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1)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所指的这场战争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小历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不正确。理由:美国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又一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在19

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通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2)小历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劳动力,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他们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量,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日本人不敢要求过那种心理压力较轻的生活,结果则被军国主义者引上一条牺牲累累、漫无止境的道路。

——摘编自本尼迦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成功改革”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明治维新。

(2)[答案示例]

观点:明治维新既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论述:明治维新时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但日本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社会等级制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结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实现富国强兵,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行列,但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成功改革”指的是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依据材料分析可知,该材料主要讲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因此提炼一个观点是明治维新既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论述:明治维新时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但日本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社会等级制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结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实现富国强兵,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行列,但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战前的美国,南北方的经济都有很大发展。北方的资产阶级为了扩大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但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劳动力。1862年,北方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废除奴隶制,奴隶成为自由人。

(1)材料中的“战前”指哪场战争前?写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和爆发标志。

(2)1862年,北方政府还颁布了哪部文献?它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标志是1861年4月南方挑起战争。

(2)《宅地法》;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战前的美国,南北方的经济都有很大发展。北方的资产阶级为了扩大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但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

前”指美国南北战争前;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所以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61年4月南方挑起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北方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它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4.日本从19世纪中期的落后封建小国发展成为今天的资本主义强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同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大力学习西方,毫不犹豫地采用当时来说堪称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铁路和轮船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的成果,聘请外国专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用了短短几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

——摘编自《大国崛起》(1)1868年日本开始了什么改革?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呈现什么特点?导致这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古代历史上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族人民愿望、促进民族交融的是哪一改革?

(改革:促进民族自救)

(3)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两国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答案】(1)改革:明治维新;特点:时间短,速度快;原因:采用西方最新技术,重视教育。(2)北魏孝文帝改革。(3)中国洋务运动,日本行明治维新。结果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其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大力学习西方,毫不犹豫地采用当时来说堪称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铁路和轮船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的成果,聘请外国专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用了短短几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资不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日本在1868年进行了明治维新。由“用了短短几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可知,日本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导致这一特点的原因有,采用西方最新技术,重视教育。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在494年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进行改革。因此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族人民愿望、促进了民族交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结果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其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指出:“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材料二列宁评价这场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就是使全国多年进行内战,遭到同任何战争分不开的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看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期间,林肯颁布了一个关于奴隶的法令引起巨大反响,它是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法令?(3)列宁为什么给予这场战争这么高的评价?

【答案】(1)南北两种经济形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两种经济形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一度失利,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扭转了战局,为北方胜利获得了充足的兵源。(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所以列宁给予这场战争这么高的评价。

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6.图片信息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1、2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人物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牛顿、达尔文

(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信息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牛顿,图二是达尔文。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注意从多方面分析原因,要把此题和近代社会联系起来,尽可能多的回答原因,这样才全面,如: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

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

(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答案】(1)美国,德国

(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

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材料二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以维尔纳?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统一后,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原因有普法战争胜利;军火军事、交通、机器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

(2)由材料二“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将鲁尔与洛林结合成为重要的煤钢基地。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德国工业领域中最强大的主导性部门。到1913年,德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金属生产国和最大的金属出口国。以维尔纳?

冯?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家利用电灯和电话等普及的契机,在19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大规模发展电气工业。到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中已有39家股份公司,电器制造业的规模在欧洲是最大的。德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抓住化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使自己在这一产业领域中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到1896年,德国已拥有了108家化工股份公司,总资本达到31329万马克”可以看出,德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是钢铁、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

(3)两则材料以德国为例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9.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

(1)当时工厂普遍采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18世纪中期的工厂与中世纪的手工工场有何不同?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展示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动力机器的应用?

材料三: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材料四:工业革命大量使用煤炭,由于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措施,煤燃烧时释放出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滚滚浓烟,使得天空、建筑物等都变成了一片黝黑。一批与化学工业密切相关的工厂,将工业污水和废弃物排入河中,造成河水黝黑、发臭,令人作呕。钢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森林大肆砍伐,使得大片森林不复存在。

——摘编自《环球时报》(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1)蒸汽机;采用大机器生产

(2)发电机;内燃机

(3)火车、轮船、汽车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条件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极大的推动了工厂的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当时工厂普遍采用的动力机器,18世纪中期,采用大机器生产成为工厂的主要生产手段,与中世纪的手工工场不同。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图一中展示的发明是电灯,它的动力机器是发电机,图二展示的汽车,是卡尔.本茨的发明,它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

(3)根据材料三“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火车、轮船、汽车等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工具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

(4)综合题干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图片信息, “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结合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总结材料的能力,同时思考科技的影响。

10.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材料一 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材料二观察图片

材料三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 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经60多年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伦敦雾霾是如何治理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华北地区雾霾严重,根据以上材料,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可以借鉴英国的哪些做法?

【答案】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可以借鉴英国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内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回答。

三、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和以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等方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期目标,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

——《高中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领导人。

(2)小历同学认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既显示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优势,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

(2)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小历说法正确,同意其观点。

12.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们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说历史)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材料二我们现在正用“……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名人评历史)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材料一、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计划”和“政策”分别指的是苏维埃俄国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

(2)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我们应该学习列宁的哪些品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苏联僵化的模式有什么特点?这种体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什么弊端?

【答案】(1)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二: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实事求是,有错则改,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等。

(3)经济上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经济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不受群众监督。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正用‘……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据材料一、材料二可知,我们应该学习列宁实事求是,有错则改,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等品质。

(3)根据材料三“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苏联僵化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经济上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存在的弊端是经济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不受群众监督。

13.家国情怀

史料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上述史料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布运动是印度国大党和甘地发动的群众性抵制英国纺织品运动,是1920—1922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号召印度人民家家户户开展和推广手工纺织、穿用土布,焚烧洋布,抵制英国纺织品;要求国大党领导人带头手纺,并以手纺一定数量的土布缴纳党费。通过提倡这一抵制手段来达到实现自产的目的。运动一度遍及全国,推动了印度民族工业发展,促进了印度人民爱国主义热忱的高涨。因此,体现了维护

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点睛】

易错点在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在印度引起了重大影响,但由于阶级局限性,反对暴力革命,对超出“非暴力”范围的群众斗争采取敌视谴责的态度,以至与英殖民当局妥协。所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印度的独立。

14.下图人物是 .

【答案】列宁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列宁。列宁在1917年11月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点睛】

解答图片问题的关键是识图,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平时学习时,需要注意对图片的识别。

15.(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1)分析图一,说明 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图二,说明 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答案】(1)持续增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第二位;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一可知,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由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图,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1925年,苏俄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可见,影响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由图二可知,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第二位,这主要得益于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工业国。

四、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17.观看下列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注:图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领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各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和敌国单独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此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图二: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仪式由美国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主持,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授降书上签字。美、英、中苏等盟国代表也分别在受降书上签字。至此,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日本正式授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1)上述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3)上述图文资料说明了什么?

【答案】(1)A

(2)可从宣言名称、签署时间、签署地点、签署国家、宣言内容、宣言意义、(投降)仪式时间、仪式地点、仪式主持、签字代表、投降国家、受降国家、仪式意义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

(3)可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取得了二战胜利的角度回答。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图一《联合国家宣言》局部、图二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都属于第一手资料,故选A。(2)依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我们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有据图一:《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于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参加;地点在华盛顿;宣言的内容是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各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和敌国单独停战议和;宣言发表的意义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据图二:日本投降仪式发

生在1945年9月2日;地点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仪式由美国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主持;签字代表是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授降书上签字;美、英、中苏等盟国代表也分别在受降书上签字;仪式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3)通过图一图二及文字资料的解读,说明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高了重要保障。

18.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军队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向法西斯军队展开全线反攻的?说出二战中反法西斯军队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的三件史实。

【答案】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消灭日本关东军。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军队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向法西斯军队展开全线反攻的,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消灭日本关东军,都是二战中反法西斯军队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的史实。

20.火是希望,使人类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火是绝望,因为它是那样的无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罪恶之火)

材料一:

(燎原之火)

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灾难之火)

材料三:

(发展之火)

材料四 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也是继韩国举办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后第二次在亚洲举办这次峰会。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中国历时150年建造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建筑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大火付之一炬的残迹。这场“大火”的放纵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说“一点小小的力量”是指什么?这点“小小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指什么事件?各自带来了什么影响?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如何应对?(5)结合上述材料与图片,谈谈你对“火”的认识。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萨拉热窝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经济全球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制度创新,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5)“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火,战火在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史实。

(1)此问考查的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根据图片学生可知是被大火烧毁的圆明园的断壁残垣。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并且洗劫了著名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然后将其付之一炬。充分体现了侵略者残暴的本质。

(2)此问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是力量非常弱,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之后又建立很多革命根据地,形成燎原之势。

(3)此问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一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图二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场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此问考查的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四中传递的信息“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二十四国参加说明这些国家在经济方面密切合作,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并且还要表达今后的做法。

(5)此问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综合性问题。通过材料一“火”火烧圆明园,给人类带来灾难。通过材料二“火”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得出“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五、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

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依据题干“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该“QQ群”有“散群”的危险,理由是: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脱欧”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组织的旗帜?该组织何时成立?

(2)该组织成立后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3)该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请举一事例说明。

【答案】(1)欧洲联盟;1993年

(2)欧盟成立后,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各国都可以使用欧元;欧盟各国的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欧盟各国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生活、学习;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答任何一点都可得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欧盟的旗帜,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