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赏析

名楼赏析
名楼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最新范文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篇一: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南郊滇池畔,建于康熙二十九年。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滇池烟波浩渺,从西山俯瞰,大观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大观楼自建成后便成了省城第一名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寒士孙髯翁超凡脱俗,所撰写的大观楼长联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扬名天下。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幼时随父入滇,天资聪颖,年轻时参加童试,因不愿受其搜身之辱,便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终生为布衣。髯翁博学多识,却贫困潦倒一生,晚年只能靠卖卜为生。他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180字,就字数而言,并不是最长者,但就思想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的美誉实至名归。关于此联的艺术成就,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前人涉及较少,所以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长联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大观楼长联的语言特色 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一般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意在讽刺袁世凯,虽然上下联字数不等,却很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所以也被接受和广泛传诵。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要对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是要求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四是要求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值得玩味。 (一)长联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长联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之气势如虹,意境深远,为长联增色不少。 1.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长联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比如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联中就用神骏来比喻昆明东边的金马山;灵仪喻西面的碧鸡山;用蜿蜒来形容北面的长虫山;缟素喻南面的白鹤山。这样一来,就把滇池四周静态的山脉描写得活灵活现,再加上前边的看字,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立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吧:东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长虫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白鹤山如白鹤翱翔。此外,上联中还用蟹屿螺洲比喻滇池中沙洲的独特形状,用风鬟雾鬓比喻岸边摇曳多姿的垂柳。 2.排比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 长联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作者在描绘这些自然景物时,运用了空间排比的手法,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运用到句子中,构成排比句。汉习楼船,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千古名联诗词赏析

千古名联诗词赏析 佳联共赏 林则徐自题(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题(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自题(三) 应视国事为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曾国藩自题(一) 老老实实作人,知恩报恩;明明白白处事,敬德怀德。 曾国藩自题(二)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忧患亦畅天怀。 刘宗周自题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梁章钜自题 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听天和兴自浓。 孙星衍自题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包世臣自题 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 翁同□自题 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

周恩来自题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佚名述志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佚名自题 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 题蒋心馀宅内堂 彭元瑞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题居室 张应昌 扫地焚香,清福已具;粗衣淡饭,乐天不忧。 题居室 王氏 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 题居室 陆秀和 近市声喧,清风明月不用买;家贫客少,鸟语花香自可人。 题厅堂 处世无奇,唯忠唯恕;治家有道,克俭克勤。 题厅堂 不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域宽。 题书斋 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 题书斋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题书斋 奇书手不释;旧友心相知。 题书斋 陈白崖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题书斋 曾国藩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题宣南小园 乌尔衮木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一亩种菜,一亩栽花。 题厨房 寻常无异味;鲜洁即家珍。 题湖南抚署 但愿民安若堵(du);何妨署冷若水。 题河南法院 李石冰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已;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势,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赠林则徐 程恩泽 理事若作真书,绵密无间;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赠瞿秋白 何溱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心同怀视之。 赠林可达 姚琮 身安茅屋稳;心定菜根香。 赠沈宗瀚 蒋梦麟 学道,信道,乐道;识人,用人,容人。

滇池大观楼长联赏析

滇池大观楼长联赏析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7)缟素:指昆明南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4)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1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6)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17)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18)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19)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鉴赏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

古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意在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伤。起句严整对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显现出壮阔的境界。第二联以散调承之,由实入虚,文情跌宕。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楚转向豪迈。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感情。最末一联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又落入徐缓,然后终止,点出了“送”的主题。虽意识到羁旅的辛苦和离别的孤独,但没有伤感惆怅,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勉励,心境明朗,感情壮阔,体现诗人的气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为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赏析:作者用原题同唱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的开头便抒发感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中间二联写“惊新”,表面写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特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的原物候来写的,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处处“惊新”而处处怀乡。最后两句,“忽”字体现出意外,无意触到诗人的思想之痛更令人伤感,既点名归思又点出和意。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严密,字字锤炼。将思乡之情融入明秀的诗境之中,显得极为高华雄浑。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篇风格明朗刚健,具有“汉魏风骨”。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

大观楼长联 拼音版 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孙髯 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 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óu),把酒(b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ó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ó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 ù),宋(sò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énáng),伟(wěi)烈(liè)丰(fēng)功(gōng),费尽(fè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à)栋(dò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é)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òzhào),只(zhī)赢得(yíngdé)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译文: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

登岳阳楼·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登岳阳楼·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

为天下文化名楼。 【原文】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诗联赏析

名联鉴赏—— 北京颐和园绣漪桥联 刘伟 今天我带来的这幅联是去北京旅游时游览颐和园走到绣漪桥看到的。大家都知道楹联是我校的特色课程之一。5年来,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感兴趣,以至于走到哪只要看见联就会走过去细细品味。所以当走到绣漪桥时,听说这有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一幅联,我便把他记了下来。这幅联是“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鉴赏】 1.螺黛:螺子黛的简称,画眉毛的颜料,这里指颐和园中的万寿山。“一丸”则极其小。站在这绣漪桥上看山,只是“螺黛一丸”。把昆明湖比作“银盆”,也显然是对实景的缩小。碧岫:指青绿的山峰。从这里看座落在湖边的万寿山好象漂浮在湖水之上。“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这简直把颐和园盆景化了,显得小巧玲珑。 下联“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专写湖水之美。。“鳞纹”象鱼鳞一般的水纹。“千叠”是形容波纹细密,璧月:像璧玉一般的月亮。夜晚的昆明湖,那微微波动着的湖水在碧月的照应下闪着亮光。 从全联看,很注重色彩的描述,“螺黛”“银盆”“碧岫”“璧月”“金波”都是很有色彩的词语,这与颐和园的湖光色是一致的,也是很协调的。“浮”和“漾”两个动词用得很贴切,尤其是“浮”字化静为动,把静景“碧岫”写活了。 再说全联对仗工稳,这可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词性相对,结构形式相同,“螺黛”和“鳞纹”,两个偏正结构的词语相对,“一丸”和“千叠”,两个数量词相对,“银盆”和“璧月”,两个偏正结构的词语相对,而上下联又是分别由两个主谓结构的短语所组成。 二是平仄相对,上联是: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下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仅有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平仄不相对,这是可以平仄“不论”的。 以上是我对这幅联的理解。 注:叠:在古代是仄声。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 一、“天下第一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登岳阳楼杜甫选择、理解性默写

《登岳阳楼》杜甫选择题、默写及解析【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 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 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 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 1.答案:B【解析】A.“剽”读piāo, C.“与”读yǔ;D. “落”读luō。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2.答案:C【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3.答案:A【解析】B.月—夜;C.自—字;D.四—泗。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4.答案:A【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5.答案:C 【解析】C“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6.答案:C 【解析】C.“与全诗联系不紧”错,颈联是写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和杜甫的个人感触,感触是由景色引发,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所以颈联和前两联密切相关。颈联和尾联也是密切相关,个

大观楼长联拼音版翻译注释

大观楼长联拼音版翻译 注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观楼长联孙髯五(wǔ)百里(bǎilǐ)滇池(diānchí)奔(bēn)来(lái)眼底(yǎndǐ),披(pī)襟(jīn)岸(àn)帻(zé),喜(xǐ)茫茫(mángmáng)空阔(kōngkuò)无边(wúbiān)。看(kàn)东(dōng)骧(xiāng)神(shén)骏(jùn),西(xī)翥(zhù)灵(líng)仪(yí),北(běi)走(zǒu)蜿蜒(wānyán),南(nán)翔(xiáng)缟素(gǎosù)。高人(gāorén)韵(yùn)士(shì),何妨(h éfáng)选(xuǎn)胜(shèng)登临(dēnglín),趁(chèn)蟹(xiè)欤(yú)螺(luó)洲(zhōu),梳(shū)裹(guǒ)就(jiù)风(fēng)鬟(huán)雾(wù)鬓(bìn),更(gèng)频(pín)天(tiān)苇(wěi)地(dì),点缀(diǎnzhuì)些(xiē)翠(cuì)羽(yǔ)丹霞(dānxiá),莫(m ò)辜负(gūfù)四周(sìzhōu)香(xiāng)稻(dào),万顷(wànqǐng)晴(qíng)沙(shā), 九(jiǔ)夏(xià)芙蓉(fúróng),三春(sānchūn)杨柳(yángliǔ); 数千年(shùqiānnián)往事(wǎngshì)注(zhù)到(dào)心头(xīntóu),把酒(bǎjiǔ)临(lín)虚(xū),叹(tàn)滚滚(gǔngǔn)英雄(yīngxióng)谁(shuí)在(zài)?想(xiǎng)汉(hàn)习(xí)楼船(lóuchuán),唐(táng)标(biāo)铁(tiě)柱(zhù),宋(sòng)挥(huī)玉(yù)斧(fǔ),元(yuán)跨(kuà)革囊(génáng),伟(wěi)烈(liè)丰(fēng)功(gōng),费尽(fèijìn)移(yí)山(shān)心力(xīnlì),尽(jìn)珠帘(zhūlián)画(huà)栋(dòng),卷(juǎn)不及(bùjí)暮(mù)雨(yǔ)朝(cháo)云(yún),便(biàn)断(duàn)碣(jié)残(cán)碑(bēi),都(dōu)付与(fùyǔ)苍(cāng)烟(yān)落照(luòzhào),只(zhī)赢得(yíngdé)几(jī)杵(chǔ)疏(shū)钟(zhōng),半(bàn)江(jiāng)渔火(yúhu ǒ),两(liǎng)行(háng)秋(qiū)雁(yàn),一(yī)枕(zhěn)清(qīng)霜(shuāng)。 译文:

昆明大观楼长联鉴赏

昆明大观楼长联鉴赏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撰昆明大观楼联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帻即头巾。岸帻这是推高头巾。(4)骧:指马昂首奔驰。(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6)翥:即飞翔。(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此山也由此而得名。(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11)韵士:即诗人。(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17)丹霞:即红霞。(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孤负与辜负相通。(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22)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 (23)汉习楼船:据《史记·武帝纪》及《史记·平淮书》载云,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40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24)唐标铁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云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2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26)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云,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27)伟烈丰功:即丰功伟烈,指功业多而且伟大。(28)尽珠帘画栋: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尽:尽管之意。(29)卷不及暮雨朝云:卷即卷起。“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系王勃《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的化用。(30)断碣残碑:碣为圆形的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碣碑,经过风化雨蚀而断裂残破。(31)苍烟:暮色苍茫中的烟雾。(32)落照:落日时那昏暗的光线。(33)几杵疏钟:寺庙中那疏落的钟声。(34)一枕清霜:一觉醒来,遍地寒霜。(3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这副长联。(36)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的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长联注解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高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赏析-最新教育文档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王国维融会贯通了中国历代文论和西洋哲学、美学理论后,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拈出三组相对命题:“造境”与“写境”、“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写实家”与“理想家”。“主观之诗人”即“理想家”“造境”,“客观之诗人”即“写实家”“写境”。我们持此理论返视唐诗这个浩渺山系中对峙的两大主峰——李白诗和杜甫诗,当会发现二者的共通与歧异。为便于比较,我们捡出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旁及其他,解析归纳,淘洗出二人的诗风。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两首诗都是登岳阳楼的五律,但它们的物态层、形象层、生活

层、人性层、作者意识层、集体无意识层却各具特点。 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①李白此诗正是这样,开笔便写在岳阳楼上的所见然后是所闻所感。所见者,天岳之南、川、洞庭;所闻者,浪声、雁鸣、夏十二与我等人豪饮语;所感者,开阔、渺远的视野和胸襟。高张扬厉,夸饰铺排,意象繁复却不嫌冗杂,似醉后之语却又以能一贯之,字里行间无不弥漫着酒气,无不冲斥着豪气,大有“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之概,神完气足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却不同,首先拉长时间、记忆的线段,沉稳厚重地起笔,然后描写登临之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恢宏雄大。史料记载,洞庭湖广圆五百多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杜诗虽不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崇高(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但因寄寓了江山纷乱之事,又比孟诗来得凝重,来得有神。 透视李白、杜甫这两首诗,我们完全可以剥削出两个丰满而非扁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李诗一、二句深层处隐然可见一胸襟博大之人,唯其胸襟博大,方悠然而觉宇宙宽;三、四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点明登临前胸有块垒,睹物移情,被物感染;五、六句说不敢也不能辜负良辰美景,纵酒助兴;《唐诗鉴赏辞典》中何国治这样鉴赏七、八句:“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②如此看来,则全诗应是浑发着一股喜气、一股轻快了。我们以为不然。李白遇赦后是惊喜交加的,旋即放舟东下江夏,《早发白帝城》

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1、“汉习楼船”: 西汉时期,为消除匈奴的长期侵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在大夏国(今阿富汗)看到中国产的蜀布和筇(qióng)竹杖,据说是从身毒国(今印度)贩运去的,估计西南夷可通印度。汉武帝对此极为重视,派遣使者“四道并出”,以探求通往身毒国的道路。然而,当汉朝使者来到傍水而居的昆明族地区时,“昆明之属……辄杀略汉始,终莫能通”(《史记.西南夷列传》)。汉武帝一怒之下,决心以武力讨伐昆明,便征发因犯罪遭贬嫡的官吏在长安南开凿了一个周围四十里的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以象征洱海(一说滇池),演习水战,准备以武力打通通往印度的道路。司马迁在《史记.平淮准书>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乃大修昆明池,外观环之,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后来,汉武帝的讨伐之役因故未能付诸行动。但从此以后,历代封建帝王都将在京城修建的人工湖,沿袭称为“昆明池”。汉武帝用来演戏征战的楼船,虽然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但却为后世留下了“汉习楼船”这一著名的历史典故。 2、唐标铁柱 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北方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濞江畔。 3、宋挥玉斧 宋太祖赵匡胤不光能打天下,还是个超级古玩迷,他平时无论是上朝还是干别的,手里总不离一把“玉斧”,率军打到大渡河边,未敢渡河的典故,集中反映宋朝与大理国之间的关系,是宋王朝天生软弱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尔后进行统一战争。965年,宋王朝派遣王全斌进入四川,灭掉了后蜀国,统一了四川。对此,大理国立即派使臣送公文祝贺。982年,宋太宗令黎州(今天四川汉源)官吏在大渡

最新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

【篇一】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原文: 登岳阳楼⑴ 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译文编辑 注释: 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篇二】高二语文《登岳阳楼》赏析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篇三】高二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