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琵琶行》的修辞艺术之美

2011级4班宋慧201102140423

摘要:《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白居易的经典传世之作,该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用词精巧,通俗易懂,又不失美感,十分符合现当代诗歌作家群体——新月派主张的“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诗中大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为诗歌之美锦上添花。本文主要分析《琵琶行》的修辞艺术之美。

关键词:借代比喻顶真互文设问映衬类叠错综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其中“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语言的艺术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这说明了形式对内容的重要影响。修辞作为表达内容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是为了片面地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琵琶女,引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遂作《琵琶行》,留下传世名篇。诗歌用词精巧,通俗易懂,大量运用修辞手法,使诗歌内外兼修,形式与意蕴兼备。下面将逐一例举、分析本文中的修辞艺术。

一、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修辞手法,借代也叫“换名”。在文中,例如:“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两句,作者以“管弦”“丝竹”借代音乐;“妆成每被秋娘妒”,“秋娘”借代歌妓或者美女,“秋月春风等闲度”,“秋月春风”借代良辰美景,“门前冷落车马稀”,“车马”借代豪客等等,不胜枚举。在借代的五种基本类型中,作者多用具体代抽象,如以“管弦”“丝竹”代音乐。作者利用上述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样的换名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了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二、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比喻也叫“譬喻”。以“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基本形式。《琵琶行》主要运用了下列三种形式。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为:像、如、似、仿佛、犹如等喻意明显的词。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将大弦的铿锵有力比作急雨,

将小弦的低缓比作耳畔的悄悄话,形象鲜明地突出的大弦与小弦的特点;“四弦一声如裂帛”,将四弦一声比作裂帛之声,突出音乐声的戛然而止,给人心灵的震颤;“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将琵琶声比作仙乐,形象地展示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几句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喻词“如”,将本文中抽象的乐声具体化、形象化,直接外露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2、略喻

略喻也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但是把喻词省略了,改用逗号来代替。例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结合上文,“嘈嘈切切”指代指大弦和小弦的声音,这句诗将将大小弦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冰泉冷涩弦凝绝”,琴声放佛冬天的泉水被冻结一样缓慢。这两句诗没有喻词,直接在本句中作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重缓急。

3、借喻

借喻是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诗句,都是写琵琶声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却不见本体,作者直接将本体寓于喻体中,使诗句凝练、婉转。

作者采用上述三种比喻形式,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三、顶真

顶真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修辞手法,顶真也叫“联珠”。顶真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例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等诗句,作者利用顶真的手法,借助于邻近诗句的头尾蝉联,不断顶接出新的内容,环环紧扣,引人入胜,给人以形式别致、格调清新的感觉。诗歌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给人以流畅明快的快感。

四、互文

互文是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中,解释时要把上下两句的意思互相补足的修辞方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互文,文省而意存,要把上下两句或者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成一回事,一个意思。上下两句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中,诗人多次运用了该手法,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等诗句。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首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运用了该手法。而在《琵琶行》中,则较少,只体现在“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中,该句应该理

解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上船设宴。作者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经济简练,文意委婉幽深,收到了诗句精炼,意蕴犹在的效果。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应用较广,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做标题,启发读者思考;有的文章用设问作为某章、某段的开头或结尾,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该诗文中,诗人在“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三句诗中自问自答,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突出强调主人公此时的心境,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六、映衬

映衬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者相反的、或者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映衬也叫“衬托”。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基本类型。《琵琶行》中,这两种类型皆有。

1、正衬

正衬即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这《琵琶行》中,诗人以“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写琵琶女的才情,以此衬托自己被贬前的意气风发。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年老色衰、嫁人不幸的遭遇,再写到“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藉此与自己的被贬、失意造成正衬效果。引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2、反衬

反衬即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者相异的事物作陪衬。诗句“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与“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作对比,以琵琶女往昔的繁华欢乐与今朝的憔悴落寞作对比。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显得突出,才能得到充分的说明。正是有了琵琶女遭遇作陪衬,才凸显了诗人自己的失意和内心的苦闷。

七、类叠

类叠是同一个字词或是词句,接二连三地反复使用,叫做类叠修辞法。包括叠字、类字、叠句、类句四种。在《琵琶行》中,多处使用叠字,例如,“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弦弦掩抑声声思”,“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等诗句。瑟瑟、茫茫等叠字的使用加强了语势,造成了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刺激了读者的感官,加重了形象的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