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018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018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变化 反应物→ 概

配平 氧化还原

→产物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

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

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

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

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

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

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

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较 氧化剂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H

单位:一般采用KJ·mol-1

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

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燃烧热: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aq)+OH-(aq)=H2O(l); △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H|<57.3KJ·mol-1

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

总能量

定义: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1atm可不注明;

方程式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书写方法③、△H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H对应,△H以KJ·mol-1单位,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④、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H的“+”或“-”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H

之间用“;”分开。

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A+B=AB

AB=A+B

A+BC=C+AB

AB+CD=AC+BD

概念、特征、本质、分析表示方法、应用

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本质、特点、分类、发生的条件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 物质的量 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

④、1mol 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 12

C 中所含碳原

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①、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符号N A

③、近似值:6.02×1023

~

基本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

L·mol -1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

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 -1或kg·mol -1

④、若以g·mol -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

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

mol·L -1 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

212121N N =n n =V V ②、推论: 同温同压下:

212121Mr Mr =M M =ρρ 同温同体积下:2

12121N N =n n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标况下:1-L ?g 4.22Mr =mol

?.4L 22M =)(ρ气体 A 气体对B 气体的相对密度:)B (M )A (M =)B (ρ)A (ρ=

)B (D Ⅱ、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M —)

M=22.4L ·mol -1×ρ,?

??+)B (n +)A (n ???+)B (M ?)B (n +)A (M ?)A (n =M — M —

=M(A)ф(A)+M(B)ф(B)+·

·· ф为体积分数。

③、运用: 阿伏加德

罗定律及

其推论: 物质的

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②、物质的量与其它量之间的换算恒等式: )(V ?c =)S +100(M )S (m =H ΔQ =N N =V )g (V =M m =n A m 溶液溶液 ③、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伯龙方程): PV=nRT 或 RT M

m =PV (R=8.314J/mol ·K ) 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溶液稀释定律:溶质的量不变,m(浓)·w(浓)= m(稀)·w(稀);

c(浓)·V(浓)=c(稀)·V(稀)

②、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 换算式: 100%×S +100S = w w —1w ?100=S ③、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M

—1000d 1000cM =S )s +100(M s ?ρ?1000=c ④、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ρ

1000cM = w M w ?ρ?1000=c 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主要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溶液的配配制: 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

识差分析: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依据MV

m =V n =c 来判断。 ×N A A ×V(溶液(溶液)

×96500C·mol -1 ÷96500C ·mol ×V m ÷V ⑤、溶液浓度换算式: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质子Z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决定

编排依据 具体表现形式

X)(A Z 七

主七

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③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

④互相置换反应

依据: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

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金属性或非金属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性强弱的判断④互相置换反应

①、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Na>Mg>Al;非金属性,

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Si

规律: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Li

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F>Cl>Br>I。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一,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Cl2分子的m(Cl2)=2.657×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

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诸量比较: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量)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

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

的平均值。如: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

其丰度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定义: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或核素)

同位素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特点:②、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

③、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原子(个数

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①、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②、存在:离子化合物(NaCl 、NaOH 、Na 2O 2等);离子晶体。 ①、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②、存在: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离子化合物中(如:NaOH 、Na 2O

2)

共价键 分子、原子、离子晶体。 2、分类 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 非极性键 非金属单质

③、分类:

如:NH 4+、H 3O +

金属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金属单质、金属晶体中。

3、键参数 键长

4、表示方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后两者适用于共价键)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 、O 、F 与H 之间(NH 3、H 2O )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 -—H ···F -—H ···F -

—H ···←代表氢键。

氢键 O O

H H H H

O

H H

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

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 2、H 2、Cl 2等。

举例: 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 3、P 4等

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CO 2、CS 2(直线型)、CH 4、CCl 4(正四面体型)

极性分子: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

举例 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 、NO 、CO 等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

如:NH 3(三角锥型)、H 2O (折线型或V 型)、H 2O 2

固体物质

离子键 不同原子间

存在 相同原子间 分子的极性 分子的稳定性 分子的空间构型 决定 分子的极性 决定

①构成微粒:离子

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

③举例:CaF2、KNO3、CsCl、NaCl、Na2O等

NaCl型晶体: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离子,每个Cl-同结构特点时吸引6个Na+;Na+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1:1。

④微粒空间排列特点:

CsCl型晶体:每个Cs+同时吸引8个Cl-离子,每个Cl-同时吸

引8个Cs+;Cs+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1:1。

离子晶体:⑤说明: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离子个数比的式子。

①、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

性质特点②、离子晶体固态时一般不导电,但在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可以导电;

③、溶解性:(参见溶解性表)

晶体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顶点,占1/8;棱上,占1/4;面心,占1/2;体心,占1

①、构成微粒:分子

结构特点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

③、空间排列:(CO2如右图)

分子晶体:④、举例:SO2、S、CO2、Cl2等

①、硬度小,熔点和沸点低,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性质特点②、固态及熔化状态时均不导电;

③、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原理”:即非极性物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极

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

①构成微粒:原子

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

③举例:SiC、Si、SiO2、C(金刚石)等

Ⅰ、金刚石:(最小的环为非平面6元环)

结构特点每个C被相邻4个碳包围,处于4个C原子的中心

④微粒空间排列特点:

原子晶体:Ⅱ、SiO2相当于金刚石晶体中C换成Si,Si与Si间间插O

⑤说明: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原子个数比的式子。

①、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

性质特点②、一般不导电;

③、溶解性: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①、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结构特点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

③、空间排列:

金属晶体:④、举例:Cu、Au、Na等

①、良好的导电性;

性质特点②、良好的导热性;

③、良好的延展性和具有金属光泽。

①、层状结构

结构:②、层内C——C之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

过渡型晶体(石墨):③、空间排列:(如图)

性质:熔沸点高;容易滑动;硬度小;能导电。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 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现象)来粗略比较 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 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如: v(D)d 1=v(C)c 1=v(B)b 1=v(A)a 1 d :c :b :a =v(D):v(c):v(B):v(A)则有 D d +cC bB +aA 对于方程式: 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 正≠v 逆 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浓 则慢。 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压强: 反之则慢 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 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 温度: a 、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外因: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不同;

c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有些反应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才能加快。 ①、结论: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 a 、具有选择性;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c 、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 原因: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及活化分子等)

说明: 化学

反应速率

学平衡状态: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

平衡状态特征: 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

mA(g)+nB(g) pC(g)+qD(g)

②、意义:表示可逆反应的反应进行的程度。 ③、影响因素:温度(正反应吸热时,温度升高,K 增大;正反应放热时,

化学平衡常数: 温度升高,K 减小),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无关。

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a 、Q=K 时,处于平衡状态,v 正=v 逆;

b 、Q>K 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 正

c 、Qv 逆 向正向进行。

v 正≠v 逆

化学平衡: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 v(正)>v(逆) 向右(正向)移

方向: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v(正)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减小压

强,平衡向扩大体积的方向移动。

②、压强: Ⅰ、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反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应,压强改变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说明: Ⅱ、压强的改变对浓度无影响时,不能改变

化学平衡状态,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

气体。

Ⅲ、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

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

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

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

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 (1)、定温、定容:①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

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

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

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

(2)定温、定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

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

{c(B){c(A)}}{c(D){c(C)}=K n m q p ??

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定义:凡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化合物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大多数盐 离子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电解质:分类 →强极性化合物

弱酸

电解质和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弱极性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 水

①、(强)一步电离与(弱)分步电离 表示:电离方程式 ②、(强)完全电离与(弱)可逆电离 ③、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

能否导电:有自由移动离子,溶液能导电;

导电能力: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则导电能力越强。

意义: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离子化速率与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平衡。

v(电离)=v (结合)≠0

弱电解质的 特征: 定:条件一定,分子、离子浓度一定

电离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 H 2CO 3 H 2CO 3 HCO 3-+H +

表示:电离方程式,可逆符号,多元弱酸分步书写; HCO 3- CO 32-+H +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而多元弱碱不需分步写,如:Cu(OH)2

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 Cu(OH)2 Cu 2++2OH -

水是极弱电解质:H 2O H + + OH

- c(H +)=c(OH -

)=1×10

-7mol -1 纯水常温下数据:②、Kw=c(H +)·c(OH -)=1×10-14

pH=-lgc(H +)=7 水的电离: +)>c(OH -

) 酸性 PH<7

水溶液的酸碱性:c(H +)=c(OH -) 中性 PH=7

+)7

抑制电离:加入酸或碱

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加入活泼金属,如Na 、K 等;

促进电离:加入易水解的盐,如NaAc 、NH 4Cl 等;

升高温度。

电解质溶液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溶于水

表示方法:p H=—lg(H +)

适用范围:浓度小于

1mol ·L -的稀酸或稀碱溶液。

pH 试纸:用干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

化并跟比色卡比较,确定该溶液的PH 值。

石蕊: (红) 5.0 (紫) 8.0 (蓝)

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 酚酞: (无) 8.2 (粉红) 10.0 (红)

及其变色范围 甲基橙: (红) 3.1 (橙) 4.4 (黄)

甲基红: (红) 4.4 (橙) 6.2 (黄)

pH 计:精确测定

溶液的pH 换算关系:

两强酸混合:pH →V +V V )(H c +V )c(H =)H (c 2122+11++混

混合: 两强碱混合: c(OH -)混=

→V +V V )OH (c +V )OH (c 212

211c(H +)混=Kw/c(OH -)混 →pH 强酸强碱混合:碱

酸碱碱酸酸V +V |

V ?)c(OH —V ?)H (c |-+ 强酸 H n A c(H +

)=n ·c(H n A) 强碱 B (OH )n c(OH -)=n ·c{B(OH -)n }

弱酸 H n A c(H +)=c(H n A)·α(H n

A ) 弱碱

B (OH )n c(OH -)= c{B(OH -)n }·α{B(OH -)n }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两强等体积 pH 1+pH 2≥15 pH 1-0.3 pH 1>pH 2

混合(近似) pH 1+pH 2=14 pH= 7

pH 1+pH 2≤13 pH 2+0.3 pH 1>pH 2

pH 之和为14的一强一弱等体积相混 结果:谁强显谁的性质。

c(H +) pH c(OH -) pOH pH+pOH=pKw C(H +)·c(OH -)=Kw +c(H +)=10

-pH pOH=-lgc(OH -) pH 值 单一: 计算: 速算规律:

实质:盐中弱(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分子或离子,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条件:①、盐中必有弱离子②、盐必须能溶于水

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均水解、不弱不水解。

规律:②、弱的程度越大,水解的能力越强。

③、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④、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①、属可逆反应,其逆反应为酸碱中和(符合化学平衡规律);

特征:

②、水解程度一般微弱,且吸热。

内因:盐类本身的性质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Na2CO3>NaHCO3 (碱性) 影响因素:Na2CO3 >NaAc (碱性)

①、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变大;

外因②、浓度的影响:稀释可促进盐类的水解,浓度越低水解程度越大;

③、pH的影响:NH4++H2O NH3·H2O +H+加酸抑制,加碱促进。

NaAc Ac-+H2O HAc + OH-

强碱弱酸盐:Na2SO3 (分步) SO32-+H2O HSO3-+OH-

单水解:HSO3-+H2O H2SO3 +OH-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NH4Cl NH4Cl +H2O HCl +NH3·H2O

AlCl3 (应分步但简为一步) Al3++3H2O Al(OH)3+3H+分类①、常见易双水解的离子组合:

Al3+与CO32-、HCO3-、S2-、HS-、AlO2-

Fe3+与CO32-、HCO3-、AlO2-、(S2-、HS-主要发生氧化还原)

双水解:NH4+与AlO2-、SO32-

能进行到底不用可逆号,用等号,沉淀、气体一般要标出:表示:如:2Al3++2CO32-+3H2O =2Al(OH)3↓+3CO2↑

②、表示:Al3++3AlO2-+6H2O= 4Al(OH)3↓

一般不用“=”,用“”的如:

NH4++Ac-+H2O NH3·H2O +HAc

NH4++CO32-+H2O NH3·H2O +HCO3-

①、首先指出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再决定如何水解;

说明:②、某种盐溶液只有一种离子水解,水解程度小,一般用可逆号,不用↑或↓;

③、多无弱酸阴离子分步水解,多元弱碱阳离子只看作一步水解。

正盐:弱酸强碱盐(碱性)、弱碱强酸盐(酸性)、弱酸弱碱盐(视相对强弱)盐溶液的强酸的酸式盐,不水解如NaHSO4显酸性;

酸碱性:酸式盐弱酸的酸式盐,既水解又能电离,酸碱性视电离和水解的相对强弱应用:酸性:NaH2PO4、NaHSO3;碱性:NaHCO3、NaHS、Na2HPO4。

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碱性Na2CO3>NaAc →酸性HAc>H2CO3

酸性NH4Cl Al(OH)3

解释在生活中的应用:①、明矾净水②、纯碱去污③、泡沫灭火器④、FeCl3溶液配制。

c(H +)+c(Na +)=2c(CO 32-)+c(HCO 3-)+c(OH -) 正负电荷相等

相等关系: 物料守恒 c(Na +)=2c(CO 32-)+2c(HCO 3-)+2c(H 2CO 3) C 原子守恒

(以Na 2CO 3)质子守恒 c(OH -)=c(H +)+c(HCO 3-)+2c(H 2CO 3) H +离子守恒

离子浓度比较: H 3PO 4 c(H +)>c(H 2PO 4-)>c(HPO 42-)>c(PO 43-)

②多元弱酸形成的正盐 Na 2CO 3 c(Na +)>c(CO 32-)>c(OH -)>c(HCO 3-)>c(H +)

大小关系: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 浓度0.1mol/L 的①、NH 4Cl ②、CH 3COONH 4

③、NH 4HSO 4 则c(NH 4+) ③>①>②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 0.1mol/LNH 4Cl 与0.1mol/LNH 3混合 则:

c(NH 4+)>c(Cl -)>c(OH -)>c(H +)

①、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

②、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由橡皮管、 概述: 玻璃球组成的阀);

③、规格有25ml 、50ml ,估读到0.01ml ;

④、分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盛碱液,HF 以及Na 2SiO 3、Na 2CO 3等碱性溶液)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

滴定管: 使用方法:①检漏→②润洗→③注液→④排气→⑤调零→⑥放液→⑦读数→⑧记录

①、滴定管在装入酸或碱溶液后,要排净滴定管尖嘴内空气使尖嘴内充满液体而无气泡。

方法: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注意: ②、调整刻度时,应使液面在“0”或“0”以下,但不能太往下以免液体不足。

③、控制滴液速度,使得液体逐滴流出。

④、读数时等液面稳定后,视线与凹液面相切的刻度水平,并估读到0.01ml 的精确度。 定义:用已制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中和实质:H ++OH -=H 2O

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B

A A A

B B V V c ?νν=c 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中和滴定:指示剂: 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尽可能与变色范围一致)

①、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

说明: ②、酸滴碱,一般选甲基橙 终点由黄色 → 橙色;

③、碱滴酸,一般选酚酞 终点由无色 → 红色;

准备:滴定管(锥形瓶)洗涤→滴定管查漏→滴定管的润洗→注液→排气→调零→读

数→记录

操作: 移取待测液,加入指示剂2~3滴,然后滴定,判断终点,读数。

滴定: 左手操管、右手旋瓶、目视瓶中、滴滴入瓶、突变暂停、半分定终、重复两次、

求均值。

计算: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平均值然后求c 待

①、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刻度值由上往下增大;

②、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切; 体积: ③、滴定管测量液体,有两次读数

(初、末)两数值之差为液体体积;

④、中和滴定体积测量,有待测液和标准液两方面。

原理:测

标测测

V V ?C =C 误差分析方法是分别判断C 标、V 标和V 测的误差变化而对C 测的影响。

②、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水洗后没润洗,就装标准液;

中和滴定 偏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误差分析 高 ④、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挂有液滴;

⑤、滴定后仰视读数(前正常);

举例 ⑥、滴定前俯视读数(后正常);

偏 ②、滴定时待测液溅出;

低 ③、滴定后俯视读数;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失e -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 -=Zn 2+

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

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NH 4+=Zn 2++2NH 3+H 2↑

干电池: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 4Cl

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

正极(PbO 2) PbO 2+SO 42-+4H ++2e -=PbSO 4+2H 2O

负极(Pb ) Pb+SO 42--2e -=PbSO 4

铅蓄电池:总反应:PbO 2+Pb+2H 2SO 4 2PbSO 4+2H 2O

电解液:1.25g/cm 3~1.28g/cm 3的H 2SO 4 溶液 蓄电池 特点:电压稳定。 Ⅰ、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 其它蓄电池 Cd+2NiO(OH)+2H 2O Cd(OH)2+2Ni(OH)2 Ⅱ、银锌蓄电池 锂电池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 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 燃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 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负极:2H 2+2OH --4e -=4H 2O ;正极:O 2+2H 2O+4e -=4OH - ③、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O 2 +2H 2 =2H 2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Hg 2+)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 腐蚀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概述: 腐蚀危害: 腐蚀的本质:M-ne -→M n+(氧化反应) 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腐蚀 定义: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金属腐蚀的形式。 负极(Fe ):Fe-2e -=Fe 2+;正极(C ):O 2+2H 2O+4e -=4OH - 电化 吸氧腐蚀: 总反应:2Fe+O 2+2H 2O=Fe(OH)2 腐蚀 后继反应:4Fe(OH)2 +O 2 +2H 2O =4Fe(OH)3 钢铁的腐蚀: 2Fe(OH)3 Fe 2O 3 +3H 2O 负极(Fe ):Fe-2e -=Fe 2+; 析氢腐蚀: 正极(C ):2H ++2e -

=H 2↑ 总反应:Fe+2H +=Fe 2++H 2↑ 影响腐蚀的因素:金属本性、介质。 移 向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放电

充电 放电 放电` △

金属的防护: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保护方法: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①、与电源本连的两个电极; 形成条件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 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

概念 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 电极反应: 原理:谁还原性或氧化性强谁先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放电顺序: 阳极:阴离子还原性 S 2->I ->Br ->Cl ->OH ->SO 42-(含氧酸根)>F -

阴极:阳离子氧化性 Ag +>Fe 3+>Cu 2+>Pb 2+>Sn 2+>Fe 2+>Zn 2+>H +>Al 3+>Mg 2+>Na

+ 电子流向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4OH --4e -=2H 2O +O 2 Cu 2++2e -=Cu 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总反应:2CuSO 4+2H 2O 2Cu+2H 2SO 4+O 2↑

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①、装置 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用CuSO 4 (加一定量H 2SO 4)作电解液。

阴极:Cu 2++2e -=Cu

电解精炼铜 阳极:Cu-2e -=Cu 2+、Zn-2e -=Zn 2+

②、原理: Ni-2e -=Ni 2+

阳极泥:含Ag 、Au 等贵重金属;

电解液:溶液中CuSO 4浓度基本不变

③、电解铜的特点:纯度高、导电性好。

①、概念: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将待镀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

②、方法:镀层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

电镀: 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配成电镀液。

③、原理:阳极 Cu-2e -=Cu

2+ ;Cu 2++2e -=Cu ④、装置:

⑤、电镀工业:镀件预处理→电镀液添加剂→

电解池

原理

电解的应用

电解

装置:(如图) 现象 ①、阴极上有气泡;②、阳极有刺激性气体产,能使湿润的淀粉KI 变蓝;

电解食盐水 ③、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有碱生成

原理:

NaCl =Na ++Cl - H 2O H +-

原理 阴极(Fe ):Na +,H +移向阴极;2H ++2e -=H 2↑(还原反应)

通电后:阳极(C ):Cl -、OH -移向阳极;2Cl --2e -=Cl 2↑(氧化反应)

总反应:2NaCl +2H 2O 2NaOH +Cl 2↑+H 2↑

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导电铜棒等

①、组成:阳极:金属钛网(涂有钌氧化物);阴极:碳钢网(涂有Ni 涂层)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止阴离子和空气通过;

②、装置:

离子交换膜③、生成流程:法制烧碱: 粗盐水(含泥沙、Cu 、Mg 、Ba 、SO 4等)

阳离子交换树脂:除Cu 2+、Mg 2+等

加BaCl 2,Ba 2++SO 42-=BaSO 4↓

④、粗盐水精制: 加Na 2CO 3:Ca 2++CO 32-=CaCO 3↓;Ba 2++CO 32-=BaCO 3↓

加NaOH :Mg 2++2OH -=Mg(OH)2↓;Fe 3++3OH -=Fe(OH)3↓

-9

m 溶液

液溶胶 如:Fe(OH)3、AgI 等胶体;

按分散剂 固溶胶: 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9m~10-7m 气溶胶 如烟、云、雾等。 (胶体) 分子胶体:(高分子胶体)如蛋白质胶 按分散质体 、淀粉胶体;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 胶体

-7m 浊液(悬浊液、乳浊液)

①、微粒特征:直径在10-9m~10-7m ,表面积大。

②、鉴别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③、净化和精制:渗析

Fe(OH)3胶体:将1~2mlFeCl 3饱和溶液滴入20ml 沸水溶液显红褐色

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Ⅰ、将0.01mol ·L -AgNO 3溶液8~10逐滴滴加到10ml0.01mol/LKI

④、胶体的制备: 溶液中边滴加边用力振荡。

AgI 胶体: Ⅱ、AgNO 3+KI=AgI (胶体)+KNO 3

Ⅲ、说明:滴加顺序不同AgI 胶体带电不同,本法KI 过量,AgI

胶体吸附I -带负电反之带正电(Ag +)

组成 分散质 分散剂 氯碱

工业

电解

2018年高考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18年高考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高考化学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2】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

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二】高考化学必修一必备知识点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价态归中规律)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制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硝酸等)氧化成铁盐: 2FeCl2+Cl2=2FeCl3 ( 2Fe2++Cl2=2Fe3++2Cl- )

2018 高三语文备考培训心得

2019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培训心得 7月9号,我有幸参加了2019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培训。各位老高三备课组长的分享让我受益颇多。无论是从语文学科整体的备考计划,还是具体的题目研究,都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一、从总体上来说 (一)从整体的备考计划来说,应做到从整体入手,眼观全局。以时间为纵轴,知识板块为横轴,细化到把具体的计划落实到每天的内容。这样一个有始有终,有板有眼的备考复习计划可以说是做到了运筹帷幄。 (二)从复习思路上来说,打破一轮、二轮、三轮的局限,以专题复习带动课本复习,提高语文复习效率。 (三)认真研究两纲一题,以考纲和课标为依据,以近几年的全国卷的高考真题为研讨对象,总结归纳出每个小题的考点以及解题方法,推敲下一年的考试方向。同时,还要结合各地市的模拟题,不断补充新题型。 (四)团队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每个学校都在集体备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全年级的老师拧成一股绳,集体作战,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把任务具体任务分给具体的每一位老师,由大家共同来完成任务,分享共同的成果。 (五)不断外出学习。我们对于全国高考题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要向河北等兄弟省份的老师虚心学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二、从具体的方面来说 (一)现代文阅读题对于命题者而言,有五种文本选择。文学类有小说和散文,实用类有人物传记、访谈、新闻。整个高三,对这五种文本的阅读应该有所涉及。命题空窗,要做到不离不弃适当训练。散文、新闻九年未考也要练。 语文并非“学的不考,考的不学”。教材每类文本在考纲中均有体现,命题人怎么命题都是合理合规的。那么,复习就不要忽视了小说、传记以外的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让学生知道解答题目应当做到“所答即所问”,根据所提的问题,着眼于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各种有用的信息,归纳成几个要点来解答,这样能比较好地与阅卷采点得分对应起来。为了防止思维不周而产生错误,最好能先打草稿,经过修改然后誊写上卷。强化规范答题,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不同类型的题的答题步骤作答。 (二)作文复习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内容上,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开阔学生的眼界

2018年学校工作总结_1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学校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学区在上级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以育人为本,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回顾2018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德育为先导,推动规范化建设 1、各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与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因此,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了更好地巩固创强的劳动成果,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把握时代的脉搏,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强调师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尊重、信任和包容学生。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全体的老师们都能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上。对学生尊重、平等、民主、关心。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能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2、继续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学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经常利用校会、国旗下的讲话和班队课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前途理想、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教育。同时,结合当前时事形势的发展和新人新事的典型事例让师生与时俱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 1 / 12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3、抓好校风的养成。以开展文明班级、卫生清洁标兵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扎实地推动师生各方面规范化的养成,使各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诚信、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全体老师工作做得细致、卓有成效。 4、抓好班级工作。各班主任和科任基本上形成自主管理、协调发展、诚信互助、亲力亲为的局面。在一年来老师们都能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工作的。能密切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 二、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1、学校师资队伍的变化情况较大,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理想责任、形象、能力、为人师表意识;廉洁从教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团结、协调、凝聚的意识有所增强。老师们基本上形成健康的工作心态。在开展工作中能积极主动。 2、开展教科研提高教师驾驭教学、驾驭学生的能力。本学期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我们在校内组织中青年老师开展上示范课. 三、创建安全、和谐、诚信的校园 1、我们结合本学区实际,对校园内外安全进行排查隐患,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整治力度。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工作中,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学校定期出墙报、班级黑板报加大宣传力度。对交通、下河洗澡、食品卫生、用电、防火等教育指导,教育学生进行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组织学生收看

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热选:(十三) 含解析

2018年(四川)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热选(十三)及解析 1.(2017·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理综能力测试)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 C 解析A项,雾属于胶体,胶体的性质之一是具有丁达尔效应,故说法正确;B项,铁比铜活泼,发生Fe+Cu2+===Fe2++Cu,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C项,此方法属于萃取,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D项,钢是铁和其他单质组成的合金,故说法正确。 【链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净水时发生了物理及化学变化,明矾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B.稀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红宝石、蓝宝石主要成分足氧化铝,而石英玻璃、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日常生活中碱块(Na 2CO 3 ·10H 2 O)变成碱面(Na 2 CO 3 )属于风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A.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明矾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A错误;B.稀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都是胶体,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D.碱块与碱面是不同的物质,风化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 2.(2017·长白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2018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

2018高考总结

坚持育人正道,平心面对高考 2018年6月,中学喜送了她的第70届毕业生。一千多名学子,一千多个日夜的修养历练,为他们自己的未来人生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为母校常中的悠长历史增添了一页不凡的记载。今年我校1002人参加高考,上线人数999人,上线率达99.7%,其中上高分优先投档线128人,超奋斗目标46人,比去年增加19人,上本科线以上779人,上线率达77.8%,比去年增加44人,超奋斗目标77人。更加可喜可贺的是今年600分以上的考生有7人,其中4人被中山大学录取,2人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1人被暨南大学录取,英语140以上5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也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此正是我们用“正道力行”培育人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平心致远赢高考的主旨所在。 一、正道力行,立德树人 道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儒家孟子提出“四德”,即“仁”、“义”、“礼”、“智”。古之学者称为弟子,清代《弟子规》有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做人,修善积德,再将剩余的精力放在学问上,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对于高三学生,学校依然注重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不仅不因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而放松品德教育,而且要求更加严格,行为更加规范。常言“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我们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规范的行为去引领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对高三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正道力行”的育人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最新2018】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易修改word版 (13页)

【最新2018】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 XX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张家界市一中再续佳绩。在今年高 考中,欧春晖同学以档分706分的成绩位列全省理科第五名,全市理科第一名,被录取到清华大学;钟文馨同学以档分670分的成绩位列全省文科第六名,全市文科第二名,被录取到北京大学。今年在生源低谷之年,我校一本自然上线人数仍然达到百人以上,二本自然上线298人,三本自然上线585人,其它各项工作目标也全面完成。 通过认真总结和反思,我们认为,要取得高考的胜利,必须要全校共同关注高三,要统筹规划,注重过程,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还要有拼搏的精神。 我们对XX年高考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并以期与各兄弟学校共同探讨高考策略。 一、举全校之力共同关心高三是高考成功的前提 1、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大高三管理力度。 学校领导集体清晰认识到本届高三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文科水平较低,年级组的尖子群人数少(尖子生在高一时因种种原因而流失),绝不能因XX年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盲目自满而忽略本届高三,或认为这一届高三差而放弃本届高三。领导们带着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狠抓质量,更好地树立学校良好形象。行政班子工作作风扎实,身体力行深入高三教育教学管理。具体作法为: ①校长、书记及高三年级的分管副校长、副书记和年级组长在天门楼坐班值日。值日期间深入课堂听评课,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行政会上认真反馈听评课及教师教学常规情况,定期公布听课数量;

2014年-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选择真题

2014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 戊醇 C. 戊烯 D. 乙酸乙酯 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9.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 分解的机理为: H2O2 + I?→H2O + IO?慢 H2O2 + IO?→H2O + O2 + I?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 B. 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 (H2O2)=(H2O)=(O2) 10.W、X、Y、Z 均是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单质沸点:X>Y>Z C. 离子半径:X2?>Y+>Z- D. 原子序数:X>Y>Z

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时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少实验 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

辽宁省朝阳市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11:有机综合

辽宁省朝阳市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11:有机综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某烃不与溴水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Fe存在下与Cl2反应,能生成两种一氯代物,该烃是() A . 丙烯 B . 对二甲苯 C . D . 2. (2分) (2018高二下·辽宁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某种具有较好耐热性、耐水性和高频电绝缘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片段如下图,该树脂可由3种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制备 B . 有机物水解生成2种有机产物 C . 均是通过取代反应合成 D . 已知,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只能是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3. (2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乙烯与SO2均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B . 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C . 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 D . 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4. (2分) (2019高二上·鹤岗期末) 已知碳碳单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如下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 . 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 . 分子中至少有11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 . 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5. (2分) (2016高二上·定州开学考) 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 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 . 只有②④⑤ B . 只有①③④ C . 只有①②③④ D . 全部 6. (2分) (2018高二下·宁夏期末) 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下:,1molA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 . 6 mol B . 7mol C . 8mol

届英语高中高考备考会的心得体会模板.doc

2018 年首轮高考备考会心得体会(英语) 2017 年 9 月 16-18 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北省教育学会在黄冈举行的2018 年首轮高考备考研讨会暨备考经验交流会,本次研讨会共有两场专题报告和两节优质示范课。 石家庄二中李建鹏老师在报告“2018 年高考分析与备考策略”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与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他的备考经验。他说,真正优秀的教师,让自己教得快乐,让学生学 得轻松。首先,他指出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教材复习过慢,语言点讲解过细 2. 题量过大,难度过高 3. 讲风太盛,“教”多“学”少 4. 重教轻学,学情关注不足。同时他 结合自己切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轮复习的建议:词汇复习应给学生创设一种语境,少进 行单个单词的记忆;授课前,老师应做好充分准备,摘录每单元的经典句式,设置不同题型 给学生练习。之后,李老师对2014-2017 三届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得低分 容易,得高分也容易;让英语学科素养好的人得高分;题做百遍等于题做十遍。他还提议, 教师在备考的过程中,应仔细研究高考试卷,研究透,做透。接下来,他从高考的听力、阅 读、完形填空,语法填空,改错和书面表达几个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宝贵的备考 建议。 由武汉市新洲一中教师王祖元作的第二场报告“英语教学及高考备考做法”令人记忆犹新,王老师质朴的语言时刻透露出他对学生的关爱和肯定。他首先介绍了自创的“四步朗 读法”,“英语 200 句”,让我们在聆听他的讲座时也不由得暗暗佩服他是一个有思想,敢创 新的教育者。在报告中,他让老师们反思一下“在英语教学和高考备考中以什么为突破口” 接着,他用大量学生平时学习的视频来呈现他的英语教学。最后,他总结出一轮复习的具体 做法: 1. 内容上,针对高考的重要考点设专题;针对高考的重点题型编资料;针对学生的实 际情况找突破。 2. 课堂上:合理课堂结构,针对各种实际,讲求实效高效,课堂实现突破。 3. 分工上:回归课本靠学生,指导方法靠老师。 4. 策略上:分析教情学情,抓住共性重点, 关注个体层面,实现成绩提高。 5. 行动上:短平快加点评析,适当爆做显威力。课后花三两 分钟找三两个学生聊聊。 6. 心中有考纲,心中有大纲。 7. 心中有考试说明,心中有高考试卷。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结合自己的备考经验,我认为高考备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听力部分 针对听力有以下学习建议: 1、整理话题词汇,培养“听觉记忆” 2 、提高辨音能力。具体包括: 连读、略读、缩读等等。 3 、做好听前预测,有的放矢,有备无患。第一步,整体看, 以发现共同点。第二步:竖着读,着重看区别。 4、平时多多了解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综合素 养。 5、听力训练应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之以恒。二、阅读理解 试题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梯度和难度设置也比较合理多以一篇简单的应用文让考生很 快地进入考试状态。做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应做到: 1、读懂文章。 (1)抓主题:如果只顾逐词逐句阅读,往往读完全文章却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 文章讲什么。而文章段落的主题句则可以帮助我们将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图勾勒出来。 (2)找重点:阅读中不能对句子中的每一个词平均施力,一定要区别对待。 2.明辨正确选项与干扰项。正确选项往往是命题人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 形式再现出来。

[新版]2018年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1X年高考我校又创新高,又一次实现了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升。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觉得成绩来之不易。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优化管理、系统协调、科学指导的高考备考指导思想;得益于学校依托新课改,因材施教,优化课堂,以教研促备考,优化资源整合;得益于高三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真情奉献,群策群力,努力拼搏,是西中全体师生不甘平庸,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的结果。 201X年我校高考成绩与XX年年相比,又有很大的突破,重点上线102人,增长25%,二本上线335人,增长26%,王宁山同学以684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区理科状元,徐洁同学以57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县文科状元,理科全县前10名中西中就有7名,文科全县前10名中西中就有9名。 201X年高考已落帷幕,现将我校高考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精心部署,抓好高考备考系统工程 历经高考备考多年,与兄弟学校一样,我校在高考备考工作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2011年备考伊始,学校就多次召开高三年级科任教师研讨会,认真分析高考命题趋势,正确定位高考备考目标,落实精细备考原则,确立了“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的高考策略。要求各学科备考既要处理好基础与能力以及三轮复习之间的关系,更要深入研究考纲、试题及高考动态,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以扎实、精细、有针对性、有创造性为原则,切实提高备考质量。同时,各学科认真研究高考信息导向以及我校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考前训练的实效性。各学科力争在原有备考措施的基础上,启用新招,以实现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升的奋斗目标。 1、优化三个管理 抓好高三备考教学的管理,这是近年来西中备考的常规做法。本届高三,我们对教师、学生的管理工作更严格,更注重实效,学校制定了《年级组备课制度》《西中教学常规要求》《高考奖励方案及办法》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教师备考的各项工作。在复习教学的管理上,让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教研任务,坚持让不同学科的教师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专题讲座、高考信息报告会。通过转变教学观念,重点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高备考效率。我们要求高三任课教师做好“三个统一”,即教学进度、训练、讲授内容的统一;“三个贴近”,即贴近高考目标与高考要求、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理;“三个突出”,即突出知识基础、突出解题规范、突出能力培养;“三个加强”,即加强尖子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尖子生的心理调适,加强尖子生的薄弱学科;“三个研究”,即研究考纲说明和高考信息,探求高考命题方向与特点,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三个训练”,即信息追踪的训练,纠错重组题的训练,模拟重组题的训练。在抓好复习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加强对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经常组织召开班级科任教师联系会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比常规管理更难,怎样使每位学生的备考状态和学校的期望值保持一致,这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卷)(全国卷3)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与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化学键数相同3.(6分)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4.(6分)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5.(6分)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 6.(6分)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2020高考 化学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3物质结构与性质 1、[2019全国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 ?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s与N同族。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111 ),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22 MgCu微小晶2、[2019全国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2 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A.[Ne] B.[Ne] C.[Ne] D.[Ne] H NCH CH N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2)乙二胺(2222

2018年高校招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8年高校招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XX精心整理了2018年高校招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2018年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个人总结范文,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年终考核个人总结等范文,请关注个人工作总结栏目! 一、基本情况1、报名:今年的报名总数为39363人(含对口高职1206人、五年直升班855人、运动训练及民族传统体育单考单招31人、定向煤炭企业单独招生19人、省属高校专升本269人),比去年减少1679人。 实际参加高考的36983人,其中:文史类14312人(汉族文科7687人、少数民族文科4261人、藏文科2127人、蒙文科237人),占36.36%;理工类21717人(汉族理科15212人、少数民族理科5385人、藏理科1041人、蒙理科79人),占55.17%;艺术类738人(专业合格,文633人、理105人),体育类216人(专业合格,文57、理159)。 少数民族报名数14457人,占报名总数的36.73%。 应届生31800人(城市14712人、农村17088人),占总数的80.79%;往届生7563人(城市2836人、农村4727人),占总数的19.21%;三侨生4人,残疾生7人,体育优胜153人,省级优秀学生191人,牧照1998人。 2、计划:今年884所省内外普通高校在青招生,总计划29335名。 其中:省外院校19284名(一本4105、二本4737、三本1794、预科510、专科8138);省内院校10051名(一本1283、二本1272、三本91、

预科1100、专科6305)。 文史类8456名(汉族文科6930、少民文科787、藏文科597、蒙文科142),艺兼文333名,体兼文24名;理工类18856名(汉族理科17442、少数民族理科851、藏理科517、蒙理科46),艺兼理76名,体兼理95名;对口高职625名,五年直通车870名。 3、录取:今年共录取新生30566人,占招生计划的104.20%。 其中本科13768人(一本5222、二本6560、三本1986)、预科1683人(省内1100、省外583)、专科13441人、对口高职626人、五年直通车852人、单考单招及省属高校专升本196人。 录取总数中:省外院校20267人,省内院校10299人;定向生115人(省外48、省内67),军事、公安院校330人;文史类8302人,理工类18779人,藏文类1087人,蒙文类190人,艺术类422人,体育类112人;少数民族10473人,占录取总数的34.26%;三侨生4人,残疾生5人。 普通高考招生录取率为73.40%(不含对口高职、五年直升班、单考单招及省属高校专升本),比去年高出3.7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录取数占实际高考生总数、少数民族高考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6.61%、72.44%。 重点高校自主招生6人、保送生14名。 二、主要工作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以全省教育质量年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加强规范管理,积极认真

云南省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3.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4.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5.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 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仪器 1.核磁共振仪:有机物中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类; 2.红外光谱仪:主要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 3.紫外光谱仪:有机物中的共轭结构(主要指苯环); 4.质谱仪: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测定结构也有一定的帮助; 5.原子吸收(发射)光谱仪:测定物质的的金属元素,也可测定非金属元素; 6.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成分以含量,重点是测反应速率; 7.色谱分析仪: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比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分离,主要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纸层析就是其中的一种; 8.李比希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C、H、O、N、Cl的有无及含量,CO2、H2O、N2、HCl; 9.铜丝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是否含卤素,火焰为绿色说明含有卤素; 10.钠熔法:测定有机物是否含有X、N、S,NaX、Na2S、NaCN; 11.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12.扫面隧道显微镜:观察、操纵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 二、化学史 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2.汤姆生:在阴极射线实验基础上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3.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电子”模型; 4.波尔: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提出轨道模型; 5舍勒:发现氯气; 6.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7.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三、材料及成分 1.火棉:纤维素与硝酸完全酯化的产物; 2.胶棉: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的产物; 3.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4.醋酸纤维:纤维素与醋酸酐酯化后的产物; 5.光导纤维:成分为SiO2,全反射原理; 6.Al2O3:人造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7. SiO2:硅石、玻璃、石英、玛瑙、光纤的主要成分; 8.硅酸盐:水泥、陶器、瓷器、琉璃的主要成分; 9.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硼陶瓷、光纤等;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的特性,还具有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功能; 10.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11.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尿不湿、隐形眼镜、人造关节、心脏补片、液晶材料等; 12.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四、能源问题 1.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2020年整理高考政治研讨会心得体会.pdf

2018年新课程全国卷高考政治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三政治组尹炳娟 2017年10月29日,我校高三年级各科教师去柳州参加2018年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其中我们各学科教师加带队领导共十一人。我有幸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听取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报告,柳州一行使我受益匪浅,开阔了自己的复习思路,更加明确了复习方向,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对2018年全国新课程高考命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研究考纲,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考是我们教学的方向。要对每一个考点、重点、难点、疑点、误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2018年高考“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否则我们的教学也许会做无用功,浪费时间,而对学生来说,浪费时间就是误人子弟。所以我们打算在接下来的时间必须按照考纲要求落实考点,夯实基础。 二、聚焦课堂,查漏补缺,夯实学科知识。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作为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好时间。在高考复习中还是要进一步抓牢抓实基础知识。在本次活动中,有专家学者提出,在高考政治的复习中,首先还是出示主干基础知识。他们对自己这样的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高考复习中依然如此重视基础,那么对我们的学生是更应该强调和抓紧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这点,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自己学生的基础薄弱,也深深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重视抓好基础知识。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原则和出题方向,可以看出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就是对基础知识全面扎实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但是其难度和深度并不太大。进一步说,即使要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也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深化扩展知识才能行得通。同时,在二轮复习中还应该做到引导学生提升整合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生仅有零碎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从宏观角度进一步把握知识的结构。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构建、小组讨论构建等,原则: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微观到宏观,具体来说,就是由一课到一单元再到一个模块,最后要善于扩展到各个模块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强化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是考试难度的一个尺度,政治学科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应用历史的、辨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2018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L 涪液 按组成元素 P 2O 5 (V )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知识精讲 1 ?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滉合物 L (伺种威两种亠胶体 以上物质} 2 ?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金属氧化物:如 K 2O 、CaO 、Fe 2O 3 , ---------- 非金属氧化物:女口 SO 2、CO 2、SO 3、 <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 氧化物t 成盐氧化物J 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按性质R [两性氧化物:如AI 2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 CO 、NO ? 特殊氧化物:如 Fe 3O 4、Na 2O 2、H 2O 2 3 ?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X ) (2) 强碱- -定是 离子化合物,盐也- -定是 离子 化合物 (X ) (3)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 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V ) (4)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 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 -定 是碱 (X ) (6) 在酸中有几个 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X ) (7)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 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V ) 「金屈单质 亍-非金属单庫 1 -稀有气体 的竹:用 化合物 *-{网种或两种 口上元亲) 「离:Ht 舍物 ?共价化合物 「強电解质 「电解质最嵐 颐—L 非电解质 「讯化剂 -还原剂 pm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X )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X )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X )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8) 水煤气:CO、H2 (9) 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10) 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 为主 (11) 裂解气:以C2H4 为主 (12) 水玻璃:Na2SiO 3的水溶液 (13) 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 : 1) ⑺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04和Ca(0H)2 (1) 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2) 碱石灰:Na0H 、Ca0 (3) 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4) 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I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 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X”。 (1) 2.24 L C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X ) (2) 常温下,11.2 L 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X ) (3) 标准状况下,22.4 L 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X) (4) 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X)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 标准状况下,2.24 L HF 含有的HF 分子数为0.1N A(X)

高考备考总结与反思

2018年理数 高考备考总结与反思 高一数学组孟娥 2018年理数高考备考总结与反思 回顾2018年高考,我校又创造了奇迹和辉煌,我们原高三数学备课组的全体老师也备感欣慰。回首过去的一年,在整个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因为有孟校长、赵校长的把关和指挥,使得我们高三整个复习过程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计划切实可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得与失 (一)备课组所做的工作: 1、潜心钻研高考试卷,做到复习有导向性和高效性。为了2018届学生在全国高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备课组每位教师都深入研究分析了2015年—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探讨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策略。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团结协作,集体备课,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数学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都有中心专题,先由一位教师主讲,再围绕中心进行研讨。也对复习的内容、进度,批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3、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多次模拟测试中,及时调动教学内容,加大课堂容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能够开展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4、抓好“三中”,树立学习信心 抓好“三中”即中等题、中等分、中等生,对学生来说认真研究好中等题、拿好中等分是基本,是高考信心的保证;抓好中等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我们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