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打印版硬笔描红

王羲之圣教序打印版硬笔描红
王羲之圣教序打印版硬笔描红

简谈《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印本(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436340.html, 简谈《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印本(三)作者:鲁大东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2013年第01期 翻了翻这两年来写的书评,吓一跳,主要是震惊于前面的鄙陋和无知。人的眼界是有限的,这两年来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看到的字帖太少。举个例子:上一期谈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藏本,认为黑白印本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的胶印本为最佳,应该没有更好的了。结果发了稿就在旧书肆买到1987年日本NHK学园发行、藤原印刷株式会社印制的《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当时陕西省博物馆和陕西人民出版社供稿的非卖品。(见图1)纸张和印刷质量犹胜于前者。 还有一个发现是本来想要写成简述,后来就越来越琐碎和自说自话,背离了书评的初衷,这使我几乎失去了继续连载下去的信心,是时候告一段落了。 然而终于还是厚着脸皮再写一段,起码把《集王圣教序》交代得差不多才行。 谈一下日本的藏本和印本。 前两期我一直在强调《集王圣教序》宋拓本的存世数量无敌,这从大名鼎鼎的三井文库的收藏就可以体现出来,根据1998年日本便利堂出版的《三井文库别馆藏品图录:听冰阁旧藏碑拓名帖撰》和公开的《三井文库别馆收藏拓本目录》(见图2),光其所藏的《集王圣教序》宋拓本(包括一个所谓的五代拓本)就达到13本之多,令人发指。 二玄社划时代的彩印字帖“原色法帖选”系列,出过两本《集王圣教序》:一本是第3册,昭和六十年(公元1985年)初版,用的却不是三井文库的藏本,而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朱卧庵本”,来自高岛菊次郎的旧藏。这个乌金拓本印得清晰洁净,一颗颗朱红印章颇为醒目。(见图3)另一本是第二批的第39册,这次用的是三井文库的王铎、刘铁云(鹗)藏 本,也称为内库藏北宋本,就拓本的质量而言,虽然笔画比朱卧庵本细一点,但锋芒毕露,使转清晰,对临摹更有帮助。(见图4) 刘铁云本民国时有正书局的有石印本,印刷自然与彩印本有霄壤之别。(见图5)二玄社本国内也有翻印,稍好的是西泠印社的《王羲之书法全集》第八卷,纸张厚,不反光,只不过为了开本的方便,每页五行改作四行。 早在1959年,二玄社的“书迹名品丛刊”系列就出过质量不差的《集王圣教序》,用的是崇恩的另一个墨皇本,南宋拓。(见图6) 三井文库黑白印本,发行量最大,也是被大陆翻印最多的,是1987年二玄社“中国法书选”第16册,选用的是王澍跋北宋松烟拓本,笔画清晰挺劲。(见图7)在流入日本之前,这个本子商务印书馆1927年曾经用珂罗版印过,起名《宋拓第一圣教序》,黄葆戉题签。这个

小学生75首必背古诗字帖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学田字格字帖

小学必背唐代古诗1 《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古朗月行》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鹿柴》王维 (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 林,复照青苔上。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5 《池上》白居易(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悯农》(其)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悯农》(其)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粒粒皆辛苦。 8《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 《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 《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 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5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 《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7 《塞下曲》卢纶(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 )逐,大雪满弓刀。 18 《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9 《芙蓉楼送辛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

一般从楷书练起,用欧阳询的字帖比较多,一般都是《九成宫碑》,因为欧体字不像柳体,颜体字的笔画那么复杂,欧体字很简洁 我的教学方案是初学楷书者临摹褚遂良的楷书,他的《雁塔圣教序》《阴府经》《倪宽赞》都不错,要反复临摹,写的时候要有一个目的,就是写到越像越好,打牢你楷书的基本功,同时可以把王羲之的行书结合着一起临摹,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王羲之的《圣教序》《传本墨迹》《十七帖》,这些字帖都是打基础的,所以一定要认真的临摹,写的时候尽量写到原大或略大一点也可以,不过你最好是找一个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你会少走许多弯路 初学者练习书法应先练楷体,建议练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礼》练习书法要持之以恒、 一般选择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都可以,你去书店看看,自己喜欢他们仨哪个书法家的字。器材么,笔墨纸砚、画毡就差不多了。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洁净,结构精严,对后世影响很大。欧书《皇甫君碑》最足以代表欧书险劲的风格,而且是已印行的欧体字中最清晰、神气最完足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朴厚凝重而又挺拔劲健,结体平稳中追求险峻。梁对欧字极为推崇,说:“写透

欧书,碑版皆可书矣。”清朝杨守敬说:“欧阳信本之醴泉铭,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人无异议。”初学者学此二碑,可避免结构松散的毛病。 中唐书家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多用方笔,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富于立体感,结构方整严谨,宜于初学。颜真卿晚年某些作品笔画丰满雄强,结体宽舒,往往追求天真烂漫,返朴归真的意趣,初学易失于臃肿丑怪,不宜作为入门途径。 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有如铮铮铁骨,结体中心紧聚,四外舒展,学之能够得到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结构。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书法培训之一) 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经常问:初学书法要练什么帖?选什么帖练字,这涉及到选帖原则与个人性格差异(也兼及个人欣赏的心理差异)的问题。 先说选帖原则。为什么多数人主张学书从欧、颜、柳、赵诸家入手呢?这是因为楷法成熟于唐,欧颜诸家是唐代楷书大师。而“赵”虽处元代,但他把不易学的二王体加以改造,使之通俗化了,所以欲学柔美一路书法,从’‘赵”入手较易。此外·倡导先学“颜”的理由是颜书结构平正,正面对人,质朴雄伟;且初学书法应掌握中锋用笔的基本笔法,而颜体字多用中锋。先学欧体的理由是欧体清秀挺拔,笔法简

米字格小学必备古诗字帖

《江南》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凉州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朗月行》(节选)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李白

史上最全!《圣教序》字字析(1-50讲合集)

史上最全!《圣教序》字字析(1-50讲合集) 学习《圣教序》,需看字字析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学习最新课程。《圣教序》字字析(1讲-40讲) 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唐: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三:三,看似好写,其实不然。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圣: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教: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序: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第二讲:太、宗、文、皇、帝、制太:太字,变化丰富,难

度在于撇划,和大点。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在书写时,要注意,撇划的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 宗:宗字的难点,在于上面的宝盖头,以及“示”的竖钩。宝盖头的第一个点,由3个动作组成(如图),第二笔,则是露锋下压,然后顺势,向右上写横,再出钩。“示”字的竖钩,有向外的趋势,由轻到重。 文:文字的难点,是书写的节奏。整个字,由一笔组成。所以,在书写时,一定把握书写的节奏,在转折处稍早停顿,在笔画的中间,一定要迅捷、果断。最后捺划的收笔,略略下压停笔(如图)。皇:在书写皇字的时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个倒三角趋势。最左边的竖,在书写时,要注意细节动作(如图)。“王”字最后一笔的收笔地方,原碑有向上扬的痕迹,可不必较真,因为在行书的笔画里,极少会有这样的动作。 帝:帝字的书写,应该有一种打太极拳的感觉,松动中仍然带有力度。上半部分极为松动,行云流水,用笔不必过猛。而下半部分,则变得格外挺拔,尤其是最后的竖笔。整个的“帝”字,在转折中完成。严格来说,整个字,只用了两笔。第一笔,从点直接写到了“巾”的横折钩,第二笔,就是最后的竖。

圣教序课件

圣教序课件 一、《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昭示天下,永垂后世,太宗乃令人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

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行书的精华,堪称行书集字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故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二、书写工具的选择 1.笔的选择:如用软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硬毫,不宜过粗过硬。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毛笔宜小不宜大,笔头宜短不宜长,笔杆宜细不宜粗,笔锋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优质狼尾,当然好笔价钱也高。 2.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颗粒细腻的墨汁,如日本制造的墨汁或国产红星墨液,有条件可自磨墨书写。 3.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王羲之行书临习指导

王羲之行书临习指导 兰亭序临写法 前言: 行书差不多与草书同时产生,早期的行书,是草行掺杂,行书发展为成熟而独立的书体,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出了杰出贡献。 史称小王“创非草非真的新体”,就是指的行书。如传世二王墨迹、摹本,以及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行书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称“行楷”,近草者称“行草”。 行书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可变性很大,如用诗歌比拟,则楷书是律诗,草书是古风,行书就是绝句了。有人主张行书不必学,有楷书和草书的根底,自然就能写好行书。这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无偏颇之处,因为行书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没有草书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曼舞”。行书的点画上有游丝牵引,所以在结体上对楷书来说,行书是“加法”,是在布白上求“散乱之白”,从点画结体、字形等方面,都要求有参差变化。所以《兰亭序》中二十几个“之”字,都各不相同。 我们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来详细讲解行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行书推荐碑帖: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群玉堂述书帖》、《虹县诗》、《研山铭》、《多景楼诗》、《大行皇后挽词》。 目录 1、王羲之与兰亭序 2、《兰亭序》(神龙本)墨迹 3、《兰亭序》基本点画图解 4、《兰亭序》用笔及结构图解 5、《兰亭序》中同字异形 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袁昂之玄孙,其宝重《兰亭》过于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羲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凡三召之,恩赐甚厚,方便善诱,才确称历经丧乱,坠失不知,竟靳固不出,后经左仆射房玄龄奏举监察御使萧翼以智赚取兰亭,辩才惊悸成疾,岁余乃卒。太宗喜获兰亭,宝爱有加,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数本,并命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名字各临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以为永宝,贞观十二年,帝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谓高宗日:“吾欲将所得兰亭去”,遂将兰亭真迹殉葬於昭陵。今行之於世的“兰亭”有虞世南、褚遂良临本,冯承素摹本,欧阳询的临本早已不存,拓本称“定武兰亭”,翻刻本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冯承素摹本於“永”字旁有“神龙”半印,神龙乃唐中宗年号,是断为唐摹的确证。所谓“摹本”,亦称“搨本”或“双钩廓填”,是指把纸或绢复在真迹上,向光照明,以细笔钩出字的轮廓,再于空心字中填墨,高手于游丝牵连、墨色浓淡也能填出,毫发不移,与珂罗片或水印木刻效果相信,下真迹一等,此为唐人绝艺,临本不免渗入书家已意和个人风格,与真迹很难完全相似,故冯承素摹本最真切地保存了兰

王羲之的圣教序作品欣赏

王羲之的圣教序作品欣赏 王羲之的圣教序作品欣赏王羲之圣教序碑1 王羲之圣教序碑2 王羲之圣教序碑3 王羲之圣教序碑4 王羲之圣教序碑5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小学生古诗及谚语硬笔字帖

硬笔练习字帖
一 . 小 学 生 必 背 古 诗 80 首 1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七步诗》 魏 ? 三国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 1 页 共 73 页

硬笔练习字帖
4 《咏鹅》 唐 ?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登鹳鹊楼》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春晓》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宿建德江》唐 ?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 《鹿柴》 唐 ?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第 2 页 共 73 页

硬笔练习字帖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 《竹里馆》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 《 静 夜 思 》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 《 独 坐 敬 亭 山 》 唐 ?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2 《 古 朗 月 行 》 唐 ? 李 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第 3 页 共 73 页

《王羲之圣教序笔画起笔规律分析》下载讲课教案

《王羲之圣教序笔画起笔规律分析》下载

王羲之《圣教序》原帖笔画起笔规律分析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

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以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书写工具的选择 一、笔的选择:如用羊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狼毫,不宜过粗过硬,也可用加健中、小白云。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中狼尾 二、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中华书画墨。 三、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四、《圣教序》字帖的版本推荐——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王羲之圣教序笔画规律

王羲之圣教序笔画规律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以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书写工具的选择 一、笔的选择:如用羊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狼毫,不宜过粗过硬,也可用加健中、小白云。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中狼尾 二、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中华书画墨。 三、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四、《圣教序》字帖的版本推荐——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圣教序》的笔画规律

王羲之的书法介绍

王羲之的书法介绍 王羲之圣教序字帖1 王羲之圣教序字帖2 王羲之圣教序字帖3 王羲之圣教序字帖4 王羲之圣教序字帖5 王羲之的书法介绍《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据说,东晋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爱重,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辩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摹拓十本以赐近臣,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所以我们至今已经无法看到《兰亭序》的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冯承素摹本,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各半之印,故又称为“神龙本”。郭天赐谓“神龙本”“笔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字帖的选择

字帖的选择 选谁的字帖做范本 学习书法,要临帖。帖子分为入门贴、看家贴(主攻贴)、旁涉贴。今天住专门说入门贴:楷书入门贴 中楷 褚遂良雁塔圣教徐 颜真卿勤礼碑自书告身 欧阳询醴泉铭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小楷 王羲之乐毅论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钟繇荐季直表贺捷表宣示表 智永真草千字文 魏碑 张猛龙碑 张黑女墓志 李壁墓志 行书入门贴 王羲之手札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小草入门贴 孙过庭书谱 王羲之十七帖 隶书入门贴 曹全碑 史晨碑 张迁碑

陆机平复帖 王遽常章草 大篆入门贴 毛公鼎 白盘 散氏盘 小篆入门贴 峄山刻石 邓石如篆书 吴昌硕篆书 这里强调一点,入门贴是帮助我们建立和古人对话的平台的帖子,有助于我们分析笔法、字法、章法,进而掌握书法的基本语言-----思想和方法。就像我们上学从a o e 开始一样,是本着掌握方法去的,与以后的风格、与你的好恶没有关系。当你从入门帖里找到了需要的方法和思想以后,你就可以转入主攻贴进行学习了。 选什么样的字帖做范本 字帖要选择那些能反映经典原貌的印刷品 所以, 1、要选好的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文物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在这方面比较有实力。日本二玄社的东西比较精美,但价钱太高,可望不可即。 2、要选彩色的。十年前出版的、黑白的、放大的都不能满足学习需要。 3、要尽量复原原帖面貌。习字帖、集字帖、拓片翻转成墨迹的都不适合初学使用。 同一本帖子也有版本的优劣,印刷质量的高下。 同一个出版社也有版本的优劣,质量的高下。 那么在选择时一定要看印刷的清晰程度、字口的清晰程度。 毛笔 现在的毛笔从软硬程度上分为三类: 羊毫---软 狼毫---硬 兼毫---介于前二者之间 初学一般建议坐着写,字与原帖一样大或者稍大一些,那么毛笔也就不能太大。一般的毛笔笔锋(就是软软的那些东西)的长度不超过3.5厘米。 楷书(魏碑)、行书、草书适宜的毛笔是狼毫、兼毫一类稍微硬一些的。 篆书、隶书、章草适宜的毛笔是羊毫、兼毫一类比较软的。 以上分类只是一般情况,还有些名家在用笔时别出心裁,如果我们能从他的线条中发现他用什么毛笔,那我们就尽可能跟他用同一类的

圣教序笔画分析

《集王圣教序》技法学习指导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以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书写工具的选择 一、笔的选择:如用羊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狼毫,不宜过粗过硬,也可用加健中、小白云。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中狼尾 二、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中华书画墨。 三、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四、《圣教序》字帖的版本推荐——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王羲之圣教序》临习指导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以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书写工具的选择 一、笔的选择:如用羊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狼毫,不宜过粗过硬,也可用加健中、小白云。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中狼尾 二、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中华书画墨。 三、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四、《圣教序》字帖的版本推荐——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圣教序》字字析(第1---30讲)

《圣教序》虽是集字而成,但字字经典。每个字都值得深入分析。若以武学来作比喻的话,圣教序更接近少林拳,书学正宗。没有九阴真经的犀利,不及太极的柔中带刚。《圣教序》平正中暗含险绝。被历代书法名家奉为行书祖师。 《圣教序》的版本选择也很重要,在书写过程中,笔者曾仔细观察过,最适合学习的版本,应为“刘铁云本”。此拓本,保留了圣教序的细节,也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字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三”,看似好写,其实不然。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太、宗、文、皇、帝、制 “太”字,变化丰富,难度在于撇划,和大点。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

圣教序精讲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 《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以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书写工具的选择 一、笔的选择:如用羊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狼毫,不宜过粗过硬,也可用加健中、小白云。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中狼尾 二、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中华书画墨。 三、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四、《圣教序》字帖的版本推荐——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古诗35首字帖(楷书)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丁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古诗五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5.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初学书法应该怎么选择毛笔字帖(附经典书法入门字帖名称)

初学书法应该怎么选择毛笔字帖(附经典 书法入门字帖名称) 初学书法应该怎么选择毛笔字帖 启发教育按:初学书法应该怎样选择毛笔字帖呢?这是很多初学毛笔书法的朋友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练过一段时间仍不见收效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字帖,本文从五个角度来阐明了初学者挑选毛笔字帖的注意点,启发教育认为每一个角度其实都还值得深入探讨,后期启发教育也会整理更多对书法初学者有用的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启发教育频道! (一)选择优秀的字帖 所谓取法乎上,即选择最优秀的毛笔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意思是说,如果选择高水平的字帖,起点就高,学得好的话,效果至少可以达到字帖的中等水平,如果选择一般的字帖,学习效果就等而下之了。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来学习,因为那些是被时间证明,并且被公认的优秀作品。这样才不会走或少走弯路。 (二)选择法度严谨的字帖

初学写字,严谨的字帖,应从规矩入手。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学习书法有三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平正为主,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法度谨严的字帖作初学范本。有些 字帖,老辣高古,不拘法度,是书法家晚年人书俱老的作品,艺术境界虽高,但不适 宜初学。还有一些字帖,乱头粗服,个性极强,艺术价值很高,也不宜用来作为初学。(三)选择雅俗共赏的字帖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既美观又实用的字帖进行学习,追求雅俗 共赏的效果。这里的“雅”,指格调高雅、风格纯正;“俗”即通俗,大家易于接受。一般来说,这样的字帖也必定是用笔精到,结构美观的,是属法度谨严的作品。那些 风格诡异,造型怪诞,以丑为美的书法作品当然不在初学的范畴之内。 (四)选择自已喜欢的字帖 同样是优秀的碑帖,有人喜欢这,有人喜欢那,选择字帖就不能强求一律,应该 尊重个人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字,总是情不自禁地模仿、学习,写起来感觉轻松愉快,之所以喜欢,其中一定有与自己的内在气质相契合 的地方。有这种契合,便很容易上手,很容易见到学习效果。 (五)选择版本好的字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