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2阶段练习题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2阶段练习题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2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六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单糖:

2、氨基酸态氮:

3、发酵酸度:

4、挥发酸:

5、掩蔽剂:

6、蛋白质系数:

7、碱:

8、澄清剂:

9、复合脂:

10、总糖: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 测定样品中还原糖时,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中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钾钠甲液和乙液的配制方法完全相同。()

2.矿物质是指样品经550℃高温灼烧以后的无机残渣。()

3.乳是钙的一个很好的来源。()

4.酸度计在不使用的时候玻璃电极应该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以后擦干收藏起来。()

5.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

6.在定氮瓶中加入玻璃珠数粒是为了防蒸馏时暴沸。()

7.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时,当肽链中含有脯氨酸时,若有多量糖类共存,则会使测定值偏低。()

8.多数真菌毒素易溶于甲醇、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所以提取时应该只用有机溶剂。()

9.只要可以测出结果的方法就是法定方法。()

10. 从一堆堆放在仓库里的粮食中,无论从那个部位取一些粮食都可以作为样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直接滴定法测定麦片中的糖含量时,使用氧化剂为费林试剂,其A液是:,B液是,澄清剂用,滴定条件为:,指示剂是,终点时其显色。

2.重量法测定食品中粗纤维含量时,使用稀酸洗涤;用稀碱洗涤;最后减去得粗纤维含量。

3. 酸水解法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时,在酸水解后所加入的乙醇的作用为:以及。4.常用的可溶性糖的提取剂有和。

5.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时,其消化过程中所用的硫酸的作用是,硫酸钾的作用为,硫酸铜的作用为。加热蒸馏过程中用来吸收蒸馏出来的氨;用来滴定所吸收的氨。

6.食品中有效酸度的测定方法有: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用直接滴定法来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时,为什么在测定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守标定或查表所规定的操作条件,有哪些操作条件需考虑?

2、用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减少误差,提高准确度?

3、试列举用溶剂浸提法测定食品中脂肪时常选用的溶剂,并比较其优缺点。

4、试叙述测定脂肪时,索氏抽提法、酸水解法和巴布勃克法对样品的性质要求。

五、计算(每题10分,共计10分)

精确称取2.136g炼乳加少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缓慢加澄清剂定容,静置分层。干滤,取滤液放入滴定管中,滴定费林试剂,消耗12.28ml;另取滤液50ml至250ml容量瓶中,加5ml (1+1)的盐酸,摇匀,置68-70o C水浴锅中恒温水解15min,冷却,中和,定容至刻度,移入碱式滴定管。滴定费林试剂,消耗14.52ml;计算:炼乳中,乳糖及蔗糖的含量。

注:10ml费林溶液相当于10.23mg的转化糖,相当于13.87mg的乳糖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糖:糖的最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2、氨基酸态氮:用甲醛滴定法测定的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

3、发酵酸度:牛乳放置过程中由于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而生高的那部分酸度。

4、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通过蒸馏法分离,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5、掩蔽剂:在微量元素测定时,利用螯合反应掩蔽抑制干扰元素所加的试剂。

6、蛋白质系数:1份氮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是一个平均值。

7、碱: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

8、澄清剂:除去糖提取液中浑浊性干扰物的试剂如醋酸锌和亚铁氰化钾。

9、复合脂:除脂肪酸与醇结合形成的酯外,同时还含有其他基团。

10、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二、判断题

1.×,

2.×,

3.√,

4.×,

5. √,

6. √,

7. √

8. ×

9. × 10. ×

三、填空题

1. 硫酸铜,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格林试剂,沸腾条件下,亚甲兰,无色。

2. 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果胶、脂肪等;干物质减去灰分得粗纤维含量。

3. 醇解使两相分离完全。

4.水和乙醇。

5. 样品消化试剂,提高溶液沸点,催化剂。硼酸;标准盐酸

6. 比色法和电化学法。

四、简答题

1.(8分)

答案要点:因为在此实验中,反应液的碱度直接影响二价铜与还原糖反应的速度、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测定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溶液碱度越高,二价铜的还原越快。因此反应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

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液的体积,标定和测定时消耗的体积接近,使反应体系碱度一致。热源一般采用800W电炉,电炉温度恒定后才能加热,热源强度应控制在使反应液在两分钟内沸腾,且应保持一致。否则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就会不同,引起蒸发量不同,使反应液碱度发生变化,从而引入误差。沸腾时间和滴定速度对结果影响也较大,一般沸腾时间短,消耗糖液多,反之,消耗糖液少;滴定速度过快,消耗糖量多,反之,消耗糖量少。

总之,测定时应严格控制上述实验条件,应力求一致。平行试验样液消耗量相差不应超过0.1ml。

2.(7分)

答案要点:增加平行测定次数(随机误差);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严格遵照操作规程。

3.(7分)

答案要点:乙醚和石油醚,氯仿-甲醇、戊烷和正己烷是最常用的溶剂。乙醚溶解脂肪能力强,

便宜。但易燃,易爆,应用无水乙醚,且样品必须预先烘干。石油醚溶解脂肪能力比乙醚弱,比乙醚不易燃,允许样品有少量水分。它们都只能用于提取游离脂肪,对于结合脂肪,必须预先用酸或碱破坏结合才能提取。氯仿-甲醇:对于脂蛋白、磷脂的提取率较高,特别适用于水产品、家禽、蛋制品等食品脂肪的提取。

4、(7分)

答案要点:索氏抽提法要求样品游离脂类含量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宜吸湿结块。酸水解法要求样品磷脂和含糖量低。巴布勃克法只适合鲜乳及乳脂肪的测定,且含糖高,误差大。

五、计算: 乳糖含量%=100%1000250???V m F =100%1000250

28.12136.287.13???=13.22% 转化糖(乳糖)含量%=100%1000250

???V m F =100%100025028.12136.223.10???=9.75% 转化总糖含量%=100%100025050250????V m F =100%1000250

5025052.14136.223.10????=41.23%

蔗糖含量%=(41.23-9.75)×0.95=29.91%

食品安全法试题答案

《食品安全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法自(A)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A、2009年6月1日 B、2009年6月28日 C、2009年8月1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C)。 A、公众身体健康 B、公众生命安全 C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A)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A、2 2 B、3 3 C、5 5 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C)倍的赔偿金。A、3 B、5 C、10 5、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B)元以上(B)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1000 10000 B、2000 20000 C、3000 30000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A)。A、免检 B、不定期抽检 C、定期抽检 7、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B)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3 5 B、5 10 C、5 5 8、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9、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 A、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10、(C)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A、卫生部 B、质检总局 C、国务院 1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A)应当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年 B、每两年 C、每半年 12、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C),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以人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的有机色素类,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偶氮类色素按溶解性不同又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合成类色素中还包括色淀。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4.动物源性食品: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5.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VDs)由于使用某种兽药而在食物中或食物表面产生的此兽药残留的最高允许浓度。 6.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传染病、肠源生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7.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8.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9.GB:国家标准 10.湿法消化:在有机物破坏法中利用强氧化剂消化食品中的有机物,以获得待检无机成分的过 程。 11.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 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12.抗氧化剂:是指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1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药剂,并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14.兽药残留:给动物使用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后,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可蓄积或贮存于动物 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 留,简称兽药残留。 15.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动物性产品(肉、蛋、奶)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16.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7.真菌毒素: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之。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述(PDF 60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仪器检测新技术?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相萃取技术(SPE)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 ?快速溶剂萃取技术(ASE)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MSPD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SWE)

?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目 标物,使其与样品中的基体和干扰化 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达 到分离和富集目标物的目的。 ?SPE在农药残留,特别是在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以及农药多残留的分离、 提取、净化和浓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

目前固相萃取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正相固相萃取柱 ‐反相固相萃取柱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 ‐凝胶渗透色谱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 ‐固定化离子液体固相萃取柱 ‐免疫亲和柱 ‐碳纳米管 ‐天然植物纤维和人造纤维等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新型固相萃取 吸附剂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反相萃取柱:吸附剂为非极性的,且极性小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非极性物质。如标准的单键合硅胶(硅胶键合C 18、C 8、C 6、氰基、苯基、环己基)及聚合物键合类填料(ENVI-18、ENVI-8)等。 ?正相萃取柱:吸附剂为极性的,且极性大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极性物质。如硅胶键合氨基、二醇基、氰基等,及极性吸附填料硅酸镁、硅藻土、氧化铝等。 ?离子交换树脂柱: 离子交换树脂柱:固定相为带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用来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化合物。如阳离子交换柱(SCX,PRS, COOH ,PCX )与阴离子交换柱:SAX, PSA, NH 2,PAX/MAX 。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作为一“种”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 三、安全食品包括哪些层次?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食物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英国(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 ①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②环境污染。 ③农用、兽用化学物质的残留。如化肥、农药、兽药等。 ④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毒素。 ⑤营养素不平衡。 ⑥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⑧食品掺伪。 ⑨新开发的食品资源及新工艺产品。 ⑩包装材料。 ⑾过量饮酒。 ⑿其他。 五、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食品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络,其中

食品安全检测题库

食品安全检测题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名词解释(20) 1. 比移值:样品经层析后,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各组分在层析谱中的位置 2.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定性分析:是根据被检物质的化学性质,经适当分离后,与一定试剂产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或特定性状的沉淀来判定其存在与否。 4. 总糖: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5. 食品污染: :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食品安全生产有利控制手段。 7. GMP: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 8. 食品感官评价:是凭借人体自身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和外观形质)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的一种分析、检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使获得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特性。 9. 分配系数:当一种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时,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10.食品防腐剂: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加工后的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繁殖等原因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提高食品的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11.灰分:食品经高温灼烧,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12. 前处理:即根据被测物质和杂质间性质上的差异,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将被测物质同有干扰的杂质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以后的测定。 13.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TP)以上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非气、非液流体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SF)。 14.超声提取:是利用超声波(频率>20KHz)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 15.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 ASE) 是在较高的温度(50 ℃~200 ℃) 和压力(1000 ~3000psi) 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二、判断对错(10) 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类似液体,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替代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2.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3.食品发色剂又名护色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能与食品的某些成分发生作用,使食品呈现令人喜爱的色泽的物质。一般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复配使用。() 4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某一蛋白质时,洗脱剂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此时应选用阳离子交换剂。()

食品安全法试题答案

医疗法律法规试题(三) 姓名:分数: 1.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2.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A.二B.三C.四D.五 3.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道德谴责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 4.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A.可以 B.不可以 5.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D.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实施免检。 A.可以B。不可以C。有权 7.食品检验由食品()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A.行政机构B。监督机构C。政府机构D。检验机构 8.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 A.生产许可B。食品流通许可C。餐饮服务许可。 9.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B。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C。渗出性皮肤病 10.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物品一同运输; A.安全B。有毒C。无害D。有害

四.判断题:1分×10题 1.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2. 食品检验实行食品监督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 3.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记录保存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5.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6.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7.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8. 食品生产者可以适当采购或者使用接近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 9.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10.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五、问答题:8分×5题 1.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哪些食品安全标准及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关乎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食品安全,加快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检测技术到检测技术应用到检测的各个方面,做好每个环节的检测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使民众食之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添加剂;违禁化学品 食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日益受人关注,而作为检测手段的媒介—分析化学仪器的检测应用已然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一些学科的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中,形成厂日益增多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从而使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常用的检测技术: 1.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通过不断分配(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过程)从而达到各物质被分离的目的。色谱类型有很多。目前,色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优点,一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安全检测中。色谱中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免疫亲和色谱法。 1.1.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英国科学家1952年创立的一种极有效的分离方法,是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近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食品农药残留等分析检测上独树一帜。随着人们对气相色谱的改进,测定的种类的范围也随之增加和扩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1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一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精密度: 2.平均样品: 3.对照实验: 4.GB/T: 5.样品: 6.水溶性灰分: 7.自由水: 8.空白试验: 9.灵敏度: 10.水分活度: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任何食物都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AACC)表示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 3.在一个酒样品中(6瓶)可以有有不同批次的样品。() 4.食品中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 5.随机抽样就是随便抽样。() 6.灰化的温度对灰化结果没有影响。() 7.食盐吃多了对身体不会有坏处的。() 8.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灰分的检测结果可能偏小。() 9.一般所有样品在检验结束后,都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 10.坩锅从马弗炉里面取出来的时候可以立即放进干燥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误差的来源有:()、()和()。 2.通常可利用样品的一些物理性质来测定其水分含量,这些物理性质有()、()和()。

3.粗灰分的测定过程中可用下列措施加速灰化()、()和()。 4.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 RIA)是1959年Herson 和Yalow首先用于()的测定,是一种将()的灵敏性和()的特异性这两大特点结合起来的免疫标记测定技术。 5.灰分按溶解性可分为()、()和()。 6.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包括:()、()和()。 7.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测定食品中灰分时灼烧好的坩埚转移至干燥器中,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样品灰化前进行炭化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3.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的区别。 4.简述测定灰分的具体步骤?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1.某样品现已知它的水分含量为8.21%,现称取样品3.0981g于恒重为16.3246g的坩锅中直接放进温度为600℃的马弗炉中灰化,灰化结束后立即从马弗炉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冷却到常温后称重为16.4769g,发现灰分中有黑色的小颗粒,试计算样品的灰分含量(以干基计),指出该操作中的几个明显错误,指出最终的测定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2.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取部分供分析化验的样品。 3.用已知结果的试样与被测试样用相同的方法步骤或由不同人员测定,结果比较。 4.国家标准/推荐。 5.从交付和选择的大量物质中以某种方式取出的、与整体物质具有相同的性质的一部分物质 6.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残留的无机残渣中可溶于水的部分,反映了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 7.在食品中能够保持水本身的物理特性,溶液状态,能作为胶体的分散剂和盐的溶剂,易蒸发,能结冰。 8.除了不放样品以外,按照原来的方法测定含量的实验。 9.是指分析方法、仪器所能检测的单位检测浓度变化,与测量装置(仪器)以及化合物浓度变化的程度有关 , 灵敏度高,测得的结果准确;但若太高,测量范围变小。 10.溶液中水的逸度(Fugacity)与纯水逸度之比值;也可近似的表示为溶液中水蒸气分压与

食品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法试题 1.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时间是: A. 2009年2月28日 B.2009年6月1日 C.2009年5月1日 D.2009年7月1日 2. 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 保证食品安全 B .保障食品生产者利益 C. 保护食品正常出口 D. 严惩违法行为 3.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含义是: A. 在商店里出售的,可供吸食的物品 B. 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 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C. 历史上,人类曾经食用过的所有动物或植物种类 D. 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4. 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细菌 B. 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身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

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 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 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5. 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 卫生行政部门 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 质量监督部门 D.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 对餐饮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 卫生行政部门 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 质量监督部门 D.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 下面哪项权利不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组织和个人的? A. 举报权 B.知情权 C.名誉权 D.建议权 8. 哪个部门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 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食品安全委员会 D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9. 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管理制度 一、学校确定专职人员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检测人员经过专业培 训,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方可上岗。 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展开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三、严格按照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的要求展开必检项目的检测工作,并根据 需要展开自选项目的检测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登记表》和《可疑食品处置登记表》,登记表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四、经快速检测认为不合格的食品,要立即停止使用,按要求封存,将样 品送往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经检测合格的食品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如经快速检测认为不合格的食品数量较少、价值较低且送检费用较高,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下自行销毁,并做好登记。 五、检测设备、试剂和试纸由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定期清理超保质期的 检测耗材,并及时补充。 六、凡有毒、易燃的检测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检测结束后应清扫地 面和清理操作台,并将仪器设备擦拭干净,做好防尘防锈的工作。七、自主接受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食品快速检 测水平。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操作规范 一、现场环境 1、环境整洁、无污染,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照明设备,室内物品摆放 整齐、合理,有固定位置,不得存放个人物品; 2、工作台应保持水平,无渗漏; 3、检测用过的废弃物应放到固定的垃圾桶内,并及时妥善清理。 二、仪器管理 1、食品快速检测箱应由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备有使用说明。做到经 常维护、保养和检查; 2、检测试剂、试纸的购买和使用应建立档案,登记购买时间、单位、 数量、有效期等。已变质、污染、超过保质期的试剂、试纸不能继续使用。 三、采集样品 1、所有采集的样品一定要随机抽取,有代表性; 2、采集液体样品时,应充分混合均匀后采集; 3、样品采集的数量及方法应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4、采集的每份样品应使用干净的容器分别盛放,防止交叉污染。 四、样品检测 1、样品检测前,操作人员应先对样品进行登记; 2、在进行检测时,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操作,认真观察检测过程,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食品添加剂 2.合成着色剂: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4.动物源性食品: 5.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VDs) 6.食源性疾病: 7.菌落总数: 8.农药: 9.GB: 10.湿法消化: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对氧、热、光敏感,但对金属离子和催化剂保持稳定。() 2.食品中天然色素基本上有五大类,其中四类色素仅分布于整个植物界,而第五类却存在于动物组织中。() 3.油脂含量高的样品不影响色素的测定。() 4.六六六、氯环二烯、敌百虫属于有机氯农药。() 5.一般肉、乳品种含有的农药主要是牲畜或家禽取食了农药污染的饲料,造成农药在体内的蓄积。() 6.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可使农药的残留浓度最多提高至1000倍。() 7.有机磷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毒为主,主要是抑制血液和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聚而出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如出汗、震颤、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

8.真菌毒素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有的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9.在天然原料中的真菌毒素主要结合在水溶性成分上。() 10.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类胡萝卜素分为两大类:()和()。类胡萝卜素不仅给食品红色增加了黄色,而且还是()的前体。 2.许多花色苷含(),通常是(),但是其他糖的部分可能与各种()相连。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和色、香、味,以及为()和()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我国()也属食品添加剂。 4.日本使用习惯和管理要求,将食品添加剂划定为四种,即()、()、()和()。 5.防腐剂是在()具有()作用的一类物质总称。 6.农药残留的来源:()、()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用于亚硝酸盐的测定的盐酸萘乙二胺法的原理? 2.食品添加剂检测的重要性 3.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原理 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统分析检测过程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蜜饯中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测定:准确称取25.0g样品,加175ml水,粉碎5分钟成匀浆,准确称取10.0g匀浆于250ml分液漏斗中,加5ml0.50mol/L盐酸酸化,准确移取50ml氯仿提取2分钟,取氯仿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移取上述溶液25ml于250ml分液漏斗中,准确移取50ml0.3mol/L碳酸氢钠反萃取2分钟,静止分层,取水相在225nm处,用1cm比色皿,读取吸光度为0.112,同时做空白,吸光度为0.002。求: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移取10g/L苯甲酸钠标准溶液0.1,0.2,0.3,0.4,0.5ml,用0.3mol/L Y=0.4183X+0.0001 γ=0.9992

食品安全学试题库答案版

名词解释:5道,每道3分(7选5) 填空题:40空,20分,16道 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问答题:5题,每题8分 论述题:15分(做一个危害分析表)2选1 HACCP考察专题 瓶装纯净水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原水→检验→过滤→去离子→消毒→灌装→封口→成品 试运用HACCP原理,对瓶装纯净水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确定其关键控制点。(危害分析占10分,判断CCP占5分) 答:瓶装纯净水的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如下:

绪论 1.什么是粮食安全?它涉及那些方面? 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联合国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涉及: (1)粮食安全包括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宏观安全是从总体、总量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的;微观安全是从局部、个体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2)粮食安全包括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既要保证短期内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又要满足长期的需求。(3)粮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包括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生存还要保证健康,不仅仅是从数量上有足够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食用的卫生、安全。通过对粮食安全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粮食经济学。 2.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它主要是指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达到危害程度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

食品快检实验室相关制度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相关人员职责 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职责 1、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负总责; 2、确定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员,并组 织其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3、签批可疑(问题)食品的处置意见。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 1、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员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保 证检验工作质量; 2、对可疑(问题)食品检测结果进行审核,提出合理 合法的处理意见,并报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3、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对可疑(问题)食品的处 置意见,具体负责处置工作。 三、检测员职责 1、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快速检测操作规程; 2、负责检测设备的保养、维护和保管; 3、对样品进行取样,按规范和流程实施检测; 4、清楚、准确地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登记表,不得 任意涂改,检测登记表实行检测员签字负责制度; 5、发现可疑食品填写可疑(问题)食品处置登记表, 将检测结果及时报送食品安全管理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操作规范 一、现场环境 1、环境整洁、无污染,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照明设备, 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合理,有固定位置,不得存放 个人物品; 2、工作台应保持水平,无渗漏; 3、禁止在室内吸烟及吃东西,不准用实验器皿作茶具 或餐具; 4、检测用过的废弃物应放在固定的垃圾桶内,并及时 妥善清理。 二、仪器管理 1、食品快速检测箱应有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备有使 用说明。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 2、检测试纸、试剂的购买和使用应建立档案,登记购 买时间、单位、数量、有效期等。已变质、污染、 超保质期的试纸、试剂不能继续使用。 三、采集样品 1、所有采集的样品一定要随机抽取,有代表性; 2、采集液体样品时,应充分混合均匀后采集; 3、样品采集的数量及方法应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4、采集的每份样品应使用干净的容器分别盛放,防止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题库

一、名词解释(20) 1. 比移值:样品经层析后,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各组分在层析谱中的位置 2.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定性分析:是根据被检物质的化学性质,经适当分离后,与一定试剂产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或特定性状的沉淀来判定其存在与否。 4. 总糖: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5. 食品污染: 6.HACCP: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食品安全生产有利控制手段。 7. GMP: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 8. 食品感官评价:是凭借人体自身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和外观形质)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的一种分析、检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使获得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特性。 9. 分配系数:当一种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时,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10.食品防腐剂: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加工后的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繁殖等原因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提高食品的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 11.灰分:食品经高温灼烧,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12. 前处理:即根据被测物质和杂质间性质上的差异,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将被测物质同有干扰的杂质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以后的测定。 13.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TP)以上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非气、非液流体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SF)。 14.超声提取:是利用超声波(频率>20KHz)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 15.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 ASE) 是在较高的温度(50 ℃~200 ℃) 和压力(1000 ~3000psi) 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二、判断对错(10) 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类似液体,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替代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2.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3.食品发色剂又名护色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能与食品的某些成分发生作用,使食品呈现令人喜爱的色泽的物质。一般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复配使用。() 4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某一蛋白质时,洗脱剂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此时应选用阳离子交换剂。()

食品安全学选择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qin tan)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 A.胃肠炎型 B.败血症型 C.溶血型 D. 神经、精神型 E. 脏器损害型 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 1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

食品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毒霉)、(食品掺假)等。 2. 国外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各国自身制定的标准,根据各国的 国情不同,标准体系的结果的具体内容也各有不同。 3. 样品的前处理是指食品样品在测定前(消除干扰成分)、(浓缩待测组分),使样品能满足分析方法要求的过程 4. 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最主要因素是(压力)和(温度),压力的变化会导致(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急剧变化。 5. 农药的分类按照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 6. 兽药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抗生素类药物)、(抗寄生虫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三大类. 7. 农兽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生物学方法及色谱分析方法等。 8. 标准物质是指用以校准标注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标准物质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液体或固体。 9.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大气)、(水)、(土壤)。 10. 铅在自然界不断迁移、转化。铅是通过(有机的)形态进入环境中,并在环境中传播。 11. 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12. 甜味剂是指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分可分为天然甜味

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型)与(非营养型)甜味剂。 13.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致癌物质、诱发过敏物质和非食品用的动植 物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天然毒素) 14. 丙烯酰胺进入人体后,可以转化为另外一种分子(环氧丙烯酰胺)。此化 合物能与细胞中(RNA)发生反应,并破坏染色体结构,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病变 为癌细胞。 15. 基因芯片应用主要包括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 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一级杂交测序等方面. 16. 样品的采集也称(抽样)或(取样),是从原料产品整体中抽取一部分作 为其整体代表性样品,通过分析一个或数个样品,对整体的质量做出评估。 17. 细菌毒素是指细菌分泌产生细胞外或存在于细胞内的致病性物质,通常分 为(内毒素)和(外毒素),是食品中的主要天然毒素物质之一。 18. 农药残留危险性评价是对人体所接触的食品中残留的农药产生的一直或潜在的或不良作用所进行的科学评价 19. ELISA检测技术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20. 持久性污染物作为极性较弱的半发挥性有机化合物,其分析程序一般包括(溶剂提取)、(净化)和(仪器测定)三个步骤。 二.名词解释 1. 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 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 2. 农药的危险性评价:是对人体所接触的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不良作用所进行的科学评价。 3. 标准物质:是指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