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诊疗方案

外科诊疗方案
外科诊疗方案

石淋(尿石症)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动情况等有关。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检查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和感染。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

(2)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苦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排尿时疼痛明显,并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影像学检查:B超;KUB;IVP;CT;RP;MRU及ECT。

(2)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尿液分析;血液分析和结石分析。

(3)结石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症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部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尿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可酌加黄芪、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丹参、穿山甲等。

我科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我科实践,以利尿通淋之排石汤为基础加减:方剂有排石汤1号和2号。

尿路排石汤I号:金钱草30、海金沙30、车前草15、冬葵子15、滑石15、石苇15、茅根15、瞿麦10、扁蓄10、乳没各10、元胡10、白芍15、甘草10。

尿路排石汤II号:金钱草30、海金沙30、车前草15、冬葵子15、滑石15、石苇15、茅根15、瞿麦10、扁蓄10、乳没各10、元胡10、白芍15、甘草10、大小蓟10、茜草10、血余炭10。

若湿热重则加用黄芩、黄柏、苡仁等;若气虚则加用补气健脾药如:黄芪、白术等;若血热血瘀,则加用清热凉血药如丹皮、赤芍、大黄等;若气滞则加用行气药:木香、青皮、枳壳等;

(二)总攻疗法:尿石总攻方案。

时间具体实施方案

8:30

8:45 9:00 9:30 9:35

10:00 饮水500ml或5%GS500ml静滴

双氢克尿塞75mg,口服或速尿10mg,肌注

排石汤I号*或排石汤II号**200ml,口服

饮水500ml或5%GS500ml静滴

阿托品1mg或654-2 10mg,肌注

电针或磁疗:肾俞(-)、膀胱俞(+);适用于输尿管上中段结石;

肾俞(-)、水道(+);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

留针25min,可调波,初弱刺激,后强刺激

起床活动、跳跃

总攻疗法以6-7次为上个疗程,隔天1次,总攻疗法治疗后结石下移或排而未净者,

休息2周可继续进行下一具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三)电针和穴位贴敷治疗:以行气止痛,泻法为主。

常用穴位:肾俞、膀胱俞、气海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昆仑、太冲。

(四)磁热疗法:行气止痛。

常用穴位:肾俞、膀胱俞、气海俞等。

(五)其他疗法

肾结石

1.肾绞痛的治疗:阿托品、654-2、杜冷丁、吗啡、异丙嗪等解痉止痛或消炎痛片、消炎痛栓。合并感染者:原则上根主题:据尿培养+药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2.排石治疗:

适应证:

适用于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纯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可先使用保守治疗。

1.排石治疗(见上)

2.ESWL:结石直径少于2cm,泌尿系无梗阻均可采用。

3.手术(微创或传统开放)治疗:

适应症:

①结石过大或鹿角形结石,表面粗糙,估计其他方法难以治疗的。

②合并有尿路感染、畸形、梗阻者。

③继发肾功不全者或结石梗阻引起无尿者。

④长期反复的泌尿感染者。

双侧结石的处理原则:

①双则肾结石,总肾功能好,则先处理梗阻重的一侧,总肾功能不良,则先处理肾功能好的一则。

②一侧肾结石,另侧输尿管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手术方式:

①微创手术方式:MPNL。

②传统开放手术方式:

Ⅰ.肾盂切开取石术

Ⅱ.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

Ⅲ.肾窦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Ⅳ.肾部分切除术

Ⅴ.肾切除术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1.排石治疗(见上)。

2.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

适应症:多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且结石远端无梗阻。

禁忌症:结石远端尿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血肌酐≥265umol/L,急性尿路感染、育龄妇女输尿管下段结石。

ESWL术后处理:

①抗炎止血药物治疗三天。复查KUB,无梗阻,结石己碎者可出院排石,如需再次行ESWL,要间隔一周以上。

②中医中药帮助排石。

3.手术(微创或传统开放)治疗:

①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

适应症:输尿管中、下结石,阴性结石,ESWL治疗所致的“石街”。

禁忌症:下尿路梗阻、输尿管细小、狭窄或严重扭曲等。

②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PCNL)

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和ESWL治疗所致的“石街”。

③腹腔镜输尿管取石(LUL)

作为一种微创的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停留的时间等。对于上段输尿结石,倾向于选择WSWL和PCNL;中段输尿管结石,倾向于ESWL或URL;下段输尿管结石,倾向于URL和ESWL。

④开放手术:当上述均难以奏效时,仍须选择开放手术治疗,手术须在结石取出后,于输尿管内置内支架管,于2-4周后拔出。

下列情况可考虑开放手术:

Ⅰ.结石较大,估计难以自行排出又并发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等;

Ⅱ.结石伴梗阻性病变,需要手术同时解决;

Ⅲ.梗阻严重的结石在ESWL碎石后需要多次输尿管镜取石,病程拖延数周甚至数月,输尿管和肾脏损伤的机会增加,这时施行开放手术较为明智;

Ⅳ.结石在输尿管的某处停留时间过长,刺激输尿管粘膜上皮过度增生,形成息肉,需开放手一并切除息肉作病理检查。

术后处理:

①抗菌素治疗五天至一周,疑有感染者延长使用时间。

②术后内置支架管,一般于2周后拔出,如有成形手术,则需延长置管时间(1—3月)。

③若小结石残留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膀胱结石的治疗:

1.治疗原则:取出结石和纠正形成结石的原因。

2.经尿道腔内碎石(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

3.ESWL

4.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尿道结石的治疗:

1.后尿道结石处理:将结石推回膀胱按膀胱结石处理。

2.前尿道结石处理:腔内碎石(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

三、疗效评估

1.治愈:尿路结石全部排出或取出。

2.显效:尿路结石大部分排出或取出。

3.有效:尿路结石部分排出或取出。

4.无效:尿路结石未能排出或取出。

四、难点分析:

1.无法确定每一位患者具体病因,因为石淋的病因非常复杂,且为多因素致病,故石淋的治疗大部分为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只有少数病人能够找到致病因素。

2.无法完全避免结石复发,结石复发率高达50%以上,原因在于结石病因不明,不能根据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结石复发的通法为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

癃闭(前列腺增生症)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本病多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患者。逐渐出现进行性尿频,以夜间明显,并伴排尿困难,尿线变细。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不能排尽,导致膀胱残余尿增多而出现假性尿失禁。在发病过程中,常因受寒、劳累、憋尿、便秘等而发生急性尿潴留。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一系列症状。有些患者可出现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疝气或脱肛等。

(2)直肠指检前列腺常有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排尿后症状及相关合并症。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及夜尿增多。

2.初步评估:病史询问:下尿路症状特点、手术史、既往史、I-PSS及QOL 等。体格检查:外生殖器检查、直肠指诊、尿常规、血清PSA、经直肠B超、尿流率检查。

3.跟据初始评估结果需要的进一步检查:排尿日记、血肌酐、KUB+IVU、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及尿道膀胱镜,不推荐检查项目:CT、MRI。

(二)、症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小便频数黄赤,尿道灼热或涩痛,排尿不畅,甚或点滴不通,小腹胀满;或大便干燥,口苦口粘;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脾肾气虚证:尿频,滴沥不畅,尿线细,甚或夜间遗尿或尿闭不通;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无华,便溏脱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3.气滞血瘀证:小便不畅,尿线变细或点滴而下,或尿道涩痛,闭塞不通,或小腹胀满隐痛,偶有血尿;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4.肾阴亏虚证:小便频数不爽,尿少热赤,或闭塞不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黄,脉细数。

5.肾阳不足证: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尿线变细,余沥不尽,尿程缩短,或点滴不爽,甚则尿闭不通;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多为急则治其标之法,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1.脐疗法:取独头蒜1个、生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如泥敷脐部;或以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麝香和匀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或以食盐250g炒热,布包熨脐腹部,冷后再炒再熨。

2.灌肠法:大黄15g,泽兰、白芷各10g,肉桂6g.煎汤150ml,每日保留灌肠1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消癃通闭。

推荐方药:八正散加减。

2.脾肾气虚证

治法:补脾益气,温肾利尿。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车前子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沉香散加减。伴血尿者,酌加大蓟、小蓟、参三七;瘀甚者,可加穿山甲、蜣螂虫。

4.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补肾阴,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

5.肾阳不足证

治法:温补肾阳,通窍利尿。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电针和穴位贴敷疗法

常用穴位:关元、中极、神阙、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四)磁热疗法

关元、中极、神阙、水道、归来。

(五)其他疗法

外科治疗:对于重症BPH(即IPSS>18;MFR<1Oml/s);残余尿量>50ml;出现过急性尿潴留;以及合并有结石、感染、肾功不全、疝等并发症者须行手术治疗。

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2.前列腺摘除术:A.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B.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

3.膀胱造瘘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而又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行前列腺切除术者。

三、疗效评价

1.治愈:患者下尿路症状完全缓解,无合并征。

2.显效:患者下尿路症状大部分缓解,无合并征。

3.有效:患者下尿路症状部分缓解,无或有合并征。

4.无效:患者下尿路症状未缓解,同时存在合并征。

四、难点分析:

1.癃闭的病因,目前只知道与年龄和雄激素有关,但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不清,若能找到另外确切的病因,则可采取对因治疗,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2.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的鉴别,目前最可靠的鉴别手段为前列腺穿刺活检,但该方法有创,并发症多,且影响临床手术治疗,若能找到一种无创的鉴别方法,将有利于临床诊断。

子痈(急、慢性睾丸附睾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急性子痈:附睾或睾丸肿痛,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行动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秘等症状。附睾可触及肿块,触痛明显。化脓后阴囊红肿,可有波动感,溃破及切开引流后,脓出毒泄,症状消退迅速,疮口容易愈合。

(2)慢性子痈:临床较多见。患者常有阴囊隐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可有急性子痈发作史。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如有畏寒、高热;患者侧阴囊明显肿胀、阴囊皮肤发红、发热、疼痛,并沿精索、下腹部以及会阴部放射。附睾睾丸及精索均有增大或增粗,肿大以附睾头、尾部为甚。

(2)B超检查

(二)症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多见于成年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触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痰凝证: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匀,冷敷。病灶有波动感,穿刺有脓者,应及时切开引流。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净外用生肌白玉膏。

2.慢性子痈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 气滞痰凝证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橘核丸加减。

(三)其他疗法

1.卧床休息,并将阴囊托起,采用止痛、热敷等对症处理。

2.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3.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

(四)护理

1.外生殖器有包茎、龟头炎、尿道狭窄应及时治疗。

2.饮食清淡,忌烟禁酒。

三、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2.显效:症状完全消失,可仍然有部分体征。

3.有效:症状其本消失,可仍然有部分体征。

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四、难点分析:

1.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大部分子痈与尿道的侵入性操作有关,如导尿等,但有些年轻患者无尿道侵入性操作,仍发生双侧子痈,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找到此类患者的具体病因。

2.如何避免子痈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因附睾为精子成熟和储存的场所,子痛可能导致附睾功能丧失和管道堵塞,导致精子质量下降,若为双侧子痈,则可导致男性不育,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避免子痈对精子质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精浊(慢性前列腺炎)诊疗方案

(2012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患者可出现轻微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内灼热不适或排尿不净之感;有的在排尿终末或大便用力时,自尿道滴出少量乳白色的前列腺液。

(2)多数患者可伴有腰骶、腹股沟、下腹及会阴部等处坠胀隐痛,有时可牵扯到耻骨上、阴茎、睾丸及股内侧。

(3)部分患者因病程较长可出现阳痿、早泄、遗精或射精痛等,或伴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

(4)直肠指检前列腺多为正常大小,或稍大或稍小,触诊可有轻度压痛。有的前列腺可表现为软硬不均或缩小变硬等异常现象。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临床症状:

I型: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寒战、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伴有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甚至急性尿潴留。

II型和III型: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II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III型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见于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夜尿增多等。

IV型:无临床症状。

(2)体格检查:肛门指检可发现前列腺增大。

(3)实验室检查:

1、EPS常规检查:正常的EPS中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均匀分布于整个视野。

2、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

3、细菌学检查:

A.尿培养+药敏、血培养+药敏,适应于I型。

B.四杯法或二杯法病原体定位试验,适应于II型和III型。

C.沙眼衣原体检查和支原体检测。

(二)症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灼热感,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偶有白浊,会阴、腰骶、睾丸、少腹坠胀疼痛;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证:病程较长,少腹、会阴、睾丸、腰骶部坠胀不适、疼痛,有排尿不尽感;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薄黄,脉沉涩。

3.阴虚火旺证:排尿或大便时偶有白浊,尿道不适,遗精或血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肾阳虚损证:多见于中年人,排尿淋漓,腰膝酸痛,阳痿早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温水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2.野菊花栓塞入肛门内约3~4cm,每次1枚,每日2次。

3.中药灌肠:

(1)黄芩、黄连、黄柏各30g。

(2)川芎、丹参、红花各30g。

将上述药物煎成200ml,冷却至38-42℃后保留灌肠45分钟,每天一次,7 天为一疗程。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前列腺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4.肾阳虚损证

治法:补肾助阳。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电针治疗:中极、气海、关元,双侧归来、肾俞,膀胱俞

(四)穴位贴敷:双侧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水泉。

(五)其他疗法

I型:立即应用抗生素,广谱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等,症状重可静脉应用,症状缓解后可口服。疗程至少四周。

II型和III型:

A.一般治疗: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辅导有积极作用。

B.药物治疗:

抗生素:可选用氟喹诺酮类

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等。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植物制剂:如普适泰等。

M受体阻滞剂

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IV型:一般无需治疗

磁热疗法:CRS2280E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仪治疗,每次45分钟,3-5次为一个疗程,每隔3-5天一次。

三、疗效评价

治愈:EPSRT正常,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EPSRT正常,症状大部分缓解。

有效:EPSRT正常,症状稍减轻。

无效:EPSRT异常,症状无改善。

四、难点分析:

1.对于精浊治疗效果常常不满意,患者诉症状长期存在,或者症状缓解后

很快又复发,原因在于前列腺炎症状的产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有些患者无法改变生活陋习,如饮酒等。

2.目前对于精浊的分类参照国外分为四型,但该分类中的III型,尚无确切的客观指标,给予临床治疗带来困扰,有待进一步完善。

(完整版)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优化版)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优化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包括疾病种类有: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死等。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l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11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I级;中度:Il、Ⅲ级;重度:Ⅳ、V级。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 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 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普外科诊疗规范培训资料

普外科诊疗规培训

急性阑尾炎 【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Fitz(1886)首先正确描述本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并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本病的合理治疗。目前,由于外科技术、麻醉和抗生素的应用及护理等方面的进步,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早期就医,早期确诊,早期手术,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临床医生仍时常在本病的诊断或手术处理中遇到麻烦。 【病史采集】 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疼痛因阑尾位置不同而不同,如为盲肠后位疼痛可能在侧腰部;如为盆腔位疼痛可能在耻骨上区;如为肝下疼痛可能在右上腹,少数异位阑尾可因异位位置而不同。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3.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4.既往可有类似腹痛史。 5.女性病人疑有妇科情况者应请妇产科医师会诊。 【体格检查】 1.全身情况; 2.局部检查: (1)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当炎症扩散到阑尾以外后压痛围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所在位置压痛最明显。当炎症扩散到壁层,有局限性反跳痛、肌紧,若阑尾发生穿孔,可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听诊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结肠充气试验有助于阑尾炎诊断。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深或在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处。闭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肌。病变早期提跟震动试验对诊断有帮助。 (2)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化验结果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也

有部分患者白细胞无明显升高,多见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者老年患者后位阑尾炎症刺激输尿管则尿检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可除外胰腺炎。HCG测定已除外异位妊娠。 2.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区域积液或肿大的阑尾,可除外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CT超检查:可发现阑尾增粗及周围的脂肪垂肿胀,见于9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诊断要点】 1.症状:约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特点。病人还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体征: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症,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严重的病人还会有反跳痛及腹肌紧等腹膜刺激症状。 3.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诊断依据】 1.疼痛病史,尤其转移性右下腹病史对疾病的诊断较有意义; 2.右下腹固定压痛体症; 3.实验室检查可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结石:疼痛多为绞痛,向会阴外生殖器放射,查体可在右侧腰部或输尿管走行区触及压痛点或有肾区叩痛,通常无腹膜刺激征。尿检可查到较多红细胞,B超和X片可见结石影或输尿管扩、肾盂扩等间接征象。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既往可有消化道溃疡史,病情进展快,穿孔区域疼痛,压痛明显,腹部肌紧、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立位腹平片可见游离气体,诊断性腹穿有助于诊断。 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出现前有高热,腹部压痛位置片侧,与肠系膜根部走形行相同,不伴恶心、呕吐,腹痛围广而且不太固定,可随体位变动,腹肌紧不明显,肠鸣音活跃。 4、急性胃肠炎:有不洁饮食史,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大多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一般为脐周压痛,腹肌紧不明显,肠鸣音活跃。

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十八章神经外科疾病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 【病史采集】 1.外伤情况:确定外力作用方向及部位,受伤日期、时间及造成外伤的因素。 2.伤后意识状态:伤后昏迷及时间长短,是否逐渐加重或好转,有无再昏迷史,中间清醒期的时间,有无逆行性遗忘。 3.有无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4.五官有无出血,有无脑脊液漏。 5.伤后的治疗及处理。 6.既往有无高血压、癫痫、酒癖、精神病、外伤及偏头痛等病史。 7.询问病史及体检完毕后,采用通用的GCS评分标准评分(开颅者以术前状态为准)。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内脏、四肢及脊柱等合并伤。

2. 头部损伤情况:五官有无出血及脑脊液漏,有无开放性损伤及颅骨凹陷性骨折等。 3.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况,瞳孔大小,有无偏瘫、失语。若病情严重,可只做简单检查,以后再补充。 【辅助检查】 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危重患者应以抢救为主,突出重点,只做必要的检查,勿因求全或不当而贻误治疗。 1. 头颅平片:确定有无颅骨骨折及其类型,有无颅内积气和异物,必要时加摄切线位片及汤氏位片。 2.头颅CT检查:确定脑伤的病理性质、范围和程度,明确颅内血肿的部位和大小,连续CT扫描可动态地观察脑伤的发展与转归;确定副鼻窦等含气结构有无骨折、积气和积血。 3. 腰椎穿刺: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有必要鉴别是脑震荡抑或脑挫裂伤时,腰穿有重要意义。 4. 颅脑超声检查:A型超声波检查出现中线波移位和病理波有助于诊断颅内血肿和判断脑挫裂伤致脑水肿的程度,便于动态观察病情。疑有腹腔脏器损伤,应做B型超声波检查。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措施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措施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措施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的是给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制定普通外科内镜的风险管理指南~首先是提高普通外科内镜诊疗质量~其次是降低普通外科内镜治疗风险。本指南包括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甲状腺腔镜、乳腺腔镜、经肛内镜微创技术等有关事项。其中把推荐采用的各事项按程度分为A、B、C 3个级别~A:强烈推荐采用,B:希望采用,C:建议采用。 严格遵循《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遵循手术准入制度~对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务人员的准入资质、技术水平及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严格审查~每年度评审一次~实行目标责任制~对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人员进行普通外科内镜准入资质暂停、重新考核及禁止等不同处理。 一、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医师必须履行的义务~也就是说当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治时~基于诊疗协议~在没有特殊情况时~有义务向患者说明其疾病的诊断、计划实施的治疗方法及随之带来的危险性~若有其他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有义务说明其利弊及预后等。 (1)内镜检查的知情同意是为了达到如下目的 通过知情同意能够加深内镜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之间的信赖关系~这种信赖关系对顺利的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是很必要的~向被检查者提供了十分详细的情况~使其能安心的进行内镜检查或治疗。由于知情同意的实施~使内镜术者及受检者共同理解了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安全的进行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或治疗无论怎样毕竟是侵入性操作~从风险管理的观点考虑实施知情同意是必要的。 (2)内镜知情同意的方法 原则上口头做简单易懂的说明(A)。利用说明书或录音带等辅助手段也是有效的方法(C)。通过提供客观的情况得到受检者的理解(A)。说明的内容和受检者是否承诺应记录在病历上(A)。最好制定说明者、受检者双方签署的协议书(B)。 (3)内镜知情同意的内容 1.受检者的疾病状态(A)。 2.准备实施的内镜检查或治疗的具体内容(A)。 3.建议内镜检查或治疗的理由 (A)。 4.内镜检查或治疗的预期效果(A)。 5.内镜检查或治疗可能发生的危险(A)。 6.代替内镜检查或治疗的其他方法(A)。 7.如果不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的后果(A)。 二、做记录 做记录的目的是为患者保存内镜诊疗的信息~因此在对必要的事项进行正确记录保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内容要便于第三者理解。 (1)术前记录 1.术前诊断、观察经过、治疗目的等(A)。 2. 既往史、现病史、辅助检查所见(X线检查~血液检查等)(B)。 3.有无对药物的异常反应(A)。 4.有无内镜检查的禁忌证(A)。 5.是否使用抗凝剂(A)。 6.记载知情同意内容的同意书(B)。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 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 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 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二)手术治疗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总结

贺州市中医医院 外一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2) 一、诊断 (2) 二、中医治疗 (2) (一)辨证施治 (2) (二)特色疗法 (3)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3)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3) (一)难点分析: (3) (二)应对措施: (3)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4) 一.诊断 (4) 二、中医治疗: (4) (一)辨证论治: (4) (二)特色疗法 (6)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6)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7) 上尿路结石中医诊疗法案 (8) 一、诊断 (8) 二、中医治疗 (9) (一)辨证论治 (9) (二)特色疗法 (9) (三)疗效评价及评估 (9)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0) 四、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 一、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与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与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与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 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 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四、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与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与脑出血的发病先后与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与肢体无

整形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七章整形外科疾病 第一节一般常规 【病史采集】 除普外常规外,应注意询问下列项目: 1. 先天性畸形患者,家族中有否畸形,母亲在怀孕及分娩时有否风疹等病毒感染; 2. 后天畸形的原因(烧伤、创伤或感染、肿病所至)。如烧伤后畸形,要了解烧伤的原因、深度、面积、部位、早期治疗创面及供区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程度; 3. 询问患者对功能与外貌的要求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 【物理检查】 除普外常规外,应特别注意下列项目: 1. 全身皮肤的质与量; 2. 注意疤痕的情况,有否疤痕疙瘩的倾向; 3. 先天畸形患者应特别注意有否内脏及其它部位畸形; 4. 面部畸形情况宜绘图说明,如有条件应照相; 5. 除常规检查及检测出、凝血时间外,凡需在全麻下进行长时间手术,广泛肉芽创面的皮片移植患者,年老体弱需行较大手术者,以及长期住院施行多次手术者,均应查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等检查; 6. 手术记录中应绘图以示手术切口及操作要点。 【治疗计划】 整形手术,多需分期逐步完成,且手术方法多,必须根据病变与畸形的特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其治疗的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慎重选择手术方法,拟出全面的及阶段的治疗计划,并记录于病历内,以便按照执行。在制订整形治疗计划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同时有深层组织缺损或功能障碍者,应先修复皮肤缺损,使局部正常皮肤与皮下组织覆盖后,再修复深部组织; 2. 尽量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如修复皮肤缺损,其选择次序为:病变切除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皮片移植、远处皮瓣转移,亦可考虑选用游离皮瓣移植,最后才考虑皮管移植; 3. 在选择移植的组织时,尚须注意移植组织在移植后的改变,如收缩、吸收、变色及形态改变等,同时考虑供给组织的部位可能造成的畸形与不良后果; 4. 选择及制订治疗方案应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手术前准备】 1. 皮肤准备: (1) 手术范围较大的,在手术前应淋浴或擦洁; (2) 手术前一日剃净手术区毛发(切忌刮破皮肤),用肥皂清水洗净,待擦干后用75%乙醇涂拭; (3) 皮肤准备范围: 1)颜面部手术准备面、颈及锁骨上部皮肤,不剃眉毛、剪短鼻毛、拭洗鼻孔; 2)大腿供皮区准备整个大腿,同侧下腹部与小腿上1/3?并剃除阴毛,如切除皮片在半鼓(100cm2)以下,而又远离腹股沟部位,阴毛可酌情不剃; 3)胸、骨、腹及上臂作供皮区时,清洁皮肤一般应大于切片面积4~5倍。 2.陈旧性创伤,在行修复手术前,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在3年内曾接受类毒素免疫者,只需强化注射类毒素一次。 【手术操作一般要求】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外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五、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 2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 3痰毒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 4有头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 5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 6手部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 7红丝疔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7) 8烂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 9发颐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 10丹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 11流注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 12瘿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1) 13肉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 14瘰疬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 15乳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 16乳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 17乳疠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5)

18乳岩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 19乳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6) 20粉刺性乳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 21乳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 22乳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 23肠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9) 24水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0) 25子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致评定 (21) 26子痰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 27精癃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3) 28精浊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 29臁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 30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5) 31附骨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6) 32流痰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7) 33脱疽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 34青蛇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9) 35股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0) 36水火烫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 37冻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 38毒蛇咬伤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3) 39破伤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

诊疗方案设计及优化总结材料

青冈县中医医院 2011年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总结及优化方案 慢性肾衰及肾风为我科优势病种,慢性肾衰根据常见的原发病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关格等病症之中,本病多食水肿、淋证、消渴、血尿等病迁延日久的结果。诸症消退后,长期呈虚劳的表现,其后期呕吐常与癃闭并见,再结合本病的严重预后,故应属于中医“关格”范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科以慢性肾衰竭作为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针对慢性肾衰及肾风的患者,发挥中医中药特色,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及社会效应。 一、慢性肾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2011年我科出院病人共计 366人,其中有慢性肾衰竭患者195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95例,年龄49~79(59.39士4.35)岁,病程—天(11.12士1.72)天,其中脾肾气虚证型患者52 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6.6%,脾肾阳虚证型患者30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5.3%,气阴两虚证型患者26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3.3%,肝肾阴虚证型患者30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5.3%,阴阳两虚证型患者33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16.9%,湿浊证患者5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25%,湿热证型患者 8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4%,水气证型患者4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2%,血瘀及虫毒证型患者4例,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0.02%,中医特色疗法有穴位敷贴,按摩刮痧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185人次,

占慢性肾衰竭总数的95 %,中药汤剂病例160人次,占195人次中的82.1%。 治疗方法:2011年我科制定的诊疗方案。 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20%。 (3)血肌酐降低≥2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l项,即可判定。 有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0%。 (3)血肌酐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 一、头皮血肿得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得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得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 扫描出现较为特殊得脑池内积血与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得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与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与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得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得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得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重点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2、西医定义 定义书写要求: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 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 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 1:名称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 (2西医临床表现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 方药(包括院内制剂 : 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根据不同症状,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 中成药: (2西医治疗 书写要求: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 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其他非药物治疗 书写要求: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

书写要求:总结近 3年以来的临床病例, 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 指出其临床疗效, 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 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 2 ……………… (三证型 3 ……………… (四证型 4 ……………… (五证型 5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书写要求: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 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针对性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 (二解决措施 书写要求:根据难点, 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TT、FT、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

2014 .1.26

精品 一、骨、关节创伤 (一)、上肢 1、肱骨外科颈骨折 【定义】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骨折,肱骨外科颈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又称为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 【诊断依据】 一、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二、临床症状体征: 1、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血斑。 2、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 3、肱骨外科颈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非嵌插型骨折可出现畸 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外展型骨折肩部下方稍呈凹陷,在腋窝可触 及移位的骨折端或向内成角。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x线正轴位片或正位穿胸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 移位情况。 五、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断。 感谢下载载

创伤:上肢 【证侯分类】 一、无移位裂纹骨折 外科颈无移位骨折,多位骨膜下损伤,多为肩部直接暴力所致,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 二、外展型骨折 受外展暴力所致。跌到时患肢处于外展位,骨折近端肱骨头内收,远端骨干外展,两折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或两者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内侧,两折端形成向内成角畸形或向内前成角畸形。 三、内收型骨折 受内收暴力所致。跌到时患肢处于内收位。骨折近端肱骨头外展,骨折远端肱骨干内收,两折端内侧嵌插外侧分离,或两折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外侧,两折端形成向外成角畸形或向外向前成角畸形。 四、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 受外旋外展传达暴力所致。肱骨头多向盂下脱位。 【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1、适应证 肱骨外科颈无移位骨折。 2、操作方法 患肢肩关节处于中立位,肱骨超肩夹板固定即可。 (二)牵引治疗(皮牵引或骨牵引) 第 2 页共763 页

外科诊疗规范

宁阳县妇幼保健院外科诊疗常规目录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规范 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 胆囊息肉 肝内、外胆管结石(或合并急性胆管炎) 急性阑尾炎 腹股沟斜疝 急性胰腺炎 乳腺癌 肠梗阻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概述】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以缺碘为主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常见于居住在离海较远的山区,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在非流行地区也有散在发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大多自青少年时期发病。.

【诊断要点】 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诊断依据】 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鉴别诊断】 1.甲状舌管囊肿:肿物活动与吞咽活动无关,与伸舌运动关系密切。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上出现多食、消瘦、易怒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升高。 3.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改变,血清中出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线粒体抗体等。 甲状腺癌:甲状腺内单发结节多见,可有短期内无痛4. 性生迅速生长。体检见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随吞咽上下移动性小,淋巴结肿大常见。彩超示甲状腺内单

发(或多发)实性结节,血流丰富,常伴有钙化;10%-20%核素扫描为冷结节。 【手术适应症】 1.压迫气管、血管、神经并出现临床症状;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生活者; 4.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有功能亢进者; 5.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手术禁忌症】 1.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 2.20岁以下年轻人弥漫性甲状腺肿。 3.全身状态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原则】 1.有手术指征者应择期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 2.有手术禁忌者根据情况可多食含碘食物或药物治疗。 【转归判断标准】 1.痊愈:手术后甲状腺无结节残留,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手 术并发症。 2.好转:手术后甲状腺仍有结节残留,但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3.加重:气管受压等临床症状加重。 4.死亡。 【危重症】

盆腔炎中医诊疗优化方案.docx

2018年盆腔炎诊疗方案一、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西医诊断:盆腔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 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 症体征,结合B 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1 月第一版 )、《妇产科学》 (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 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 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 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 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 2 项:子宫活动受限 (粘连固定 )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 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 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 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 2 项或以上,次症 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