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管理学概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管理学概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福师《管理学概论》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沿革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理解要求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明白其中主要的观点和联系;掌握要求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自身知识,并能用于考核及平时的实际问题分析。掌握属于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最高层次。理解和掌握层次的内容为本课程主要考核的内容。

本章内容同学们要理解和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知识点整理

从有人类以来到18世纪,是管理实践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上,人类尚处在远古社会。人类面对许多的管理问题和现象,但是尚未形成自觉的、系统的、理性化的认识。

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主要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过渡的时期。由于产业革命的到来,新生的生产方式正在萌芽,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出现之前,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1895年,泰罗发表了《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等论文。而后,1911年他又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案。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度。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这是他管理理论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了管理要素为核心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被称这“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从理论上概括出了一般管理的原理、要素和原则,把管理科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使管理科学不仅在工商业界受到重视,而且对其他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要点: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约尔把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分为六类,即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筹措和运用)、安全活动(设备和人员的保护)、会计活动(成本核算、统计、资产负债表的制作等)及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要素)。他集中分析了第六类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要素(即管理职能):(1)计划职能。就是设计行动方案,使企业达到目标。(2)组织职能。就是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去实现目标。(3)指挥职能。即指挥下级的行动。(4)协调职能。即使组织内的资源与活动能够相互配合。(5)控制职能。就是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拟定的标准相一致。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法约尔认为,企业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遍的,而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因此应尽快建立管理理论,并在学校中进行管理教育,使管理教育能起到象技术教育那样的作用。

3、管理的14项原则

法约尔根据自己在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提出了组织经营的14项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三)马克斯·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代表性著作有《新教的伦理》、《经济史》和《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迫切需要一种稳定、严格、有效、精确的管理,这种需要促进了行政组织体系的发展,使其在各种大型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一种效率高的理性化的管理体系,他的理论起初在德国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以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时,深受管理界的崇拜,因而马克斯·韦伯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

马科斯·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马克斯·韦伯认为,从技术角度看,这种管理制度是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的。它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优越性。

(四)“经济人”假设

古典管理理论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基于“经济人”的假设,即以完全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人们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因此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因此对人的管理强调用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技术手段,从外部加以实施和控制。

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一)梅奥及霍桑试验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lton Mayo,1880-1949),长期从事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的研究,他于1925年加入霍桑实验,成为新生的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1933年发表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开创了行为科学的早期研究。

霍桑实验共分四个阶段: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梅奥认为: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并不是仅仅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等,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单纯从技术条件着眼。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梅奥认为: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而且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在共同工作中,由于兴趣、感情或归属等因素进而构成的组织体系。管理人员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不仅要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梅奥和行为科学的研究者们认为,企业中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以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领导的能力主要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意程度,来提高士气。为此,就要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使职工有机会参与管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存在着霍桑效应

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是以导致较佳的成绩,至少在最初的阶段是如此。如何保持霍桑效应,也是管理学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三)“社会人”假设

人际关系学说及其行为科学理论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基于“社会人”的假设,强调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对待。对于“社会人”来说,其特征十分明显。首先,重要的是同别人合作,而不是无组织的人群的竞争;其次,所有的人是为保护集团的地位而不是他们自我的利益而行动的;最后,人们的思想更多地是由感情而不是逻辑来引导的。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单纯从技术条件着眼。

三、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1)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3)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的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4)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5)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

(二)赫茨伯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把多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赫茨伯格认为,具备保健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维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不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存在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

(三)弗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

弗鲁姆认为,管理中各种激励因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职工对他所能得到的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可能得到该结果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M=V·E”。其中,M代表激励力量,V代表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而E代表可能获得该价值的概率。弗鲁姆认为,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四)麦格雷戈“X-Y”理论

麦格雷戈归纳了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两种理论。他认为,传统理论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这种理论把人看作天性厌恶工作,逃避责任,不诚实和愚蠢等。因此,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必须采取强制、监督、惩罚的方法。他把这种理论称之为“X”理论。与之相对的是“Y”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并不是被动的,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他们会视工作为一种得到满足的因素,就能主动把工作干好。因此,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管理上找原因,排除职工积极性发挥的障碍。麦格雷戈把这种理论称之为“Y”理论。他认为“X”理论是一种过时的理论,只有“Y”理论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

(五)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

布莱克和穆顿从领导行为入手,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他们把管理中领导者的行为概括为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大类,然后根据二者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归纳出多种领导方式。布莱克和穆顿用坐标图揭示不同的领导行为。他们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自下而上,关心程度由低到高;以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自左而右,关心程度由低到高。纵横两轴各分为九格,这样形成了81个方格,而其中的(1,1)、(1,9)、(9,1)、(9,9)和(5,5)方格代表了几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方格对人和生产都很少关心,称为贫乏管理方式;(1,9)方格强调对人的关心,对生产重视不够,称之为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9,1)方格强调生产任务,忽视人的因素,称之为任务型管理方式;(5,5)方格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都一般,缺乏活力,称之为中间型管理方式;(9,9)方格是把对职工的高度关心和对生产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称之为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战斗集体型。管理方格法实际上把不同的激励理论运用到领导方式上的体现,它为培训管理人员提供了客观标准,使管理人员可能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改进的方向。

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典型管理理论和学派观点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断走向垄断和国际化。管理环境和管理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从微观转向宏观,从技术转向战略,

从局部转向系统,从定性化转向定量化。这些管理环境和管理实践的变化客观上对传统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现代运筹学、社会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科学技术的发现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理论学者加入到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也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突破和推进创造了条件。管理实践成为广泛而普遍的社会现象,管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领域,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管理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形成“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管理学者对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进行了充实和发展。哈罗德·孔茨与西里尔·唐纳是代表人物,在他们的《管理学》著作中系统地概括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这个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但侧重点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二)社会合作学派

也称社会系统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将组织作为一个合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社会合作学派认为,人的互相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责任就是围绕着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社会合作学派的创始人是巴纳德。

(三)经验或案例学派

经验或案例学派认为,传统的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经验主义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

(四)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他人来完成某些事情,因此,管理必须研究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将社会科学中许多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研究管理中的人际间及个人的各种现象。他们指出,职工是由不同的个人所组成,是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有各种需要得由组织来加以满足。所以,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强调处理人际关系是管理者应该而且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技巧。

(五)决策管理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这个学派认为,由于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而必须集中研究决策问题,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应围绕决策这个核心形成管理理论。管理决策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任何成员在加入组织之前都要首先作出参加或不参加该组织的决策,加入组织后还要继续作出种种个人的决策,组织的决策则是组织成员及其群体参与的结果。西蒙是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六)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芦桑斯。所谓权变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情况寻找不同的方案和方法。权变管理关系是以环境为自变数,管理为因变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权变理论与经验主义学派不同的是,它不局限于研究个别案例,提出个别解决办法,而是对大量相同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对所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概括,目的在于提出适应特定情况的管理组织方案和管理系统方案。

(七)现代企业文化理论

现代企业文化研究热潮,兴起于美日经济的比较研究。

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日本的兴起在于文化,在于特有文化基础上的新的管理模式。美国必须改变固步自封思想,学习日本的长处,“国王必须重新穿上衣服”。(2)企业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形成一种对企业行为的巨大约束力量。它在企业骨干和模范人物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并为一般成员所认可、推崇。(3)作为企业领导,在完成对企业战略、组织、制度、技术管理的同时,应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培育上。(4)为了完成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培育, 业领导者必须具有文化意识,克服短期行为及思考肤浅、期望简单妙方的传统习惯,更深刻地考虑问题,并具有新的围绕人做好工作的能力。(5)未来企业的竞

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而也就是企业领导艺术的竞争。公司惟有发展出一种能激励职工取得成功的一切行为的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应用写作病文修改的笔记讲课稿

童鞋们,以下是老师上课讲过的一些病文的笔记,请看蓝色字体部分,是她讲的修改意见,看看吧,考试有一题是“病文修改”,可能会用上。加油! 病例析改 [病文1] 关于庆祝首届教师节开展游园活动的通知 为了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我校定于×月×日晚×时在××(地点)举办游园活动。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游园活动者都必须是本校教职工,其他人员不得参加。 二、必须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不得无理取闹,以免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三、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活动规则,不准随便破坏游园活动的规定,如有这种情况应受到校纪处分。 四、参加任何活动都必须排队,不准随意插队,不准在队列中故意拥挤。 五、保护好一切活动器械,严禁私自拿或破坏。 六、领奖时必须排队,不准不排队而领奖这种现象发生。 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得乱发奖票。 以上规定,望大家自觉遵守,互相监督执行。对那些不遵守者,应给予校纪处分。 特此通知。 ×××学校教师节游园活动筹备组(章) 一九××年九月九日 红色字体改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人员: 二、活动内容和地点: 三、活动要求: 四、领奖须知:

[病文2] 机关游泳池办证的通知 机关各直属单位: 机关游泳池定于6月1日正式开放,6月10日开始办理游泳证。请你们接此通知后,按下列规定,于元月三十日前到机关俱乐部办理游泳手续。 一、办证对象:仅限你单位干部或职工身体健康者。 二、办证方法:由你单位统一登记名单、加盖印章到俱乐部办理,交一张免冠照片。 三、每个游泳证收费伍角。 四、凭证入池游泳,主动示证,遵守纪律,听从管理人员指挥。不得将此证转让他人使用,违者没收作废。 五、家属游泳一律凭家属证,临时购买另票,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入池。 ×××俱乐部 ××××年×月×日 红色字体改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证时间: 二、办证地点: 三、办证对象: 四、办证方法:

《宪法学》第二章 课堂笔记

吉大《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宪法产生的条件、宪法发展的趋势、新中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情况、旧中国的立宪情况。 ◆知识点整理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条件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对社会的统治,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思想条件 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等宪政思想观念的出现,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 4、法律条件 法律部门划分的出现、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是宪法产生的法律条件。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 1、英国宪法的产生 (1)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英国宪法。 (2)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妥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点。 (3)英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书面的宪法典。 2、美国宪法的产生 (1)美国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成文宪法的先驱。 (2)美国宪法确认了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的原则,权利分立与制衡原则,联邦与州分权原则,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的原则。 3、法国宪法的产生 1789年法国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是世界宪政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宪法性文件。法国国民议会于1791年制定的法国宪法是法国第一部宪法,也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这部宪法确立的却是君主立宪制,它以人权宣言作为它的序言。 法国现行宪法是1958年宪法。从1791年宪法到1958年宪法,法国共制定了15部宪法,法国因此也获得了“宪政实验室”的美名。法国宪法的发展是和其激进的暴力式的革命过程有关。 (三)宪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两个发展时期。 自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各国仿效英美法等过的模式制定了宪法。普遍确认了“人民主权”、“天赋人权”、“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基本原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在这一阶段,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维护国家集权,扩大行政权力,削弱议会作用。 2、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1918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3、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1)宪法类型上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宪法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宪法。 (2)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管理学概论作业

一、单选题 1、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类型是() A.经济组织 2、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更为贴切() D.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概念技能 3、理性-经济人假设相当于() A.X理论 4、麦格雷戈的Y理论指的是() D.自我实现的人 5、社会人的假设是()的主要观点 A.人际关系学派 6、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原则的要求。 D.统一指挥 7、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8、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 B.霍桑试验 9、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C.精神层是物质层 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0、由梅奥等人进行的“霍桑试验”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是工厂照明试验,主 要是想证明()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 A.工作环境与生产率 11、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结果有多个,且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一 种决策是() C.风险型决策 12、决定管理工作为什么做、做什么、谁去做、何时做、何地做以及如何做,这是哪项管理 职能() A.计划 13、()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标,也是这个组织何以存在的基本理由。 A.宗旨 14、评价备选方案的关键在于() A.评价标准的选择 15、各种可行方案条件大都未知、结果有多个,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的一种决策是 ()B.非确定型决策 16、在计划的表现形式中,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是()A.预算 17、根据Y理论,你认为持有此理论观点的管理者在为下属制定计划时,会倾向于() D.指导性计划

《应用写作》教学大纲1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10166 课程中文名称应用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Writing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学分/学时2/36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无 推荐教材(参考书)《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裴显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训的方式展开,主要包括应用文书的界定、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科技文书、礼仪文书、传播文书等九个专题部分,让学生掌握专业及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基本素养和应用写作的方法的能力,为后续的职场专业化写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各类文种(尤其是《办法》《条例》规定的15种通用公文)写作的能力、掌握写作的方法,了解写作的要求,熟悉文种特点、功用、分类和构成要素,能够选用正确文种,通过应用文突出主旨,安排结构,运用语言规律。学习应用文写作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应用写作的规律,提高应用文写作、培养运用应用文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写作实践及运用应用文进行信息交流,服务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进度表 序号项目名称学时教学周安排备注 1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概述21 2党政机关公文62-4 3事务文书65-7 4经济文书68-10 5诉讼文书411-12

6科技文书613-15 7日常、礼仪、传播等类文书616-18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提交作业、课堂操作练习、考勤、课堂讨论)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六、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内容一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概述(学时2)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应用文写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能力)教学内容:学生先分组选择国内、外,古代、近现代中的应用文写作的历史沿革和代表人物,作典型案例介绍,并指出不同时期的公文写作 特点,可用文献法或案例分析法来搜集和展示资料,分析讨论。 后教师总结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表达和语言特点。 教学要求: 1、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各发展阶段; 2、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要素; 3、理解应用文写作的性质和作用,明确学习的意义及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任课老师讲解教学内容时,总结要全面,补充的知识要全面,并指导分组学生活动中的材料收集和典型案例寻找一切技能与实务问题,包括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基本概念:应用文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思考题: 1、你所理解的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理解应用文实 用性和真实性的? 2、应用文书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260000539) 一、单选题 目标与计划就是否能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实施) 在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海伦、乔负责产品销售,汗克、萨利负责生产,海伦与乔更多的就是从销售与顾客的角度讨论问题,而汗克更多地就是从对工人激励的角度,这种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由于(管理者角色)不同造成的。 最容易处理的管理环境(简单—静态环境) 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的海伦对付不同的顾客经常都在改变销售方式与风格,这体现了哪一种管理理论的观点(权变理论) 管理的核心就是(配置组织资源) 在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汗克认为:“人们只就是为钱工作,钱就就是最好的激励”,这种观点体现了哪种人性观点(经济人) 对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管理技能就是(人际技能) 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的郭宁,在担任装配部经理几年后便将许多工作交给助手去做,自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用于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这说明了下列哪项管理艺术的重要性。(授权) 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类型就是(政治组织) 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的郭宁在当任助理监督时,哪项管理技能对她最为重要?(技术技能) (管理者素质)就是作为一般的管理者在组织系统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与作用等一系列特性的归纳。 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郭宁要成功地胜任总裁,下列哪些选项的素质对她更重要?(战略能力) 在组织各项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人力资源) 在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从最初的助理监督到后来的装配部经理以及负责某一领域的副总裁,郭宁的这种职务变动属于(职务晋升) 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的层次位置被称为( 管理阶层) 在案例《新任车间主任的困惑》中陈伟虹被提升为主任后头几天,机修车间陷入混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她还没有实现操作者(维修钳工)与管理者(车间主任)之间的角色转换) 管理者统驭能力的基础就是(决策能力) 您认为对于车间主任来说,下列哪一项要求最重要(发挥管理者的职责) 人们在组织活动中由于兴趣、情感等因素而自发产生的团体被称之为(非正式组织) 在案例《新任车间主任的困惑》中,陈伟虹的当务之急就是(先认真思考以下车间主任的工作要求,明确新岗位的责任与权力) 组织内部成员形成的球迷协会,其性质属于(非正式组织) 涉及生产力方面的管理性质被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更为贴切 A) 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人际技能 B) 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自由行为权 C) 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公司经营问题的信息 D) 总经理比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掌握概念技能 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管理性质被称为管理的

马原(课堂笔记)

—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产生提供了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是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基本内容、特点) 1、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2、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3、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4、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世界万物的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章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 1、. 2、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质,谁决定谁,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是世 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的标准是唯心的;反之是唯物的。 3、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够 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公式 1、哲学=自然观(本质论、世界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 2、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论 3、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 4、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n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论+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 象本质+形式内容+现实可能+必然偶然) 5、唯物史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论=物主义的解释社会本质+结构+原因…… … 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结构) 一、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精神 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二、判断存在即是被感知 1、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主观感觉是客观存在的根源。 2、它完全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颠倒了根源和派生物的关系。 3、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根源,主观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原命题错误时的说明理由模式 1、: 2、解释原命题的含义。 3、说明原命题错在哪里。 4、说明本问题的正确观点。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 1、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依赖于自然界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离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无法存在,人类社会实践无法进行。 2、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四、世界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吧世间万物划分为物质和意识两大类 a、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技能或属性 c、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a、意识可以能动的反映世界b、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c、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人的生理机能 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 学号:Y311120-37 姓名:李光华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五次斗争 1851、1.1——1864.7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 1895.5——1898.9 戊戌变法 1899——1901.9 义和团运动 1894.11——1912.4 辛亥革命 一、太平天国农民斗争 (一)历史背景 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 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 (二)发展经过 理论宣传——建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1851.1.11——永安建制1851.12——定都天京1853.3——北伐——天京事变(1856.9—11)——最后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2)评价: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历史虽已经步入近代,但却没有新的生产关系之前农民战争中,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土地纲领。适应了反封建的要求。 局限性——①提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违背了近代社会的发展规律。限制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主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资政新篇》 1)内容: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了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思想文化-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竟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一)太平天国农民斗争评析 1、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1)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 (2)农民是小生产者,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 (3)农民阶级难以克服自身的保守性,落后性,狭隘性,散漫性,自私性等固有的弱点,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其政权未能跳出封建政权模式的窠臼。 (4)洪秀全平均平等思想逐渐向皇权蜕变。 二、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的起步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近代化运动 (一)洋务派及其阵营的构成 1、洋务派的形成 奕 ,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 目的:靖内乱,御外敌 2、构成 (1)清廷中央统治集团种分化出来的一批王公大臣,如奕 ,桂良,文祥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汉族地方势力,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3)一批主张学习西方,具有改革倾向的官僚和知识分子 (4)一批具有发展名族工商业愿望的买办商人和传统商人 (5)由清流派转化而来的一部分人——张之洞,张佩伦

《管理学概论》

17春学期《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得分:100 V 1.上级管理者即使授权给下属去完成某项任务,但仍然负有对该项任务的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2.根据古典管理理论,沟通应遵循指挥或层级系统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3.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偏差,其原因包括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目标脱离现实。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4.授权意味着在平级之间建立起某种形式的职权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5.培训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6.职位设计得过于狭窄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7.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的领域,它在不同的组织中有着不同的称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8.选拔合格的人员将使得控制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最少,即使出现偏差也能够及时加以纠正,而不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9.没有人能够承担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切任务,同样也没有人能够行使所有的决策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10.超Y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11.例外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性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建立某些制度、规则或政策,当问题重复发生时,只需根据例行程序处理即可,而不必每次都重新再去决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12.战略反映着外界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同组织自身能力的一种现实的结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13.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协作劳动的必然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14.人们的决策除了追求某些最好的结果外,往往还会追求使损失最小、费用最低,它可能是召回一批产品,终止某个合同,撤出某一领域,解雇某些人员,等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15.沟通是传达思想感情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得分:2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2、理解: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3、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X理论和Y理论。 第一节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注意是仁义的意思)。 儒家管理手段和途径都强调“为政以德”(注重用道德感化臣民)。 注意:儒家虽然重道德,但是并不否认法治(碰到冥顽不灵者仍要用法制手段)。 2、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它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真题链接:中国古代认为管理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是(B)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012.4/2014.4选择) 3、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哲学以“法”为中心,强调法律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韩非子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的观点(往年多次考过的一个知识点) 4、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以“谋略”为中心,重视组织和编制的作用 厉以宁的观点→高层要道家,中层要儒家,基层要法家(2010.4选择)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不同的阶层和代表人物。 1、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管理思想 林则徐最早意识到中国有不如西方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洋人的技术来抵制洋人) 2、农民阶级的管理思想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撼动了清朝的统治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实现,但却体现了良好的愿望 3、无产阶级的管理思想 共产党人认为:要民主集中、要走群众路线、要集体领导 这些思想成为我党治军治国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 背景介绍: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2014.4填空)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是如何论述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2011.4简答) 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②劳动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③劳动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管理学概论作业答案

《管理学概论》作业 1,管理内涵及基本职能? 答:1) 管理内涵:管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组织工作: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领导工作: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控制工作: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2,管理的特点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答:1)管理具有二重性。这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效果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和技术进步的比例、协调、配合、效率的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社会属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也要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体现所有者和执政党的意志。 2)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联系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来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他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3,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 答:管理者是指完成具体任务的人。操作者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4,了解任务环境与一般环境的因素 答:任务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等。 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 5,组织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如何管理组织文化? 答:1)组织文化: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2)组织文化的特点:a客观性,b个异性,c民族性,d稳定性。 3)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它建立了在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

应用写作试题和答案

应用写作试题和答案 一、改错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材《应用写作》主编:张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从格式到内容都有毛病,请按要求修改。 征稿启事为丰富校刊《中学时代》的内容,特征求下列稿件:园丁颂歌,班级新事,学习心得,读书笔记,思想火花和文艺创作等。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为宜。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祝大家学习进步!《中学时代》编辑部2003年5月4日 启事的名称应写在首行正中。 2、正文中还应交代交稿的地点。 3、祝愿的话应该删去。 4、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因此,这则启事中的《中学时代》编辑部或单位名称应写在上行,2003年5月4日或日期应写在下行。 下面是家长会通知,试从格式、内容等方面找出6处不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办法。 通知家长同志:兹定于2003年5月20日下午在我校召开初三年级家长会议,传达今年全省中考改革的要求,同时汇报我们初三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届时请务必到会参加。 此致敬礼×××中学 2003年5月15日 编号不当之处修改办法(1)家长同志顶格写 (2) 5月20日下午在“下午”后加“3点”(加上时间即可)(3)在我校在“我校”后加“阶梯教室”(加出地点即可)(4)传达……要求改“要求”为“(会议)精神”(5)务必到会参加将“参加”删去(删去“到会”也行)(6)敬礼顶格写 倡议书 A、住在学校对门的张大娘是一位狐寡老人,行动很不方便,买粮、挑水、拉煤十分困难。B、为了支持张大娘刻服困难,我们向全班同学倡议:C、发扬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思想,立即组织起来,为张大娘买粮、挑水、送煤。D、希望同学们都能勇跃参加这些活动。此致敬礼初三(2)班第一小组2003·3·10 1、 文中有三个错别字是:狐寡、刻服、勇跃,依次改为:孤寡、克服、踊跃。 2、文中有两个病句,从A、B、C、D四处中找出:(只填序号)B、C;应依次改为:为了帮助张大娘克服困难,发扬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3、这份倡议书的格式上有两处毛病,请指出:(1)文前应加称谓;(2)不必写“此致敬礼”。 通知亲爱的同学们:为活跃我校课余生活,校团委决定组织一次歌咏比赛活动,请各班文娱委员于明日下午开会,讨论比赛有关事宜。 2003年4月18日 去掉称呼;活跃改为丰富;开会时间要交代具体,如:下午四点;开会地点要交代具体,:在小会议室、在团委书记办公室等;通知时间上方要有上方要有“落款,如:校团委。 根据下面内容代写的一份通知,有五处错误,请改在后面。 1.会议内容:筹备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2.出席对象:学生会干部,各班班长。.3.会议地点:政教处办公室。4.开会时间:5月14日下午5时。 通知:今天下午,在政教处办公室召开学生会干部或各班班长会议,筹备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希准时参加。 此致敬礼!政教处 14日下午5时 1、“通知”应该写在第一行正中;“今天下午”应改为“今天下午5时”;“学生会干部或各班”应改为“学生会干部和各班”;“此致敬礼”应该去掉;落款处的“下午5时”应该去掉。 这是一篇不符合写作基本要求的计划。就计划的正文来说,存在的问题有:(P68) 1、前言部分:前一段的工作泛泛而谈;本季度的计划目的和指导思想又不明确;“作下列计划”应改为:“特制定如下计划”。 2、主体部分:一是当前工作任务也不明确;二是没有写出完成计划的具体方法、措施和步骤 3、整份计划泛泛而谈,过于简单。这样的计划是难以实施的,无法指导工作。 中国建设银行××支行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今年工作十分繁忙,尤其是第四季度的工作(第四季度都有哪些重点必做工作)。根据第四季度工作内容,作下列计划: 1、开头庸俗,第二句应写为做好第四季度工作,特制定如下计划 2、抽出时间(什么时间,具体到哪一天,用时多少)认真学习十二届三中全会有关基建改革的文件精神。 3、深入单位了解完成工作量的情况和资金支用情况(具体哪些项目),为审查好年终决算打基础。 4、了解建设单位明年的计划安排和完成情况,以便作好明年信贷工作(应该强调做好相关工作计划)。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课堂笔记(清北班)

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主要由 C、H、O、N 4 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 S 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 Fe、Cu、Mn、I、Zn 等元素。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①元素:其中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元素组成C、H、O、N、S,其它的元素组成C、H、O、N。如某蛋白质含Fe等元素,则是多肽加工(折叠、盘曲)时加入的 ②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表示方法(右图): 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③氨基酸的性质功能差异:取决于R基 ④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写(缬)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单(甲硫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婴儿多一组(组氨酸) ④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表示为—NH—CO— ⑤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3)蛋白质相关计算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对于环肽来说,无肽链,即肽链数为0)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18-二硫键数×2 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 R 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④氨基酸数=mRNA上的密码子数(不考虑终止密码)=mRNA上的碱基数/3=基因中碱基数/6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①原因:取决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②根本原因: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③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蛋白质都在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所有蛋白质都需要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物活性(有功能) (5)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如结构蛋白; ②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 ③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运输O2和CO2)、载体蛋白(运输同一物质的载体可能不同);注意:运输作用的还有tRNA细胞内搬运氨基酸 ④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受体(①化学本质:糖蛋白②分布:膜上、胞内); ⑤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菌酶(水解细菌的细胞壁)。 ⑥蛋白质的地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①盐析: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盐溶液中会析出白色絮状物的现象(原理:无机盐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蛋白质结构无变化);加水后白色絮状物(蛋白质)消失(溶解)。 ②变性: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紫外线等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去折叠、盘曲,但不影响肽键),使其失去生物活性。(7)蛋白质类药物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口服会经蛋白酶分解成多肽,多肽经肽酶水解成氨基酸,再被吸收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元素组成有 C、H、O、N 和P ②核酸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2)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①核酸的水解产物:核苷酸;核苷酸脱水缩合成核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②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含氮碱基(A、T、C、G、U)、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磷酸 1

管理学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管理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答魅力型领导者的含义。 答:这种领导者有着鼓励下属超越他们的预期绩效水平的能力。他们的影响力来自以下方面:有能力陈述一种下属可以识别的、富有想象力的未来远景;有能力提炼出一种每个人都坚定不移赞同的组织价值观系统;信任下属并获取他们充分的信任回报;提升下属对新结果的意识,激励他们为了部门或组织而超越自身的利益。这种领导者不像事务型领导者那样不擅长预测,而是善于创造一种变革的氛围,热衷于提出新奇的、富有洞察力的想法,并且还能用这样的想法去刺激、激励和推动其他人勤奋工作。此外,这种领导者对下属有某种情感号召力,可以鲜明地拥护某种达成共识的观念,有未来眼光,而且能就此和下属沟通,激励他们的工作方向。 2.简答领导的控制功能。 答:控制功能指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对下级和职工,以及整个组织活动的驾驭和支配的功能。在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中,“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偏差”的发生可能源自于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源自于内部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不合格管理人员的影响,纠正“偏差”,消除导致“偏差”的各种因素是领导的基本功能。 3.简答目标管理的特点。 答:(1)目标管理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2)目标管理使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3)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4)目标管理促使权力下放。(5)目标管理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4.前馈控制的必要条件。 答:(1)对计划和控制系统已做出透彻的仔细的分析,并确定重要的输入变量。(2)建立前馈控制系统的模式。(3)注意保持该模式的动态特性。(4)必须定期地收集输入变量的数据,并把它们输入控制系统之中。(5)必须定期地估计实际输入的数据与计划输入的数据之间的偏差,并评价其对预期的最终成果的影响。 5.请列举五种常用的精神激励法。 答:(1)目标激励(2)情感激励(3)榜样激励(4)行为激励(5)考核激励(6)尊重激励(7)关怀激励(8)表扬激励(9)荣誉激励 6.简答按沟通渠道所形成的网络分类。 答:(1)链式沟通(2)轮式沟通(3)环式沟通(4)Y式沟通(5)全通道式沟通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请结合实际论述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⑴战略。战略与组织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绝对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固定关系。而是一 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我们考虑组织设计,就必须考虑组织的战略,而制定战略时,就必须考虑一定的组织结构的影响。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环境的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战略要相应的调整。战略变化要求组织作相应的调整,重新确立关键性职能及其承担机构的地位,调整好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优势甚至是改变员工的工作方法。⑵规模。这里的规模指的是组织的人数。组织的规模越大,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复杂和规范化。首先随着规模的扩大,组织的管理幅度和管理结构都要有相应的扩张,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一.古代教育 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三.未来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 )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 )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 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7.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B ) A、生铁搬运试验 B、霍桑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8.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巴纳德 D、韦伯 9.通过“生铁搬运试验”,泰罗创立了( A)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学派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组织理论 10.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巴纳德被誉为(D ) A、科学管理之父 B、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12.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类广告专业、社会学类秘书专业及政治学类行政管理专业、管理类乡镇管理专业等其他有关管理专业、部分理工科专业等专业门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门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作业的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从本质上说,本门课程应为一门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技能型课程,强调学以致用,力求做到“教了便能学会”、“学会便能用上”,应是本门课程所依循的教学原则。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72学时,共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 1 概论 4 2 行政机关公文15 3 事务文书13 4 公关文书12 5 财经文书10 6 法律文书8 7 生活文书 6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课堂笔记 学习要点: 钢筋砼的组成为非匀质的,又由于混凝土材料组成的非均匀性以及具有显著的非弹性性能,因此其力学性能与匀质弹性材料有很大的差异。对钢筋和砼材料力学性能的了解,包括其强度和变形性能,以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了解是掌握钢筋砼构件受力特点,确立计算方法,制定构造措施的基础。 主要内容 混凝土及其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组成、强度指标及其换算关系、变形性能、其它性能(疲劳、收缩、徐变)、钢筋及其力学性能。 钢筋品种、级别和型号、力学性能及性能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学习要求 1、掌握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的测定方法和换算关系。 2、了解影响硷强度的因素,掌握砼应力一应变曲线特点,理解复合应力下硷强度和变形特点。 3、了解混凝土收缩、徐变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收缩、徐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4、了解钢筋的品种级别和使用范围。掌握钢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的特点和强度的取值标准:, 重点难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的特征值。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及其影响因素, 一、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组成结构砼是由水泥石(水泥胶结料)和骨料(石料)组成的一种内部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从微观看:砼是不均匀的多相材料,存在许多内部微裂缝,这与其物理力学性能有密切的关系。从宏观看:混凝土是粗骨料均匀分散在连续的砂浆基材中的两相材料,可视为各向同性的。 (二)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力学.隆能中的主要指标。在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指标有: ?立方体抗压强度feu ?轴心抗压强度fe ?轴心抗拉强度ft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其力学性能中最基本的指标,也是评定fe 强度等级的标准。 砼强度等级是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 28 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 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规范》根据强度范围,从 C15~C80 共划分为 14 个强度等级,级差为5N/mm 2。以上为高强砼。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强度除受其组成材料的性能及其配合比的影响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试块尺寸: (2)制作养护:制作方法和养护条件 (3)试验方法:受力条件 ( 4)荷载性质 :加载速度 ( 5 )加载龄期:立方体混凝土强度的换算:混凝土强度的尺寸效应指试件尺寸大,测试得到的强度偏小的现象。 100mm3 和 200mm3 立方体强度与标 准立方体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50100150100 小于C50的混凝土,修正系数u1=0.95。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修正系数u1值有所降低。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尺寸,往往是高度比截面边长的很多倍,形成棱柱体夕而非立方体。在棱柱体上所 测得的强度称为轴心抗压强度。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规定以150*150*150,的棱柱体作为混 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