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1

1,指代不明

我们认为,应该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要再滥用,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的学习增加困难。

(“这样”指代不明,应把“这样”改为“否则”)

2,句子某个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不适当地管教”可以理解管教的方法不正确,态度粗暴,也可以理解为管教的程度、次数不够,放任自流。)

(2)刚才来的那几个演员,他们会不会表演?

(“会不会”可以理解为“擅长不擅长”,也可以理解为“可能不可能”。)

3,句中某个词语有不同用法,造成表意不明

(1)他制订了五年的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五年”可以理解为“制订”的补语:他制订防护林规划花了五年时间;“五年”也可以理解为“防护林规划”的定语:他制订的是五年防护林规划。)

(2)复旦大学演出的话剧《快乐的圣诞节》,邀请了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挪威等国留学生同台演出,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

(“和”如果认为是连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可以理解为“中外人民的友谊,中外大学生的友谊”;如果认为“和”是介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意思就是“中外人民跟大学生

二者之间的友谊”。)

(3)对学生会提出的建议,我举双手赞成。

(“对”的宾语是“学生会”还是“建议”?是“向学生会提的建议”还是“对于学生会提出的建议”?)

4,短语、句子的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大家不由地热烈鼓掌,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

(“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可以把“慰问团走进会场”这个主谓短语当作“望”的宾语,那么就是慰问团走进会场;也可以把“慰问团”当作“望”的宾语,那么这个句子是连谓句,是“大家一边望着慰问团一边走进会场”的意思。)

(2)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了。

(谁和你一同去?“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如果理解为兼语句,那就是“妈妈和你一同去”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连谓句,那就是“我和你一同去”的意思。)

5,省略了不该省的成分,造成表意不明

陶行知指定了生活教育社中的几个共产党员负责筹备建校,并担任学校领导工作,又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当教师。

(谁“担任”?谁“请”?是“陶行知”,还是“几个共产党员”?应该补上不该省略的主语。)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2

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2.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 “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4.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 搭配不当,“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

5.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

6.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表意不明。)

7.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

8.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

9.“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由于语序不当导致表意不明“……小品演技及其效果”的“其”指代不明,应改为“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演技及其小品效果”,让“其”指代喜剧演员。)

10.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最好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可改为“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11.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12.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

13.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

1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15.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各种”修饰“民族”还是“体育比赛”,表意不明。)

16.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

17.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18.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19.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

的人”?)

20.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不清楚。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1.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或“老师和你一起去”。)

22.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23.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因患病住院”的主语不明确。可改为“患病住院的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有到场领奖”。)

24.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

25.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主要问题在第二分句。其一,不是“早餐的营养”“应提供”,而是“早餐”“应提供营养”;其二,“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语序不当造成歧义,应该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1. 我们的生活总是反复无常,但我们必须在这些变化中保持稳定。 答案:尽管生活中有很多变化,但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 2.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 答案:尽管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但我们必须考虑长远利益。 3. 他的意见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我不知道他具体是怎么想的。 答案:尽管他的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不了解他的具体想法。 4. 他们的关系始终非常好,但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答案:尽管他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我不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5. 这个问题有很多方面,我们需要考虑所有因素。 答案:这个问题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 6.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7. 这项任务非常困难,但我们必须尽力完成。 答案:尽管任务非常困难,我们必须尽力完成。 8. 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答案:在做出明智的决定之前,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 9.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和研究。 答案:由于问题非常复杂,我们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10. 我们必须承认错误,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弥补。 答案: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采取措施来修复它们。 11. 这个项目有很多挑战,但我们必须面对它们。 答案:尽管这个项目有很多挑战,但我们必须正视它们。

12.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以防它变得更加严重。 答案:为了避免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它。 13. 我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希望你能帮帮我。 答案:我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感到困惑,希望你能给我提供一些帮助。 14.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答案:由于问题已经存在很久,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17. 这个项目有很多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它们。 答案:为了解决这个项目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18. 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我们的目标。 答案: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克服所有障碍。 19. 这个问题影响到我们所有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解决它。 答案:由于这个问题影响到我们所有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去解决它。

病句六种类型分项讲解表意不明

病句六种类型分项讲解: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指代不明 主要指代词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另外,句子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通常采用“是……还是”“……或(者)……”“有……也有……”等句式结构。 句子“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感觉上好像是病句,属于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其实是没有语病的。但是如果把“和”换成“或”,或者把“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变成“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也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色情内容”,后面的句子“这”就犯了指代不明的语病。 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 例:(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3)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 巩固练习: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3)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 (4)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5)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6)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7)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二)对象不明 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1)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病句类型(五)——表意不明

病句类型(五)——表意不明 病句类型(五)——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意令人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表意不明也叫“有歧义”,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有: 1.词义不明: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使句子有多种理解,就可能引起歧义。例如: ①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多义的,既可指颜色,也可指内容含色情成分,这就造成歧义。 ②(2005全国高考)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意义不确定,既可指他在文章里批评的人很多,也可指批评他文章的人很多。 练习 1.这是演员梅蕊摄于2020年一月的照片。 2.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2.词性不明:词性不同,词的意义也不同。句中某个词的词性存在不确定性,句子就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①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词性不明,既可以理解为连词,句意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去干某种事”;也可理解为介词,句意为“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干某种事”。 ②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词性不明造成语意不明,可改为“配锁”。 练习 1.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2.我要炒肉丝。

3.对象不明 主要是因承前省(省略主语)略不当而引发的。 ①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手上提着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对象不明。 ②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表意不明,“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李大伯的行为。 练习 1.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2.(2011江苏卷)为庆祝建党90周年,“唱只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4.结构不明:同样的一个句子或短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层次划分不同,其语意也不同,由此也可能产生歧义。句子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加了标点符号),也有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例如: ①玉林待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是“看了十天”,还是“十天的报纸”,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意。 ②观察员们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俄格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的。 ——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是观察员们认为这个《报告》是有根据的,二是体现观察员们观点的这个《报告》是有根据的。这是由于句子的结构不明而造成的语意不明。 练习 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2. (2015山东卷)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_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_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修改病句是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欢迎欣赏 病句专题之表意不明1 1.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2.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3.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4.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5.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6.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7、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8、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9、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10.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答案 1. “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2.搭配不当。“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 3、“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 4、“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 5、“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1 1,指代不明 我们认为,应该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要再滥用,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的学习增加困难。 (“这样”指代不明,应把“这样”改为“否则”) 2,句子某个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不适当地管教”可以理解管教的方法不正确,态度粗暴,也可以理解为管教的程度、次数不够,放任自流。) (2)刚才来的那几个演员,他们会不会表演? (“会不会”可以理解为“擅长不擅长”,也可以理解为“可能不可能”。) 3,句中某个词语有不同用法,造成表意不明 (1)他制订了五年的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五年”可以理解为“制订”的补语:他制订防护林规划花了五年时间;“五年”也可以理解为“防护林规划”的定语:他制订的是五年防护林规划。) (2)复旦大学演出的话剧《快乐的圣诞节》,邀请了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挪威等国留学生同台演出,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 (“和”如果认为是连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可以理解为“中外人民的友谊,中外大学生的友谊”;如果认为“和”是介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意思就是“中外人民跟大学生

二者之间的友谊”。) (3)对学生会提出的建议,我举双手赞成。 (“对”的宾语是“学生会”还是“建议”?是“向学生会提的建议”还是“对于学生会提出的建议”?) 4,短语、句子的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大家不由地热烈鼓掌,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 (“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可以把“慰问团走进会场”这个主谓短语当作“望”的宾语,那么就是慰问团走进会场;也可以把“慰问团”当作“望”的宾语,那么这个句子是连谓句,是“大家一边望着慰问团一边走进会场”的意思。) (2)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了。 (谁和你一同去?“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如果理解为兼语句,那就是“妈妈和你一同去”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连谓句,那就是“我和你一同去”的意思。) 5,省略了不该省的成分,造成表意不明 陶行知指定了生活教育社中的几个共产党员负责筹备建校,并担任学校领导工作,又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当教师。 (谁“担任”?谁“请”?是“陶行知”,还是“几个共产党员”?应该补上不该省略的主语。)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2 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2.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病句是指在文章中使用不当的句子或者语法结构,导致表意不明、语义混乱或者与意 图相悖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表意不明的病句,以及其辨析和修正的方法。 1. 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很多是博士。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很多是博士”,不清楚是说有很多老师是博士,还是说有很 多老师都是博士。修正的方法可以是:“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其中很多人是博士。”或 者“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其中许多人都是博士。” 2.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非常模糊。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他的观点非常模糊”,不清楚是说他的观点模糊,还是说他 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模糊。修正的方法可以是:“关于这个问题,他的观点非常模糊。”或 者“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非常模糊。” 3. 他们的家乡山水优美,风景如画。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他们的家乡山水优美”,不清楚是说他们的家乡被山水环绕,还是说他们的家乡的山水优美。修正的方法可以是:“他们的家乡的山水优美,风景如画。”或者“他们的家乡的山水和风景优美。” 4. 出租车司机觉得专车服务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专车服务对自己的影响不大”,不清楚是说专车服务对出租 车司机的影响不大,还是说出租车司机对专车服务的影响不大。修正的方法可以是:“出 租车司机觉得专车服务对他们自己的影响不大。”或者“出租车司机认为专车服务对出租 车行业的影响不大。” 5. 这本书写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 这句话的表意不明在于“这本书写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不清楚是说这本书中 包含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还是说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关于经历的书。修正的方 法可以是:“这本书描述了朱自清先生的有关经历。”或者“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关 于他的经历的书。” 病句是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修正病句可以提高文章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在写作 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仔细审查和思考,确保句子的意思明确,避免病句的出现。

表意不明的病句

表意不明的病句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表意不明的病句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表意不明的病句,欢迎阅读 表意不明的病句1 1 (A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2 (D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3 (B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

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4 (B )A、十月十一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出版了。 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C、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D、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5 (D )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B、老张逝世离现在已经十年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6 ( B)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意思和例子

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意思和例子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之表意不明1 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指代不明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05年黑、吉、桂高考卷) (3)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二)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

分高兴。(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A项) 【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 一是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 【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二是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 (2)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 【注】“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即读音两可。 (1)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注】“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病句——表意不明

病句类型(五)——表意不明 一、考点复习,表意不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 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3) 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既可理解为“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一致,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一致。) 2、停顿歧义 (1)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3、指代不明: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 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3) 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4) 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其”指代不明。“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4、修饰两可 (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2)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欢迎阅读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1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3).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2、停顿歧义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4、修饰两可 (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表意不明病句专题讲解2 1、下列各题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去汇报。 b、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存在歧义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的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挂在走廊两边墙壁上的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 2、下列各题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1.指代不明 例1.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句中“这种主张”到底指哪种主张并不明确,可把后一个分句改为“我同意前一种主张”或“我同意后一种主张”。 例2.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分析:句中的“他”是指“刘度”呢,还是指“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2.词义不明 例3.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 分析:句中“离退休不到五年”具有多义性,可理解为“离休或退休不到五年”,也可理解为“距离退休不到五年”。 例4.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分析:句中“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可理解为“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也可理解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3.修饰两可 例5.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分析:句中的“十块”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修饰“汉白玉”,也可修饰“浮雕”,因而造成歧义,可将“块”改为“幅”,以消除歧义。 例6.团支书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很关心我们。

分析:在“其他学校领导”中“其他”作定语,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造成歧义。可以将其改为“学校的其 他领导”。 4.停顿歧义 例7.他们买的苹果,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分析:这里可理解为“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或“小个儿的孩 子/都不要”。 例8.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分析:句子由于停顿不同而产生歧义,可理解为“爷爷很高兴”或“我俩很高兴”。 5.语义费解 例9.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分析:既然是“参观”,又怎么是“归途”呢?令人费解。 例10.这次需要下岗的人数多,这些人都是“什么人”的“什么”,叫哪个下好呢? 分析:“什么人的什么”只是说话人心里明白的一个隐含概念,令人费解。 6.模棱两可 例11.现在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分析:如果全渠共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就不能说完毕,应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例12.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 分析:可以理解为“619万多人都淹没了”,也可以理解为“直 接淹没了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病句之表意不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病句之表意不 明】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之表意不明1 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 (一)指代不明

(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 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 要继续努力。(05年黑、吉、桂高考卷) (3)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 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 ?其次,“哭泣”“遭遇” 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二)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A项) 【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 一是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XX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

【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 、“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o)” 二是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 (2)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 【注】“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 ;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即读音两可。

病句——表意不明

病句——表意不明 语病辨析修改——表意不明 主讲人:赵静 一、理论基础 常见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包括指代不明、语法歧义两种。 (一)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此)或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 [误例]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辨析]“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到底是指“学习写作一定要多读多写”呢,还是指“学习写作不需要多读多写”。 (二)语法歧义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运用双关修辞格以外,如果同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那么这句话就是歧义句。造成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辨析]动词“批评”施动方向不确定,是别人“批评”他发表的文章,还是他发表的文章“批评”别人, 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辨析]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3.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美国对伊拉克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辨析]介词“对”使得原句有两种理解:A.美国进攻伊拉克,是早有准备的;B.二是“伊拉克进攻美国, 美国对此是早有准备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客观事实是第一种情况,但是从语法的角度看,这句话 确实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理解的歧义句。 4.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 [误例]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记者。 [辨析]究竟是“三个记者”,还是“三个报社”,修饰两可有歧义。“个”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可改为 “报社的三个记者”。 5.由同音词造成的语音歧义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书面语中并不会产生歧义,但在口语交流或广告、广播稿等具有口语性质的文体中,如果运用了同音词,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误例]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人民的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 活动。 [辨析]这句话是从广播稿中节选的,广播稿必须做到通俗化,尽量避免用同音异义词,以免产生迥然不同的理解。“震灾”和“赈灾”就是同音异义词,应该换成别的说法来避免歧义的产生。 6.由停顿造成的语音歧义 在同一句话里,由于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因句子比较长而需要停顿,若停顿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意思上的很大差异。 [误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的病句及答案50句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指代不明的病句及答案50句 在考试中病句辨析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类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表意不明这种题目应如何做。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以供大家参考! 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首先表意不明即句子表达意思不明确,让人产生多种理解,产生歧义。表意不明往往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一字多音 汉字中存在很多的多音字,但笔试中句子中的字词由于只见其形而不闻其声,会产生多种读音皆可的现象,也因此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如:他这个人好说话 在这句话中,好可读第三声,意为他这个人性格好;也可做第四声,意为他这个人喜欢说话。 二、一词多义 一些词语由于词性、语音轻重、试用环境等的不同,有多种含义,产生不同理解。 例如:我要热饭中热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 复习一个月他就考了90分中就可轻读表复习效果好,可重读表复习效果

差。 三、指代不明 当一句话中出现指代词时,而指代词前有多个对象,容易产生指代不明的歧义。 例如:小赵在路上遇到了李老师,他把这星期天照常上课的事告诉了他中两个他前有小赵与李老师,产生指代不明。 四、限定不明 常因为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 例如:五个学校的领导中量词五个可修饰学校,也可修饰领导,因此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便通过两道题来稳固一下表意不明的运用。 【例1】以下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一踏进办公室,就看见几个工厂的负责人正焦急地等着他 B.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也不过才八九岁,如今已长成大人了 C.世界上的许多大学,正利用信息技术频繁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D.小伟把一张纸条交给我,纸条上写着一行字:还欠款500元

表意不明病句专项训练及答案

表意不明病句专项训练及答案 表意不明还分几种类型,修改病句前首先要判断病句是属于表意不明的那种类型,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表意不明病句及答案,欢迎阅读 表意不明病句类型 一、指代不明 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 【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 1)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注】“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四、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 (1)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要”是能愿动词) 五、停顿不同会带来多种理解 (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六、标点符号不当引发的歧义 (1)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注】由于第二个逗号的存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品”。改法有多种,其中要表达是“索尼公司的产品”,只需要去掉第二个逗号;要表达是“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则只需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的前面加“该产品”。 七、重音两可 (1)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注】“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八、说话时同音词引起的歧义 (1)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 表意不明病句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C )(2004年高考全国卷1)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解析:C A项中“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的产品”还是指“索尼公司的产品”不明确。B项中“此”是指“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D项中第一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第二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下列各句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C )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