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含的:自然性,有人类界定,相对性,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的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的概念。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与区别:前者指人类周围所有客观存在的自然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后者则是从人类能够利用以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些要素存在的价值。
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丰度或者克拉克值成一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探明储量受以下因素:利润要求,勘探政策,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需求水平,开采成本,资源产品的价格,替代品的可得性。
条件储量:已查明,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产资源藏量。影响条件储量的因素:经济可行性——技术革新、政治力量——政府的导向、市场力量——资源价格的变化(特尔非法)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
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设想:即应把资源利用限制在不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而使资源生产力得以长期维持的水平上,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持续能力吸收能力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绝对稀缺: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性。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上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均匀而造成的局部稀缺。
自然资源从本质上说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大,类型多。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禀赋欠佳,资源潜力可观。
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影响成指数增长。
相对稀缺的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的欠缺。地区性资源稀缺的原因: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地缘政治,贫困。
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能量的联系,生产力,
动态及管理。
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效益有: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熵: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当任何过程中所有的贡献因子均被考虑时,熵总是增加的,而且是一种单方向的不可逆过程。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月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的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有规则的运动状态。
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大道某一特定阀值时,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可以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下的新的有序结构。环境阻抗:又称限制因素,一切妨碍物种实现其全部种群增长潜力的环境要素。(食物供应,气候,疾病,异种捕食)
五种捕食模式和社会形态:狩猎—采集社会,粗耕农业社会,畜牧业社会,精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前三种模式的共同适应机制:低能源消耗,人口控制,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自然组织,自给自足、互惠和和平主义。
当代适应策略研究:1需要适应的资源性质和环境变化性质,2受资源环境变化干扰的人类社会系统自身特征,明确其影响适应策略的性质3适应行为和策略。生态系统管理涉及:运用制度,行政方法,科学方法。
生态系统管理区别于传统资源管理之处,在于后者专注于资源的操控和收获,人类在其中起控制作用,而生态系统管理则关心保护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或自然状态,商品价值变为第二位的副产品,费城类似于“利息”之于“本金”的关系。全球变暖原因?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加上其他自然资源利用活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特地利用变化导致地表覆盖被变化,改变了地表放射率,影响辐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
全球变暖的效应:大气圈保持水汽的能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能导致全球变湿。农业生产变化,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气候变对农业资源利用的影响:对农业地理影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大气中化学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和温室效应导致的农业气候条件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农业地理。
边际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加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
生态占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实际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项标准化全球公顷的转化是通过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一个地区的生产潜力小于生态占用时就出现生态赤字,用生态潜力减去生态占用的差数来度量,生态潜力大于生态占用时,则产生生态盈余,用生态潜力减去生态占用的余数来度量。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超过了其自然资源的生态容量,要满足该地区人口出现有生活水平下的消费需求,或需要从地区外进口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态占用,或需要通过国度消费自然资源来弥补当前资源供
给量的不足。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不可持续的程度可用生态赤字来衡量。相反,生态盈余表明该地区的生态潜力足以支持自然资源的消费,地区内自然资源的供给流大于消费需求量,地区自然资源总量有可能增加,生态容量有望扩大,该地区自然资源消费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程度用生态盈余来衡量。区域的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生态影响。
生态占用核算:综合法和成分法。
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物质流核算,能值分析及环境分析一体化核算体系。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就是将环境和资源账户作为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的卫星账户,并与之对接而成一体化合算。核心账户是货币账户。环境账户和资源装护士实物型账户(真实储蓄是经济净储蓄和资源净产量、环境净产量之和)
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国名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和组织、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过程极其相互关系。一个国家的或地区的经济结果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社会制度,国民素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历史背景。
三种经济体系: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2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3资源生产和加工工业并重经济结构。
外界自然资源在经济上分为两类: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文化发展初期),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较高发展阶段)
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供给的基线水准取决于文化。
经济稀缺:当现行价格上的需求数量超过供给数量时。
发展中国家的平困稀缺原因在四个方面:稀缺;不确定性;福利分配;资源耗竭。(1)如果风险事件发生谁来承受不确定性代价及损失?在缺乏控制和规划的地方,可接受风险及谁承受风险的决定实际上是有生产者决定。在已建立规范机构的地方,大部分决策将采取控制着和被控制者之间讨价还价的形式,其中公众的偏好及信念只起很小的作用,只有在风险以成为显著政治问题的地区,个人的可接受性才会被纳入决策过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主要论点:
(1)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的数量和程度受生存活动对基础资源及有限的生物降解废弃物数量的影响;
(2)当经济发展加速,伴随着农业和其他资源开发的加强和工业化的崛起,资源消耗速率开始超过资源的再生速率,所产生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增加;
(3)在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产业结构向信息密集的产业和服务转变,加上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执法、更好的技术和更多的环境投入,造成环境退化现象逐步减缓和消失。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意义:如果总的经济增长确实对环境有益,那么就没有必要通过减缓世界经济增长来保护环境。然而,可以提出两大质疑:第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和经验数据是否相符?第二,即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在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