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Hans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 2015, 5, 40-48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journal/nat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10.12677/nat.2015.52006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3D BiOCl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s

Jun Ren, Linqing Miao, Feng Cao, Renxiu Tian, Gaowu Qin*

Key Laboratory for Anisotropy and Texture of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Email: *qingw@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

Received: May 6th, 2015; accepted: May 20th, 2015; published: May 26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Novel three-dimensional (3D) flowerlike BiOCl nanoarchitecture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process only using Bi(NO3)3and KCl as precursors. The morphology of BiOCl na-noarchitecture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ratio of KCl/Bi(NO3)3, presence of organic solvent, and hydrothermal time.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EM and nitrogen sorption. Furthermor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xperiment illustrated that as-synthesized flowerlike BiOCl nanoarchitectures exhibited an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degradation of RhB and MO dye aqueous solution. Interestingly, the degradation of RhB basic dyes is faster compared to that of MO acid dyes. That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surface negative charges of BiOCl nanoflowers present good selectivity toward positive RhB dye organic groups because of the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Keywords

Semiconductor, BiOCl, Nanomaterials, Solvothermal Method, Photocatalysts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

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任俊,苗林青,曹凤,田仁秀,秦高梧*

*通讯作者。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Email: *qingw@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

收稿日期:2015年5月6日;录用日期:2015年5月20日;发布日期:2015年5月26日

摘要

本实验研究以Bi(NO3)3和KCl为反应物,采用简单溶剂热法合成了新颖的三维花状BiOCl纳米分级结构。BiOCl纳米分级结构的形貌强烈依赖于反应条件,例如KCl/Bi(NO3)3比例、有机溶剂存在与否以及水热反应时间。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而且,光催化活性测试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花状BiOCl 纳米分级结构对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染料水溶液的降解表现出很高的活性。有趣的是,样品对RhB碱性染料的降解比MO酸性染料更加迅速,可能是由于BiOCl纳米花状结构表面的负电荷因静电吸引作用而对呈正电性的RhB染料有机基团表现出很高的选择吸附性。

关键词

半导体,BiOCl,纳米材料,溶剂热合成,光催化剂

1. 引言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正愈发严峻,其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导致的水和空气污染占很大比重。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绿色的污染物降解技术,正处于广泛深入研究中[1]-[4]。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原有光催化剂如TiO2等进行改性和新型光催化剂的开发,在新型光催化剂的开发中BiOCl 作为一种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刘红旗等人采用乙二醇溶剂热法合成了BiOCl纳米片微球并重点研究了其形成、生长机理;Zhang K L 等人利用Bi2O3和浓盐酸采用水解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微小平板状晶体形貌的BiOCl,并研究了样品的电子结构与其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测定样品的带隙宽度为3.46 eV,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Cl 3p和Bi 6p 控制着最高已占轨道和最低未占轨道[5]-[7]。BiOCl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宽度在3.2~3.5 eV之间,在紫外光下对甲基橙的降解活性优于TiO2,在可见光下染料敏化可实现对RhB的高效降解[8]-[10]。光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对催化剂与目标降解物的吸附接触、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与复合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因而对于特殊形态的BiOCl研究也成为BiOCl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因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iOCl纳米结构的研究成为进一步提高BiOCl光催化效率的一个可能的方向[11]-[14]。

三维BiOCl分级纳米片花状结构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稳定微观形貌,可能给其光催化效率的提升带来有利影响。本实验研究主要通过调控溶剂热法合成BiOCl过程中的溶剂种类、表面活性剂、药品用量等实验条件,合成具有稳定的三维分级纳米片花状结构BiOCl,在紫外光下对罗丹明B、甲基橙等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评价其光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三维BiOCl分级纳米片花状结构在紫外光下对罗丹明B和甲基橙均能有效快速降解,且材料稳定性较高。

2. 实验

实验中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经纯化处理。将0.5 mmol Bi(NO3)3 5 H2O、0.5 g PVP、1.5 mmol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KCl均匀溶解在20 mL一缩二乙二醇(DEG)中后装入20 mL的聚四氟乙烯高压釜芯中,密封放入180℃通风干燥箱处理12 h,离心分离后分别用蒸馏水、乙醇清洗沉淀三次,放入60℃烘箱中干燥后得到样品。

样品的晶型和相纯度用粉末XRD表征。测试是在Smartlab 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使用铜靶(Cu Kα,λ = 1.54056 ?)为辐射源,加速电压和发射电流分别为40 kV和40 mA;样品的尺寸、形貌和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HRTEM)表征。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照片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电子显微镜上获得,加速电压为200 kV。TEM样品的制备是将所测样品分散至乙醇溶液中,然后滴于带有碳膜的铜网上,在室温下干燥。SEM图谱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生产的型号为JSM-7001F上测得,工作电压15 kV。电子能谱表征是在Thermo ESCALAB 25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采用Al Kα,hν= 1486.6 eV作为标准单色激发源;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与孔径分布在Mircromeritics ASAP2020上测得。

光催化性能测试:光催化测试是在常温常压下溶液中进行。以RhB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实验得到的BiOCl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在反应瓶中,将40 mg BiOCl光催化材料加入100 mL浓度为5 × 10?5 mol/L的罗丹明B溶液中,在黑暗无光照条件下磁力揽拌30 min,使反应体系达到固液吸附平衡。随后开启反应光源(200 W高压汞灯),在一定反应时间间隔,取3 mL反应溶液离心数分钟后,取其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53 nm处测定罗丹明B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通过吸光度替代浓度计算去除率,以此为罗丹明B溶液的去除率。计算公式:去除率= (1 – C/Co) × 100% = (1 – A/Ao) × 100%,其中Co、C分别为光催化降解前后的浓度,Ao、A别是降解前后的吸光度值。紫外吸收光谱在普析通用光谱仪(Perkin Elmer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ambda750S)上获得。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开展暗处无光照的空白对照实验和不加BiOCl的空白对照实验。此外,将100 mL 5 × 10?5 mol/L的罗丹明B水溶液分别换成5 × 10?5 mol/L的甲基橙水溶液,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图1为样品的XRD谱,BiOCl所有的特征衍射峰都与标准卡片(JCPDS card No 06-0249)很好的对应,未发现其他晶相结构和杂质存在,说明合成了产物为高纯的单相BiOCl,同时尖锐的衍射峰表明BiOCl 的结晶程度较好。此外(001)和(102)面的峰相比标准卡片的峰更强,这可能是由于这种花状结构在对应方向强的取向生长所致。

产物的形貌和尺寸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其FESEM照片见图2。从低倍数的FESEM 图片中可以看出,产物为花状形貌,尺寸分布大约为2~4 μm。这些花是由许多交叉的纳米片作为基本单元组成。其对应的EDX谱图(图2(a)插图)表明样品中仅含有Bi,O,Cl三种元素,其它的杂质元素如N 和K均没有观察到(图谱中C,这是来自于样品基底)。在高倍数的FESEM图片(图2(b))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些纳米花材料的花瓣是由厚度大约为几十纳米的薄片有序自组装而成的,每个纳米片的厚度为30 nm左右,且具有良好的边界界面。此外,这些纳米花材料非常稳定,以至它们在长时间超声震荡后仍然能保持花状形貌不被破坏。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电镜进一步研究了花状BiOCl纳米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图3(a)显示了单个组成单元的纳米片的TEM照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组成纳米花的纳米片厚度非常薄。此外,BiOCl 纳米片边缘区域的HRTEM照片如图3(d)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晰地晶格条纹,其中晶面间距d =

0.3 nm,对应于BiOCl的(102)晶面间距。进一步表明这些纳米片具有很好的结晶性。BiOCl的六方晶相

也可以从它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谱中被确认。

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用于进一步研究样品的表面吸附特性。如图4所示,这种花状分级结构的样品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Figure 1.XRD pattern of the obtained BiOCl products

图1.所得BiOCl产物的XRD图

Figure 2.(a) Low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BiOCl flowerlike micro-

spheres. Inset: EDS pattern; (b) High 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BiOCl

flowerlike microspheres

图2.所得BiOCl样品的低倍(a)及高倍(b)SEM形貌图及电子能谱图

Figure 3.(a) Representative TEM image of the BiOCl flowerlike nanomaterials; (b)

HRTEM image of the edge area of the nanoflowers; (c)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on dif-

fraction pattern

图3.(a) BiOCl纳米花的单一纳米片的透射电镜照片图;(b) 高分辨透射照片;(c) 对

应的电子衍射图谱

呈现出IV型吸附–解吸等温线,其滞后环处在0.5 P/P0到1.0 P/P0之间。这些微米花的BJH比表面积为33 m2·g?1这种具有高表面积的三维分级结构材料,可能用于催化和污水处理方面。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反应参数对产物形貌的影响。我们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种参数(如有机溶剂、添加剂、反应时间)的影响。首先,DEG溶剂的添加在BiOCl纳米花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5)。如图5所示,如果不加DEG,只用H2O作溶剂,所得产物形貌是不规则的棒状形貌,尺寸大约在20~30 μm 之间。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有机溶剂DEG对纳米花的行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影响反应溶解度、反应速率、反应物扩散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产物的形貌。

DEG是一种有较高沸点和较大粘度的络合试剂,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聚合反应中,可得到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晶。有文献报道,DEG溶剂粘度较大,DEG量的增多会导致粒子分散性较好,基本单元就会生长慢些,进而抑制BiOCl纳米粒子的各向异性生长,也可以避免新形成晶核的团聚问题。

同时DEG具有比水更高的沸点(245℃),使得在180℃下保温处理时溶液的形状稳定、反应环境稳定,使样品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快速结晶[15]-[17]。

图6为不同PVP用量合成的BiOCl样品的SEM照片。不加PVP时形成密实微球,微孔很少,且粒径较大平均直径达到2 μm;添加1.5 g PVP时,样品呈散乱的片状,没有组装成蓬松的微球。在许多无

Figure 4.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for the BiOCl nanoflowers. The inset

shows BJH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sample

图4.BiOCl粉末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

Figure 5.SEM images of samples prepar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but with DEG

replaced by H2O

图5.用H2O取代DEG作溶剂时合成的BiOCl样品的SEM图片

Figure 6.SEM images of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PVP keeping the other

conditions unchanged: (a) 0 mmol, (b) 1.5 mmol

图6.不同PVP添加量对产物影响的扫描电镜结果分析:(a) 不加PVP;(b) 加1.5g PVP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中,表面活性剂经常被选来用于改变材料某些晶面的性质。这些添加剂吸附到晶面上将会消除其不饱和键(dangling bond)而导致其表面能降低,从而也抑制了沿着这些晶面的生长,并最终体现在产物的形貌上。文献表明,PVP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空间稳定剂,防止样品团聚,使样品粒径变小。此外,如果溶液中的PVP单体浓度比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纳米晶体的溶解度,则样品的尺寸分布范围将减小,使样品形貌更加均匀[18] [19]。但当PVP量过大时,将影响次级纳米片组装成微孔丰富的花状微球结构,呈散乱的片状。

此外,KCl量的多少对产物形貌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图7(a)、图7(b)分别为0 mmol、2.5 mmol KCl 时合成的样品的SEM照片。从图中可看出,只有当KCl物质的量为1.5 mmol时才能生成形貌均匀的三维BiOCl纳米片花状结构。因此,反应物的浓度对分级结构形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强电解质盐KCl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浓度会增加,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强,因此离子活度降低,进而容易获得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晶。

有机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印染行业中的一些彩色产品,例如尼龙,羊毛,棉,丝,以及着色油,脂肪,蜡,油漆和塑料。很多染料刚排入水中本身是无毒的,但是他们很容易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像Cr, Al and Cu)反应成毒性很大的复合物,从而污染水资源。罗丹明B,甲基橙是两种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罗丹明B是一种典型的碱性染料,甲基橙是一种典型的酸性染料。因为这些染料结构式中均含一个或多个苯环,这些染料结构会非常稳定以至于用传统的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都不容易分解处理这些染料。在我们的光催化体系中,我们发现三维花状BiOCl纳米材料显示了很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对于光降解罗丹明B和甲基橙染料。我们做了空白试验,不加光催化剂,用紫外灯进行染料降解,以检测染料在紫外灯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即使长时间紫外灯照射,染料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还做了另一个对比试验,即不用紫外灯照射,在黑暗环境中往染料溶液中加入BiOCl物质进行反应,结果显示,即使长时间反应,染料浓度也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催化剂和紫外灯照射是进行有效光降解反应的必备条件。图8(a)、图8(b)分别为BiOCl样品对罗丹明B、甲基橙染料的降解曲线。由降解曲线可知,在紫外光照射下,光照30 min时罗丹明B染料基本完全讲解,光照50 min时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了90%,结合暗处无光照、无催化剂的对照实验表明BiOCl样品对罗丹明B、甲基橙都能迅速进行光催化降解。丁更新等研究者文献中报道的TiO2/PSR复合膜光催化材料对14 mg/L (4.3 × 10?5 mol/L)的甲基橙溶液2 h紫外光照射的降解率为79.7%;刘晓霞等研究者文献中报道的BiOCl薄膜对10 mg/L (3.0 × 10?5 mol/L)的甲基橙溶液150 min紫外光照射的降解率为97%,本实验制得的BiOCl样品光催化效率优于文献报道的TiO2复合膜、BiOCl [20] [21]。结果显示,我们所合成的BiOCl光催化剂对碱性染料溶液的光降解效率要快于酸性染料。

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催化剂能否循环利用,是关系到催化剂能否走向实际应用的又一关键性问题。图9、图10分别为BiOCl光催化降解循环5次后的SEM照片和XRD谱。由SEM照片和XRD谱分析

Figure 7.SEM images of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KCl keeping the

other conditions unchanged: (a) 0 mmol, (b) 2.5 mmol

图7.不同KCl添加量对产物影响的扫描电镜结果分析:(a) 0 mmol, (b) 2.5 mmol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a) (b)

Figure 8.Degradation curve of BIOCl samples vs rhodamine B dyestuff; (b) De-

gradation curve of BIOCl samples vs methyl orange dyestuff

图8. (a) BIOCl样品对罗丹明B染料的降解曲线;(b) BIOCl样品对甲基橙染料

的降解曲线

Figure 9.Typical FESEM image and EDX pattern (inset) of the BiOCl nanoflower

photocatalysis after a 5-cycle reaction

图9.BiOCl光催化降解循环5次后的SEM照片

Figure 10.XRD pattern of the BiOCl nanoflower photocatalysis after a 5-cycle reaction

图10.BiOCl光催化降解循环5次后的XRD谱

可见,BiOCl样品光催化降解循环5次后形貌和相组成未发生变化,表明BiOCl样品的光催化循环稳定性良好。因此可以说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4. 结论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组织形貌均匀的三维BiOCl纳米片花状微球结构,微球直径控制在600 nm,次级纳米片厚度控制在30 nm,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了33 m2?g?1;通过改变溶剂、PVP用量、KCl用量等实验条件,研究了这些因素对BiOCl样品合成的影响,确定了稳定的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三维BiOCl分级纳米片花状结构在紫外光下对罗丹明B、甲基橙均能实现有效迅速降解,且多次降解后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基本未发生变化,循环稳定性良好。

基金项目

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N130410002)、东北大学第八批大学生创新项目(14005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余长林, 杨凯, 舒庆, Yu, J.C., 操芳芳, 李鑫(2011) WO3/Zn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催化学报,

4, 555-565.

[2]Tong, H., Ouyang, S.X., Bi, Y.P., Umezawa, N., Oshikiri, M. and Ye, J.H. (2012) Nano-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Pos-

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Advanced Materials,24, 229-251.

[3]Chen, C.C., Ma, W.H. and Zhao, J.C. (2010) Semiconductor-mediated photo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9, 4206-4219.

[4]Chen, X.B., Li, C., Gr?tzel, M., Kostecki, R. and Mao, S.S. (2012) Nanomaterials for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and

storage.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1, 7909-7937.

[5]Cao, S., Guo, C., Lv, Y., Guo, Y. and Liu, Q. (2009) A novel BiOCl film with flowerlike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and its

optical properties. Nanotechnology, 20, 275702.

[6]Zhang, K.L., Liu, C.M., Huang, F.Q., Zheng, C. and Wang, W.D. (2006)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photo-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BiOCl photocatalyst.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68, 125-129.

[7]刘红旗, 顾晓娜, 陈锋, 张金龙(2011) BiOCl纳米片微球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 催化学报, 1, 129-134.

[8]Cao, F., Wang, J.M., Tu, W.H., Lv, X., Li, S. and Qin, G.W. (2015) Uniform Bi2O2CO3hierarchical nanoflowers: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Functional Materials Letters,8, 1550021.

[9]朱蕾, 王其召, 袁坚, 上官文峰(2009) Bi(Nb)OCl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降解罗丹明B溶液的性能. 分子

催化, 4, 362-365.

[10]Gondal, M.A., Chang, X.F. and Yamani, Z.H. (2010) UV-light induced photocatalytic decolorization of Rhodamine 6G

molecules over BiOCl from aqueous solu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65, 250-257.

[11]Zheng, Y.Z., Tao, X., Wang, L.X., Xu, H., Hou, Q., Zhou, W.L. and Chen, J.F. (2010) One-pot synthesis of uniform

TiO2 nanorods and monodisperse TiO2.Chemistry of Materials, 22, 928-932.

[12]Kang, T.S., Smith, A.P., Taylor, B.E. and Durstock, M.F. (2009) Fabrication of highly-ordered TiO2 nanotube arrays

and their us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Nano Letters, 9, 601-606.

[13]Ota, J.R. and Srivastava, S.K. (2007) Tartaric acid assisted growth of Sb2S3 nanorods by a simple wet chemical me-

thod. Crystal Growth & Design, 7, 343-347.

[14]Deng, Z.T., Chen, D., Peng, B. and Tang, F.Q. (2008) From bulk metal Bi to two-dimensional well-crystallized BiOX

(X = Cl, Br)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Crystal Growth & Design, 8, 2995-3003. [15]Sheldrick, W.S. and Wachhold, M. (1997) Solventothermal synthesis of solid-state chalcogenidometalates. Ange-

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36, 206-224.

[16]Feldmann, C. and Metzmacher, C. (2001) Polyol mediated synthesis of nanoscale MS particles (M = Zn, Cd, H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11, 2603-2606.

[17]Xiong, Y.J., Washio, I., Chen, J.Y., Cai, H.G., Li, Z.Y. and Xia, Y.N. (2006) Poly(vinyl pyrrolidone): A dual function-

al reductant and stabilizer for the facile synthesis of noble metal nanoplates in aqueous solutions. Langmuir, 22, 8563- 8570.

[18]Yang, H.G., Liu, G., Qiao, S.Z., Sun, C.H., Jin, Y.G., Smith, S.C., Zou, J., Cheng, H.M. and Lu, G.Q. (2009) Solvo-

thermal synthesis and photoreactivity of anatase TiO2 nanosheets with dominant {001} face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1, 4078-4082.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9]Peng, X.G., Manna, L., Yang, W.D., Wickham, J., Scher, E., Kadavanich, A. and Alivisatos, A.P. (2000) Shape control

of CdSe nanocrystals. Nature, 404, 59-61.

[20]丁更新, 周思敏, 刘健翔, 杨辉(2010) 氧化钛/全氟磺酸树脂杂化薄膜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 硅酸盐学报, 1, 74-

77.

[21]刘晓霞, 樊彩梅, 王韵芳, 王雅文, 张小超, 梁镇海(2012) 花球状BiOCl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中

国科学:化学, 8, 1145-1151.

神奇的纳米材料

神奇的纳米材料 1 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 纳米材料的发展将1990年7月作为一个分界线,1990年7月以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之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人们主要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不同种材料的纳米粉末、合成块体(包括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但研究大部分局限性在单一材料。 1990年以后,纳米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纳米科技的诞生,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一次革命。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是由其本身的特性、聚集状态形式以及存在的环境条件范围决定,而且在不同的聚集状态及存在环境条件下,其自身的物性规律和运动规律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2 纳米材料的性能 (一)力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所以纳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二)磁学性质 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可将磁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到1.71Gb/cm2。 (三)电学性质 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 (四)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五)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粒径远小于光波波长。与入射光有交互作用,光透性可以通过控制粒径和气孔率而加以精确控制,在光感应和光过滤中广泛。 (六)在生物医药方面,纳米技术更是有着独到的地方。 3 纳米材料的制备 纳米材料分一维、二维、三维纳米材料。 一维纳米材料:纳米晶、纳米片、纳米颗粒等等 二维纳米材料:纳米线、纳米管 三维纳米材料:纳米薄膜 不同维数的纳米材料制造方法也不一样。一维纳米材料一般都是用化学方法得到的,化学气象沉积法CVD,也有用机械研磨得到的纳米颗粒 二维纳米材料纳米线一般用外延生长,像氧化锌纳米线、纳米阵列研究的比较多 三维纳米薄膜制作方法最多,基本上所有的可以材料都可以制备出薄膜,物理气象沉积(脉冲激光沉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教学文案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二、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2O(-0.41eV)的氧化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2,价带顶必须比 O2/H2O(+0.82eV)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2,。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1.8eV。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2是目前认为最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2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由相互连接的TiO6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3.2eV)略大于金红石(3.1eV),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对光催化活性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缺陷可能会成为电子或空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二、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 2 O的氧化 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 2,价带顶必须比O 2 /H 2 O(+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 2 ,。 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 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 2 是目前认为最 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 2 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 由相互连接的TiO 6 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略大于金红石(),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对光催化活性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缺陷可能会成为电子或空穴的捕获中心,抑制了两者的复合,以至于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但也有的缺陷可能成为

最新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25个题目+完整答案资料

1.什么是纳米材料?其内涵是什么?(从零、一、二、三维考虑) 2.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是什么?对每一效应举例说明。 3.纳米材料的常用的表征方法有哪些? 4.用来直接观察材料形态的SEM、TEM、AFM对所测定的样品有哪些特定要求?从它们的图像中能够得到哪些基本信息? 5.纳米颗粒的高表面活性有何优缺点?如何利用? 6.在纳米颗粒的气相合成中涉及到哪些基本环节?气相合成大致可分为哪四种?气相成核理论的机制有哪两种? 7.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8.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可获得密度不同的碳纳米管阵列(也叫纳米森林),简要阐述其主要步骤及如何控制碳纳米管的分布密度? 9.改变条件可制备不同晶粒大小的二氧化钛,下图分别为两种晶粒尺寸不同的二氧化钛的XRD图与比表面积数据。请用Scherrer 方程、BET比表面积分别估算这两种二氧化钛的晶粒尺寸(XRD测试时所用的 = 1.5406?,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密度是3.84 g/cm3)(默写出公式并根据图中的数据来计算)。 10.氧化物或者氮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请以一种氧化物或者氮化物为例,举出其三种主要的制备方法(用到的原料、反应介质、主要的表征手段)、主要用途(与纳米效应有关的用途)、并介绍这种物质的至少两种晶相。 11.举出五种碳的纳米材料,阐述其一维材料与二维材料的结构特点、用途。 12.简述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与光学性能有怎样的变化? 13.什么叫化学气相沉积法,它与外场结合又可衍生出哪些方法?简述VLS机制。 14.纳米半导体颗粒具有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光催化有哪些具体应用 15.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颗粒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有何优、缺点? 16 何为“自催化VLS生长”?怎样利用自催化VLS生长实现纳米线的掺杂? 17.液相合成金属纳米线,加入包络剂(capping reagent)的作用是什么? 18.何为纳米材料的模板法合成?它由哪些优点?合成一维纳米材料的模板有哪些? 19.试结合工艺流程图分别说明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过程以及氧化铝模板合成纳米线阵列的过程 20.从力学特性、电学特性和化学特性来阐述碳纳米管的性质,它有哪些主要的应用前景? 21.如何提高传统光刻技术中曝光系统的分辩率? 22.试比较电子束刻蚀和离子束刻蚀技术的异同点和优缺点。 23.比较极紫外光刻技术和X射线光刻技术的异同。 24.何为纳米材料的自组装?用于制备纳米结构的微乳液体系一般有几个组成部分? 25 何谓“取向搭接Oriented attachment”“奥斯德瓦尔德熟化Ostwald ripening”?

异质结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

密级★保密期限:(涉密论文须标注) Z S T U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中文论文题目: p-n型Cu2O/TiO2异质结纳米材料的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英文论文题目:Structure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n heterojunction Cu2O/TiO2 nanomaterals 学科专业:应用化学 作者姓名:周冬妹 指导教师:王惠钢 完成日期:2015年1月

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前言. (1) 1.1背景 (1) 1.2文献综述 1.2.1纳米TiO2概述 (1) 1.2.2纳米Cu2O概述 (2) 1.2.3 p-n异质结用于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2) 1.2.4p-n型Cu2O/TiO2异质结纳米材料光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4) 1.3本课题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6) 参考文献 (7) 第二章还原法制备的Cu2O/TiO2异质结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11) 2.1引言 (11) 2.2实验 (11) 2.2.1主要试剂和仪器 (11) 2.2.2实验方法和步骤 (12) 2.3实验结果与讨论 (13) 2.3.1Cu2O/TiO2颗粒的表征 (13) 2.3.1.1XRD表征 (13) 2.3.1.2XPS表征 (14) 2.3.1.3SEM与TEM表征 (15) 2.3.1.4PL表征 (17) 2.3.1.5DRS表征 (18) 2.3.2光催化性能实验 (19) 2.3.2.1光催化降解装置 (19) 2.3.2.2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19) 2.3.3Cu2O/TiO2复合材料中Cu2O颗粒的粒径调控 (20) 本章小结 (23)

三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综述

三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综述 摘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甚多。目前,制备纳米材料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二:一是将大块固体分裂成纳米微粒;二是由单个基本微粒聚集,并控制聚集微粒的生长,使其维持在纳米尺寸。本文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分类和性能,同时介绍了一些三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水热法、溶剂热法和微乳液法。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阵列;水热法;溶剂热法;微乳液法 1.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随之也从宏观转移到了微观,也就是说从宏观的块体材料转移到了微观的纳米材料。所谓纳米材料,是材料尺寸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范围的材料。如果按照维度的数量来划分,纳米材料的的种类基本可以分为四类:(1)零维,指在空间中三维都处在纳米尺度,如量子点,尺度在纳米级的颗粒等;(2)—维,指在空间中两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还有一个处于宏观尺度的结构,例如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等;(3)二维,是指在空间中只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其它两个维度具有宏观尺度的材料,典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如多层膜结构、一维超晶格结构等;(4)三维,即在空间中三维都属于宏观尺度的纳米材料,如纳米花、纳米球等各种形貌[1]。 当物质进入纳米级别,其在催化、光、电和热力学等方面都出现特异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纳米效应”。纳米材料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3大效应:(1)小尺寸效应——其光吸收、电磁、化学活性、催化等性质发生很大变化;(2)表面效应——在催化、吸附等方面具有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例如纳米微粒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特的宏观物理特性,如高强度和高韧性,高热膨胀系数、高比热容和低熔点,异常的导电率和磁化率,极强的吸波性,高扩散性,以及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等[2]。 纳米科学发展前期,人们更多关注于一维纳米材料,并研究其基本性能。随着纳米科学快速发展,当今研究热点开始转向以微纳结构和纳米结构器件为方向的对纳米阵列组装体系的研究。以特定尺寸和形貌的一维纳米材料为基本单元,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在两维或三维空间内构筑纳米体系,可得到包括纳米阵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纳米材料习题答案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最初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2、什么是原子团簇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 答:利用微束拉曼光谱仪能有效地观察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谱线,这是鉴定单臂纳米管非常灵敏的方法。 100-400cm-1范围内出现单臂纳米管的特征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环呼吸振动模式;1609cm-1,这是定向多壁纳米管的拉曼特征峰。 单臂管的直径d与特征拉曼峰的波数成反比,即d = 224/w d:单壁管的直径,nm;w:为特征拉曼峰的波数cm-1

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图)。 答: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包括V-L-S机理、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 (1)V-L-S机理:金属和碳原子形成液滴合金,当碳原子在液滴中达到饱和后开始析出来形成纳米碳管。根据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位置将其分为顶端生长机理、根部生长机理。 ①顶端生长机理:在碳纳米管顶部,催化剂微粒没有被碳覆盖的的部分,吸附并催化裂解碳氢分子而产生碳原子,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扩散或穿过催化剂进入碳纳米管与催化剂接触的开口处,实现碳纳米管的生长,在碳纳米管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始终在碳纳米管的顶端,随着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迁移; ②根部生长机理:碳原子从碳管的底部扩散进入石墨层网络,挤压而形成碳纳米管,底部生长机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碳管一末端与催化剂微粒相连,另一端是不含有金属微粒的封闭端; (2)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碳原子直接在催化剂的表面生长形成碳管,不形成合金。 ①表面扩散机理:用苯环坐原料来生长碳纳米管,如果苯环进入催化剂内部,会被分解而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氢气同时副产物的检测结果为只有氢气而没有碳氢化化物。说明苯环没有进入催化剂液滴内部,而只是在催化剂表面脱氢生长,也符合“帽式”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1)气相法反应机理包括:V-L-S机理、V-S机理、碳纳米管模板法、金属原位生长。 ①V-L-S机理: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液滴,小液滴相互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在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由于微粒的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 ②V-S机理:首先沉底经过处理,在其表面形成许多纳米尺度的凹坑蚀丘,这些凹坑蚀丘为纳米丝提供了成核位置,并且它的尺寸限定了纳米丝的临界成核直径,从而使生长的丝为纳米级。 ③碳纳米管模板法: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模板,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与氧化物反应,碳纳米管一方面提供碳源,同时消耗自身;另一方面提供了纳米线生长的场所,同时也限制了生成物的生长方向。 ④金属原位生长: (2)溶液法反应机理包括溶液液相固相、选择性吸附。 ①S-L-S机理:SLS 法和 VLS 法很相似,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SLS 法纳米线成长的 液态团簇来源于溶液相,而 VLS 法则来自蒸气相。

tio2光催化技术

纳米TiO2光催化剂安全环保性能研究 作者:北京化工大学徐瑞芬教授 纳米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治理环境开辟了 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合理利用 自然光资源,通过纳米TiO2半导体的光催化效应,在材料内部由吸收光激发电子,产生电子-空穴对,即光生载流子,迅速迁移到材料表面,激活材料表面吸附氧和水分,产生活性氢氧自由基(o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从而转化为一种具有安全化学能的活性物质,起到矿化降解环境污染物和抑菌杀菌的作用。 纳米TiO2光催化应用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利用自然光即可催化分解细菌和污染物,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无二次污染、无刺激性、安全无毒等特点,且能长期有益于生态自然环境,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环保催化剂之一。 本研究在用亚稳态氯化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技术基础上,根据光催化功能高效性的需要,进行掺杂和表面处理,制成特有的在室内自然光和黑暗区微光也能显著发挥光催化作用的纳米二氧化钛,将其作为功能粉体材料,复合到塑料、皮革、纤维、涂料等材料中,研制成无污染、无毒害的纳米TiO2光催化绿色复合材料,充分发挥抗菌、降解有机污染物、除臭、自净化的功能,这类环保型功能材料实施方便、应用性强,能实用到生活空间的多种场合,发挥其多功能效应,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起长期净化作用的环保材料。 2 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环境的净化功能研究 2.1室内环境的净化 随着建筑材料中各种添加物的使用,室内装饰材料和各种家用化学物质的使用,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调查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高于室外,甚至高于工业区。据有关部门测试,现代居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高达300多种,其中对人体容易造成伤害、甚至致癌的就有20多种,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活。随着人们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具有光催化净化室内外空气、抗菌杀毒等功能性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出现为环境净化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为人们对健康环境需求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纳米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姓名:杨明学号:5400209157 班级:工管093班 摘要: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以半导体材料为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工作者在有机物光催化氧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发现卤代芳香烃、卤代脂肪烃、有机酸类、染料、硝基芳烃、取代苯胺、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烃类、酚类、表面活性剂、农药等都能有效地进行光催化反应,除毒、脱色、生成无机小分子物质,最终消除对环境的污染。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小于100 nm的单晶体或多晶体,由于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因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增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低热导率等(1)。正是因为纳米材料具有这些优良性能,因此纳米材料在今后一定有着广泛的应用。 引言: 此法能处理多种污染物,适用范围广,特别是对难降解有机物具有很好的氧化分解作用;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二次污染小,易于操作控制,对低浓度污染物及气相污染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催化材料易得,运行成本低;可望用太阳光为反应光源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污染治理技术。 关键字:纳米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纳米TiO2 水热合成法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2)。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TiO2在光催化领域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TiO2仅仅能吸收5%紫外区附近的太阳光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试图通过表面改性与掺杂来扩大它的光谱响应范围和提高它的催化活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掺杂已被证明是一种提高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活性的极其有效的方法,掺入一定的金属阳离子能极大的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最近有大量的关于通过掺杂来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的报道,掺杂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其物理和光学性质的改变,通过扩展光响应范围和提高光生电荷的分,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性能(2)。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3)。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纳米粒子的粒径远小于光波波长。与入射光有交互作用,光透性可以通过控制粒径和气孔率而加以精确控制,在光感应和光过滤中应用广泛。由于量子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Hans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 2015, 5, 40-48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journal/nat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10.12677/nat.2015.52006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3D BiOCl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s Jun Ren, Linqing Miao, Feng Cao, Renxiu Tian, Gaowu Qin* Key Laboratory for Anisotropy and Texture of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Email: *qingw@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 Received: May 6th, 2015; accepted: May 20th, 2015; published: May 26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Novel three-dimensional (3D) flowerlike BiOCl nanoarchitecture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process only using Bi(NO3)3and KCl as precursors. The morphology of BiOCl na-noarchitecture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ratio of KCl/Bi(NO3)3, presence of organic solvent, and hydrothermal time.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EM and nitrogen sorption. Furthermor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xperiment illustrated that as-synthesized flowerlike BiOCl nanoarchitectures exhibited an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degradation of RhB and MO dye aqueous solution. Interestingly, the degradation of RhB basic dyes is faster compared to that of MO acid dyes. That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surface negative charges of BiOCl nanoflowers present good selectivity toward positive RhB dye organic groups because of the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Keywords Semiconductor, BiOCl, Nanomaterials, Solvothermal Method, Photocatalysts 三维BiOCl花状纳米材料的合成 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任俊,苗林青,曹凤,田仁秀,秦高梧* *通讯作者。

浅谈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752809.html, 浅谈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 作者:林雪牛文成 来源:《神州》2012年第29期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半导体纳米光学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从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利用TiO2电极实验发现光解水现象开始,人们逐步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本文就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纳米材料,光催化 一、纳米材料的分类 人类对材料科学的探索与研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材料的一种,其从发展到现在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1984年,德国著名学者通过现代技术将一个6nm的铁晶体压制成纳米块,并详细的分析了其内部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性能差异。发现从强度和硬度上都较普通钢铁强很多倍,并且在低温下失去传导能力,随着自身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熔点也会随之降低。1990年,纳米科技大会在美国第一次胜利举办,《纳米技术杂志》的正 式创刊标志着纳米科技从此正式开山立派。而我国的纳米领域的研究基本与国际发展同步,目前已具备开展纳米科技的研究条件,国家重点研究机构对相关高科技的研究步伐不断加快,部分领域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这些都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近年来,我国通过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对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资源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净化机、助燃剂、固硫剂和降解剂等新型产品相继研究成功。 人们对于一门新学科——纳米材料学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进展。通常纳米材料以三种方式分类:按结构分类、按化学组分分类和按应用分类: 1、按结构分,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具有原子簇与原子束结构的零维纳米材料;第二类是具有纤维结构的一维纳米材料;第三类是具有层状结构的二维纳米材料;第四类是晶粒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在纳米量级的单位纳米材料。 2、按化学组分,通常又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材料的化学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类。按材料化学性质,我们通常将其分为纳米金属材料,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米高分子和纳米复合材料;按材料物理性质,我们可将纳米材料分为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铁电体材料,纳米超导材料和纳米热电材料等等。 3、按应用,我们可将其分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催化材料、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纳米光敏材料、纳米储能材料等等。 二、纳米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 2 O的氧化 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 2,价带顶必须比O 2 /H 2 O(+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 2 ,。 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 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 2 是目前认为最 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 2 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 由相互连接的TiO 6 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略大于金红石(),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

纳米材料参考答案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复习题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类: 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又分别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2.什么是原子团簇? 谈谈它的分类。 答:原子团簇: 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一般等于或小于1nm) 例如: C n H m(n与m都是整数);碳簇(C60、C70和富勒烯等) 原子团簇的分类: a 一元原子团簇:即同一种原子形成的团簇,如金属团簇,非金属团簇,碳簇等。 b二元原子团簇:即有两种原子构成的团簇,例如Zn n P m, Ag n S m等。 c 多元原子团簇:有多种原子构成的团簇,例如V n(C6H6)m等 d原子簇化合物:原子团簇与其它分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例如(Ag)n(NH3)m等。3.通过Raman 光谱中如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 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 答:利用微束拉曼光谱仪能有效观察到单壁纳米管特有谱线,这是鉴定单壁纳米管非常灵敏的方法。100-400cm-1范围内出现单壁纳米管特征峰,单壁纳米管特有的呼吸振动模式;1609cm-1是定向多壁纳米管的拉曼特征峰。 单臂管的直径d与特征拉曼峰波数成反比,即:d=224/w。式中的d单壁管的直径,nm;w为特征拉曼峰的波数cm-1 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答: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在衬底上控制生长多壁碳纳米管。原理:首先,过镀金属(Fe,Co,Ni)催化剂颗粒吸收和分解碳化合物,碳与金属形成碳-金属体;随后,碳原子从过饱和的催化剂颗粒中析出;最后,为了便于碳纳米管的合成,金属纳米催化剂通常由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的材料承载。 各种生长模型 1、五元环-七元环缺陷沉积生长 2、层-层相互作用生长 3、层流生长 4、顶端生长 5、根部生长 6、喷塑模式生长 7、范守善院士:13C同位素标记,多壁碳纳米管的所有层数同时从催化剂中生长出来的,证明了“帽”式生长(yarmulke)的合理性 生长机理 表面扩散生长机理:不是生长一内单壁管,然后生长外单壁管;而是在从固熔体相处时,开始就形成多层管

纳米材料

1.纳米的定义:纳米nanometer是尺寸单位。 1nm=10-9m=毫=10-6mm 2.纳米材料定义:指以具有纳米尺度的粒子为基础, 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一种新物系, 该体系至少有一维的尺寸处在1 nm~100 nm 区域内的结构。 含义:其一,至少在某一维方向,尺度小于100nm;其二,尺度效应即当尺度减小到纳米范围,材料某种性质发生突变,具有不同于常规才懒得优异特新如量子尺寸效应等。 3.纳米科技包括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 4.纳米科技研究的技术路线: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 5.从空间维度的角度,纳米材料可以分为几类? (1) 零维: 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为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2) 一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管等。 (3) 二维: 指在三维空间中只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如超薄膜、超晶格等。 (4) 三维纳米材料(纳米固体材料) 6.荷花疏水的本质是什么?在微观结构上有何特点? 荷叶的表面有许多微小的乳突,其平均大小约为10微米,平均间距约12微米。而每个乳突是由许多直径为200纳米左右的突起组成的。原来在“微米结构”上再迭加上“纳米结构”,就在荷叶的表面形成了密密麻麻分布的无数“小山”,“小山”与“小山”间的“山谷”非常窄,水滴只能在“山头”间跑来跑去,却不能进入荷叶内部。莲花效应实质为既疏水也疏油的超双疏效应。 7.世界上第一个单电子晶体管何年诞生? 1987 8.世界上第一个人为设计的蛋白质何年诞生? 1988 9.第一届国际纳米技术会议何年在哪召开? 1990年7月,美国巴尔的摩 10.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纳米技术的实验室何年在哪诞生? 1993年美国Rice大学 11.纳米世界的“眼”和“手”指什么?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 12.量子尺度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 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现象。 13.表面效应: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 加,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能、表面原子数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14.量子隧道效应:据量子力学理论的计算和科学实验的证明,当具有电位势差的两个导 体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将存在一定的几率穿透两导体之间的势垒从一端向另一端跃迁,这种电子跃迁的现象称为量子隧道效应。 15.团簇:是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和化学结合力组成相对稳定的聚 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所含的原子数目不同而变化。 16.人造原子:由一定数量的实际原子组成的具有显著量子力学特征的人造聚集体,它们的 尺寸小于100 nm。 17.纳米微粒: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微颗粒,它的尺寸大于原子簇(cluster),小于通常 的微粉。

纳米材料的定义

纳米材料的定义 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纳米技术 1)至少有一维处于0.1~100nm; (2)因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或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引起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化学等性质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 .5 自然界的纳米技术 ★人体和兽类的牙齿 ★海洋中的生命粒子 ★蜜蜂的“罗盘”-腹部的磁性纳米粒子 ★螃蟹的横行-磁性粒子“指南针”定位作用的紊乱 ★海龟在大西洋的巡航-头部磁性粒子的导航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 二、纳米材料性能 纳米材料的微粒特性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 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得它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末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3、小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中的微粒尺寸小到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会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4、表面界面效应 纳米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尺寸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例如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粒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隧道效应。 §2.2.1 热学性能 纳米材料是指晶粒尺寸在纳米数量级的多晶体材料,具有很高比例的内界面(包括晶界、相界、畴界等)。 由于界面原子的振动焓、熵和组态焓、熵明显不同于点阵原子,使纳米材料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材料明显不同的热学特性,如比热容升高、热膨胀系数增大、熔点降低等。 纳米材料的这些热学性质与其晶粒尺寸直接相关。 熔点下降的原因: 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为原子运动提供动力),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这就使得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