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此君一出天下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091621593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希龄:“此君一出天下暖”

189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湖南沅州府衙内,一群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秀才,聚在一起游

园赏花,吟诗作画。有画牡丹的,有画荷花的,有画兰花的,有画菊花的。而有名举人则画

了株棉花,那株棉花,俏生生地立于洁白的宣纸上,枝叶扶疏,蓓蕾初放,清逸中透出温暖

安稳气象。题字也绝:此君一出天下暖。此人就是熊希龄,新科举人。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二十四岁,他又顺利中了进士,还被光绪帝“点翰林”。

可是,他入翰林院不到两个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亡激起了熊希龄的满腔豪情和报

国之志。他给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上书,强烈要求变法维新。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又以在籍

翰林身份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并参加谭嗣同创立的南学会。他以为他倾心倾力推助的

波澜,将席卷一切旧的、破的东西,让新世界的春花遍地开放,可惜,戊戌变法失败,“六

君子”被杀。熊希龄因在赴京途中骤病,未能按时到京而逃过一劫,但也被清廷“革职永不

叙用,发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回到老家的熊希龄,闭门读书,养精蓄锐。庚子事变后,在新任湖南巡抚端方的大力保荐下,

熊希龄充任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的随员,一起出访。这番国外游历,丰盈了熊希龄的阅历。回国后,在整治东三省经济的过程中,被冠上一顶“理财能手”的高帽。后来这

尊“财神”却被袁世凯一眼相中。熊希龄虽力辞五次,仍被推着就任了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粉饰太平,竭力拉拢进步党人组阁,熊希龄自然是负责组阁的

不二人选。当上民国首任民选总理的熊希龄,雄心勃勃,力图建立起“真正共和国”。可是,袁世凯让他组阁,本来就只是一种姿态,一个过渡,是利用“名流”来装点门面对付国民党。

当袁世凯的目的达到后,他原形毕露,很快以大总统的名义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熊希龄也辞职下台。当了袁世凯的炮灰和祭品的熊希龄,一时间备受世人指责和诟病。在众人的唾骂声中,熊希龄的人生跌入谷底,仕途之门也砰然合上。

1917年的夏末秋初,北方发生了大面积水灾,近两万个村庄被淹,六百多万灾民无家可归。

儿童命运尤其悲惨,插标卖首和遗弃路边的灾童比比皆是。为救济灾童,熊希龄在北京设立慈幼局,这就是香山慈幼院的前身。1920年,香山慈幼院正式开院,一次就招录了六百四

十名孤贫儿童。六年后,在院儿童已接近两千人。香山慈幼院最大的困难是经费问题。作为院长的熊希龄,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地位,向社会募捐,向政府呼吁拨款,另一方面他自己也

投入了大量财力。1932年,他更是毁家纾难,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悉数捐充儿童幸福基金。

熊希龄也因此赢得了“熊菩萨”和“慈善总理”的美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已淡忘政治的熊希龄又萌发了爱国热忱。熊希龄会见张学良,吁请他

出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他受聘为国民救国会指导委员,臂缠黑纱,亲临战场,对士兵发

表抗日演说,讲到激愤处潸然泪下。他说:“国难临头,已及眉睫……余虽六十老翁,此心

不甘亡虏,一息尚存,誓当奋斗。”他并没有只说大话不做事,1933年4月,他亲率红十

字会救护队前往喜峰口、古北口前线慰军。后来,熊希龄组织慈幼院内二百多名男生为义勇

军,开赴抗日前线,组织女生参加红十字会救护队,到战区医院看护伤兵和难民。淞沪会战时,亲友纷纷劝他们离沪远避。他不但不躲避,还以老病之躯,率领上海红十字会会员,日

夜穿行于伤兵难民间,出入于枪林弹雨中。沪宁相继沦陷后,熊希龄和夫人毛彦文忧心如焚,

乘船赴香港为难民和伤兵募捐,后准备绕道广州返回湖南,以期再为苦难中的家国尽绵薄之

力。但因积劳成疾,熊希龄突发脑出血,抛下他未竟的事业、深爱的妻子和数千名孤贫儿童,

走了。

熊希龄这一株朴实的棉花,在那个多灾多难、贪腐成灾的中国,虽历经风吹霜打,日晒雨淋,但仍无怨无悔,默默地将温暖送到人间。

3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危亡之际,熊希龄充满豪情壮志,向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上书,强烈要求变法维新

运动并协助其推行新政。

B.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希龄组织慈幼院的男生开赴抗日前线,组织女生到战区医院看护伤

兵和难民。

C.熊希龄雄心勃勃,渴望有番作为,组建一流的内阁,结果却被袁世凯欺骗,一番付出,

付诸东流。

D.熊希龄看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用募捐甚至捐出家产的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无怨无悔,将温暖送到人间。

3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熊希龄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力图振兴清廷;就任袁世凯的财政总长,为其组建“名流内

阁”。这些举动虽体现了他的才华,但也说明他为求功名,不分立场,有失士子气节。

B.熊希龄中举时画棉花,其实是以棉花寓志,而这一为国为民送温暖的志向,贯穿他的一

生,无论得志与失意,都不曾改变。

C.文中写熊希龄得到端方的举荐、袁世凯的青睐,获得“理财能手”“熊菩萨”“慈善总理”的称号,都直接表现了他出众的才华和品性。

D.“此君一出天下暖”这一标题,不仅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高度概括了熊希龄一

生的经历,是他“棉花”情怀与精神的集中体现。

E. 熊希龄在解决香山慈幼院经费困难时“毁家纾难”及抗日时期四处奔走的行为,是他为

了在被世人诟病后挽回自己颜面,找回自己尊严的体现。

39.当熊希龄在世人的指责与诟病中跌入人生低谷后,他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请结合材料分析他能如此作为的原因。

【答案】

37. A

38.BD

39.①自身有才华。年纪轻轻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被“点翰林”;身历数职且有所作

为。

②志向高远,矢志不渝。早年以棉花寓志,行事以家国苍生为念,并以此志贯穿一生始终。

③坚韧不拔,能屈能伸的性格。直面清廷处罚和袁世凯的戏耍,战胜设立香山慈幼院期间和

为抗战奔走中的各种困难。

【解析】

37.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 项,“向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上书,强烈要求变法维新运动并协助其推行新政”错,原文“他又以在籍翰林身份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上书的是张之洞,协助推行新政的是陈宝箴,对象有误。故选A。

38.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 项,“说明他为求功名,不分立场,有失士子气节”错,原文为“当上民国首任民选总理的

熊希龄,雄心勃勃,力图建立起‘真正共和国’”并且此前“力辞五次”;C项,“文中写熊希龄得到端方的举荐、袁世凯的青睐,获得‘理财能手’‘熊菩萨’‘慈善总理’的称

号”错,“熊菩萨”“慈善总理”是北方大水以后他救济孤儿毁家纾难人民给他的称号;

E项,“熊希龄在解决香山慈幼院经费困难时“毁家纾难”及抗日时期四处奔走的行为,是他为了在被世人诟病后挽回自己颜面,找回自己尊严的体现”解说有误,这些都是他为国为民的具体行动,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也可以看出,他并非为了挽回颜面,找回尊严。故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