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艺博专项申请书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申请单位:
联合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Email:
摘要数字北京艺术博物馆(简称数字艺博”是以确定馆藏文物数量、提高文物管理水平为基础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文物基础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数字化基础工程。
通过数字艺博项目,将北京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物数字化展示、保护与交流的专业平台,一个集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数字博物馆,成为北京市乃至全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物管理机构。
1 项目背景
1.1艺博介绍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明清宝刹万寿寺内。
万寿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 年),是皇家专用庙宇,历经康熙,乾隆,光绪皇帝几次大规模翻修,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其总分为东中西三路,共占地50余亩,有“京西小故宫”之美誉。
北京艺术博物馆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八万余件,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
北京艺术博物馆日常主要提供三类展览服务,首先是体现其“博物馆”属性的馆藏文物展示,艺术博物馆定期举行各种主题的古代文物展,例如《天地之灵—商周玉器珍品展》、《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吉祥物语—中华名族艺术珍品展》等;其次是体现其
“艺术”属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例如《传灯者—冯耀午佛教人物造像展》、《翰墨情缘—张翁图书法作品展》、《在路上—郭大公纪行摄影展》等;最后还包括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万寿寺的保护及对外展示。
万寿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将皇家行宫与寺庙结合的建筑群体,寺内建筑雕梁画栋、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1.2存在的问题北京艺术博物馆在响应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树立人文北京理念,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是一个合格的文物保护者,艺术传播者,和历史文化教育者。
但是我们在回顾以往的工作经历,总结工作经验时,也发现我们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2.1 馆藏文物未能全部展出受制于万寿古寺布局,艺博能够提供正常展出的场地非常有限,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更多的文物,只能通过缩短展览时间来完成,在展览时间和展览数量两个方面之间,只能取其一,这样导致了艺博不能向参观者充分的展示馆藏珍贵文物,更不能将馆藏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参观者。
很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包括很多从国外来的的参观者想一睹艺博馆藏文物,但是很多情况下参观者来到艺博时他们想看的文物展示已经结束,参观者与文物最终未能一见,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
这样的艺博空有一身宝藏,却受制于时空限制,不能向世人展出。
这些限制,已经严重制约了艺博未来的发展,这样的艺博,更像是一个搜藏、管理文物的“仓库”,而不是一个“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的博物馆。
我们作为管理者,眼睁睁看着那些凝聚了古人千百年智慧和辛勤汗水的文化瑰宝,被封存在一个个暗房里,不见天日,内心感到十分的惶恐和不安。
1.
2.2文物研究欲入无门博物馆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公众、学术界研究古代社会、人文、历史等提供必要的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护文物,又要把文物提供给人反复查阅研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我们选择保护文物,那么对于学术研究的支持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学术界能接触到的文物数量、质量、接触研究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接下来对文物的研究也是困难重重,传播、发扬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将文物提供给公众、学术界研究,不管怎样小心怎样保护,都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文物损坏的情况,破坏再修复,再修复再破坏,这样持续下去,后果实在难以想象,怎样破解这对矛盾,是我们正在努力和探索的地方。
1.
2.3文物承载的文化未能传达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情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当我们想通过现有手段向参观者传播这些文化内涵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感到力不从心。
首先是展示手段的匮乏,北京艺术博物馆已有的展示手段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媒体形式,这些展示方式对于参观者了解文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只能让参观者对文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流于表面,远不能达到让参观者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目的,更不用说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其次是展示时间的限制,艺博每周开放六天,每天开放八小时,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工作日由于上班没有时间来艺博,与艺博的接触只有周末两天共计十六个小时,这意味着我们所展出的文物,一周只有这么短短的十六个小时能够面对观众和游客,然后它们就被封存了,能再次出展的机会遥遥无期,这是文物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最后是覆盖范围的限制,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对于北京本地市民来说,可以乘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来参观,但是对于外地游客,来北京艺术博物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交通和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从客观上也限制了文物展示的覆盖人口数量,我们非常需要一个突破口,能让北京艺术博物馆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知道,这样它所含有的文化内涵,它的故事才能被更广泛的传播。
1.
2.4宣传不足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很多有意义的展览,但是由于宣传手段的单一,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知道了解这些展览的具体信息。
我们除了可以在其它兄弟博物馆单位发布一下展览信息,或者请电台来做一些相关报道等等,就只剩下传统的人工海报的宣传方式。
虽然我们开通了北京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但是微博只是一种有新闻传播属性的社交工具,艺博官方微博与关注者之间保持的是一种较弱的沟通关系,通过微博所发出的信息可能淹没在关注者众多的信息流之中,所以这些信息不能全部的传达给关注者,这些都是微博及其属性决定的,微博这种传播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展览宣传力度小、覆盖面积小等问题。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数字时代,这个时代有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有层出不穷的宣传方式,我们渴望:
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掌握这些宣传方式,把北京艺术博物馆更好、更广泛的呈现给观众。
1.
2.5沟通手段落后很多参观者来到艺博参观后,感触颇深,会在每个场馆的留言簿上写
下自己的感受,这些感受大多是对艺博展览文物和艺术作品的一些赞叹,一些参观者自己的感悟,这些文字传达出了游客对这些文物的喜爱之
情,也是我们、艺术家和参观者最主要的沟通方式,部分游客也会提一些意见给我们,这些意见我们都会相当重视,时常统计、反馈。
这么做存在的问题是:
虽然参观者通过留言簿与博物馆实现了沟通,但这些沟通并不是及时的,参观者在书写
留言簿时,面对是一张白纸,白纸不会说话,也不能解答参观者的问题,当我们把这些收集的问题反馈给参观者时,参观者已经离开了博物馆。
这种沟通是一种参观者单方面的诉说,而我们没有回应的沟通,是不完善的、不成功的
沟通。
有部分参观者的意见有失偏颇,他们对博物馆的部分规定非常不理解,表现出一部分抵
触情绪,也给博物馆增加了一些管理难度,可以看出我们和参观者沟通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3 数字技术对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意义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
程,数字化浪潮为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次大规模数字化转移的契机,人类进入了一个不同于“实物文明”、“书写文明”的数字化信息时代,肩负着负责传递历史发展信息使命的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