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注意事项
好的课堂提问是引发学习活动的强烈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习欲望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定向思考,关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能引导学生发现、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它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使师生沟通思想感情、交流反馈信息;能发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作用;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的进程。在语文教学中,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
课堂提问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其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教学《失街亭》时有人设计“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
谡”,这就过于简单容易,缺乏启发性,多数学生会以漫
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对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的培养没多
大价值。如换一种方式,向学生提出“街亭失守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街亭对蜀军有怎样的重要性,何以知之”之
类的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样富有启
发和难易适中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
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按学
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教材内容的逻辑层次由易到难、由表
及里,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某教师讲《变色龙》一课,提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回答“善变”。教师接着问“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一是变得快,一瞬间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二是变得蠢,愚蠢的理由和荒唐的逻辑。”教师又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学生答:“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最后,教师提问,是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一形象。经过短暂讨论,学生回答:“左右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因素是将军的威势”。作者讽刺的锋芒指向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而且也指向造成这种社会病态的根源——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这种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所提问题要切合学生思维实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一语是理解的难点,也是体悟朦胧诗特点的重要语句之一。若泛泛地讲朦胧诗的特点或诗句的理解要领可能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若就此句设问——“这两句话矛盾吗,从字面看两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进一步深入还可作何理解”,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欲望,进而引发其关注貌似矛盾的关键句子。这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此诗,加深对诗的理解,还在于让学生在对诗的探求过程中悟到读诗的要领,跨进诗的大门,形成感悟诗的能力。
教学《荷花淀》时,若问“荷花淀的女人们为什么‘言不由衷’”,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若问“别里科夫的哪些言行特别有趣,他的‘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紧要处,能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有老师教《项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的“也”能否删除?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你觉得哪一段心理描写最能打动你的心?玛蒂尔德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假如在你今后的生活中娶到像玛蒂尔德这样的女人做妻子的话,你觉得
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请问可爱的男生你今后愿意取玛帝尔德这样的女人做妻子吗?内心深处是否也有玛蒂尔德类似的虚荣心?……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问到了正处于花季雨季时期学生心灵的深处,是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好机会。
3.所提问题要具发散性
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有老师为《警察与赞美诗》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看苏比用故意犯罪的手段争取到监狱里过冬而不愿意接受慈善机构的施舍的做法?你是怎样看苏比的‘灵魂高傲’与‘好逸恶劳’的?这二者同时出现在苏比身上矛盾吗?”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意的空间,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大为有利。教学《品质》一课老师提问:“文章最后有这么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
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老王的不幸
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提问讨论总结,
促使学生回看课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就
能较好地品味出老王艰难的生活状况。
4.所提问题指向要确定
提问要科学,指向要明确,切忌单求课堂的热闹。某教师讲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有对春天山、水的描述,为让学生理解春天里河水的“水涨起来了”,就提问学生“冬天的水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就不够明确。教师的意思是想要学生答“冬天水枯了”来反衬春天水涨的描述,由于问题不够明确,学生可以答“冬天水冷”“冬天水结冰了”等,不容易一下想到“冬天,水枯了”。
有老师教学《祝福》时问:“迎春祝福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在她捐了门槛之后,四婶一句‘你放着吧,我来拿’将她永远钉在十字架上,她的最终结局就只能在一片热闹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热闹的祝福更强烈地反衬了祥林嫂的遭遇,那么,祥林嫂究竟是如何死去的?”这一问题着眼于问祥林嫂死的方式,从课文看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倘若因学生的答案各异而就此展开讨论,那不过是将注意力分散到无意义的事情上罢了,因为就《祝福》而言,鲁迅先生要揭示的并非祥林嫂死的方式而是她死的原因。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不管怎样死,并不改变这一性质,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去谈她的死,实在是难免有与教学目的脱节的嫌疑,这样的提问是不足取的。
教《守财奴》一文,可以设问:面对精美的梳妆匣,葛朗台、其妻子和女儿三人各想到什么?葛朗台想用刀撬匣夺金的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葛朗台是怎样一个人?这样的设问就比较明确。通过一处设疑牵动全篇,为学生理解课文开辟了通道。
提问大概是最常见的学习互动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老师提前精心准备。提问的方式不但影响学生回答的积极性,而且决定了能否有效促进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