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英语教程5课文翻译(标准)

新编英语教程5课文翻译(标准)
新编英语教程5课文翻译(标准)

新编英语教程5课文翻译

(1,2,3,4,7,,9,10单元)

Unit One 恰到好处

你见过一个笨手笨脚的男人往箱子上钉钉子吗?只见他左敲敲,右敲敲,说不准还会将整个钉子锤翻,结果敲来敲去到头来只敲进了半截。而娴熟的木匠就不这么干。他每敲一下都会坚实巧妙地正对着钉头落下去,一钉到底。语言也是如此。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谴词造句上力求准确而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差不多的词,不准确的短语,摸棱两可的表达,含糊不清的修饰,都无法使一位追求纯真英语的作家满意。他会一直思考,直至找到那个能准确表达他的意思的词。

法国人有一个很贴切的短语来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即“le mot juste”, 恰到好处的词。有很多关于精益求精的作家的名人轶事,比如福楼拜常花几天的时间力求使一两个句子在表达上准确无误。在浩瀚的词海中,词与词之间有着微妙的区别,要找到能恰如其分表达我们意思的词绝非易事。这不仅仅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相当大的词汇量的问题,还需要人们绞尽脑汁,要观察敏锐。选词是认识过程的一个步骤,也是详细描述我们的思想感情并表达出来使自己以及听众和读者深刻理解的一个环节。有人说:“在我思想未成文之前,我怎么知道自己的想法?”这听起来似乎很离谱,但它确实很有道理。

寻找恰如其分的词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了那个词,我们就会感到很欣慰:辛劳得到了回报。准确地用语言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我们描述的事物。例如,当有人问你:“某某是怎么样的人?”你回答说:“恩,我想他是个不错的家伙,但他非常……”接着你犹豫了,试图找到一个词或短语来说明他到底讨厌在哪里。当你找到一个恰当的短语的时候,你发觉自己对他的看法更清楚,也更精确了。

一些英语词汇词根相同而意义却截然不同。例如human 和humane,二者的词根相同,词义也相关,但用法完全不同。“human action (人类行为)”和“humane action ( 人道行为)”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不能说“人道权力宣言”,而是说“人权宣言”。有一种屠杀工具叫“humane killer ( 麻醉屠宰机),而不是human killer ( 杀人机器)。

语言中的坏手艺的例子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有人邀请一名学生去吃饭,他写信给予回复。请看他的信是这样结尾的:“我将很高兴赴约并满怀不安(anxiety )期待着那个日子的到来。”“Anxiety”含有烦恼和恐惧的意味。作者想表达的很可能是一种翘首期盼的心情。“Anxiety”跟热切期盼有一定的关联,但在这个场合是不能等同的。

乌干达一政党领袖给新闻界的一封信中有一句这样写道:

让我们打破这自私、投机、怯懦和无知充斥的乌干达,代之以真理,刚毅,坚定和奇异的精神。

这一激动人心的呼吁被最后一个词“奇异(singularity)”的误用破坏掉了。我猜想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思想的专一,即抱定一个信念永不改变,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被次要的目的干扰。而singularity 指的是古怪,特性,是将一个人从众多人中区分出来的那种东西。

即使没有出现词语误用,这词仍可能不是符合作者意图的恰如其分的词。一名记者在一篇有关圣诞节的社论中这样引出狄更斯的话:

任何有关圣诞节的想法和文字已经被禁锢(imprisoned )在这句话中……“Imprisonment”暗示着强迫,威逼,这么一来似乎意思是有悖其初衷的。用“包含(contained )”或“归结(summed up )”就要好些。“概括(epitomized)”也行,尽管听起来有点僵硬。稍微再用

点心我们就能准确地找到“mot juste (恰倒好处的词) ”,那就是“distilled”.它比包含和归结语气更强。“Distillation (提炼)”意味得到本质(essence)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这个句子修改为:

所有有关圣诞节的想法和文字的精华都被提炼到这句话之中。

英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一个意思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是无论意思上如何相近的词总是存在着些许区别。作为学生就要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区别。通过查字典,尤其是通过阅读,学生对这类细微差别敏感性将逐步增强,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罗利教授曾经说过:“同义词是不存在的。句子用词改变了,句子就不再是原来的意思了。”这也许过于绝对,但是很难驳倒。措辞稍有变更,意思会有微妙的变化。看下面两个句子:

(1)童年时候我喜欢去看火车开过。

(2)当我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喜欢看火车开过。

乍一看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完全一样。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在

我童年时候比当我是小孩子的时候更加抽象。而看很可能比去看更强调看火车这一动作。这个例子不是很明显,可能有待商榷。但每个人看了下面例子后一定马上同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区别。

(1)他死的时侯很穷。

(2)他断气时穷困潦倒。

在某种意义上,expired 是died 的同义词,in indigent circumstances 是poor 的同义词。

但当看整个句子时,我们就不能坚持认为两句是一样的了。措辞的变化往往意味着风格的改变,并给读者以不同的感受。也许当好一个谴词造句的工匠比当好一个与木头钉子打交道的木匠要难一些,但是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耐心,我们就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敏感性。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为各种活动和嗜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词汇。就那走路来说,通过我们拥有的各种各样的词语的意义范围有多么广阔。我们可以说行军,踱步,巡逻,潜进,跨过,践踏,重步走,蹦蹦跳跳地走,昂首阔步,高视阔步,徘徊,沉重缓慢地走,溜达,曳足而行,摇摇晃晃地走,侧身而行,跋涉,蹒跚学步,漫步,徜徉,漫游,闲荡,悄悄地走。

即使不包括俚语在内英语就有四十余万单词,这很可能让学习英语的外国学生感到气馁和沮丧。但千万不要灰心,因为超过半数的词已不再通用。就算大文豪沙士比亚也只使用了两万左右的词汇。今天普通英国人的词汇量在12000到13000之间。一个人的词汇量当然是尽量扩大的好,但仅仅10000的词汇量就够他说话写字表达丰富的意义了。关键是你要扎实地掌握你知道的单词。粗略地认识三个单词还不如准确地掌握两个。衡量一个木匠的好坏并不在于他拥有工具的数量多少,而是在于他运用工具的技艺如何。同样的,衡量一个作家好不好不能通过其认识单词的数量,而应通过其找到恰如其分的词的能力。这个词要不偏不倚正中要害,一言中的。

Unit Two:警惕海洋污染

每年有一亿的度假者被吸引到地中海去度假。该地区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旅游业,是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其污染也是最严重的。

虽然地中海只占全球海洋面积的百分之一,但在它的海面上却漂浮着泄入海洋的一半以上的石油和焦油。成千上万的工厂将有毒物质倾入地中海。几乎地中海沿岸的每一座城市、小镇和村庄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进海里。

结果,曾孕育这么多文明的地中海不堪其苦---- 第一个由于其周围人们对其利用能力的增强和对其环境污染的忽视态度而受害的海洋。污染不仅窒息海里的生物---- 它还威胁着沿海的居民和游玩海滨的游客。

伤寒、副伤寒、痢疾、小儿麻痹、病毒性肝炎以及食物中毒成为当地的地方病,还有周期性爆发的霍乱。

这种恶疾的反复暴发是由污水造成的。地中海沿岸120座城市中85%的污水被泄入地中海,而当地居民和游客就在其中沐浴和捕鱼。而且,大多数城市把污水径直倒在海滩上;像戛纳和特拉维夫那样用管道把污水排出离海岸半英里以外的地方的实在是少。

希腊四百万沿海居民中仅有不足十万人把生活污水作了适当的处理---如图所示,希腊还算是地中海北岸相对干净的国家之一。

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是以色列及黎巴嫩沿岸和巴塞罗纳与热那亚之间的海域。那里每年向其每英里海岸排出200多吨污水。

浅水区充斥着细菌是不足为奇的,并且用不了多久就会蔓延到人。据皇家免费医院的威廉布鲁佛特教授统计,到地中海游泳的人都会有七分之一感染疾病的可能。其他科学家说这种估计过高;但他们几乎都同意游泳者是在冒险。

还有更大的危险潜藏在那些诱人的、为假日的菜单增色不少的海鲜里,贝类水生物是该地区许多恶性疾病的主要病菌携带者。

贝类水生物通常在污水中生长,即使并非如此,它们也会因“使它们新鲜一些”这一普遍的做法而受污染----在市场里给它们泼上脏水使其鲜活。

工业也加重了地中海的污物。沿海工厂集结,即使是最现代化的工厂也鲜有适当的污物处理设备。它们对海洋造成的损害同污水造成的差不多。

15,000家工厂殃及意大利利古里亚沿海度假胜地。六万家工厂污染了撒丁岛和西西里岛之间的第勒尼安海,以及西部的意大利海滨。仅威尼斯的礁湖就承受着76家工厂废水的污染。

还有更多的污物从遥远的内陆工厂沿河流入。波河和罗纳河最脏,其次为西班牙的挨波罗河、罗伯里加河,再就是意大利的啊迪杰河、台伯河以及尼罗河。

成千上万吨杀虫剂从田间流进海里,洗涤剂从数以百万的洗涤槽流出,毒死鱼类,被冲到海里的化肥滋养了大量浮游生物,使游泳者身上粘满令人发痒的黏液。

还有石油----每年从船只倾泻350,000吨,从沿岸工业泄出115,000吨。最近有研究表明地中海被石油污染的程度是大西洋北部的4倍,是太平洋东北部的40倍。

除了9英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外,地中海完全被大陆包围,根本无法自我清理。要通过浅而狭小的海峡更新海水需花80年时间,这个速度对解决污染的无情冲击来说实在太缓慢了。

微弱的沿海涌流使得污水和工业废物滞留在海岸边,并逐渐地把漂浮在海面上的石油和焦油冲到岸边,而微弱潮汐无法将它冲走。

当然,地中海人始终利用大海处理他们的垃圾。威尼斯的运河,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靠近尼罗河三角洲的海水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健康之敌,危害人类的健康。

但是沿海人口已增至一亿,外加每年一亿游客到此旅游。法国和意大利的海滨度假胜地的人口每年夏天成倍增长。

北岸每码海滩每年有三位游客来访。预计未来20年里度假人数将翻一番,到时即使有最好的处理厂也难以应付。

好消息是地中海国家已经开始联合起来探讨如何拯救他们共同的海洋的方法。

但仍将需要很长的时间他们所通过的净化海洋的措施才会产生效果。

Unit Three: 我的朋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虽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描述他的话我会选择纯朴。或者有关他的一些轶事能让你理解我为什么这么说。有一次,遇上了倾盆大雨,他摘下帽子揣在衣服下面。别人问他为什么,他以令人钦佩的逻辑解释说,雨会淋坏帽子,而他的头发淋湿了却不会坏。这种直达问题核心的诀窍以及他对美非同寻常的感知就是他主要科学发现的秘密所在。

1935年,在坐落于新泽西著名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我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是第一批被该院邀请的人,在工资方面学院任由他提条件。令院长惊鄂的是,爱因斯坦要求的薪水简直办不到---- 他要得太少了。院长不得不恳求他接受一个大一些的数目。

我对爱因斯坦很敬畏,犹豫再三才就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些想法向他请教。当我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他的门时,听到一个温和的声音说:“进来。”声调有些上扬,带有欢迎和询问的语气。我走进他的办公室,看见他坐在桌子旁边,一边抽着烟斗一边算着什么。他的衣服很不合身,头发乱蓬蓬的,极具个性,向我热情地微笑着表示欢迎我的到来。他的平易自然立刻让我放松了下来。

当我开始阐述自己的见解时,他叫我把方程式写在黑板上,这样他就能明白它们是怎么展开。接着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惊鄂但又非常可爱的请求:“请你漫漫地写,我理解东西不快。”这种话竟出自爱因斯坦之口!他说得很温和,我笑了。从此残留的畏惧之情都烟消云散了。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市。他并非神童式的人物。事实上他说话很晚,他的父母甚至担心他是弱、智儿。上学后,虽然老师们看不出他有什么天分,但天才的迹象已经显露。例如,他自学微积分,老师们有些怕他,因为他总问些他们回答不出的问题。因此,十六岁时他就问自己是否当人跟着光波跑得一样快的时候它会好像是静止的。由这一天真的问题的引发,十年之后他创立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没有通过苏黎士瑞士联邦工艺学校的入学考试,但在一年后被录取了。在那,他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业外,还自修了物理学的经典著作。他申请教学职位没有通过,终于在1902年在伯尔尼找了一个专利督察员的差使,三年后,他的天才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令人难忘的1905年,他创造了很多非同寻常的东西,其中就有相对论极其著名的衍生公式,E≒mc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以及有关光的量子论。这两个理论不仅具有革命性,而且表面上看来是相互对立的:前者与光波论联系紧密,后者则表示光似乎由粒子构成。但这个不为人知的年轻人大胆地将这两个理论同时抛出----- 而且他的这两个理论都是正确的,至于他为何是正确的,其中的缘由过于复杂,此处就不多说了。

与爱因斯坦一同工作是令人无法忘怀的经历。1937年,我和波兰物理学家利奥波德.因费尔德问他能否与他一起工作。他听到这个提议很高兴,因为他有个关于地心引力的想法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样我们不仅了解了作为朋友的爱因斯坦,也了解了作为专家的他。

他专心致志的强度和深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着手解决一个棘手问题时,他会像动物追咬猎物一样坚持不懈。当我们的工作遇到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他会站起身,把笔放到桌子上,用他腔调奇特的英语说着“我要显一显”(他发不准“想”这个音)。然后他会踱来踱去,用食指旋着一缕灰白的长发。

他的脸上会出现一种梦幻、恍惚却源自心灵深处的表情。没有精神高度集中的外表,没有紧锁的眉头,只要平静的内心交流。时间一点点流逝,突然之间爱因斯坦停止踱步,脸上有挂上了温和的笑容。他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有时解决方法非常简单,我和.因费尔德为自己没有想到恨不得踢自己。但神奇的推理在爱因斯坦头脑深处悄悄地进行,我们既看不见也领会不到。

妻子的去世给爱因斯坦带来极大的打击,但他坚持认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是更加努力工作的时候。记得那段悲伤的日子里,我到他家和他一起工作。他整个人形容枯槁,悲痛哀伤,但他还是强打精神集中精力。为了减轻他的痛苦,我有意识地将讨论从常规的讨论引向复杂的多的理论问题。爱因斯坦果然逐渐沉浸在讨论之中。我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到最后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一丝悲哀了。我离开时,他带着令人感动的诚挚感谢我说“这真有趣!”他从悲哀中暂时解脱,试图找到合适的话来感谢我,这也正表达了他的一种深刻的感情。

爱因斯坦是个多才多艺的业余音乐家。我们曾一起演出二重奏,他拉小提琴,我弹钢琴。有一天他对我说莫扎特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使我刮目相看。贝多芬“创造”了他的音乐,但是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纯净,如此美丽,给人一种感觉他是“找到”这些音乐的---- 莫扎特的音乐好像一直就作为宇宙内部美的一部分存在着,等待被人发现。

正是这种莫扎特式的纯朴构成了爱因斯坦研究方法的特点。例如,他1905年的相对论就是建立在两个简单的假想之上的。其一是人们所说的相对原理,粗略地说,就是我们判断我们是在静止还是在平稳地运动。其二,无论发光体的速度是多少,光的速度是一样的。如果你想一想一根棍子在湖里搅动出水波,你会发现这个假设是多么正确。无论是从固定的码头还是从飞驰的游艇上搅动棍子,水波一旦产生,就不受外界影响,而且它们的速度与棍子的速度一点关系都没有。

分别看这两个设想,就其本身而言,非常合理,甚至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但把他们放到一起考虑时,它们是完全对立的,如果是一个略逊一筹的人,就会放弃其中之一而被吓跑。爱因斯坦毅然坚持这两种设想——正因如此,他给物理学带来了彻底的革命。因为他证明了只要我们放弃对时间本质所怀有的信仰,它们毕竟是能够并行不悖的。

科学就像是卡片屋子,时间,空间概念在最底层。时间稍有改动就会使房子严重倾塌。正因如此爱因斯坦的工作才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颇具争议。在普林斯顿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七十周年的会议上,在会上发言的人中,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试图表达出爱因斯坦成就的神奇性质,但他却说不出话来,只得绝望的耸耸肩,指着他的手表,用一种惊异的声调说:“都是打这儿来的。”他的无言正说出了我所听过的对爱因斯坦天才的最动人颂词。

爱因斯坦的工作都是用铅笔安静的在纸上完成的,看上去远离日常生活的喧嚣。但是他的思想太具有革命性,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战和无理的愤怒。事实上,为了将迟到的诺贝尔奖颁发给爱因斯坦,遴选委员会不得不避免提到相对论,而假装这个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量子论上的杰出贡献。

政治事件层出不穷更是颠覆了他宁静的生活。纳粹在德国上台执政后,他的理论被官方宣布为错误的,仅仅因为它们是一个犹太人提出的。他的财产被查抄,并有消息说政府悬赏要他的脑袋。

当美国的科学家担心纳粹可能会开发原子弹,寻求途径要美国当局警惕其危险性时,他们根本没有被注意。绝望之下,他们草拟了一封由爱因斯坦签名的信,并直接将信寄给了当时在任的罗斯福总统。正是这一举动导致了全力以赴研制原子弹的重大决定。爱因斯坦没有积极参加这一过程。当他听说了他的E=mc2公式引起的痛苦和破坏时,他居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此他的眼中笼上了一丝难以言传的悲哀。

爱因斯坦身上有一种另人困惑的古怪。这可由我最喜欢的关于他的一件轶事说明。事情发生在他到普林斯顿第一年的圣诞前夕,一群孩子在他房子外唱圣诞颂歌。唱完后他们敲开他的门向他解释说他们在集资买圣诞礼物。爱因斯坦听了后说道:“稍等一会儿。”他穿上外套,戴上围巾,从匣子里取出他的小提琴。接着他加入孩子们的队伍,当孩子们挨家挨户唱《平安夜》时,他在一旁伴奏。

了解了爱因斯坦和他的工作意味着什么呢?我该怎样总结呢?就像那位绝望的指指他的手表的诺贝尔奖得主一样,我也找不到恰当的言辞。它就像伟大的艺术所揭示的内容一样,

就在于让人看到原来隐藏的东西。比如,当我在人际罕至的沙滩上漫步时,我想起他对宇宙简单性的不懈探索,那种情景带有一种更深刻、更哀伤的美感。

Unit Four 看不到的贫穷/穷人

在美国,数以百万计的穷人日趋隐形。虽然他们的群体是如此的庞大,但是要看到他们非得有足够的智慧和意志不可。

我是亲自通过一种奇特的方式发现这一点的。在我完成第一篇有关美国贫困的文章后,所有的统计数字就都跃然纸上了。令我感到满足的是,我总算证明出在这个国家有大约50,000,000穷人。但是我意识到我并不相信自己得出的数字。穷人存在于政府的报告中,仅仅是一系列长长的而且紧紧相连的栏目中的数字和百分比,并未溶入我的经历。我能够证明另一个美国的存在,但却从未去过那里。

有些长期造成的原因使另一个美国成为一个看不到的国度。

贫穷常常产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且总是如此。普通游客从来不会离开主干道,而现在他往来于洲际高速公路。他不去宾夕法尼亚的山谷,那里的市镇宛如电影里的三四十年代威尔士的场景。他没有看到一排排的工厂住房和布满车辙的马路(无论是住在城市、乡镇或农场,穷人的路都不好走),所有的东西都黑乎乎脏兮兮的。即使游客碰巧经过这些地方,他也不会见到酒吧里的失业男人和彻头彻尾的血汗工厂里收工回家的妇女。

其次,美景和神话是贫穷永久的面具。旅游者在宜人的季节来到阿巴拉契亚山。他看到了山川,溪流,树叶——但没有贫穷。或者也许他看着一栋破败的山居,更多联想到的是卢梭而不是用他的眼睛进行仔细观察,于是他断定“那些人”真的很幸运,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能够幸运地免除中产阶级的紧张和压力。他们唯一的问题是“那些人”,那些山中奇特的居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医疗保障,正处在被迫离开土地涌入城市讨生活的过程,而在城市里他们无所适从。

这些都是造成贫穷隐形的正常而且显而易见的原因。这些原因几十年前就起作用,此后几十年将继续起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知道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型式的对贫穷的忽视正在出现。穷人正在逐渐从人们的经历和意识中淡出。

如果说中产阶级从来就不喜欢丑陋和贫穷,至少他们以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在贫民区”并不是很远的一段路。圣诞节时他们会涉足贫民窟,也有慈善机构与穷人保持联系。只要到商业区工作或娱乐,几乎每个人都时不时经过黑人聚居区或廉价公寓区。

现在美国的城市被改造了,穷人们依然居住在市中心极差的住宅群里,但是他们逐步与外界孤立,无法进入任何人的视线。中产阶级妇女难得进城在剧院里消磨一个晚上,途中可能会瞥见另一个美国,但他们的孩子被隔离在郊外的学校里。商人或职员们可能驾车或搭公车经过贫民窟的边缘,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那些一败涂地的,无一技之长的,伤残的,年老的以及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就在那里,他们一直以来就住的贫民窟里。但是除此之外,那里没有任何其他人。

总而言之,美国城市的发展把贫穷状况从人们的生活当中消除,从成百上千美国中产阶级的情感体验中消除。幽居在郊区,人们很容易想象,我们的社会确实是富足的。

更糟的是,这种对贫穷的新的隔离混合着一种善意的无知。很多富有同情心的美国人都清楚有许多关于城市改建的讨论。当他们驾车经过市区时,突然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贫民窟被推倒,曾经是廉价公寓和简易房子的地方屹立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种温暖的满足感油然而生。他们为问题的解决感到由衷欣慰:很显然,穷人受到很好的关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事实跟这种印象恰恰截然相反。美国战后各种各样的住房项目所造

成的总的影响是把越来越多的人塞进现有的贫民窟中……。着装也使穷人们趋于隐形。美国的穷人是全世界穿得最好的穷人。由于多种原因,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好处在这一领域比其它领域分布得更平均。在美国,一个人轻而易举就可以穿着体面,但说到体面的居住环境,良好的饮食和医疗条件就是不那么容易了。即使收入来源十分窘迫的人也能穿的有模有样,看上去有如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

这是决定我们对于贫穷确实存在的无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底特律,从公司设立储物柜的那天起,社会地位的存在变得越来越难以分辨。从那以后,再也看不到人们穿着工作服到工厂上班,而是穿着家常裤和白衬衣的市民。这一过程美化了全国上下的穷人。在大城市中有成百上千的美国人尽管穿着鞋子,或者甚至是剪裁时髦的洋装,却在饿肚子。这并非蓄意所为,虽然看起来差不多是这个富足的社会将服装分发给穷人使他们不至于破衣烂衫的碍别人的眼。

而且,很多穷人都处在一个“隐形”的年龄,他们很多人(超过8,000,000)年龄在六十五以上,更多的人未满十八岁。另一个美国中的那些年老的人经常生病,不能动弹。有人在孤独落寞中了此生,他们或终日枯坐在廉价租来的房子里,或紧挨在早已彻底改头换面的临近宅子边。事实上,老年人贫困最差的方面是人们看不见也不会想到他们,他们很孤独。

年轻人相对要更受关注些,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同样局限于他们住所附近。小报故事时不时出现耸人听闻的帮派血斗,他们以此将他们的贫穷广而告之。但他们一般不会打扰中产阶级街区的安静。

最后,穷人在政治上也是隐形的。发达国家社会生活中最残酷的讽刺之一就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无依无靠的人们不能够为自己说话。一般来说另一个美国的人们显然不属于工会,兄弟会或政党。他们没有自己的游说团;他们从不提出议案。作为一个团体他们是一盘散沙。他们没有表情;他们没有声音。

因此,甚至没有一个如过去一样的一个虚伪的政治动机来关心穷人。因为贫民窟不再是强大的政治组织中心,政客们无须实实在在的关心那里的居民。中产阶级也看不到贫民窟,因此很多为需要帮助的人而战的理想主义的强烈欲望消失殆尽。只有一些社会机构才真正与另一个美国有联系,但他们缺乏强大的政治力量。

如果说穷人有自己的发言人,那么那个角色是由劳工运动来扮演的。这个组织有自己特定的理想体系。而且,他们意识到廉价无组织的劳工群体的存在是对整个经济中工资和劳动条件威胁。因此很多工会的立法提案——扩大最低工资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组织农场季节工人——都明确地表明了穷人的需求。

穷人是隐形的,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不单单是在改革的花言巧语中被忽视,被忘却;更糟糕的是,人们根本看不到他们。

Unit Seven:按天资分组:正方

我认为天才儿童具有某种已被多次测试与观察手段认可和证明的素质或天生才能,他们无论在体育、智力还是艺术方面都表现出兴趣并获得成功。

这些孩子也许是天才运动员,但实在难以胜任学业功课,或者是糟糕的运动员,但却是智力超常的神童,各项检测都遥遥领先。“天才”也可以用来形容智力平常的学生,他们在艺术或音乐方面有非凡的才能,也可以用来指智商是135,无论哪方面都是优胜的孩子。

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天才?我坚决认为应该根据兴趣和能力(天赋)尽可能相近地把他们组合起来,用一种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潜质的方案来激励他们。

这种组合在小学阶段可以采取特别科目安排的形式,即一个班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由各

类学生组成,但是有时分成特别兴趣或能力班组进行特殊指导。在中学,可以根据任何标准把学生分成常规班,但基本上按各科目范围的兴趣和能力(或能力缺乏)来分组。

反对组合天才的一种基本论点是害怕造就一个恃才傲物的群体。同样,有些教育家担心普通和迟钝的学生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如果我对天才的定义得到认可的话,那么这些担心是成立的。毕竟,学校多年来就已经组合天才运动员了。然而有多少运动员认为自己是精英呢?那些学校运动代表队的运动员们会认为其他学生低等而瞧不起他们了吗?很明显大多数人都不这么认为。

再考虑一下在演讲、音乐、艺术和新闻方面天才组合的结果吧。学校欣然地组合了这些方面的天才,却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不良效果。据我观察,鼓励在辩论、音乐、艺术和写作方面有天赋的人发展其特殊才能并没有使能力欠佳的学生产生嫉妒或自卑感。

如果教学工作者真诚希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自尊,那么依我所见,他们就没有理由为任何形式的分组而担心。是老师,而不是班级组织的形式,决定学生对待个体差异的态度。但是在他们希望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态度以前,老师需要严谨分析他自己对待这些差异的态度。

如果天才或非天才学生对自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概念,责任或许在于老师、父母或管理者。我相信如果老师接受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如果他们能激励并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学生将会成熟,并随着其兴趣与才能而顺利成长。我要说,让那些具有相同兴趣和天赋的孩子在一起交往、规划未来并享受彼此为伴的快乐。

许多教育者不同意天才组合,因为他们相信这对成绩提高没有重大影响。他们引证了一项试点研究,该研究表明当学生分成快慢班时,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的变化。

事实上,在大多数试点研究中孩子们是按智商分数分组的,智商分数远不够可靠,其结论基于仅衡量掌握实际细节问题的成绩得分。

遗憾的是,没有可靠的仪器和方法来衡量诸如创造力、态度、个人适应性、潜在兴趣和才能以及天分这些方面的成长。

基于十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我认为,把学生按兴趣和能力分组,再通过某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来调动他们、激励和引导他们,会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使他们学有所成。

混合班里其他大多数孩子能做的功课,有些孩子却长期不能做,这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而那些聪明的孩子不能从学校学习中得到适当的激励时也会产生挫败感。混合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我一点也不担心分组教育会给有天赋的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因为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学生学习能力的极限。另一方面,我认为孩子们的天赋不能因为一个聪明或有天赋的孩子满足于慢漫的进步(象蜗牛爬似的),或者满足于在能力低的班上名列前茅而白白地浪费掉。

我熟知的几所学校实验过在一项阅读课计划中进行按天分组合。常规的做法是将一个班分成三到四个组,由一名老师负责教课。老师的时间被分配给几个小组。

实验包括将各班阅读速度慢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各班阅读速度中等的集中到另一个班,阅读速度快的则又集中到另一个班。每班仍然只有一个老师,但他不再需要把时间分配给几个不同的小组。另外还有一个对照班,用上述常规程序组织教学。

两年后,研究者发现实验班里学生的阅读水平都有了全面的提高。事实上,一些慢速班的学生进入到中速班,一些中速班的学习到了快速班。在这个实验中,按不同能力分组给各方都带来了好处。

我相信同样的结果可以在自然科学、社会学课程、数学或英语课中获得。通过缩小兴趣范围或能力水平,老师就能够更好地帮助每个学生成长。

虽然我认为孩子们不应该被看成是按社会需要去加工的资源,但我的确认为,作为个体,

他们被赋予某种性格和特点----天赋---–这种天赋就预示他将来人生中的成功。应当让那些具有类似天赋的孩子在一起工作和学习。

Unit Eight:为何样样失灵?(为何什么都没用?)

根据著名学者摩非所发明的法则,“任何东西如果有坏的可能,它就一定会坏掉。”摩非法则的推论为劣质商品问题提供了依据:任何东西如果可能会失效,它就一定会失效;任何东西如果可能解体,它就一定会解体;任何东西如果可能停止运转,它就会停止运转。虽然摩非定律永远不会被推翻,但是它的效应通常却是可以被延缓的。人类生存多半想能确保物品出厂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坏掉、解体、失效或停止运转。要想预防摩非法则对产品产生效应需要智慧、技术和承诺。如果这些人为的输入得到专门的质量监控仪器、机械和科学的抽样工序的辅助,那就更好了。然而,单单是质量监控仪和抽样调查将永远不能制胜,因为这些物件也受制于摩非法则。质检仪器需要维修;计量器也会出故障;X光和雷射光束需要调整。无论技术如何先进,保持高质量需要智慧、活跃的思想和行动。

回忆一下史前和工业化前人类的物质文化也许有助于说明我的意思。博物馆里展览着简单的工业化前的社会所用的手工物品,只参观一次就足于打消质量得依赖技术这种观点。手工物品也许设计简单甚至原始,但其制作意图却是要终生耐用。我们敬慕“手工制作”的标签并愿意多花钱购买当今数量递减的手工艺人推出的珠宝、毛衣和手袋,就是承认了这一点。

波摩印地安人的篮子编得如此紧密,以至于用它来盛开水而滴水不漏;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具有一系列无与伦比的综合优点,既轻巧结实又经得起风浪。这些东西的质量源泉是什么?仅仅因为它们是手工制作的吗?我认为并非如此。不熟练不经意的手做出来的篮子或船只也会和机器制的篮子或船一样迅速分崩离析。我宁可认为我们之所以敬慕“手工制作”的标签,是因为它让人联想起的不是生产者和产品之间的技术关系,而是一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贯穿史前时期,保证产品最高程度的耐用性和持久性的是这一个事实: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是同一个人就是同样的个体或是近亲。男人们制作自己的长矛、弓、箭以及抛掷尖物;女人们编制自己的篮子和网兜,用动物皮毛、树皮或纤维做自己的衣服。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质文化变得更复杂,族人或村子里的不同成员采用技艺分工,如制陶术、编蓝术或制船术。尽管许多物品是通过实物交易获得,生产者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亲密持久充满关爱的。

男人不可能为自己做一把飞到一半尖头就会脱落的长矛;女人也不会用烂草编织自己用的篮子。同样一个妻子缝制的毛皮风雪大衣是给丈夫在零下60度的温度下出去为家人打猎穿的,那么针针线线都会密密细缝、十分牢固。如果造船的人是开船人的叔伯、父亲,他当然会利用当时的一切技术,制造出最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船只。

相比之下,人们很难去关怀陌生人或给陌生人使用的产品。在我们这个工业批量生产和批量营销的时代,质量是个不断出现的问题,因为那种曾经使我们对彼此负责、对产品负责的亲密情感和个人关系已经消亡,并被金钱关系所取代。不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素不相识,从事生产和分配各阶段工作的男男女女---- 从管理人员到生产线上的工人,从办公室助理人员到销售人员,彼此都互不相识。在较大的公司也许有成千上万的人全都在为同一产品工作,却从不对面相遇或知道对方的名字。公司越大,劳动分工就越复杂,漠不关心的关系就越严重,因此摩非法则的效应也就越大。公司的发展使得工资单上的行政官、工头、工程师、生产工人和销售人员层层增加。由于每个新雇员为整个生产程序所负责的分额在减少,他们与公司及其产品的疏远就可能增加,同时还以来可能忽视或甚至故意破坏其质量标准。

Unit Nine:新闻将我们引向何方

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了一次有关美国报业的作用的公众研讨会。还有另外两个嘉宾也出席了。一位是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另一位是美国一家主要报纸的编辑,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新闻工作者---- 在据实报道的方式上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且见识过人。

据我所知本次研讨旨在审查传媒的义务,并提出实现那些义务的最佳途径。

在公开讨论时,观众席中的一位男士向两位嘉宾提问,“为什么报纸和电视新闻节目都充斥灾难?为什么新闻界的男男女女对悲剧、暴力、和失败是如此关注?”

主持人和编辑作出了回答,好像是自己应该为坏消息的存在而受到谴责一样。他们说,新闻工作者只负责报道新闻,而不负责制造或修改新闻。

我不认为这两位新闻工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先生并没有因为世上的歪曲报道而谴责他们。他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报道得最多的是歪曲的事件。新闻媒体的运作理念似乎是凡是新闻皆坏事。为什么呢?是不是着重报道负面新闻是一种传统——是新闻工作者所习以为常的对日常事件作出的反应方式?

在此或许分析一下我们如何定义“新闻”一词会有所帮助,因为这是问题的起因。新闻应该是报道过去十二小时,最迟二十四小时内所发生的事情。然而,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爆炸性的:一名狙击手枪杀了几名行人,一名恐怖分子劫持了飞机上250名人质,欧佩克石油组织宣布原油价格上涨25%,英国货币又贬值10%,一辆载有放射性废料的卡车与一架水泥搅拌车相撞。

然而,一味聚焦这些报道,则是失真的画面。人类文明成果远远多于灾难总和。每种文明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进步。但进步不会立即发生,也没有爆发性。一般来说,它是一点一滴逐步发展的,在某个特定时刻是微不足察的。但是所有微小的进步都参与了历史性的巨变的实现,使社会更加美好。

就是这类活生生的历史,绝大多数的新闻媒体没有予以充分的反映,结果导致我们对社会的正面发展了解不足,对灾难却知之甚多,这又使人产生失败和绝望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易于阻碍社会进步。爆发性新闻大餐另人忧心忡忡,大大削减了自由社会所需的动力,绝望和偾世的情绪使人没有动力迎接严峻的考验。

我并非暗示可以编造“积极”的新闻来抵消头版上灾难报道的作用。也没有把青年基督会作用的深刻报道定义为“正面”新闻。我要传递的观点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是搜寻并报道重大事件,无论它们是否有关冲突、对抗或灾难。这个世界是天堂和地狱的绝妙结合,两个方面都需要关注和观察。

我希望新闻界人士能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职责。是时候认识到人类事件中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范围领域是极其宽广的。例如,有几篇新闻文章报道过固氮作用——植物通过这一过程能固定氮肥,由此减低了肥料需求量?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为这一前景而努力,希望借此解决饥荒。对远东地区水稻产量提高的巨大进步又了解多少?事实上,世界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重要发展,这些都值得做重要的新闻综合报道。

主持人和编辑说得对,新闻工作者并没有责任来塑造世界,但是他们有责任影响我们的态度。我们认为自己是怎样的,那我们就是怎样的。我们只能实现那些我们自己敢于设想的目标。新闻工作者为我们提供我们对自身以及这个世界认知的写照——这种写照最好是逼真的肖像,而不是扭曲的漫画像。因为我们就是根据这一写照来做决定,筹划未来的。

按照华特.里普曼的说法,新闻记者是大众的哲学家。他曾经写道?“后天习得的文化并非由基因遗传,美好社会的甜美的生活虽然可得,但却不是一旦拥有就永远不失去。如果美好生活中的智慧没有被传下来,所得一切也将化为乌有。”

有了对美好社会中美好生活的准确报道,我们可以采用伯纳德.德.查维斯建议我们的利用历史的方式,并以此来利用新闻——在我们的经验之上提高自己。因此,使他们能“像坐在巨人肩上的矮子,比前人看得更高更远。”

Unit Ten 物品:一次性社会

芭比,一个12英寸的塑料少女型娃娃,可算是历史上最出名最畅销的玩偶了。自从1959年问世以来,全世界的芭比娃娃销量总数已经达到1200万个,比洛杉矶、伦敦或巴黎的人口还多。因为这种娃娃形象逼真,有可以梳妆打扮的特点,所以小姑娘无人不爱。它的制造商马特尔公司还出售娃娃的全套服装,包括平时白天的穿戴,出席正式晚会的礼服以及游泳衣和滑雪服。

最近,马特尔公司又宣布生产了经过改进的芭比玩偶。新的式样体型更苗条,有“真正”的眼睫毛,有扭摆自如的腰肢,因此比过去更具人性化。马特尔公司还第一次推出了以旧换新的折价活动,宣布小姑娘们想买新芭比的,可以用旧娃娃折价来换。

但是,有一件事马特尔公司没有宣布,那就是:通过折价换取技术上改良后的新款娃娃,今天的小姑娘(也就是明天超工业化社会的公民)可以学到有关这个新社会知识的重要一课,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短暂了。

在我们周围的人造物品的大海洋背后,有一个比它更大的天然物品的海洋,但是这些用新技术创造出来的环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塑料或水泥结构、街灯下汽车的彩虹色反光、喷气飞机窗外看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景象----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熟悉的景象。人造物品进入了人的意识并对其加以渲染。和天然环境相比,人造物质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是以爆炸性的威力在不断地猛涨。这种情况今天如此,在未来的超工业社会里将益发如此。

提到物品的重要性,反物质主义者总不免要嘲笑一番。但物品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物品有着实际用途,而且还因为物品有心理上的影响。我们在发展与物品的关系。物品影响着我们的连续感和不中断感。物品在情境结构中起着作用;缩短了我们和物品联系的时间,就会加快我们的生活的节奏。

不仅如此,我们对物质的态度还反映了判断价值观念的基本能力。旧式的姑娘,一如她们的妈妈、奶奶,有一个娃娃就爱不释手,不到日久破烂了,是绝不肯丢掉的。新派小姑娘不一样。有了经过改进的新娃娃,她们就会高高兴兴交出旧娃娃。这两类小姑娘有着天渊之别。这种区别比什么东西都更令人注目。这种差别体现了过去与将来、持久耐用与短暂速成的新旧社会之间的对比。

人与物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短暂了。观察、研究一下折价换娃娃的小姑娘周围的文化就可以看清这种情况。她们很小就懂得,生活中很快出现又很快消失的物品,绝不只是芭比娃娃一个。尿片、围嘴、纸餐巾、手纸、纸巾、不回收的汽水瓶---- 这些东西在她们家里全都快速用完,然后无情地加以清除。小松饼买来时是装在烘罐里的,罐子用一次就扔掉了。菠菜就装在塑料袋里,在开水锅里烫过后,袋子也扔了。电视烹饪节目在一次性盘子上烹调并经常它们盛菜。们的家就像一个庞大的加工机器,物品从这个机器流人流出,而且进出的速度越来越快。她们出生以来,就被包围在一种用完就扔的文化中,无法自拔。

一件东西用过一次或用过很短一段时间就换掉,这种主意同社会的本质以及具有贫困传

统观念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格格不入的)。不久以前,专为法国广告业进行市场研究的尤里尔罗尼告诉我们,“法国的家庭主妇不习惯于用完就扔。她们喜欢保存东西,连旧东西也保存着,舍不得丢掉。我们曾为一家想推出一种一次性塑料窗帘。我们为此作了一次市场调查,结果发现阻力很大。”不过,在整个发达世界里,这种阻力正在日见消失。

一位名叫爱德华梅兹的作家指出,1950年初期,很多到瑞典访问的美国人,看到这个国家那么干净,感到非常惊讶,“美国路边到处都是啤酒瓶和软饮料瓶的确令人感到害羞。瑞典却一点也没有,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真肃然起敬。可是你瞧,到了60年代,瑞典的公路上也突然冒出很多瓶子来。到底是这么一回事?瑞典也变成一个买了就用,用完就扔的社会,学起美国的样子来了。”今天,日本的纸巾非常普及,因而人们认为布手帕非但不卫生,而且也不时髦。在英国,花6便士就可买到一把一次性牙刷,上面涂了一层够刷一次的牙膏。甚至在法国,用完就扔的打火机也很普遍。短期使用或仅用一次的产品,从纸质牛奶盒到作为发射太空飞行器的火箭越来越多地制造出来,越来越多地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近来发明的纸质和类似纸质的服装把一次性处理的潮流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时装店和廉价的服装店雨后春笋般开辟出五彩缤纷设计新颖的纸制衣服专卖部。时装杂志展出各种各样的纸制长袍、大衣、睡衣甚至结婚礼服。在一本杂志的图片中有一个新娘穿着一条白色拖地长裙,披着一长串纸制花边。图片说明写道,这些花边在婚礼过后大可改作及棒的厨房窗帘。

纸质衣服尤其适合儿童。一位时装专家写道:“不久小姑娘们就可以洒冰淇淋洒在衣服上画画,或在上面剪出图案,而她们的妈妈会在一旁对于她们的这些创新给予亲切的微笑。”成年人如果想要表现自己的创造性,可以买一套配有画笔的“自己上色的服装”,价钱不过两美圆。

当然价格是纸制品激增的关键因素。因此,有的百货商店专售一种简便的A字型连衣裙。这种连衣裙是用一种叫“魔鬼也会动心的人造纤维尼龙混纺布料”裁制的,每件只要1.29美圆。顾客买一件这种衣服穿完后丢掉要比把一件普通的衣服拿到洗衣店洗还便宜。这种裙子很快就会上市。但这涉及到的不仅是价格的问题,因为延伸“用完就扔”的文化在心理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啊。

我们发展“用完就扔”的思想是为了适应“用完就扔”的产品。这种思想影响了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产生一套急剧变化了的财产价值观念。但是对商品随意处理的能力在社会上-普及,又意味着人与物之间的持续时间缩短了。我们不再在较长的时间内和单一的物品发生联系,而是在短期内和一连串取代该物品的其他物品发生联系。

新编大学英语5(浙大)Unit4翻译

朋友、好朋友、知心朋友 1 我过去曾想这样说:女人一旦成了朋友,她们就会喜欢、支持和信任对方;向对方袒露自己心中的秘密; 二话不说就赶去帮忙;只要是非说不可的事,就坦诚相告、直言不讳(例如,不行,你不能穿那件衣服,除非你减去十磅)。 2 我过去曾想这样说:一旦女人都喜欢英格玛·伯格曼,喜欢乘火车、喜欢猫、喜欢天暖和时下雨,而且都非常讨厌纽瓦克、讨厌球芽甘蓝、讨厌宿营,她们就是朋友。 3 换句话说,我过去曾想说朋友就是朋友,始终如一、亲密无间,但是现在我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因为我自己经历的和看到的友谊就表现出不同的亲密程度,起着不同的作用,满足不同的需要,从前面提到的亲如姐妹、毫无保留的友谊到最随意的玩伴关系。 4 来看看这些不同层次的友谊: 5 近便之交要不是我们的生活道路总是相互交叉,我们没有特别的理由和这些女人成为朋友:隔壁邻居、合伙使用汽车的伙伴、孩子好朋友的妈妈或者每周和我们一起在格兰伍德合作幼儿园分果汁和甜饼的某位妈妈。 6 近便之交确实方便。有聚会时,她们会借给我们杯子和银餐具生病时,她们会开车带我们的孩子去看足球赛。需要去修车厂取车时,她们会开车送我们过去。度假时,她们会照顾我们的猫。同样,她们需要时,我们也这样做。 7 但是,我们不会与近便之友走得太近或者说得太多;我们会保持感情上的距离以及在公开场合下的那份尊严。“也就是说,”伊莱恩说道,“我会说自己超重了,但不会聊自己沮丧的心情。我会坦陈自己生气了,但我不会说自己愤怒极了。我也许会说这个月缺钱,但绝不会说自己为缺钱愁得要死。” 8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互相帮助的友谊、这种近便之交就没有价值了。 9 同好之交这种友情并不亲密无间,也不必涉及到孩子、银餐具或猫。这种友情的价值在于我们有某种共同的兴趣。所以我们可能有办公室的朋友、一起练瑜珈的朋友、打网球的球友以及女士俱乐部的朋友。 10 “我有一位女友,”乔伊斯说,“她和我一样喜欢修心理学课。这对我以及对她来说都很好。跟自己认识的人一起去上课,下课后一起开车回家,路上讨论学过的内容,非常有意思。”乔伊斯还说,讨论的大部分内容都与课程有关。 11 苏珊谈起每星期二一起练双打的朋友时这样说:“应该说我们所做的就是在一起打球,而不是呆在一起。”“我们主要是由于一起打网球而建立的关系,但我们打球配合得很好。我想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两个球伴而已。” 12 我同意她的观点。 13 总角之交我们都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很久以前就认识我们,可能当我们还在梅尔策小姐任教的班读二年级时,当我们住在布鲁克林一套三居室的公寓时,当我们的父亲七个月没有工作时,当我们的兄弟艾利卷入一场斗殴而不得不叫警察时,或者当我们的姐姐嫁给扬克斯来的牙医时,我们就已经认识了。 14 多年过去了,我们已各奔东西,几乎再也没什么共同之处了,但我们依然是彼此的过往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因此,不管何时去底特律,我们都会去看看自己少女时代的朋友。她知道我们在牙齿没矫正之前的模样。她知道我们在改掉布鲁克林口音之前说话的腔调。她知道我们从前吃什么,当时连洋蓟都不知道。她的出现把我们带回到从前,那是一段重要而且永远不能忘记的个人历史。 15 萍水之交萍水之交像总角之交一样,其重要性在于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阶段我们曾建立起友谊。也许是大学时同居一室;也许一起在纽约工作过,当时年轻气盛、单身一人;也许像伊丽莎白和我一样,一同经历了怀孕、生孩子、头一年做妈妈的可怕时期。

人教新版英语5年级上册课文中文翻译

五年级英语课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1、刘老师:你们好,孩子们。我们班来了两个新朋友。鲍勃和周培,到 这儿来。到前面来。 2、鲍勃:大家好!我是鲍勃。我11岁。我来自英国。 3、周:上午好!我是周培。我10岁了。我来自北京。 4、同学们:欢迎来到我们班! 5、两人:谢谢你们! 6、刘老师:鲍勃和周培,请你们回到座位。现在,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第2课 1、我是鲍勃。我11岁。我来自英国。 2、我是本,10岁。来自英国。 3、贝蒂,11岁,来自澳大利亚。 4、比尔,12岁,来自新西兰 5、

1、周:你好,我叫周培。你叫什么名字? 2、帕特里克:我叫格林。帕特里克。 3、周:你在哪班? 4、帕特里克:我再五年三班。你呢? 5、周:我再五年一班。 6、帕特里克:哦,我们在同一年级。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7、周:好的!你住哪? 8、帕特里克:我住在格林路。 9、周:格林路?你家门牌号是多少? 10、帕特里克:23号。你呢? 11、周:噢,我们住在紫色大街46号。 12、帕特里克:噢,我们彼此住的很近!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13、周:好的。我们走吧!

1、你叫什么名字? 2、我叫周培。 3、你在几班? 4、我在五年一班。 5、你住哪儿? 6、我住在格林路。 7、我住在紫色大街46号。 8、我叫鲍勃。 9、我在五年一班。 10、我住格林路34号 11、我叫琳达。 12、我在五年二班。 13、我住苹果大街48号。 14、你呢?

1、妈妈:凯特,那个女孩是谁? 2、凯特:她是我的新朋友。 3、妈妈:她叫什么名字? 4、凯特:她的名字叫周培。 5、妈妈:她多大了? 6、凯特:她十岁。她是个漂亮的女孩。他长着漂亮的长头发和明亮的大 眼睛。他既聪明又活泼。 7、妈妈:她的功课好吗? 8、凯特:是的,她擅长语文,数学和科学。

新编大学英语4课文翻译(包括课后文章翻译)和答案

Reading comprehension 1略 2 BDCAC AADBB Vocabulary 1. 1) A. entertaining B. entertainment C. entertained D. entertainer 2) A. recognizable B. recognized C. recognition 3) A. tempting B. temptation C. tempt 4) A. reasoned B. reasoning C. reasonable D. reason 5) A. analyzed B. analytical C. analyst D. analysis 6) A. valuable B. valuation C. valued/values D. values 7) A. humorist B. humor C. humorous D. humorless 8) A. understandable B. understanding C. understand D. misunderstood 2. 1)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2) a sense of safety/security 3) a sense of inferiority 4) a sense of superiority 5) a sense of rhythm 6) a sense of justice 7) a sense of shame 8) a sense of helplessness 9) a sense of direction 10) a sense of urgency 3. 1) Lively behavior is normal 2) Fast cars appeal to 3) diverse arguments 4) I asked my boss for clarification 5) sensitive to light 6) Mutual encouragement 7) made fun of him 8) persists in his opinion/viewpoint 9) to be the focus/center of attention 10) we buy our tickets in advance 4. 1)certain/sure 2) involved 3) end 4) behavior 5) disciplining 6) agreed 7) individually 8) first 9) response 10) question 11) attempt 12) voice 13) directly 14) followed 15) trouble Unit 2 便笺的力量 Reading comprehension 1略 2 FFTFTFTFTTFTFT Vocabulary 1. Creating Compound Words

新编英语教程5课文翻译(unit9)

Unit Nine: 新闻将我们引向何方 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了一次有关美国报业的作用的公众研讨会。还有另外两个嘉宾也出席了。一位是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另一位是美国一家主要报纸的编辑,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新闻工作者---- 在据实报道的方式上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且见识过人。 据我所知本次研讨旨在审查传媒的义务,并提出实现那些义务的最佳途径。 在公开讨论时,观众席中的一位男士向两位嘉宾提问,“为什么报纸和电视新闻节目都充斥灾难?为什么新闻界的男男女女对悲剧、暴力、和失败是如此关注?” 主持人和编辑作出了回答,好像是自己应该为坏消息的存在而受到谴责一样。他们说,新闻工作者只负责报道新闻,而不负责制造或修改新闻。 我不认为这两位新闻工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先生并没有因为世上的歪曲报道而谴责他们。他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报道得最多的是歪曲的事件。新闻媒体的运作理念似乎是凡是新闻皆坏事。为什么呢?是不是着重报道负面新闻是一种传统——是新闻工作者所习以为常的对日常事件作出的反应方式? 在此或许分析一下我们如何定义“新闻”一词会有所帮助,因为这是问题的起因。新闻应该是报道过去十二小时,最迟二十四小时内所发生的事情。然而,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爆炸性的:一名狙击手枪杀了几名行人,一名恐怖分子劫持了飞机上250名人质,欧佩克石油组织宣布原油价格上涨25%,英国货币又贬值10%,一辆载有放射性废料的卡车与一架水泥搅拌车相撞。 然而,一味聚焦这些报道,则是失真的画面。人类文明成果远远多于灾难总和。每种文明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进步。但进步不会立即发生,也没有爆发性。一般来说,它是一点一滴逐步发展的,在某个特定时刻是微不足察的。但是所有微小的进步都参与了历史性的巨变的实现,使社会更加美好。 就是这类活生生的历史,绝大多数的新闻媒体没有予以充分的反映,结果导致我们对社会的正面发展了解不足,对灾难却知之甚多,这又使人产生失败和绝望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易于阻碍社会进步。爆发性新闻大餐另人忧心忡忡,大大削减了自由社会所需的动力,绝望和偾世的情绪使人没有动力迎接严峻的考验。 我并非暗示可以编造“积极”的新闻来抵消头版上灾难报道的作用。也没有把青年基督会作用的深刻报道定义为“正面”新闻。我要传递的观点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是搜寻并报道重大事件,无论它们是否有关冲突、对抗或灾难。这个世界是天堂和地狱的绝妙结合,两个方面都需要关注和观察。 我希望新闻界人士能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职责。是时候认识到人类事件中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范围领域是极其宽广的。例如,有几篇新闻文章报道过固氮作用——植物通过这一过程能固定氮肥,由此减低了肥料需求量?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为这一前景而努力,希望借此解决饥荒。对远东地区水稻产量提高的巨大进步又了解多少?事实上,世界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重要发展,这些都值得做重要的新闻综合报道。 主持人和编辑说得对,新闻工作者并没有责任来塑造世界,但是他们有责任影响我们的态度。我们认为自己是怎样的,那我们就是怎样的。我们只能实现那些我们自己敢于设想的目标。新闻工作者为我们提供我们对自身以及这个世界认知的写照——这种写照最好是逼真的肖像,而不是扭曲的漫画像。因为我们就是根据这一写照来做决定,筹划未来的。 按照华特.里普曼的说法,新闻记者是大众的哲学家。他曾经写道?“后天习得的文化并非由基因遗传,美好社会的甜美的生活虽然可得,但却不是一旦拥有就永远不失去。如果美好生活中的智慧没有被传下来,所得一切也将化为乌有。” 有了对美好社会中美好生活的准确报道,我们可以采用伯纳德.德.查维斯建议我们的利

新编大学英语4课文翻译和答案-浙江大学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及课后习题答案(Book 4) Unit 1 享受幽默—什么东西令人开怀? 1 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会发笑、很开心,古今中外都一样。这一现象或许同语言本身一样悠久。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会使一个故事或笑话让人感到滑稽可笑的呢? 2 我是第一次辨识出幽默便喜欢上它的人,因此我曾试图跟学生议论和探讨幽默。这些学生文化差异很大,有来自拉丁美洲的,也有来自中国的。我还认真地思考过一些滑稽有趣的故事。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喜好。 3 为什么听我讲完一个笑话后,班上有些学生会笑得前仰后合,而其他学生看上去就像刚听我读了天气预报一样呢?显然,有些人对幽默比别人更敏感。而且,我们也发现有的人很善于讲笑话,而有的人要想说一点有趣的事却要费好大的劲。我们都听人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笑话,但我讲不好,也总是记不住。”有些人比别人更有幽默感,就像有些人更具有音乐、数学之类的才能一样。一个真正风趣的人在任何场合都有笑话可讲,而且讲了一个笑话,就会从他记忆里引出一连串的笑话。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不可能成为一群人中最受欢迎的人。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仅受人喜爱,而且在任何聚会上也往往是人们注意的焦点。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4 甚至有些动物也具有幽默感。我岳母从前经常来我们家,并能住上很长一段时间。通常她不喜欢狗,但却很喜欢布利茨恩—我们养过的一条拉布拉多母猎犬。而且,她们的这种喜欢是相互的。布利茨恩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戏弄外祖母,当外祖母坐在起居室里她最喜欢的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时,布利茨恩就故意把她卧室里的一只拖鞋叼到起居室,并在外祖母刚好够不到的地方蹦来跳去,一直逗到外祖母忍不住站起来去拿那只拖鞋。外祖母从椅子上一起来,布利茨恩就迅速跳上那椅子,从它那闪亮的棕色眼睛里掠过一丝拉布拉多式的微笑,无疑是在说:“啊哈,你又上了我的当。” 5 典型的笑话或幽默故事由明显的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铺垫(即背景),接下来是主干部分(即故事情节),随后便是妙语(即一个出人意料或令人惊讶的结尾)。如果这个妙语含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这个笑话便会很有趣。通常笑话都包含这三部分,而且每部分都必须交代清楚。如果讲故事或说笑话的人使用听众都熟悉的手势和语言,则有助于增强效果。 6 我们可以对幽默这种娱乐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究竟是什么使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笑话令人发笑。举例来说,最常见的幽默有以下几种,包括了从最显而易见的幽默到比较微妙含蓄的幽默。 7 “滑稽剧”是最明显的幽默。它语言简单、直截了当,常常以取笑他人为乐。说笑打闹这种形式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滑稽说笑演员和小丑的惯用技巧。它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喜爱。几乎本世纪的每个讲英语的滑稽说笑演员都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说过下面这则笑话。一位男士问另一位男士:“昨晚我看到的那位和你在一起的贵妇是谁?”那位男士回答道:“那可不是什么贵妇,那是我老婆。”这个笑话的幽默之处在于第二位男士说他的妻子不是一位贵妇,也就是说她不是一个高雅的女人。这个笑话并没有因为经常讲而变得不再那么好笑。由于这是一个经典笑话,观众都知道要说什么,而且因为大家对这个笑话很熟悉而更加珍爱它。 8 中国的相声是一种特殊的滑稽剧。相声中两名中国喜剧演员幽默地谈论诸如官僚主义者、家庭问题或其他一些有关个人的话题。相声随处都能听到,无论是在乡村的小舞台上,还是在北京最大的剧院里,抑或在广播、电视上。它显然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种传统的幽默形式。 9 “俏皮话”不像滑稽剧那样浅显,它是因语言的误用或误解而引人发笑。我特别喜欢

五年级英语课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课文翻译(旧版) 1 第一单元A部分Let’s learn young年轻的funny 幽默风趣的tall 高的strong 强壮的kind和蔼的,亲切的old 年老的short 矮的thin瘦的 Who is your ate teacher? 你们的美术老师是谁 M. Hu.胡老师。 What’s he like? 他长得什么样子 He is short and thin. 他又矮又瘦。 Let’s talk Who is your math teacher? 你的数学老师是谁 Mr. Zhao. 赵老师。 What is he like? 他长得什么样子 He is short and thin. He is very kind. 他又瘦又矮。他非常和蔼可亲。 Read and write I have three new teachers. 我有三位新的老师。 Who are they? 他们是谁 A science teacher, an art teacher and an English teacher. 一位科学老师一位美术老师和一位英语老师。 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 你们的英语老师是谁 Mr. Carter. He is from Canada. 卡特老师。他来自加拿大。 What’s he like? 他长得什么样子 He is tall and strong. He is very funny.他又高又壮。他很有趣。 I know. He is my father. 我知道。他是我的爸爸。 Really?! 真的吗?! B部分Let’s lear n Principal 校长kind 和蔼可亲的university student 大学生young年轻的Strict 严格的smart 聪明的funny 有趣的active活跃的 Who is your principal? 你们的校长是谁 Miss. Lin. 林老师。 Is she young? 她年轻吗 No, she is old. She is very kind. 不她年纪大了。她很和善。Let’s talk Who is that young lady? 那位年轻的女士是谁 She is our principal. 她是我们的校长。 Is she strict? 她严厉吗 Yes, she is. 是的她是。 Is she active? 她活泼吗No, she isn’t. She is quiet. 不她不活泼。她很文静。Read and write I have a new math teacher. Her class is so much fun. 我有一位新的数学老师。她的课非常有趣。 R eally? What’s she like? 真的吗她长得什么样子 She is young and pretty. She is a university student. 她年轻漂亮。她是个大学生。Is she quite? 她文静吗No, she isn’t. She is active. 不她不文静。她很活泼。Is she strict? 她严厉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翻译 2 Yes, she is, but she is very kind. 是的她严厉。但她很和善。 Cool. 太好了。Good to know Who is that man? 那个人是谁 He is our new principal. His name is Liu Guoqiang.他是我们的新校长,他叫刘国强。Hello, Mr. Guoqiang 你好国强先生。 No, please call me Guoqiang or Mr. Liu. 不请叫我国强成或刘先生。 Oh, I see. 噢。我明白了。 第二单元Let’s learn What day is it today? 今天是星期几It’s Monday. 今天星期一。 What do we have on Mondays? 我们星期一有什么课 Let me see. We have…..让我想想。我们有…… Let’s talk What day is it today? 今天是星期几 It’s Wednesday. 今天星期三。 What do we have on Wednesdays? 我们星期三有什么课 We have English, science, computer and PE. I like Wednesdays. 我们有英语、科技、电脑和体育。我喜欢星期三。 Read and write What day is it today? 今天星期几It’s Wednesday. 今天星期三。

Unit 7 The Joy of Travel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课文翻译

Unit 7 The Joy of Travel Transformative Travel Twenty-five years ago I felt like a wreck. Although I was just 23, my life already seemed over. The future appeared as much like a wasteland as the emptiness I could see while looking back to the past. I felt lost, without choices, without hope. I was stuck in a job I hated and trapped in an engagement with a woman I didn't love. At the time, both commitments seemed like a good idea, but I suppose it was the fantasy of being a successful, married businessman that appealed to me far more than the reality. I decided to take a class just for the entertainment value. It happened to be an introductory counseling course, one that involved personal sharing in the group. We were challenged to make commitments publicly about things we would like to change in our lives, and in a moment of pure impulsiveness, I declared that by the next class meeting I was going to quit my job and end my engagement. A few days later I found myself unemployed and unattached, excited by the freedom, yet terrified about what to do next. I needed some kind of transition from my old life to a new one, a sort of ritual that would help me to transform myself from one person into another. So I did something just as impulsive as my previous actions: I booked a trip for a week in Aruba. In spite of what others might have thought, I was not running away from something but to something. I wanted a clean break, and I knew I needed to get away from my usual environment and influences so as to think clearly about where I was headed. Once settled into my room on the little island of Aruba, I began my process of self-change. I really could have been anywhere as long as nobody could reach me by phone and I had the peace and quiet to think about what I wanted to do. I spent the mornings going for long walks on the beach, the afternoons sitting under my favorite tree, reading books and listening to tapes. Probably most important of all, I forced myself to get out of my room and go to meet people. Ordinarily shy, I now decided that I was someone who was perfectly capable of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anyone I chose. Since nobody knew the "real" me, the way I had always been, I felt free to be completely different. It took me almost a year to pay off that trip, but I am convinced that my single week in Aruba was worth three years in therapy. That trip started a number of processes that helped me to transform myself. This is how I did it: I created a mindset that made me ready for change. I expected that big things were

新编英语教程5课文翻译

Unit One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恰到好处 你见过一个笨手笨脚的男人往箱子上钉钉子吗?只见他左敲敲,右敲敲,说不准还会将整个钉子锤翻,结果敲来敲去到头来只敲进了半截。而娴熟的木匠就不这么干。他每敲一下都会坚实巧妙地正对着钉头落下去,一钉到底。语言也是如此。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谴词造句上力求准确而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差不多的词,不准确的短语,摸棱两可的表达,含糊不清的修饰,都无法使一位追求纯真英语的作家满意。他会一直思考,直至找到那个能准确表达他的意思的词。 法国人有一个很贴切的短语来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即“le mot juste”, 恰到好处的词。有很多关于精益求精的作家的名人轶事,比如福楼拜常花几天的时间力求使一两个句子在表达上准确无误。在浩瀚的词海中,词与词之间有着微妙的区别,要找到能恰如其分表达我们意思的词绝非易事。这不仅仅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相当大的词汇量的问题,还需要人们绞尽脑汁,要观察敏锐。选词是认识过程的一个步骤,也是详细描述我们的思想感情并表达出来使自己以及听众和读者深刻理解的一个环节。有人说:“在我思想未成文之前,我怎么知道自己的想法?”这听起来似乎很离谱,但它确实很有道理。 寻找恰如其分的词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了那个词,我们就会感到很欣慰:辛劳得到了回报。准确地用语言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我们描述的事物。例如,当有人问你:“某某是怎么样的人?”你回答说:“恩,我想他是个不错的家伙,但他非常……”接着你犹豫了,试图找到一个词或短语来说明他到底讨厌在哪里。当你找到一个恰当的短语的时候,你发觉自己对他的看法更清楚,也更精确了。 一些英语词汇词根相同而意义却截然不同。例如human 和humane,二者的词根相同,词义也相关,但用法完全不同。“human action (人类行为)”和“humane action ( 人道行为)”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不能说“人道权力宣言”,而是说“人权宣言”。有一种屠杀工具叫“humane killer ( 麻醉屠宰机),而不是human killer ( 杀人机器)。 语言中的坏手艺的例子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有人邀请一名学生去吃饭,他写信给予回复。请看他的信是这样结尾的:“我将很高兴赴约并满怀不安(anxiety )期待着那个日子的到来。”“Anxiety”含有烦恼和恐惧的意味。作者想表达的很可能是一种翘首期盼的心情。“Anxiety”跟热切期盼有一定的关联,但在这个场合是不能等同的。 乌干达一政党领袖给新闻界的一封信中有一句这样写道: 让我们打破这自私、投机、怯懦和无知充斥的乌干达,代之以真理,刚毅,坚定和奇异的精神。 这一激动人心的呼吁被最后一个词“奇异(singularity)”的误用破坏掉了。我猜想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思想的专一,即抱定一个信念永不改变,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被次要的目的干扰。而singularity 指的是古怪,特性,是将一个人从众多人中区分出来的那种东西。 即使没有出现词语误用,这词仍可能不是符合作者意图的恰如其分的词。一名记者在一篇有关圣诞节的社论中这样引出狄更斯的话: 任何有关圣诞节的想法和文字已经被禁锢(imprisoned )在这句话中……“Imprisonment”暗示着强迫,威逼,这么一来似乎意思是有悖其初衷的。用“包含(contained )”或“归结(summed up )”就要好些。“概括(epitomized)”也行,尽管听起来有点僵硬。稍微再用点心我们就能准确地找到“mot juste (恰倒好处的词) ”,那就是“distilled”.它比包含和归结语气更强。“Distillation (提炼)”意味得到本质(essence)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这个句子修改为: 所有有关圣诞节的想法和文字的精华都被提炼到这句话之中。 英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一个意思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是无论意思上如何相近的词总是存在着些许区别。作为学生就要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区别。通过查字典,尤其是通过阅读,

新编大学英语book 5口语话题和句子翻译

T opics Unit 1 1.What do you think makes up a successful story? 2.Do you like watching horror movies or listening to horror stories? Why? Unit 2 3.In a crowded world, are manners of vital importance and why? 4.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 Unit 3 5. What business less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rain forest? And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corporations? 6. What effects do national stereotypes have on business strategy? Give examples to further your explanations. Unit 6 7.Why do people show off? Giv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cases in which people show off and make your comments. 8.Is silence golden? Unit 7 9.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admire most? Why? 10. Do you want to be a hero? Why? Unit 8 11. How do you feel after listening to a ghost story ? 12. Discuss the story of “ The Last leaf”. Unit 9 13.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speech? 14.Talk about your own experience of public speaking. Sentence translation Unit 1 1. 在他的正对面有一模一样的两扇门,紧紧地挨着。 2 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给这种场合增添了趣味性。 3. 她是他的掌上明珠,他爱她胜过任何人。 4. 以前从未有任何臣民胆敢爱上国王的女儿。 5. 他高大英俊,人群中发出了一片赞叹声。 6. 对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得越多,就越难给出答案。

新编大学英语3 课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unit9

Unit 9 Music In-Class Reading Music to Your Gear 参考译文 音乐与开车 安迪·埃利斯 1 尽管音乐能使你胸中的怒气平息,但是开车时听音乐也会损害你的健康。近期研究表明,听声音很响的音乐会严重地影响司机的注意力,而且心理学家也提醒人们,不断地在车里放这种音乐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处于车流中或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 2 音乐有两个极端,任何一个极端都有可能带来危险。重金属音乐以其强烈的节奏会使人莽撞驾驶,而聆听处于另一个极端的优美的、令人舒心的音乐,会使司机过分放松,以至于丧失安全意识,陷入迷迷糊糊的欲睡状态。 3 英国汽车协会一直关注道路安全,它委托搞了一个项目,研究严重车祸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发现,17至25年龄段的男人是最危险、最易产生车祸的群体。研究还发现,这个群体的人70%的开车时间都在听音乐。 4 快节奏或重金属音乐要是放得很响,会使人易怒好斗,开起车来就会冲劲十足,这种司机也就更容易去冒险。开车的速度受到了音乐的速度和节奏的控制。 5 在试验中,给那些自愿参加实验的司机听声音很响的音乐,他们说尽管他们不一定感到非要开快车,但的确发现自己换档更快了,加速也快了,刹车更急了。若是让这些司机听慢节奏的抒情曲,他们承认经常感到自己走神,他们在高速公路上长途开车时,至少有两位参试的司机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在跨越车道标记。 6 这些自愿参试的司机(有些刚刚拿到驾驶执照)所发表的意见非常说明问题。十八岁的西蒙告诉英国汽车协会,“《走出地狱的蝙蝠》里的快节奏摇滚乐真会让人送命的。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越开越快。” 7 另一名自愿参试的司机一直在听ZZ Top乐队最流行的曲子,他说,“我一直在快速行驶,扯着嗓门唱歌,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那辆一直想超过我的消防车。” 8 还有些人说:“我陷入了深思”…… “人的感觉会变得麻木” …… “听不见别的汽车是个问题”,“我一直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加快速度。” 9 一些慢节奏的背景音乐,如肖邦的音乐,会刺激人的大脑,使思维模式发生变化,激发阿尔法脑波,使人有一种舒服愉快的感觉。处于放松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我们有好处,但开车时则不然。心理学家雪利?费希尔教授提醒人们说:“最大的危险是疲劳驾驶。有些音乐会使你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陷入轻度睡眠状态,那样就会造成可怕的惨祸。” 10 “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刺激性的音乐适合在漫长、枯燥的道路上听,但是当交通状况糟糕时,或是交通拥挤时,这种音乐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11 然而,音乐也有其好的一面,正如英国汽车协会的心理学家罗伯特?韦斯特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有些音乐影响我们安全行驶,那么反过来也是有道理的。

新编英语教程6课文翻译

新编英语教程6课文 翻译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1单元避免两词铭记两词 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顿悟更令人激动和兴奋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不仅仅是改变,而且变得更好。当然,这种顿悟是很罕见的,但仍然可以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它有时来自一本书,一个说教或一行诗歌,有时也来自一个朋友。 在曼哈顿一个寒冷的冬天的下午,我坐在一个法国小餐馆,倍感失落和压抑。因为几次误算,在我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就这样落空了。就因为这样,甚至连期望看到一个老朋友(我常常私下亲切的想到的一个老人)的情形都不像以前那样令我兴奋。我坐在桌边,皱起眉头看着色彩多样的桌布,清醒的嚼着苦涩的食物。 他穿过街道,裹着旧棉袄,一顶帽子从光头打下来,看上去不像是一个有名的精神病医生,倒像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侏儒。他的办公室在附近到处都有,我知道他刚刚离开他最后一个病人。他接近80岁,但仍然扛着一个装着满满文件的公文包,工作起来仍然像一个大公司的主管,无论何时有空,他都仍然爱去高尔夫球场。 当他走过来坐我旁边时,服务员早已把他总是要喝的啤酒端了过来,我已经几个月没有见他了,但他似乎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寒暄,他就问我“怎么了,年轻人?” 我已经不再对他的样子感到奇怪,所以我详细地把烦恼告诉他。带着一丝忧伤的自豪。我尽量说出实情,除了我自己,我并没有因为失望而责备任何人。我分析了整件事情,但所有负面评价以及错误仍然继续。我讲了约有十五分钟,这期间老人只是默默的喝着啤酒。我讲完后,他取下眼镜说:“到我的办公室去。”“到你的办公室你忘了带什么了吗”他和蔼的说“不是,我想看看你对某些事情的反应,仅此而已。” 外面开始下起小雨,但他的办公室很温暖,舒服,亲切:放满书的书架靠着墙壁,长皮沙发,弗洛伊德的亲笔签名照,还有墙边放着的录音笔。他的秘书回家了,只有我们在那里。老人从纸盒里拿出一盘磁带放进录音笔,然后说:“这里有到我这来求助的三个人的简单录音,当然,这没有说明具体是哪三个人。我想让你听听,看你是否能找出双字词的短语,这里是在三个案例中共有的。”他笑道:“不要这么困扰,我有我的目的。” 对我来说,录音中三个主人共有的东西不是什么快乐的东西。首先讲话的是一个男人,他在生意中经历了一些损失或失败,他指责自己没有辛勤工作,也没有远见。接下来说话的是一个女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对她寡妇母亲的强烈的责任意思,她伤心的回忆了所有擦肩而过的婚姻机遇。第三个说话的是一位母亲,她十多岁的儿子在警察局有麻烦,她总是不停地责备自己。 老人关掉收音机,侧身坐到椅子上:“在这些录音中,有一个短语像病毒一样的出现了六次。你注意到了吗没有噢,这可能是因为几分钟前你在餐馆说过了三次。”他拿起磁带盒扔给我。“正好在标签上有那两个伤心的词语。”我向下一看,那里有两个清晰的红色的印字:如果。 “你受惊了吗?”老人说:“你能想象我坐在这把椅子上以这两个词开头的话有多少次了吗?他们总是对我说:如果换一种方法做——或根本不去做。(如果我没发脾气、没有做那虚伪的事、没有说那愚蠢的谎言。如果我聪明点,或更无私点,或更自控点。)直到我打断说话他们才会停止。有时我让他们听你刚说过的录音。我对他们说(如果你停止说如果,我们就已取得进展了。)” 老人伸出双脚,说:“问题是,‘如果’并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它使那人面对错误——后退而非前进,那样只是在浪费时间。最后,要是你让它成为一个习惯,它就会变成真的障碍,变成你不再去做尝试的借口了。” “现在回到你的情况:你的计划没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犯了某种错误。唔,这个没关系,毕竟错误谁都会犯,我们也从中学到东西。但是,当你告诉我那些东西时却悔恨这个, 后悔那个的时候,你还没有从错误中学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呢?”我用一种辩驳的语气问道。 “因为你还没有从过去中走出来。你根本没提及到未来。在某种程度上——老实说,——现在你仍沉溺于过去。我们

新编大学英语5课文翻译很有用

Unit 1 美女还是老虎?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非常野蛮,想像力却非常丰富。他出了很多点子,其中一个就是建一个大竞技场来执行裁决。在那里,罪恶受到惩治,美德得以回报。当臣民被指控犯罪,而且其罪行足以令国王关注时,就会发布公告,告知在某一指定的日期,被指控者的命运将在国王的竞技场上决定。 所有人都已聚集在观众席上,而在竞技场的一边,国王高高地坐在他的御座上,周围簇拥着他的皇室成员及侍臣。当所有人就座后,国王就会发出信号,接着他下面的一扇门就会打开,受到指控的臣民从这儿出来,走入竞技场。在竞技场的另一边,国王的正对面有一模一样的两扇门,紧紧地挨着。受审者直接走向这两扇门,打开其中的一扇,这是他必须做的事,也是他的特殊待遇。他愿意打开哪扇门,就打开哪扇门。他不会得到任何提示,只有凭运气。他可能打开一扇门,里面会出来一只凶残饥饿的老虎。老虎立即立即扑向他,将他撕得四分五裂。这就是对他所犯罪行的惩罚。但是,如果受审者打开另一扇门,里面会走出一位小姐,她是国王从国内众多美女中挑选出来的,是与他的年龄和身份最般配的;他必须立即与这位小姐结婚,这是对他清白无罪的回报。也许他已有妻小,也许他已心有所属,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婚礼会立即在竞技场上举行。那时,钟声敲响,观众欢呼,这位无辜的人则领着他的新娘回家。 这就是国王进行裁决的方式。其公正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被告有罪,他将立即受到惩治;如果清白,则当场得到回报。这种制度非常受欢迎。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给这种场合增添了趣味性。 国王有一个漂亮任性的女儿,是国王的掌上明珠。他爱她胜过爱任何人。在他的侍臣中,有一位职位较低的年轻人,由于他英俊、勇武,公主爱上了他。他们幸福地恋爱了好几个月之后,有一天被国王碰巧发现了。国王立即将年轻人监禁起来,并定下日期要在竞技场审判他。这样的案子以前从未发生过;以前也从未有任何臣民胆敢爱上国王的女儿。 为了寻找最凶猛的老虎带到竞技场上去,搜遍了整个王国所有关老虎的笼子。同时对年轻漂亮的少女也进行了甄选,以便为他挑选一位最合适的新娘,以备此人命不该绝。当然,众人皆知,他确实做了他被指控的事。他爱公主,并对此供认不讳,然而国王却以此为乐,想看看这年轻人斗胆爱上公主究竟有没有错。 审判的日子到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挤满了竞技场的观众席。国王和他的侍臣们也来到了竞技场,正对着那两扇一模一样的门坐了下来。一切准备就绪,信号发出,国王一行人下面的一扇门打开了,公主的情人走进了竞技场。他高大英俊,人群中发出了一片赞叹声。有半数的观众不知道竟然有这么一位气度不凡的青年生活在他们中间。难怪公主会爱上他!让他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真是太可怕了! 当这位青年走进竞技场时,按照惯例,他转身向国王鞠躬,然而他脑子里却根本没有这位王室人物的存在。他的眼睛只是死死地盯着坐在她父亲右边的公主。自从要在竞技场上决定她情人命运的命令发出的那一刻起,公主的心里就再也没想过别的事。由于她比以往任何一位与案件有关的人都具有更大的权利和更强的决心,她发现了这两扇门的秘密。她知道哪扇门后面是敞开着的老虎笼,哪扇门后面有一位小姐等在那儿。她凭借黄金和决心发现了这个秘密。 公主也知道那位小姐是谁。她是宫廷中所有小姐中最漂亮的一位,公主嫉恨她。公主经常看见,或者想像中看见,这位美人儿向她的情人暗送秋波,公主有时候也想到她的情人会回敬这位小姐的目光,她时不时地还看到他们在一起说话。 当公主的情人朝她看、两人四目相对时,他知道她清楚哪扇门后蹲着老虎,哪扇门后站着小姐。他早就预料到她会知道的,因为他非常了解她的秉性和决心。此时此刻他那迅速而焦急的一瞥就是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哪扇门?”这个(用目光表示的)问题对她来说是再明白不过了,就像他从他站着的地方向她大声提问一样明白无误。时间一刻都不能耽误。问题是在一刹那间提出的,答案也必须在刹那间给出。她抬起手,朝右边作了一个不起眼而且很快的手势。除了她的情人以外,没有人看到她的这一动作。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竞技场上的这个人。所有人都屏声息气,所有的眼睛依然盯着他。他毫不犹豫地朝右边那扇门走去,并将它打开。 现在,故事的关键是:从这扇门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女?对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得越多,就越难给出答案。它涉及到对人们内心世界的研究,这种研究必然要经历一个个迂回曲折的激情迷宫,从中我们很难找到出路。绝望和嫉妒交织在一起,像火一样煎熬着公主的心。她已失去了他,但是谁应该得到他呢?多少次在醒着的时候,多少次在梦中,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