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奇妙的影子》教案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
教材分析: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影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不会在意到它的存在.只要孩子一注意,他们就会对影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幼儿对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和兴趣,在《纲要》中科学目标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先从人的影子出发,逐步过渡到对物和物的影子的探索。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纲要》指出:科学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教学重点:
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光、物体、影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射灯、手电筒。彩色的塑料瓶、卡纸卡通动物模型,葫芦、有机玻璃等操作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影子舞》
1.这是一种舞蹈,和我们平常看到的舞蹈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人是黑黑的?用影子演的舞,那叫什么舞呢?《影子舞》
2.生活中你见过影子吗?在哪儿见过?——今天我们就走进《奇妙的影子》
二、寻找影子
1.我们教室里有影子吗?你在哪儿看到了?
2.拉上窗帘,现在我们的桌子有影子吗?怎样看不到它的影子呢?怎样才能看到它的影子呢?
3.制造光:你看到了谁的影子?说一说。为什么有影子的东西多了?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有光有物体就有影子!影子是黑黑的!
三、制造并感知影子
(一)制造影子。
1.你能不能制造影子?你能制造谁的影子呢?老师准备了如下器械(玻璃片红塑料袋葫芦动物模型卡片苹果小树苗)操作谈谈你发现了什么?——葫芦等等。
2.这些物体为什么有影子呢?物体将光挡住了,便产生了影子。玻璃,教师自己操作——透明的物体便没有影子!或影子比较弱!
(二)感知影子的大与小汇报自己的发现?有时候影子大,有时候影子小。操作实验!“光离物体越近,影子越大;光离物体越远,影子越小”
(三)感知影子的变色看老师带来了多种颜色的瓶子,我们看一下它们的影子好吗?发现了什么?皮影戏——京剧变脸也是我们的国粹!还发明了电影!
四、表现影子
1.影子在生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说一说。
2.正是人们发现了光、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发明了许多的东西!发明:日晷、老电影、投影仪。
五、活动延伸手影游戏:回家后和父母玩一玩手影游戏,制造影子。
反思:
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活动开始,我以手影游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 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向幼儿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弊端,可惜的是孩子们这方面的经验特别匮乏。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
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