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行业发展规划

不锈钢行业发展规划
不锈钢行业发展规划

不锈钢行业发展规划

中国不锈钢产量占世界比重大幅提高,由2005年的13%提高到

2017年的53.6%,成为不锈钢生产大国。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发

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达4808.1万吨。分地区看,欧洲同比增长了约1.3%至737.7万吨,占比15.34%;美国同比增长了11.0%至275.4万吨;中国大陆同比增长了约4.7%至2577.4万吨,不

含中国大陆、韩国、印尼的亚洲(主要是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等)

同比增长了约4.5%至803万吨,巴西、俄罗斯、南非、韩国、印尼合

计同比增长了约22.0%至414.6万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

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规划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

大联合重组、淘汰落后力度,走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产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章发展原则

1、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承接,推动龙头项目落地和关联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集群,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2、需求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3、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4、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第三章产业背景分析

中国不锈钢产量占世界比重大幅提高,由2005年的13%提高到

2017年的53.6%,成为不锈钢生产大国。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发

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达4808.1万吨。分地区看,欧洲同比增长了约1.3%至737.7万吨,占比15.34%;美国同比增长了11.0%至275.4万吨;中国大陆同比增长了约4.7%至2577.4万吨,不

含中国大陆、韩国、印尼的亚洲(主要是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等)

同比增长了约4.5%至803万吨,巴西、俄罗斯、南非、韩国、印尼合

计同比增长了约22.0%至414.6万吨。

中国不锈钢产业已形成七大集群,分别是山西、山东、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广西不锈钢产业集群。

山东:不锈钢餐厨制造品类较齐全,具有一定优势。

江苏:不锈钢产品丰富,市场物流体系发达,有共同的区域品牌。

上海:以宝钢为首,实力雄厚,技术领先。

浙江:民营企业众多,产业链较为完善

广东:不锈钢日用制品产量全国居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广西:靠近市场端,集中在北海、梧州等地

1.产业规模

(1)总体产量

近年来,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保持髙速增长,从2011年的1409.1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2670.68万吨。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不锈钢粗钢产量同比增加93.31万吨,增长了3.62%。

(2)我国不锈钢粗钢按材质分类产量分析

根据不锈钢材质分类,不锈钢粗钢市场中Cr-Ni钢(300系)不锈钢产品占主导地位,Cr-Mn钢(200系,包括部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Cr钢(400系)产品位居其次,双相不锈钢占比较小。以各系列粗钢产量的所占比重看,Cr-Ni钢(300系)由于用途广泛,2018年,其产量占不锈钢粗钢产量的48.0%。Cr-Mn钢(200系)产量占比平均约为30.9%。Cr钢(400系)产量占比为20.5%。

主要不锈钢产品种类中,双相不锈钢产量增长最快。2018年,中国双相不锈钢产量达到160660吨,同比增长36.54%,所占比例达

0.6%。

2018年,中国Cr-Ni钢(300系)产量为1282.07万吨,同比增加了10.0万吨,增长0.79%,所占份额为48.01%,同比降低了1.35个百分点;2018年,中国Cr钢(400系)产量为546.70万吨,同比

增加39.90万吨,增长了7.30%,所占份额为20.5%,同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

2018年,中国Cr-Mn钢(200系,包括部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产量825.85万吨,同比增加了37.53万吨,增长了4.54%,所占份额为30.92%,同比上升了0.34个百分点。

2、不锈钢进出口情况

2018年进口不锈钢185.29万吨,同比增加64.78万吨,增长53.76%;

出口不锈钢399.45万吨,同比增加5.27万吨,增长了1.34%。

3、不锈钢表观消费量

2018不锈钢表观消费量2132.36万吨,同比增加139.63万吨,增长7.01%。

第四章区域环境分析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实现生产总值xx亿元,增长xx%,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xx%、xx%和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就业、物价、收入三项指标表现较好,新增城镇就业xx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连续跑赢经济增速,有效保持了经济运行基

本面稳定。从机遇来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现

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等政策利好充

分释放,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大有可为。只要趋利避害、扬长

避短,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前景,取得更大

的成绩。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xx%;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xx%;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xx%,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建筑业增加值增长xx%;第三产

业增加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xx%

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控制目标。

当前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

地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准确把握有利条件、顺势而为,又要直面风险挑战、趋利避害。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

中曲折复苏,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先进机器人、3D打印

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

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北亚

地区等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

刻变化。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特征明显,经济长期向

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实施,将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新引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实施将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全面深化重点

领域改革将会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创造新的制度红利。同时,城乡

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全民

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

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为载体,加快实施全方位开放,调整对外贸

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全方

位开放新格局,成为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开发开放。配套完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

功能,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开放型经

济新的增长点。

第五章目标规划

紧抓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群建设机遇,初步形成完善的

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培育新业态。力争到xx年产值突

破xx亿元,增加值达到xx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xx%以上,成为区域新支柱产业。

本地培育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xx家以上,

力争xx家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积极打造产业新产品、新品牌,

力争形成xx个知名品牌。

第六章主要任务

(一)加强合作对接,协同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与xx有限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研究咨询机构在行业发展研究、产业政策研究、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重点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引入行

业龙头企业和战略合作者;为区域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提供

支持帮助,协同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二)构建创新产业链条

探索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企业为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形

成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提高原始创新

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区域“孵

化器”和产业“加速器”。建立各种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协同创

新研究实体。

(三)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以产业发展重点为主线,以产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遵从弥补

短缺、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项

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特色优势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牵引和辐射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和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条,向产业链的终端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同时,借

助大企业的引进加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有效输入和品牌嫁接,实现

技术进步、管理提升、资源有效利用、产业链整合等要素的优化组合。

(四)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

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五)加强组织协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