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制度(完整)

XXXX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

起草:安全标准化起草小组批准:

目录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1)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制度 (5)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8)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12)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17)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19)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22)

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24)

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 (30)

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32)

设备管理及新设备验收、旧设备报废管理制度 (38)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48)

危险作业管理与审批制度 (52)

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56)

有关变更管理制度 (61)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制度 (65)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71)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77)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85)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整改制度 (96)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03)

应急管理与响应制度 (110)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管理制度 (117)

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与系统评价管理制度 (126)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使安全目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3管理职责

3.1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3.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将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分解到下属各单位。

3.3各单位负责为完成安全目标和指标制定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将各单位为完成安全目标和指标,提出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要求汇总和审核,报主管经理批准。

3.5监测和评价

设备材料部门负责设备(动力)事故、事件指标的监测和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员培训指标的监测与评价。

其他指标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评价。

4具体内容

4.1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应与安全生产方针一致。

4.2制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1)风险评价结果;

(2)自我评估结果;

(3)管理评审结果;

(4)生产和过程绩效。

4.3安全生产目标内容

(1)百万工时死亡率;

(2)百万工时伤害率;

(3)职业病发病率;

(4)全员安全培训教育率;

(5)危险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6)特种设备施检测检验率;

(7)违章次数减少率。

5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及实施计划的制定

安全管理部门提出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及实施计划讨论稿,实施计划应有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保障。经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包括员工安全代表)充分讨论和研究后,以文件形式报总经理批准、签发。

6传达与实施

6.1办公室以公司文件的形式将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印发至各下属各单位;

6.2下属各单位应将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在显著位置张贴,并作为员工岗前

培训及再教育的内容或者印刷在员安全手册中等方式,负责将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传达给本单位全体员工,以确保全体员工都能理解其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6.3由于工作需要与相关方接触的部门、单位负责将管理目标与指标传达给相关方。

7目标的监测与考核

7.1为保证各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现,应将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7.2下属各单位要根据公司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并为实现安全生产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各单位一把手负责实施。

为确保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现,实行一月一检查,一考核,并将自查结果报安全管理部门。

7.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完成情况的考评工作,写出考评意见。

7.4在公司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中,亦应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进行回顾、评价和考核,实行死亡事故一票否决制度。

8目标的评审与修订

管理目标与指标在每年管理评审时进行评审,特种情况下,如当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者管理目标发生较大变化时,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对其

进行临时评审及修订,以保证其持续适宜性。

9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网络和工作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各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的配备。

3管理职责

3.1主要负责人签发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任命文件。3.2办公室负责文件的下发、公布。

4具体内容

4.1根据法律、法规及文件相关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4.2安全管理部门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任命文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发布。因工作需要,当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变更时应及时以文件形式发出变更通知。

4.3安全管理部门为安全管理的常设机构,受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指令,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日常管理工作等。

4.4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由不低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具有

必要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从事公司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并能适应现场工作环境的人员担任。并经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任职资格证后方能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

(1)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培训;

(2)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3)标准化系统评价培训;

(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

(5)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培训;

(6)事故、事件调查技能培训。

4.5主要负责人指定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

4.6主要负责人对下列职位书面任命,接受任命人员签字接收:

(1)安全负责人;

(2)员工代表;

(3)消防负责人;

(4)急救员;

(5)事故调查员;

(6)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

(7)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4.7被任命人员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

4.8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公司最高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由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并配有专职医护人员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员工代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主要任务是:负责研究审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长远安全生产规划,确定年度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定期召开安委会,并对重大的安全生产事项作出决定等。

4.9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要有记录并有工作清单。

4.10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会议纪要由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签发。

4.11员工代表的比例应根据风险决定,其比例不少于1:50。其

主要职责是:参与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的制定;讨论安全生产问题;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参与安全标准化的评审与绩效测量等。

员工代表的职责要在工作场所进行展示。

5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职能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环节。

3管理职责

3.1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生产责任制;

3.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解释与说明。

3.3工会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初稿与员工的沟通,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3.4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全员培训;

3.5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每月对各单位、各部门及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负责每年的绩效测量、评审和更新。

4内容与要求

4.1制度明确规定各级负责人员、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单位岗位生产人

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

4.2制度明确公司领导在以下方面对安全生产的承诺:(1)人员配置;

(2)资金支持;

(3)公司领导对安全生产活动的参与主要包括下列事项:a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b确保实现目标所需资源;

c在日常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d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e至少每3个月进行1次安全生产巡视;

f参加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g至少每年评审1次标准化系统;

h参与风险评价;

i参与标准化系统评价;

j参与安全生产培训;

k认可安全生产表现;

l参与安全生产检查;

m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n至少每月回顾纠正行动。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3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过程中应与有关人员沟通;

4.4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培训,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说明。下属各单位及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

部门级干部至少要参与下列安全生产的活动:

(1)在日常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2)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3)至少每3个月实施1次安全生产巡视;

(4)参加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5)至少每年评审1次标准化系统;

(6)参与风险评价;

(7)参与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价;

(8)参与安全生产培训;

(9)认可安全生产的表现;

(10)参与安全生产检查;

(11)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12)至少每月回顾纠正行为。

4.5每月对下属各单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监测);

4.6每年应对安全生产责任制适宜性进行回顾、评审和更新。

4.7奖惩

4.7.1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安全生产目标完成较好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到位和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要给予处罚。

4.7.2具体奖励办法执行《安全认可与奖励制度》。

5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产品的生产和设备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和资金渠道,为保证新增、改善和更新安全系统、设备、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奖励,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抢险救灾等均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安全投入应能充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安全投入资金要专款专用。根据产品的生产和设备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和资金渠道,制定本管理制度。

2应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项安全经费和安全投入资金的管理。

3职责

3.1公司安委会负责确定安全经费提取标准和重大开支项目的审批。

3.2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公司安全经费使用监督管理。

4管理要求

4.1安全投入资金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44.2安全投入资金使用必须经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报公司安委会批准方可使用。

4.3安全投入资金如当年未能使用完,应当转入下一年度的安全

投入计划内,不得挪作他用。

4.4如当年安全投入资金不够,应由生产技术室写出申请计划报“热轧公司”安委会讨论确定增加批付。

5安全经费使用范围

5.1针对特定危险以及职业危害而进行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如危险源整改资金、职业卫生工程资金、具有潜在危险的工艺、设施的改造资金。范围应包括:

5.1.1安全技术:以防止火灾、爆炸、工伤等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及信号装置、回收处理、通风降温等。

5.1.2辅助房屋及措施:有关保证生产必须的房屋及一切措施。如淋浴室、更衣室等。

5.1.3隐患整改项目。

5.1.4安全工程项目维护保养资金;

5.2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投入的防护用品以及职工保健的费用。

5.3应急救援投入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故而预先计划的应急救援系统的费用。

5.3.1应急救援设施(如防火墙、安全通道、消防用具、抢险救灾的工程设施及器具、警示标志、检测报警仪器、通讯联络器材、抢险救灾车辆等)、

设备、用具或用品等费用;

5.3.2应急救援组织办公费用;

5.3.3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

5.4安全宣传教育投入。

5.4.1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上岗培训、安全知识讲座等)的费用(教材费、讲课费等);

5.4.2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活动费用;

5.4.3安全专题板报(或报纸)、宣传栏、安全宣传稿件等费用。

4.5日常安全管理投入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投入。

5.6各项安全保险投入。

5.7事故投入,在突发事故发生后,企业为了控制事故扩散、减少损失、处理事故而不得不进行的花费。主要包括:

5.7.1事故处理活动费用;

5.7.2对伤亡职工的救治与赔偿费用;

5.7.3环境污染处罚与治理费用;

5.8安全奖励基金投入,对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的资金投入。

5.9不能列入上述内容的,如作为安全试验、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等投入。

6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6.1由单位领导会同工会及有关人员根据国家劳动保护政策和企业有关劳动保护的具体规定,确定公司年度安措项目,指定专人作出计划方案。6.2主管安全方面的领导根据安全组长意见召开有工会、各有关部门、车间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决定以下事项:

6.2.1确定年度安措项目;

6.2.2确定各个项目的资金来源;

6.2.3确定设计负责单位及责任人;

6.2.4确定施工负责单位及负责人;

6.2.5规定完成和投用日期;

6.2.6必须报请上级批准的重大项目,在核准后一定要落实上述责任及期限。6.3批准后的安措项目由生产技术部门在下达技措的同时下达。

6.4公司部应在每年终前报出下一年的安措计划。

7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执行检查

7.1主管领导、公司工会负责人进行检查,并在专题会议上由主管领导总结执行情况。

7.2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安措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向主管领导汇报执行情况。

7.3重大安措项目应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单位名义汇报执行情况。

8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资金来源

8.1安全设备的大修费用,生产设备因不合安全要求进行的重大修理而不增加固定资产的,由大修理费用开支。

8.2生产成本费用,凡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安措,由生产维修费开支,摊入生产成本中,数额大都可分期摊销。

8.3安全奖励,未列入以上项目或未列入年度计划的临时项目的,由企业奖励基金开支。

8.4安措专用经费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每年从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提取10—20%的资金支用。

9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