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一)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二)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小学信息技术课下学期听课记录全集.doc

听课时间听课地点研究主题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听 课 反 思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2012.3.5 听课教师陈林生年级三年级微机室任课教师王东亮科目 信息技 术 《整理我的资料夹》 《整理我的资料夹》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 的物品) 2、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1)“查看”方式的讲解。(2)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为什么?(3)“排列”方式的讲解。( 4)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1)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 件整理的前提。 (2)整理步骤 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 文件夹——粘贴 (3)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 强调思考的问题: (1)ctrl+X换成ctrl+C,区别? (2)整理和分类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与技巧?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五、小结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 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 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 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 较小,过程比较相似,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 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很好地突 破了教学重难点,此方法值得借鉴!

听课时间听课地点研究主题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听 课 反 思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2012.3.14 听课教师陈林生年级五年级微机室任课教师张岗科目 信息技 术 《整理我的资料夹》 《整理我的资料夹》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 的物品) 2、师:如果将这些物品分类,寻找起来就更方便! 3、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1)“查看”方式的讲解。( 2)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 欢哪种?( 3)“排列”方式的讲解。( 4)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1)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2)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粘贴( 3)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师分发练习题。 2、强调思考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五、小结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 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 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 较小,过程比较相似,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 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很好地突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表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三年级 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整理我的资料夹》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查看”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为什么 排列”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粘贴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强调思考的问题 换成区别 整理和分类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与技巧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五、小结 听课反思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较小过程比较相似 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此方法值得借鉴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五年级 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整理我的资料夹》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师如果将这些物品分类寻找起来就更方便 3、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查看”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 排列”方式的讲解。 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粘贴 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一) 科目信息技术(必 修) 原任课教师(或)实习生马立授课班级高一(5)班课题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 听课记录点评 一、课堂常规,课程引入一、优点 (1)教师举例说明大家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信息的大千世 1.课堂引入简单自界,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然,直奔主题。2.事例(2)那么,何为信息?选择贴切生动。在讲解 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 二、教学内容都能够将“信息”与学 (一)信息生联系在一起,所举的(1)给出信息的定义“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例子大都贴近学生生 的意义”。并补充说明信息的定义至今没有定论,活。如:学生感兴趣的 列出比较有名的几种定义。“夜间地球的卫星图”,(2)列举实例:A.奥运奖牌数的获知与信息有关。 B.《功夫熊猫》片段,《三展示夜间地球的卫星照片一一灯光的明亮度体现国演义》的空城计等等。 了经济的发达与否。C.感觉剥夺试验一- -“信息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形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象感知提升至抽象总 求”。D游戏“生存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结。3.让学生进行“生 生讨论- 让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存的选择”游戏更是锻(3)提出:“信息、能源、物质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三炼了学生科学地获取信 大资源。息的能力,学生上台亲 (4)举例:朝鲜战争,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出价200身示范不仅加深印象还万美兀信息“中国将出兵朝鲜”,这条信息的获取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 与否在此次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了学生的积极性。4.备 课认真,对教材特别熟(二)信息的特征悉,教学内容重难点突(1)给出信息的六大特征。出。5.语言幽默生动, (2)分条讲述: A.让学生上讲台做示范,分别扮演语言出课堂管理能力强。 现之前的猿人、古代人、近代人和现代人来告知对方同一信息“那二、建议 边有羚羊可以吃”让学生来体验信息的传递性以及从古至今信息 1. “信息”与“信息传递发生的变化。B.交换苹果和交换信息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一一的特征”之间过渡不够 信息的共享新,信息是「种非独占资源。 C. “ 5W (WHAT WITH自然,建议可以加一些WHICH BY WHAT TO THOM WHAT RESULT模型来说明信息的依过渡语言,让学生顺畅 附性,并给出常见的信息载体。沃尔玛“尿布与啤酒”的故事说的从“信息”的学习转 明信息的可处理性。D.学生观看影片剪辑《功夫熊猫》中师傅通至“信息的特征”。2.建2009年丄月2_日星期六第六节听课人李凯利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即:(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以上理念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多视角的价值观。从重点关注知识与技能到关注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以提供人生的发展基石为宗旨;强调问题解决,关心生活实际。 在课程目标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这个总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了分目标。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结构体系为1+5,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是选修模块学习的前提。五个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注重技能与人文的培养,支持个性发展。选修模块的设置,关注

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确定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培养,规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内容,阐述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应用;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更加注重方法和思想的挖掘;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 在评价方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强调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要求教科学编写要要强调适应性;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也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完整word版,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综合科目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科目美术授课人周述清课题《五彩的烟花》 授课班级 1.2 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一 第4节 整理人陈静 评课人严递德、陈静、周明树、钟山、李钧剑、唐仕敏、夏时理 评课要点记录 优点: 1、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2、老师上课平实,教学风格随和,亲切自然。教学准备较为充分,教学导入简洁有效,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教师能亲身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议: 1、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完成不够深入,教学生成性和突发性情景需要事先预设,学生被教学活动吸引和如何调整课堂教学需要关注,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可以继续提高。 2、教学三维目标,课型应该和教学内容应该充分相一致,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方法还可以再灵活多变些。

综合科目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科目音乐授课人罗飞课题《国歌》授课班级 4.1 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一 第 5 节 整理人易芬 评课人刘琳、刘贞英、贺桂英、张敏、易芬、伍军、唐海鹏 评课要点记录 优点: 1、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设定合理,注重使用了电教手段,知识传授准确无误,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大胆。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老师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3、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建议: 1、歌词小黑板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时应注意听歌曲的前奏与间奏掌握节拍。

1.3解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负责人李艺教授 记者: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的背景以及它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地位。 李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高中阶段的课程分为 8 大领域,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历史、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包括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2 个科目。全部课程采用学分计量学习历程与成绩。高中学生必须修得 144 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其中 116 分为必修学分,其余为选修学分,每个学分对应 18 学时的课程。信息技术科目在 116 个必修学分中占 4 个学分,学生在信息技术科目必须取得 4 个学分才能获取高中毕业资格。对信息技术有兴趣或者有理、工科发展取向的同学,还可以利用 116 学分之外的选修学分继续修读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肯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得到了确认;信息技术作为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标志着信息技术既归类于技术领域,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 记者:《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如何解决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衔接的问题呢? 李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将信息技术课程放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板块,其中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描述比较简单笼统,没有足够清晰地具体化,难以对课程实施给出有效指导。实际上,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是在教育部 2000 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导下实施的,而这个文件同样不能作为本次研制课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参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研制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制组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从对各个学段课程任务的分析开始,重新审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对象。显然,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特征是有明显不同的,每一个学段的目标、内容必然有其清晰可辨的特征。如此将课程任务进行轮廓性分野,尽力给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设定合理的空间,然后将这个分野中预留给高中的部分予以填充。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充分论证,关于各学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 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小学听课记录表

小学听课记录表 听课人: 任课教师班级 听课 日期年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课型新授听课记录评议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通过老师示范读,带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模仿读,使学生的朗读上了一个层次。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生来表演.学生的表演是那么有趣. 布置通过一次一次地读,想想每句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学生经过充分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听课记录评议

课后总评议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三年级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 《整理我的资料 夹》 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 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1查看”方式的讲解。 2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为什么 3排列”方式的讲解。 4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1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2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3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强调思考的问题 1 ctrl+X 换成ctrl+C 区别2整理和分类中有什么好的方法与技巧 粘贴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五、小结 听课反思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较小过程比较相似 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此方法值得借鉴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年级五年级 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 研究主题《整理我的资料夹》教学内容《整理我的资料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让学生找物品在杂乱的物品中找不起眼的物品 2、师如果将这些物品分类寻找起来就更方便 3、揭题整理我的资料夹。 二、新授 1、学会分类文件 1 查看”方式的讲解。 2学生操作并谈谈自己喜欢哪种

3排列”方式的讲解。 4学生操作。 2、学生整理文件夹 1师分类查看和排列是进行文件整理的前提。 2 整理步骤要处理的文件——选中——剪切——打开要移动到的文件夹——粘贴 3学生操作师巡视。 三、练习巩固 1、师分发练习题。 2、强调思考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五、小结听课反思 本节课吴老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的原则及方法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移动文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把移动文件当成操作文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区别较小过程比较相似 为了说清楚移动文件的步骤吴老师采用了生活中的类比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此方法值得借鉴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表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 年级四年级听课地点微机室任课教师科目信息技术研究主题《软件下载与安装》教学内容《软件下载与安装》教学过程

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培养 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情感目标:明确 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 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 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 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 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 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 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 学时,建议102 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 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 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 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教师听课评课记录表]公开课评课记录、教师评课记录

[教师听课评课记录表]公开课评课记录、教 师评课记录篇一 : 公开课评课记录、教师评课记录 公开课评课记录、教师评课记录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上课教师 评课教师 蒋贤娟 1、武农 1、课上得很好,整个上课的环节很清楚。[]新课的导入、教学的过程都有。 2、是一节总结复习课。 3、对新课的讲解也比较清楚。 2、周峰 1、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教态很自然,综合素质较好 2、比较成功。 3、何仁娟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完整,讲解清楚。 2、作为一名新教师非常不错。 3、课堂内容可以再调整一些这样会更好。 4、邬明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是不错的。 2、前一节课的内容,把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异同点与换算上。

3、小结应该上升到一定高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错。 4、可以把后面的作业题搬到课堂上来。 5、邬校 1、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一线的时间那么短,很不错。 2、从企业到课堂,讲一些新的知识是非常好,联系比较紧密。 3、前紧后松的上课结构安排得不是很好。 4、课堂的重点讲解不太突出,练习题可以加强。 5、13种术语,课堂内容有些多,但是作为一节总结复习课是可以接受的。 6、周峰 1、挂图不太大,可以让学生参与来画。 2、语速有点快。 3、人晃动较多。 4、引进企业的信息很好。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上课教师 评课教师 王平叶 1、何仁娟 1、整体上课的环节,把握的还是不错的。 2、在对每一个方法总结的时候应该有总结的板书。 3、三种方法里最难的是哪一点,没有体现,应该要有重点难点之分。 4、在对学习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做完之后让小组长快速的检测正确率,然后每个小组之间互相进行评比。 便于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信息组赵福赞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即:(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以上理念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多视角的价值观。从重点关注知识与技能到关注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以提供人生的发展基石为宗旨;强调问题解决,关心生活实际。 在课程目标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这个总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了分目标。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结构体系为1+5,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是选修模块学习的前提。五个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注重技能与人文的培养,支持个性发展。选修模块的设置,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确定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培养,规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内容,阐述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应用;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更加注重方法和思想的挖掘;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 在评价方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强调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要求教科学编写要要强调适应性;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也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活动建议,教学建议,是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时的参考。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把握好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信息技术课听课记录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表(一) 2009年9月2日星期六第六节听课人李凯利 科目信息技术 (必修) 原任课教师(或)实习生马立授课班级高一(5)班 课题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 听课记录点评 一、课堂常规,课程引入 (1)教师举例说明大家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信息的大千世 界,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 (2)那么,何为信息? 二、教学内容 (一)信息 (1)给出信息的定义“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 的意义”。并补充说明信息的定义至今没有定论, 列出比较有名的几种定义。 (2)列举实例: A.奥运奖牌数的获知与信息有关。 B. 展示夜间地球的卫星照片——灯光的明亮度体现 了经济的发达与否。 C.感觉剥夺试验——“信息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 求”。D游戏“生存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提问,学 生讨论——让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性。 (3)提出:“信息、能源、物质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三 大资源。” (4)举例:朝鲜战争,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出价200 万美元信息“中国将出兵朝鲜”,这条信息的获取 与否在此次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的特征 (1)给出信息的六大特征。 (2)分条讲述: A.让学生上讲台做示范,分别扮演语言出 现之前的猿人、古代人、近代人和现代人来告知对方同一信息“那边有羚羊可以吃”让学生来体验信息的传递性以及从古至今信息 传递发生的变化。 B.交换苹果和交换信息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信息的共享新,信息是一种非独占资源。 C.“5W”(WHAT、WITH WHICH、BY WHAT、TO THOM、WHAT RESULT)模型来说明信息的依 附性,并给出常见的信息载体。沃尔玛“尿布与啤酒”的故事说 明信息的可处理性。 D.学生观看影片剪辑《功夫熊猫》中师傅通 知众弟子太郎出狱的消息时各弟子不同的反应,说明了信息的价 值相对性。E“老黄历看不得”等俗语说明信息的时效性。 F.《三一、优点 1.课堂引入简单自然,直奔主题。 2.事例选择贴切生动。在讲解 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 都能够将“信息”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所举的 例子大都贴近学生生活。如:学生感兴趣的“夜间地球的卫星图”,《功夫熊猫》片段,《三国演义》的空城计等等。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形 象感知提升至抽象总结。3.让学生进行“生 存的选择”游戏更是锻 炼了学生科学地获取信 息的能力,学生上台亲 身示范不仅加深印象还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 4.备课认真,对教材特别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5.语言幽默生动, 课堂管理能力强。 二、建议 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之间过渡不够 自然,建议可以加一些 过渡语言,让学生顺畅 的从“信息”的学习转 至“信息的特征”。2. 建议学生做完课堂练习后 检查一下作业情况,如

信息技术听课评课要点

信息技术听课评课要点 一、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听课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 【全文】 信息技术听课评课要点 一、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听课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听课的功能 (1)、发现亮点,总结经验教训,借助别人的教法指导自己的教学; (2)、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形成教学氛围,促进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4)、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理论的提高。 三、听课的原则 1、先进思想性原则 (1)、教师学科素养培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的魅力在于如何将学生初始学习兴趣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倡以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即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总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小学以兴趣为主,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初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文化道德观念,尤其在网络环境中,加强自身素养作为中学教育重要内容; 高中,提倡深度学习,向学生传授技术层面的内容、思想、方法、原理等深层次东西。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是抓好学生兴趣培养、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能力培养方面避免对学生单纯技术上的培训,侧重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明确学习和探索软件的方法比掌握软件功能更重要的教育思想。 (3)、教学过程活动化学生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 2、发展性原则 以教师的发展为主,淡化听课的甄别功能,发挥听课的教育功能。 拒绝表演课,多上研究课。 3、科学性原则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维度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标准应侧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听什么,怎么听? 教师手里有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才能依据量表确定听课的着眼点,大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 (1)、听教学思想感悟教师是否体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设计整体新颖,结构完整,重难点突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安排得当,注意课程整合。教学内容以目标为依据,灵活处理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