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

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0。2m)、浅层土壤(0.2m~0。6m)和深层土壤(0。6m~)。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在环境调查

判定污染物种类和初步探明污染程度、范围阶段,一般在3m深度以内时,每个样品的采样分层间隔为0。5m。

3、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4、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6、样品重量

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如果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7、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中,然后再用一个塑料袋套上,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具一张。

四分法采样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