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专业课程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施工总结

福建船政交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11项目一班113601143 许翔

在本学期我们在陈颖平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了基础工程施工这本书。本书共分为基坑降排水施工、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垫层施工、砌体工程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沉井工程施工、管道施工、涵洞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季节性地基基础施工等十二个部分。今天我重点介绍基坑降排水施工。

基坑降排水施工是指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基坑开挖前或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使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坑底始终保持干燥。其施工又可分为基坑降水与基坑排水两个措施。主要由人工实施,按其不同系统设置、吸水方法和原理的的不同,可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和管井井。基坑降排水也可以被分为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轻型井点降水法。

集水坑降水法

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应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坑。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7~0.8m,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保持低于挖土面0.8~1.0m,井壁可用竹、木等简易加固。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保持低于坑底1~2m,并铺设0.3m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间较长时将泥砂抽出,同时防止井底的土被搅动

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应根据现场土质条件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边坡坡面上如有局部渗出地下水时,应在渗水处设置过滤层,防止土粒流失,并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出坡面。

集水坑降水法由于设备简单和排水方便,采用较为普遍,宜用于粗粒土层(因为土粒不致被水流带走)

和渗水量小的粘性土。当土为细砂和粉砂时,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发生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坍塌、坑底凸起、给施工造成困难,此时应采用井点降水法。

当基坑挖到地下水位以下,又采用坑内抽水时,有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进基坑内,这种现象称为流砂。根据水在土中渗流的分析和实践经验可知,流砂的产生与动水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防治流砂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设法使动水压力方向向下;三是截断地下水流。主要措施为:水下挖土法、打板桩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抢挖法、地下连续墙法

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到坑底以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从根本上防止流砂发生。

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及电渗井点等,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综合选用。

轻型井点降水法

轻型井点法就是沿基坑的四周将许多直径较细的井点管埋入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相连接,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可将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及总管等。一:滤管是井点。设备的一个重要

部分。滤管的直径宜为38~50 mm,长度为1.0~ 1.5m,管壁上钻有直径为13~19 mm的按梅花状排列的滤孔,滤孔面积为滤管表面积的20%~25 %。滤管外包两层滤网(图1-43),内层细滤网一采用每厘米30~40眼的铜丝布或尼龙丝布,外层粗滤网采用每厘米5~10眼的塑料纱布为使水流畅通,避免滤孔淤塞影响水流进入滤管,在管壁与滤网间用小塑料管(或铁丝)绕成螺旋形将二者隔开。滤网的外面用带孔的薄铁管或粗铁丝网保护。滤管的上端与井点管连接,下端为一铸铁头。二:井点管宜采用直径为38~50 mm的钢管,其长度为5~7m,可整根或分节组成。井点管的上端用弯联管与总管相连。三:弯联管宜用透明塑料管(能随时看到井点管的工作情况)或橡胶软管。四:总管宜采用直径为100~127 mm的钢管,每节长度为4m,其上每隔0.8m或1.2m设计有下个与井点管连接的短接头。

轻型井点布置根据基坑大小与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确定。井点布置得

是否恰当,对井点使用效果影响较大。又分为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平面布置又分为单排布置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 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 时,一般可采用单排线

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其两端的延伸长度一般以不小于坑(槽)宽为宜。双排布置:基坑

宽度大于6m 或土质不良,则宜采用双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见下图);有时为了

施工需要,也可留出一段(地下水流下游方向)不封闭。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不宜小于0.7~1.0m ,以

防局部发生漏气。井点管间距应根据土质、降水深度、工程性质等按计算或经验确定,一般采用0.8~1.6m ,

靠近河流处与总管四角部位,井点应适当加密。

高程布置: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一般以不超过6m 为宜。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 (不包括滤管)可按

下式计算:

式中:H1——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 ; h ——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 1.0m ; i ——水力坡度,根据实测:环形井点为1/10,双排线状井点为1/7,单排线状井点为1/4; L ——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

根据上式算出的H 值+井点外露长度(200mm),如大于降水深度6m ,则应降低总管平台面标高以适

应降水深度要求。

当一层轻型井点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时,可根据土质情况,先用其他方法降水(如集水坑降水),然

后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或采用二层轻型井点,即挖去第一层井点所疏干

的土,然后再在底部装设第二层井点。

轻型井点的安装程序是按照设计计算的布置方案,先排放总管,在总管旁靠近基坑一侧开挖排水沟,

再埋设井点管,然后用弯联管把井点总管联接,最后安装抽水设备。

井水管的埋设可以利用冲水管冲孔,或钻孔后再将井点管沉放;也可以带套管的水冲法及振动水冲法

下沉。 轻型井点安装完毕后,需进行试抽,以便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有无漏气。轻型井点

使用时,一般应连续抽水,(特别是开始阶段)。抽水过程中,应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

匀,达到细水长流。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工作情况是否良

好的尺度,必须经常观察检查。

在抽水过程中,还应检查有无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触摸时,应有冬暖夏凉的感觉,

或从弯联管上的透明阀门)观察,如死井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冲洗或拔出重埋。为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可在影响半径内设观察孔

1H H h i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