上学,上学之后直接去城市务工,也有一部分人辍学进城务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对农业、农村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完全不熟悉,但是他们和第一代农民工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城市居民并没有完全接纳农民工,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造成一定的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特点: 第一,数量众多,贡献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农民工总数约为3亿人,其中16-30岁之间的占65%左右,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接近70%左右,他们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有的人学习过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成为主力军。 第二,“三高一低”。“三高一低”指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对职业的期望较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较高,但是工作的耐受力较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是接受过教育的人,有的虽然中途辍学,但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由于接受过教育,掌握一定的技术,从而对职业的期望也比较高,加上接触了新型社会文化,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而言,他们对工作的耐受力相对低一些。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 1

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

新生代农民工之现状

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与问题的调查感想 ——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如果要问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劳动力,在广袤的中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的资源,然而伴随着近几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频频出现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日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在乡村适应和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双重障碍和困境;他们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农民工”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兄弟奔波于城市谋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农民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群体,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而又对经济与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影响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以下六大问题: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五、对精

【高考作文模拟】“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解析、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解析、导写及范文 一、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的爱国斗志。 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作为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步骤 1、速读纵观材料 阅读材料内容,判断材料“论题”。 2、划出关键词句 情境区域:划出材料关键词句 任务区域:划出限定显隐条件 3、解读材料内涵 根据材料关键词句提取内涵 4、找寻材料关联 根据内涵,找寻材料间关联。 三、区域信息切分

▲情境区域 1、时代特征:“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 2、三个问题内涵 ①你是中国人吗? 解读:同宗同族同源自我认同和民族自信 ②你爱中国吗? 解读:个体与国家同理心,心怀家国。 ③你愿意中国好吗? 解读:个体有使命、责任、担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共同体。 ▲任务区域 1、写作背景:“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 2、写作身份: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 3、写作论题: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4、写作“引”“析”:结合以上材料 5、写作文体: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6、常规条件: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作文解析 1、探讨青年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责任、担当和使命,合乎时代主题。 抗战年代,青年的责任使命是救亡图存,青年的目标任务是在危急存亡之际,振奋爱国斗志,驱赶外敌,拯救旧中国,建立新中国。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作者:李建华郭青[2011-05-16 08:21:12 ] 本篇文章被330人阅读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7238669.html,/detailInfo.jsp?id=96545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开始,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已逐步占据农民工群体的多数,由于其行为特征与上一代存在差异而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这个说法。 总体看来,目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多是从代际角度出发,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2010)将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新生代农民

比率最大,为41. 4%,而第一代农民工从事这一行业的只有16. 9% ;同时,第二代农民工从事建筑、社区服务等工作的比例要低于第一代农民工。此外,因为职业期望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跳槽率”普遍偏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0. 45次,远高于上一代农民工的平均水平。 (三)思想活跃,公平意识、公民意识、维权意识强 上一代农民工因为有农村生活做比较,对于迁入地对他们的不公往往能无奈地承受,对在外打工的艰苦生活也都有较强的耐受力。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相对较好,对生活满意程度参照的主要是城市生活,缺少父辈的那种满足感。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劳动报酬外,他们较重视安全、维权等这些关乎生活质量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政策理解水平和法律常识,往往具有更强的维权意识,要求对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给予充分保障和平等对待。而当其较多地体会到与迁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时,便会在心理上产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现代性培育,乡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乡村社会, 经济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无论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市民,还是返回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都至关重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先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就业不畅、报酬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社会歧视、教育培训缺乏等等。必须引起政府、城市社会、农村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创造条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 人的现代性是指人的现代生活中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与传统性相对应的,体现在人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概念。文化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市民化”信心得到强化。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普遍较高,并且触进新生代农民工“自信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以及个人效能感”等现代性素质的形成。 乡土依念情绪逐渐淡化,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绝大部分是从“校门”到“社会门”,没有务农经历,还有一部分是随父辈近城,本身就出生在城市,他们与乡村的联系已经仅仅维系于的家庭亲情,对农村土地,传统乡村文化没有留念,对城市现代化生活充满着强烈向往,这种“向往”是一种“向上”流动的渴求,本身就预示着一种现代性内涵,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乡土依念情结的淡化,来自于他们城镇流动中对城市现代生活的体验和深切的感受。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成长、生活、务工以及流动经历,有助于他们个人现代性的培养。流动以及因流动而获得的社会阅历能够帮助农民脱离土地的束缚,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加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性,尤其对异己事物的宽容性,降低他们的行为保守性和心理封闭性,并增加他们的自我依赖感和自我效能感。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状况是良性的,可以概括为:生存环境正逐步改善,工资待遇正逐步提高,社会不公现象不断减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民工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三低”,“三难”;低报酬、低福利、低保障,平等就业难,权利维护难,发展提升难,“三低”“三难”状况仍然困扰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全面发展和现代素质的培育。 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的因素很多,人的现代性作为文化以及思想观念层面的内容,经济收入与生存条件是它的基础和保障,这些基本的条件不能保证,现代性的培育。实现与全面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一直以来,农民工的收入报酬超低,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过长,劳动环境恶劣,非正规就业造成的权利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基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 经济1103班张菁指导教师潘晔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农民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发展状况的相关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社会关注焦点,但根据我的阅读及资料查找中,我发现社会很少具体的对某个单独的农民工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相关深入的调查,再且,对于本身也是90后的自己,我的家乡也有许多早已走入社会工作的同学,在平常的联系与交流中,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多少有个大概的了解,由此,我产生了对他们这个群体做一个严肃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了解的想法。以下是我在假期的调查中得出的相关结果,在呈现调查报告中,我将基于他们的基本信息来重点陈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生活风貌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我的建议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调查过程的相关处理: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信息、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以及维权方面。问卷总共分发了150份,实际回收67份,考虑到调查样本相对较小的局限而对调查分析有所影响的因素,本文在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以期达到一个对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状况的了解和对其存在的问题能提出相应有效地解决措施的目的。 摘要:90后进城务工青年作为现在的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群体将在农民工的队伍中处于不断壮大和上升的趋势,而对于目前经济的发展依旧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而非资本运转的中国来说,90后务工青年的发展与生活风貌将对城市发展及三农问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社会和政府都应对之进行深入了解和关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满足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需求,90后务工青年也应结合当下实际来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更好。 一、基本信息 1、调查区域的信息 三门坡镇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它的土地广袤而肥沃,土地面积119.2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4万人。目前全镇种植橡胶3.6万亩,荔枝8.3万亩,胡椒3200亩,槟榔9700亩,香蕉11000亩,各种瓜菜130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已初步具有基地化和规模化。另外,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镇人民带来了创新性的收入。且三门坡镇地处通往海口、三亚、文昌三叉路口上,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和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使三门坡镇成为琼山区南部较为繁荣的商贸和文化中心。这也为“回乡型”农民工在家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地和产业保证。而对于由于学业不佳放弃求学的90后的青年,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够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同时能见些世面、学些本领﹑谋求个人的发展,通过在城中的生活来更好的认识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另外在城市中打工也是比较受青年们心仪的交际和求偶的方式。当然,不排除由于家庭困难而被迫过早的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的90后青年,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致使年轻的他们离开家乡,离开校园,走进城市打工,通过调查,我发现在不同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有着相似的工作生活感受和需

以匠心托起中国梦

《以“匠心”托起中国梦》 杨彦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匠心”托起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对于每一个奉献在普通岗位的工作者来说,字字指点人心、催人奋进。今后“工匠精神”将成为众多行业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它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以质取胜的崭新时代。 粟田梅,国家级非遗侗锦技艺传承人,党的十九大代表,侗寨里最美的“工匠”。在艰苦的条件下,她非但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在巨大压力下硬生生把侗锦系列编织工序和技术传承了40余年。把无人问津的“侗锦”,织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的小乡村里,织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在落后的织锦技艺的基础上,改良织锦工艺,融入现代化元素,大胆创新。只见一件件做工精美,色彩艳丽的侗锦衣裳,远销海内外,吸引了一大批外商来投资,带动了侗乡的发展,如今的侗锦已经走俏。这背后少不了她的执著坚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话又说回来,其实对于我们中职生而言,学技能、打基础同样需要“匠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有“匠心”才能筑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步入职校已然快有两个春秋了,我们在感慨时间稍纵即逝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不久就要步入社会,你是否真的有收获?

当今社会,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技术人才极度缺乏是一大因素,大学毕业生确实不少,但他们缺乏动手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当今社会急需技术人才,现在不少打工族都选择了回炉学技术。 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对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纵观现在的就业市场,技术人才非常抢手,工作易找,待遇也好。科技迅猛发展,带动了整体市场行情的发展,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学好一门专业,很容易在大城市立足。学好了技术,积累了经验,自己创业也不是问题。不少同学都想着以后自己去创业,我们不甘于一辈子打工,想通过技术成就出彩的人生。于是我们来到职校,我们的人生转折点即将从此刻开始。 一名职中毕业生说:“来职中之前呐,我一直在外打工,既没学历,也没技能的我吃了不少苦头,尝到了非常多的辛酸。从职中毕业后,我自己有了技术,还积累了经验,我现在自己是老板了,不用再受别人的白眼。是职中给了我改变命运的能力,让我有底气,有能力去书写自己的人生,选择中职同样能够成就自己的彩虹人生,但此时也要不忘初心、戒骄戒躁,要相信只有“匠心”才能筑梦。”学好一门专业,告别打工生涯,成就技术人生,只要坚定初心,刻苦勤奋,不断进取,相信我们以后也能有所成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我们更应该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肩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以“匠心”托起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和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农民工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一般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所出生的,并在其具备劳动能力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他们是传统农民工在新阶段的体现、延续和发展。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的趋势,本文从概况入手,再从他们面临的问题给出建议,分析其贡献及地位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更深入的认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策:贡献地位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皮肤黝黑、扛蛇皮袋的农村汉子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生于“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逐

渐取代第一代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者的主体。 新生代进城务工者为国家经济、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他们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这类问题高度重视。强调让农业转移人口可以落户城镇.把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一个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发展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性位置上,足以见得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亟需解决的急迫性。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 新生代农民工指“80、90后”的进城务工者,占总体农民工的六成以上,约l亿人。这些人大部分是刚走出校园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说,他们对农业、土地、农民等并不是很熟悉,而且大多数都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由于他们的行为特征与上一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这个说法。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其中16--30岁的占61. 6%。 (二)新生代农民工在服务、制造等行业中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而在建筑业中却有所下降。 (三)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上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务工者中接受过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职业发展论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职业发展论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 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的不可忽略的群体。他们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研究发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三个方面,并就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作了论述。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就业能力 一、相关概念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及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的年龄在18-25周岁之间,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成长起来的农村年轻人开始涌入城市,相对于以前外出打工的老一代农民工,他们被称为“新生代民工”。 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首先,新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有知识,有思想,他们除对工资薪酬有要求外,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注重工作环境的文明与企业的人文关

怀。其次他们就业期望值高。他们不愿做苦力,想进大企业、学专长、搞管理、当白领,追求较好的工作环境,讲究体面。第三精神享受高。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要,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打工作为寻求进城的机遇和途径。最后工作耐受力低。虽然他们出生农村,但是和父辈相比,自幼生活条件好,从小娇生惯养,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 (一)微观个体因素。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 受教育水平、人口特征和个体适应能力。个体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就业机会影响较大,其中受教育水平排在第一位。文化程度越高,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越“体面”。受教育程度不仅局限于在学校中接受的知识,还包括掌握的工作技能。例如深圳市政府规定深圳高级技校毕业生可享受大专学历待遇,实践中用人单位也倾向于招收有特殊技能的技工。第二是人口特征。主要指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性别、个体品格和外部特征等。性别影响个体从事工作的性质,而个体品格和外部特征更易影响个体获取就业的机会。第三,个体适应能力。它是当前职业不稳定时代获取成功的关键。有较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员工职业发展更稳定和长久。总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 贾楠郭强 摘要:现代性是深刻冲击人类历史的现代文明变迁,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于现代性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有积极地适应和调整。同时,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现代性通过教育、传媒、城市生活的经历等途径渗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更接近于市民,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对工作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现代性的实现,还存在结构性的缺失,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横亘着许多刚性的制约因素。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都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这将影响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渗入;缺失 引言: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描写过现代性冲击下人类社会的状态:“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①通过马克思的描述可以看出,现代性是深刻冲击现代文明的人类历史的巨大变迁。“人类在这几百年里发生了以往历史时期的所有变化都不可比拟的全面彻底转变,而且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里面奔去,‘内置’国家还看不到走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②“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

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③ 现代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随着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来源于现代性对农民工的改造和影响,也来源于农民工对现代性的适应和反馈。农民工是一种职业和身份, 是社会对于进城打工农民群体的界定,这一概念结合了农民与工人,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可以说,农民工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现代性”的因素。虽然现代性的概念提出是基于西方社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现代性”概念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学术界对其界定、解释、探讨和论争也大多立足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作为方法论工具,“现代性”可以说明和解释其自身在中国的发轫与发展。①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多数学者认为外出流动和城市体验能够促进农民工现代性的形成。郭正林、周大鸣通过对一个外出务工为主的村落的剖析,认为对于不发达的村落社会,外出务工是农民体验工业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现代性程度的基本途径和动力。②周晓虹认为城市农民工的流动经历和城市体验,是一个普通农民完成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③蔡志海认为,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上逐步地转变为现代型,农民工的现代性在流动中产生。④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水平、相关制度安排等对农民工现代性实现的影响,王正中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可以在城市就业,但户口不能自由地迁入城市,不能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农民的现代性发展。⑤江立华认为,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隔离,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的社会角色转变、由依赖土地向不依赖土地的资源获取方式转变和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位置的转变,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尚未融入城市社会。⑥在这些研究之外,也有学者关注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1[1]的数量已经达到14533万人。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为“新生代农民工1[2]”,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已经成为制定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状况,国家统计局在常规的农民工监测调查1[3]的基础上,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1[4],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工作、生活状况、主观满意度和城市融入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3)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在“市民”和“农民”的身份认同中处于尴尬境地。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和结构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达到8487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 根据2009年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即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到58.4%。按照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533万人来推算,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8487万人。 从图1所示的人口金字塔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农村人口、农村从业劳动力和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的分布。与农村从业劳动力相比,外出农民工的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19%、25.3%和29.3%;而在外出农民工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8.4%、23.8%、13.1%和4.7%。也就是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 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义乌三地的进 城务工青年的走访调查,以数据分析、研究报告、访谈记录等形式呈现目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问题的了解和重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三 种居住形式。 第一种是在郊区工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杭州, 他们多数是从事服装厂业的工人,这一带的羽绒工业园较多;在温州,从事鞋服制造业的工人较多;在义乌,从事饰品制造业、伞业的较多,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多半是居住在由用工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第二种是在市区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这类进城务工 青年从事服务业者较多(如餐饮店服务员、洗碗工、发宣传单者等),在杭州和温州,多半是老板为他们提供集体住宿 的旧楼房,或自己与一同打工的同事老乡们合租旧楼房。在义乌,也是如此,但老板一般提供的是商品房,住宿条件较温州好一些。这和义乌市的经济开发模式有关。 第三种是无业游民,人群聚集在义乌市劳务市场一带,

常年以大街或商店门口为居住场所,此类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居民隔离程度较深。 一、住房的类型 调查中发现,租房(主要是集中在城郊)和单位宿舍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住房的绝大比例,能够自己购买房子的人数比例为2.60%。 (图4)住房类型 而无论是租房还是住在集体宿舍,新生代农民工周围所居住的人群都是与自己一同打工的同事或者老乡,务工青年的聚居区与城市中的富人区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这两个群体社会、经济关系相隔离的重要屏障和表现形式。 二、住房租金

据统计显示,浙江省务工青年的月工资平均为2297.22元,住房支出为237.56元(包括租金、水电费支出等),居住于单位宿舍的工人则不需要支付费用。可见当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好,青年农民工们普遍表示与居住条件相较而言,他们更加看重工作待遇和职业环境。 三、居住条件 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居住场所通常为城郊结合部的偏远地区或是市区中较为贫困、缺少管理的旧楼房,居住设施较为简陋。由居住状况、条件而带来的在城市中具有的“身份象征”意义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造成某种阻碍。对比较为强烈的两种生活方式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造成了某种负面影响。而对于城市中的人们则是习惯了这种优越感,自觉地将自己和农民工人群隔离开来。 表3 居住条件

谈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谈新生代农民工 【摘要】本文以80、90年代的农民工为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农民工心理情绪、婚恋、社会保障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字】农民工和谐社会问题解决途径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年龄在16岁——28岁,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村人口”。他们大多是一毕业就进入城市务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大多未婚,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农村社会生活日渐脱离,而对城市生活则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1】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 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其实新生代民工与上代农民工的区别远不止这些,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需求、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与上代农民工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2】: 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新生代民工普遍受到过相对规范的教育,许多人都已初中毕业,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高中学业,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所以,与上一代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多数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更多的人接受了职业培训。另外,新生代民工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较好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受到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报刊、广播和影视的影响,接受了多元化的开放价值观,他们的行为、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现代化了。这不仅使得他

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来为自己服务。 2.消费观念更加开放。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城打工,或是从小跟随着打工的父辈在城市成长。也正因为如此,城市人的消费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影响很大。 3.生活目标明显转移。 生活目标上,老一代农民工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十分记挂,终归要回农村去。而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甚至出生在城市,没有什么务农经历,因而他们没有父辈那么强烈的乡土情结。比起父辈,他们更希望留在城市中生活,对于城市的依赖感和归属感要远远大于农村。 4.生活方式差别显著。 从生活方式的变化看,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娱乐活动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农民工从小接触的多是城市的大众文化,他们和城里同代人的差距相对较小,日常穿着、谈吐以及生活习惯基本都与城里人一样。受城市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的影响,他们也像城市人一样重视享受生活【3】。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 1.身份认同的双重边缘化——被农村边缘化、被城市边缘化【3】。 英诺唯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方面, 城乡二元结构的削弱使得农民工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另一方面, 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又阻碍政府对其身份的制度认同, 于是角色转换与身份转换的背离使得农民工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 形成“新二元结构”和自我隔离, 难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